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730693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docx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docx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

16我爱故乡的杨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8个字,认识9个字。

理解“贪婪吮吸甜津津”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

1.了解故乡杨梅的可爱﹐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

2.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懂得爱家乡是爱祖国最基本的体现。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习作者是怎样把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等特点具体写出来的。

难点:

了解杨梅樹的可爱﹐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8个字,认识9个字。

理解“贪婪吮吸甜津津”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读感知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课件

一、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2】出示课题《我爱故乡的杨梅》

  

(一)析题:

   1.读题;你能从一个词中体会作者的感情吗?

   2.用删读法理解文章会写什么。

   

(1)“我爱故乡”会写什么内容?

   

(2)“我爱杨梅”会写什么内容?

   (3)回到文题“我爱故乡的杨梅”回答。

  

(二)自由读文,知道都介绍了故乡杨梅的哪些方面。

(杨梅树、杨梅果)

  (三)为更好地理解课文,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二、检查自学,学习字词

  

(一)读准字音。

  1.【课件出示3】出示生字,读准生字的音节并组成课文中的生词。

  吮甘露刺舌唇牙齿

贪婪狭触腻软染津腐

2.重点读音指导:

注意读准平舌音“刺”,翘舌音“吮舌唇齿触软染”,前鼻音“甘贪婪津”。

3.识记生字:

  交流讨论识字方法,鼓励自主识字。

熟字加熟字:

允+口=吮路+雨=露辰+口=唇

组词扩展:

“甘甜甘露舌尖舌头牙齿”

(二)指导理解词义。

  1.生词通过查字典理解。

【课件出示4】

  贪婪——原指不知满足。

本课指杨梅树尽情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

  吮吸——原指把嘴唇聚拢吸取。

本课指杨梅树吸收春天的雨水。

  甜津津——甜丝丝,本课指形容杨梅果的味道甜美。

熟悉的词语通过做动作、扩词了解其词意。

  2.伸展”可让同学们通过动作“伸”“展”理解杨梅树得到雨水的浇灌,枝叶迅速生长。

  3.“欢笑”可拆词再分别扩词理解杨梅树旺盛的生命力。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分自然段读文,并说出自然段的意思

  2.默读课文,给文章分段。

说每段段意【课件出示5】

第一部分(1自然段):

总说我爱故乡的杨梅。

第二部分(2自然段):

写故乡的杨梅树。

第三部分(3~6自然段):

具体写故乡的杨梅果。

3.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课件出示6】

  (先总述爱故乡杨梅—分述爱杨梅树—爱杨梅果。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出示会写字:

【课件出示7】吮甘露刺舌唇牙齿

自己观察生字结构和笔画笔顺。

教师范写,重点指导。

“刺”注意与“剌”开来。

“露”上面是“⻗”,不是“雨”。

“齿”下面不是“凶”。

学生描红,临写。

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评价修改。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故乡杨梅的可爱﹐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

2.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出示字词卡片,认读生字新词。

2.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

3.听写词语。

二、重点突破,精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部分(1自然段)【课件出示9】

  1.指名读,思考:

第一段的一句话我们都知道了什么?

  (作者的家乡在江南,爱故乡、爱故乡的杨梅。

  2.这一句与文题有什么关系?

  (总起句,呼应题目,揭示主题。

(二)学习第二部分(2自然段)

  1.出示:

【课件出示10】

  “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

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学生齐读。

  师:

“一片片狭长的叶子”怎么会在雨雾中欢笑呢?

(引导学生想像风吹叶动、雨落枝摇、嫩叶如洗的情境,体会枝叶舒服、高兴的心情。

 2.通过大家讨论理解带点的词语。

 

(1)“贪婪”“吮吸”表达了杨梅树渴望春天、细雨。

 

(2)“伸展”“欢笑”体现了杨梅树的枝叶长得茁壮、旺盛。

 3.通过理解,作者写杨梅树抓住了杨梅树的特点,枝条四季长绿,叶子狭长。

 

(1)“四季常青、狭长”你体会出了杨梅树的什么?

(色形)

 

(2)板书“色”“形”了解杨梅树的特点。

  4.进一步从句中引导学生体会到,只有故乡这样的环境,这样的条件,才能生长出那么茁壮,充满生机的杨梅树,以此表露作者对故乡、对杨树的热爱之情。

(三)学习第三部分(3~6自然段)【课件出示11】

  1.读第三部分,介绍了杨梅的什么,分别用一个词说明。

(板书:

形色味)

  2.按形状、颜色、味道三部分进行分析。

 

(1)读第3自然段知道杨梅树什么时间结果,及过渡段的作用。

 

(2)读描写杨梅形状的句子。

 (3)找到描写其形状的句子。

【课件出示12】

  出示:

“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

  提问:

用对比的方法写其形,你了解了什么?

这样的形状就一定可爱吗?

  

(2)读后两句体会作用。

用删读法体会后回答:

 【课件出示13】(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

摘一个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使人感到细腻而且柔软。

  这两句通过作者的亲自尝,去感觉体会出作者的喜爱之心。

引发读者也想去品尝的心愿。

  (3)总结学习杨梅形状的方法。

  先找写外形的句子,然后体会作者品尝时的感受,最后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

  3.用此方法学习第5、第6自然段。

  

(1)读第5自然段按上述学习方法同桌讨论。

  

(2)填空,理解颜色的变化。

【课件出示14】

  杨梅先是_______,随后变成_______,最后几乎变成________。

  提问:

“几乎”是什么意思?

(颜色的变化说明杨梅逐渐成熟。

  (3)写杨梅的味道,写了“由生到熟”、“又酸又甜”“越吃越爱吃”,还举例小时候贪吃杨梅的情形。

  提问:

为什么写小时候贪吃的情景?

  三、总结提高,读写训练

1.通过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深化文章中心

  2.总结板书,指导背诵

  重点指导背诵作者描写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的词、句。

  3.理解词意的基础上指导生字字形的记忆、巩固

【板书设计】

枝条:

四季常绿

树叶子:

狭长

20我爱故乡的杨梅形状:

圆的(桂圆)

果颜色:

淡红―深红―黑

味道:

 又酸又甜,甜津津

【教学反思】

针对本课特点及本班学生特点,在设计教学时主要突出以下特点:

 

一、重积累,重感悟,还语文教学以“朴素”。

 

近年来的心理学的研究证明,语言的积累与实践运用是人们学习语文的基本途径。

一个人的语言积累,语言经验越丰富,他的表情达意也就越流畅,越准确,越生动。

因此,学习语言应重在积累,贵在运用。

如何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接触和掌握大量的语言信息,并内化成为自己的语言?

教学中,设计时由读议交流到背诵训练,充分体现了语文之厚积.感悟是让学生情有所感,理有所悟。

教学时,首先让学生通过初读研究,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从而归纳出杨梅果的特点,并相机指导理解“细腻”“染满”等词意.然后我不怕花费时间,让学生再读再议再悟,读出作者对杨梅果的喜爱之情。

这样,学生在练读中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写的情境中,仿佛自己不是在课堂中,而是在亲口品尝杨梅果,自己已被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味道所打动。

这时,教师抓住学生的感悟追问:

“你从读中有什么发现?

”这样将学生的理解进一步引入深层,学生思维活跃,众说纷纭,把自己在读中新的感悟体会说出。

紧接着,教师再抓住学生的回答,领会作者写作方法。

这样,通过一次次的读,一次次的导,一次次的悟,学生悟出了品词析句的方法,悟出了朗读的技巧,悟出了写作方法。

 

二、重读书,重训练,现语文教学之“本色”。

 

  设计中体现“大读书”观念,初读、自由读、体会读、换词读、练习背诵以及边想象边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领悟和体验用自己确认的语气表现出来,增强了情感的熏陶,起到陶情冶性的效果。

教学中,进行删、换、比较重点词语等训练,让学生认识语言文字的准确,这是语文语感训练之道。

叶老说,课文是个例子,本设计体现了这一原则,把课文当作例子进行教学,体现了语文教学之本色。

 教学资源

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爱故乡的杨梅》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课文描述了故乡杨梅树的美丽及杨梅果的可爱,表达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课文虽然短小,但层次清楚,语言优美简洁、朴实亲切。

作者通过由整体到部分、由表及里的顺序及“眼看、手摸、嘴尝”的方法进行观察,采用了细腻的描写手法进行叙述,使读者对杨梅产生了如见其形、如观其色、如品其味的感觉。

  这篇课文安排在第四单元,该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以读为本,读出情感,体会情感”。

根据大纲要求和本组的训练重点和本课的内容特点,我制订教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如下:

 

(一)知识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杨梅树的美丽和杨梅果的可爱,体会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课文的写作特点,能用一两段话写一种家乡的特产。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思想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三)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口语表达、朗读、审美、绘画等能力。

 【学习重点】

 理解、体会杨梅的可爱,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学习难点】

 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喜爱故乡杨梅之情。

 【学具准备】带一种家乡特产来

 【课时划分】两课时

 【设计特色】以自主、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来进行学习。

以读为主线,以读促理解,以读体会情感,以读表达情感。

  二、说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让学生一边看课件,一边朗读第1、2自然段。

  【通过课件直观演示跟读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记忆和理解。

同时体会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把杨梅当作人来写,表达了作者对杨梅的喜爱之情。

 

(二)自学4-6自然段,分组讨论,提出问题,共同探究。

  1.自读课文4-6自然段,说说你最喜欢的是杨梅果的哪个方面。

(教师倾听反馈,了解学生对课文的了解程度。

 2.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段落,认真阅读,用画、圈、批、注等手段,质疑问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懂的再提出来。

 3.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引导、归纳:

 ①这段话写了杨梅果的什么特点?

  ②作者是如何写具体的呢?

  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小组学习,共同探究。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意让学生自读、自学、质疑、问难,然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共同探究,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探究性教学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

学生作为探究性教学的主人,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学生的探究能力必将不断提高。

这就为学生终身的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三)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1.组长指名朗读第四自然段。

  2.组长汇报这段话写了杨梅果的哪个方面?

 3.作者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呢?

(教师相机板书)

  ①对比两段话,

  A:

杨梅圆的,遍身生着小刺。

  B:

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

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

摘一颗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使人感到细腻柔软。

  ②你喜欢哪段话,为什么?

  A生:

和桂圆一样大小,让人清楚的知道杨梅的大小。

  B生:

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

这里写出了刺的变化过程。

  C生:

摘一颗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使人感到细腻柔软。

写出了作者把杨梅果放进嘴里时对刺的感受。

  ……

  [这一步的设计是比较法来欣赏词句,让学生在比较中明白“如何写具体”。

有了比较,学生才能体会到作者细腻的描写手法,同时让学生明白要观察入微,才能描写细致,才能表达真挚的情感。

  (四)感情朗读。

  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听录音范读,仿读。

  ③学生感情朗读,进行朗读比赛。

  ④读得好的配乐进行朗读。

  [这篇文章语言文字非常优美、精练简洁,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反复诵读,通过仿读、比赛读、配乐读等多种方式读出作者的喜爱杨梅热爱故乡的感情。

诵读是学习本课的学习方法之一。

  (五)学法总结:

  1.分组自读,合作探究。

  2.写了杨梅的什么特点?

  3.怎样把这种特点去写具体的?

  4.感情朗读。

  [总结了学法,让学生自学后两段有法可循。

这样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探究性地学习。

  (六)学生自学“颜色、味道”两方面。

 1.自学其他两个方面,由各组进行汇报。

(不完整的或是有说错的,让学生进行互相纠正。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

  ①汇报第五自然段(杨梅的颜色先写颜色的变化,接着写了变黑的原因,最后写了果肉,汁水的颜色。

  ②汇报第六自然段(味道方面,先写了味道的变化,又用小时候吃杨梅的故事来证实杨梅甜中带酸。

  (七)学生介绍完后,提问:

你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来介绍杨梅?

  学生1:

可以从保健功能方面来介绍。

  学生2:

从经济价值方面来介绍。

  学生3:

从生命力旺盛方面进行介绍。

  ……

  [这一步的设计意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大语文学习观的意识。

让学生在联系自己熟悉的生活进行创新活动,这样学生就能跳出教材的约束,进入广阔的社会来进行学习。

  (八)指导写作。

  1.为什么作者能把《我爱故乡的杨梅》写得这样具体生动、真实感人呢?

(让学生自由说)

  A生:

因为作者喜爱故乡的杨梅。

  B生:

因为作者仔细观察。

  C生:

作者能按顺序,抓住杨梅的特点。

  D生:

写得很真实,因为是作者的经历。

  ……

  教师引导、归纳:

作者通过细致观察,抓住了杨梅的特点,从颜色、味道、样子等方面描写杨梅,抒发作者热爱家乡,喜欢杨梅的感情。

  2.练说

  

(1)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家乡特产。

  

(2)展示自己带的家乡特产。

  (3)认真观察。

  (4)说一说。

(说得具体,讲出自己的感情。

  ①小组内互相介绍,互相评议,互相补充。

  ②推荐小组内介绍发的同学上来介绍,其他同学互相点评。

  [这里我设计了阶梯式的仿写练习,让学生先积累运用了本课的好词好句及写作方法,然后再要求学生进行写作,使学生在写作中不知不觉中迁移了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九)课外实践

  1.喜欢文学的你,摘抄本文的的好词好句。

  2.喜欢画画的你,画出你心中江南的杨梅。

  3.喜欢朗读的你,可以配乐朗读。

  4.喜欢背诵的你,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5.喜欢上网的你,遨游Internet,搜索杨梅的资料,用Powerpoint做一份电子简报。

  [课外实践活动采取了分层教学,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兴趣盎然地完成作业。

在本课例中,多处体现了分层教学。

如学习杨梅的形状、颜色、味道时,我让演算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学习;在背诵中,学生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背诵。

分层教学可以给学生提供广阔、自由的想象与创造空间,提供自主学习,自由发展的机会。

  附板书设计:

                 我爱故乡的杨梅

               杨梅树    杨梅果

               贪婪   形状:

  圆的(桂圆)、小刺平滑、细腻、柔软

               吮吸   颜色:

  淡红―深红―黑

                         伸展果肉新鲜红嫩,汁水鲜红

               欢笑   味道:

  又酸又甜,甜津津

  创新教案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通过感悟“贪婪地吮吸”、“欢笑”这些词体会到杨梅树在作者的眼中犹如一个可爱的孩子,作者笔下的杨梅树在春雨的沐浴下是如此美丽动人。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出示杨梅图片

2.看到杨梅你有什么感觉?

3.引出课题:

你们的表情告诉了我,你们都很喜爱杨梅。

作家鲁彦和我们一样喜爱杨梅,他还特地写了一篇以此为题的文章。

我们一起来看看——

4.出示课题:

我爱故乡的杨梅

 指名读题——你为什么这么读?

(体会“爱”)——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遇到带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思考:

你从哪些地方读到了作者对杨梅的喜爱?

2.生字词交流:

小助手领读——认为难的自己读——齐读

3.再读课文:

选择一、两句你认为最能体现作者对杨梅喜爱的句子反复读,好好体会。

三、自主读悟,交流体会。

(随机)

主问题:

你从哪些句子或词语中体会到了作者对杨梅的喜爱?

◆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

1.这句话最直接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对杨梅的喜爱。

(喜爱之情直接表达。

2.谁能通过读把这种感情直接表达出来?

3.个别读——齐读

◆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

1.请说说你的理解。

2.还有哪些同学也找到了这一句?

也来谈谈你的体会。

3.读中感悟,重点体会:

细雨如丝、贪婪、吮吸。

(通过感悟“贪婪”、“吮吸”、这些词体会到杨梅树在作者的眼中犹如一个可爱的孩子,作者笔下的杨梅树在春雨的沐浴下是如此美丽动人。

4.指名读、评价读、齐读。

◆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1.说说你的理解,你来读读好吗?

2.来听听其他同学的体会。

3.自己再读,相信你会有新的体会。

引导理解“欢笑”。

4.邀请朗读能手读,其余同学闭眼想象:

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一幅景象?

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是呀,在春雨的滋润下杨梅树叶长得如此茂盛,雨落在叶子上、微风吹动树叶发出的声音在作者听来就好象是一个孩子的欢笑声,多惹人喜爱啊!

你想怎么读这段话吗?

5.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

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端午节过后,杨梅树上挂满了杨梅。

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体会“挂满”的丰收喜人景象)

◆杨梅果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

………(第三自然段)

1.谈谈你的体会。

哪个词最让你体会到杨梅的可爱?

2.自己再读读,对于杨梅的外形你还有别的体会吗?

3.引导发现:

杨梅刺生长变化的可爱;口感细腻、柔软。

4.指导感情读。

◆杨梅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

它不是真的变黑,因为太红了,所以像黑的。

你发现得很好,能把它读一读吗?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我爱故乡的杨梅》这篇课文描述了故乡杨梅树的美丽和杨梅果的可爱,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课文篇幅短小,层次清楚。

作者按杨梅的生长过程特点,由整体到部分,由表及里的顺序进行叙述,语言十分精练、简洁,朴实、亲切。

作者通过“眼看、手摸、嘴尝”进行观察,采用拟人手法及细腻的描写手法,使读者对杨梅产生了如见其形、如观其色、如品其味的感觉.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杨梅属于杨梅科杨梅属小乔木或灌木植物,又称圣生梅、白蒂梅、树梅具有很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在中国华东和湖南、广东、广西、贵州等地区均有分布。

杨梅原产中国浙江余姚,1973年余姚境内发掘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遗址时发现杨梅属花粉,说明在7000多年以前该地区就有杨梅生长。

该属有50多个种,中国已知的有杨梅、白杨梅、毛杨梅、青杨梅和矮杨梅,经济栽培主要是杨梅。

杨梅枝繁叶茂,树冠圆整,初夏又有红果累累,十分可爱,是园林绿化结合生产的优良树种。

孤植、丛植于草坪、庭院,或列植于路边都很合适;若采用密植方式来分隔空间或起遮蔽作用也很理想。

经济用途果味酸甜适中,既可直接食用,又可加工成杨梅干、酱、蜜饯等,还可酿酒,有止渴、生津、助消化等功能。

作者王鲁彦简介

王鲁彦(1901年-1944年),原名王衡,浙江镇海人,20世纪20年代著名的乡土小说家。

20年代初曾在北京大学旁听鲁迅的《中国小说史》课程,大受裨益,开始创作时遂用笔名"鲁彦"以表达对鲁迅的仰慕之情。

王鲁彦的小说主要是短篇,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柚子》、《黄金》等,30年代写有长篇小说《野火》(《愤怒的乡村》)、《童年的悲哀》、《小小的心》、《屋顶下》、《河边》、《伤兵旅馆》和《我们的喇叭》等。

课后作业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加上声母。

贪婪(____án)嘴唇(_____ún)吮吸(_____ī)

狭长(_____iá)  触到(____ù) 细腻(_____ì)

二、比一比,再组成词。

婪()狭()杨()染()津()圆()淡()

梦()峡()扬()梁()律()园()谈()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柔软()伸展()欢笑()  细腻()喜爱()细雨如丝()

四、选词填空。

柔软柔和

1.老师讲课时,目光是那么()。

2.妹妹的头发乌黑亮丽,十分()。

  发现发觉

1.丁鹏()课桌坏了,主动带了工具到学校修好了课桌。

2.晨燕()肚子很痛,她向老师请了假回去看病。

五、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我爱故乡的杨梅》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的情感。

()

2.句子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是拟人句。

()

3.课文在写杨梅的时候抓住了杨梅的形状、颜色、味道来写的。

()

4.课题《我爱故乡的杨梅》和《我爱杨梅》的意思相同。

()

六、阅读课文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

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

摘一颗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使人感到细腻而且柔软。

1.这段话共写了________句,后两句是围绕_________来写的,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的感情。

其中第一句话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可以看出杨梅的形状来。

七、观察一种水果,抓住形状、颜色、味道的特点写下来。

参考答案

一、t、ch、x、x、r、ch、n、zh

二、婪(贪婪)狭(狭长)杨(白杨)染(染红)津(甜津津)圆(圆形)淡(淡红)

梦(梦想)峡(山峡)扬(扬名)梁(山梁)律(纪律)园(花园)谈(谈天)

三、坚硬 收缩 痛哭 粗糙 讨厌 暴雨如注

四、1.柔和2.柔软;1.发现2.发觉

五、1.√2.√3.√4.×

六、3感觉 对杨梅喜爱 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生着小刺  

七、荔枝,其型圆锥状,果皮更红艳、刺更尖,果肉晶莹多汁且更香甜嫩滑。

剥一粒荔枝果,含在口中,顿感满嘴生津、精神倍增。

且不说果肉营养丰富,品尝本身就是一种极佳的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