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宇宙的边疆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81157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01.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宇宙的边疆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宇宙的边疆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宇宙的边疆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宇宙的边疆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宇宙的边疆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宇宙的边疆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宇宙的边疆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宇宙的边疆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宇宙的边疆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宇宙的边疆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宇宙的边疆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宇宙的边疆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宇宙的边疆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宇宙的边疆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

《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宇宙的边疆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宇宙的边疆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宇宙的边疆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

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宇宙的边疆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第13课 宇宙的边疆

茫茫宇宙,充满奥秘,自古以来引起人们无穷的遐想,留下盘古开天辟地、夸父逐日、女娲补天、嫦娥奔月等许多动人的传说。

自科学诞生以来人们对宇宙的探索逐渐地由幻想变为现实,人类上太空,登月球,在太空上行走。

2010年传来“嫦娥二号”飞上九天的佳音;据说2019年她的妹妹“嫦娥五号”也将飞上九天揽明月。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能深入地探索宇宙的奥秘。

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大众天文学家萨根一起进入太空遨游。

1.走近作者

生平

经历

卡尔·萨根(1934—1996),美国人,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他以对科学的热忱和个人巨大的影响力,引导几代年轻人走上探索科学之路。

他对人类将无人航天器发送到太空起过重要的作用,在行星科学、生命的起源、外星智能的探索方面也有诸多成就。

他主持过电视科学节目,出版了大量科普文章和书籍。

被称为“大众天文学家”和“公众科学家”。

主要

作品

《伊甸园的飞龙》《宇宙》《暗淡蓝点》等。

2.背景解读

20世纪末,我国开始走向“科教兴国”的康庄大道,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影响下,学科技、用科技、发展科技的热潮渐起。

为了吸收世界先进的科研成果,一大批学者相继介绍、翻译了大量国外科技著作。

于是,卡尔·萨根的《宇宙》被翻译介绍到我国。

3.相关知识

解说词

解说词是对展览、实物、影视、图片、名胜古迹和历史文物进行解释说明的一种文体。

它通过对事物的准确描述,词语的渲染,来感染观众或听众,使其了解事物的来龙去脉和意义,收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解说词有补充视觉和听觉的作用,具有以下特点:

①语言通俗、平易,读起来顺口,听起来顺耳。

因为解说词是对形象画面的补充,是通过语言表达来宣传和介绍的。

②紧扣实物和形象进行解说。

实物和形象是解说词写作的依据,忠实于实物和形象是解说词写作的基本原则。

围绕实物、形象这一中心点,安排结构,组织段落,绝不能游离于具体的解说对象。

③注重文艺性。

解说词不是空洞的说教,必须通过形象的语言对实物进行描绘。

解说词是说明和描写的结合,具有文学的特点,好的解说词生动而感人。

1.识字注音

晕眩(xuàn)脚趾(zhǐ)  踝节(huái)

夙望(sù)广袤(mào)镶嵌(qiàn)

旋涡(wō)璀璨(cuǐ)(càn)

2.词语释义

(1)夙望:

很早就有的愿望。

(2)充其量:

表示做最大限度的估计或评价;至多。

(3)好大喜功:

不管条件是否许可,一心想做大事,立大功(多含贬义)。

(4)微不足道:

微小得不值一提。

(5)璀璨夺目:

光辉灿烂耀人眼睛。

(6)川流不息:

(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7)面貌全非:

样子完全不同了,形容变化大得很。

(含贬义)

(8)与世隔绝:

与社会上的人们隔离,断绝来往,形容隐居到人迹不到的极偏僻的地方。

(9)人才济济:

形容有才能的人很多。

(10)气势磅礴:

人或事物表现出的某种力量和形势盛大。

3.近义词辨析

(1)搁置·搁浅

辨析:

两者都有“使之不能顺利进行”的意思。

“搁置”指放置起来,停止进行。

“搁浅”指(船只)进入浅滩,不能行驶;比喻做事受阻,不能进行。

应用:

①生命如舟,生命之舟载不动太多的物欲和虚荣,想要在到达彼岸时不被搁浅,就一定要轻载。

②近日,海外媒体透露了一个对于车迷来说的坏消息:

丰田GT86敞篷车生产计划被无限期搁置。

(2)徘徊·彷徨

辨析:

两者都有“犹豫不前,拿不定主意”的意思,但意思的侧重点和感情色彩不同。

“徘徊”是中性词,本义只指在一个地方走来走去(并不涉及是否想到某个地方去)。

“彷徨”是贬义词,本义不只是指在一个地方走来走去,还兼指想到某一个地方去而不明去向,心情多是不好的,它的比喻义也强调心神不定这层意思,用比喻义居多。

应用:

①在阿曼,私人快艇徘徊于海岸线周边,世界一流餐厅吸引着当地众多的顾客,因此,乍一看,很容易把阿曼的海湾误认为是地中海。

②中国故事具有震撼世界的效应,正是因为成千上万普通中国人的奋斗。

他们的故事中有彷徨更有坚守,有迷惑更有信心,正是这些普通中国人铸就了中国故事的深邃与宏大。

(3)消失·消逝·消亡

辨析:

三者都表示事物从有到无的过程。

“消失”,人或事物逐渐减少以至没有。

“消逝”有时比“消失”程度重,强调永远失去了,多指时间上的过去。

“消亡”着重指衰亡,逐渐失去存在的性能,常用于重大的、抽象的事物,如国家、政党、阶级、制度、精神、思想等。

应用:

①飞机消失在云层里。

②那消逝了的过去,就是他们的理想。

③一个朝代的消亡往往是另一个时代的开始。

(4)微不足道·微乎其微

辨析:

两者都有“极小、极少”的意思。

“微不足道”指渺小得不值一提。

“微乎其微”形容极小或极少。

应用:

①与庞大的GDP相比,外逃携走的钱款虽然显得微不足道,但这些数字仍然触目惊心,时刻考验着中国反腐的决心和耐力。

②一季度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仅占整个车市480万辆总销量的0.2%。

而去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仅为8159辆,其中大部分为公共领域使用,真正的私人消费微乎其微。

1.作者如同一位优秀的导游,带我们在广袤的宇宙中遨游,依次介绍了宇宙——星系(星系群、子星系)——恒星——太阳系及其行星——地球。

这样的说明顺序有什么好处?

答:

这样的说明顺序有如下好处:

①虽然我们生活在宇宙中,但是我们跳出宇宙之外,将它作为纯客观的说明对象来解说,这样能够更清晰、直观地介绍。

②空间尺度由大到小,让读者从整体上有所了解之后,再深入局部了解细微,这样顺序清楚,层次分明,符合读者的思维习惯。

③由广阔的宇宙,穿过无尽的空间,最终回到人类的家园,这是发现和探索的过程,表现了人类对宇宙的敬仰和“掌握我们自己的命运”的热情。

“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由宇宙再反观地球,就是人类的未来之路,说明的顺序和作者的思想达到高度契合。

2.从全文看,作者对宇宙有怎样的认识?

答:

①宇宙辽阔无垠,神秘莫测。

任何行星、恒星或星系只是它的一个地方,而绝不可能是“典型”的。

②宇宙真空之中,广袤、寒冷、荒芜而又一片黑暗。

③整个宇宙的自然法则都是一样的。

④宇宙里很可能到处都充满着生命,必定有许多像地球一样的星球散布在整个宇宙空间中。

⑤宇宙有无穷的奥秘等待着人类去探索。

人类生活的地球,只是宇宙中的沧海一粟,“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

宇宙不因为地球及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而存在,而人类的未来,却取决于对宇宙的了解程度。

3.人类认识宇宙,是从地球开始的,为什么作者的解说不沿着人类认识发展的轨迹进行呢?

答:

首先,课文的介绍顺序,是符合宇宙演化规律的,先有宇宙,次有星系,再有恒星,再有行星,这样介绍便于知识的梳理;其次,这是电视片的解说词,由摄影的角度来看,先整体后局部便于把握,而先局部后整体,表述上容易混乱,视觉画面也不好协调。

当然,按人类对宇宙认识的历程来介绍,也未尝不可。

4.本文作为电视片的解说词,具有怎样的文体特点?

答:

①解说词要根据解说对象的特点,有明确的主题和说明重点,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抓住事物的关键,即使是拓展性内容,也不能游离解说的主题。

如课文解说的对象是宇宙,那么就要紧扣宇宙的组成来介绍,不能随意生发其他问题。

②解说词要补充和增加解说对象的相关信息,主要是知识和情理的扩展,使读者接收到画面和实物本身无法传递和难以表达的含义。

如文中对光年基本概念的介绍(知识扩展);将宇宙比成大海,激发读者对宇宙的想象(情理扩展)。

③解说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各个部分又有相对的独立性。

课文从宇宙整体到星系的组成再到太阳系,虽然每个部分紧密相连,但又各有侧重,各有中心。

本文是一篇科技说明文,却有大段的议论和抒情,这样是否干扰了对宇宙的说明?

[他人之见]

观点一:

作为电视片的解说词,不仅要让观众了解宇宙的客观构成和相关知识,还要表达人类对宇宙的主观认识和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这样才能感染观众,激发他们对宇宙的兴趣。

所以,议论和抒情不仅没有干扰对宇宙的说明,反而使介绍更具科学意蕴和人文内涵。

观点二:

强烈的议论和抒情,融说理和抒情为一体,正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作者的议论和抒情很多,但并没有冲淡说明的文字,而是和说明契合自然,传达了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认识,这样不仅能感染读者,还能启发读者思考。

[吾之观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主旨归纳

《宇宙的边疆》是一部电视片的解说词。

本文紧扣“宇宙的边疆”这一话题,按照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的顺序,带领读者去漫游宇宙,着重解说了宇宙的辽阔无垠和构成物质,推测宇宙中生命的存在,揭示了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重要意义。

2.结构图示

3.写法赏析

(1)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按照空间顺序,由广阔的宇宙,穿过无尽的空间,最终回到人类的家园,这是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表现了人类对宇宙的敬仰和“掌握我们自己的命运”的热情。

(2)说明中融入议论、抒情。

作者用通俗浅显的语言、轻松愉快的笔调向我们展示了宇宙的浩瀚无边、宇宙的奥秘和宇宙的久远历史,从而使本来枯燥无味的说明文变得生动有趣,更能激发人们探索宇宙的欲望。

如“可见天体是多么宝贵”“或许是珊瑚——大自然在宇宙的汪洋里创造的永恒的产物”。

(3)运用拟人手法。

如“其中有些是孤独的徘徊者,大部分则群集在一起,挤做一团,在大宇宙的黑夜里不停地飘荡”,形象、贴切,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想象到这些星系的存在状态。

再如“海水是迷人的,大海在向我们召唤”,用了“召唤”一词,贴切地表达出我们对宇宙的向往之情,大海如同母亲一样在呼唤着她的子女去更加深入地了解她。

赏析科普文的表现手法

一、知识讲解

知识

储备

1.举例子:

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更生动形象,更具体,更详细。

2.引资料:

可引用一些文献资料、诗词、俗语、名人名言等,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3.作比较:

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的特征,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4.列数字:

能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最精确、最科学、最有说服力,令读者信服。

5.分类别:

依照事物的种类逐一加以说明。

好处是条理清晰、一目了然。

6.打比方:

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7.下定义:

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

使人们在阅读时对抽象的字词能够更加明白,理解透彻。

8.作诠释:

从一个侧面,对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一般性的解释,使读者在阅读时对抽象的内容能够理解得更加明确。

设问

方式

1.文章是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达到风趣幽默的说明效果的?

请简要分析。

2.这篇文章某段引用了大量的数据,有什么好处?

3.这段文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

有什么表达效果?

审题

要点

1.抓住题干中的“手法”或“效果”之类的词语,确定题型。

2.结合文本的具体内容,确定是哪种手法或几种手法。

答题

步骤

第一步,根据文本内容和提问的暗示,确定文本的表现手法。

第二步,结合具体的内容分析表现手法的作用,注意手法本身的作用和对文章主旨的作用。

二、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调查显示,在被调查人群中,有51.36%的新生代农民工拥有高中(含职业教育)以上学历,学历较老一代明显提升。

52.43%的新生代农民工对未来发展有信心,对工作的选择从以经济为主向发展前景转移。

他们大多没有务农经历,家庭生活压力小,凭兴趣选工作,吃苦耐劳精神下降,对工作挑剔,满意度低,愿意到工作轻松、地位高、有趣的岗位,所以跳槽频率高。

调查表明,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频率是老一代的近6倍。

与此同时,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方式前卫,对高档、时尚商品有强烈的消费欲望,休闲消费显著增加。

调查发现,将近100%的新生代农民工拥有手机,很多人拥有自己的个人电脑。

他们虽然很关心城市发展,热心建言献策,但对社会活动的参与度并不高,有62.19%的受访者未参加过各类社区活动,88.65%的受访者未参加过选举活动。

调查显示,有60.12%的新生代农民工“想要成为城市中的一员”或“已经成为城市中的一员”;但仅有28.15%的新生代农民工平时与城市居民有交往,其中主要交往对象为“当地人”的只占8%,大多数在城市工作的新生代农民工的交友圈仅限于同乡、同学、亲戚和同事。

这三段文字运用的主要手法是什么?

作者采用这一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

这三段文字主要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手法。

通过一系列的数字说明了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又用作比较的手法,将他们与老一代农民工对比、将自身的愿望和做法进行对比,说明他们的变化与特点。

解析:

此题考查报告的文体特征。

这段文字采用的手法比较明显,即列数字和作比较,这也是这类文体常用的手法。

其表达效果要结合作者的写作意图分析。

【素材提炼】

《宇宙的边疆》一文的作者在文中到处流露出一种对宇宙世界奥秘的好奇,对宇宙探索使命的担当以及时不我待的急切和奋力进取的激情。

开篇引用赫胥黎的话:

“已知的事物是有限的,未知的事物是无穷的;我站在茫茫无边神秘莫测的汪洋中的一个小岛上。

继续开拓是我们每一代人的职责。

”文中也多次流露出类似“海水是迷人的,大海在向我们召唤”“催迫着我们去探索”的“战斗激情”。

【素材点金】

1.正如赫胥黎所说的那样:

“已知的事物是有限的,未知的事物是无穷的。

”亦如庄子所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对于个体而言,生命短暂,知识无限,每一个人都应该勇于进取,勇于探索,不断地丰富自己,完善自我,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而没有一点骄傲或者懈怠的资本。

2.人类应该正视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也要正视自己在地球上的位置。

妄自尊大,为小小区域利益而杀伐不休,显得那么浅薄和无知。

更应该做的,难道不是正视自我,正视世界,分秒必争,向未知进军吗?

【精彩运用】

示例1:

诚然,不是每个生命都可以飞上云端,但我们的心中,都应该存有一个在云端起舞的梦想。

若所有人都惧怕狂风暴雨,惧怕电闪雷鸣,只怕会像那懦弱的鸵鸟,每当危险来临,便将头埋进沙子,久而久之,便忘记了飞翔,只能望着天空遗憾地发呆。

而即使我们终其一生也实现不了飞翔的梦想,但只要我们尝试过,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也就无怨无悔,不枉此生。

示例2:

你是科学的传教士,你是一个优秀的探路者,你是研究宇宙领域的领头羊。

你,生前高于生活;现在,仍高于生活。

你在科普中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使你获得了美国青少年的尊重和喜爱。

你的知名度超过了许多影星和歌星,甚至政治领导人。

在美国青少年中进行的“十大聪明人”的评选中,你的名字列居榜首。

而在当年海湾战争中大出风头、立下赫赫战功的施瓦茨科普夫也才名列第二,里根和布什分别名列第四和第六。

如果你仰望星空发现了奇迹,你会想象成外星人为纪念某位先知而燃起的篝火,于是,天上有了一颗名叫“卡尔·萨根”的小行星。

你是主要研究行星的天文学家,是宇宙生物学的开创人,是地球上最著名的科普作家之一,你就是卡尔·萨根。

宇宙诞生之争

蒂姆·雷德福

当今世界上几位研究宇宙的大师在时间的开始与延续问题上相持不下。

数学家和物理学家们正在阅读两篇论文,这两篇论文在为什么宇宙可能永远没有终点的问题上各执一词。

一方是坐在轮椅上的宇宙学家斯蒂芬·霍金及其剑桥大学的同事尼尔·图罗克,他们在将由《物理快报》发表的论文中提出的论点是:

最初万万万亿分之一秒时间里发生的一切可能决定了宇宙永恒不灭的本质。

另一方是美籍俄裔物理学家安德烈·林德(他是膨胀理论的泰斗之一,试图解释在最初的一刹那发生的事情),他在已发表的论文中说,霍金和图罗克理解错了,因为类似于我们所处的这个砰的一声就诞生了的宇宙时时刻刻都在出现,因此试图找到时间的开始或终止是毫无意义的。

这一争论的实质是个重大问题。

所有证据都表明我们的宇宙有一个开始,而且这种开始包括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

我们的宇宙150亿年来一直在膨胀。

那么,早于我们的宇宙诞生时刻“之前”的宇宙存在吗?

宇宙膨胀会终止吗?

天文学家们一再提出的假设认为,我们的宇宙密度还不足以使其自身的扩张停下来。

再过数十亿年之后,所有星系都将会衰颓,但是尚有余烬的星系残骸还将永恒飘荡,彼此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霍金在其最新写成的论文中检验了爱因斯坦的某些思想,并利用纯理论得出同样的结论:

我们宇宙的未来是由其诞生时的条件决定的。

天文学家马丁·里斯教授最近说:

“他们声称以某种比其他关于这些问题的设想更自然的方式建立了低密度宇宙理论的模型。

这是一个变异理论,利用了霍金早些时候提出的某些思想。

”他还说,林德认为霍金和图罗克的理论模型没有给出正确的宇宙密度。

“他们的理论已受到天文学泰斗林德的抨击。

这两种论点都以名为宇宙膨胀的瞬间为论据。

在宇宙膨胀的瞬间,宇宙砰的一声从无到有诞生了,并以比光速快得多的速度自我膨胀。

这种膨胀是一种反引力。

但是这种论点认为,由于引力是负能量,所以这种反引力肯定代表正能量。

爱因斯坦的理论认为,物质只不过是冻结的能量,因此,所有恒星及星系在这种膨胀瞬间都因为其固有的能量而出现塌缩。

宇宙膨胀问题已经让天文学家们着迷了17年之久。

它会形成一个在扩张和崩溃之间实现临界平衡的宇宙吗?

或者会形成一个具有“负曲线”和无限未来的宇宙吗?

马丁·里斯教授说:

“这正是霍金和图罗克以及林德试图弄明白的问题。

他们都在想方设法得出不同的膨胀结果,使我们能够推导出最终统一的,但拥有‘负曲线’的宇宙。

霍金—图罗克论文中的新东西将证明,你也能够更自然地做到这一点。

霍金提出的新论点,意味着哲学家现在不得不考虑时间有始无终的问题。

这可能是更令人头痛的问题。

马丁·里斯教授说:

“林德对他所称的永恒膨胀笃信不疑。

一旦某个宇宙运转起来,它就会持续膨胀,并不断滋生新的大爆炸。

林德提出的反对意见之一是,他认为霍金所说的根本就不存在。

如果发生一次大爆炸,那么就会引发无数次大爆炸。

如果是这种情况的话,霍金所关心的初始条件就会消失在比我们所能料想到的更深的宇宙史迷雾中。

【美点借鉴】 这是一篇优秀的科普说明文,作者说明了当今世界上几位研究宇宙的大师关于宇宙诞生和终止的不同观点。

观点明确,语言简洁、平实、准确,浅显易懂,使人在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还能得到某种思想感情上的陶冶和艺术上的享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