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宁成敏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847655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10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品德宁成敏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思想品德宁成敏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思想品德宁成敏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思想品德宁成敏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思想品德宁成敏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思想品德宁成敏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思想品德宁成敏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思想品德宁成敏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思想品德宁成敏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思想品德宁成敏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思想品德宁成敏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思想品德宁成敏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思想品德宁成敏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思想品德宁成敏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思想品德宁成敏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思想品德宁成敏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思想品德宁成敏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思想品德宁成敏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思想品德宁成敏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思想品德宁成敏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学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思想品德宁成敏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学设计.docx

《思想品德宁成敏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品德宁成敏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学设计.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思想品德宁成敏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学设计.docx

思想品德宁成敏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学设计

太和县课改成果集萃系列丛书

《太和县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

顾问:

陈玉健

丛书主编:

李刚

丛书副主编:

李磊

本册主编:

宁成敏

本册副主编

耿俊玲

本册编委

邵雪菲、何雨婷、沈发强

第一课第一框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

时间:

主备人:

审核人:

【学习目标】

1.了解自尊的含义和表现,感受自尊带来的快乐。

2.懂得知耻是自尊的表现,培养知耻心。

3.认识到虚荣与自尊的差别,理解虚荣和自尊的关系。

【自学任务】(阅读教材P4--P8,填空)

1.

(1)自尊即,指既不向别人,也不允许别人、。

(2)自尊的表现:

塑造更好的,赢得别人对自己的。

2.知耻与自尊的关系:

(1),是自尊的重要表现。

(2)唯有知耻,。

3.

(1)虚荣心是一种追求上荣耀、光彩的心理。

(2)内在动力:

(3)表现:

总是过分在乎对自己的评价。

【探究拓展】

探究一:

1.结合课本和经历,填一填。

父母喜欢你,老师欣赏你,你的感受是;反之。

你是班干部,威信很高,你的感受是;反之。

你的学习成绩很优秀,你的感受是;反之。

你自认为长得不好看,同学也因为你的丑嘲笑你,你的感受是;同学鼓励你,你的感受是。

2.想一想,你为什么会有以上的感受?

3.在知耻与自尊方面,我国古代有很多格言警句,请写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句。

探究二:

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莉莉非常注意别人对她外在形象的评价。

邻居王奶奶无意间说她长胖了,她觉得自己很难看,想尽办法节食减肥,搞得身体十分虚弱。

某次课间休息时,小萍说莉莉穿裙子不好看,她就整天吵着要妈妈给她买各式各样的裤子。

  

1.材料反映了莉莉的一种什么心理?

   

2.这种心理对我们来说有什么危害?

应该怎么克服呢?

 

   

【收获感悟】

1.回顾:

我这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

 

2.反思:

在本课的学习当中,我存在什么问题与不足?

 

【达标检测】

1.升入初中以后,同学们往往注重外貌的修饰,言谈举止的文明,在意教师、家长与同学的评价,这主要源于同学们开始()  

A.希望别人知道自己最出色B.渴望获得他人的表扬  

C.期望得到他人的尊重D.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2.某学生参加同学的生日聚会,为了引起大家的注意,他把爸爸的名牌皮鞋和皮衣穿上,在同学们面前炫耀,还洋洋得意。

这种行为()  

A.根源于他家富有

B.是自负的表现

C.是自卑的表现

D.是过于追求表面上的荣耀、光彩,以赢得他人尊重的心理表现  

3.某班语文老师布置了一篇周记《说说自己的优点》,结果,全班竟有三十多人交了“白卷”。

这些学生()  

A.只有缺点没有优点

B.交了“白卷”是诚实的表现  

C.被眼前的不足与缺点蒙住了眼睛,看不到自己的优点  

D.有自知之明,难得可贵  

4.小丽小学时,是大队长,小红是大队委,上初中后,小红被选为学习委员,小丽却落选了。

期末考试时,小红的总分又超过小丽10分,小丽气得直哭,发誓不理小红。

有的同学说:

“小丽真有自尊心啊!

”你怎样认识这位同学的观点?

 

第一课第二框尊重他是人是我的需要

时间:

主备人:

审核人:

【学习目标】

1.认识到尊重他人的必要性。

2.理解自尊与尊重他人的关系,学会关心和尊重他人。

【自学任务】(阅读教材P9--P11,找出答案并划下来)

1.我们为什么要尊重他人?

 

2.自尊与尊重他人之间有什么关系?

 

【探究拓展】

探究一:

情景再现、思考问题。

情景一:

在上学的路上,交通警察把你叫到岗亭前,当着许多人的面批评你,因为你骑车撞了人却不肯认错。

你能怪人家说话不客气吗?

情景二:

在同学家里,你的同学冲你皱眉头,因为你的脚发出难闻的气味,实在让人受不了。

你能怪同学对你不礼貌吗?

情景三:

走进商场,人们见了你都赶紧躲避,因为你光着膀子,浑身是汗。

你能怪人家嫌弃你吗?

情景四:

走在街上,有人用责怪的目光盯着你,因为你毫不在乎地往地上吐了一口痰。

你能怪人家看你不顺眼吗?

思考:

上述情景中的主人公会不会得到他人的尊重?

为什么?

 

探究二:

品读故事,思考感悟。

从前,有个人到邻居家的菜园里偷菜,恰被菜园主人看见。

菜园主人不但没有制止,反而转身进了自己的家门,还把门关上。

偷菜人说:

“我被你看见了,现在没法做人了。

”主人笑道:

“你说什么话呢?

咱们是邻居,你只是想知道我的菜为啥长得那么好,对吗?

我那菜,好看,也好吃。

不信,你先尝尝。

”说着,他真的从篮子里报出两捆菜,硬塞到偷菜人手里。

后来,这个偷菜人成为众口称赞的好人。

思考:

菜园主人为什么不制止邻居的偷菜行为,反而要送他菜?

偷菜人后来为什么会成为“众口称赞的好人”?

 

探究三:

欣赏漫画,自我反省。

1.漫画中的同学很苦恼,你能找出他们苦恼的来源吗?

 

2.你身边同学有没有类似的表现?

你打算怎样劝阻他们?

 

【收获感悟】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学到了(学习方法、思维方法):

 

2、在生活中,在尊重别人方面我有哪些做的不好?

今后如何做?

 

【达标检测】

1.我们的自尊经常受到他人的呵护与关爱,我们有责任()

A.赞美他人

B.创造成功

C.关注他人的自尊,维护他人的尊严

D.发现他人的优点,掩盖他人的缺点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因为()

①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②无论做什么事情,首先考虑自己的需要,至于别人的需要则无关紧要

③不尊重他人的人不可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④超越自负,告别自卑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②④

3.(多选)下列能体现出对他人尊重的是()

A.在校园里主动向老师问好

B.在家里遇见父母的朋友能主动打招呼

C.在学习、生活中虚心听取他人的批评、建议

D.不愿与学习差的同学交往

第一课第三框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

时间:

主备人:

审核人:

【学习目标】

1.理解自尊与尊重他人相互关联,密不可分。

2.学会正确对待他人的批评与议论。

3.掌握尊重他人的方法。

4.在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的过程中体验被尊重。

【自学任务】(阅读教材P12--P16,找出答案并划下来)

1.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

2.对待议论与批评,要做到。

无关紧要的议论,。

对恶意的,则要及时,必要时运用捍卫自尊。

3.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现,就是。

4.日常生活中怎样学会尊重他人?

 

5.事实说明,尊重可以使人,尊重可以使人,尊重可以唤醒人的,产生无法估量的正面效应。

【探究拓展】

探究一:

观看“晏子使楚”视频后,思考:

晏子为什么坚持从大门进城?

这对我们有何启示?

 

探究二:

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在唐朝玄武门之变中,魏征是站在李建成一边的,参与了谋划刺杀李世民的活动。

李世民当上皇帝后,感到魏征是个难得的人才,不但没有杀他,反而重用了他,任命他为直谏大臣。

由于李世民求贤若渴,且不计前嫌,虚心接受批评,从而功成名就。

他统治期间,出现了封建社会时代少有的太平盛世。

1.魏征犯了错,为什么李世民没有惩罚他,反而重用他?

 

2.谈谈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别人的议论与批评?

 

3.如何做到尊重他人呢?

【收获感悟】

1.通过本节课我学到了(知识和方法等):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对尊重有了更深的理解:

 

【达标检测】

1.当我们受到他人肯定,得到集体和社会的认同时,就会感到高兴,这是因为我们的()得到满足。

A.快乐B.希望C.自尊心D.容貌的修饰

2.下列对自尊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尊即自我尊重

B.不允许别人比自己强

C.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

D.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自己

3.“有发展前途”“很有潜力”“你一定行”——老师对我们的这些激励性评价()

A.能激发我们的自信心,使人产生奋发向上的力量

B.会导致我们盲目乐观,养成自傲自负的不良习惯

C.会使我们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而不能全面地认识自己

D.会使我们过高地估计自己,从而迷失前进的方向

第二课第一框“我能行!

时间:

主备人:

审核人:

【学习目标】

1.理解自信的含义。

2.了解自信的表现,形成自信的生活态度。

3.认识自卑、自负和自信三者之间的区别。

【自学任务】(阅读教材P18--22,找出答案并划下来)

1.自信的含义是什么?

 

2.自信的表现有哪些?

 

3.区分自信、自负、自卑三者之间的不同表现。

 

【探究拓展】

探究一:

阅读教材P19,把你的“我能行”的经历归结起来,填在空格内。

说说你有哪些感受?

并总结自信表现在哪些方面?

 

探究二: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中学生常常把“我不是这块料”作为逃避困难的借口,对他们的心理影响极大。

1.“我不是这块料”是一种什么心理?

请写出这种心理的具体表现。

 

2.试着用相反的一句话来代替“我不是这块料”这句话。

 

探究三:

阅读教材21页的材料,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1.青蛙的行为出于什么心理?

你能从生活中举出这样的事例吗?

 

2.这种心理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

 

【收获感悟】

1.构建出本节课的知识体系。

 

2.通过本节课,我学到了什么做人的道理呢?

 

【达标检测】

1.期末考试前李林对同学们说“不是我吹牛,凭我的功底,我不进行复习,也能稳拿全年级第一名。

”李林的话体现出的是一种()

A.自信的心理B.自卑的心理C.自负的心理D.自强的心理

2.节日来临,老师让几个学生负责布置节庆会场,并问:

“行吗?

”学生响亮地回答:

“行,我们能行!

”这是一种()的表现。

 

A.自负B.自卑C.缺乏自尊D.自信 

3.班会上,老师要求每个学生夸夸自己,写出自己身上的10个优点。

10分钟过去了,小明一条也写不出来。

他说:

“我没有优点。

”对小明的最好的建议是( )

A.要以人之长比己之短B.要看到自己的不足

C.做人就应该高傲一点D.要善于认识自己的优势

4.材料分析(选做)

杨杰是一名七年级学生。

他胆子很小,老师提问时,从不举手。

虽然老师提出的许多问题他都会回答,但他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唯恐回答错了会遭到别人的嘲笑,他现在很苦恼。

假如你是杨杰的朋友,你会建议他从哪几方面矫正自己?

 

第二课第二框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时间:

主备人:

审核人:

【学习目标】

1.认识到自负、自卑的危害。

2.正确地认识自我,不自负、不自卑,走出自信的误区。

3.了解自信的三种心理品质。

【自学任务】(阅读教材P23--P26,找出答案并划下来)

1.自负的危害有哪些?

2.自卑的危害有哪些?

3.自信者的哪些心理品质有助于成功?

 

【探究拓展】

探究一:

1.“诊断并开处方”。

情景一:

今天下午班上选“三好”学生,我肯定会满票当选。

情景二:

在我们周围经常有这样的同学,见人说话先脸红,遇到事情“我不行”,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

情景三:

李贞非常热爱体育,经常练长跑,追上“东方神鹿”王军霞的速度是她的目标,但她经过三年的训练仍然差得很远。

于是,她一点信心也没有了。

会诊结果:

情景一中这位学生的病因是:

“处方”:

情景二中的同学的病因是:

“处方”:

情景三中李贞同学的病因是:

“处方”:

2.根据上述情境,说一说自卑和自负之间是什么关系?

这二者分别对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探究二:

瓦伦达是美国一个著名的走钢丝表演者,在一次重大的表演中,不幸失足身亡。

事后,他的妻子说:

“我知道这一次一定要出事,因为他上场前总是不停地说,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败,绝对不能失败,而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他只想着走钢丝这件事本身,而不管这件事带来的其他效应。

请问:

瓦伦达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成功者应具备哪些品质?

 

【收获感悟】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有哪些收获?

 

2.反思:

我是一个自信的人吗?

 

【达标检测】

1.小红觉得自己长得胖,学习成绩又不好,总是沉默寡言,她很想和同学交流,又怕同学瞧不起自己。

小红的这种心理是()的表现。

A.自信B.自尊C.自傲D.自卑

2.在楚汉之争中,刘邦广纳贤士,善于听取部下的意见,终成一代帝业;而项羽却自封“西楚霸王”,刚愎自用,置范增等人的建议于不顾,终落得乌江自刎。

上述事例给我们的启示是()

A.要自尊自信,不要虚荣嫉妒B.要自尊自信,不要自卑自弃

C.要自尊自信,不要自轻自贱D.要自尊自信,不要自傲自负

3.面对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温家宝总理指出:

“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

”这是因为()

①自信能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②信心能取代黄金和货币成为应对危机的物质力量③自信能够使人在危机面前保持乐观的心态④信心能使人积极采取行动并努力扭转局面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第二课第三框唱响自信之歌

时间主备人审核人

【学习目标】

1.知道树立自信的方法。

2.学会正确地认识自我,能对自己作出客观的评价。

3.能够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树立自信的生活态度。

【自学任务】(阅读教材,在书上找出并划出下列问题的答案)

1.怎样树立自信?

(树立和增强自信的方法?

 

2.个人自信与民族自信的关系?

 

3.在日常生活中,怎样做自信的中国人?

 

【探究拓展】

探究一:

阅读书本27页“盲人的故事”,这个盲人为什么能用自己的琴声唱响自信之歌?

我们又该如何唱响自己的自信之歌?

 

探究二:

“在人生的战场上,并不总是强壮的人取胜。

但最终取胜的人,一定是那些认为自己能胜的人。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为什么?

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你是怎么做的

 

探究三:

材料一1955年9月17日,经过长达五年多的斗争,饱经折磨的钱学森离开美国,回到了祖国。

回国后不久,组织上安排钱学森去东北参观。

在参观一个小火箭试验台前时,陈赓问他:

“我们能不能造出火箭、导弹来?

”钱学森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有什么不能的,外国人能造,中国人同样能造!

材料二钱学森离开美国后再也没有回去过。

钱学森对美国朋友和科学同行十分友好并保持着联系,但他坚持只要美国政府不对当年“驱逐”他出境正式道歉,他今生今世绝不再去美国。

1.上述材料说明了钱学森是一个怎样的人?

 

2.在今天日益增多的国际交往中,我们应向钱学森学习怎样做?

 

3.中国的发展与进步,使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能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自信。

请你谈谈个人自信和民族自信的关系。

 

【收获感悟】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构建出本节的主干知识体系。

 

2.你还有哪些收获?

 

【达标检测】

1.自信有助于成功。

自信的基础是()

A.找出自己的不足B.发现自己的长处

C.善于向他人挑战D.强调自我为中心

2.初中生小华在与同学交往中,一方面因成绩优秀而自信满满,另一方面却因个子矮小而自卑。

针对小华的这一自卑心理,我们应帮助他树立正确的观念是()

A.青春期存在心里矛盾是正常的

B.要用发展的眼光看自己

C.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D.要主动与同学正常交往

3.“神舟”九号成功发射,再一次展示了我国航天技术的飞跃,全体中华儿女无不为之欢欣鼓舞。

国人的这种表现,主要来源于()

①爱国主义情怀    ②乐观的心理品质    

③强烈的民族自信心④积极的生活态度

A.②③    B.①③    C.②④D.③④

第三课第一框自己的事自己干

时间________主备人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

【学习目标】

1.懂得自立的含义,了解自立的表现;

2.懂得自立的重要性,树立自立的生活态度。

【自学任务】(阅读教材,找出并划出下列问题的答案)

1.自立的含义?

2.自立的表现?

 

3.我们为什么要自立?

 

【探究拓展】

探究一:

阅读教材第34页的插图故事,思考问题:

小曦的东西自己拿,萌萌的东西却要大人们拿,你赞同谁的做法?

为什么?

在你的身边有没有类似的现象?

请你说一说。

 

探究二:

今天是星期一,早上六点半,闹铃响了,虫虫一翻身关掉闹铃,又睡着了。

妈妈见虫虫没起床,赶紧叫虫虫,并为他准备好了早餐,收拾好了书包。

虫虫匆忙吃了点儿面包,便急匆匆地向学校赶去。

赶到学校,晨读已经开始了。

虫虫偷偷从后门溜进去,但还是被班长发现了。

班长要他交昨天的作业,虫虫打开书包,忽然想起昨天晚上因为听音乐,作业没有完成。

虫虫向班长求情,班长让他下午补上。

虫虫想:

“都怪妈妈没有督促我!

英语课上,老师让虫虫和同桌表演口语对话,同桌表达非常流利,但是虫虫感到很难堪,心想:

“都怪爸爸昨天晚上没有教我读单词!

放学回到家中,虫虫开始抱怨爸爸、妈妈……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问题,说出你的看法:

1.请你指出虫虫同学这一天的生活片段中缺乏自立的表现。

 

2.培养自立能力有什么好处?

 

【收获感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知识?

明白了哪些道理?

 

【达标检测】

1.陶行知曾说:

“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上,不算是好汉!

”这句话提示人们要()

A.自尊B.自傲C.自立D.自信

2.“自己竟然像襁褓中的婴儿,面对外面的世界无所适从。

”一位刚刚踏入大学校门的学生,第一次独立面对生活时发出感叹。

它启示我()

A.要提高法律意识,避免上当受骗

B.要培养自立精神,锻炼自立能力

C.要加强交流合作,形成团队合力

D.要善于团结他人,主动寻求帮助

3.美国特别注重对孩子自立能力的培养。

例如,美国南部一些州立中学为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特别规定:

学生必须不带分文,独立谋生一周方能予以毕业。

美国中学生的口号是:

“要花钱自己挣”。

这些事例说明()

①太冒险了,不利于孩子成长

②启示我们美国的孩子注重自立能力的培养

③中国的孩子太脆弱,不利于这样做

④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A.②④ B.①② C.①③ D.③④

4.很多学生缺乏自立能力,学校为鼓励同学们学会自立,请你为此写两句宣传标语。

 

第三课第二框告别依赖,走向自立

时间________主备人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

【学习目标】

1.认识依赖思想的危害。

2.深化对自立的含义和表现的认识,摆脱依赖心理。

3.掌握自立的方法,树立自立的生活态度。

【自学任务】(阅读教材,找出并划出下列问题的答案)

1.依赖心理有哪些危害?

2.什么是自主?

自立和自主的关系是什么?

 

3.如何告别依赖,走向自立?

(怎样培养自立能力?

 

【探究拓展】

探究一:

小豪和小曼是很好的同学,可是,他们今天在对自立问题的看法上却有了分歧,小豪说:

“自立就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应寻求他人的帮助。

小曼说:

“自立绝不是拒绝帮助,依靠不是依赖。

你同意谁的观点?

请说明理由。

 

探究二:

阅读下面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1)啃老族所缺乏的是一种什么品质?

 

(2)漫画中的子女要自立自强,勇敢地走向社会,最关键的是要怎么做?

 

(3)你打算怎样成为一个具有自立品质的人?

 

【收获感悟】

1.构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

 

2.你收获了怎样的人生感悟?

 

【达标检测】

1.大学生打工挣钱是不务正业,影响学习。

这种观点()

A.是正确的,他指明了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

B.是错误的,大学生就是应该从大学时候起就能努力挣钱

C.是正确的,大学生是天之骄子,怎么能够随便打工呢

D.是片面的,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了,打工可以锻炼他们适应社会的自立能力

2.“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雨”,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A.野生的花朵生命力更加旺盛

B.青少年只有学会自立才能考上大学

C.娇宠溺爱的家庭培养不出独立自主的少年

D.花朵只能生长在大自然里

3.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亲口尝一尝;要想学会游泳,就必须在水中反复练习。

这告诉我们()

A.要培养自立能力,就要大胆地投身于社会实践

B.告别依赖,就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

C.梨子的味道很好,游泳有利于身体健康

D.要多设想一些自立的措施

 

第四课第一框人生自强少年始

时间________主备人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自强精神的主要表现。

2.知道自强对个人和民族的巨大作用,

3.学会培养自强的生活态度,明确自强要从少年始。

【自学任务】(阅读教材,找出并划出下列问题的答案)

1.自强的含义?

 

2.自强的表现?

 

3.自强的作用?

 

4.自暴自弃的含义和表现?

 

【探究拓展】

探究一:

据报道,某城市乞丐人均年收入数万元,并逐渐职业化.身为社会的一员,有些人却好吃懒做,整天无所事事,游手好闲,甚至还甘愿沦为乞丐,把乞讨当成一种谋生的手段。

1.这些乞讨者身上缺少点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对“职业乞讨者”说几句话。

 

3.结合材料,分析生活中的自强者是如何面对困难的?

 

4.谈一谈自强不息精神的重要意义?

 

探究二:

下面两位同学的观点,你赞同谁的观点?

请谈谈你的看法?

小梦:

自强不息是成功者的座右铭

小雅:

目前我还小,长大了再培养这种品质也不迟

 

【收获感悟】

1.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你有怎样的感悟?

在今后的生活中,你打算怎么做?

 

【达标检测】

1.初中阶段是我们学习知识、涵养道德、增长才干的最佳时期。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这句话启示我们()

A.自强精神的培养是一朝一夕的事

B.自强是长大以后的事,现在不必费心

C.自强的目的就是为了以后不后悔

D.人生自强少年始

2.关于自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能够自强的人必定是一个事事出色、拔尖的人

B.自强是一种精神,一种美好的道德品质

C.自强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巨大的作用

D.自强是一个人活出尊严和个性,实现人生价值的必备品质

3.下列不能体现自强精神的是()

A.勇于开拓,积极进取B.志存高远,执着追求

C.自尊自爱,不卑不亢D.得过且过,不思进取

4.反映自强的名言、谚语或俗语有很多,请你试着写出两句。

 

第四课第二框少年能自强

时间主备人审核人

【学习目标】

1.掌握一些培养自强品质的方法,尝试做自强少年。

2.初步培养自强的生活态度,并且立志做一个自强的人。

【自学任务】(阅读教材,找出并划出下列问题的答案)

1.理想与自强的关系?

2.培养自强品质的方法?

 

【探究拓展】

探究一:

阅读教材第51页“小辉的故事”并思考:

理想在小辉成为当地的“苹果大王”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

理想与自强的关系是怎样的?

 

探究二:

阅读教材第53页“牛顿的故事”并思考:

1.如果牛顿对自己的弱点无动于衷,学习上仍不努力,结果会怎样?

 

2.对于自己的弱点,你是怎么对待的?

 

探究三:

张海迪五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