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雪梅花第二课时教案初中美术教案模板.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793163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傲雪梅花第二课时教案初中美术教案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傲雪梅花第二课时教案初中美术教案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傲雪梅花第二课时教案初中美术教案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傲雪梅花第二课时教案初中美术教案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傲雪梅花第二课时教案初中美术教案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傲雪梅花第二课时教案初中美术教案模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傲雪梅花第二课时教案初中美术教案模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傲雪梅花第二课时教案初中美术教案模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傲雪梅花第二课时教案初中美术教案模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傲雪梅花第二课时教案初中美术教案模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傲雪梅花第二课时教案初中美术教案模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傲雪梅花第二课时教案初中美术教案模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傲雪梅花第二课时教案初中美术教案模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傲雪梅花第二课时教案初中美术教案模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傲雪梅花第二课时教案初中美术教案模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傲雪梅花第二课时教案初中美术教案模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傲雪梅花第二课时教案初中美术教案模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傲雪梅花第二课时教案初中美术教案模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傲雪梅花第二课时教案初中美术教案模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傲雪梅花第二课时教案初中美术教案模板.docx

《傲雪梅花第二课时教案初中美术教案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傲雪梅花第二课时教案初中美术教案模板.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傲雪梅花第二课时教案初中美术教案模板.docx

傲雪梅花第二课时教案初中美术教案模板

傲雪梅花第二课时教案_初中美术教案_模板

  傲雪梅花第二课时教案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熟悉中国画的表现形式、工具、材料。

  

(2)让学生体会到传统绘画中的笔墨韵味以及感受到画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

  重点:

对中国画的欣赏与体会

  难点:

用水墨绘画语言来传递感情

  讲课类型:

综合运用

  教具、参考书:

课件、《线条的世界》、《美的历程》

  教学过程:

  导入:

  提问:

请说出一句形容梅花的诗词,并且解释诗词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内涵?

  设计说明:

1、以组为单位采取竞答的方式,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成为课堂的主体。

2、引用有关梅花的诗词来导入,通过对诗词的分析让可以让学生了解到:

“以物喻人”的表现手法在文学艺术中的运用,在此基础上还可以点到“岁寒三友”、“四君子”等中国画常用的题材及这些题材所反映的人格精神。

  展开:

  A、中国画常识[结合课件讲解]

  一、提问:

如何欣赏中国画?

  设计说明:

在肯定学生答案的基础上总结如何欣赏中国画,可以从书法、印章、布局、内涵、诗句等几方面来评叙。

  二、国画表现

  根据题材国画可分为:

山水、动物、花鸟画、人物画。

  根据制作技巧国画可以分为:

工笔、写意和兼工带写。

  根据画面内容又可以分为:

传统绘画和现代绘画。

  设计说明:

运用课件演示,让学生理解中国画的表现形式。

  三、国画流派

  岭南画派是岭南文化独具特色的祖国优秀文化之一,它和粤剧、广东音乐被称为“岭南三秀”,是中国传统国画中的革命派。

  岭南画派始于晚清时期,二高一陈即为早期著名创始人,二高即为高剑父、高奇峰,陈即为陈树人,其弟子多成名家,形成一海内外华人都喜欢的著名画派。

  被称为“岭南画派”第二代中最出色的画家关山月、黎雄才,无论在审美意识上和艺术成就上都超越了他们的老师高剑父,形成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

关山月的超越首先在于重大题材的开拓和时代精神的体现上,这是“岭南画派”绘画革新的灵魂。

  关山月的第二个超越,就是以写生为基础,不断的求新求变。

这也是“岭南画派”不断发展的秘。

关山月的国画成就,来自两方面,一是重视写生,眼界开阔,感触新鲜,它饱含生活气息、时代风貌和画家情怀,由于立意不凡,因此显得格调高雅。

二是有较深厚的理论修养,特别是对中国传统画论有比较深入的研究。

这就有理论作指导,有比较、有鉴别,能够坚定地走自己的路子。

他在艺术上不仅超越了高剑父,也不断地超越自我,在“岭南画派”的继承和发展上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设计说明:

因为教材中涉及到画家关山月的作品所以在这里选用岭南画派及关山月作为插入的知识点

  B、学画梅花

  一、提问:

请同学说说有关于梅花的知识或故事?

  设计说明:

了解梅花,为下节课画好梅花作准备。

  二、小结:

梅花又名春梅、红梅。

蔷薇科李属,高可达5一6米。

树冠开展,树皮淡灰色或淡绿色。

小枝细长,枝端尖,绿色,无毛。

叶宽卵形或卵形,边缘有细锯齿,先端渐尖或尾尖,基部阔楔形,幼时或在沿叶脉处有短柔毛,叶柄短,具腺。

花梗短,1一2朵右生于1、2年生枝梢,萼筒钟状,有红,暗红及绿色等。

花有单瓣或重瓣,白色、红色或淡红色,有芳香,多在早春1一2月先开花,后发叶。

核果近圆球形,黄色或带绿色,5-6月成熟。

  梅花又名“五福花”,她象征着快乐、幸福、长寿、顺利、和平。

以一种鲜花来寓喻某种情怀,这在文明民族中是一种共有的现象。

但用梅花来寄托多种情思,这在世界民族大家庭中是绝无仅有的。

  三、画梅花

  介绍国画的工具材料及特性:

  笔毛笔以其笔锋的长短可分为长锋、中锋和短锋笔,性能各异。

长锋容易画出婀娜多姿的线条,短锋落纸易于凝重厚实,中锋、短锋则兼而有之,新笔笔锋多尖锐,只适于画细线,皴、擦、点擢用旧笔效果更好。

有的画家喜欢用秃笔作画,所画的点、线别有苍劲朴拙之美。

  墨常用制墨原料有油烟、松烟两种,制成的墨称油烟墨和松烟墨。

油烟墨为桐油烟制成,墨色黑而有光泽,能显出墨色浓淡的细致变化,宜画山水画;松烟墨黑而无光,多用于翎毛及人物的毛发,山水画不宜用。

  纸宣纸又分为生宣、熟宣和半生熟宣。

熟宣用画容易掌握,但也容易产生光滑板滞的毛病;生宣作画虽多墨趣,但渗透迅速,不易掌握。

  画梅花的步骤:

(重点讲解)

  动笔前先想好布局,最好做到“胸有成竹”再下笔。

  1、画干:

酌浓墨画老干暗部的边缘线,要注意枝干的转折,画亮部枝干的边缘线时要把笔上的墨吸干,尽量让留在笔上的墨少而淡。

画树皮时要把笔上多余的水吸干,然后酌浓墨由暗至亮皱檫。

  2、点花:

分点深花和点浅花,点深花墨要浓、点浅花要用淡墨。

  3、画花蕊和小的枝干

  4、画背景(背景可以最先画也可以最后画,这要根据画面来安排)

  设计说明:

结合作品来讲解,这里是本节课的重点,老师可以现场示范。

  总结:

本课的知识点和重点

一单元形象直观的表现与交流语言(欣赏-评述)

计划课时2课时

备课人:

马海波

前言:

不论是普通儿童的绘画创作,还是著名画家的绘画创作,都要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造型艺术表现手段,例如线条、形状和色彩等,来进行表现,这些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及其运用方式便成为作者进行艺术表现或与他人进行信息交流的艺术语言。

人类早期的绘画,特别是东方的传统绘画,大多以线来进行造型表现,线条既可以具体地描绘审美对象的生动形象,也可以抽象地表现主观的审美感受和思想感情。

因此,有人把这种艺术表现方法与形式称为“线描方法”。

第一课时

欣赏与评述:

1、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观察并说明它们包含着哪些造型要素?

是运用什么方法来表现什么样的感受或意图。

2、在以前的美术学习中,自己学习过哪种美术语言和表现方法。

有什么体会?

欣赏画家名作:

《蒙娜丽莎》、《自画像》、《宫娥》。

教师讲解:

文艺复兴以后的西方绘画,逐渐发展了一种借助形体、明暗、色彩、透视等要素来综合造型,以再现可变光线条件下的客观对象的表现方法,这种忽略清晰轮廓而在背景上凸现物象的表现形式,有人称它为“图绘方法”。

达-芬奇典范地运用了他所首创并且十分偏爱的“明暗转移法”,画面色调从明到暗徐徐过渡,没有明显的分界,而与美丽的五官结构自然融为一体,因而创造出更加符合视觉真实的表现形式。

《宫娥》这幅情节性的室内群像画描绘了真实的西班牙内宫生活场景和历史人物。

变幻而统一的光线,丰富而又和谐的色彩,是典型的图绘风格的名作。

伦勃朗非常善于表现集中光线下的人物,他常常让情所独钟的光线滞留在自己历尽沧桑的脸部,以便更加细腻深刻地揭示人的内心世界。

欣赏名画家作品:

《持太阳伞的女人》、《静物》、《曼陀林和吉它》。

教师讲解:

“印象主义”画派着力于光彩、色彩变化的探索,色彩成了他们最主要的艺术表现语汇。

由于明暗、色彩的变化都以体面结构为基础,所以“后印象主义”画家塞尚更热衷于建构坚实的形体结构。

而形体结构的分解与组合,则成了“立体主义”的艺术语言。

莫奈所着力表现的不是他夫人和儿子的个性形象,而好像是某个在阳光照耀和微风吹拂下正在花草丛中漫步的年轻女子,他运用光和色的表现语言塑造出一种给人明快视觉愉悦的光彩形象。

后印象主义画家塞尚主张按锥、柱、球体来提炼物体的恒定结构,他画的《静物》以凝练的笔法和明确的体面,塑造出比实物更坚实的形体。

作为立体主义画家,毕加索要求打破传统绘画的视觉一致性,表现自己头脑中重新组构而成的物象。

画中的吉它、曼陀林和苹果被不同的颜色分开甚至拆散,又重新被组织在室内外的混合空间之中。

第二课时

讨论与研究:

1、你能不能理解各种不同的艺术表现语言具有各自特殊的表现意图和表达方式。

2、你自己比较熟悉或喜欢哪种表现方法与形式。

教师讲解:

单独的造型要素只有合乎规律的组合,才能构成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

例如可以通过色彩的柔和对比来表现女性的清纯美感,也可以通过色彩的强烈对比来表现画家对人物的热情感受。

美术作品作为整体的审美对象,都有着自己整体的有机结构,而且其中蕴含着人类对形式美的规律的认识与运用。

欣赏名家作品:

《戴帽子的妇人》、《扎辨子的少妇》、《黄红蓝与黑的构图》。

为了反对以“逼真”作为评价绘画标准的传统观念,马蒂斯常使用强烈甚至刺眼的对比色,这种颜色组合带有浓厚的主观而自由的倾向,因而被人们称为野兽主义画家。

蒙德里安的抽象主义绘画作品利用垂直线、水平线和红、黄、蓝、黑、白等颜色构成的平衡组合,构成作品整体的平衡性和谐,明确而严格的体现出基本要素组合构成的原则。

印象主义画家雷诺阿的这幅肖像画并没有表现外光,只是使用了印象主义的明亮色彩,颜色的对比和过渡非常柔和,使人物形象甚带有古典意味的清纯为亮丽美感。

评论与总结:

1、你是否认为造型要素和造型艺术表现手段是一种艺术表现或交流的语言?

2、你是否初步了解了中外美术作品常用的艺术语言?

3、懂得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对你欣赏美术作品有什么帮助?

欣赏名家作品:

《自由引导人民》、《樱桃与桃》、《梅花》。

象征自由、平等、博爱的三色旗位于等腰三角形的顶点,自由女神和人群的头部处在横竖黄金分割线的位置,场面宏伟的构图组织的井然有序。

大小不等的圆开统一而有变化地组织成面面的主体,衬托它们的是好似圣维克多山山峰起伏的衬布褶纹。

画中梅花的竖枝与横枝靠近画面的横竖黄金分割线,使人在视觉上产生舒适之感。

初二美术第二单元

丰富多彩的现实多种多样的表现(造型-表现)

计划课时:

(4课时)

课型:

综合课

教学方法:

讲解、行赏、比较、练习相结合

1、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学习,2、使学生初步了解视觉形象的分类和造型要素的基本知识。

3、通过对美术作品中形的认识和分析,4、提高学生对艺术形的欣赏能力。

5、通过对本课的学习,6、使学生认识美术具有多种表现形式,7、从而8、提高学生对艺术形式美的欣赏能力,9、以及美术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掌握写实造型、变形造型和抽象造型的区别,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识别美术作品的不同表现形式。

难点:

掌握基本要素的特点,并能运用基本要素分析作品。

3、教具、学具准备4、

教具;自制造型要素挂图一张,不同表现形式的作品若干幅。

学生:

课本、作业本、软心铅笔、尺。

5、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活动一:

欣赏与评述

1、选择一些作品说明它们真实地再现出哪些具体的个别对象?

2、你对这些形象有什么样的视觉感受?

一、导入新课:

我们所生活的现实世界是极其丰富多彩和时时运动变化的,由于艺术来反映现实生活,由于它所选择的对象不同,采用的媒介不同和表现的方式不同,也就会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有的侧重于再现客观的真实形象,有的注重表现主观世界的意象与感情。

但是再现和表现往往共处于同一作品之中,而不能简单地加以截然划分。

二、新授内容:

欣赏名家作品:

《静物》、《雏鸡图》、《小鸡》。

教师讲解:

《静物》,霍达按照科学而精确的形式结构与透视规律,借助细腻丰富的色调转换,塑造出质感强烈、若可触摸的逼真静物形象。

课本右下图是部分静物的形体结构和透视变形示意图。

《雏鸡图》,李迪以精工细笔再现有稚嫩生命的小鸡,那毛茸茸的身体同样带给人真实的触觉感受。

《小鸡》,黄胄的这幅速写,可以使我们看出画家是怎样抓住小鸡的结构与动态的。

三、总结评述:

达-芬奇说过:

“画家的心应当像一面镜子,……如实摄进摆在面前所有物体的形象。

”历史上,许多美术作品都是以真实地再现生活真实为主要目的。

而且不只再现客观对象的外部特征,还要再现对象的精神、性格、气质等内在本质特征,以达到“形神兼备”的程度。

活动二:

研究与讨论

1、这些绘画作品形象包含着哪些造型要素和表现手段?

2、每一幅作品着重再现对象的什么特征?

一、欣赏:

《伊莎贝拉-勃朗像》、《橡树》。

二、教师讲解:

《伊莎贝拉-勃朗像》,鲁本斯极其熟练地运用写实性的油画色彩,不仅准确地再现出人物的美丽形象,而且捕捉到她生动的神态和表情。

从鲁本斯的素描可以看出,画家非常熟悉地掌握了对象的面部结构和形态特征。

《橡树》,希施金以高度写实的技巧,真实地再现出无比坚实而挺拔的橡树形象,树林中好像还弥漫着野花的芳香和枯叶的气味。

希施金画的松树的习作,枝叶疏密有致,光影层次丰富,是细腻观察研究自然的记录,也是绘画创作的基础。

三、总结评述:

塑造生动、自然的绘画形象,就要善于观察和把握表现对象的形象特征、内在结构、明暗以及色彩关系,包括局部结构、特征与整体结构、特征的主次关系,使之达到和谐统一和具有美感。

第二课时

实践与体验:

1、尝试临摹一幅素描或色彩作品或者它的局部。

2、尝试进行线描或黑白静物或者景物的写生练习。

一、导入新课:

大千世界的各种物象形体,首先是被我们的眼睛感受到的,对视觉形象进行观察和研究,会使我们获得丰富的审美信息和多种知识,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新授内容:

艺术形:

表达思想观念、富于审美价值。

提问:

分别举出生活中的自然形、人工形和艺术形的物象。

形还可以从不同方面进行分类,如材料上分,有纸材料造型、木材料造型、金属材料造型、石质材料造型等。

(以问答形式讨论欣赏作品,再作总结)

板书:

造型要素:

造型要素主要有点、线、面、体块与空间、光与色、质地等。

在艺术造型中,如能很好地利用这些要素,将使作品更具魅力。

因此,我们必须认识了解造型要素及其功能。

(结合造型要素范图讲解)

点:

最小的视觉单位。

包括各种不同形状的点,能成为注意中心确定结构以及组成体面。

我们看到运用点的组织,产生疏密有致的变化,富有节奏感。

线:

可看作点运动的痕迹,有方向和运动感,可以表达情感,限定形状,表现质地和描绘阴影(讲解挂图)

面:

由长度和宽度构成的平面形,面的形成有三种方式:

线的包围、分割和表面色、质的变化。

面可以分为几何形和自由形两大类(讲解挂图)。

体块与空间:

体块即长度、深度三维空间的占有形式,或者说是由长度、宽度和深度构成的主体形。

空间指物体间的远近层次关系和包容关系。

(如雕塑)具有实在的体积和空间,而绘画艺术,则是在平面上创造体块与空间的幻觉。

如《长城》一画,就是在平面上通过平俯视构图,运用了大-小的透视缩形规律,以及近实远虚的视觉规律,加上光与色的烘托渲染,画面气势磅礴,使我们增强了民族的自豪感和加深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光与色:

有光才有色,视觉世界是由光显示出来的。

色彩的正确表现能使画面获得真实感。

不同倾向的色彩还能给予我们不同的视觉和心理感受,引起情绪的变化,如红色能给人以温暖、刺激的感受,蓝色则可能给人以冷、宁静的感受。

质地:

指物体表面的解觉性或这种质地的视觉表现。

对课本作品进行比较,展开愉快的教学双边活动:

1、对不同线条形式特点分门别类,进行求同与反差比较:

2、针对一幅学生最感兴趣的重点作品进行比较深入的思考和分析,体验艺术的情感,领悟其深层的内涵:

3、引导学生在艺术活动中发现问题、质疑问难,探讨作品的形式美和艺术特色:

4、通过启发性、可比性欣赏学习活动,让学生自己在比较欣赏中去形成对线条形式美的新认识,提高审美趣味。

印象派画家凡高的作品:

线条包含着作者对生命强烈的热爱,充满火一般的热情和探索精神。

书法家王羲之的作品《兰亭序》:

用笔使转交递、点画映带、波谲云诡、变化无穷。

创造了书法艺术史上的神品。

三、评价与总结:

我们认识造型的基本要素,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千变万化,千姿百态的视觉形象,认识艺术家取自自然之法则,创造出的瑰丽艺术世界。

1、谈谈自己在临摹或写生中把握对象形象的体会和心得。

2、师生共同对作业和练习的情况进行评论和总结。

四、布置下一课时内容:

我们下节课将进入艺术家创造的艺术世界。

第三课时

一、复习旧知,

二、导入新课

美术造型的基本要素来之于生活,但不是对生活的复制。

“艺术源于生活。

但不等不生活。

”在从事美术创作时,艺术家会根据特定表现目的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个性、兴趣的美术表现形式。

活动一:

欣赏与评述

欣赏名家作品:

《婴儿最初的爱抚》、《面包》、《少女》、《自画像》。

1、你能感受到这些作品所表现的不同感情吗?

请加以比较和描述。

2、这些以表现情感为主的作品有没有再现的性质?

二者之中,哪种特点更为突出?

《婴儿最初的爱抚》,作品以细致的笔法与温和的色调恰当地表现出细腻的母爱和温柔的母子亲情。

《婴儿最初的爱抚》,饥饿的孩子要面包吃的哭声撕裂着母亲痛苦的心,粗犷的笔法勾画的背景表现出感人肺腑的感情。

《面包》,以大胆而夸张的笔法刻画人物恐怖的眼神和绝望的姿势,表现出小女孩同时也是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恐惧。

《自画像》,阴冷的色彩和旋转的笔触深刻地表现出一个生活遭受困苦,精神备受折磨的画家的独特个性。

活动二:

研究与讨论

1、你能体会和理解这些作品的造型和色彩是怎样表现情感或情绪吗?

2、表现主观情感能否不借助再现的形式?

抽象的作品可以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和心绪?

欣赏名家作品:

《大刀门神》、《哭泣的女人》、《发怒的风景》、《查灵歌斯大桥》。

《大刀门神》,红面的武将手握大刀,配上具有表现和象征性质的色彩,显得极为威严、红火,充分表现出镇宅驱魔的力量。

《哭泣的女人》,毕加索以极度主观变形的形象,黄与紫、玫瑰与黑等不和谐的色彩对比,鲜明地表现出所要发泄的悲哀心情。

《发怒的风景》,风景变成了发怒的人脸,属于“国际表现主义”的阿佩尔以热情的线条和色彩,表现了带稚气的疯狂情绪。

《查灵歌斯大桥》,色彩在野兽派画家德朗的画中成了表现情感的主要手段,对色彩结构的重视使其作品具有一种激荡热情的力量。

三、总结评述

美术再现生活真实和表现主观情感需要借助各种艺术形式和表达语言,除去形体结构、明暗结构的把握以外,色彩结构的设计与运用在塑造形象与表达情感、意蕴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四课时

实践与体验:

1、尝试运用具象或抽象形式和鲜明、强烈的色彩去表现热情、欢快的情绪。

2、尝试运用具象或抽象形式和沉静、和谐的色彩去表现宁静、平和的气氛。

一、导入新课:

美术造型的基本要素来之于生活,但不是对生活的复制。

“艺术源于生活。

但不等不生活。

”在从事美术创作时,艺术家会根据特定表现目的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个性、兴趣的美术表现形式。

二、新授内容

表现形式的分类

就表现形式的明显特点而言,分成具象造型和抽象造型两种基本形式。

具象造型与抽象造型的区别在于:

前者具有客观的现实形象,而后者中我们则不能看出任何客观的现实形象(结合教材范图讲解)。

具象造型又可分为写实造型和变形造型。

写实造型指忠实客观地描绘事物的真实面目的造型,或者说,在这种造型中,客观物象基本上按我们日常所见的样子被反映出来。

变形造型则是运用夸张、省略等方法,表现人对事物的主观认识和情感。

尽管变形造型反映的对象与我们日常所见不同,但我们仍可认出它们。

变形造型即处于“似与

[1] [2] [3] 下一页

[课时类型]:

设计制作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了解服装设计的基本知识。

2.技能目标:

启发学生积极探索,能运用服装设计知识和相关技能绘制出不同的效果图及制作出不同的服装模型。

提高学生对着装美的鉴赏能力、创新能力和审美情趣。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生活,以及发现美、创造美的愿望。

[重点难点]:

如何将服装设计的基本知识(款式造型设计、色彩设计、面料选择)与学生趣味性相融合。

引导学生设计制作过程,即用碎布头或彩纸剪贴服装的动手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预制供学生叠加粘贴服装的男女人体模特剪影图。

[学生学具]:

铅笔、彩色水笔或蜡笔,各色布头或彩纸、挂历纸、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看学生服装表演,了解服装设计的作用,导入本课的学习内容。

2.出示服装设计作品投影片,引导学生欣赏并讨论:

学生装应该具有什么特点?

3.学生用几何形组合服装造型,介绍服装设计过程的几个环节。

(1)服装的款式造型设计(要与人的职业、身份相适应)。

(2)服装的色彩设计(要与人的肤色、发色成对比或调和关系,如同种色组合、类似色组合、对比色组合,同时也要考虑人的职业、身份)。

(3)服装面料选择

二、发展阶段

1.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服装设计制作方式,指导学生进行学生装设计练习:

(1)效果图的绘制:

从整体造型入手,用简单的几何形概括地把握服装的轮廓。

其次用彩色水笔或蜡笔着色。

线条应简练概括,涂色不必过于均匀,只作标示性涂绘,体现生动的效果。

(2)用彩纸剪贴服装,教师预制的男女人体模特剪影图可供学生叠加粘贴,以便展示自己的设计效果。

2.要求每位同学选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设计男、女装一套。

三、评选学生装设计作业

方式:

1、小组推选最好的两幅作业上墙。

2、模拟学生装展示。

讲评:

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四、课后拓展

运用所学知识为父母设计一套服装。

中国民间美术  

 

[教材分析]

中国民间美术这一课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的高中美术欣赏,本课由民间美术的界定、民间美术的特点和民间美术主要种类介绍三部分构成,罗列了年画、刺绣、风筝、玩具、编织、剪纸等民间美术。

本课结合苏州地区的特色,重点介绍年画和刺绣。

[教学目的]

通过欣赏中国民间美术,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民间美术和民间美术的特点,对我们伟大民族灿烂丰富的民间美术有所了解,增加知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审美能力,培养热爱民间美术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准备情况,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1分钟)

上课伊始请各组根据课前预习,从老师预先放置的盒子中,集体讨论后选出属于民间美术作品。

师:

他们的理由是对还是错,让我们看完书本后再评价。

请大家看书本75页。

1、2、3、段(板书中国民间美术)

(三)讲授新课

师:

请每组讨论一下,推荐一位评委。

[上讲台评价](4分钟)。

生:

①民间美术是相对于专业而言的,它们的创作基本上是从事物质生产的劳动人民。

这些伤口是劳动人民创造的,所以应该是民间美术。

[师强调民间美术定义]

生:

②民间美术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节日活动、祭祀活动中,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和美的观念。

生:

③所谓民间美术是强烈体现着民族性和地方性的。

生:

④它的创作和流传方式是集体的,它与宗教、风俗有密切联系,但它不是迷信。

师:

以上就是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讲了这么多谁能来概括讲一下民间美术大体有哪些种类?

生:

年画、剪纸、刺绣、风筝、编织、泥塑等。

师:

同学们知道自己家乡有些什么民间美术吗?

生:

我是江苏苏州的,我的家乡有刺绣、桃花坞年画、苏扇。

1.年画(12分钟)

师:

我国历史名城苏州,物产丰富,文化茂盛,手工艺美冠天下,名家备出,曾有过文征明、唐伯虎、仇英等一大批杰出的文人墨客,其文化底蕴、积淀深厚,年画深受其影响,追溯起来千年历史。

明代时,出现了木刻年画,清,雍,乾里,山塘街及桃花坞一带作坊达50多家,盛极一时。

作品不但远播海内外,还对日本“浮世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太平天国时,山塘街一带毁于战火,年画铺纷纷迁至唐伯虎居桃花坞一带,遂以桃花坞年画命名之,[师边介绍桃花坞年画,边放桃花坞年画从古至今的社址变迁片断],随着国外石印年画向我国的倾销,桃花坞年画深受威胁,历经坎坷,几起几落,解放后,桃花坞年画重获新生,成立了年画社,新社址在苏州观前街宫巷艺石斋内。

桃花坞年画的文化内涵及独特的制作方法独树一帜。

年画作品多次到日、美、意、卢森堡等地展出,被誉为“东方百艺之花”。

[欣赏桃花坞年画的制作过程]

师:

请看,这是《一团和气》或称《各气吉祥》,[展示作品]

[生看完后谈自己的感想]

师:

这是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