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人教版教案设计第八章酸碱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775878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42.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人教版教案设计第八章酸碱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初中化学人教版教案设计第八章酸碱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初中化学人教版教案设计第八章酸碱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初中化学人教版教案设计第八章酸碱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初中化学人教版教案设计第八章酸碱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初中化学人教版教案设计第八章酸碱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初中化学人教版教案设计第八章酸碱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初中化学人教版教案设计第八章酸碱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初中化学人教版教案设计第八章酸碱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初中化学人教版教案设计第八章酸碱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初中化学人教版教案设计第八章酸碱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初中化学人教版教案设计第八章酸碱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初中化学人教版教案设计第八章酸碱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初中化学人教版教案设计第八章酸碱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初中化学人教版教案设计第八章酸碱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初中化学人教版教案设计第八章酸碱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初中化学人教版教案设计第八章酸碱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初中化学人教版教案设计第八章酸碱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初中化学人教版教案设计第八章酸碱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初中化学人教版教案设计第八章酸碱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人教版教案设计第八章酸碱盐.docx

《初中化学人教版教案设计第八章酸碱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人教版教案设计第八章酸碱盐.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化学人教版教案设计第八章酸碱盐.docx

初中化学人教版教案设计第八章酸碱盐

 

第一节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溶液的导电性。

2.电离。

3.常见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

4.酸、碱、盐的初步概念。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溶液导电性和电离概念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观察实验,对实验现象进行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进行抽象思维分析和逻辑推理,给予科学的解释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1)电离。

(2)书写常见的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

2.难点

教会学生根据宏观现象,进行微观本质的分析方法和逻辑推理能力,

3.疑点

(1)酸、碱、盐溶液导电和金属导电的本质区别。

(2)NaHSO4和Cu2(OH)2CO3属于哪一类化合物?

4.解决办法

采用的方法是边实验,边分析,边讨论,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迪他们积极思考问题,用他们已知的知识通过思维和现象,推理去理解新的知识。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具准备

试验物质导电性的装置,干燥的氯化钠固体,硝酸钾固体,氢氧化钠固体,蔗糖固体,酒精,蒸馏水,氯化钠溶液,硝酸钾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磷酸溶液,酒精溶液,蔗糖溶液,盐酸,硝酸溶液,硫酸溶液,氢氧化钾溶液,氢氧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硫酸镁溶液,氯化钡溶液。

五、学生活动设计

1.教师演示课本第149页[实验8—1]。

学生观察灯泡是否亮。

[目的: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并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

2.教师提问:

(1)根据已有的物理知识回答,电流是怎么形成的?

金属能导电的原因?

(2)氯化钠是哪种类型的化合物?

它的组成微粒是什么?

[目的:

启迪学生思维,引起疑问进一步激发兴趣。

]

3.教师将上述实验物质加入蒸馏水配制溶液,再分别做导电性实验。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想想这是为什么?

[目的:

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引起注意,启迪思维,提高兴趣。

]

4.教师提问:

上述物质变成溶液后,为什么有的物质能够导电?

有的物质仍不能导电呢?

相邻座位的学生互相讨论,并在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得出答案。

[目的:

教会学生根据宏观现象,进行微观本质的分析方法和逻辑推理能力。

]

5.教师示写几个电离方程式,请同学们分析讨论:

(1)离子所带电荷数和电性,与电离前它在化合物中的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数值及正负性有何关系?

(2)在电离过程中,原子团拆不拆开?

(3)电离出的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是相不相等的?

整个溶液显不显电性?

[目的: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六、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溶液的导电性。

(2)了解电离。

(3)了解常见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

(4)了解酸、碱、盐的初步概念。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3.德育目标

外因通过因而起作用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整体感知

本节从溶液的导电性实验引人,从实验现象到能否导电的原因作了比较详细的分析,从而形成电离这个重要概念。

这为下面学习酸、碱、盐的电离作好准备,同时也深化了学生对溶液的认识。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前面我们学习了溶液的有关知识,这节课,我们来看一看溶液是否能导电。

下面我们来观察一下实验现象。

1.溶液的导电性

演示[实验8—1]试验下列物质的导电性实验:

氯化钠固体、硝酸钾固体、氢氧化钠固体、蔗糖固体、酒精、蒸馏水。

[学生观察思考]

(1)电灯泡是否亮?

(2)根据已有的物理知识回答,电流是怎么形成的?

(3)氯化钠是哪种类型的化合物?

它的组成微粒是什么?

[演示实验]再把蒸馏水分别倒人氯化钠固体,硝酸钾固体,氢氧化钠固体,蔗糖固体,酒精等中配成溶液。

[学生观察思考]

①电灯泡是否亮?

②上述物质变成溶液后,为什么有的物质能够导电?

有的物质仍不能够导电呢?

(先小组讨论,后点拨释疑。

[结论]

电离:

物质溶解于水后,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通过上面的学习,请同学们分析讨论:

物质必须同时具备哪两个条件,才能导电?

(目的:

能力发展,思维延伸)

[推论]必须有自由移动的带电的微粒的物质才能导电

电离常用电离方程式表示。

2.电离方程式

NaCl=Na++Cl-

KNO3=K++NO3-

NaOH=Na++OH-

Na2SO4=2Na++SO42-

请同学们分析讨论:

(1)离子所带电荷数和电性,与电离前它在化合物中的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数值及正负性有何关系?

(2)在电离过程中,原子团拆不拆开?

(3)电离出的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有什么关系?

(先小组讨论,后点拨释疑,得出书写电离方程式的注意事项及下面结论)

在能导电的溶液里,所有阳离子带的正电荷总数和所有阴离子带的负电荷总数是相等的。

所以,整个溶液不显电性。

3.酸碱盐的电离

[教师活动]演示[实验8—2],试验盐酸、硝酸和硫酸的导电性。

[学生活动]观察电灯泡是否亮?

[教师活动]提问由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

[目的意图]使学生产生思维,复习联想上一节所学过的溶液能否导电的本质。

[学生活动]同座位同学互相讨论,最后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灯泡都亮,说明这几种溶液中都有存在能自由移动的离子,通过书写电离方程式,知道这些溶液都存在有哪些离子。

CHl=N++Cl-

HNO3=K++NO3-

Na2SO4=2Na++SO42-

通过书写电离方程式,找出这几种化合物电离出的离子的共性,由此得出酸的概念。

(1)酸(HnR)=nH++Rn-

定义: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

通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分别得出碱和盐的概念。

(2)碱[M(OH)n]=Mn++nOH-

KOH=K++OH-

Ba(OH)2=Ba2++2OH-

NaOH=Na++OH-

定义: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3)盐

Na2CO3=2Na++CO32-

MgSO4=Mg2++SO42-

BaCl2=Ba2++2Cl-

NaCl=Na++Cl-

定义:

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教师活动]提问

通过对酸、碱、盐电离出离子的特点,你判断一下NaHSO4Cu2(OH)2CO3应该属于哪一类化合物?

[目的意图]检验学生对酸、碱中“全部”两字的理解程度。

(四)总结、扩展

 

 

 

溶液的导电性可用下式表示:

(五)智能反馈

1.酸、碱、盐电离时,一定相等的是()

A.每个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数B.阴阳离子个数

C.酸、碱、盐的分子个数和产生的阴、阳离子个数

D.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和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

2.下列物质中,能导电的是()

A.食盐晶体B.食盐水C.二氧化碳D.蔗糖溶液

3.下列物质属于碱的是()

A.C2H5OHB.Na2OC.Mg(OH)ClD.Mg(OH)2

4.下列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A.H2SO4=H2++SO42-B.NaCl=Na+Cl

C.Ba(OH)2=Ba2++(OH)2-D.KNO3=K++NO3-

5.下列说确的是()

A.食盐通电时,电离出氯离子和钠离子

B.纯碱的化学式是Na2CO3,它属于碱类

C.硫酸氢钠在电离时产生氢离子,所以它属于酸类

D.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盐类

七、布置作业

教材第153页习题1、3。

八、板书设计

1.电离:

物质溶解于水时,离解成能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2.电离方程式:

NaCl=Na++Cl-

KNO3=K++NO-

NaOH=Na++OH-

在能导电的溶液里,所有阳离子带的正电荷总数和所有阴离子带的负电荷总数是相等的,所以,整个溶液不显电性。

二、酸 碱 盐的电离

 1.酸(HnR)=nH++Rn-

HCI=H++Cl-

HNO3=H++NO3-

H2SO4=2H++SO42-

定义:

电离时生成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2.碱 [M(OH)n]=Mn++nOH-

KOH=K++OH-

Ba(OH)2]=Ba2++2OH-

NaOH=Na++OH-

定义:

电离时生成金属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根离子的化合物。

3.盐

Na2CO3=2Na++CO32-

MgSO4=Mg2++SO42-

 BaCl2=Ba2++2Cl-

NaCl=Na++Cl-

定义: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九、参考资料

1.《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化学教师教学用书》

 

 

第二节几种常见的酸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盐酸、稀硫酸的性质和用途。

2.常见的酸、碱指示剂。

3.浓硫酸的稀释及一些特性。

4.硝酸的性质和用途。

5.复分解反应。

(二)能力训练点

用边实验,边讲述,边讨论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并通过学生自已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总结、归纳等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对学生进行共性、个性及相互关系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盐酸的性质及用途。

2.难点

教会学生学习酸、碱、盐知识的基本的学习思路。

3.疑点

(1)为什么锌与浓硫酸或硝酸反应时不产生氢气?

(2)为什么稀释浓硫酸时,必须将酸倒入水中?

4.解决办法

本章的实验大部分是应用试管的实验,采用边实验、边讨论、边讲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在讲解酸的化学性质和书写酸跟其他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时,都要从盐酸、稀硫酸、硝酸的电离人手。

三种酸电离时,都产生氢离子,这就决定了它们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也就是共性。

但由于它们的酸根不同,又使它们具有不同的性质,也就是个性。

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正是利用了物质的个性。

对学生进行共性、个性及相互关系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具准备

纯净的浓盐酸,工业盐酸,锈铁钉,氢氧化铜粉末,硝酸银溶液,稀硫酸,稀盐酸,硝酸,浓硫酸,烧杯,玻璃棒,锌,铁,氯化钠溶液,紫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

五、学生活动设计

1.教师演示[实验8—5]并提出问题。

(1)打开浓盐酸灼瓶塞,观察到什么现象?

这种现象是怎样形成的?

(2)联想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的白烟相对比,气;烟、雾三者的不同。

(3)通过观察,学生分析讨论,你能得出盐酸有哪些物理性质?

[目的:

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提高到理性认识的水平。

]

2.学生分组[实验8—6、8—7、8—8、8—9、8—10]每做——个实验,都要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分析产物,让学生自已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目的: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及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技巧。

]

3.教师提问:

通过对盐酸性质的研究并阅读课本,总结一下盐酸有哪些用途?

这些用途是由它的什么性质决定的?

[目的:

使学生了解物质的用途是由性质决定的。

]

4.请学生分析讨论:

盐酸跟碱,盐酸跟盐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与已学过的化合、分解、置换反应对比,看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有什么特点?

[目的: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5.教师演示[实验8—11)。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讨论其本质。

[目的: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6.教师演示[实验8—12)。

[学生活动:

观察现象,分析讨论如何稀释浓硫酸

学生之一做[实验8—13)。

[目的: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实验操作能力

7.学生分组[实验8—14、8—15、8—16、8—17]。

每做一个实验,都要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分析产物,并与盐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对比,最后自己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目的: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对比归纳能力及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技巧。

]

8.教师提问。

通过对硫酸性质的研究并阅读课本,总结一下硫酸有哪些用途?

这些用途是由它的什么性质决定的?

[目的:

使学生加深理解物质的用途是由性质决定的。

]

9.复习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预测一下硝酸有哪些性质,并用实验检验—下预测结果。

[目的:

培养学生归纳,分析能力及学习酸的学习思路。

]

六、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盐酸,稀硫酸的性质和用途。

(2)了解常见酸,碱指示剂。

(3)介绍浓硫酸的稀释及特性。

(4)介绍硝酸的性质。

(5)理解复分解反应。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

3.德育目标

总结归纳能力。

对学生进行共性,个性及相互关系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二)整体感知

本节用盐酸做代表,教给学生将来研究酸类物质时的一个示。

讲述物理性质时,从色、态、嗅、味开始;讲述化学性质时从跟指示剂,跟金属,跟金属氧化物,跟碱,跟盐反应,教会学生学习酸,碱,盐知识的基本的学习思路,为以后学习其它酸,碱类物质时打好基础。

介绍盐酸用途时,紧密联系性质,使学生了解物质的用途是由性质决定的。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由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1.盐酸(HCl)

氯化氢的水溶液。

教师演示[实验8-5]出示一瓶纯净浓盐酸,并打开瓶塞,和一瓶工业盐酸。

请同学观察思考:

(1)观察到什么现象?

这种现象是怎样形成的?

(2)联系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的白烟相对比,气、烟、雾三者的不同。

(3)通过观察,你能得出盐酸有哪些物理性质。

教师在学生讨论的结果上,引导出盐酸的物理性质。

(1)盐酸的物理性质。

纯净的盐酸是无色具有刺激气味的液体,是挥发性的酸。

工业盐酸由于含有Fe3+等杂质而显黄色。

(2)盐酸的化学性质。

学生分组[实验8—6]并观察实验现象,得出两种指示剂在酸、碱溶液里的变色规律: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遇碱溶液变蓝。

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遇碱溶液变红色。

并由此得出:

①盐酸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②盐酸与金属的反应。

复习提问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并写出化学方程式并给各物质进行分类,由此得出规律:

盐酸+金属→盐+氢气

③盐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学生分组[实验8—7]并观察实验现象。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

不溶于水的铁锈到哪里去了,此实验中反应物,生成物各是什么?

最后经过学生讨论加上教师提示,请学生自已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师生共同归纳小结:

盐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然后再请学生根据观察到生锈的铁钉放到盐酸溶液里,过一会儿变成光亮的铁钉的实验现象,说出此反应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教师趁此机会讲:

物质的用途是由性质决定的。

我们生活在化学的世界里,学好了化学,能解决许多生活和生产的实际问题。

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④盐酸跟碱的反应。

学生分组[实验8—8]观察现象并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颜色的变化能否帮助我们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得出结论:

盐酸+碱→盐+水

⑤盐酸跟硝酸银的反应。

学生分组[实验8—9]观察并思考,再做一个对比实验:

石灰水与碳酸钠溶液,并在反应后的白色沉淀中滴加稀硝酸。

通过实验对比得出重要结论:

用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可检验盐酸和可溶性的氯化物。

最后师生共同小结:

盐酸+(某些)盐→新盐+新酸

下面请同学们分析一下盐酸与碱、与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与已学过的化合、分解、置换反应对比,看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有什么特点,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复分解反应的定义:

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教师提问:

通过对盐酸性质的研究并阅读课本,总结一下盐酸有哪些用途?

这些用途是由它的什么性质决定的?

(3)盐酸的用途。

重要的化工原料及用于金属表面的除锈等。

2.硫酸(H2SO4)

(1)浓硫酸的性质。

教师演示[实验8—11],学生观察现象并分析讨论其本质,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结论:

浓硫酸是没有颜色、粘稠、油状的液体,不易挥发,具有吸水性,强烈的腐蚀性,脱水性,氧化性。

(2)浓硫酸的稀释。

教师演示[实验8—12],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讨论,最后得出结论:

浓硫酸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

教师提问:

根据浓硫酸的性质及其溶于水放出大量热,请同学们互相讨论:

如何稀释浓硫酸?

最后根据讨论的结果,请一位同学操作[实验8—13)。

(3)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学习这部分知识时,边复习盐酸的化学性质,边做实验边讨论,得出稀硫酸的化学性质。

这样既学习了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又巩固了盐酸的化学性质,并为下一节酸的通性作了准备。

3.硝酸(HN03)

这部分知识,采取与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对比,预测硝酸跟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及酸碱指示剂的反应,最后实验加以验证,得出硝酸与盐酸、稀硫酸化学性质的相似点及不同点。

4.磷酸(H3P04)

这部分知识学习通过学生看书自学而掌握。

(四)总结、扩展

盐酸、稀硫酸、硝酸的性质对比

 

盐 酸

稀 硫 酸

硝 酸

纯净的浓盐酸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常用浓盐酸的质量分数约为37%-38%,密度为1.19克/立方厘米,有挥发性,能在空气中形成白雾

纯净的浓硫酸是没有颜色,粘稠的油状液体,不易挥发,有吸水性。

常用浓硫酸中的质量分数约为1.84克/立方厘米

纯净的浓硝酸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具有挥发性,能在空气中形成白雾

化学性质

酸碱

指示剂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使无色酚酞不变色

金属

Zn+2HCl=ZnCl2+H2↑

2Al+6HCl=2AlCl3+3H2↑

Mg+H2SO4=MgSO4+H2↑

Fe+H2SO4=FeSO4+H2↑

硝酸与金属反应得不到氢气

碱性

氧化物

CuO+2HCl=CuCl2+H2O

Fe2O3+6HCl=2FeCl3+3H2O

CuO+H2SO4=CuSO4+H2O

Fe2O3+H2SO4=Fe2(SO4)3+3H2O

CaO+2HNO3=Ca(NO3)2+H2O

NaOH+HCl=NaCl+H2O

Cu(OH)2+2HCl=CuCl2+2H2O

2NaOH+H2SO4=NaSO4+2H2O

 

CaOH+HNO3=NaNO3+H2O

AgNO3+HCl=AgCl↓+HNO3

Na2CO3+2HCl=2NaCl+H2O

+CO2↑

BaCl2+H2SO4=BaSO4↓+2HC

Na2CO3+H2SO4=

Na2SO4+H2O+CO2↑

CaCO3+2HNO3=Ca(NO3)2+H2O+CO2

 

(五)智能反馈

1.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使石蕊试液变红,其原因是()

A.它们都是化合物B.它们都是化合物的水溶液

C.它们都含有酸根D.它们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

2.下列物质能与盐酸反应,但不能生成沉淀或气体的是()

A.碳酸钠B.铁C.硝酸银溶液D.氧化铜

3.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用酸除铁锈B.硝酸腐蚀皮肤

C.浓盐酸在空气中形成白雾D.酸溶液使指示剂变色

4.稀硫酸和下列溶液,既能发生反应又能生成白色沉淀的是(

A.硝酸钡B.碳酸钾C.氢氧化钠D。

氯化铜

5.浓盐酸和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它们的质量变化是(

A.前者变大,后者变小B前者变小,后者变大

C.二者都变大D.二者都变小

七、布置作业

教材第160页习题4、6、7、8(书面),习题5(思考题)。

八、板书设计

 

第二节常见的酸

一、盐酸(HCl)

氯化氢的水溶液。

(一)盐酸的物理性质

色态味挥发性

无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有

(二)盐酸的化学性质

1.与酸碱指示剂反应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使无色酚酞不变色。

2.盐酸+活泼金属→盐+氢气

2HCl+Zn=ZnCl2十H2↑

2HCl+Mg=MgCl2十H2↑

2HCl+Fe=FeCl2十H2↑

3.盐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6HCl+Fe2O3=2FeCl2+3H2O↑

HCl+CuO=CuCl2+H2O↑

4.盐酸+碱→盐+水

2HCl+Na(OH)2=CuCl2+2H2O

HCl+NaOH=NaCl+H2O

5.盐酸+某些盐→新盐+新酸

2HCl+CaCO3=CaCl2+H2O+CO2↑

HCl+AgNO3=AgCl+HCl

(三)复分解反应:

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四)盐酸的用途

二、硫酸(H2SO4)

(一)浓硫酸的性质

色态

无色粘稠状油状液体

(二)浓硫酸的稀释

(三)稀硫酸的化学性质

1.与指示剂反应

2.稀硫酸+活泼金属→盐+氢气

H2SO4+Zn=ZnSO4+H2↑

H2SO4+Fe=FeSO4+H2↑

3.稀硫酸+金属氧化物一盐+水

3H2SO4+Fe2O3=Fe2(SO4)3+3H2O

4.稀硫酸+碱→盐+水

H2SO4+Cu(OH)2=CuSO4+2H2O

5.稀硫酸+某些盐→新盐+新酸

H2SO4+Na2CO3=Na2SO4+H2O+CO2

H2SO4+BaCl2=BaSO4+2HCl

(四)硫酸的用途

三、硝酸(HNO3)

(一)物理性质

(二)化学性质

1.与酸碱指示剂反应

2.与金属反应不生成氢气

3.硝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2HNO3+ZnO=Zn(NO3)2+H2O

4.硝酸+碱→盐+水

2HNO3+Mg(OH)2=Mg(NO3)2+2H2O

5.硝酸+某些盐→新盐+新酸

2HNO3+CaCO3=Ca(NO3)2+H2O+CO2↑

(三)用途

四、磷酸(H3PO4)

九、参考资料

1.《化学教师参考用书》

2.《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第三节酸的通性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酸的分类、命名。

2.酸的通性。

3.金属活动性顺序

4.PH值——酸碱度的表示法。

5.碱性氧化物。

6.中和反应概念。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复习旧知识,以旧带新,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三)德育渗透点

1.简单介绍我国硫酸工业的发展概况,进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教育。

结合我国的人口、资源等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

2.领会事物的个性与共性的辩证关系和由量变到质变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酸的通性、金属活动性顺序以及溶液的PH值。

2.难点

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逐步掌握一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疑点

(1)金属活动性顺序。

(2)酸碱性与酸碱度。

4.解决办法,

(1)可通过复习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概括出酸的通性,既让学生了解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又培养了他们的比较、归纳能力。

(2)通过学生分组做[实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