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案例.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819219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与人生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哲学与人生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哲学与人生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哲学与人生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哲学与人生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哲学与人生案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哲学与人生案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哲学与人生案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哲学与人生案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哲学与人生案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哲学与人生案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哲学与人生案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哲学与人生案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哲学与人生案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哲学与人生案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哲学与人生案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哲学与人生案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哲学与人生案例.docx

《哲学与人生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与人生案例.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哲学与人生案例.docx

哲学与人生案例

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案例1: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王强的父亲是个足球迷,一心想把儿子培养成未来的足球明星,为此,他把儿子送进一家有名的足球学校。

经过几年的刻苦训练,王强的球踢得有模有样了,但在一场校内的训练比赛中,他不幸被同伴踢伤,伤势非常严重。

医生告诉他的父母:

别再让孩子踢球了,他的身体条件已经不再适应大运动量的体育活动,再练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难以估量的伤害。

王强的母亲想让孩子退出足校,但父亲认为,很多足球明星都曾受过重伤,不是有人靠顽强的意志恢复了身体,又重返赛场吗?

于是,父亲决定让王强休养一段时间再回学校踢球。

不幸的是,王强在比赛中又一次受伤,伤的是同一部位。

这一次,王强再也没能站起来……

    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件事情要想到达预期的目的,首先要具备什么条件?

引导学生得出客观实际的含义,以及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重要性。

通过引导得出以下三个结论。

    1.把客观实际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2.从实际出发,就要探寻和把握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做到实事求是。

    3.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各项工作和处理好人生问题的基本要求。

案例2:

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一只秃鹰飞过王宫,看见王宫中的一只黄莺十分受到国王的宠爱,于是就问黄莺:

“你是怎么得到国王宠爱的?

    黄莺答复说:

“我到王宫后,唱歌十分动听,国王非常喜欢听我唱歌,就经常拿珍珠来打扮我。

    秃鹰听了,心中很是羡慕,它想:

“我也应该学学黄莺,这样说不定国王也会喜欢上我的。

”于是它就飞到国王睡觉的地方,开始叫起来。

正好国王在睡觉,听了秃鹰的叫声,感到十分恐怖。

就叫属下去看看是怎么回事。

属下禀报说是秃鹰在叫。

国王感到十分愤怒,就吩咐手下去把秃鹰抓来,并命令拔光秃鹰的羽毛。

    秃鹰浑身疼痛、满是伤痕地回到鸟群中,它恼羞成怒,到处对别的鸟儿说:

“这都是黄莺害的,我一定要报仇!

    通过这个故事,要求学生思考秃鹰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再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得出以下结论。

    1.正确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也要从客观实际出发。

    2.人生实际既包括对象的实际,也包括人自身条件的实际。

   3.人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实际。

案例3:

人生选择的多样性和可能性

    近代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和科学家莱布尼兹有一天同国王谈论哲学。

莱布尼兹说世界上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

国王不信,马上命人在花园里找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结果总是被莱布尼兹挑出它们之间的差异。

其实何止是树叶,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会是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孪生兄弟,也有差异。

有一位作家说过:

“世上没有两粒相同的沙子,没有两只相同的苍蝇,没有两双相同的手掌,没有两个相同的鼻子。

”这个作家这样说是有道理的,世界上的事物和现象,形形色色、千差万别、千姿百态。

莱布尼兹对国王说世界上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后,他又继续说世界上没有两个彼此完全不同的东西。

国王又不信,马上命人在花园里找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

结果总被莱布尼兹指出它们之间相同的地方。

这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世界上的事物和现象居然千差万别,但又具有物质统一性。

    以此故事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概念。

    1.物质世界的统一性与多样性为人生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2.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3.总有一条适合你的人生路。

案例4:

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23岁的文花枝,是湖南省湘潭市新天地旅行社的一名导游员。

文花枝出生在韶山市大坪乡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家境贫寒,为供弟妹读书,她做出了不少牺牲。

2000年,成绩优秀的花枝中专毕业后,在浙江的一家酒店找到了一份工作,打工3年里,花枝没回家过过年,她把省下的钱,全部寄给了家里。

平时出游在外,文花枝考虑最多的总是游客。

她说:

“作为导游,得为游客着想!

!

”一次,一位游客发现文花枝在解说时直冒冷汗,问她是不是身体不舒服,她说没事儿。

游客很心疼,要她坐下来休息一下,但她硬是坚持带游客将所有的景点参观完后,才瘫坐在车里。

    2005年8月28日,22岁的文花枝率团旅游途中遭遇交通事故,在自己左腿严重骨折的情况下,她对前来施救的救援人员说:

“我是导游,请先救游客。

”直到最后一名游客被送上救护车,文花枝才同意接受施救。

因错过了最正确救治时机,文花枝最终左腿高位截肢。

    引导学生思考:

为什么文花枝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什么样的人生能实现自我的价值?

从而得出以下的几个要点。

    1.做力所能及的选择,使自己的选择符合自己的主观条件。

    2.适应时代潮流,使自己的选择适应社会环境和时代的需要。

    3.抓住选择的机遇,主动选择,把握自己的命运。

第二课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案例1: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吕蒙是三国时期吴国人,自小未曾读书,没有文化,别人都看不起他,称他“吴下阿蒙”。

他因此发愤学习,终成饱学之士。

人们对吕蒙的进步十分惊讶,吕蒙笑道: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毛主席曾经高度评价吕蒙道“吕蒙如不折节读书,善用兵,能攻心,怎能充当东吴统帅?

我们解放军许多将士都是行伍出身的,不可不读《吕蒙传》。

提问: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个典故说明了什么道理?

教师:

人生也是运动变化的,不会停滞不前,我们要积极行动,开创人生的新局面。

    用运动变化的眼光看待他人,理解他人的不完善、不成熟。

案例2: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提问: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教师:

水不流动会发臭,木门轴不转就会被虫蛀,物质在运动中才能存在和发展。

物质世界因为运动而生生不息,人类社会在运动中由落后走向兴盛,由愚昧走向文明。

个体在运动中不断自我完善,自我超越。

案例3:

刻舟求剑

    提问:

刻舟求剑的错误在哪里?

    教师:

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的,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应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案例4:

“风动,幡动,还是心动”

    慧能,佛教禅宗第六代祖师。

《坛经》记载了一个关于他的故事。

    慧能和尚到广州法胜寺去的时候,正好赶上印宗法师在这里讲《涅槃经》,和尚们都在寺门内坐着静心听讲。

突然一阵风,把悬挂在佛像前面的幡吹动了,飘过来,飘过去。

有两个和尚看见了,议论起来。

    一个和尚说:

“你看,风在动。

    另一个说:

“不对,那不是风在动,而是幡在动。

    是风动还是幡动,两个人争论不休。

慧能听到了,便插嘴说,“那既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你们的心在动。

    提问:

慧能和尚的话对不对?

错误在哪里?

   教师: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物质和运动不可分,脱离了物质的所谓“纯粹”运动是不存在的。

    慧能和尚认为,“心”,即人的主观意识就是一切,我的心是怎样的,外界事物就是怎样的。

由于我的心在动,所以才有风动、幡动。

推而广之,整个世界的运动也是由我的心动决定的。

慧能和尚离开物质谈运动,把意识当做是运动的主体,否认物质〔风、幡〕是运动的主体,最终走向唯心主义。

在实践中,我们只有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理解才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运动观。

 案例5:

爱因斯坦的“梦想”

    爱因斯坦小时候做梦都想成为像帕格尼尼那样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家。

他一有空就练琴,可是连他的父母都觉得这个可怜的孩子拉得实在太蹩脚了,完全没有音乐的天赋。

    一天,爱因斯坦去请教一位老琴师。

琴师说:

“孩子,你先给我拉一首曲子吧。

”他拉的是帕格尼尼24首练习曲中的第三首,简直破绽百出。

一曲终了,老琴师沉吟片刻问他:

“你为什么特别想拉小提琴呢?

”他说:

“我想成功,想成为帕格尼尼那样出众的小提琴家。

”老人又问:

“那你拉琴快乐吗?

”他答复:

“我非常快乐。

    老琴师把爱因斯坦带到自家的花园,对他说:

“孩子,你现在非常快乐,说明你已经成功了,对不对?

你拉小提琴是为了成功,获得快乐,而现在你已经是这样,又何必非要成为帕格尼尼那样伟大的人呢?

你看,世界上有两种花,一种花能结果,一种花不能结果,可它们同样美丽,比方玫瑰,比方郁金香,它们在阳光下开放,虽没有任何明确的目的,但这也就够了。

    老琴师的这番话,让爱因斯坦恍然大悟。

在后来的日子里,他不再对拉小提琴那么狂热了,只把它当做调节生活的一种方式。

20年后,他成了名扬天下的物理学家。

    提问: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教师:

人生行动要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如果爱因斯坦不顾自身的先天条件,一味地蛮干,他将一事无成。

在行动中,我们不但要有一往无前的拼搏精神,也要运用自己的智慧,审慎地判断各种主客观因素,扬长避短,选择正确的行动方向,这样才能一步步踏上成功的快车道。

案例6:

“熊猫烧香”

    2006年底,一种叫做“熊猫烧香”的电脑病毒在互联网上任意肆虐,掀起了一场“黑色恐怖”。

在短短的两个月内,上百万个人用户、企业局域网用户被感染,损失不可计数。

    “熊猫烧香”在网上的广泛传播,引起了公安机关的重视,“熊猫烧香”的幕后黑手李俊最终被抓获。

    李俊交代,“最初我设计病毒只是出于好奇和好玩,后来有网友找我买木马,我看靠这个能赚钱,就……”李俊不但设计了“熊猫烧香”病毒,还以自己出售和由他人代卖的方式,将该病毒销售给了120余人,从中非法获利10万余元。

    当李俊被捕的消息传到湖北省娲石技术学校——李俊的母校时,老师们怎么也想不到,破坏学校局域网的病毒“熊猫烧香”,竟然是他们的学生李俊搞的鬼。

“李俊很爱学习,尤其是学习电脑,到了痴迷的程度。

”李俊的班主任胡毅老师痛心地说:

“可惜了、可惜了,本来是一个很好的孩子,怎么会变成这样?

    提问:

李俊给了我们哪些教训?

    教师:

世界浩瀚纷繁,生活瞬息万变,在精神与物质、道义与私利、理想与现实、现在与将来的坐标上,如何开展自己的人生行动,是每个有理想的人应该深思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每个社会成员提供了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舞台,同时也要求每个社会成员遵守法律标准和社会道德,严厉惩罚那些违背社会规律,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

我们在行动中要尊重社会规律,遵守法律和道德,使自己的行动符合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充分实现和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

案例7:

两个铁球同时落地

    1590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著名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物体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学说,纠正了这个持续了1900年之久的错误结论。

    伽利略的奉献不仅仅在于发现了假设干物理学定理,更重要的是,他把实验的方法与数学方法、逻辑论证相结合,开创了现代科学的研究方法,所以他被誉为“现代科学之父”。

    提问:

从伽利略身上我们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教师:

我们在认识规律的时候要有科学的态度,使用科学的方法,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案例8:

杞人忧天

    杞国有一个人,整天担忧天会突然塌下来,为此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古往今来,人们一直嘲笑“杞人”是“天上本无事,庸人自忧之”。

2005年,一个由世界226位知名气象学家组成的考察组,公布了一份当今“天”的状况的报告,显示:

全球每年有210亿吨二氧化碳被排入大气,有50亿吨矿物变成燃料粉尘、烟雾,有毒气体滞留在大气中,有几百万吨氟利昂挥发升腾到天空,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温室效应加剧、酸雨等异常气候。

    提问:

1.分析“杞人忧天”的错误。

    2.“杞人忧天”是“庸人自扰”,今日之忧“天”却不再是无稽之谈,为什么?

    教师:

1.受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局限,“杞人”对宇宙产生、发展的客观规律没有正确的认识,他的担忧是多余的、毫无根据的。

    2.人类在对自然界加以利用和改造时,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无视了对自身行为的控制和调节,因而违背了自然规律,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

第三课能动自觉与自强不息

案例:

青藏铁路的建设

设问:

这是人类铁路建设史上亘古未有的穿越:

跨越“世界屋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西方舆论称它“堪与长城媲美”。

这个事例说明了什么?

教师:

青藏铁路最后一排铁轨稳稳安放在拉萨河畔。

自此,占中国1/8土地的西藏结束了没有铁路的历史,青藏高原1300年来的沧桑苦旅成为永恒的记忆。

这是人类铁路建设史上亘古未有的穿越:

跨越“世界屋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西方舆论称它“堪与长城媲美”。

这是世界工程史上从未经历过的艰难:

大部分线路处于“生命禁区”和冻土区,国外专家认为在这里修铁路“几乎不可能”。

数万名青藏铁路建设者挑战生命极限,破解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三大世界难题,将无数奇迹定格在雪域高原。

青藏铁路的成功建设正是人们充分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第四课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

案例:

《嫦娥奔月》嫦娥号探月飞船发射成功

    设问:

“嫦娥”成功奔月作为探月工程的一部分,是如何表达了普遍联系原理的?

    教师:

探月工程由卫星、火箭、发射场、测控、地面应用五大系统组成,这些系统与人员之间都存在着一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从哲学上讲,这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就是联系。

第五课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

案例1:

神七问天

    设问:

“在科学上面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芒的顶点。

”结合视频内容,答复以上名人警句包含了哪些哲学道理?

给我们哪些人生启示?

    教师: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七号,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也是我们改革开放成果不断显现的过程,更是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过程。

中国的“飞天”梦想的逐步实现,是中国航天人和全国人民不断奋斗、不懈追求的过程,从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首访太空,到2005年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携手问天,6年间的6次飞行如同6个台阶,一次次,在浩瀚的太空中铭刻下中国人的印记。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是每个中国人自豪的时刻,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发射了!

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人一起升向了天空,他们实现了世界上为数不多国家掌握的太空行走这一大创举。

从载人航天到踏出太空的第一步,我们看到了中国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

案例2:

“阳光女孩”----桑兰的故事

    桑兰,原国家女子体操队队员,中国奥委会官网特约记者,中国体育界的“阳光女孩”,“奥运之星保障基金”的发起人,还被称为“申奥大使”。

    桑兰在国家女子体操队时曾多次获得国内国际比赛金牌,然而在1998年7月22日,她在第四届美国友好运动会的一次跳马练习中不慎受伤,此后,坚强的她在轮椅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生奇迹。

    1999年1月她成为了第一位在时代广场为帝国大厦主持点灯仪式的外国人,1999年4月荣获美国纽约长岛纳苏郡体育运动委员会颁发的第五届“勇敢运发动奖”,2000年5月点燃中国第五届残疾人运动会火炬,2000年9月代表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赴美演出。

2002年9月,桑兰加盟世界传媒大亨默多克新闻集团下属的“星空卫视”,担任一档全新体育特别节目《桑兰2008》的主持人,她用这样的方式继续着自己的奥运之路。

也是在2002年9月,桑兰被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系破格免试录取,就读广播电视专业。

    2007年桑兰与互联网结缘,她的全球个人官方网站上线,同时她也被聘为中国奥委会官方网站特约记者。

    桑兰在2007年6月作为“奥运之星保障基金”的发起人,加入到了“奥运之星保障基金”的筹建工作中,为了让更多曾做出突出奉献的伤残运发动有个更好的归宿,她将为退役运发动的社会福利事业展开各方面的工作。

    命运的多舛没有让桑兰低头,面对新的人生境遇,她艰难而又坚毅地开辟了新的人生道路。

作为曾经的中国体操的旗帜性人物,在遭遇人生重大挫折后,桑兰始终用一种平和的心态看待自己,不幸只会让她更加的成熟。

她的辉煌诉说着她的成长,她的人生低谷,也得到好心人不断地鼓励。

她说,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是大众给了她站起来的勇气。

    桑兰传播着中国的奥运之梦,她此生注定要和奥运结缘。

    桑兰凭借自己顽强、乐观的心态,用她自己的行动和事迹感染着世界,她是最富奥运精神的女性榜样

    上述材料,说明“人生是一个在曲折中发展的过程”。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

    1.人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2.人生发展过程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3.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准备走曲折的路。

第六课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

案例1:

网络的两面性:

利与弊

网络对人们来说就是把“双刃剑”,有利有弊,一方面,人们通过它可以快速获取更多的信息,开阔了人们的视野,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另一方面,网络上的信息真假难辨,会使人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甚至可以给人造成很大的伤害。

案例2:

刘默涵的故事:

顺境、逆境之我见

    刘默涵和她的默涵助学基金告诉我们:

顺境和逆境都是外因,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你自己,无数成功的人生都在说明:

人生的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只有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促进人生发展,创造出自己理想的人生。

第七课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

案例1:

纸上谈兵

《史记》记载: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

他因此很骄做,自以为天下无敌。

然而赵奢却很替他担忧,认为他不过是纸上谈兵。

果然,公元前259年,秦军来犯,廉颇为统帅,秦军难以取胜。

于是秦王施行了反间计,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

赵括却死搬兵书上的条文,结果40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

    通过赵括熟读兵书却打败仗的事例,说明坚持实践和认识统一的重要性。

 案例2:

爱迪生的故事

美国发明家爱迪生是铁路工人的孩子,小学未读完就辍学,在火车上卖报度日。

爱迪生是一个异常勤奋的人,喜欢做各种实验,制作出许多巧妙机械。

他对电器特别感兴趣,自从法拉第发明电机后,爱迪生就决心制造电灯,为人类带来光明。

爱迪生在认真总结了前人制造电灯的失败经验后,制定详细的试验计划,分别在两个方面进行试验:

一是分类试验1600多种不同耐热的材料;二是改进抽空设备,使灯泡有高真空度。

他还对新型发电机和电路分路系统等进行了研究。

    爱迪生将1600多种耐热发光材料逐一地进行试验,唯独白金丝性能良好,但白金价格贵得惊人,必须找到更合适的材料来代替。

1879年,几经实验,爱迪生最后决定用炭丝来作灯丝。

他把一截棉丝撒满炭粉,弯成马蹄形,装到坩锅中加热,做成灯丝,放到灯泡中,再用抽气机抽去灯泡内的空气,电灯亮了,竟能连续使用45个小时。

就这样,世界上第一批炭丝的白炽灯问世了。

   发明家爱迪生的成功充分说明,人生发展的各种能力是在实践和认识循环往复中不断锻炼提高的。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做到知行统一,才能不断提高,走向成功。

第八课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案例1:

买椟还珠

 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商人,专门卖珠宝。

有一次他到齐国去兜售珠宝,为了招揽顾客,使珠宝能畅销起来,他特地用名贵的木料,做成了许多小盒子,并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观,名贵的木料做成的盒子会发出一种香味,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

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珠宝的盒子这么漂亮,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打开盒子,把里面的宝物拿了出来,退还给珠宝商,自己把盒子抱走了。

    这个成语比喻有些人只注重事物的外部现象,不看重其内在的本质。

案例2:

地心说与日心说

公元2世纪,天文学家托勒密主张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月亮以及其他天体,都在绕着地球转动。

这种错误的宇宙观在欧洲统治了1000多年,直到后来经过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长期观测、研究,写出了《天体运行论》,才第一次透过现象,正确地揭示了地球和其他行星围绕太阳旋转的本质和规律。

案例3:

两小儿辩日

孔子在周游列国时,有一次往东方的一个地方去,半路上看见有两个10岁左右的小孩在路边为一个问题争论不休,于是他就让马车停下来,走到跟前去问他们:

“小朋友,你们在争辩什么呢?

    其中一个小孩先说道:

“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我们近一些,中午时离我们远些。

”另一个小孩的看法正好相反,他说:

“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远些,中午时才近些。

”先说的那个小孩反驳说:

“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盖,到了中午,就只有盘子那么大了。

这不是远的东西看起来小,而近的东西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自然也有很好的理由,他说:

“太阳刚升起来时凉飕飕的,到了中午,却像是火球一样使人热烘烘的。

这不正是远的物体感到凉,而近的物体使人觉得热的道理吗?

    两个小孩不约而同地请博学多识的孔子来做“裁判”,判定谁是谁非。

可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把能言善辩的孔老先生也难住了,因为当时自然科学还不发达,很难说明俩小孩所执理由的片面性,也就不能判断他们的说法谁是谁非了。

    分析思考:

究竟什么时候太阳离我们近一些?

是不是仅凭我们的眼睛去观察就能得出结论呢?

    教师归纳总结:

要掌握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方法,必须要掌握丰富的、合乎实际的现象,并对这些现象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第九课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

案例1:

华佗的“五禽戏”

    华佗是我国东汉末年的大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为充实和丰富我国古代医学宝库做出了重大奉献。

华佗不仅精通医术,而且非常重视体育锻炼对人的健康的作用。

有一次,华佗正在书房里读书,见一小孩把住门闩来回晃荡,他立即想到古书上“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的话,人为什么不这样天天运动,让气血流通呢?

后来,华佗参考了“导引术”〔全面锻炼身体的方法〕,编出了一套锻炼身体的拳法,名叫“五禽戏”。

这种体育运动就是摹仿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运动姿态的体操,可以使周身关节、脊背、腰部、四肢都得到舒展。

华佗的弟子吴普,由于几十年坚持做“五禽戏”,活到90多岁,仍然步履轻捷,耳聪目明,牙齿坚固,可知“五禽戏”是行之有效的健身体操。

案例2:

碰倒纺车的启示

    “珍妮纺织机”的发明者詹姆斯•哈格里沃斯〔英国发明家〕是一个普通工人。

他既能织布,又会做木工。

妻子珍妮是一个善良勤勉的纺织能手,她起早贪黑,一天忙到晚,可纺纱总是不多。

哈格里沃斯每次看到妻子既紧张又劳累的样子,总想把这老掉牙的纺车改进一下。

    一天,他无意中把家里的纺车碰翻了,他看到原来水平放置的纺车锤变成了垂直竖立,仍在不停地转动。

这一偶然事件,使他得到启示:

既然纺锤竖立时仍能转动,要是并排使用几个竖立的纺锤,不就可以同时纺出好几根纱了吗?

他说干就干,终于试制成装有8个纺锤的新式纺织机,并给它命名为“珍妮纺织机”。

这项发明比旧纺织机提高了效率几十倍,被恩格斯称为“使英国工人的状况发生根本变化的第一个发明”。

    教师:

“珍妮纺织机”的发明,启示我们如何增强创新能力?

    学生:

讨论〔略〕。

    教师:

解决复杂问题,往往需要人们的思维结合实际情况,反复地发散—聚合—发散—聚合。

要充分发挥想象,巧妙捕捉灵感,以科学知识为基础,以求真务实精神为向导。

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

案例1:

拥有激情,也就拥有了真实而丰富的人生

    美国科罗拉多州的埃里克•韦亨迈那是一位盲人,33岁的时候,他得了罕见的视网膜疾病,以致双目失明。

在此之前,他是一名出色的登山队员,并梦想要登上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

失明之后,埃里克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凭借着梦想和努力,他终于在2001年5月25日成功登上了世界之巅。

当他登上珠穆朗玛峰的一刹那,梦想成真了,很多人都为他欢呼,为他高兴。

案例2:

“鲁迅弃医从文”故事

教师归纳:

社会环境和条件都是在不断变化的,人生目标也应随时修改和更新。

    为了到达目标,就要像深谋远虑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