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邓稼先》精品教案 鲁教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795900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邓稼先》精品教案 鲁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邓稼先》精品教案 鲁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邓稼先》精品教案 鲁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邓稼先》精品教案 鲁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邓稼先》精品教案 鲁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邓稼先》精品教案 鲁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邓稼先》精品教案 鲁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邓稼先》精品教案 鲁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邓稼先》精品教案 鲁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邓稼先》精品教案 鲁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邓稼先》精品教案 鲁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邓稼先》精品教案 鲁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邓稼先》精品教案 鲁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邓稼先》精品教案 鲁教版.docx

《七年级语文上册《邓稼先》精品教案 鲁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邓稼先》精品教案 鲁教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语文上册《邓稼先》精品教案 鲁教版.docx

七年级语文上册《邓稼先》精品教案鲁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邓稼先》精品教案鲁教版

一、教材分析:

《邓稼先》是一篇回忆录。

它以叙述、描写的方法介绍了博学睿智的科学家邓稼先为我国“两弹”做出的巨大贡献。

本文详略得当,语言平实,饱含感情,人文内涵丰富,同学们在阅读时要认真地揣摩、感悟、积累。

二、学情分析:

本文人文内涵丰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从平凡小事的叙写中感悟邓稼先高尚的人格。

三、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用小标题的方式进行写作的手法。

2、品味语言,结合语境,赏析精彩句段。

过程和方法:

反复朗读课文,品味语言,结合语境,赏析精彩句段。

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探寻“两弹元勋”的足迹,感悟他为科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

1.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五、教学难点:

1.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

2.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六、教法学法:

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

七、教学手段:

多媒体

八、教学资源:

课本、教参、学生课前自己查阅相关资料

九、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一十、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

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

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

“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

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二、背景说明(学生课前自己查阅相关资料,交流)(2分钟)

1.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

“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1964年10月16日,中国在新疆罗布泊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中国人就是从这一天开始拥有了自己“铁的脊梁骨”,挺直了腰板。

1939年10月,美国政府决定研制原子弹,1945年造出了三颗。

其他国家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的时间如下:

苏联──1949年8月29日;英国──1952年10月3日;法国──1960年 2月13日;印度──1974年5月18日。

中国于1966年12月28日成功地进行了氢弹原理试验。

1967年6月17日由飞机空投的300万吨级氢弹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从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到爆炸第一颗氢弹,中国只用了2年零2个月的时间,其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

2、文体介绍: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

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

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

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

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来记叙。

3、关于杨振宁 :

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4、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

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

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

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三、生字词(1分钟)

鞠躬尽瘁彷徨殷红殷切鲜为人知妇孺皆知锋芒毕露

可歌可泣:

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

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家喻户晓:

每家每户都知道。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语出诸葛亮《出师表》,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四、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提示:

1.抓住文中关键性的语句  2.理解文中的小标题   3.简单叙述六个部分的内容

1、课文写了哪些事例?

通过这些事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

(学生自主学习,班级交流)(3分钟)

①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报效祖国

②1958年受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成功设计了两弹――“两弹元勋”功勋卓著

③1985年重病期间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④文革初期,说服两派继续工作――没有私心

⑤1971年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勇敢、公正无私

⑥一封短短的信 ―― 强烈的民族   自尊心朴实

⑦1982年,“我不能走”。

——执着追求  无私奉献   责任心强

1、小结:

邓稼先在我国现代国防和科学发展史上是一个不平凡的人物,但作者在赞颂他的伟大精神时,却侧重选择了一些平常小事,于细微处见深情,于平凡中见高尚。

这种小中见大的写法值得我们学习。

(教师总结)(1分钟)

五、小标题的含义(小组讨论、班级订正)(2分钟)

两弹元勋——表明了邓稼先为中华民族的核武器事业所作出的贡献。

我不能走——形象地展示了邓稼先那“碎首黄尘燕然勒功”的一腔热血。

永恒的骄傲——气势磅礴,对邓稼先一生作了最恰当的评价。

六、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班级订正)(8分钟)

1、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以来的历史?

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2、为什么要拿美国科学家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作比较?

(1)他们是各自祖国的原子弹之父:

一个锋芒毕露;一个忠厚平实。

(2)职务  功劳  学术水平相当;国籍 文化背景  性格不同。

(3)奥本海默:

锋芒毕露、善于辞令,是个复杂的人;邓稼先:

最不引人注意、忠厚平实,“纯”。

对比手法有利于突出两个人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更有利于表现邓稼先作为中国科学家的气质和风度,突出了邓稼先的科学精神和奉献品质。

3、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如何理解?

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国农民的质朴气质”。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

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

4、“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如何理解?

“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文革”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邓稼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的党员。

七、品味语言(学生自主学习,班级交流)(4分钟)

本文除了运用大量的褒义词表达作者感情外,在语言上还有哪些特色?

(以第五部分为例分析)

1、排比句的运用:

往往造成一股气势,好念,读者印象深刻。

2、长短句的结合:

形成一种交错美。

长句便于表达较复杂严密的意思;短句显得活泼,节奏快。

二者结合起来用,有一种抒情味浓厚,感染力强的表达效果。

(《吊古战场》译文:

广大呀,广大呀!

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

河水象飘带一 样弯曲流动。

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

 幽暗啊悲惨凄凉,北风悲号,天日昏黄。

 飞蓬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

 各种飞鸟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

亭长告诉我说:

“这就是古战场啊!

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覆没在这里,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

”)

八、拓展练习(学生自主学习,班级交流)(3分钟)

用一句话谈谈邓稼先带给你的—— 心灵的震撼!

生命的感悟?

人生的启迪……

九、布置作业

《伴你学》自主学习和强化提高 

板书设计

邓稼先

杨振宁

两弹元勋——贡献

我不能走——一腔热血

永恒的骄傲——评价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郭沫若诗两首》教案1语文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培养联想和想像能力。

  

(二)能力训练点

  尝试联想和想像的写作方法。

  (三)德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和渴望自由追求光明的理想。

  (四)美育渗透点

  领略这首诗所表现的意境美,韵律美和情感美。

  二、学法引导

  学习本文需熟悉诗人和时代背景,主要是诗人1921年写这首诗的经历和思想情绪。

这首诗意境优美,节奏舒缓,有着古典诗歌的韵味和意趣,适合朗读。

要加强朗读的指导和练习,读出感情。

要理解诗中所运用的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并通过练习使用这两种手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讲清联想和想象的知识,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2.难点:

对联想和想象的区分。

  3.解决方法:

多举例子让同学们掌握知识。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录音机、配乐朗读磁带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介绍时代背景。

  2.指导、训练朗读。

  3.理解联想和想象。

  4.体会诗人的感情。

  5.想象创新,续写《天上的街市》。

  七、教学步骤

  导语 “五四”高潮过后,在日本留学的郭沫若曾几度彷徨无定地在黄海边上踱来踱去,独自仰望常动不息的星空,从那闪闪的幽光中寻觅、追蹑始终令他醉心的理想。

《天上的街市》正是展示他心目中天国乐园的一幅蓝图。

  

(一)明确目标

  1.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2.引导学生领会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和渴望自由追求光明的远大理想。

  

(二)整体感知

  1.配乐朗读

  2.生字

  缥(piāo) 缈(miǎo)

  3.生词

  缥缈:

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定然:

必定这样。

  珍奇:

贵重稀奇。

  闲游:

悠闲散步。

  陈列:

把东西摆出来供人观看。

  4.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

代表作《女神》是中国现代史上具有突出成就和巨大影响的一部新诗集。

它确定了郭沫若在我国现代史上新诗歌奠基人的地位。

  5.时代背景

  本诗作于1921年10月24日,那时作者留学日本,满怀憧憬,于春末秋初两度回国,但国内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现象使他失望了。

诗人凝视“缥缈”的星空,幻想出神异的世界,诗中寄托了他美好的社会理想,抨击了黑暗、丑恶的社会现实,唤醒了人民为争取自由、幸福生活而斗争。

  6.通过朗读,理解、领悟全诗。

  这首诗意在通过天街美好生活的描绘,表现其对黑暗社会的痛恨,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7.教师提问:

全诗共四节,每节写的是什么?

  第一节,从地上的街灯写到天上的明星,再由星星引出了对天上街市的描写。

湛蓝的夜空,街灯与明星交相辉映,说不清哪是街灯,哪是明星。

诗的开头,巧妙地从街灯和明星互喻,随着迤逦远去的灯火和繁星,把读者引入“那缥缈的空中”,顿觉天上人间浑然一体,创造了一种安谧明朗的境地。

  第二节,联想到天上“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这是自然而然的。

接着,进一步驰骋想像的翅膀,具体描绘天上街市的神奇景象,奇就奇在这里陈列的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然而究竟有哪些珍品和奇物呢?

诗人没有—一细说,恰好留给读者去细细寻味。

  1.介绍时代背景。

  2.指导、训练朗读。

  第三、四节,由天上的街市想像到天上的生活。

  在一片繁华的“天街”上,诗人更关心的显然是此间人们的生活状况。

因而诗的第3、4节,便借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天街闲游,以印证他们生活的幸福自由。

谁都知道,在原来的神话中,牛郎与织女扮演的是悲剧故事,他俩一在天河之东,一在天河之西,每年只有一次“鹊桥会”;而在本诗里,这对情侣的面目已经焕然一新,他俩骑着牛儿过银河、游天街,无拘无束地共度自由幸福的生活。

这一改动推陈出新,体现了诗人大胆的想像和对幻美的追寻,反衬出他对丑恶现实的不满和蔑弃。

发人深思的是,天上的街市本是神异的幻境,诗人却把自己的愿望当作活生生的实景来描绘,而且写得如此真切,容不得半点怀疑。

诗中还反复运用肯定性的词语“定然”,更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执着追求。

这一切,洋溢着浪漫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郭沫若独特的艺术个性。

 (三)总结、扩展

  本诗的重点是学习联想和想像的写法,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1.作者怎样展开联想和想像的?

  诗人的联想和想像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严密逻辑的。

  诗人把星空中那些看似互不相干的事情,通过连续递进的联想和想像,建立起联系,构成一个先后有序、环环相扣、和谐统一的整体。

  诗人首先平视地上,仰望星空,通过联想,很自然地把人间街市的灯与天上的明星联系起来,从而架设起一条从地上街市想像到天上街市的桥梁。

接着诗人神驰星空,尽情地想像天上的街市的美景:

既然有街市,那必定有许多物品;既然是天上的街市,那陈列的物品必定是人间没有的珍奇。

最后,诗人由天上街市想到天上银河,并由银河想到银河两岸的牛郎织女;此时,他们不再分离,而是“骑着牛儿”过河来逛街购物,那闪亮的流星正是他们夜行时用来照明的灯笼。

可见,这种联想和想像极富有推理层次:

“街灯、明星街市、物品、珍奇天河、牛郎织女流星、灯笼”。

新颖奇特而不荒诞,合理有序而不违背生活逻辑,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想像空间。

  2.诗中牛郎织女和传说中牛郎织女的命运有什么不同,作者为什么这么写?

  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诗人把传说中的人物当作自己抒发理想的对象,把自然当作神,把宇宙万物拟人化、诗化,从而使无生命的自然现象人格化,静止不动的星空动态化。

在诗人笔下,一切都是神奇的:

广袤无垠的银河变得“不甚宽广”而且“浅浅”,每年只得一夕相见的牛郎织女却能够自由来往。

这种奔腾的想像和大胆的夸张,表达了作者对人压迫人的社会的不满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八、布置作业

  1.诗中哪些是联想,哪些是想像?

  答案:

由街灯写到明星是联想。

由街市写到牛郎女提着灯笼走是想像。

  2.诗人怎样由联想进入想像?

想像又是怎样逐步展开的?

  答案:

参见“总结、扩展”。

  3.展开丰富的想像,在原诗基础上,试续写一节。

  语文活动设计:

续写《天上的街市》。

  九、板书设计

静夜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培养联想和想像能力

  

(二)能力训练点

  在写作中学习作者奇妙的想象和丰富的联想。

  (三)德育渗透点

  珍惜热爱美好的生活。

  (四)美育渗透点

  领会诗歌的意境美、韵律美和情感美。

  二、学法引导

  在了解背景的基础上,细细品味诗意,充分展开想象。

进而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讲清作者描绘出的奇异的世外仙境。

  2.难点:

对诗后两句的理解。

  3.疑点:

如何理解鲛人流珠。

  4.解决方法:

讨论、辩论、各抒已见。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了解背景。

  2.指导、训练朗读。

  3.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全诗的意境。

  4.理解联想和想象。

  5.美文佳作赏析。

(《夕暮》)

  6.写一段描写云的诗歌或文章。

  七、教学步骤

  导语   大作家总是能写出同样成熟却又风格不同的作品。

《静夜》这首诗和《天上的街市》一样,一反郭沫若的雄浑、粗犷、绚丽的风格,而以清奇显示自己的特色。

  民间传说:

珠生于蚌,蚌长于海。

每当月明宵静,蚌乃向月张开,以养其球。

珠得月华,始及光莹……。

唐代诗人李商隐曾以民间传说写出“沧海月明珠有泪”的名句,以珠喻泪,脍灸人口。

  郭沫若的《静夜》匠心独运,写了“月光”“松林”“白云”“疏星”“天河”“海雾”于是作者在我们眼前展现了一幅奇丽的迷幻模糊的美景:

月也,星也,珠也,泪也,到底谁在天水之间洒成珠,请看诗歌——静夜。

  

(一)明确目标

  学习作者奇妙的想像和丰富的联想,描绘出奇异的世外仙境。

  

(二)整体感知

  1.朗读诗文,勾画生字词,整体感知全诗。

  生字

  鲛jiǎo

  生词

  

  例:

朦胧的晨雾笼罩在湖面上。

月光笼罩着原野。

  2.有感情朗读课文进一步感悟诗意。

  全诗联想丰富,想像奇妙,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美妙的世界。

淡淡月光,疏星点点,海雾模糊,对月流珠。

大自然披着色彩素淡的外衣,似乎在寂静沉思,多么令人陶醉的清幽秀美的情景啊!

   3.细读诗文,看着诗人具体写了什么。

   月光、村外、松林、白云、疏星、天河、海雾、鲛人

   4.以上哪些是写实,哪些是想像?

   月、村、林、云、星是写实。

   “鲛人流珠”是想像。

  5.细品诗意

  在诗中奇美的情景里,诗人自己也完全陶醉了:

“月光淡淡”似雪像霜“笼罩着村外的松林”给人以梦幻的感觉。

在这梦幻般仙境的上空是“白云团团”“漏出了几点疏星”给人以神奇的感觉。

除了“漏”出的疏星里面还有些什么呢?

真想掀开它的白色的似透非透的神秘的面纱看个究竟。

怎么看不见天河呢?

只是看见“远远的海雾模糊”,有光,有云,有星,有雾,这么神奇的地方,这么个迷幻的世界里,恐怕会有统人在岸边对着月亮流珠吧。

这个极其神奇的想像,把读者引入了奇异的世外仙境,又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像空间。

  (三)总结、扩展

  提问: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联想丰富,想像奇特;

  实写和虚写相结合。

  八、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题一、二、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