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专题四牛顿运动定律综合应用二教案练习.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793943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8.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专题四牛顿运动定律综合应用二教案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专题四牛顿运动定律综合应用二教案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专题四牛顿运动定律综合应用二教案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专题四牛顿运动定律综合应用二教案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专题四牛顿运动定律综合应用二教案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专题四牛顿运动定律综合应用二教案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专题四牛顿运动定律综合应用二教案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专题四牛顿运动定律综合应用二教案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专题四牛顿运动定律综合应用二教案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专题四牛顿运动定律综合应用二教案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专题四牛顿运动定律综合应用二教案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专题四牛顿运动定律综合应用二教案练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专题四牛顿运动定律综合应用二教案练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专题四牛顿运动定律综合应用二教案练习.docx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专题四牛顿运动定律综合应用二教案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专题四牛顿运动定律综合应用二教案练习.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专题四牛顿运动定律综合应用二教案练习.docx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专题四牛顿运动定律综合应用二教案练习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专题四牛顿运动定律综合应用二教案练习

 

突破 等时圆模型

1.模型特征

(1)质点从竖直圆环上沿不同的光滑弦上端由静止开始滑到环的最低点所用时间相等,如图甲所示.

(2)质点从竖直圆环上最高点沿不同的光滑弦由静止开始滑到下端所用时间相等,如图乙所示.

(3)两个竖直圆环相切且两环的竖直直径均过切点,质点沿不同的光滑弦上端由静止开始滑到下端所用时间相等,如图丙所示.

2.思维模板

[典例1] 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方的A点处放置一光滑的木板AB,B端刚好在斜面上.木板与竖直方向AC所成角度为α,一小物块自A端沿木板由静止滑下,要使物块滑到斜面的时间最短,则α与θ角的大小关系应为(  )

A.α=θB.α=

C.α=D.α=2θ

[解题指导] 在AC上选取一点O,使OA=OB,以O为圆心,OA为半径作圆,即可构造等时圆模型.

[解析] 如图所示,在竖直线AC上选取一点O为圆心,以适当的长度为半径画圆,使该圆过A点,且与斜面相切于B点.由等时圆知识可知,由A沿斜面滑到B所用时间比由A到达斜面上其他各点所用时间都短.而∠COB=θ,则α=.

[答案] B

[变式1] (2017·东北三省三校第一次联考)如图所示,位于竖直平面内的固定光滑圆环轨道与水平面相切于M点,与竖直墙相切于A点.竖直墙上另一点B与M的连线和水平面的夹角为60°,C是圆环轨道的圆心.已知在同一时刻a、b两球分别由A、B两点从静止开始沿光滑倾斜直轨道AM、BM运动到M点;c球由C点自由下落到M点.则(  )

A.a球最先到达M点

B.b球最先到达M点

C.c球最先到达M点

D.b球和c球都可能最先到达M点

答案:

C 解析:

如图所示,令圆环半径为R,则c球由C点自由下落到M点用时满足R=gt,所以tc=;对于a球令AM与水平面成θ角,则a球下滑到M用时满足AM=2Rsinθ=gsinθt,即ta=2;同理b球从B点下滑到M点用时也满足tb=2(r为过B、M且与水平面相切于M点的竖直圆的半径,r>R).综上所述可得tb>ta>tc.

突破 传送带模型

考向1 水平传送带模型

情景

图示

滑块可能的运动情况

情景1

(1)可能一直加速

(2)可能先加速后匀速

情景2

(1)v0=v时,一直匀速

(2)v0>v时,可能一直减速,也可能先减速再匀速

(3)v0

情景3

(1)传送带较短时,滑块一直减速到达左端

(2)传送带较长时,滑块还要被传送带传回右端.其中当v0>v时,返回时速度为v;当v0

[典例2] (2017·广东中山模拟)(多选)如图甲所示的水平传送带AB逆时针匀速转动,一物块沿曲面从一定高度处由静止开始下滑,以某一初速度从传送带左端滑上,在传送带上由速度传感器记录下物块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图中取向左为正方向,以物块刚滑上传送带时为计时起点).

已知传送带的速度保持不变,重力加速度取g=10m/s2.关于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及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第一次回到传送带左端的时间t,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

A.μ=0.4B.μ=0.2

C.t=4.5sD.t=3s

[问题探究] 

(1)物体刚滑上传送带的速率和传送带的速率分别是多少?

(2)物体在传送带上如何运动?

[提示] 

(1)由vt图象可知,物体刚滑上传送带的速率为4m/s,传送带的速率为2m/s.

(2)物体在传送带上先做匀减速运动,直到速度减为零,然后反向加速,最后做匀速运动.

[解析] 由题图乙可得,物块做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2.0m/s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f=ma=μmg,则可得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A错误,B正确;在vt图象中,图线与t轴所围面积表示物块的位移,则物块经减速、反向加速到与传送带相对静止,最后匀速运动回到传送带左端时,物块的位移为0,由题图乙可得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总时间为4.5s,C正确,D错误.

[答案] BC

[变式2] 如图所示,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静止时在左端做标记点P,将工件放在P点.启动传送带,P点向右做匀加速运动,工件相对传送带发生滑动.经过t1=2s时立即控制传送带,P点做匀减速运动,再经过t2=3s传送带停止运行,测得标记点P通过的距离x0=15m.

(1)求传送带的最大速度;

(2)已知工件与传送带的动摩擦因数μ=0.2,重力加速度取g=10m/s2,求整个过程中工件运动的总距离.

答案:

(1)6m/s 

(2)12.5m

解析:

(1)设传送带的最大速度为vm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x0=x1+x2=(t1+t2)

代入数据解得vm=6m/s

传送带减速运动中a1==-2m/s2.

(2)以工件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

μmg=ma2

解得工件的加速度a2=μg=2m/s2

设经时间t工件与传送带速度v相等

v=a2t

v=vm+a1(t-t1)

解得t=2.5s,v=5m/s

t=2.5s内工件的位移x1=·t=6.25m

工件与传送带速度v相等后,设二者相对静止

则工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Ff=m·|a1|=m×2m/s2

工件与传送带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

Ffm=μmg=m×2m/s2=Ff

所以二者一起减速运动到静止

减速过程工件的位移x2=(t1+t2-t)=6.25m

解得工件的位移x=x1+x2=12.5m.

考向2 倾斜传送带模型

情景

图示

滑块可能的运动情况

情景1

(1)可能一直加速

(2)可能先加速后匀速

情景2

(1)可能一直加速

(2)可能先加速后匀速

(3)可能先以a1加速后以a2加速

情景3

(1)可能一直加速

(2)可能一直匀速

(3)可能先加速后匀速

(4)可能先减速后匀速

(5)可能先以a1加速后以a2加速

情景4

(1)可能一直加速

(2)可能一直匀速

(3)可能先减速后反向加速

[典例3] 如图所示,倾角为37°、长为l=16m的传送带,转动速度为v=10m/s,在传送带顶端A处无初速度地释放一个质量为m=0.5kg的物体,已知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取g=10m/s2.求:

(sin37°=0.6,cos37°=0.8)

(1)传送带顺时针转动时,物体从顶端A滑到底端B的时间;

(2)传送带逆时针转动时,物体从顶端A滑到底端B的时间.

[解题指导] 

(1)顺时针转动时,物体沿斜面一直向下做匀加速运动,由运动方式可求时间.

(2)逆时针转动时,尤其要判断摩擦力的方向和共速后的运动情况,需要计算出数据再判断.

[解析] 

(1)传送带顺时针转动时,物体相对传送带向下运动,则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沿斜面向上,相对传送带向下匀加速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mg(sin37°-μcos37°)=ma

则a=gsin37°-μgcos37°=2m/s2

根据l=at2得t=4s.

(2)传送带逆时针转动,当物体下滑速度小于传送带转动速度时,物体相对传送带向上运动,则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沿传送带向下,设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sin37°+μmgcos37°=ma1

则有a1==10m/s2

设当物体运动速度等于传送带转动速度时经历的时间为t1,位移为x1,则有t1==s=1s,x1=a1t=5m

当物体运动速度等于传送带速度瞬间,有mgsin37°>μmgcos37°,则下一时刻物体相对传送带向下运动,受到传送带向上的滑动摩擦力——摩擦力发生突变.设当物体下滑速度大于传送带转动速度时物体的加速度为a2,则

a2==2m/s2

x2=l-x1=11m

又因为x2=vt2+a2t

则有10t2+t=11

解得t2=1s(t2=-11s舍去)

所以t总=t1+t2=2s.

[答案] 

(1)4s 

(2)2s

分析传送带问题的关键

要注意抓住两个关键时刻:

一是初始时刻,根据物体速度v物和传送带速度v传的关系确定摩擦力的方向,二是当v物=v传时(速度相等是解决问题的转折点),判断物体能否与传送带保持相对静止.

突破 滑块—木板模型

1.模型特点:

涉及两个物体,并且物体间存在相对滑动.

2.两种位移关系:

滑块由木板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中,若滑块和木板同向运动,位移之差等于板长;若反向运动,位移之和等于板长.

3.“滑块—木板”模型问题的分析思路

[典例4] 如图所示,物体A叠放在物体B上,B置于光滑水平面上,A、B质量分别为mA=6kg、mB=2kg,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开始时F=10N,此后逐渐增加,在增大到45N的过程中,则(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

A.当拉力F<12N时,物体均保持静止状态

B.两物体开始没有相对运动,当拉力超过12N时,开始相对滑动

C.两物体从受力开始就有相对运动

D.两物体始终没有相对运动

[问题探究] 

(1)A、B两物体产生相对运动的条件是什么?

(2)A、B间刚产生相对运动时的拉力是多少?

[提示] 

(1)A的加速度大于B的加速度,即aA>aB.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aA=,aB=,由已知条件得>,代入数据可得F>48N.

[解析] 首先了解各物体的运动情况,B运动是因为A对它有静摩擦力,但由于静摩擦力存在最大值,所以B的加速度存在最大值,可以求出此加速度下拉力的大小;

如果拉力再增大,则物体间就会发生相对滑动,所以这里存在一个临界点,就是A、B间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时拉力F的大小,以A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A受水平向右的拉力,水平向左的静摩擦力,则有F-Ff=mAa,再以B为研究对象,B受水平向右的静摩擦力Ff=mBa,当Ff为最大静摩擦力时,解得a===m/s2=6m/s2,F=48N,由此可以看出当F<48N时,A、B间的摩擦力达不到最大静摩擦力,也就是说,A、B间不会发生相对运动,故选项D正确.

[答案] D

[变式3] (2017·宁夏银川一中二模)质量为0.5kg的小物块A放在质量为1kg的足够长的木板B的左端,木板B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沿地面匀速向右滑动,且A、B相对静止,某时刻撤去水平拉力,则经过一段时间后A和B都停下来,A在B上相对于B向右滑行了1.5m的距离.

已知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2,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4,求B在地面上滑行的距离.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取g=10m/s2.

答案:

1m 解析:

撤去拉力后二者不可能相对静止,μ1<μ2,A的加速度小于整体共同的加速度,也一定小于B的加速度.A也不可能相对B向左运动.这样一是A会从B上掉下去,二是A成了向右加速运动.故A只能相对B向右运动

设共同的初速度为v0.aA=μ1g=2m/s2,向左

μ2(mA+mB)g-μ1mAg=mBaB,aB=5m/s2,向左

则x相=-

v0=m/s

则xB==1m.

“滑块—木板”模型的分析技巧

(1)分析滑块和木板的受力情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别求出滑块和木板的加速度.

(2)对滑块和木板进行运动情况分析,找出滑块和木板之间的位移关系或速度关系,建立方程,特别注意滑块和木板的位移都是相对地面的位移.

1.[等时圆模型]如图所示,光滑细杆BC、DC和AC构成矩形ABCD的两邻边和对角线,AC∶BC∶DC=5∶4∶3,AC杆竖直,各杆上分别套有一质点小球a、b、d,三小球的质量比为1∶2∶3,现让三小球同时从各杆的顶点由静止释放,不计空气阻力,则a、b、d三小球在各杆上滑行的时间之比为(  )

A.1∶1∶1B.5∶4∶3

C.5∶8∶9D.1∶2∶3

答案:

A 解析:

作三角形ABC的外接圆,可知D点在圆周上,由等时圆模型可知滑行时间相等,A正确.

2.[等时圆模型]如图所示,AB和CD为两条光滑斜槽,它们各自的两个端点均分别位于半径为R和r的两个相切的圆上,且斜槽都通过切点P.设有一重物先后沿两个斜槽,从静止出发,由A滑到B和由C滑到D,所用的时间分别为t1和t2,则t1与t2之比为(  )

A.2∶1  B.1∶1C.∶1  D.1∶

答案:

B 解析:

设光滑斜槽轨道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则物体下滑时的加速度为a=gsinθ,由几何关系,斜槽轨道的长度x=2(R+r)sinθ,由运动学公式x=at2,得t===2,即所用的时间t与倾角θ无关,所以t1=t2,B项正确.

3.[滑块—木板模型]如图所示,在光滑平面上有一静止小车,小车上静止地放置着一小物块,物块和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3,用水平恒力F拉动小车,设物块的加速度为a1,小车的加速度为a2.当水平恒力F取不同值时,a1与a2的值可能为(当地重力加速度取g=10m/s2)(  )

A.a1=2m/s2,a2=3m/s2

B.a1=3m/s2,a2=2m/s2

C.a1=5m/s2,a2=3m/s2

D.a1=3m/s2,a2=5m/s2

答案:

D 解析:

由受力分析可知物块的加速度取决于小车对物块的摩擦力,即Ff=ma1,且Ff的最大值为Ffm=μmg,即a1的最大值为a1m=μg=3m/s2.当二者相对静止一起加速时,a1=a2≤3m/s2.当F较大时,二者发生相对滑动,a1=3m/s2,a2>3m/s2.综上所述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

4.[传送带模型](多选)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A、B两端相距x=4m,以v0=4m/s的速度(始终保持不变)顺时针运转,今将一小煤块(可视为质点)无初速度地轻放至A端,由于煤块与传送带之间有相对滑动,会在传送带上留下划痕.

已知煤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2,则煤块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  )

A.煤块从A运动到B的时间是2.25s

B.煤块从A运动到B的时间是1.5s

C.划痕长度是0.5m

D.划痕长度是2m

答案:

BD 解析: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煤块的加速度a==4m/s2,煤块运动到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等时的时间t1==1s,位移大小x1=at=2m

5.[传送带模型]如图所示,三角形传送带以1m/s的速度逆时针匀速转动,两边的传送带长都是2m,且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均为37°.现有两个小物块A、B从传送带顶端都以1m/s的初速度沿传送带下滑,两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都是0.5,取g=10m/s2,sin37°=0.6,cos37°=0.8.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物块A先到达传送带底端

B.物块A、B同时到达传送带底端

C.传送带对物块A、B的摩擦力都沿传送带向上

D.物块A下滑过程中相对传送带的位移小于物块B下滑过程中相对传送带的位移

答案:

A 解析:

因动摩擦因数μ=0.5,有mgsin37°>μmgcos37°,所以传送带对物块A、B的摩擦力方向都沿传送带向上,选项C正确;物块A、B都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相同,根据牛顿第二定律,mgsin37°-μmgcos37°=ma,解得两物块的加速度a=2m/s2,两物块的初速度相同,位移相同,则运动时间也相同,选项B正确,选项A错误;物块A下滑过程相对传送带的位移等于物块A的位移与传送带匀速运动的位移之差,物块B下滑过程相对传送带的位移等于物块B的位移与传送带匀速运动的位移之和,选项D正确.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

6.[滑块—木板模型]一长木板在水平地面上运动,在t=0时刻将一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块轻放到木板上,以后木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已知物块与木板的质量相等,物块与木板间及木板与地面间均有摩擦.物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且物块始终在木板上.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取g=10m/s2,求:

(1)物块与木板间、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从t=0时刻到物块与木板均停止运动时,物块相对于木板的位移的大小.

答案:

(1)0.20 0.30 

(2)1.125m

解析:

(1)从t=0时开始,木板与物块之间的摩擦力使物块加速,使木板减速,此过程一直持续到物块和木板具有共同速度为止.

由题图可知,在t1=0.5s时,物块和木板的速度相同.设t=0到t=t1时间间隔内,物块和木板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和a2,则a1=①

a2=②

式中v0=5m/s、v1=1m/s分别为木板在t=0、t=t1时速度的大小.

设物块和木板的质量为m,物块和木板间、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μ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μ1mg=ma1③

(μ1+2μ2)mg=ma2④

联立①②③④式得

μ1=0.20⑤

μ2=0.30.⑥

(2)在t1时刻后,地面对木板的摩擦力阻碍木板运动,物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改变方向.设物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物块和木板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和a′2,则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ma′1⑦

2μ2mg-f=ma′2⑧

假设f<μ1mg,则a′1=a′2

由⑤⑥⑦⑧式得f=μ2mg>μ1mg,与假设矛盾

故f=μ1mg⑨

由⑦⑨式知,物块加速度的大小a′1等于a1;物块的vt图象如图中点划线所示.

由运动学公式可推知,物块和木板相对于地面的运动距离分别为

s1=2×⑩

s2=t1+⑪

物块相对于木板的位移的大小为

s=s2-s1⑫

联立①⑤⑥⑧⑨⑩⑪⑫式得

s=1.125m.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