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四年级数学第5讲《条形统计图》复习教案教师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759844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68.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寒假四年级数学第5讲《条形统计图》复习教案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寒假四年级数学第5讲《条形统计图》复习教案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寒假四年级数学第5讲《条形统计图》复习教案教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寒假四年级数学第5讲《条形统计图》复习教案教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寒假四年级数学第5讲《条形统计图》复习教案教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寒假四年级数学第5讲《条形统计图》复习教案教师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寒假四年级数学第5讲《条形统计图》复习教案教师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寒假四年级数学第5讲《条形统计图》复习教案教师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寒假四年级数学第5讲《条形统计图》复习教案教师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寒假四年级数学第5讲《条形统计图》复习教案教师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寒假四年级数学第5讲《条形统计图》复习教案教师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寒假四年级数学第5讲《条形统计图》复习教案教师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寒假四年级数学第5讲《条形统计图》复习教案教师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寒假四年级数学第5讲《条形统计图》复习教案教师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寒假四年级数学第5讲《条形统计图》复习教案教师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寒假四年级数学第5讲《条形统计图》复习教案教师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寒假四年级数学第5讲《条形统计图》复习教案教师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寒假四年级数学第5讲《条形统计图》复习教案教师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寒假四年级数学第5讲《条形统计图》复习教案教师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寒假四年级数学第5讲《条形统计图》复习教案教师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寒假四年级数学第5讲《条形统计图》复习教案教师版.docx

《寒假四年级数学第5讲《条形统计图》复习教案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寒假四年级数学第5讲《条形统计图》复习教案教师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寒假四年级数学第5讲《条形统计图》复习教案教师版.docx

寒假四年级数学第5讲《条形统计图》复习教案教师版

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

学生姓名

年级

四年级

学科

数学

上课时间

年月日:

00—:

00

教师姓名

课题

条形统计图+简单工程问题

教学目标

1、理解条形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少个单位

2、学会补充绘制单式条形统计图,会分析其数据

3、掌握工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和解法

教学过程

1、把一个长方形木框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后,它的周长( )

A.不变B.变大了C.变小了D.无法确定

【答案】解:

A

2、在梯形中,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

A. 腰      B. 上底和下底  C. 高

【答案】解:

B

3、用10厘米和8厘米长的小棒各两根.把长度相等的两根小棒作为对边,这样一定可以摆成()。

A. 三角形  B.平行四边形  C.梯形

【答案】解:

B

4、如图,三角形有________个,梯形有________个,平行四边形有________个.

【答案】解:

2;4;3

5、下面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吗?

怎样改才能成为平行四边形?

【答案】解:

都不是 略

6、按要求作图并计算.

(1)过A点画直线C的平行线.

(2)∠2+∠3=________.

【答案】解:

(1)解:

画图如下:

 

(2)150°

【解析】解:

(1)画图如下:

 

·

(2)∠2+∠3

=90°+60°

=150°

故答案为:

150°.

 

问题一:

条形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少个单位

1、看图填空

(1)1格表示:

      1格表示:

     1格表示:

     1格表示:

   

(2)直条表示:

    直条表示:

    直条表示:

      直条表示:

   

【答案】

(1)5吨;10米;2筐;25箱

(2)40吨;30米;10筐;150箱

问题二:

绘制单式条形统计图,会分析其数据

2、这是某商场一周的手机销售情况统计表.

星期

销售量

15

20

5

10

25

40

35

(1)请你根据统计表完成如图的统计图.

(2)星期________售出的最多,星期________售出的最少.

(3)星期一到星期三一共售出多少部?

(4)销售量最多的一天和最少的一天相差多少部?

 

【答案】

(1)解:

根据统计表的数据绘制统计图如下:

(2)六;三

(3)解:

15+20+5=40(部); 答:

星期一到星期三一共售出40部

(4)解:

40﹣5=35(部); 答:

销售量最多的一天和最少的一天相差35部

3、看四位同学50米跑的成绩统计图,回答问题。

(1)李伟50米跑了多长时间?

他比王辉慢多少?

(2)学校要给前3名颁奖,给他们排一下名次。

【答案】12秒,3秒;第一名王辉,第二名张明,第三名赵飞,第四名李伟

问题三:

工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和解法

4、工人叔叔3小时做24个零件,照这样计算,他8小时做多少个零件?

【答案】解:

(24÷3)×8=64(个)

答:

他8小时做64个零件.

学科分析:

条形统计图是人教新课标教材中四年级上册第七章的内容,期末考试必考内容,以大题形式出现,分值在7-10分之间,在往后的学习中还会结合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进行学习以及考察,通过学习条形统计图,使学生能够利用统计图的优势进行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统计与分析能力

学生分析:

1、学习风格(动觉型、视觉型、听觉型)

2、知识点分析:

(1)理解以一当二,以一当五(或以上)的条形统计图

(2)学会补充绘制单式条形统计图并分析其数据

(3)掌握工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和解法

 

【精准突破1】

学习目标:

能判断一格表示一个单位或多个单位

目标分解:

(1)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理解以一当一的形式

(2)理解以一当二的统计形式

(3)理解以一当五(或以上)的统计形式

 

教学过程

目标

(1):

理解以一当一的统计形式

【教师】老师这里有十张小纸片,里面都有不同的图案,你能将这些小纸片进行分类并且在下面的图中画出来吗?

(画技好的老师可以选择别的图案,当然也可以网上搜图片进行打印)

【知识点】当数据比较少(小于或等于10)的情况下,为了表达更准确美观,会采用以一当一的形式绘制条形统计图,也就是说一格代表一个单位。

 

例1、

【答案】略

 

目标

(2):

理解以一当二的统计形式

【教师】当数据增多的时候,比如每一项都有十几个的时候,如果还一格一格的画那就有点麻烦了,所以我们要改变一下一格所表示的单位数。

【知识点】当最大的数在10-20之间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一格表示2个单位的形式来设计条形统计图

例2、说出以下统计表中一格代表的是多少个单位

【答案】一格代表2个单位

 

目标(3):

理解以一当五(或以上)的统计形式

【教师】当我们的数字增大,超过了20的时候,以一当二的形式也变得不够便利了,那我们就可以采用其他的以一当五或者以上的数去表示

【知识点】在绘制条形统计图时,条形图一格表示几,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1、给出的数在10以内,一般用1格表示1;

2、给出的数在20左右,一般用1格表示2;

3、给出的数在50左右,一般用1格表示5;

4、给出的数在100左右,一般用1格表示10;

5、给出的数在1000左右,一般用1格表示100。

例3、填出下列条形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少,直条表示多少。

(1)1格表示:

      1格表示:

     1格表示:

     1格表示:

   

【答案】

(1)5吨;10米;2筐;25箱

【精准突破2】

学习目标:

学会补充绘制单式条形统计图并分析其数据

目标分解:

(1)理解横纵轴所代表的意义,会利用单元格表示具体数据

(2)能从统计图中看出最大值与最小值,以及各数据之间的和差倍关系

教学过程

目标

(1):

会利用单元格表示具体数据

【教师】我们刚刚知道一个单元格可能表示1,也可能表示2或者5,甚至是更大的数,那么我们怎么看出条形图的长度表示的是几呢?

比如上面例3的那些统计图,直长条代表的是几呢?

【知识点】数据的大小=一格所代表的数×单元格数

(2)直条表示:

    直条表示:

    直条表示:

      直条表示:

   

【答案】

(2)40吨;30米;10筐;150箱

目标

(2):

能从统计图中看出最大值与最小值,以及各数据之间的和差倍关系

【教师】直条的长度表示的就是具体的数据大小,同样的,我们想将数据呈现在统计表中,也要转换成单元格数再画,通过直条的长度还能快速找出最大值以及最小值,并且计算数据之间的关系。

例4、某工厂各车间人数统计图

(1)纵轴表示  ,横轴表示  .

(2)  车间的人数最多,  车间的人数最少.

(3)二车间人数比一车间的人数少  ;三车间人数比四车间人数多  .

(4)平均每个车间约有多少人?

【答案】解:

(1)纵轴表示车间,横轴表示人数.

(2)第三车间的人数最多,第二车间的人数最少.

(3)80-60=20(人);100-70=30(人)

(4)(80+60+100+70)÷4

=310÷4

=77.5(人)

答:

平均每个车间约有77.5人.

【精准突破3】

学习目标:

掌握工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和做法

目标分解:

(1)熟记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

(2)会解决工程问题

教学过程

目标

(1):

熟记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师】前面我们在学习统计图的时候是不是出现了一个叫“车间”的词?

你知道车间是什么吗?

一般用来做什么的呢?

这就涉及到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工程问题了。

老师可以从生活中举例来解释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

【教师】假设你今天的作业是要完成10道题,那么这个就可以理解为你的工作总量,你做这10道题用了10分钟,那么这10分钟就是你的工作时间了,那么你的工作效率会是什么呢?

怎么计算?

【学生】用10÷10=1,我的工作效率是1

【教师】计算是对了,但是单位呢?

记得,这里的1代表的是你做每道题所用的时间是1分钟。

老师接着问你,如果你做一道题的时间是2分钟,你现在要做7道题,那你需要几分钟呢?

【学生】2×7=14,14分钟

【知识点】基本关系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目标

(2):

解决工程问题

【教师】接下来我们看看,在具体的题目中怎么运用这些关系式去解答题目。

例5、工人叔叔3小时做24个零件,照这样计算,他8小时做多少个零件?

【教师】(老师边读题边跟学生一起分析,将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先判断出来,然后进行引导。

)首先我们看看题目,“8小时做多少个零件”问的其实是什么呢?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还是工作效率?

那求工作总量,需要知道什么呢?

【答案】解:

(24÷3)×8

=8×8

=64(个)

答:

他8小时做64个零件.

1.条形统计图可以通过条形的(  )看出数量的多和少.

A.长短B.宽窄C.颜色

【答案】A

2.如图是某风景区2017年旅游人数统计图,从图中得到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A.冬季旅游人数最少

B.第三季度比第二季度增加4万人

C.全年旅游人数共计36万人

D.平均每月旅游人数9万人

【答案】D

3.如图是甲、乙、丙三队单独完成某项工程所用时间的统计图.

(1)将统计图补充完整,并计算甲队比丙队少用  天.

(2)的工作效率最高.

【答案】

(1)统计图补充为10;15天;

(2)甲

4.小明在统计本校人数时,用长3厘米,宽0.5厘米长方形直条表示三年级学生人数60人,那么六年级共120人,应画长  厘米,宽  厘米的长方形直条.

【答案】6;0.5

5.下面是我们学校三年级植树情况统计表,根据下面的统计表制成统计图.

班别

1班

2班

3班

4班

树数量

9

4

7

8

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1)统计图中1小格表示  棵树.

(2)三年级  班的同学植树最多,达到  棵;  班的同学植树最少,只植了  棵.

(3)三年级同学植树总数共  棵.

(4)4班的植树总数是2班的  倍.

(5)4个班平均植树  棵.

【答案】

(1)1

(2)1;9;2;4(3)28(4)2(5)7

6.学校食堂运来1吨煤,计划烧40天。

由于改进炉灶,每天节省5千克,这批煤可以烧多少天?

解:

1吨=1000千克

1000÷40=25(千克)

1000÷(25-5)

=1000÷20

=50(天)

答:

这批煤可以烧50天。

巩固练习完成不好就回归到精准突破重新学习,然后进入【查漏补缺】;

巩固练习完成挺好就直接进入【举一反三】进行拓展学习。

【查漏补缺】

1、下面是气温自测仪上记录的我县某天四个不同时间的气温情况:

①这一天四个不同时间的最高气温是  度,最低气温是  度,最高气温比最低气温高  度,四个不同时间的温度大概在  度之间.

②算一算,这一天四个不同时间的平均气温是多少度?

【答案】解:

①答:

这一天四个不同时间的最高气温是25度,最低气温是5度,最高气温比最低气温高20度,四个不同时间的温度大概在5~25度之间.

②(5+20+25+10)÷4

=60÷4

=15(度)答:

这一天四个不同时间的平均气温是15度.

 

2、某小学三年级各班为四川雅安地震灾区捐款统计图

①把统计图上  内数据补充完整.

②四班比二班少捐款  元.

③四个班平均每班捐  元.

【答案】解:

②270﹣230=40(元)

答:

四班比二班少捐款40元;

③(220+270+260+230)÷4

=980÷4

=245(元)

答:

四个班平均每班捐245元.

 

3、四年级要为图书馆修补244本图书,第一天修补了49本,第二天修补了51本,剩下的要3天修补完,平均每天要修补多少本?

【答案】解:

(244-49-51)÷3

=48(本)答:

平均每天要修补48本。

4、一本故事书,原来每页排576字,排了25页。

再版时字改小了,只需排18页。

现在每页比原来多排多少个字?

【答案】576×25÷18=800(个)

800-576=224(个)

答:

现在每页比原来多排224个字。

 

【举一反三】

1、在一幅表示某学校学生人数的条形统计图中,纵轴“5格”表示一年级有250人,那么五年级有300人,在纵轴上应该用  格表示.

2、李楠同学在人民商场调查了两种洗衣粉的销售情况.

(1)哪种洗衣粉第一季度的月平均销售量多?

多多少?

(2)预测一下4月份两种洗衣粉的销售情况,并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解:

(1)(360+320+280)÷3

=960÷3

=320(箱)

(260+300+430)÷3

=990÷3

=330(箱)

330-320=10(箱)

答:

净净牌洗衣粉的月平均销售量多,多10箱。

(2)根据A种洗衣粉的销售逐渐下降,B种的销售量逐渐上升,所以4月份B种的洗衣粉销售情况会比B种的洗衣粉多,原因可能是价格合理,质量好,味道好,广告做的好.

3、建筑工地需黄沙50吨。

用一辆载重4吨的汽车运了5次,余下的改用一辆载重5吨的汽车运,还要运几次?

【答案】解:

40-(4×5)=20(吨)

20÷5=4(次)

答:

还要运4次。

 

【优化】

1、在绘制条形统计图时,条形图一格表示几,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1)给出的数在10以内,一般用1格表示;

(2)给出的数在20左右,一般用1格表示;

(3)给出的数在50左右,一般用1格表示;

(4)给出的数在100左右,一般用1格表示;

(5)给出的数在1000左右,一般用1格表示。

2、工程问题等量关系式:

工作总量=×

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

 

1、看图回答问题.

①图上1格表示  人.

②喜欢  的人最多,喜欢  的人最少.

③四

(1)班一共有  人参加课外活动.

【答案】解:

①图上1格表示5人.

②喜欢踢毽子的人最多,喜欢篮球的人最少.

③15+10+5+10=40(人).

答:

(1)班一共有40人参加课外活动.

2、小统计家

四年级同学参加兴趣小组,其中航模组18人,书法组8人,美术组6人,电脑组12人,科技组15人.

(1)根据以上数据填写下表,然后回答问题.

组名

合计

航模组

书法组

美术组

电脑组

科技组

人数

 

 

 

 

 

 

(2)________组的人数最多,________组的人数最少.

(3)航模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________倍,电脑组是美术组的________倍.

(4)电脑组比航模组少________人,比书法组多________人.

(5)你想参加什么兴趣组?

【答案】

(1)解:

18+8+6+12+15=59(人);

表格如下:

组名

合计

航模组

书法组

美术组

电脑组

科技组

人数

59

18

8

6

12

15

条形统计图如下:

(2)航模;美术

(3)3;2

(4)6;4

(5)我想参加电脑小组,因为现在是信息时代,想多学些电脑方面的知识

3、四、五年级要栽220棵树。

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栽28棵。

剩下的分给五年级4个班栽,平均每班栽多少棵?

【答案】28×3=84(棵)

220-84=136(棵)

136÷4=34(棵)

答:

平均每班栽34棵。

 

第1天作业

1、在一个条形统计图里,用3厘米的直条表示60人,用(  )厘米长的直条表示400人.

A.10B.15C.20

【答案】C

2、杨树再种(  )棵就和柳树同样多.

A.4B.6C.8

【答案】B

3、华山旅游景点2009年10月份的天气情况如图,每格表示1天.

(1)根据上面的数据填写下表.

天气

晴天

多云

阴天

雨天

天数

  

  

  

  

(2)华山旅游景点10月份晴天是雨天的  倍.

(3)多云比阴天多  天.

(4)根据统计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至少提两个问题)

【答案】解:

(1)统计表如下:

晴天

多云

阴天

雨天

天数

16

8

5

2

(2)16÷2=8

答:

华山旅游景点10月份晴天是雨天的8倍.

(3)8﹣5=3(天)

答:

多云比阴天多3天.

(4)这个旅游城市10月份晴天比雨天多几天?

16﹣2=14(天),

答:

这个旅游城市5月份晴天比雨天多14天.

这个旅游城市10月份阴天比雨天多几天?

5﹣2=3(天)

答:

这个旅游城市10月份阴天比雨天多3天.

4、在一幅条形统计图里,用2厘米长的直条表示800吨,那么表示2400吨的直条应该画  ,9厘米的直条表示  吨.

【答案】6厘米;3600吨

5、3辆大卡车运煤,6趟共运走144吨.现在有240吨煤.还需要用6趟运完,需要增加同样的卡车多少辆?

【答案】解:

1辆卡车1趟运煤:

144÷3÷6=8(吨)

6趟运走240吨煤需卡车:

240÷8÷6=5(辆)

需要增加5﹣3=2(辆)

答:

需要增加同样的卡车2辆.

 

第2天作业

1、在一幅条形统计图上,纵轴用1厘米表示40棵树,表示120棵树应画  厘米;一个条形长3.5厘米,它表示  棵树.

【答案】3,140.

2、王老师批改作业,如果每小时批改8本,需要5小时批改完,如果每小时多批改2本,需要几小时批改完?

【答案】解:

8×5÷(8+2)

=40÷10

=4(小时)

答:

需要4小时批改完.

3、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外生活,学校组织了一次游艺活动.图为四年级一班学生参加游艺活动的人数统计图.

(1)一格表示  人.

(2)你能说出参加各种游艺活动的人数吗(在表上填出来)?

(3)根据上面的统计图,填写统计表.

项目

猜谜语

套圈

象棋

跳绳

绕口令

人数

【答案】解:

(1)一格表示1人;

(2)猜谜语7人,套圈11人,象棋4人,跳绳7人,绕口令5人.

(3)

项目

猜谜语

套圈

象棋

跳绳

绕口令

人数

7

11

4

7

5

故答案为:

1.

 

第7天作业

1、统计图:

(1)全年级三个班一共读了多少本课外书?

(2)平均每个班读了多少本课外书?

【答案】解:

(1)40+35+45=120(本);

答:

全年级三个班一共读了120本课外书.

(2)120÷3=40(本);

答:

平均每个班读了40本课外书.

2、统计:

(1)上周科普类比故事类图书多借走多少本?

(2)平均每类图书借走多少本?

【答案】解:

(1)158﹣126=32(本)

答:

上周科普类比故事类图书多借走32本;

(2)(100+158+126+120)÷4

=504÷4

=126(本)

答:

平均每类图书借走126本.

 

3、如图是实小三

(2)班5位同学在“经典诵读”读书活动中,一周读书时间的统计图.

(1)王军的读书时间是张明的2倍,请在图中表示出王军的读书时间.

(2)五位同学这周平均每人读书几小时?

 

【答案】解:

(1)王军的读书时间5×2=10小时,见下图:

(2)(5+10+10+7+8)÷5

=40÷5

=8(小时).

答:

五位同学这周平均每人读书8小时.

4、李村要修一条817米的水渠,已经修了243米.剩下的如果每天修82米,还要修多少天?

【答案】解:

(817﹣243)÷82,

=574÷82

=7(天);

答:

还需要修7天.

第15天作业

1、分析下面统计图,回答问题.

(1)图中起始格表示  人,每一单位长度表示  人.

(2)把图中的数据补充完整.

(3)从统计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答案】解:

(1)起始格表示90人,每个格子代表10人;

(2)作图如下:

(3)信息:

表示乒乓球的直条最高,说明喜欢乒乓球的人数最多,喜欢排球的人数最少.

 

第28天作业

1、看图回答:

(1)喜欢拼图玩具的有  人.

(2)  玩具最受男生欢迎.

(3)男生较不喜欢的是  和  两种玩具,它们相差  人.

【答案】解:

(1)喜欢拼图玩具的有22人.

(2)小汽车玩具最受男生欢迎.

(3)男生较不喜欢的是洋娃娃和跳棋两种玩具,它们相差10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