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复习试题五含答案 8.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721001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7.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复习试题五含答案 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复习试题五含答案 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复习试题五含答案 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复习试题五含答案 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复习试题五含答案 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复习试题五含答案 8.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复习试题五含答案 8.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复习试题五含答案 8.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复习试题五含答案 8.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复习试题五含答案 8.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复习试题五含答案 8.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复习试题五含答案 8.docx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复习试题五含答案 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复习试题五含答案 8.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复习试题五含答案 8.docx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复习试题五含答案8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复习试题五(含答案)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敬业与乐业(节选)

第二要乐业。

“做工好苦呀!

”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

但我要问他:

“做工苦,难道不做工不苦吗?

”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

难道又不苦了?

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

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来不用。

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

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

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不愿意做。

不愿意做逃得了吗?

到底不能。

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

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

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自豪感:

“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为什么呢?

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

倘能身入其中,看他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

第二,因为每一职业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力量加增。

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

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亡想杜绝了,省却无限烦恼。

孔子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孔子自述生平,说道: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76.解释下列词语。

层累:

骈进:

7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选自___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选自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作者引用孔子的两句话分别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

78.选出下列复句中不同的一项()。

A.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B.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

C.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样,因竞胜而得快炙。

D.人生能从自己职业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79.本段论述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作者列举了几件事例驳斥了________的呼声,然后列举了两等苦人,再从________个方面证实了_________。

80.“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这句话在本段起的作用。

【答案】

76.

(1)重重叠叠的层次;

(2)一同前进。

77.《论语》知道它的人比不上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比不上对它有兴趣的人。

《论语》他(孔子)做人是发愤读书忘记了吃饭,沉浸在学习的快乐中而忘记了忧愁,甚至不知道自己将要老了,如此而已。

“人能从自己的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第二句话以孔子为例证明以事业为乐的生活才最有意义。

78.B

79.要乐业做工好苦四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

80.承接上文,总起下文

【解析】

76.此题考查理解词语,可以突破关键字理解词语。

骈指两马并驾。

骈进指一同前进。

77.此题考查对理论论据的了解和作用的理解。

细读原文:

孔子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孔子自述生平,说道: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可以总结答案:

第一句证明“人能从自己的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第二句话以孔子为例证明以事业为乐的生活才最有意义。

78.B是并列关系其他为条件关系。

79.此题考查概括能力,读原文可以总结答案。

80.这句话放在中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承接上文作总结,一个“为什么呢”引起下文四方面的论述。

①蚕食桑吐者丝,蜂采花酿者蜜,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

三者的共同点是善于创造。

这里面蕴涵着一个深刻的道理:

要善于读书,既要善于吸取精华,又要勇于创新。

②“春蚕到死丝方尽。

”吃桑而吐丝正是春蚕的可贵之处。

蜜蜂终生酿蜜忙,整日累月不辞辛劳地采花酿蜜,则是蜜蜂的可爱之处。

倘若失掉了“吐丝”和“酿蜜”这一基本点,春蚕和蜜蜂的形象就会黯然失色,不值一谈;如同吃饭一样,读书也有个“会吃”“不会吃”“吃好”“吃坏”的问题,不可等闲视之,掉以轻心。

③汉代著名文学家、学者刘向说得好: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善于读书,巧运心思,把书读活,才能不为书奴仆,才能真正领略“斗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胜景,做

到“汤沙悉淘汰,所取惟珠玉,其精既在我,化为血与肉”。

否则,充其量只能变成一个书橱,更有甚者会害己害人害革命。

在我党历史上,王明是一个典型的反面教员。

他不顾中国国情,一味教条地读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书,机械地照抄照搬十月革命的经验,他在担任党的主要领导期间,排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意见,大搞盲动主义、冒险主义。

结果,使党领导下的革命力量蒙受了极大的损失。

他自己也理所当然地受到了人民的清算,最终叛国投敌,成为历史罪人。

④在读书方面,毛泽东堪称我们的楷模。

他从青年时代起就反对“读死书”,提倡创新。

他读马列的书,不是照抄照搬,而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与中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创立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指引中国人民驱虎豹、惩腐恶、追穷寇、缚苍龙,缔造了社会主义新中国。

他学习前人诗词不落窠臼,大胆创新。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写出了“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名句。

可见,读书只有善于创造,才能将获得的精华化为己有,真正像蚕那样吐出鲜亮的丝,像蜜蜂那样酿出甘醇的蜜。

⑤善于读书,既吸收又创造,才能增智慧,长才干,获得成功。

81.请结合文章的内容,谈谈你对“泥沙淘汰,所取惟珠玉,其精既在我,化为血与肉”的理解。

82.文章第③段举王明事例的作用是什么?

83.文中第④段是从哪些方面写毛泽东同志善于读书的?

试加以分析。

84.请你为第③段从正面或从反面再补充一个事实论据,进一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答案】

81.去掉无用的东西,掌握精华巧运心思把书读活,为我所用。

82.用王明教条式的读书和照抄照搬书本给革命造成危害的事例,论证了不善于读书的危害。

83.从两方面写:

一是他读马列的书,善于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

二是他学习前人的诗词不落窠臼,大胆创新。

84.答案示例:

战国时期赵国的大将赵括,自幼熟读兵书,谈起行军打仗头头是道,但却不能根据实际灵活运用。

长平一战,他率领四十万大军全军覆灭,自己也命丧沙场。

【解析】

81.先从字面理解,再联系上下句和语段意思。

“其精”指掌握精华巧运心思把书读活。

82.王明是反面的事例为了证明前面的观点:

“否则,充其量只能变成一个书橱,更有甚者会害己害人害革命。

83.本段采用总分总的结构顺序。

第二句亮明“他从青年时代起就反对“读死书”,提倡创新。

“的观点后从两方面举例论证。

84.此题为开放性试题,举例要典型有说服力。

把生命放在征途

陈凌

或是“怕长胖”,或是“为健康”,或是要“练肌肉”,身边不少朋友都给自己制订了一个详细的健身计划。

不过,从结果来看,却往往是刚开始热火朝天,越到后面越没啥动力,到最后只能草草结尾。

真正能按计划坚持练下来的,并没有几个。

不只是健身,工作、生活中,类似的前紧后松、前热后冷的现象,并不少见。

为什么没能坚持下来?

一说起原因,几个回答很具代表性,“工作太忙,没时间”“生活太累,没精力”“雾霾太多,没条件”。

事实真是如此么?

这些回答,不外乎是说,外部不可抗因素太多,心有余而力不足。

但仔细想想,工作再忙,一周总能挤出个把小时去锻炼吧?

生活压力大,跑跑步、出出汗,不正是舒缓压力的有效方式么?

这样看来,所谓的原因,其实不过是不想坚持的托词。

“早成者未必有成,晚达者未必不达。

”这里面的道理就在于,很多事情没有做成,并不是因为目标难以达成,而是我们不想去做、没有去做。

《孟子》里有一个“不能”和“不为”之辩。

“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

‘我不能。

’是诚不能也。

为长者折枝,语人曰:

‘我不能。

’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前紧后松、前热后冷的情况之所以存在,并非由于“不能”,而在于“不为”。

就像毛泽东同志当年所批评的那样,有的人“仅仅把箭拿在手里搓来搓去,连声赞曰:

‘好箭!

好箭!

’却老是不愿意放出去”。

如此,别说完成目标了,就是有所进步,恐怕都并非易事。

一句话说得好,“大多数人想改造这个世界,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一些人之所以会成为“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之所以会在“为”与“不为”之间打转,说到底,还是意志不够坚定。

有人曾问一位企业家成功的秘诀,他回答道,关键是要提升自己的承压能力,“别人是‘不到黄河心不死,不撞南墙不回头’。

我是到了黄河心也不死,因为造一座桥就过去;撞了南墙也不回头,因为搭个梯子就过去”。

人一旦有了坚定的意志,就有了开垦人生荒原的铧犁,驰而不息、勇往直前,自不是难事。

相反,犹犹豫豫,总想偷个懒、缓口气、歇歇脚,前程荒废不说,就算别人想拉一把,都找不到你的手在哪里。

人生处处有起点,比起畏葸不前,再晚的出发都不算晚。

想起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外语学习班,报名时,来了一位老者,工作人员以为他是来给孩子报名,一问才知道,他是给自己报名。

工作人员稍有不解,问他几岁,老人回答是六十八。

这么高的年纪,学完课程,至少要两年,“可两年后您都七十了!

”老人却不以为意,笑着反问道:

“你以为我如果不学,两年后就是六十六了吗?

”这一问,问到了紧要处。

事实上,人生从来没有什么太晚,所谓的太晚,不过是个人意志摇摆,或自弃于晚不达,或早成而不努力,结果蹉跎岁月,消磨时光。

问题是,你可以犹豫拖延,时间却不会。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只要挥洒了汗水,剩下的,不妨就交给时间吧。

曾读到一首名为《船》的诗,诗中写道:

“只要我还有一根完整的龙骨,绝不驶进避风的港湾;把生命放在征途上,让勇敢来决定道路的宽窄、长短。

”我想,这才是一个想拥抱独属于自己未来的人应有的模样。

(选自《人民日报》)

85.选文中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86.联系语境,简要说说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1)就算别人想拉一把,都找不到你的手在哪里。

(2)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87.选文运用了道理论证与举例论证的方法。

请分别举例说明。

88.作者说“再晚的出发都不算晚”。

若为这一分论点补充论据,下列不能作为它的论据的一项是()

A.曹操说: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B.近人吴兆江说:

“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

C.乾隆十四年,已届不惑的李绿园回到故园,以“载道”的严肃态度,开始了《歧路灯》的创作。

终其一生心血,洋洋70万字,写成108回,至70岁才脱稿刻印。

D.华罗庚小时候家庭贫穷,初中毕业就失学。

他先后在小杂货铺做工,在清华大学图书馆当管理员。

他边工作边自学,28岁当上西南联大教授。

【答案】

85.在人生旅途上,要有顽强的意志,坚持勇往直前,奋斗不止。

(或:

我们要把生命放在征途上。

)(意思对即可)

86.

(1)那些做事犹犹豫豫,总想偷个懒、缓口气、歇歇脚,荒废了前程的人,别人想帮助他,都不知道如何帮助,从何帮起。

(意思对即可)

(2)山再高,只要肯攀登,就会被人踩在脚下;路再长,只要肯走,就会被脚走完。

在这里,作者以“山”“路”喻困难,形象生动地说明了没有不可战胜的困难。

(意思对即可)

87.①引用《孟子》中“不能”和“不为”之辩作为道理论证,论证了很多事情没有做成,并不是因为目标难以达成,并非由于我们“不能”,而是在于我们不想去做、没有去做的观点。

②列举一位企业家因为到了黄河心也不死,撞了南墙也不回头,所以才成功的事例作为举例论证,论证了只要“勇往直前,自不是难事”的观点。

意思对即可

88.D

【解析】

【分析】

85.本题考查议论文论点的提炼与概括。

论点是议论文的核心、统帅。

中心论点一般出现在以下四个地方:

一是文章的标题就揭示中心论点;二是在文章的开头点明中心论点;三是在议论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四是在层层深入论述的基础上,在文章的结尾的总结中推出中心论点。

结合本文论述的内容来看,作者的观点是:

在人生旅途上,我们要用顽强的意志,坚持勇往直前,奋斗不止。

作者的观点可以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也可以就用本文的标题来表述。

86.本题考查文中关键句子含义的理解。

理解句子含义要结合文章论证的中心及前后文内容来分析。

①句,是用生动的比喻来突出懒人无法成功,即可帮他也无从下手。

②句,则表现只要一个人肯去攀登,再高的山,再远的路都可以征服。

作者运用生动的比喻,表现人主观努力的重要性。

87.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的判断及作用分析。

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辨别论证方法,然后根据各种论证方法的答题格式,具体分析,进行解答。

道理论证主要表现在文中引用《孟子》中“不能”和“不为”之辩;举例论证,则是文中举了一位企业家因为到了黄河心也不死,撞了南墙也不回头,所以才成功的事例。

结合这两种论证方法的具体作用加以分析即可。

88.本题考查分论点论据的选择。

论点与论据之间是被证明与证明关系,根据四个选项的内容,来分析它们是否与论点相关,即可作出选择。

A、曹操的话,主要表现一个人年龄虽大,但依旧志向远大,依旧可以走向成功,说明人生何时出发都不算晚.可以证明论点。

B、吴兆江的话,表现人到老年依旧可以作出一番事业,不要因为年龄大而气馁.可以证明观点。

C、

“已届不惑的李绿”开始了《歧路灯》的创作,70岁终于完成书稿,可证明本文的观点。

D项写的是华罗庚小时候籍勤工俭学,不能证明本文的观点。

心守一事

①人生在世,结识了几个隐藏民间的高手,是运气,也是福气。

②三月份的时候,我随朋友去普洱澜沧,专程采访做了一辈子茶的茶妈妈。

第一眼见到茶妈妈,觉得她真年轻,完全看不出她已经六十多岁了。

茶妈妈穿戴着布朗族的传统服饰,站在茶树林小路旁的一棵树下,双手交叠在身前,面带笑容,欢迎每一个前来参加茶祖祭祀的客人。

③祭茶祖仪式那一整天,茶妈妈都很忙,我只有短暂的机会与她面对面聊天。

从十六岁开始,她就在景迈山上学习制茶,一做就是四十多年,从一个小小的学徒做到古茶公司的老总。

她把这片高原深山上的古茶园当成自己的孩子,也当成家,浑然不觉劳累寂寞。

她清楚地记得景迈山有多少棵古茶树,也清楚地知道,熟茶发酵时,应该洒多少水,开多大窗,盖多厚的被子。

直至现在,她年纪大了,依旧会亲自去茶园采摘茶叶,制茶。

她不是茶商,而是茶人。

我问她:

“茶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梦想?

毕生追求?

”她看着我,笑着摆了摆手:

“没有那么伟大,我只是喜欢茶。

④我还认识几个一辈子坚守一件事的人,他们都鲜为人知。

⑤老鲁,他在街上摆一个水果摊,就养活了全家老少,儿子还是研究生毕业。

平时,像老鲁这样的人,挤在熙熙攘攘的人流里,你根本不会发现他这人有啥不平凡的地方,更不知道他有绝技在身。

正月里的一天,老鲁邀我上山,他坐在一块大石头上,开始模仿马在奔跑、受惊、疲惫时的不同叫声,简直惟妙惟肖,让我叫绝。

老鲁说他还会模仿虎啸猿啼、虫鸣鸟叫、雨打风吹等各种声音,这是他从小开始独自一人在山上练成的。

我问老鲁:

“你的口技这么好,为啥不去《星光大道》表演?

”他嘿嘿一笑:

“没啥意思,我也就是找个乐。

⑥老朱是个能在米粒上刻字的人。

他用一把小钳子夹住一粒大米,用一支缝衣针大小的特制刻字笔,几分钟就能把“粒粒皆辛苦”五个字刻在米粒上。

当然,要用放大镜看。

老朱是十多年前练就这个绝活的,我建议他用这门绝活去挣点钱,他笑着说:

“我这活,是用来养心的。

”我曾经想找他学学,老朱摆摆手对我说:

“这活可不容易练,要耐得住寂寞。

⑦老柏是一个诗人,早年写了很多诗,但名声不大。

过了六十岁,他开始惜墨如金,一年也就写十多首,读他诗的人更少。

有一年秋天,他一个人在巫峡,满山红叶如霞,他在诗里写道:

“黄昏时分热烈的峡谷,像为人布置的新房,而我只在幽暗处,静静守望……”他的诗句,仿佛在沸水里滚煮过,拎出来却又平和冷静,像是自言自语。

我看见平时的老柏,大多是紧闭嘴唇,有时刚一张开嘴巴,又迅速合上了,让你感觉是早期无声黑白电影里的一个人物。

在这个崇尚物质的时代,像他这样追求精神享受的诗人是稀缺的,也注定是寂寞的。

⑧还有我认识的纺棉花的吴大爷、做传统老秤的张胡子、在屋顶上顶一锅盖唱京剧的宋二宝……我偶尔与这样的寂寞高手相处,感觉自己平淡的日子,也涌动着热烈的人间烟火。

⑨心守一事,一生专注。

当一件事情成为你生命中心甘情愿的必须时,你就能忍受寂寞和艰辛;有了这样的态度,在任何领域,不管做什么事,都可能成为高手。

89.根据选文内容,完成下表。

90.第③段加点词“茶人”的意思是茶妈妈一辈子做茶,不求名利,喜欢茶,把古茶园当成自己的孩子,也当成家。

91.请简要赏析第⑦段画线句的妙处。

92.请结合本文及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最后一段话的理解。

(不少于80字)

【答案】

89.

(1)微雕(或能在米粒上刻字)

(2)写诗(3)也就是找个乐(4)用来养心

90.茶妈妈一辈子做茶,不求名利,喜欢茶(把古茶园当成自己的孩子,也当成家)

91.示例一:

诗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满山红叶的峡谷,比作“为人布置的新房”,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寂寞和对自我精神世界的坚守。

示例二:

“热烈”和“幽暗”形成对比,既写出老柏对生活的热爱,又写出他内心寂寞和对精神生活的坚守.

92.围绕“心守一事,一生专注”的重要性来谈即可

【解析】

89.本题考查提取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从选文中找出相应词句进行填写。

(1)处根据第⑥段“老朱是个能在在米粒上刻字的人”填写;

(2)处根据第⑦段填写;(3)处根据第⑤段“我也就是找个乐”填写;(4)处根据第⑥段“我这活,是用来养心的”填写。

90.本题考查理解关键词语含义的能力,解释某句话或某句话中关键词的含义,是阅读试题中常见的题型。

解答这类试题,既要紧扣目标段,又要联系上下文进行合理推断,找出该段描写茶妈妈和茶的关系的句子,即是答案。

91.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

把峡谷比作新房,是比喻,表现内心的热望;“热烈”和“幽暗”是反义词,构成对比,“守望”表现对精神的坚守。

据此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可以结合比喻的修辞方法来赏析句子,也可以根据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来赏析句子。

点睛:

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

鉴赏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一般遵循“方法+效果+情感”这六个字的原则,但是,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

92.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考查感悟主旨和个性表达的能力。

该段议论,点明了成为高手的条件是“心守一事,一生专注”。

解答时围绕专注对成功的帮助,用通顺的语句表达即可。

注意字数的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