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文言文自主学习的方法研究精选.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789318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学生文言文自主学习的方法研究精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学生文言文自主学习的方法研究精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学生文言文自主学习的方法研究精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中学生文言文自主学习的方法研究精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中学生文言文自主学习的方法研究精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高中学生文言文自主学习的方法研究精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高中学生文言文自主学习的方法研究精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高中学生文言文自主学习的方法研究精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高中学生文言文自主学习的方法研究精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高中学生文言文自主学习的方法研究精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高中学生文言文自主学习的方法研究精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高中学生文言文自主学习的方法研究精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学生文言文自主学习的方法研究精选.docx

《高中学生文言文自主学习的方法研究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学生文言文自主学习的方法研究精选.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学生文言文自主学习的方法研究精选.docx

高中学生文言文自主学习的方法研究精选

高中学生文言文自主学习的方法研究

一、研究背景

文言文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就可以让学生了解民族文化,体会民族精神,汲取民族智慧,继承民族优良传统,使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得以发扬光大。

文言文是现行中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高考的必考内容之一,《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我们正是以这一理论为立脚点,积极寻求促进高中学生文言文自主学习的方法策略。

文言文教学历来被认为是语文“少,慢,费,差”现象中之一。

在文言文教学中,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疲惫,对文言文学习有畏难甚至抵触情绪,课堂索然无味,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兴趣,更谈不上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因此,探索文言文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既适应新课程的标准,又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从本校的文言文教与学的现状调查分析看,大部分学生在初中三年的文言文学习中没有形成任何的系统,更不要说形成文言文的语感了。

这与高中文言文的学习要求还存在着很大的距离,以往的知识明显无法与当前的学习衔接,因此就需要通过有效的方法指导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逐步提高文言文学习的能力。

自主学习是新课改的要求。

《课标》:

“语文学习应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帮助他们树立自主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

”“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

综上所述,我们课题组致力于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探寻丰富创新的文言文教学模式,渗透并贯彻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理念,通过有效方法的指导,发挥学生的主观积极性,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提高文言文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化。

最终使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有效继承,从而提升文化品位,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二、研究历程

本课题用一年时间完成,研究分为方案准备阶段、方案实施阶段和验收结题三个阶段。

(一)方案准备阶段(2011年8月~2011年10月)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2.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实施计划,做好开题论证的准备

3.制定课题研究的各项管理制度

4.选定调查对象(本校高二年级全体学生),设计调查问卷,了解整个年级学生文言文学习水平及兴趣度

5.制订课题人员具体分工表

(二)方案实施阶段(2011年11月~2012年5月)

1.课题组各成员对本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整理调查结果

2.每位成员针对本班情况展开教学探究,并及时搜集整理材料

3.开展实验性教学并对教学存在的缺点进行评估、修正和总结

4.开展古诗文朗诵、鉴赏等活动及文言文知识竞赛来检测自主学习的水平

5.课题组各成员根据自己的探究内容,进行阶段性测评和研究评估,并加强理论上的探索,及时撰写各种阶段性总结和研究论文

(三)结题鉴定阶段(2012年6月~2012年8月)

1.课题组各成员进一步收集、完善研究的各种素材和资料,进行全面的评估,并撰写有关研究的论文

2.由主要负责人收集课题组各成员的部分研究的论文,组织座谈会,展开讨论交流,在此基础上,从总体上撰写该课题的结题报告

三、研究的理性思考

理论政策依据:

根据心理学教育学理论、新课程理念和学生的认知特点。

自主学习理论:

我国教育理论专家钟启泉教授等综合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将“自主学习”的特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学习者参与并提出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自己制订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整。

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

它以促进学生获取终身学习与发展的能力为根本目的,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创新意识和创新素质的学习。

自主学习理论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学习论依据。

新课程理念倡导的由学生自主而不是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学习中有能动性、主体性,对学习有内在需求而主动学习。

新课程标准要求:

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

本课题中的自主学习主要是在教师的教学设计下学生自主性的发挥,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把学生从原有的水平中提升上来。

新课标认为:

学科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合作精神,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文言文自主学习,学生可以在老师有效的方法引导下自己解决字音,理解大多数句子,整理常见文言知识,自主阅读不太艰深的文言文,了解文化背景,感受中华文化精神,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四、研究的具体实施

(一)激发学生文言文自主学习的动机兴趣

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

兴趣是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或人为对象、产生的积极、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

兴趣是对事物的特殊认识倾向,它是一种心理活动。

当发展成为爱好时,就成为一个人的较长久而相对稳定的行为倾向,影响能力的发挥。

托尔斯泰曾说过:

“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只有愿意学才能学得好,我们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让兴趣成为最好的老师。

本课题组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引导学生理性地看待文言文的地位和社会功能

根据调查,学生没兴趣学最大的原因是认为“学之无用”,即学习目的不明确,没有原动力。

这样当然就不想学和学不好了,因此要学生学好文言文,要适时引导他们理性地看待文言文的地位和社会功能,要让他们明确为何要学。

目的明确了,兴趣就会随之而来;积极性有了,自然就容易学好了。

同时,学好文言文能更好地学习现代汉语,文言的辞约意丰、考究的遣词造句、深刻的思想精髓、出色的辩驳艺术、精巧的结构都是我们写作的丰富养料。

要让学生明白:

中国文化建构思想道德的大厦仍是建立在古文字的基础上;文言文作为古汉语的一种书面语,它有许多基本的词汇及基本的语法特点,至今仍支撑着现代汉语的大厦;要让学生懂得:

作为中国人,是应该学习文言文,也是有理由喜欢学习文言文的。

2.努力发挥老师的示范作用

老师的示范是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兴趣的第一步。

教材中要求背诵的文言文篇目和段落,教师都先于学生背出,并且在课堂上一字不漏、清晰流畅地背给学生听;备课时尽量多查阅资料,上课时对与课文有关的内容能旁征博引,对一些名人逸事、名篇名句能信手拈来;教师的这些做法既能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又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长期下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在无形中形成和增加。

3.为课文添枝加叶,激发探究欲望

在文言文教学中,适当地介绍古代文化,如古代的礼仪习俗、衣食住行、典章制度等文化常识,或讲述与课文有关的作者经历、故事,可以极大地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案例】《赤壁赋》:

给学生讲了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团练副使这段史实,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感受苏轼的心路历程,来地理解赋文中苏轼寄情于山水的旷达乐观之情。

还指导学生阅读余秋雨的散文《东坡突围》,让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理解,发表自己的主观评价。

整篇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参与、意犹未尽。

【案例】《烛之武退秦师》:

先讲了《三国》的小片段:

曹操攻打西凉军时,用奸计引起马超对韩遂的猜疑并由此离间二人,最终大胜西凉军,占据西凉。

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古代兵法“三十六计”中的“借刀杀人”,俗称离间计,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烛之武成功说退秦师也是利用秦晋矛盾来离间秦晋联盟。

如此一来,学生兴趣大增,急不可耐地自主学习课文,去领略烛之武的善辩艺术。

这些内容的适当适时补充,能使学生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进行下一环节的学习,可谓是磨刀不误砍柴功。

4.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故事性强的文言作品,消除恐惧感

学生认为教材中的文言课文大多面目可憎,恐惧感先入为主,为此,我们有意无意地鼓励学生读故事性强的文言作品,不布置硬性的阅读任务,让学生全凭兴趣、主动、独立地阅读。

以关注文章内容、获取信息或娱乐审美等实际需求为阅读动机,以重整体感悟、内在体验,不求甚解为阅读方式,这样的自主阅读是放松惬意的,没有负担。

实践证明,自主式阅读文言作品,学生饶有兴趣,如读《聊斋志异》、《西游记》等。

久之,学生蓦然发现文言文并不可怕,甚至有些可爱。

同时学生的文言文语感、阅读能力在潜移默化中也增强了。

5.竞赛激情

表现自我,彰显个性是青少年的共同心理特征。

竞赛正是充分利用这一特征而成为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好的竞赛不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有助于培养奋发进取、勇于探索、团结合作等优秀品质,不仅有效地形成学习的外在动机,而且激活学生的各种内在动机,推动学生人格的完美发展。

把枯燥的学习放到多种活动中,学生会忘记学习本身的乏味而兴致勃勃。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地让学生在语文活动中学习文言文。

对故事情节强的课文,如《鸿门宴》、《烛之武退秦师》、《廉颇蔺相如列传》等,组织学生改编成课本剧,自导自演,篇幅太长的就选取一个片段或分组承担。

整个活动过程就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过程。

可以经常开展多种竞赛活动,如古诗文朗诵比赛、背诵竞赛、文言文知识竞赛、课文知识检测比赛等,对优胜组和优秀个人给予加分鼓励,这些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胜心理,从而主动探究课文,自主获取知识。

(二)强化诵读,以读促学,在读中自主探究

诵读是我国传统的重要教学手段,是学好文言文的一把钥匙,“诵读教学不仅是陶冶师生情操、提高师生审美情趣的有效途径,而且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方法。

”在文言文教学中指导学生诵读,有助于学生融入课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自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我们可以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加以设计,对诵读多加指导,让学生诵读得法,在读中探究体悟。

1.初读预习

引导学生做好自读课文的准备,如相关工具书及一些参考资料;让学生明确自读课文的要求:

阅读、标记、自查、自问。

逐步养成这些阅读习惯,使学生知道怎样的读书,学生自学时,教师巡回检查自学情况,重点掌握优等生和学困生的情况。

2.范读

范读是“示范之读”,成功的范读,通过声音的叩击、表情的感染、动作的辅助将学生带入课文的情感氛围,激起学生的兴趣。

老师如能在范读中“读之以情”,学生就会“感之以趣”,“趣之以读”,“读之以思”,从而思之有悟。

同时,老师的“范读”又是对学生授之以法,能具体地指导学生诵读。

既帮助学生掌握重要的字词读音,尤其是一些通假字、古今字、异读与破读;又能引导学生断句和理解内容。

3.默读

要求学生在老师范读的基础上,自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进一步扫清字音障碍。

学生在边默读、边解难词难句中,也就自主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同时也探究出疑难之点,为后一环节的学习做好准备。

4.个别朗读

在学生默念通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依照对于文字的理解,平正地读下去,用连贯与间歇表示出句子组织与前句和后句的分界来”,力求语音准确,句读准确,字正腔圆。

一学生读时,其余学生认真听,听后对其作出评价或说出不同的朗读处理。

这是一个个体思维相互交流碰撞的过程,也是学生探究问题的环节。

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想法作出妥当的指导,并训练学生掌握音调、语气、停顿、重音等诵读技巧,尤其是读出文章的内在节奏,感知文章的“气、味、声、色。

5.齐读

齐读,可以让优生带动学困生,读通课文。

让前面的诵读促进学生对课文的自主阅读,加深理解,就可以在抑扬顿挫、表情传神方面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让学生在精彩到位的诵读中思考探究,体会文意,也就是“因气悟文”。

【案例】《季氏将伐颛臾》中第一节孔子的语气就富有变化:

“求!

无乃尔是过与?

”语含责备,但语气仍委婉。

接着孔子列举三大理由,证明季氏伐颛臾的不义,表现了对季氏的愤怒。

最后“何以伐为”,反诘有力,是何其理直气壮啊。

我们通过体会音韵的高低、语势的变化节奏等来体会文气,“求其体势”与“求其神味”并重,从而深入理解文句,增强学生的语感,更好促进文言文的自主学习。

6.抄读

抄读看似简单,实则手、脑、眼并用。

清代学问家李光记说:

“凡书目过口,总不如过手。

”老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指导学生抄读,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抄读要求,把要读的文言文边抄、边读、边理解、边记忆,通过抄读对文言文进行自主阅读。

7.背诵

一切智慧的根源在于记忆。

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达到因气求声、心口合一的境界,久之,学生就能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历其境的艺术感受,不知不觉间就和作者心意相通了。

这样,也就不用担心学生的文言文自主阅读了。

读的过程便是了解和体悟的过程。

如果学生对课文进行了反复诵读,达到成诵的程度,他们自会从诵读中感知、探究和领悟。

【案例】《滕王阁序》教学中,让学生在早自修上预习诵读,从整体上了解课文骈散结合,长短句参差错落,音韵错落有致的特点和强烈的节奏感。

在课堂上,又采用范读和学生齐读、个别朗读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体会文章的美景、壮情,把握文章的主旨。

课后,要求学生结合课堂讲解,自己去熟读课文并背诵文章精彩语段。

以读为抓手,带动对重点文句的理解,再落实到对文气的体悟,在读中自主探究,让文言文课堂更显活力。

(三)夯实文本教学,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新大纲规定:

“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重点掌握常见的15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和主要文言句式在课文的用法。

”文本是学生积累知识的基础,也是培养能力、发散思维的途径,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两种堪忧的现象:

一方面,过于强调文言文教学的“工具性”,字字落实,句句串讲,教法僵化,学生厌倦,另一方面,完全把文言文当现代文教,貌似潇洒,实则学生连重要的字词句都不明白,更无法领略文言文的人文精华。

1.注重预习的有效指导,培养自主合作精神

预习是文言文教学中关键的环节,不可随意。

新课标强调要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决阅读中的障碍的能力。

这就需要老师把主动权归还给学生,改变传统文言文教学中“满堂灌”的做法,注重指导学生使用有关工具书和有效查找、筛选资料,让学生学会独立自主地解决初步阅读中的障碍。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从而不同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的理解,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学习者的合作而获得全面的理解。

”由于有些文本年代久远,学生对部分实词虚词、特殊文言句式、典故运用等都相当陌生,可运用小组讨论的方法,让学生在自主预习的基础上,充分讨论,在思维的交流碰撞中学习。

在有效的预习中,学生不仅能加深对文本基础知识的学习,而且能锻炼文言文自主阅读的能力。

2.注重课堂的相机引导,培养质疑求异精神

在有效预习之后,学生可能会对文章的个别词句翻译存在一些疑问,老师应顺势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方法和见解,集体讨论,对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合理理解予以充分肯定。

研读质疑是核心环节,我们根据教材特点运用各种激疑方法,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提供质疑契机,教给质疑方法,如重点词语质疑、标题质疑、文章矛盾处质疑、文本思想内涵质疑、写作手法质疑、甚至对课文注释质疑。

在学生质疑求异过程中,我们要对学生的思维作出评价,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探究,但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相机诱导,让学生说出老师要说的话。

这样既有利学生接受,又能训练学生的自我评价。

如一次文言断句练习中,对句子“夫物为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万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巨屡小屡同贾人岂为之哉”断句,“贾”字应属前句,释为“价钱”,即“巨屡小屡同贾/人岂为之哉”,可有的学生认为“贾”属后句,释为“商人”,对于这错误的“求异”,我们引导他们根据全句意思去推断词义,还请同学对这种理解展开讨论,最后解决问题。

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还使学生认识到求异不是猎奇,不是诡辩,而是为了掌握知识,锻炼思维,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

讨论解读是学生参与合作学习、参与讨论的能力,是自主学习的重要方法和习惯,教师要创造性地想一些办法,调动所有的学生积极质疑、参与讨论,做学习的主人。

3.注重文言基本字词句积累,培养融会贯通能力

离开了语言训练的思维训练,难免是智力游戏式的思维训练;离开了语言教育的审美陶冶,难免是生硬的美学知识的灌输,把词语句式放在首要位置,让学生堂堂有所得,这是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一直追求的目标。

重视文言字词句学习,但不是死记硬背,如果不讲究方法,教学就会被动,学生兴趣不浓,知识掌握也不牢。

可尝试以下方法,通过字词句积累,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

(1)明确每课的重点字词句,以这些字词句为主线组织教学,或结合语境,或板书,或小结,力求突出训练重点,把训练内容落到实处。

(2)指导学生积累的方法。

首先,让学生准备一本专门的文言文知识积累本,踏踏实实地一课一课地积累,如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现象,积累多了,也就能灵活运用了。

其次,要学会联系、归类、比较,加强整理,不断地加深印象,扩大积累。

在新课学习中,遇到曾经出现过的词语,老师要引导学生回忆、联系、比较,对其意义用法进行归纳、总结、找出规律,以便举一反三,进行知识的迁移。

在具体操作中,老师先示范,并做详细讲解分析,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老师指导、检查。

这样,集腋成裘,使练习落到实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于无声处提高文言文自主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根据语境推断词义的能力。

这是高考的能力考查点,需要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联旧推新,掌握基本的语法规律,结合上下文,推断合适的词义。

(4)务实、得法、有效的能力训练,以求巩固提高。

课后可以加强背诵、默写,进行重点难点字词句用法的练习,适量句子翻译、类似的文言文阅读等,既能检查教学效果,又能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实际运用能力。

如此量化积累,长期坚持,学生的语感悄然形成,文言文自主阅读的能力也会显著提高。

(四)赏读文本,提升人文素养

文言文作为文章,“文”是不能完全抛弃的,因此,把思想内容、技法特点放到重要位置,让学生课课有所获。

在学生具备较好的文言知识素养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对文言文整体阅读,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来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这会使学生更亲近文言文,更自觉地进行文言文的自主学习。

1.指导学生品析

品析是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对文本的进一步理解和赏析。

其主要目标是:

就思想内容、章法结构、表现手法、语言艺术(句式、修辞、风格、意境)的欣赏感悟等方面对文章进行文学和美学的鉴赏性阅读。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所描绘的意境再创造,将文字转化为画面(如《秋声赋》中开头对秋声细致入微地描摹),对作者没有表现的方面进行补充,如《滕王阁序》中,指导学生分析景情的辩证关系,把握作者是如何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通过联想和想象来消除学生自身所具有的局限,尽快地融入文章意境,赏读文本,获得情感共鸣。

这种获得又会积淀成阅读经验来促进学生的文言文自主阅读。

2.指导学生比较阅读

有些历史典故、历史人物会在多篇作品中出现,作者不同,对其看法评价也会存在差异。

在学习苏洵的《六国论》时,我指导学生阅读苏辙的《六国论》,通过比较、讨论、交流,学生基本达成共识:

苏洵是借古讽今,饱含忠谏之情,苏辙是就史论史,有逞才之意。

又如教材中《鸿门宴》一文,塑造了项羽的典型形象。

为了较为全面客观地评价项羽,我引导学生搜集了项羽的《垓下歌》、王安石的《乌江亭》、杜牧的《题乌江亭》、李清照的《夏日绝句》、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诗词,一起品读、分析。

不仅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领悟了古诗文的魅力,丰富了精神世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延伸比较阅读的方法,让文言文的自主阅读有法可依,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3.指导学生有效进行课外阅读

文言文阅读应有一个“读懂—提升—拓展”的过程,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课内外结合,有计划、有步骤地向课外延伸,构设一种辐射性的网状阅读系统,让学生的思维进行比较、剪辑、组合,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这是将学习引向更高层次,是对文本教学的升华,是美读。

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鉴赏、评价能力,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同时也能陶冶美好情操,提升人文素养。

“‘阅读转注’理论认为阅读过程是个全息性辗转相注的过程,学生在阅读中,字与字、词与词、句与句之间自动互相参注,互相补充、互相发明,使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认识由模糊到清晰,不断积累起来。

”依据该理论,指导学生坚持有效的课外阅读,就能自然地与课内所学相转注,学生的文言文自主学习的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先指导学生阅读与所学课文内容、写法或思想相关的文本材料,在课内抽取小块时间进行,并让学生总结阅读所得,当学生有了课外阅读的意识时,我们就定时定量地布置课外文本,并设计具有一定思考性的练习,这既是一种思维训练,也是一种强制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状态的手段,最后予以相应督促和检查,久之,学生形成了课外阅读的习惯,就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课外文本,在课余时间自主进行,用随笔的形式总结阅读心得,可以是字词句的知识积累,可以是技法特点的归纳,也可以是思想内容的领悟。

长期坚持下来,自主阅读会成为学生的一种自然需求,阅读中形成的知识能力和积淀的人文素养会使学生进行更为有效的文言文自主学习。

五、研究成效

(一)构建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模式

通过教师长期的方法指导、扎实训练,学生逐渐掌握文言文自主学习的基本模式:

自主初读—深入研读—质疑讨论—解读交流—拓展延伸—师生评析总结

(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优化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加本课题实验的高二年级学生,普遍消除了畏惧文言文的心理障碍,有部分同学已对文言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课余时间自主地阅读古代文化论著,并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高二学年的期中期末考试中文言文试题得分明显提高,文言文的答题能力明显增强,为进入高三学习,迎接高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形成了文言文教学的指导思想,提升自身专业能力。

课题组教师通过本课题研究,在实际教学中,逐步形成和完善了文言文教学的思路:

激发兴趣—教授方法—培养习惯—形成能力。

教学相长,这项研究促使我们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不断修正、改进教学方法,教师专业能力和教学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通过本课题研究,我们课题组教师不仅收获了很多理论经验,对文言文教学有了更新更深的体会,提高了自己的教学能力,而且享受了研究的过程,真正实现教师与语文课程同步发展。

我们会继续巩固研究成效,也会继续探究新的方法,不断提高,不断创新。

课题组组长:

余曼

课题组组员:

余曼唐建根高春妹毛平平李金良

执笔人:

余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