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04 Word版含答案doc.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7885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8.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04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广东省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04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广东省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04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广东省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04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广东省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04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广东省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04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广东省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04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广东省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04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广东省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04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广东省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04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广东省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04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广东省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04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04 Word版含答案doc.docx

《广东省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04 Word版含答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04 Word版含答案doc.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省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04 Word版含答案doc.docx

广东省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04Word版含答案doc

文言文阅读04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成4~7题。

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

武选登第,为河东从事。

经略使韩缜语之曰:

“君奇士也,他日当据吾坐。

”为府州、火山军巡检。

辽人常越境而汲,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忿而举兵犯我。

灌迎高射之,发辄中,或著崖石皆没镞,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

后三十年,契丹萧太师与灌会,道曩事,数何巡检神射,灌曰:

“即灌是也。

”萧矍然起拜。

为河东将,与夏人遇,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羌惧而引却。

张康国荐于徽宗,召对,问西北边事,以笏画御榻,指坐衣花纹为形势。

帝曰:

“敌在吾目中矣。

提点河东刑狱,迁西上阁门使、领威州刺史、知沧州。

以治城鄣功,转引进使。

诏运粟三十万石于并塞三州,灌言:

“水浅不胜舟,陆当用车八千乘,沿边方登麦,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

”奏上,报可。

未几,知岷州,引邈川水溉间田千顷,湟人号广利渠。

徙河州,复守岷,提举熙河兰湟弓箭手。

入言:

“若先葺渠引水,使田不病旱,则人乐应募,而射士之额足矣。

”从之。

甫半岁,得善田二万六千顷,募士七千四百人,为他路最。

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再发则否。

客曰:

“太尉不能耶?

”曰:

“非也,以礼让客耳。

”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

迁步军都虞候。

金师南下,悉出禁旅付梁方平守黎阳。

靖康元年正月二日,次滑州,方平南奔,灌亦望风迎溃。

黄河南岸无一人御敌,金师遂直叩京城。

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

背城拒战凡三日,被创,没于阵,年六十二。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辽人常越境而汲汲:

取水。

B.灌迎高射之,发辄中迎:

面对。

C.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敛:

躲藏。

D.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彻:

穿透。

【答案】C

“敛”是“收拢,收束”之意,此处意为“收兵”。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何灌行事有成的一组是()

①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②或著崖石皆没镞

③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④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

⑤得善田二万六千顷⑥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

 A.①②⑤B.①③④

C.②④⑥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何灌有军事才能,射技震惊契丹。

经略使韩缜极为赏识他,认为终将取代自己;在守边时,何灌大显神威,以致三十年后提及往事契丹太师都惊恐起拜.

B.何灌深谙西北边事,受到徽宗赞许。

他任河东将时奋勇击退外敌,经辛荐得到徽宗召问,他用笏板指画以助讲解,形象生动,徽宗很快明白了边战形势

C.何灌善于治理政务,举措得到皇上认可。

为完成运粮任务,他建议将水运改为陆运;在招募射士时,又提出修渠引水,兴造良田,使剩余劳力乐于应募。

D.何灌力守京城,拒不降敌,不幸阵亡。

金兵南下,梁万平弃城逃遁,何灌阻止溃退未成;金兵长驱直下,逼近京城,何灌领命背城抗敌三日,受伤战死。

【答案】D

D项曲解文意。

“灌亦望风迎溃”中的“迎”是“迎合”之意,而非“迎击”,何灌没有“阻止溃退”。

7.⑴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

【答案】整理弓箭再次射中箭靶,观看的人都赞叹,皇上亲自赐酒犒劳他。

“诵”意为“公开地”,“劳”意为“犒劳”。

⑵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

【答案】何灌来到,请求入见,皇上不允许,而命令他把守西部边角。

“乞”意为“请求”,“许”意为“答应,允许”,“隅”意为“角落”,“控”意为“控制”,“控守”意为“扼守”。

【参考译文】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

在武官遴选中及第,担任河东从事经略使韩缜对他说:

“你是个奇士,有朝一日你将会取代我的位置。

”(后他又)担任了府州、火山军巡检。

辽国人常越过边境来取水,何灌亲自明白地画出界标,阻止他们前来。

辽国人很生气,起兵进犯。

何灌面对高处射击,每发一箭必中,有的射进崖石都看不见箭头,敌寇都很惊叹,认为他是神力,后退收兵离开。

三十年后,契丹萧太师与何灌会晤,说起从前的事,查点起何巡检的神射,何灌说:

“说的就是我啊。

”萧太师惊惶地起身叩拜。

担任河东将时,与西夏人相遇,西夏人的兵马来追赶,何灌射出的箭都穿透了铠甲,打穿胸部从背上穿出来,堆积成串的后面的兵马,很害怕,于是撤退了。

张康国把他推荐给徽宗,徽宗召请他答对,策问西北边境的事务,何灌用手笏在御榻上比画,指着座上的衣服花纹来言说形势。

徽宗说:

“(听你一席话)敌人(好像)在我眼前啊。

”何灌被提拔点派为河东刑狱,升迁为西上阁门使、兼任威州刺史、管理沧州。

因为修筑御敌城堡有功,调任为引进使。

朝廷下诏让他运送三十万石粟到并塞三州,何灌说:

“水浅不能载舟,陆运将需用八千辆车,沿边地区麦子刚刚成熟,希望能用运费中增加的钱前往买入。

”奏请皇上后,回复同意。

没多久,他做了岷州知州,引邈川的水灌溉了千顷闲田,湟地人称之为广利渠。

他被调任到河州,仍然镇守岷州,被提拔为熙河兰湟弓箭手。

他进言说:

“如果先修葺河渠引水,使田地不患旱灾,那么人们便会乐于响应招募,从而,射手的名额就足了。

”上面采纳了他的建议。

刚刚半年,得到的良田就有二万六千顷,招募的士兵有七千四百人,成为他路之最。

他陪同辽使在玉津园射箭,一发就射中箭靶,第二箭没中。

辽使说:

“太尉箭术不行了吗?

”他回答说:

“不是的,只不过是谦让客人来表示礼待而已。

”整理弓箭再次射中箭靶,观看的人都赞叹,皇上亲自赐酒犒劳他。

又升迁为步军都虞候。

金兵南下,朝廷把全部的禁军都交付给梁方平镇守黎阳。

靖康元年正月二日,军队驻扎滑州,梁方平向南逃遁,灌也望风而溃。

黄河南岸无一人御敌,金兵于是径直进攻京城。

何灌来到,请求入见,皇上不允许,而命令他把守西部边角。

何灌背城抗敌总共三日,受了伤,死在战阵中,死时年龄六十二。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桓公问治民于管子①。

管子对曰:

“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勿惧以罪,勿止以力。

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

”桓公曰:

“善,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

”管仲对曰:

“质信极忠,严以有礼,慎此四者,所以行之也。

”桓公曰:

“请闻其说。

”管仲对曰:

“信也者,民信之;忠也者,民怀之;严也者,民畏之;礼也者,民美之。

语曰,泽命不渝,信也;非其所欲,勿施于人,仁也;坚中外正,严也;质信以让,礼也。

”桓公曰:

“善哉!

桓公又问曰:

“寡人欲修政以干时②于天下,其可平?

”管子对曰:

“可。

”公曰:

“安始而可?

”管子对曰:

“始于爱民。

”公曰:

“爱民之道奈何?

”管子对曰:

“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使相连以事,相及以禄,则民相亲矣。

放旧罪,修旧宗,立无后,则民殖矣。

省刑罚,薄赋敛,则民富矣。

乡建贤士,使教于国,则民有礼矣。

出令不改,则民正矣。

此爱民之道也。

桓公在位,管仲、隰朋见。

立有间,有二鸿飞而过之。

桓公叹曰:

“仲父,今彼鸿鹄有时而南,有时而北,有时而往,有时而来,四方无远,所欲至而至焉,非唯有羽翼之故,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

”管仲、隰朋不对。

桓公曰:

“二子何故不对?

”管子对曰:

“君有霸王之心,而夷吾非霸王之臣也,是以不敢对。

”桓公曰:

“仲父胡为然?

盍不当言,寡人其有乡乎?

寡人之有仲父也,犹飞鸿之有羽翼也,若济大水有舟楫也,仲父不一言教寡人,寡人之有耳将安闻道而得度哉?

”管子对曰:

“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

则必从其本事矣。

”桓公变躬迁席,拱手而问曰:

“敢问何谓其本?

”管子对曰:

“齐国百姓,公之本也。

人甚忧饥,而税敛重;人甚惧死,而刑政险;人甚伤劳,而上举事不时。

公轻其税敛则人不忧饥;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举事以时,则人不伤劳。

”桓公曰:

“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闻命矣,不敢擅也,将荐之先君。

”于是令百官有司,削方墨笔。

明日,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

使税者百一钟,孤幼不刑,泽梁时纵,关讥而不征,市书而不赋,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

行此数年,而民归之如流水。

(节选自《管子》,《四部丛刊》本,有删改)

【注】①管子:

名仲,字夷吾,齐国国相。

②干时:

谋求定时会盟诸侯。

9.(山东)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勿已。

如是,又何以行之已:

停止

B.泽命不渝,信也渝:

坚持

C.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修:

治理

D.若济大水有舟楫也济:

渡过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故燕王欲结于君

B.拱手而问曰朝济而夕设版焉

C.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D.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此亡秦之续耳

【答案】C

表假设;A表地点,在|表对象,和;B表修饰|表转折;D主谓之间|的。

【高考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备考提示】要把文言虚词翻译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能翻译成同一个词。

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

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

备考需要夯实课本中的基本篇目中重点实虚词的含义。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以民为本思想的一组是

①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②人甚忧饥而税敛重,人甚惧死而刑政险

③省刑罚,薄赋敛④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

⑤齐国百姓,公之本也⑥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

A.①③⑤B.①④⑥

C.②③⑤D.②④⑤

【答案】A

②是齐国的现状;④说桓公推行仁政;⑥是桓公的对外政策。

【高考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

【备考提示】要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词地琢磨。

选出一两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选项。

要注意从离中心最远的开始排除。

必须注意每一个句子和题干规定的中心要形成因果或解证关系。

照应上下文,一般作者评论性的话不能作为选项,别人赞誉的话可考虑。

要注意题干的要求,注意主人公、关键词、“正面”、“侧面”等词语。

12.(山东)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解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仁”“严”“礼”是为政的重要原则,也就是国君要对百姓讲究信用,施行仁爱,严肃法纪,提倡礼仪。

B.齐桓公想通过修明政事,提高齐国的政治地位,达到会盟诸侯的目的,因此他希望得到管仲的认可和辅佐。

C.对于桓公称霸天下的想法,管仲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明确表达了反对意见,并表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张。

D.齐桓公有抱负,能纳谏,接受了管仲的民本思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得到了四方百姓的拥护。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勿惧以罪,勿止以力。

【答案】(治理百姓的人)不要用刑罚让百姓害怕,不要用强力让百姓止步不来(或:

不用刑罚恐吓百姓,不用强力禁止百姓)。

(2)出令不改,则民正矣。

【答案】(国君)发出的政令不随便更改,那么百姓就会走上正轨(或:

百姓的秩序就走向正常了)。

(3)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

则必从其本事矣。

【答案】您想要称霸诸侯、成就一番大事业吗?

那么就一定要从它的根本(或:

根本的事情)做起。

【高考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备考提示】文言文翻译要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

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

审视句子特点,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

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

由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

复杂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间关系。

意译词语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由实到虚。

组合成句子,前后通顺。

文言文参考译文:

桓公问管仲如何治理百姓,管仲回答说:

“治理百姓的人,必须知百姓的疾苦,并且用道德使百姓忧惧,不要用刑罚让百姓害怕,不要用强力让百姓止步不来(或:

不用刑罚恐吓百姓,不用强力禁止百姓)。

注意这四点,足够可以治理好百姓了。

”桓公说:

“好,不要停止,既然如此,又该怎样具体实行呢?

”管仲回答说:

“诚信而极尽忠心,严肃而有礼,认真注意这四者,就可以实行。

”桓公说:

“请让我听听您的主张。

”管仲回答说:

“守信用,人民就相信;行忠诚,人民就怀德;严肃,人民就敬畏;有礼,人民就赞美。

常语说,舍掉性命而不肯食言,就是信;不是自己想要的就不强加于人,就是仁;内心坚定而仪表端正,就是严;诚信而谦让,就是礼。

”桓公说:

“好呵!

桓公又问说:

“我想修明政事以行时于天下,那可以做到么?

”管子回答说:

“可以。

”桓公说:

“从哪里开始做就行呢?

”管子回答说:

“从爱民做起。

”桓公说:

“爱民之道如何?

”管子回答说:

“公治理公族,家治理家族,使他们事业互相关系,俸禄互相补助,人民就相亲了。

宽放旧罪,救助旧宗,为无后者立嗣,人口就增殖了。

减少刑罚,薄收赋税,那么人民就富裕了。

各乡选用贤土,使之在国内施教,人民就有礼了。

(国君)发出的政令不随便更改,那么百姓就会走上正轨(或:

百姓的秩序就走向正常了)。

这些就是爱民之道。

桓公坐在位置上,管仲、隰朋进见。

站了一会儿,有两只鸿雁飞过。

桓公叹息说:

“仲父,那些鸿雁时而南飞,时而北飞,时而去,时而来,不论四方多远,愿到哪里就到哪里,是不是因为有两只羽翼,所以才能把它们的意向通达于天下呢?

”管仲和隰朋都没有回答。

桓公说:

“你们两位为什么都不回答?

”管子回答说:

“君上您有成就霸王之业的心愿,而我则不是成就霸王之业的大臣,所以不敢回答。

”桓公说:

“仲父何必这样,为什么不进直言,使我有个方向呢?

我有仲父,就像飞鸿有羽翼,过河有船只一样,仲父不发一言教导我,我虽然有两只耳朵,又怎么听到治国之道和学得治国的法度呢?

”管子回答说:

“您想要称霸诸侯、成就一番大事业吗?

那么就一定要从它的根本(或:

根本的事情)做起。

”桓公移动身体离开席位,拱手而发问说:

“敢问什么是它的根本?

”管子回答说:

“齐国百姓,便是您的根本。

百姓很怕饥饿,而当前收税很重;百姓很怕死罪,而当前刑政严酷;百姓很为劳顿忧伤,而国家举事竟没有时间限定。

您若能轻征赋税,百姓就不愁饥饿;宽缓刑政,百姓就不愁死罪;举事有时间限定,百姓就不为劳顿忧伤了。

”桓公说:

“我听到仲父说的这三点,算是懂得了。

我不敢私听这些话,要举荐给先君才行。

”于是命令百官有司,削好木板并备好墨笔。

第二天,全体都在太庙的门庭朝见,为百官确立了法令。

使纳税者只出百分之一,孤幼不准处刑,水泽按时开放,关卡只查问而不征税,市场只书契而不深税,对近处示以忠信,对远处示以礼义。

这样实行了几年,人民归附之众,竟好象流水一样。

 

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熊鼎,字伯颍,临川人。

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

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

陈友谅屡胁之,不应。

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奇其才,荐之。

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乃留愈幕府赞军事。

母丧除,召至京师,授德清县丞。

松江民钱鹤皋反,邻郡大惊,鼎镇之以静。

迁起居注,承诏搜括故事可惩戒者,书新宫壁间。

舍人耿忠使广信还,奏郡县官违法状,帝遣御史廉之。

而时已颁赦书,丞相李善长再谏不纳,鼎偕给事中尹正进曰:

“朝廷布大信于四方,复以细故烦御史,失信,且亵威。

”帝默然久之,乃不遣御史。

洪武改元,新设浙江按察司,以鼎为佥事,分部台、温。

台、温自方氏窃据,伪官捍将二百人,暴横甚。

鼎尽迁之江、淮间,民始安。

平阳知州梅镒坐赃,辨不已,民数百咸诉知州无罪。

鼎将听之,吏白鼎:

“释知州,如故出何?

”鼎叹曰:

“法以诛罪,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

”释镒,以情闻,报如其奏。

宁海民陈德仲支解黎异,异妻屡诉不得直。

鼎乃逮德仲,鞫实,立正其罪。

是秋,山东初定,设按察司,复以鼎为佥事。

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

鼎欲稽官吏利弊,乃令郡县各置二历,日书所治讼狱钱粟事,一留郡县,一上宪府,递更易,按历钩考之,莫敢隐者。

八年,西部朵儿只班率部落内附,改鼎岐宁卫经历。

既至,知寇伪降,密疏论之。

帝遣使慰劳,赐裘帽,复遣中使赵成召鼎。

鼎既行,寇果叛,胁鼎北还。

鼎责以大义,骂之,遂与成及知事杜寅俱被杀。

(节选自《明史·熊鼎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长:

执掌

B.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结:

聚合

C.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延:

招聘

D.乃留愈幕府赞军事赞:

辅佐

【答案】C

延:

邀请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熊鼎处事精细求实的一组是()

①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②复以细故烦御史

③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④乃逮德仲,鞠实,立正其罪

⑤按历钩考之,莫敢隐者⑥知寇伪降,密疏论之

A.①②⑤B.①④⑥

C.②③④D.③⑤⑥

【答案】D

①表明其孝顺;②表明熊鼎处事思虑周详,能抓大放小,不能体现“精细”。

排除有①②序号出现的选项,即可得出答案。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熊鼎卓有才能,处变不惊。

他深受邓愈器重,留在邓手下任职;为母亲守孝后担任德清县丞,其时松江有人叛乱,邻郡惊恐,他冷静地控制了本县局面。

B.熊鼎思虑周详,维护朝廷威信。

广信郡县官员违法,皇上已颁发赦令,此时又要查究;熊鼎认为朝廷应当取信天下,不应为小事出尔反尔,皇上这才作罢。

C.熊鼎治政有方,坚持依法办事。

分管台、温事务时,他迁走凶恶残暴的官将,百姓方才安定;平阳知州梅镒被诬贪污行贿,他听从民意,依法予以释放。

D.熊鼎面对威逼,表现出凛然正气。

朵儿只班率部投靠朝廷,熊鼎察觉其中有诈,不久叛寇果然作乱,并胁迫他北还,他维护正义,责骂叛寇,最终被杀。

【答案】C

“广信郡县官员违法,皇上已颁发赦令”不合文意,皇上颁发大赦令,是在知晓广信郡县官员违法的情况之前,是普遍地大赦天下。

11.把第一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

(2)帝遣使慰劳,赐裘帽,复遣中使赵成召鼎。

【参考译文】

熊鼎,字伯颍,临川人。

元朝末年在乡试中中举,执掌了龙溪书院。

江西贼寇发生叛乱,熊鼎集结乡兵亲自镇守。

陈友谅多次胁迫他(投降),他都没有理会。

邓愈镇守江西,多次邀请他,惊异于他的才华,把他推荐给了太祖。

太祖想要授予他官职,因为亲人年老而推辞,于是留在邓愈的幕府辅佐军事。

母亲死后,守丧期满,便被征召到京城,授予为德清县丞。

松江人钱鹤皋谋反,邻郡非常惊恐,熊鼎予以镇守抚慰使他们得以恢复平静。

升迁为起居注(时),奉召寻找可以引以为戒的旧例,书写在新宫殿的墙壁上。

舍人耿忠出使广信回来,奏报了郡县官员违法的情况,帝派遣御史查访他们。

而当时已经颁布了大赦令,丞相李善长两次劝谏都不采纳,熊鼎偕同给事中尹正进言:

“朝廷广泛布施信义于四方,又因为小事烦劳御史,失去了信义,还将亵渎威严。

帝沉默了很久,于是没有派遣御史(查访)。

”洪武元年,刚刚设立浙江按察司,任命熊鼎为佥事,分别监察台州和温州。

台州和温州自从方氏私下里占据,非法官员蛮横的将领有二百人,非常凶暴蛮横。

熊鼎把这些官将全都迁移到江淮之间,老百姓才安定下来。

平阳知州梅镒犯了贪赃的罪行,不停地辩解,几百个平民都申诉知州无罪。

熊鼎将要听从民意,属官禀告说:

“释放了知州,(上面查问的话)以什么缘故来答对呢?

”熊鼎感叹说:

“法律是用来诛杀有罪之人的,我怎么敢(因为)畏惧谴责,诛杀无罪之人呢?

”释放了梅镒,把情况上报皇帝,回复就像他奏报的一样。

宁海人陈德仲肢解了黎异,黎异的妻子多次申诉不能伸冤。

熊鼎就逮捕了陈德仲,审问实际情况(后),立即治了他的罪。

这一年秋天,山东刚刚平定,设立了按察司,又任命熊鼎做佥事。

熊鼎到任,上奏罢免不称职的官员数十人,各部贪官污吏得以肃清。

熊鼎想要考查官员的好坏,于是让郡县各置备两本日历,每天书写所处理的案件钱粮事务,一份留在郡县,一份上报宪府,互相交换更替,按照日历来探寻考查官员,没有人敢隐瞒。

八年,西部朵儿只班率领部落来归附,改任熊鼎岐宁卫经历。

到了以后,发觉敌寇是假装投降,他悄悄将情况详加述说(报告皇帝)。

皇帝派

遣使者慰问,送貂皮衣服帽子,又派遣中使赵成召回熊鼎。

熊鼎出发后,敌寇果然反叛,胁迫熊鼎返回北方。

熊鼎对他们以大义相斥责,怒骂他们,于是与赵成和知事杜寅一起被杀害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