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灯光》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归纳.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841744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灯光》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归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灯光》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归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灯光》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归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灯光》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归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灯光》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归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灯光》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归纳.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灯光》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归纳.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灯光》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归纳.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灯光》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归纳.docx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灯光》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灯光》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归纳.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灯光》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归纳.docx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灯光》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归纳

六年级上册第8课《灯光》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归纳

8.灯光

快速默读课文,和同学讨论:

课文中,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和战场上微弱的火光,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它们与课文题目又有什么联系?

我爱到天安门广场走走,尤其是晚上。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

“多好啊!

”我心头微微一震,是什么时候听到过这句话来着?

噢,对了,那是很久以前了。

于是,我沉人了深深的回忆。

1947年的初秋,当时我是战地记者。

挺进豫皖苏平原的我军部队,把国民党军五十七师紧紧地包围在-个叫沙土集的村子里。

激烈的围歼战就要开始了。

天黑的时候,我摸进一片茂密的沙柳林,在匆匆挖成的交通沟里找到了突击连,来到了郝副营长的身边。

郝副营长是一位著名的战斗英雄,虽然只有二十二岁,已经打过不少仗了。

今晚就由他带领突击连去攻破守敌的围墙,为全军打通歼灭敌军的道路。

大约一切准备.工作都完成了,这会儿,他正倚着交通沟的胸墙坐着,一手拿着火柴盒,夹着自制的烟卷,一手轻轻地划着火柴。

他并没有点烟,却借着微弱的亮光看摆在双膝上的一本破旧的书。

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

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多好啊!

”他在自言自语。

突然,他凑到我的耳朵边轻轻地问:

“记者,你见过电灯吗?

我不由得一愣,摇了摇头,说:

“没见过。

”我说的是真话。

我从小生活在农村,真的没见过电灯。

“听说一按电钮,那玩意儿就亮了,很亮很亮。

”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

“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半个小时以后,我刚回到团指挥所,战斗就打响了。

三发绿色的信号弹升.上天空,接着就是震天动地的炸药包爆炸声。

守敌的围墙被炸开一个缺口,突击连马上冲了进去。

没想到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炮火猛烈的阻击,在黑暗里找不到突破口,和突击连失去了联系。

整个团指挥所的人都焦急地钻出了地堡,望着黑魃魃的围墙。

突然,黑暗里出现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

这火光虽然微弱,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足够亮了,战士们靠着这微弱的火光冲进了围墙。

围墙里响起了一片喊杀声。

后来才知道,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

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这一仗,我们消灭了敌人的一个整编师。

战斗结束后,我们把郝副营长埋在茂密的沙柳丛里。

这位年轻的战友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事情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

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六年级上册第8课《灯光》知识点总结

课文主题

课文通过写由广场的千万盏灯回忆起的一桩关于灯光的往事,塑造了战斗英雄郝副营长的伟大形象,歌颂了革命先烈为了后代的幸福生活,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表明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提醒人们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01

多音字

会huì(开会)kuài(会计)

禁jīn(弱不禁风)jìn(禁止)

华huá(华丽)huà(华山)

02

近义词

宏伟──雄伟赞叹──称赞沉思──深思  

沉寂──沉静暴露──显露憧憬──向往  

浓密──茂密倚──靠

03

反义词

挺进──撤退漆黑──雪白沉寂──喧闹

短暂──漫长暴露──隐蔽浓密──稀疏

04

理解词语

高悬:

高挂。

豫皖苏:

豫:

河南省。

皖:

安徽省。

苏:

江苏省。

宏伟:

(规模、计划等)雄伟壮大。

漫步:

没有目的而悠闲地走。

围歼战:

包围起来歼灭敌人的战斗。

交通沟:

阵地内连接堑壕、工事,供交通联络的壕沟。

也叫交通壕。

倚:

靠着。

胸墙:

为了便于射击和减少敌人火力可能造成的损失,在战壕边沿用土堆砌起来的矮墙。

憧憬:

向往。

千钧一发:

钧:

古代重量单位,一钧等于30斤。

千钧一发指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极其危险。

世纪:

100年为一个世纪。

璀璨:

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本课指天安门广场灯光耀眼。

06

句子解析

1.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感到光明,感到温暖”是作者每次看到天安门广场夜空中的千万盏灯时的感受。

这种感受表达了作者幸福、自豪的心情和对伟大祖国真挚的热爱。

2.听说一按电钮那玩艺儿就亮了,很亮很亮……

这句话是郝副营长的想象。

他从小生活在农村,没有看到过电灯,现在看到书上画的电灯,产生了这种想象,说明他对未来的美好生活的向往。

3.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这句话是郝副营长“注视”那本书上的插图并“默默地沉思”后说的。

让孩子们能在电灯底下学习是他看图后的联想,这联想是他的愿望,也是他对未来的憧憬,更是他为了战斗的胜利不惜牺牲自己的强大动力,表现了郝副营长宽阔的胸怀和高尚的情操。

4.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在当今中国的城市、农村遍地灯光,天安门广场更是华灯璀璨,但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像郝副营长那样的千千万万革命先烈为了革命的胜利而英勇献身的高尚精神。

5.“多好啊!

”这一声平常的赞叹,使我心里微微一震。

“平常的赞叹”,指“多好啊”这句话平白朴实。

“使我心里微微一震”,指“我”对这赞叹的反应。

“震”,震动,说明这种反应还比较强烈,将引起对激动人心的往事的回忆。

6.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去了。

这是写郝副营长在激战前,向往光明和幸福的前景的神态。

从这种神态里,我们完全能理解他英勇战斗的崇高理想和伟大动力,完全能感到他那颗为解放中国人民,为造福于中国人民而跳动的心。

“漆黑的夜空”,是实在的景象,在这里正好衬托郝副营长对光明的向往。

7.这位年轻的战友,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这句话感情深沉,含义深刻。

话中称“年轻的战友”,是对年仅22岁就在战斗中牺牲的郝副营长的痛惜。

接着的话的意思是,他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后代的幸福和安乐;他的献身的精神多么伟大,他的无私的品德多么高尚!

07

问题归纳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怎么会想起这件往事的?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

这件事是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勾起的对往事的回忆。

天安门广场的夜晚,华灯齐放,衬托出祖国首都的雄伟壮丽。

看到这种情景,作者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这种幸福、自豪的心情,和对祖国的热爱,勾起他对往日艰苦环境的回忆。

由天安门的灯光想起了一个有关灯光的真实事情。

2.“多好啊!

”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

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他们说这话时,看到的是什么?

可能想到些什么?

“多好啊!

”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三次。

第一次出现,是在作者漫步在天安门广场,由看到千万盏灯引起的。

作者看到灯光,勾起对往事的回忆。

第二次出现,是郝副营长在战斗前看一本书,由书中的插图──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读书,发出的自言自语。

他当时可能会想在灯下读书多好哇,多明亮啊!

第三次出现,是在郝副营长憧憬未来,所说的充满深情的话语中。

郝副营长看着书上的插图,可能会想到:

等革命胜利了,孩子们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有明亮的教室,孩子们可以专心地认真地去学习。

3.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宽广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他正倚着交通沟的胸墙坐着,一手夹着自制的烟卷,拿着火柴盒,一手轻轻地划着火柴。

他并没有点烟,却借着微弱的亮光看摆在双膝上的一本破书。

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

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多好啊!

”他在自言自语。

这是描写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神态和语言的一段话。

“倚”,靠。

“胸墙”,为了便于射击和减少敌人火力可能造成的损失,在战壕边沿用土堆砌起来的短墙。

“注视”,精神集中地看。

这里指郝副营长在精神集中地看插图中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

“沉思”,深思,指郝副营长从那个孩子在电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的情景想到了未来。

“多好啊!

”是郝副营长此时此景发自内心的呼唤。

他倚靠着交通沟的围墙坐着,借着火柴的微弱亮光入神地看一本破书上的插图。

这说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心情非常平静,对胜利充满了信心,表现了以郝副营长为代表的革命先烈的宽广胸怀。

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

“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这是郝副营长在和作者谈话时的动作、神态和语言。

“又”,说明不是第一次。

“划、点、望、说、靠、望”等一系列的动作,表明了郝副营长由插图中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所想起的一切,说明他向往未来,憧憬希望。

“深情”,深厚的感情。

这种感情,使他不由得说出了“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这句话。

这句话一方面说明当时条件的极端艰苦,很多人从来没有见过电灯,另一方面说明郝副营长精神境界的崇高,他想到的是祖国的下一代能在电灯光下学习。

为了这个,他心甘情愿地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自己的一切。

“憧憬”,向往。

“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这时他也许在想革命胜利后,劳动人民将为建设祖国、为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而辛勤工作,不再为地主、资本家卖命,他们的子女将有可能在舒适的环境中读书、学习,不再像父辈那样被剥夺了上学的权利……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郝副营长高尚丰富的内心世界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4.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学习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

这是描写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一句话。

由于突击连冲进守敌的围墙后,后续部队在黑暗中找不到突破口,和突击队失去了联系。

孤军深入的突击队这时如果得不到增援,围歼战有失败的可能,情况非常危急。

“后续部队”,指接着上来的部队。

“千钧一发”,钧是古代的重量单位,一钧等于30斤。

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情况极其危险。

“划着、点燃、举”,这一连串的动作,表明郝副营长在极其危险的情况下,毫不犹豫地做出了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

这一壮举保证了战斗的胜利,而郝副营长自己却因被火光所暴露,英勇地牺牲了。

他不惜用自己的性命“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

这是多么崇高的无私奉献精神。

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这句话感情深沉,含义深刻。

“不惜自己的性命”,指为了……宁愿牺牲自己。

这里指郝副营长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而宁愿牺牲自己。

整句话充分表现了革命先烈不惜牺牲自己为人民谋幸福的无私奉献精神。

5.理解作者由具体的事物而产生的联想。

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

“多好啊!

”我心头微微一震:

是什么时候听到过这句话来着?

噢,对了,那是很久以前了。

这是作者由具体的事物产生联想的一个典型句子。

“漫步”,没有目的而悠闲地走。

“又”,说明不止一次。

“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表明作者“漫步”的时间。

清明是24个节气之一,一般在每年的4月4、5或6日。

民间习惯在这几天扫墓。

这个时候很容易让人想起革命先烈。

“广场”,指天安门广场。

天安门广场的夜晚,华灯齐放,不但衬托出祖国首都的雄伟壮丽,而且让“我”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

‘多好啊’!

”这句勾起了作者对往事的回忆。

“多好啊!

”这三个字是连接现实和往事的一根链条。

因为为人民谋幸福而英勇牺牲的郝副营长也曾说过这三个字。

“噢”,表示醒悟,说明“我”想起了过去在什么时候听到过这句话。

“对了,那是很久以前了”。

表明作者由眼前的灯光及他人所说的“多好啊!

”这三个字而产生的联想。

文章从而转入了对往事的回忆之中。

08

课文分段

第一段(1-2):

讲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作者漫步在天安门广场,听到“多好啊”的欢叫,引起了对往事的回忆。

第二段(3—11):

叙述关于灯光的往事。

第三段(12):

讲“我”想起“往事”,含着不忘过去,应当把先烈的革命精神发扬光大的意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