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20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8568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20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20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20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20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20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20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20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20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20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20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20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20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20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20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20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20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20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20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20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20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20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20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20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201-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字词书写

1.给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字注音。

①“这也真够滑稽(_____),但是我决不能让人看出来!

②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_____)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③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_____)戒。

④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_____)向云霄里去了。

二、选择题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酝酿静谧咄咄逼人各得其所

B.笠临宿儒大相径厅花团锦簇

C.坍塌蜷伏刨跟问底骇人听闻

D.绝别炫耀迫不急待相得益彰

3.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学生成绩优秀,应该归咎于他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B.登高望远,看到高山大川、沧海桑田的壮丽景色,我心潮澎湃。

C.货运飞船,顾名思义就是以货物运载为主的飞船,一次能装载6吨多物资。

D.九年级开展了“爱我东坡”活动,同学们那些可歌可泣的事迹感动了老师。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全厂职工讨论和听取了厂长关于“引进专业人才,改善经营管理”的报告。

B.昨天许多代表在休息室里热情地同他交谈,鼓励他勇于面对眼前的困境。

C.如今初中生近视日益严重,是由于过度看手机的原因造成的。

D.随着新媒体发展和信息化提速,使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5.下面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亚马孙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

B.他的那双大头皮鞋真是“空前绝后”——前面露出脚趾头,后面露出脚后跟。

C.据调查,读过《红岩》和《铁道游击队》的学生寥寥无几,红色经典读物大受冷落。

D.网络让人类有限的大脑实现任意链接,但是谁也不知道网络搜索会不会让人变笨?

6.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时候,用“令尊”“尊君”尊称对方的父亲,用“家严”“家君”谦称自己的父亲。

B.中秋节又称“团圆节”,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吃月饼等。

C.小华属“猴”,小明比小华小一岁,小明应该属“羊”。

D.“立”有开始的意思,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的开始。

三、句子默写

7.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句子。

①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

(李白《峨眉山月歌》)

②________________,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

③_______________,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④《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常被用来表达久别重逢,幸会难得的心情的两句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夜雨寄北》中设想未来相逢景象,表达深沉离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8.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八戒在旁边又笑道:

“好行者!

风发了!

只行了半日路,倒打死三个人!

”唐僧正要念咒,行者急到马前,叫道:

“师父,莫念!

莫念!

你且来看看他的模样。

”却是一堆粉骷髅在那里。

唐僧大惊道:

“悟空,这个人才死了,怎么就化作一堆骷髅?

”行者道:

“他是个潜灵作怪的僵尸,在此迷人败本;被我打杀,他就现了本相。

他那脊梁上有一行字,叫做‘白骨夫人’。

(1)选段出自《西游记》,作者是____。

(2)以上选段内容出自(____)

A.第五回《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

B.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

C.第四十七回《圣僧夜阻通天水金木垂慈救小童》

D.第九十九回《九九数完魔划尽三三行满道归根》

(3)你是否喜欢猪八戒这个人物形象?

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9.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临碣石”中的“临”,写诗人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

C.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悲凉伤感的意境。

D.本诗寓情于景,体现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10.“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绘怎样的景象?

请简要分析。

六、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①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②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③!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④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注释):

①当涂:

“涂”通“途”,道路,仕途。

亦作当权。

②孤:

古时候王侯的自称,我。

③邪:

通“耶”,语气词。

表反问语气。

④更:

重新。

11.解释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①无以致远(_____)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

③及鲁肃过寻阳(_____)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13.《诫子书》中,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14.《孙权劝学》中,孙权用什么方法来劝吕蒙学习?

七、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风景

①从这个角度望出去,拇指和食指框住的镜头里,左边是小区里栉比的高楼,右边是起伏的群峰,刚下了一些小雪,灰秃秃的山顶上,多了些白色的点缀。

好一幅美丽的水墨素描!

小翠陶醉在这美丽的风景中。

②妈妈的责骂声把小翠从沉醉中惊醒,仔细一听,是骂热力公司的,这么冷的天,居然一大早就没了暖气。

小翠伸手拽了拽搭在身上的毛毯,拿起桌上的报纸,一则启事吸引了她,市里要举办“泉市好人”画展,获奖作品将雕刻进广场的“泉市好人碑林”里。

小翠怦然心动,立即决定参加这次比赛,画谁呢?

她想了想,一时半会儿没有理想的人选。

③她继续构思她的画作,忽然,一高一矮两个人,从远处径直走进了她手指框住的风景里。

她有些气恼,她想画一幅雪景,送给福利院的佳佳。

那是初中二年级的时候,学校组织去福利院做公益时认识的一个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他特别喜欢画画,从那时起,小翠就常常去教他,有好一阵子没去了,正好送一幅雪景图给他。

④那两个人走近了。

肩上都背着一个大大的工具包,洗得有些发白的工作服,上有热力公司的徽标。

小翠明白,暖气不暖,他们是来处理的。

两人走到窗外,钩开地上的井盖。

猫着腰向井里看,矮个子回身打开工具包,取出一条皮裤子。

两人似乎在争执什么。

矮个子穿上了那条肥肥的裤子,下到井里,高个子拿着手电朝里照着,吆喝着,和井下的矮子联络着。

⑤过了一会儿,矮个子从井口探出了头,和高个子交流着井下的情况,然后又钻下去了。

高个子从背包里取了几样工具,一件一件递给井下的矮个子。

矮个子也一会儿探出头来取工具,一会儿又探出来放工具。

矮个子终于从井下爬上来了,那条皮裤已经湿到膝盖以上!

小翠惊讶地发现,皮裤上,丝丝粪便往下流淌。

小翠感到一股恶臭从胃里猛地冒上来。

⑥矮个子脱下皮裤,那高个子在一旁帮忙,两人讨论着什么。

他们把那些工具装入口袋里,走出了小翠的视野。

那幅“素描”再一次跃入小翠的眼帘,朝阳柔柔的抚慰着远处的山、美丽的楼。

⑦“热力公司的人要挨家挨户冲洗供热管道!

真是的,自己供不好暖,居然麻烦我们!

”妈妈骂骂咧咧进了屋,小翠没有回应妈妈,皮裤的湿冷和恶臭,又浮现在她脑海里。

⑧“咚咚咚!

”有人敲门。

妈妈打开门,小翠侧身看见是高个子和矮个子,他们说明来意,妈妈让进了他们。

后面的场景是小翠看不到的,好妈总是把她安置在另一个安静的房间里。

⑨再见到这两个人的时候,还是在那个窗前:

一高一矮,面带笑容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中,小翠像寻宝人突然发现了神秘的宝藏一样,兴奋不己,这不就是泉市好人吗!

她立即摊开纸笔,在雪白的素描纸最显眼的位置上勾勒出一高一矮两个身影。

至于远远的山峰和错落的楼房,在这幅画中已然就是那星星点点的装饰。

画作完结的时候,小翠在右下方郑重地写上标题:

温暖的使者。

⑩秋天,小翠作为获奖作者代表,由妈妈陪着出席“泉市好人”画展颁奖仅式。

会议结束后,她们随着人流进入碑林参观,小翠突然发现一幅刻在碑上的版画:

轮椅上的女孩在风中静静地作画,她的肩上栖息着一只美丽的白鸽。

题日:

坚强的翅膀。

创作说明:

她,因车祸截肢,却坚强不屈;她用心作画,用美温暖福利院的孩子。

她为社会撒下爱的种子,为自己也为他人插上奋飞的翅膀。

作者:

佳佳。

小翠含羞一笑,原来自己在不经意间,也成为了别人眼中的风景。

15.第④段中说“两人似乎在争执什么”,根据文本,写出他们“争执”的内容。

16.请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小翠这一人物形象特征。

17.文章题目“风景”,作者在文中写了哪些风景?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天的心

①早春的一个中午,煦风微送,晴空万里。

阳光,正让人有些惊喜地倾泻而下,暖暖地照在每一个人的身上。

②公园里,一大片迎春花正在率先辉映着和风暖阳的呼唤,一面夸张地炫耀着身姿,一面吐放着鹅黄娇嫩的花朵,把一根根缠绵的枝条尽情地往四下里伸展,向春天的深处伸展。

③我忍不住了,就用手里的摄像机,记录这早春的时刻。

④不知什么时候,竟涌过来一大帮十几岁的孩子,他们一来到这片迎春花前面,立刻像兴奋的小鸟一样,一下子就钻进了迎春花丛之中。

有的使劲嗅着花朵,有的把脸埋进了迎春花的枝条里面,他们完全陶醉了。

⑤冷不丁地,一个男孩子跑到我面前,对我说道:

“叔叔,你能不能为我们录一段像?

”看到他脸上花苞一样的期待,我点了点头,准备为他们录像。

可就在这时,却见一个女孩子走到他面前,小声地说了几句话,随后,就见那个男孩子皱着眉头想了想,又和其他几个孩子悄悄地说着什么。

然后,那个男孩子大声对其他孩子说道:

“叔叔摄像机里面的电不是很多了。

为了能够快些录完,咱们就来一种新颖的方式,围着迎春花跳着跑一圈怎么样?

”他的话刚说完,刚才那个女孩子就和另外几个孩子热烈响应起来。

于是那帮十几岁的孩子就迅速排成一队,手牵着手,围着那片迎春花,整齐而有节奏地微微弯下身体、并起双脚跳着跑。

⑥我一边给他们摄像,一边就有些纳闷:

这些孩子怎么了?

我并没有给他们说摄像机里电不多了呀,况且,就算是要快些摄完的话,他们围着迎春花跑一圈就可以了,可为什么要并着双脚跳呢?

⑦当我为那些孩子摄完像,并将录像带交给他们后,他们向我致了谢,一起向公园里别的地方走去。

可是,这个时候,我却突然发现他们当中的一个女孩子走路竟然一跛一跛的。

她,是个残疾孩子。

⑧我一下子就明白过来:

原来,刚才那些孩子之所以要并起双脚,围着迎春花跳着跑,是为了她,是为了让她和他们一样,在这如画的春天里留下一个完美的记忆。

⑨那一刻,看着那些孩子离去的身影,我忽然感到:

其实,这早春里最美的景色并不是那些迎春花,而是这些灿烂纯真的孩子——他们就是春天的心——就是那轮春天的太阳,明亮、温暖,向四周放射着光芒。

18.文章第⑤段划线处他们会说些什么?

请你把文中省略的对话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女孩子走到男孩面前,小声地说:

“______________”

男孩子对其他几个孩子悄悄地说:

“__________________”

19.以“春天的心”为题,有什么好处?

20.文章开篇对一大片迎春花进行了描写,描绘出迎春花怎样的特点?

描写迎春花有什么作用?

2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下列句子进行赏析。

不知什么时候,竟涌过来一大帮十几岁的孩子,他们一来到这片迎春花前面,立刻像兴奋的小鸟儿,一下子就钻进了迎春花丛中。

八、作文

22.作文。

“了不起”的意思是:

①不平凡;(优点)突出。

②重大;严重。

根据你对这个词语的理解,请以“了不起”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题目自拟;②有真情实感;③文体不限;④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30行);⑤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参考答案

1.jīnüèchénɡcuàn

【详解】

①滑稽,读音为huájī,形容语言、动作等幽默诙谐,十分可笑。

②虐待:

读音为nüèdài,是指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对待某些人或某些事物。

“虐”字“u”上的两点不要丢了。

③惩戒:

读音为chéngjiè,惩罚以示警戒;以前失为戒。

“惩”不要误读成三声。

④窜:

读音为cuàn,乱跑,逃走。

2.A

【详解】

B.笠临——莅临,大相径厅——大相径庭;

C.刨跟问底——刨根问底;

D.绝别——诀别,迫不急待——迫不及待;

故选A。

3.C

【详解】

A.归咎,指总结过错原因推脱或寻找代替品。

此句想表达学生成绩优秀的原因是他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与语境不符;

B.沧海桑田,意思是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

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句子写山川景色的壮美,而不是写世事变化很大;

C.顾名思义,意思是从名称想到所包含的意义。

使用正确;

D.可歌可泣,意思是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用于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

此处用来形容同学的事迹,不合适;

故选C。

4.B

【详解】

A.语序不当,将“讨论和听取”改为“听取和讨论”;

C.句式杂糅,将“的原因”去掉;

D.缺主语,去掉“随着”或“使”;

故选B。

5.D

【详解】

D.错误,语句是陈述语气,不是疑问语气,句末应该用句号。

故选D。

6.C

【详解】

C.有误。

“申猴”后是“酉鸡”,小明应该属“鸡”。

7.影入平羌江水流自古逢秋悲寂寥我想那缥缈的空中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详解】

诗词默写要求:

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

注意:

羌、逢、寂寥、缥缈、窗、烛。

8.

(1)吴承恩

(2)B(3)示例

(1)喜欢,猪八戒憨厚、质朴、善良、可爱。

示例

(2)不喜欢,猪八戒贪吃、好色、懒惰、爱挑拨离间,取经意志不坚定。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

名著的考查越来越深入,因此名著的学习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1)《西游记》的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

(2)根据文段中的“白骨夫人”一词,可知以上选段内容出自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

(3)此题考查对名著人物形象的把握。

围绕猪八戒“憨厚、质朴、善良、可爱”来谈喜欢的理由或围绕“贪吃、好色、懒惰、爱挑拨离间,取经意志不坚定”来谈不喜欢的理由即可。

9.C

10.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景象壮丽。

【分析】

9.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

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

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

故C项分析不正确。

10.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描绘诗歌中某一句的意境,要先正确翻译,然后再加上自己适当的理解和描写即可。

本句话翻译为:

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

写出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景象壮丽的景象。

11.远大目标振奋到,等到

12.①不学习就不能使自己的才学广博起来,没有志向就不能使自己的学识有所成就。

②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用新的眼光看待。

(意对即可)

13.告诫儿子要注重修身养性,生活节俭,立志勤学,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意对即可)

14.用自己读书的体会,现身说法。

(意对即可)

【详解】

1.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①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远,远大目标。

②放纵懈怠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奋。

励,振奋。

③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

及,等到。

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

要求:

完整,流畅,准确。

注意:

①广才,增长才干;广,增长。

②更,另,另外;刮,擦拭;待,看待。

3.考查对作者写作用意的理解。

在《诫子书》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淡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生活节俭,从淡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

诸葛亮教育儿子切忌心浮气躁,举止荒唐,要注重修身养性。

在书信的后半部分,他则以慈父的口吻谆谆教导儿子: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这篇《诫子书》,不但讲明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也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不但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

诸葛亮不但在大的原则方面对其子严格要求,循循善诱,甚至在一些具体事情上也体现出对子女的细微关怀。

表现诸葛亮对儿子的教诲和无限期望。

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

该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

孙权劝学,先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一句,孙权用自己读书的体会,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

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点睛】

译文

(一)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

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纵欲放荡、放纵懈怠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奋,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二)当初,孙权对吕蒙说:

“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孙权说: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

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

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颇多。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

“你现在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吴下时没有才学的阿蒙了!

”吕蒙说:

“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应当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

”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后分别了。

15.围绕要不要下到井里面去维修、都争着下到井里去维修等谈,有理即可。

16.①小翠是一个心思细腻,内心善良、热心帮助别人的人。

小翠在福利院主动帮助先天性心脏病的佳佳。

②热爱生活、心灵手巧的人。

一支画笔画出社会上的好人好事。

③积极乐观的残疾人。

小翠虽然残疾,但积极面对生活,寻找生活中的美好。

17.①高楼、群峰、小雪组成的自然美景。

②矮个子和高个子忍受污臭修理管道的样子,以及在阳光下微笑的样子。

③小翠身患残疾,但依然在窗前为社会好人作画。

④佳佳画笔下的小翠在风中静静作画,肩上栖息着白鸽的样子。

【详解】

1.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推测。

根据后文中对下到井底里的工人出来后的表现可以看出,井底的工作很危险,而且很脏,所以可以推测他们可能是在争执,这井里这么脏,到底要下到里面去维修。

再根据后文的情节,小翠认为这两个人是温暖的使者,并以他们为画作的内容参加画展获奖,可以看出小说要赞美这两个工作的无私奉献、爱岗敬业,从这一点来推测,他们可能是在争执,谁下到井里去维修。

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

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来整体感知的。

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根据文中情节可知人物形象。

根据“她想画一幅雪景,送给福利院的佳佳。

那是初中二年级的时候,学校组织去福利院做公益时她认识的一个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他特别喜欢画画,从那时起,小翠就常常去教他。

有好一阵子没去了,小翠打算送一幅雪景图给他”得出:

心思细腻、内心善良、热心帮助别人。

根据“她立即摊开纸笔,在雪白的素描纸最显眼的位置上勾勒出一高一矮两个身影。

至于远远的山峰和错落的楼房,在这幅画中已然成为星星点点的装饰。

画作完成的时候,小翠在右下方郑重地写上名字——温暖的使者”得出:

热爱生活、心灵手巧。

根据“她因车祸被截肢,却坚强不屈;她用心作画,用美温暖福利院的孩子;她为社会撒下爱的种子,为自己,也为他人插上奋飞的翅膀”得出:

积极乐观:

小翠虽然残疾,但仍积极面对生活,寻找生活中的美好。

3.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概括。

标题的“风景”一语双关,既指小翠所看到的美丽的生活实景,还指人物的美好品质,了解了这一点根据小说内容逐一概括即可。

首先表现的是小翠醒来后隔窗所见到的高楼、群峰、小雪组成的自然美景,然后是指她在框里所见到的一高一矮两个工人在窨井里工作却很开心的美景;见到他们面带笑容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中的美景;最后可以看出坐在轮椅中的小翠为好人作画,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而福利院里的佳佳能捕捉到小翠作画时,肩上栖息着一只美丽的白鸽这个美景,他本身也是美丽的风景。

18.答案示例:

女孩子走到男孩面前,小声地说:

“我们能不能想办法让跛脚的小杰在镜头里留下和我们一样美好的身影?

”男孩子对其他几个孩子悄悄地说:

“让我们手牵手,并起双脚围着花丛跳着跑,这样小杰就和我们一样了。

19.春天的心是一颗纯真的心,是一颗仁爱的心。

那些拥有灿烂美好纯真心灵的孩子就是春天的心,他们像春天的太阳,明亮而温暖,向他人奉献着爱和温情。

同时“春天的心”这一标题富有诗意,引人遐想,引人入胜。

20.特点:

花姿优美、生机勃勃;作用:

营造了美丽温馨的氛围,烘托了作者沉浸于美丽春光中喜悦的心情。

也衬托了孩子们纯真的心灵。

为下文写孩子们在花丛中摄影留念作铺垫。

21.用了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孩子们的欢快活泼、动作敏捷,表现出孩子们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详解】

1.考查根据作品内容进行合理推断与想象的能力。

解答此题关键是理解上下文的内容,抓住人物在文中的言行表现,以及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来分析,揣摩人物的当时的心理活动。

从文章中的“我一下子就明白过来:

原来,刚才那些孩子之所以要并起双脚,围着迎春花跳着跑,是为她,是为了让她和他们一样,在这如画的春天里留下一个完美的记忆”可知,小女孩应该是提醒小男孩,摄像时不能伤害那个有残疾的女孩的心,要给残疾的女孩留下一个美好的影像;小男孩皱眉是其在想主意的外在表现——用什么方式既要让大家一起开心地玩,又不露声色地让那个残疾女孩留下对春天的美好记忆。

据此拟写为:

女孩子说:

“我们能不能想办法让跛脚的小杰在镜头里留下和我们一样美好的身影?

”男孩子说:

“让我们手牵手,并起双脚围着花丛跳着跑,这样小杰就和我们一样了。

2.本题考查标题的赏析。

赏析标题的妙处一般要从内容、主题、结构手法等几方面进行鉴别欣赏。

记叙文题目的作用常见的有以下几类: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作为文章线索(文章情节围绕这一线索展开);作者感情的出发点;具有象征意义;语带双关等等。

文章叙写了一群孩子为了不让有残疾的孩子心灵受到伤害,决定用跳的方式围绕着迎春花转圈而拍摄下美好的影像,表现了孩子天真烂漫和有爱心。

本题结合“在这如画的春天里留下一个完美的记忆”和“这早春里最美的景色并不是那些迎春花,而是这些灿烂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