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宁壮族民歌的种类及音乐特点综述.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845803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富宁壮族民歌的种类及音乐特点综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富宁壮族民歌的种类及音乐特点综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富宁壮族民歌的种类及音乐特点综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富宁壮族民歌的种类及音乐特点综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富宁壮族民歌的种类及音乐特点综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富宁壮族民歌的种类及音乐特点综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富宁壮族民歌的种类及音乐特点综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富宁壮族民歌的种类及音乐特点综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富宁壮族民歌的种类及音乐特点综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富宁壮族民歌的种类及音乐特点综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富宁壮族民歌的种类及音乐特点综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富宁壮族民歌的种类及音乐特点综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富宁壮族民歌的种类及音乐特点综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富宁壮族民歌的种类及音乐特点综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富宁壮族民歌的种类及音乐特点综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富宁壮族民歌的种类及音乐特点综述.docx

《富宁壮族民歌的种类及音乐特点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富宁壮族民歌的种类及音乐特点综述.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富宁壮族民歌的种类及音乐特点综述.docx

富宁壮族民歌的种类及音乐特点综述

富宁壮族民歌的种类及音乐特点综述

[摘要]壮族是一个爱歌唱的民族,它有着深厚的民歌传统。

富宁壮家人民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创造了丰富灿烂的农耕文化和特异的风俗习惯。

壮族民歌也随着人民文化生活的提高,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为了能让大家更好的了解壮族民歌,本文将从民歌种类、音乐特点和曲调结构方面作出较为全面的叙述。

[关键词]富宁壮族民歌种类特点

【Abstract】ThepeopleoftheChuanglikesinging.Theyhaveadeeptradition.TheChuanginFuningcreaterichandcolorfulcivilizationinlonghistory.Theycreatespecialcustom,too.ThefolksongsoftheChuangaredevelopedwithimprovinglifeofthepeople.Inordertomakepeopletoknowthefolkssongs,Iwilldiscussthedetail(includingthesongs’charactersandthemelodies’structure)inmyessay.

【Keywords】FuNing;folksongs;kinds;characteristics.

引言

富宁壮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民族文化,浩如烟海的富宁壮族民间音乐更是以它独特的艺术魅力蓬勃的发展着。

但现代流行元素及强势文化却在不断同化和吞噬民间原生态音乐文化,使得大量的本土民间音乐形态资源逐步走向了衰弱。

因此,总结归纳其种类和音乐特点及风格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

1、民族文化背景述略

壮族是富宁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富宁壮家人喜居水边、钟情于水,有“汉族住街头,壮族居水头”之说。

“壮”为本民族的自称。

自称因地而异,有“布壮”、“布越”、“布依”、“布土”、“布沙”、“布曼”、“布傣”等。

“布”,意为人。

音译原来的汉字是“僮”、“撞”,含义不清,1965年在周恩来建议下改为“壮”。

壮族与古“百越”人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

壮族有自己的民族文字(有别于汉语拼音)和灿烂的民族文化,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

民歌也因支而异,因地而别,种类繁多,自古流传。

在当地民歌主要用于谈情、说爱、祝婚、祝寿、赞美、讽刺、猜谜等。

 在壮族人民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歌:

生产唱歌,待客唱歌,谈情说爱、教育青年、表达喜悦、抒发哀思时也在唱歌。

富宁壮族民歌的流传主要是靠长辈歌者的面传身授,有比较固定的曲调,世代相传。

而歌词则没有严格的界定,歌曲言语婉转、讲究押韵、富有感染力。

可以用不同曲调来表达相同的意义,也可以用相同的曲调来表达不同的意义。

歌词大多都是歌唱者随心所唱,由歌唱者当时的心情和当时所处的歌唱环境所定。

2、民歌分类

富宁壮族民歌中布土民歌较为古老,多以五言为一句,十多句甚至数十句为一首,世代相传。

对歌灵活应变,古为今用。

布侬民歌以七言为一句,两句为一首,没有传统的歌词,对唱时听对方的唱意,现作现答。

由于对唱从速,又怕失败,故双方精力高度集中,心情比较紧张。

布沙民歌流传较广,五言为一句,数十句为一首,对唱性比较强。

壮族以布土语统称民歌为“分”[fe:

n]。

富宁壮族民歌的曲调,因社会功能、歌词题材、支系和环境的不同而分为多种音调,民风甚浓。

在用途上也都有严格的界定,不是每一种民歌在每一个场合都能演唱。

从社会功能来说,主要有:

婚宴歌、礼俗歌、宗教歌、叙事歌、思乡曲、赞歌、和儿歌等;从歌词题材又可分为:

情歌、酒歌、劳动歌、婚丧歌、祝寿歌、送别歌等;从民族类别则可分为:

布土民歌、布侬民歌和布沙民歌;从音乐形式及篇幅来划分,则可分为:

长调和短调两种。

本文主要是从民歌的主要分布地区来划分其种类,主要分为:

分天保(天保古歌)、分郎恒(郎恒山歌)、分归朝(归朝酒歌)。

3、具体分析

3.1天保古歌

3.1.1天保古歌:

这是黑衣壮男女四声部合唱的典型曲调。

七言为一句,两句为一个乐段,二十句为一首。

这种类型的民歌不仅分布在富宁剥隘,在广西的那坡县和越南北部的高平省的壮族地区也胜为流传。

此类山歌曲调悠长,结构方整。

可分为古歌和新民歌两种。

古歌和新民歌的曲调和合唱形式基本是相同的,新民歌其实就是古歌的变体。

古歌的歌词是描写祖辈人们的生活情景和古老的风俗,而新民歌是描写如今的壮家人民新生活的歌曲,表现新农村人民生活的美好以及对新生活的向往。

天保古歌只有在重要的、隆重的节庆上才能演唱。

因为壮家人认为,平时演唱古歌是对祖先的不敬和对古老风俗的亵渎。

老一辈会唱的歌者,因不能在平时教授或演唱给后一辈的年轻人听,而且没有文字记录的乐谱,所以现在的年轻人都不会唱古歌了。

在节庆上也只有人数不多的几位年长的歌者演唱。

因此天保古歌将面临着失传。

音乐特点:

1调式音阶:

五声调式音阶为主,以羽调式最为多见.

2节奏节拍:

节奏比较规整、缓慢,3/4与2/4拍更替出现(2/4拍常出现在结尾部分)。

音符较少,有时一个音就占了整个小节。

3旋律结构:

长音的应用使旋律变得悠长,歌者更能自由的发挥,但必须保持曲调的原貌、基本曲调和风格不能改变,这样才能保持古歌的韵味。

结构是上、下乐段多次反复构成,一般只会在句末落音上出现变化。

谱例1:

古歌

1=E3/4

6—5|56166|123|1600|3—23|

哎我们祖先百越人,世代

6—3|51—|131|16—|3—3|

636331|6——|123|1656|16——||

扎根在富宁。

31166|36—|032—|1——|6——||

注:

采集于富宁县剥隘镇2006年3月31日演唱者:

王秀英李玉扒

3.1.2分打捞[fe:

nda4lao]这是黑衣壮二声部男女对唱的杰作,旋律优美动听,韵味独特。

七言为一句,二十句为一首。

主要分布在富宁的那能乡。

此类民歌的特点是男声句末有“哎侬啊呢[eina:

nane]”的衬词(意为姑娘呀)和女声句首“哎仳呀呢[eibiano]”的衬词(意为哥哥呀),男女每一句的句首和句末都会有这样的衬词,表示对别人的尊敬。

因为曲调优美动听,所以在各种场合上都有演唱(除葬礼上)。

打捞在壮语中是大河的意思,听长辈说,这种曲调是过去在大河边上打鱼的人们所创。

歌词通常是教授晚辈打鱼的技巧和生活常识。

过去的曲调更简单、朴素,应用的范围也没有现在广。

音乐特点:

1调式音阶:

以加变宫的六声民族调式音阶为主,以徴调式最为常见。

2节奏节拍:

节奏自由,没有节拍的限制,大多是凭歌者自由发挥。

3旋律结构:

旋律优美动听,韵味独特,句末的衬词常常是应用假声来演唱,使曲调变得悠扬舒展。

旋律线起伏较大,润腔表现手法十分丰富。

谱例2:

敬亲家

1=E后转A2/2

自由的抒情的

1225.5-|16551651225.|1225.5-|17122716512|

(男):

亲家呀!

山侧小溪清悠悠,相会河流同奔

2---|55651651225.|1225.5-|165512271|

流,我俩有缘结亲家,敬上一杯

25712--|55651651225.|1225.5-|5-0转A61|

因缘酒,今后两家永相好,(女):

亲家

2--25.|616561231261.3|2--61|2--25.|

呀!

亲家相逢在今天,喜酒

6123122612361|2---|16551651225.|1225.505|

桌上来相见,两家有幸结良缘,喝

612312612361|2---|16551651225.|12.25.5|

杯喜酒暖人心,今后两家永相

5---||

好。

注:

采集于富宁县那能乡2006年4月9日演唱者:

黄文才黄忠兰

3.1.3分丫玉或分标[fe:

nyavi或fe:

nbi:

u]五言或七言一句,七言多,五言较少,数十句为一首。

此类民歌主要分布在富宁的那能乡和洞波乡。

那能地区称为“分丫玉”,洞波地区则称“分标”。

歌曲主要是在室内演唱,音调比较舒缓,音域较窄,音量也比其它山歌要小,给人以温和之感。

大多用来相互问候和祝福长辈身体健康之用。

只要从哪家传来这样的歌声,就会有客人来到老人家,为老人祝福。

也用来向长辈说明自己的来意、问候和称赞长辈家里的其他人及表明对长辈的尊重。

音乐特点:

1调式音阶:

五声调式音阶为主,以宫、徴调式居多。

2节奏节拍:

节奏较为自由,一般会在感叹词上自由延长,没有固定节拍。

3旋律结构:

曲调流畅、生动,气息悠长、舒展,旋律线起伏较小(与其它壮族民歌类型相比)。

演唱形式多为对唱,四句体乐段的曲式结构。

谱例3:

祝福歌

1=A

自由的抒情的

52|5.3|21.21|612|612|1--|

家里老人体安康,

565|512|25.2|321|21|6565|61-|

衣食无忧笑开颜,

52|53|22|5-|21.21|612|1--|

子孙满堂旁人羡,

565|51|25|5656|12|6.16|1--||

世世代代福寿全。

注:

采集于富宁县那能乡2006年4月9日演唱者:

黄文才黄忠兰农加平农丽英

3.2归朝酒歌

3.2.1分归朝[fe:

nneðe:

n]这是蓝衣壮二声部对唱的常见形式。

五言或七言一句,数十句为一首。

分布在富宁的归朝镇。

主要在节庆时演唱,平时大多都演唱一些有娱乐性的歌曲。

曲调悠长,因为是在节庆上演唱,歌者演唱时情绪都很激动和高涨。

音乐特点:

1调式音阶:

五声调式音阶为主,以徴调式最为常见,其次商是调式。

2节奏节拍:

以2/4拍和3/4拍交替为主。

节奏型为前短后长,富有线条,常在句末出现自由延长的音,这就要求演唱者要有良好的气息保持能力。

3旋律结构:

旋律线起伏较大,以四、五度跳进最为常见。

男女对唱的旋律大多运用严格模进,曲调基本相似,只有及个别的几个音不同。

谱例4:

归朝酒歌

1=D2/4、3/4

62.|625|612|2-|161.|3/4665655|2/451.|

呃哎呃哎众哥哎,茶杯手中抬,酒

51.|121656|6616|2.15|61156|6162|

杯端起来,哥喝啊!

请哥痛快

2-|16.|665|655|612.|161665|3/4655-|

喝,酒呀肉呀请哥好好吃,

2/462.|625|612|2-|161.|3/4665655|51.|

呃哎呃哎众哥哎,阿哥手拿杯,

51.|121656|6616|2.15|61156|6612|

哥喝啊来呀!

酒那淡

2-|16.|66565.5|2/4612.|161665|65.:

||

心意在,请哥喝痛快。

注:

采集于富宁县归朝镇2006年4月10日演唱者:

罗琦芬李开金

3.2.2分呃哎[fe:

neai]七言为一句,十多句甚至数十句为一首。

主要分布在富宁的归朝、者桑、那旦和洞波等地。

音乐曲调悠长,音域宽广且起伏变化大,而且常常应用假声来演唱,使得歌声有种在山岭间飘荡萦绕的感觉。

主要是男子唱的,音调舒缓悠长,如泣如诉,很适合独自抒发情怀。

在当地,男子一人出去劳作时,常常会独自一人轻声歌唱,也因为无旁人在场,会唱出一些低俗的词语。

因为曲调悠长,所以常常会被歌者用来表达离别和孤寂的心情,有时是男女相互倾诉一个人生活的孤单和寂寞,用歌声来交谈两人之间的心事,互诉衷肠。

音乐特点:

1调式音阶:

五声调式音阶为主,以宫调式为主,其次是羽调式。

2节奏节拍:

节奏自由,没有节拍限制。

仅凭歌者个人喜好而定。

3旋律结构:

歌曲的一开始就出现一个大的跳进,并且在高音上需要用假声演唱。

歌曲的装饰音多数是上波音,而自由延长的出现,使歌者在歌唱时有自由发挥的余地。

旋律线高低起伏,落差大。

谱例5:

放牛歌

1=E

自由的

56|6--|732|6126126|165.-|35365.|

呃呵呵哎依!

坝中嫩草绿茵茵,

62121.|2.56|6-1-|365|632|12.6165|

风吹山草摆不平,哎依!

我独守牛

3562.|121.|265661.|35.|632|6126|

在草坝,开口唱歌散散心,这里大坝

61656--|6265.|3536562|121.|2.56|

无一人,唯我与牛来同行呀!

唯我与牛来

6–1-||

同行。

注:

采集于富宁县归朝镇2006年4月10日演唱者:

农炳光黄秀春

3.2.3分单[fe:

nhuo:

n2]主要分布在富宁归朝镇。

在当地叫单分[da:

mfe:

n](意为念歌)。

是集体对歌的常见手法,对歌的顺序如下:

行路歌、游戏歌→见面歌、相迎歌→请歌、求歌→盘歌、赛歌→抢歌、斗歌。

在斗歌中,男女组中相互一见钟情的两个人就离开赛歌场地,到人看不见的地方再进行对歌,有初交歌、倾慕歌→深交歌、盟誓歌→离别歌、相送歌。

曲调轻快活泼,音域通常比较窄,具有很强的娱乐性。

五言一句,数十句为一首。

通常以一问一答的形式来展开对歌,男子在句首要加“哎侬啊[eina:

na]”的衬词(意为哎妹呀),女子则也要在句首加衬词“哎仳啊[eibia]”(意为哎哥呀)加以回应。

歌词讲究压韵,大多是猜谜,可以先连唱几首,对方再回答。

壮族男女一般会在农闲时,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在环境好的山上对歌。

这种对唱也多用合唱形式,一伙男的跟一伙女的对。

因为壮族人不喜欢单数,认为单数不吉利,所以男女各边的人数都要一样。

有时年轻男女也会在此时用对歌来相互赞美或表示爱慕。

音乐特点:

1调式音阶:

以五声调式音阶为主,以羽调式最为常见。

2节奏节拍:

节奏轻快、规整,多应用2/4拍和4/4拍。

以八个小节为一个乐句,男女交替对唱。

3旋律结构:

除个别的跳进外,大多是级进、小三度和纯四度交替出现,音域较窄,容易上口和进入歌唱环境。

因为受地方方言语音、吐字和声调等影响,歌曲经常会有一些下滑音作为装饰。

曲式结构简单,腔幅较短小,音乐修饰较小。

谱例6:

逗趣歌

1=D2/4

轻快的活泼的

66560|6266|10116|6260|1265|10112|16560|00|

哎侬啊!

说妹嘴厉害,像泥鳅下海,像鳉拐下河,样样都会说。

66560|6616|1011|2260|1165|10165|66560|00|

哎仳啊!

妹嘴滑倒滑,滑像糠泡水,滑像梅树皮,滑像枫树果。

 

66560|6565|10612|6260|1626|1061|16560|00|

哎侬啊!

阿妹善唱歌,调子懂的多,我俩唱别样,请妹先来说。

66560|5611|1062|1260|1562|1061|26560|00|

哎仳啊!

壮歌多又多,先来唱什么,如哥真想唱,我俩对猜歌。

66560|5665|60216|6120|2125|10216|61260|00|

哎侬啊!

那么哥来问,什么穿铁鞋,什么跳过坡,什么火边睡?

66560|2565|10165|6520|1125|1011|61260|00||

哎仳啊,小妹嘴不乖,马脚穿铁鞋,黄鹿跳过坡,猫儿火边睡。

注:

采集于富宁县归朝镇2006年4月10日演唱者:

农炳光黄秀春

3.2.4分果麻[fe:

nguo:

nma:

n]五言一句,数十句为一首。

主要是在富宁的者桑地区流传。

歌词的句末都有“仳呀[biya]”的衬词(意为哥呀)。

因为是在采收八角的时节,年轻男女聚集在八角树下,休息时所唱,民歌就因此而得名。

音乐特点:

1调式音阶:

以五声调式音阶为主,以宫调式为主,其它调式较为少见。

2节奏节拍:

2/4和4/4拍为主,节奏较为自由,常常是前短后长,再加上长音和自由延长的使用,使得音乐更显自由和悠长。

3旋律结构:

旋律线起伏不大,每一句末尾的音都会落在主音上,使乐句有种完全终止的感觉。

单句和单句的旋律基本框架相似,双句和双句的旋律基本框架相似,有的会完全相似,但很少见。

旋律还常出现大下滑音、上滑音和自由延长等装饰音。

谱例7:

八角林里的歌

1=D2/4

11.|35.|33|135.|135.|11.|

仳呀呃谁家英俊哥,

35.|136|1135.|621|2261|1—|

(呃)闲座大树下,

11.|35.|33|1353|61.21.|11.|

仳呀呃模样(呀)又端庄,

35.|213.|52.|3531|1212|1—||

(呃)谁能比得过。

注:

采集于富宁县者桑乡2004年4月10日演唱者:

农加兴农凤妹

3.3郎恒山歌

3.3.1分郎恒[fe:

nða:

ngho:

n]七言为一句,十多句甚至数十句为一首。

此曲调形式主要分布在富宁的郎恒地区。

这种民歌的音调欢快,简洁,是富宁壮族有代表性的民歌。

因此在当地的壮家村寨非常盛行,几乎人人都会唱这种山歌,不论何时何地都可以听到男女老少随口哼唱。

此类民歌的特点是:

歌曲在演唱之前有一句自由延长的衬词“依呀咳,当那列呢[yiyahi,de:

ngnaleno]”(意为哎,在座各位)。

此类歌曲通常会被用在婚宴、节庆、山歌会等喜庆的场合上,经常会用这种曲调来行酒令,敬长辈、贵客和亲朋好友等。

音乐特点:

1调式音阶:

五声调式音阶为主,以宫、徴调式居多。

2节奏节拍:

节奏大多数较为归整,以2/4最为常见,自由的较少。

3旋律结构:

歌曲常常从弱起开始,以五小节为一个乐句,三个乐句为一个乐段[第一乐句是一句自由延长的衬词“依呀咳,当那列呢{yiyahi,de:

ngnaleno}”(意为哎,在座各位),有的衬词也没有任何意义,后两句才是歌词]。

旋律经常出现八度跳进,旋律线起伏变化大,并且常常配以夸张的大下滑音作为装饰。

谱例8:

晚辈敬长辈

1=A2/4

欢快的较自由的

55||:

5—|5.65|3.215|61233|3—|555332|

1依呀咳当那列呢,感谢大

2(依呀)依当那列呢,老人请

1055|3.5321|521|1-|1655|155335|1.2335|

家帮操心,今日我俩得

来座上边,父母请入座

26123|15561|1-|155:

||1-|151||:

2535|5-|

成亲。

依呀啊列哝呀呢

堂前。

(啊列)哝呀呢

6532353|3—|555332|1055|3.5321|521|1-|

哎呢喜酒新杯桌上摆呀,

哎呢喜酒一杯敬薄礼呢,

1655|155335|1.2335|261232|15561|1—|115:

||

香茶满杯敬客来。

啊列

香茶一杯表心意。

1—|1—|1||

啊呢!

啊呢!

注:

谱例8由富宁县文化局提供演唱者:

李开金农金佩

3.3.2分嗼[fe:

nmo:

n4]二声部男声齐唱,五言一句,数十句为一首。

此类民歌主要分布在富宁阿用。

因为节奏轻快、规整,所以此类民歌主要用于生产劳动中,劳动者精力和体力负荷不高时。

音乐有利于劳动的相互配合,整齐有序,提高劳动效率。

体现民歌在生产劳动中的趣味性和协作性。

在演唱时,因为每一句的句末都必须回到同一音上,因此就要求歌者之间要有一定的默契,使歌曲在演唱时形成和谐的整体。

在农忙时节,田间地头、山涧水坝,到处都能听到这种节奏轻快的山歌在山林间回响,成为当地一道特色风景。

歌曲也用来鼓励人们努力劳作,盼望年年都有个好收成。

音乐特点:

1调式音阶:

五声调式音阶为主,以徴调式为主。

2节奏节拍:

3/4拍和2/4拍交替使用,节奏轻快、较规整,也有较为自由的节奏,但较少。

3旋律结构:

旋律进行平稳,跳进不多,表现方法朴素、畅达,音乐有即兴创作的特点。

曲调常常运用下滑音,在演唱过程中,歌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演唱喜好自由发挥。

但在每一句的句末,必须回到同一音上,使歌曲整体上得到统一。

谱例9:

挖地歌

1=A2/43/4

轻快的稍自由的

162.5|562.5|2/45650|3/456525|562-|

太阳刚升起,哥呀叫妹

255556|2—5|162.5|56256|2/42-|25|2565|

去干活。

我们一起勤劳做,春天播种

|162-|3—1|2/42-|22|25|

2565|1565|5565|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