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教学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791660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方案.docx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守恒定律教学方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方案.docx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方案

质量守恒定律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的实验测定,让学生知道什么叫质量守恒定律,理解其涵义。

(2)进一步巩固学习天平的使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认识定量研究在化学科学探究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得信息,学会运用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得正确的结论。

(3)初步培养学生的定量研究和分析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探究兴趣,获得探究的乐趣。

(2)树立“物质不灭”的辩证统一观点。

(3)逐步养成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案重点、难点:

质量守恒定律涵义的理解及应用。

教案方法:

实验探究

教案设计思路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收集证据→讨论分析→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普遍规律→解决问题

教案过程

一.复习提问

利用原子、分子的知识说明什么是化学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

二.引入新课

讲述: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变化中:

分子(分裂)→原子(重新组合)→新分子(聚集成)→新物质

这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而引起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的变化,而原子本身在化学变化前后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重新组合。

因此,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种类并没有改变。

这是从质的方面研究化学变化。

科学家们在研究空气的成分时,拉瓦锡首先把天平用于化学实验,重视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变化,使化学研究从定性研究走向定量研究。

那么,我们能否用天平来测定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

从量的方面来研究化学反应,而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有什么关系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内容。

三.讲授新课

1.提出问题

讲述:

在我们周围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其中很多是化学变化,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之间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新的物质,那么,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之和会不会发生改变?

2.作出假设

讲述:

根据已有的化学知识和平时积累的经验,对“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会不会发生改变”的问题,提出三种可能的假设:

①增加②不变③减少

教师将其假设板书在黑板上。

(学生活动)学生猜想、假设、积极发言。

3.收集证据(教师引导、启发)

途径一:

回忆已有知识,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原子的种类不变、数目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的化学反应有哪些?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学生代表发言。

请学生将讨论的结论板书在黑板右上方:

碳在空气中燃烧C+O2—-CO2

磷在空气中燃烧P+O2——P2O5

途径二:

查阅资料:

课本P.30页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学生代表发言。

请学生将讨论的结论板书在黑板右上方:

汞加热生成氧化汞Hg+O2——HgO

氧化汞受热分解成汞和氧气HgO——Hg+O2

4.讨论分析

讲述:

根据上述发生的化学反应,我们可对其它化学反应的实质提出以下假设;

化学反应的实质:

是反应物的分子发生破裂,分成原子,而原子又重新组合生成新物质的分子。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都不会改变,从而提出如下假设:

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

5.实验探究

(提供仪器和药品)托盘天平(每小组1台)、火柴、蜡烛、石棉网

胶塞(带导气管)

碳酸钙、稀盐酸、光亮铁钉、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气球备用)

提出要求:

(1)观察反应物的状态、生成物的状态及其它变化;

(2)观察并记录实验中质量的变化情况;

(学生活动)学生前后4人一小组,全班分为4大组,按下列实验方案分组探究,完成下表:

(教师活动)巡视、指导

第一组(方案一)

①取一小截蜡烛粘在小木板上,放在天平上称量

②点燃蜡烛燃烧一会儿

③比较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

第二组(方案二)

①光亮铁钉、盛有硫酸铜溶液的锥形瓶放在天平上称量

②光亮的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③比较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

第三组(方案三)

①将碳酸钙、盛有稀盐酸溶液的锥形瓶放在天平上称量

②将碳酸钙放入盛有稀盐酸溶液的锥形瓶中

③比较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

第四组(方案四)

①将氢氧化钠(小试管)、盛有硫酸铜溶液的锥形瓶放在天平上称量

②将小试管倾斜,氢氧化钠溶液流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锥形瓶中

③比较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

6.分析思考

教师引导、启发、分析、讲述

上述实验发生的化学变化:

方案一:

蜡烛+氧气——二氧化碳+水有气体逸出

方案二:

铁+硫酸铜——铜+硫酸亚铁有铜析出

Fe+CuSO4——Cu+FeSO4

方案三:

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有气体逸出CaCO3+HCl——CaCl2+H2O+CO2

方案四:

氢氧化钠+硫酸铜——氢氧化铜+硫酸钠有沉淀产生

NaOH+CuSO4——Cu(OH)4↓+Na2SO4

(学生活动)倾听、分析、思考、理解。

7.分析讨论(教师引导、启发、分析、讲述)

我们对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总和会不会发生改变这个问题的三种假设进行了验证。

其原理是: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是反应物的分子发生破裂,分成原子,而原子又重新组合生成新物质的分子的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都不会改变,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前后4人小组)学生代表发言。

8.思考讨论:

讲述:

对于方案一、方案三可不可以加以改进?

可采取什么措施?

(学生活动)倾听、分组讨论、分析、思考、学生发言。

9.实验验证

(教师与学生共同活动)

将方案三的锥形瓶上扎紧一个小气球,用同样方法做一次实验,在用气球收集放出的二氧化气体,天平保持平衡。

10.得出结论

通过以上实验,得出:

只要不忽略气体的质量,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保持不变的”结论。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质量守恒定律”内容。

(学生活动)朗读教材“质量守恒定律”内容。

板书)二、质量守恒的原因

对化学反应的实质分析:

分子(分裂)---→原子(重新组成)---→分子

物质在化学反应前后:

在微观方面:

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

在宏观方面:

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

元素的质量→没有变化

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

(学生活动)倾听、思考、理解并作笔记。

11.普遍规律

讲述:

根据大量实验事实和对化学反应本质的分析说明,无论什么物质发生了什么样的化学反应,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一定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一切化学变化遵循的普遍规律。

(学生活动)倾听、思考、理解。

板书三、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2.解决问题

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现象:

1、让同学们观察白磷在密闭的锥形瓶中燃烧,然后思考:

这个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变化。

2、有人说;“铁放在空气中生锈后的质量变大,说明这一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对吗?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学生积极发言。

(教师活动)倾听、补充、订正。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学习验证了一个重要定律——质量守恒定律,这是化学变化中的基本规律,也是自然界中的普遍规律。

同时我们还感受和体会了一种探索知识的过程,初步学习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有助于提高同学们的分析、推理能力。

那么,在化学用语上能用什么形式来体现质量守恒定律呢?

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预习,我们下节课再来研究。

五.巩固练习

P.123页讨论与交流1、2、题。

六.布置课后作业:

1、预习新课P123—125页内容。

 

九年级化学教案:

质量守恒定律

 

 

 

 

卫辉市李源屯镇第二中学

2011年3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