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能力.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815947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1.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领导能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领导能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领导能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领导能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领导能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领导能力.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领导能力.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领导能力.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领导能力.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领导能力.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领导能力.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领导能力.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领导能力.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领导能力.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领导能力.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领导能力.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领导能力.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领导能力.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领导能力.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领导能力.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领导能力.docx

《领导能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领导能力.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领导能力.docx

领导能力

第一章领导活动和领导理论

一、领导活动的基本要素

领导是一个社会组织系统。

这个系统由领导者、被领导者、领导环境三个要素构成。

领导者就是在一定的组织体系当中,处在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地位的个人和集体,在领导活动中,他们处于主导的重要地位。

被领导者就是按照领导者的决策和意图,为实现领导目标,从事具体实践活动的个人和集团。

它构成领导活动的主体,是实现预定目标的基本力量。

从最一般意义上来说,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就是权威和服从的关系。

领导环境是指独立于领导者之外的客观存在,是对领导活动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总和。

二、领导理论的历史演变

(l)古典学派。

这种理论认为领导的本质是权力或支配力,它是由组织给予领导者的,领导只有借助于权力,才能有效地完成组织的任务和目标。

这种观点反映了资产阶级对待无产阶级的冷酷无情的权力和支配关系。

(2)品质理论。

这种理论是从领导个人的个人性格品质来分析领导的成败,以寻求领导者的个性特征与其工作成效之间关系的一种理论。

从历史发展而言,可分为早期品质人格论和现代品质人格论。

(3)行为学派。

这种学派认为,领导的本质是一种影响力,它是在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互相作用中形成的,领导者借此相互作用来引导被领导者的思想和行为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它主要研究领导方式与领导作风对组织行为及其成果的影响。

(4)情景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领导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通过与被领导者的交叉作用去实现某一特定目标的一种动态过程。

领导的有效行为应随着被领导者的特点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它是研究领导行为应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理论,因而也叫做应变理论或权变(相机)理论。

三、马克思主义领导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1.马克思主义领导理论的创立和发展

(l)马克思主义领导理论的创立

马克思恩格斯重视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并致力于揭示无产阶级领导行为的本质。

他们认为,作为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领导者,作为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代表者,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无产阶级领导者应当是“社会的负责的公仆”。

这一本质决定了无产阶级政党要实现领导,必须取得无产阶级和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这是无产阶级区别于其他阶级领导思想的分水岭。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实现,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是要有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二是无产阶级要实现对同盟军的领导,取得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同情和支持;三是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拥有自己的领导集团和干部队伍,在领导集团内部要实行又有民主又有集中的领导制度;四是为了有效地实现领导,共产党必须制定出一整科学的战略策略,并根据变化了的客观形势及时恰当地调整自己的战略和策略。

(2)马克思主义领导理论在俄国的发展

列宁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思想,并从革命实践中进一步领略到党的领导的重要性。

指出:

党是无产阶级联合的最高形式,是阶级的先进部队,是阶级的领导者和组织者。

列宁指出,党要取得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拥戴,需要有三个条件:

一是靠无产阶级先锋队的觉悟;二是靠党同广大劳动群众的密切联系;三是实行正确的政治领导。

斯大林又从领导过程的角度,揭示了实现正确领导必须把握三个环节,即正确地决定问题,组织对正确决定的执行和组织对这种决定的执行情况的检查。

斯大林概括列宁的观点指出,我们党在领导中不仅要有自己的纲领(运动的最近目的和最终目的),有自己的策略(斗争方式),而且要有自己的组织原则(结合方式)。

这种组织原则就是民主集中制。

按照这一原则,要有统一的中央领导全党,要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部分服从整体。

为了正确地贯彻民主集中制,列宁还提出了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原则。

2.毛泽东的领导理论

(1)关于共产党领导工作的原则。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领导活动的根本宗旨;实事求是是领导活动的根本思想路线;群众路线是领导活动的根本工作路线;独立自主是领导活动的基本立足点。

(2)关于领导者和领导机关。

提出领导者的责任是“出主意、用干部”。

(3)关于领导权力控制问题。

领导权力的正确控制是用好人民赋予的权力的重要保证,正确处理权力集中分散的关系,中央对地方、上级对下级的权力控制方法、加强对领导权力的监督。

(4)关于战略策略思想问题。

毛泽东十分重视战略策略的基本原则问题,提出要适合人民利益的原则,要按照实际情况决定战略策略的原则,要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原则。

(5)关于领导用人思想的问题。

毛泽东提出干部是实施政策的决定因素,号召坚持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要关心爱护千部,要重视培养和造就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6)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问题。

明确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思想工作的基本方针、主要原则和方法。

3.邓小平的领导理论

(1)关于马克思主义领导观的基本思想基本观点

①领导就是服务。

②对领导者的根本要求。

a.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b.做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设计师。

③领导就是服务的实现条件:

要有坚定而正确的群众观点;白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加强自律。

(2)关于党的领导的基本思想和基本观点

①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条件下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②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③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3)关于领导者素质和领导班子建设的基本思想和基本观点

①造就一支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

a.紧紧抓住干部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这个根本;b.坚持在实践中锻炼成长的正确途径;c.大力培养造就跨世纪的优秀年轻干部;d.认真搞好领导班子建设;e.深化干部制度改革。

②领导班子建设是关系全局的战略问题。

建设好各级领导班子,是实现党的发展目标的战略问题。

③形成人民信任的团结的有活力的领导集体。

(4)关于领导职能问题的基本思想和基本观点

①确立和贯彻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②抓住机遇,及时民主科学地决策。

③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造就宏大的人才队伍。

④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和各级各类组织的积极性。

(5)关于领导体制改革问题的基本思想和基本观点

①领导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

②改革和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和领导制度。

首先是党政分开;第二个内容是权力下放;第三个内容是精简机构;第四个内容是从长远着想,解决好接班的问题。

③实施依法治国的领导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6)关于领导作风和领导方法问题的基本思想和基本观点

①恢复和发扬优良的领导作风。

②适应新的情况改进领导方法。

如: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工作方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尊重辩证法,坚持两手抓;走自己的路等等。

4.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领导理论

(l)关于学习、研究和掌握领导活动规律。

(2)关于领导者必须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

(3)关于对领导层的新要求。

(4)关于改革和完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

(5)关于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

(6)关于人才队伍建设。

(7)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加强和改进。

(8)关于领导方法和领导作风的改进。

(9)关于对领导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第二章领导的本质

一、领导的二重性

从领导的性质来看,领导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双重性。

领导的本质主要是由它的社会属性决定的。

领导的自然属性是指领导活动中的指挥和服从关系的属性。

领导的社会属性是指由社会生产方式决定的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经济、政治等利益的对立或者一致关系的属性。

二、社会主义领导的本质

社会主义领导的本质是由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方式决定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之间新型关系的内在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决定了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不再是剥削与被剥削、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而是完全平等的关系,是同志式分工合作的关系。

社会主义社会的新型领导关系,决定了社会主义领导的本质。

社会主义领导的本质之所以是服务,主要是因为社会主义社会的领导,作为上层建筑的内容,是为该社会的经济基础服务的,而作为生产关系的内容,又是为发展生产力,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服务的。

社会主义领导的本质决定了领导工作的根本宗旨必须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领导权力

领导权力是指领导者的职位权力,是领导者在特定的组织里因占有领导职位而形成的权力,是领导者为实现组织目标在实施领导的过程中对被领导者施行的强制性支配和控制力量。

1.领导权力的类型

(1)决策权。

这是各种领导权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权力。

(2)组织权。

这是领导者的意图得以实现的组织保证。

(3)指挥权。

这是领导者实施领导决策或规划的基本保障。

(4)人事权。

这是领导者的职权充分发挥作用的客观基础。

(5)奖惩权。

是领导者对其下属进行统辖和控制的重要手段。

(6)调控权。

2.领导用权的原则(l)民主原则。

(2)为民原则。

(3)合法原则。

(4)适时原则。

3.领导权力的制约与监督

要保证领导者正确行使权力,必须加强对领导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要靠组织教育和领导者的自我修养。

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关键是加强制度建设,建立起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

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

第三章领导者和领导群体

一、领导者的素质和能力

领导者素质是指领导者从事领导活动应该具备的内在基本条件,是领导者在先天生理、心理素质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学习培养和实践锻炼形成的,在领导工作中经常发挥作用的那些内在本质要素的总和。

它是形成领导者能力的基础和前提。

领导者的能力是指领导者进行领导活动或胜任领导工作的才能、本领,是领导者素质的综合作用的结果和外在表现。

1.领导者素质和能力的构成

(l)领导者素质的构成。

①政治思想素质。

②道德品质素质。

③文化知识素质。

④心理身体素质。

(2)领导能力的构成①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

②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③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④依法执政的能力。

⑤总揽全局的能力。

2.提高领导者素质和能力的途径

(l)勤于读书学习,不断拓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2)加强实践锻炼,提高领导水平。

(3)善于总结经验,广泛汲取营养。

(4)组织上加强培养。

二、领导群体结构和整体效能

领导群体结构是指在组织内领导成员的排列组合方式与联系方式,包括领导群体中人数的多少、排列的次序、职务的分工,以及年龄、知识、专业、钾能、素质构成的情况等。

领导整体效能指的是领导群体的领导效能,其状况取决于领导群体结构是否合理和优化。

1.领导群体结构的内容

(1)专业知识结构。

(2)智能结构。

(3)年龄结构。

(4)气质结构。

2.领导群体结构和整体效能优化的途径

(l)努力开发领导人才资源,重视领导干部后备队伍的培养、建设;

(2)深人开展领导干部的“继续教育”工作;

(3)加强领导群体白身建设,建立健全必要的领导岗位责任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学习制度、深人基层和深人实际调查研究制度、接受群众监督制度等;

(4)注意领导集体成员的动态调整。

三、领导者的选拔任用

1.领导者选拔任用的原则

(l)党管干部原则。

这是干部工作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根本原则,其实质是保证党对干部人事工作的领导权和对重要干部的管理权。

(2)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

这是党的干部路线的集中体现和核心内容。

(3)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原则。

(4)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

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对干部工作提出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的主要特征。

(5)民主集中制原则。

这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

(6)依法办事原则。

2.领导者选拔任用的方式

(l)选任制。

选任制是由群众或群众代表通过选举产生领导人员的方式。

(2)委任制。

这种形式主要是领导决定人选,依靠组织人事部门对干部考察,然后决定是否任用。

(3)聘任制。

对所用的人实行聘任制,以完成任务好坏程度来衡量人的实际能力,这有助于人才的成长和竞争,促进人员流动,也有利于发挥个人的特长,挖掘人才潜力。

(4)考任制。

考任制是通过公开考试的方法择优选用人员的一种任用方式。

第四章领导体制

一、领导体制的作用

领导体制是指社会组织以领导权限划分为基础所设置的机构和各种组织规范、领导制度体系的总称。

1.领导体制的内容

领导体制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①领导体制是领导系统的职责和权限划分的制度体系,包括严格的从上而下的岗位责任制,对领导机构和领导干部的职责和权限的严格而明确的规定等。

这是领导体制的核心问题和中心内容。

②领导体制是领导系统内部的组织制度和运作机制体系,包括依据领导职责权限设置机构、选用和管理领导干部,以及行使职权的途径和方法等一系列制度规定。

③领导体制是领导者个人或组织之间及其与被领导者个人或组织之间相对稳定的政治关系,包括领导者个人或组织之间及其与被领导者个人或组织之间相互联系、发生作用的一系列制度规定。

2.领导体制的作用

(l)科学的领导体制是领导活动正常进行的组织保证;

(2)科学的领导体制是有效规范和引导领导行为的重要条件;

(3)科学的领导体制是提高整体领导效能的重要因素。

二、现代领导体制的类型

1.首长负责制和委员会制

首长负责制与委员会制,是按领导集团最高决策人数区分的。

首长负责制,又称独任制,即把法定的决策权力集中在一位负责人身上;委员会制,也称合议制,即把组织的决策权力交给两位以上的负责人。

首长负责制的优点在于:

权力集中,责任明确,行动迅速,效率较高。

它的缺点是:

受个人的知识、智慧、才能限制,处理问题难免有不周之处;独揽大权,容易导致专制和滥用权力的现象。

委员会制的优点在于:

能够集思广益,决策问题考虑比较周详,能够代表各方面的利益。

委员分工合作,各当一面,可以减轻主要领导者的负担,避免个人专制和滥用权力的现象发生。

委员会制的缺点是:

行动不快,效率较低,权力分散,责任不易明确。

一般说来,属于速决性的、执行性的、技术性的、纪律性的、突发性的等一类领导活动,宜采用首长制的方式处理;属于方针政策、规划制定以及立法性、协调性、综合平衡等一类领导活动的处理,用委员会制方式处理为宜。

2.层次制与职能制

按组织系统内部各机构的职权性质和范围来划分,有层次制和职能制的领导体制类型。

层次制与职能制是在领导组织系统中,按纵横两个方面划分领导权限而形成的领导体制。

层次制是指一个组织系统在纵向上由上至下划分若干层级,形成一个像连续的台阶那样的权限划分系统,又称为直线制、分级制等。

职能制是指一个组织系统在横向上划分为各个具有不同权限的职能部门的领导体制,又称为分职制。

层次制的优点在于:

指挥统一,权力集中,层级分明,整齐如一;各级领导者业务性质大体相同,干部升迁或调动,均能很快胜任。

同时,由于这种体制强调掌握与熟悉各方面业务,有利于培养具有统筹安排、综合平衡能力的“通才”。

它的缺点是:

容易造成领导者事无巨细,事必躬亲;中间层次太多,领导也难以指挥。

职能制的优点在于:

分工精细,领导者各司其职,业务熟悉,工作效率高,有利于培养精通各门业务的专家和提高干部的专业化水平。

它的缺点是:

专业性强,造成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政出多门,无所适从;不了解全局,办事容易违反经济原则和时效原则。

在现代社会,在一个较大的组织系统中,层次制与职能制是兼而用之的。

3.完整制和分离制

按下级所对应上级的数目来划分,有完整制和分离制的领导体制类型。

属于同一个领导层级的各机关,或者一个机关中的各个构成单位,所接受的上级指挥、控制和监督完全集中于一位行政首长或者是一个上级机关者,称之为完整制,或称集约制、一元统属制,即一元化领导。

同一层级的各机关,或一个机关的各构成单位,所受到上级的指挥、控制和监督不集中于一位领导者或一个上级机关者,称做分离制,或称独立制、多元统属制,即多元化领导。

完整制的优点是:

权力集中,易统筹计划,责任分明,减少相互推楼、扯皮,避免工作重复和减少“内耗”,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完整制的缺点是:

权力高度集中,易滋生首长的独断专横,压制下属各单位在贯彻执行政策上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下级养成对上级的依赖性,行动迟缓,效率低下。

分离制的优点是:

权力分散,容易防止专断与滥用权力;有利于发现和培养人才。

此外,在分离制的情况下,即使上级领导机关不健全,不称职或决策失误,也不至于对全局发生重大影响。

分离制的缺点是:

单位各自为政,权力冲突,工作重复,内耗严重,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一般来讲,凡工作性质相同,需实行集中统一领导的,宜实行统属制;而工作性质不同,或虽相同但需要相互制约的,宜实行分离制。

4.集权制和分权制

集权制与分权制,是按上下级领导权限的划分程度相区别的。

集权制是指一切事务的决策权均集中在上级组织,下级组织只有执行权而无决策权的领导体制;分权制是指下级机关在自己管辖的权限内,能独立自主地决定问题,而上级组织不加干涉的领导体制。

集权制的优点在于:

能统一意志,统一政策,便于指挥;它的缺点是:

如果发挥得不好,就不容易顾及矛盾的特殊性,不易因时因地制宜,灵活性差,应变能力低,往往限制下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分权制的优点在于:

可以使下级因地制宜贯彻上级指示,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干,从实际情况出发,依据不同的特点去处理问题,充分发挥本地的长处和优势。

它的缺点是:

如果发挥不好,容易自立门户,各行其是,各方常会发生矛盾和冲突,也容易发生本位主义、分散主义,不顾整体利益的倾向。

三、我国的领导体制改革

我国领导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在坚持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前提下,对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管理体制、工作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弊端进行改革,以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

第五章领导决策

一、领导决策的要素和类型

领导决策,是指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为了解决重大的现实问题,通过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和技术,从若干个有价值的方案中选择其中一个最佳方案,并在实施中加以完善和修正,以实现领导目标的活动过程。

1.领导决策的要素

领导决策一般由决策者、决策目标、决策备选方案、决策情势和决策后果五个要素组成。

2.领导决策的类型

(1)战略决策与战术决策

按决策所涉及的范围划分,可以将领导决策划分为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

战略决策也称宏观决策或高层决策,是指对全局有长远、重大影响的决策。

战略决策涉及的范围大、因素多,带有明显的整体性、长期性、稳定性特点,主要表现在路线、方针、政策、规划的制定上。

战术决策也称微观决策,是指对带有局部性的某一具体问题的决策。

主要以实现战略决策所规定的目标为决策的前提和标准,是宏观决策的延续和具体化,具有单项性、具体性、定量化的特点。

(2)确定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

按决策所具备的条件划分,领导决策可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

确定型决策又称常规性决策,是指在自然情况比较清楚、依此提出的不同方案的结果也是比较确定的前提下,根据决策目标所作出的肯定选择的决策。

这类决策相对地看是比较简单的,但若可供选择的方案很多,找出最佳方案也不那么容易,往往需要求助于线性规划、排列论、库存论等数学方法。

不确定型决策也称非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面临可能出现的自然状态有多种,各种自然状态出现的可能性也无法作出主观的分析和估计的决策。

常用处理不确定型决策的方法有:

悲观法(小中取大准则)、乐观法(大中取大准则)、折中法(乐观系数准则)、最小遗憾法(大中取小准则)、平均法等。

(3)经验决策与科学决策

按决策的方式分类,可把领导决策划分为经验决策与科学决策。

经验决策是决策者依靠个人的经验、智慧和胆略作出的决策。

科学决策是指在现代科学理论和知识的指导下,决策者依靠专家和群众,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所作出的决策。

经验决策与科学决策的本质区别在于方式方法的不同。

经验决策的主体一般表现为个体,而科学决策是集体智慧的产物;经验决策主要凭借决策者的主体素质,科学决策则尽可能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经验决策带有直观性,而科学决策不排斥经验,但注重在理论的指导下处理决策问题。

因此,应该把经验决策与科学决策结合起来,实现决策的科学化。

(4)集体决策与个体决策

按决策主体分类,可以把领导决策划分为集体决策与个体决策。

集体决策,是由领导集团制定并控制实施的决策。

集体决策的长处在于集思广益,提高决策优化的概率,不出或少出纸漏,同时也防止个人专断。

集体决策的局限性在于沟通情况、协调意见需要很多的时间,有时会因意见不一致而久议不决,贻误时机。

个体决策,就是最后由一个人作出决断的决策。

个体决策的长处是决策者能够迅速、灵活、机动地作出决策,在贯彻执行中也便于集中统一指挥,提高工作效率。

个体决策的局限性,在于决策者个人素质决定着决策质量,如果缺少必要的制度,或者决策者主观专断,很可能导致家长制、一言堂。

因此,采用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制,是把两种决策方式结合起来的最佳方式。

凡属重大问题,如方向性、立法性、战略性、规划性、政策性、协调性的重大问题,都应该由集体决策;而日常工作中应急性、具体性、技术性、执行性、随机性的事情,则由分工负责的领导者个体决策。

二、领导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1.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原则

(l)客观性原则。

(2)预测性原则。

(3)信息性原则。

(4)系统性原则。

(5)可行性原则。

2.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机制建设

(1)进行调查研究,建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2)提高决策透明度,逐步公开重大决策过程。

(3)建立健全决策的民主程序,保证决策层每个成员享有同等的发言权、决定权。

(4)完善决策的议事规则和程序,防止决策的随意性。

(5)建立多层次、多学科的智囊网络,充分发挥专家和研究咨询机构的作用。

三、领导决策的程序和方法

1.领导决策的程序

(1)发现问题,确定目标。

(2)拟定方案,充分论证。

(3)分析评估,方案择优。

这是最核心、最关键的环节。

(4)慎重实施,反馈调节。

2.领导决策的方法

(1)德尔菲法

(2)头脑风暴法(3)回归分析法(4)系统工程方法

第六章领导用人

一、领导用人的原则

领导者用才是根据人才的特长和素质,把各种人才选拔安排到最能发挥其才能的适当岗位上,实现人与事的科学结合。

在人才使用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1)峰区年龄,适时任用。

(2)量才任职,职能相称。

(3)用人不疑,放手使用。

(4)精心培养,教育监督。

(5)重点带动,整体推进。

二、领导用人的方法

1.识才方法

(1)观察法。

(2)试用法。

(3)荐举法。

(4)绩效考核法。

(5)信息网络法。

2.用才方法

(1)扬长避短,各尽所能。

(2)重业绩,看能力,不论资排辈。

(3)热情关心,积极保护。

(4)赏罚分明,善干激励。

第七章思想政治工作

一、思想政治工作的特征和作用

1.思想政治工作的特征

(1)鲜明的政治性。

(2)严格的科学性。

(3)强烈的实践性。

(4)广泛的群众性。

(5)高度的综合性。

2.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团结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是我们党的传家宝。

(1)保证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政治方向。

(2)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3)激励广大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原则

1.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

(1)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

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提高干部群众的政治觉悟和思想道德素质,为实现党和国家确定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而共同努力。

具体任务包括:

①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更加充分的政治条件,提供更强有力的保证,保证改革和建设事业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②向广大群众灌输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引导干部群众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