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783537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8.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docx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docx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项目

结构设计

统一技术措施

 

二○○九年十月

 

计算参数篇

一、设计依据和设计要求:

1.本工程主要采用以下现行规范: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版)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版)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2.自然条件:

基本风压值:

0.45kN/㎡(<60m);0.5kN/㎡(≥60m)

基本雪压值:

0.45kN/㎡

地震基本烈度:

六度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

见地质勘察报告

3.设计要求: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

丙类

地震作用:

六度

抗震措施:

六度

框架抗震等级:

按实

剪力墙抗震等级:

按实

二、荷载取值:

1.恒载部分

240外墙(干挂):

5.9kN/㎡

240外墙(面砖):

5.4kN/㎡

240外墙(涂料):

4.9kN/㎡

240内墙(厨、卫):

4.9kN/㎡

240内墙(普通):

3.2kN/㎡

200内墙(普通):

2.9kN/㎡

120内墙(厨、卫):

2.4kN/㎡

120内墙(普通):

2.6kN/㎡

100厚楼板:

4.2kN/㎡

110厚楼板:

4.5kN/㎡

120厚楼板:

4.8kN/㎡

130厚楼板:

5.0kN/㎡

140厚楼板:

5.3kN/㎡

120屋面:

6.5kN/㎡

屋顶花园:

按实际

阳台栏板:

5kN/m

2.活荷载:

客厅、起居室2.0kN/㎡

卧室2.0kN/㎡

卫生间2.5kN/㎡

厨房2.0kN/㎡

高层单元内楼梯3.5kN/㎡

商铺(含商铺楼梯)3.5kN/㎡

其余楼梯2.5kN/㎡

汽车库(只停放轿车)4.0kN/㎡

阳台2.5kN/㎡

屋面(不上人屋面)0.5kN/㎡

屋面(上人屋面)2.0kN/㎡

屋顶花园3.0kN/㎡

裙房屋面4.0kN/㎡

地下室顶板:

5.00kN/㎡

消防车(双向板):

20.0kN/㎡(消防车道)

栏杆顶部水平荷载0.5kN/m

三、程序计算系数取值:

1.总信息:

1.1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

此夹角预算时取0,最终与WMASS.OUT中的方向角差值不大于15°;

1.2混凝土容重:

考虑梁柱墙的外粉刷,一般取28;

1.3裙房层数:

按实;

1.4转换层所在层号:

按实;

1.5地下室层数:

按实;

1.6墙元细分最大控制长度:

视墙体长度而定,一般取最小值1m。

1.7对所有楼层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

仅计算位移比时选择此项,其它结构分析、设计均不选。

1.8结构材料信息:

钢筋混凝土结构;

1.9结构体系:

按实;

1.10恒活荷载计算信息:

模拟施工加载3;

1.11风荷载计算信息:

按实;

1.12地震作用计算信息:

考虑水平地震。

1.13墙元侧向节点信息:

多层选出口,高层选内部。

1.14墙梁转框架梁的控制跨高比:

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选0。

1.15结构所在地:

全国。

1.16施工次序:

一般按程序默认逐层施工。

2.风荷载:

2.1地面粗糙度类别:

取C类;

2.2修正后的基本风压:

按前述荷载取值;

2.3结构基本周期:

试算时宜取程序默认值,复算时取计算出结构的基本周期;

2.4体型系数:

按实(参见高规3.2.5条及荷载规范);

2.5设缝多塔背面体形系数:

0.5。

3.地震信息:

3.1结构规则性信息:

一般按不规则考虑(此项目前不起作用);

3.2设计地震分组:

第一组;

3.3设防烈度:

6度;

3.4场地类别:

按地质报告提供的场地类别;

3.5框架抗震等级:

按实;

3.6剪力墙抗震等级:

按实;

3.7按中震(或大震)不屈服做结构设计:

不考虑(超限结构考虑);

3.8考虑偶然偏心:

仅计算位移比时考虑;

3.9考虑双向地震作用:

计算配筋时考虑,不与偶然偏心同时考虑;

3.10计算振型个数:

有效质量参与系数应>90%,考虑刚性楼板假定时最多不超过层数的3倍;

3.11活荷质量折减系数:

0.5

3.12周期折减系数:

0.80~0.85(框架剪力墙结构)0.90~0.95(剪力墙结构)

3.13结构的阻尼比:

取5%;

3.14特征周期Tg:

取0.45S;

3.15多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0.04;

3.16罕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0.500

3.17斜交抗侧力构件附加方向数:

存在多个结构抗侧力角度填;

3.18相应角度:

按实,如无时不填。

4.活荷信息:

4.1柱墙设计时活荷载:

一般考虑折减;

4.2传给基础的活荷载:

一般考虑折减;

4.3梁活荷不利布置:

考虑;

4.4柱墙基础活荷载折减系数:

按缺省值取。

5.调整信息:

5.1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

考虑梁端塑性效应,一般可取0.85;

5.2梁活荷载内力放大系数:

一般取1.0,如未考虑梁活载不利布置,取1.1;

5.3梁扭矩折减系数:

当采用楼板刚性假定时,可取0.4~1.0,若考虑楼板的弹性变形,梁的扭矩不应折减。

5.4剪力墙加强区起算层号:

取1;

5.5连梁刚度折减系数:

不宜小于0.55,一般取0.7;

5.6中梁刚度放大系数:

取1.8;

5.7调整与框支柱相连的梁内力:

存在框支柱时选择(此项目前暂不起作用)。

5.8按抗震规范(5.2.5)调整各楼层地震内力:

一般调整;

5.9九度结构及一级框架梁柱钢筋超配系数:

一般取1.15;本工程按缺省值;

5.10指定的薄弱层个数:

根据WMASS.OUT计算结果,按实填;

5.11各薄弱层层号:

根据WMASS.OUT计算结果,按实填;

5.12全楼地震作用放大系数:

对剪重比在规范限值以内,可取1.0,否则应放大;

5.130.2Q0调整起始层号、终止层号:

对框剪结构,存在剪力墙的,应调整;其它可填0;

5.14顶塔楼地震作用放大起算层号:

如果考虑了多振型计算,可不考虑塔楼地震力放大;

5.15顶塔楼地震作用放大系数:

如果考虑了多振型计算,可不考虑塔楼地震力放大,否则取3.0。

5.16托墙梁刚度放大系数:

按默认值。

6.设计信息:

6.1考虑P-Δ效应:

视WMASS.OUT的计算结果而定;

6.2梁柱重叠部分简化为刚域:

对异形柱结构或者柱截面较大时考虑;

6.3按高规或高钢规进行构件设计:

取是;

6.4钢柱计算长度系数按有侧移计算:

取否;

6.5混凝土柱的计算长度系数计算执行混凝土规范7.3.11-3条:

取是;

6.6结构重要性系数:

按实;本工程为1.0;

6.7梁保护层厚度:

25;

6.8柱保护层厚度:

30;

6.9钢构件截面净毛面积比:

本工程无钢构件,取默认值。

6.10柱配筋计算原则:

一般可为单偏压,对角柱、异型柱应为双偏压。

7.配筋信息:

7.1梁主筋强度:

300;

7.2柱主筋强度:

300;

7.3墙主筋强度:

300;

7.4梁箍筋强度:

210;

7.5柱箍筋强度:

210;

7.6墙分布筋强度:

210;

7.7边缘构件箍筋强度:

210;

7.8梁箍筋间距:

取100;

7.9柱箍筋间距:

取100;

7.10墙水平分布筋间距:

计算时一般取200;

7.11墙竖向分布筋配筋率:

0.25;

7.12结构底部需要单独指定墙竖向分布率的层数:

按加强层数实

7.13结构底部NSW层的墙竖向分布筋配筋率:

0.25。

8.荷载组合:

荷载组合系数一般情况下按规范,为程序缺省值。

9.地下室信息:

9.1回填土对地下室约束相对钢度比:

无约束为0,完全嵌固填负数(如-1),一般为3,此数对嵌固约束刚度不敏感;

9.2外墙分布筋保护层厚度:

根据地下防水规范,为35mm;

9.3回填土容重:

填18;

9.4室外地坪标高:

按实;

9.5回填土侧压力系数:

根据土内摩擦角而定,一般填0.5;

9.6地下水位标高:

按实;

9.7室外地面附加荷载:

10.0kN/㎡;

10.计算信息:

10.1层刚度计算:

地震剪力与地震层间位移的比;

10.2地震作用分析方法:

总刚分析方法;

10.3线性议程组解法:

LDLT三角分解;

10.4位移输出方式:

简化输出。

四、计算结果分析:

1、位移比:

≤1.4;

2、周期比:

第一扭转周期与第一平动周期之比≤0.9;

3、层间位移:

框架剪力墙结构≤1/800,剪力墙结构≤1/1000;

4、层间位移角:

框架剪力墙结构≤1/100,剪力墙结构≤1/120;

5、薄弱层:

按WMASS.OUT定;

6、P-Δ:

按WMASS.OUT定;

7、水平力与整体夹角:

与WZQ.OUT中的角度差值≤15°;

8、结构基本周期:

按WZQ.OUT中的第一周期填入;

9、偶然偏心与双向地震:

视WZQ.OUT位移比结果而定;

五、地下室侧壁计算:

1、地面超载:

10kN/㎡;

2、土压力计算方式:

静止土压力;

3、侧壁计算模型:

一般按底板为固端,顶板为铰接;有悬臂墙的按悬臂计算;其它情况按实计算。

其它统一技术措施篇

一、材料:

1.混凝土

按C25~C40考虑。

地下室部分抗渗等级P6

2.砌体

内墙采用加气混凝土小型砌块(容重750Kg/m3);

外墙采用混凝土多孔砖(容重1800Kg/m3);

3.钢材

·HPB235级()

·HRB335级()

二、板

1、板厚

厨房、卫生间、阳台:

100mm

其它楼板:

板跨<3600mm:

110mm

板跨3600mm~3900mm:

120mm

板跨>3900mm:

130mm

屋面:

相同板跨比上述楼板增加10mm

机房:

120mm

2、板筋

厨房、卫生间、阳台和楼层边跨的负筋采用通长配筋,其它小板也可视具体情况通长配筋,除此之外一般均采用分离式配筋。

板面负筋采用HRB335级钢筋,下部钢筋按计算结果合理选择。

构造配筋参考下表采用:

板厚

砼强度等级

构造配筋

板厚

砼强度等级

构造配筋

100mm

C25

8@180

110mm

C25

8@160

C30

8@160

C30

8@140

C35

8@140

C35

10@200

120mm

C25

10@200

130mm

C25

10@200

C30

10@200

C30

10@200

C35

10@200

C35

10@200

屋面,机房采用上层10@150双向,下层10@200双向。

三、梁

1、梁截面

卫生间120墙下小梁宽度尽量采用140,框架梁或240墙下梁宽度采用250,梁高按计算需要选取,框架梁高度无特殊限制取不少于400,外墙梁高根据立面选取。

2、梁钢筋

梁主筋选取范围:

14~25,箍筋按计算需要,除140宽梁采用6外,其它一般不小于8.梁纵向钢筋的配筋率宜控制不超过2%。

四、柱

1、柱截面

小高层的框架柱底层轴压比宜控制在0.8~0.85,柱子短边不小于300,一般要求视情况随楼层的增加变一次截面。

2、柱钢筋

柱钢筋选取范围:

16~25,箍筋按计算需要,不宜不小于8

五、剪力墙

1、按计算要求合理布置,无特殊要求墙厚采用250,尽量避免采用短肢剪力墙。

2、非短肢剪力墙配筋参考:

底部加强区10@150,非加强区10@18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