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07182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25.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Word格式.docx

《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Word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Word格式.docx

11.【最新】我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并提炼出用于治疗疟疾的青蒿素(其化学式为C15H22O5。

)获得诺贝尔奖。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青蒿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一个青蒿素分子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

C.一个青蒿素分子中含11个氢分子

D.青蒿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63.8%

12.【最新】3月,四川省凉山州境内发生森林火灾。

灭火过程中,突发林火“爆燃”,导致多名扑火英雄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设置隔离带是为了清除可燃物

B.山风带入冷空气,能使林火熄灭

C.人工降雨能将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D.林火“爆燃”可能是地表腐质层释放出大量可燃性气体所致

13.指的鉴别方法错误的是

A.氯化钠和无水硫酸铜;

加水B.木炭和二氧化锰;

观察颜色

C.空气和二氧化碳;

燃着的木条D.酒精和白醋;

闻气味

14.共享单车为了方便我们绿色出行,夏季期间气温升高共享单车的充气轮胎最容易发生爆炸的主要原因是

A.分子体积变大B.分子质量变大

C.分子数目变大D.分子间的间隙变大

15.AgNO3见光分解时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A.H2SB.SO2C.NO2D.N2

16.下图所示的四个实验中,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编号

A

B

C

D

实验设计

实验结论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MnO2能加快H2O2反应速率

A.AB.BC.CD.D

17.下列生活中的做法,不利于节约用水的是(  )

A.用淘米水浇花B.用洗过衣服的水冲马桶

C.隔夜的白开水直接倒掉D.洗手打肥皂时暂时关闭水龙头

18.在反应A+2B=C+2D中,已知C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22:

9,当6.4gB与一定质量A完全反应后,生成3.6gD,则此反应中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

A.1:

2B.4:

1C.1:

4D.2:

1

19.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B.

C.

D.

20.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Q、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不正确的是()

物质

M

N

Q

P

反应前质量(g)

18

2

32

反应后质量(g)

X

26

12

A.反应后物质M的质量为5gB.物质Q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反应中N、P的质量比为5∶4D.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二、填空题

21.用化学符号或数字填空。

(1)3个二氧化硫分子____;

(2)标出高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最多的非金属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

(4)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的化学式_______;

(5)1个H3+离子中含有____个质子,____个电子。

22.“生命吸管”是一种便携式户外净水器。

其净水原理如图:

(1)通过滤网可去除_____(填“可溶性”或“难溶性”)杂质。

(2)抗菌活性复合滤料中有活性炭、离子交换树脂等。

①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_____。

②离子交换树脂能去除原水中的钙离子,钙离子的符号是_____。

23.用干冰可以制作口感类似汽水的“碳酸水果”。

(1)干冰与水果一起放置12小时后,水果变得冰凉,原因是___________。

(2)干冰制作“碳酸水果”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取出水果,食用时有气泡从水果中冒出。

其原因是___________。

24.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经走进千家万户。

汽车的生产和使用与化学紧密相关。

(1)汽车车身中有钢材材料,请写出用一氧化碳还原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炼铁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2)汽车防冻液的主要成分是乙二醇(C2H6O2)。

乙二醇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

(3)车载安全气囊使用了叠氮化钠(NaN3)。

在一定条件下NaN3迅速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两种单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为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我国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车用乙醇汽油。

汽油不完全燃烧会产生CO和碳氢化合物,乙醇(C2H5OH)的燃烧比汽油更充分,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25.2022年第24届冬季奥运会将在北京市和张家口市联合举行。

如图所示,“五环”中相交两环中的物质间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1)“五环”中已有的3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

(2)甲、乙分别是O2、Fe2O3、稀盐酸、Ca(OH)2四种物质中的一种,其中,C与甲反应的现象为_________,物质乙为__________。

(3)“五环”中的物质Fe可以替换成__________(填一种即可)。

26.液晶是一类新型材料,广泛用于电子、仪表产品等。

MBBA是一种研究较多的液晶材料,其化学式为C18H21NO。

(1)MBB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

(2)MBBA中含有________种元素;

1个MBBA分子中含有________个原子。

三、简答题

27.电解水实验如图所示。

(1)①中所得气体是______,①与②中所得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_。

(2)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请在方框内补全相应微粒的示意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推断题

28.下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甲、乙、丙为单质;

A、B、C、D、E为化合物,且A和B的组成元素相同,D与E的组成元素也相同。

已知C、丙均为黑色粉末,C和E在高温条件下可生成丙和D,D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其余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已略去。

(1)D物质的化学式:

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A→甲+B:

____________;

甲→E:

____________;

甲→C:

_________。

五、实验题

29.“对比实验”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根据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1中,将大小相同的滤纸片和乒乓球碎片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观察到乒乓球碎片比滤纸片先燃烧,通过此现象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

A可燃物

B空气

C温度达到着火点

(2)实验2中,把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和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分别放入两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CO2与水发生了反应

B水具有酸性

C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

D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

(3)实验3可以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0.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制取装置如下,请回答:

①写出编号仪器的名称:

Ⅰ___________;

Ⅱ___________。

②实验室既可以制取CO2,又可以制取O2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填装置编号),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收集一瓶较纯净的O2可以选用的装置是______。

(填装置编号)。

③某同学利用空塑料输液袋收集二氧化碳(如图),验满时,把燃着的木条放在玻璃管____(填“a”或“b”)端,如果熄灭则满了。

六、科学探究题

31.某研究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能否用镁条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实验前,小组成员提出了不同的猜想。

(猜想与假设)

猜想1:

可以代替,因为镁条与氧气反应后不会产生气体

猜想2:

不能代替,查阅资料知金属镁很活泼,可能会与空气中的氮气反应

(进行实验)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组装好装置后,打开止水夹,手捂集气瓶,一段时间后,松开手

烧杯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手后,烧杯中导管末端有一段液柱

关闭止水夹,点燃镁条,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塞好塞子

镁条燃烧,放出大量热,发出耀眼白光,生成大量白烟,剩余固体为白色带状物

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

烧杯中水从导管进入集气瓶中,体积约为集气瓶体积的2/5

(解释与结论)

(1)Mg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步骤Ⅰ说明装置的气密性_____。

(3)步骤Ⅱ中,关闭止水夹的目的是_____。

(4)推测猜想2成立的现象证据是_____。

(反思与评价)

(5)该小组认为,即使步骤Ⅲ中水的体积恰好占集气瓶体积的1/5,也不能说明猜想1成立,理由是_____。

(6)小组中同学对镁条与瓶中气体的反应提出了进一步的猜想:

甲同学认为镁条先与O2反应,乙同学认为镁条先与N2反应。

为进一步检验他们的猜想,可以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取少量镁条,点燃后迅速放入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待镁条熄灭后,_____。

七、计算题

32.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研究(Cu﹣Zn合金)样品中铜的含量,取该样品20g跟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

(1)反应后生成的H2质量为g;

(2)求样品中铜的含量。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空气中的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故A错误;

B、空气中的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故B错误;

C、氧气是空气的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

故C正确;

D、PM2.5细颗粒物是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属于空气污染物;

故D错误。

故选C。

2.A

A、矿石炼铁过程中,Fe2O3变成Fe,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

B、水车灌溉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活字印刷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雕刻石像的过程中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

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3.A

A、氮气性质稳定,不易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且无毒,可作保护气,故A正确;

B、氧气性质活泼,具有氧化性,所以不能用于食品包装填充气,故B错误;

C、甲烷是易燃物,容易发生事故,故C错误;

D、一氧化碳易燃易爆且有毒,不能用于食品包装,故D错误。

4.A

A、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氧气中含有氧分子,符合题意;

B、水分子中含有氧原子,水中不含氧分子,不符合题意;

C、1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氧原子,不符合题意;

D、1个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不符合题意。

5.B

A、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的;

故选项错误;

B、铜是由铜原子构成的;

故选项正确;

C、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D、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

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6.A

【解析】

试题分析:

下列符号中,表示两个氢原子的是2H,2H+表示两个氢离子,2H2表示两个氢分子,H2表示宏观的物质和微观的分子。

故选A.

考点:

符号的意义

7.B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钛原子核内有22个质子,钛原子核外的电子数为22。

故选B。

8.D

A、元素周期表中,方格中左上角是原子序数,原子序数在数值等于质子数,汞原子中质子数为80,故A正确;

B、元素周期表中,方格中左上角是原子序数,汞的原子序数为80,故B正确;

C、元素周期表中,汉字下面是相对原子质量,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0.6,故C正确;

D、汞元素是金属元素,故D不正确。

故选D。

元素周期表中,方格中左上角是原子序数,右上角是元素符号,中间是元素名称,汉字下面是相对原子质量。

除汞外,金属元素的名称都带“钅”字旁,非金属元素的名称不带“钅”字旁。

9.C

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条件是点燃,故正确;

B、此反应是两种物质化合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正确;

C、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故错误;

D、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所以参加反应的碳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2:

32=3:

8,故正确。

化学方程式的含义有: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

反应的条件;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粒子个数比;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等。

10.C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N、H、Cl、O的个数分别是2、8、2、8,生成物中含N、H、Cl、O的个数分别是2、0、2、4,故生成物中还应含8个H、4个O,故X的化学式为H2O。

11.C

A、物质由元素组成,青蒿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正确,B、分子由原子构成,且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的原子个数,故一个青蒿素分子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正确,C、分子由原子构成,且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的原子个数,故一个青蒿素分子中含22个氢原子,错误,D、根据元素质量分数计算的表达式,青蒿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63.8%,正确,故选C

物质的宏观组成及微观构成,化学式的意义,根据化学式进行的计算

12.B

A、设置隔离带,是为了清除可燃物,故A正确;

B、山风带入冷空气,但提供了大量的氧气,不能使林火熄灭,故B错误;

C、人工降雨能将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故C正确;

D、林火“爆燃”,可能是地表腐质层释放出大量可燃性气体燃烧所致,故D正确。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灭火的原理(清除或隔离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B

A、无水硫酸铜加入水中形成蓝色溶液,氯化钠加入水中形成无色溶液,可以用水鉴别无水硫酸铜和氯化钠晶体,正确;

B、木炭和二氧化锰都是黑色固体,观察颜色不能鉴别木炭和二氧化锰,错误;

C、将燃烧木条插入在空气中木条无明显变化,将燃烧木条插入二氧化碳中会熄灭,可以用燃烧木条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正确;

D、闻气味,有酸味的是白醋,有芳香气味的是酒精,可以用闻气味鉴别酒精和白醋,正确。

点睛:

在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然后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才能鉴别。

14.D

夏季气温升高,共享单车的充气轮胎最容易发生爆炸,主要原因是分子间的间隙变大,气体体积变大,压强增大。

15.C

AgNO3由银元素、氮元素、氧元素组成,发生的分解反应得到的产物中不应含有其他元素,故A、B错误,氮气没有特殊气味,故选C。

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

16.C

A、塑料瓶变瘪,说明倒入水后二氧化碳气体的量减少,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正确;

B、化学反应前后天平都平衡,说明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正确;

C、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水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错误;

D、没有加入二氧化锰的试管中无明显现象,加入二氧化锰的试管中有大量气泡产生,说明MnO2能加快H2O2反应速率,正确。

17.C

A、用淘米水浇花可以节约用水,故A正确;

B、用洗过衣服的水冲马桶可以节约用水,故B正确;

C、隔夜的白开水直接倒掉不利于节约用水,故C错误;

D、洗手打肥皂时暂时关闭水龙头可以节约用水,故D正确,故选C。

18.A

设生成3.6gD时,同时C的质量为x。

x=4.4g;

由质量守恒定律知,需A的质量=4.4g+3.6g-6.4g=1.6g,则此反应中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1.6∶3.2=1∶2。

19.B

A、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反应,故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

B、碳酸常温下不稳定会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正确的反应的方程式为:

H2CO3=H2O+CO2↑,故方程式书写正确书写完全正确;

C、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反应,反应物中有气体参加反应,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则就不需要标注气体符号,故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

D、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选项中书写成了氯化铁,故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

20.A

反应后N的质量增加25g,是生成物,反应前后Q的质量不变,反应后P的质量减少20g,是反应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M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

25g-20g=5g。

A、反应后M的质量应为18-5=13g,错误;

B、反应前后Q的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既不是催化剂,也不是反应物和生成物,正确;

C、反应的N和P的质量比为25:

20=5:

4,正确;

D、反应物是M和P,生成物是N,该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是化合反应,正确。

本题关键是通过分析N、Q、P三种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情况,确定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

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M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

21.3SO2

Al2O3H2O32

(1)根据化学式的意义,分子用化学式表示,二氧化硫的化学式是:

SO2,三个二氧化硫分子可表示为:

3SO2;

故填:

(2)高锰酸钾的化学式是KMnO4,在KMnO4中,K的化合价是+1价,O的化合价是-2价,设Mn的化合价是x,即: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得:

(+1)+x+(-2)×

4=0,解得:

x=+7,即: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O,Al的化合价是+3价,O的化合价是-2价,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得,Al元素和O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Al2O3;

(4)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除氧元素外,氢的相对原子质量最小,所以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即:

H2O;

(5)1个氢原子核内有1个质子,1个H3+离子有3个氢原子构成,核内有3个质子;

1个氢原子核外有1个电子,3个H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1个H3+带1个单位正电荷,就是失去1个电子,核外有2个电子;

32。

要熟练解答有关化学用语的题目,必须对所学的知识:

元素符号的意义、化学式的意义、化合价的概念、离子的概念等掌握,便能解答。

22.难溶性吸附Ca2+

(1)滤网可以将难溶性固体杂质和液体分离,故通过滤网可去除难溶性杂质;

(2)①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故其主要作用是吸附;

②离子符号的写法是:

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故钙离子的符号是:

Ca2+。

23.干冰升华吸热H2O+CO2=H2CO3碳酸不稳定易分解(或CO2从水果中逸出等其他合理答案)

(1)干冰与水果一起放置12小时后,水果变得冰凉,原因是干冰升华吸热;

(2)干冰制作“碳酸水果”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O+CO2=H2CO3;

(3)取出水果,食用时有气泡从水果中冒出,其原因是碳酸不稳定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24.

1:

3:

1(或2:

6:

2,不化简也给分)

(1)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一氧化碳还原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炼铁的化学方程式:

(2)乙二醇化学式为C2H6O2,乙二醇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

(3)在一定条件下NaN3迅速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两种单质为钠和氮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乙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5.CaCO3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热稀盐酸Mg/Al(或其它合理答案)

(1)CaCO3由钙、碳、氧三种元素组成,故属于化合物的是:

CaCO3。

(2)“五环”中相交两环中的物质间能够发生化学反应,甲与碳和铁相交,甲为O2,C与氧气反应的现象为:

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热;

物质乙与铁和碳酸钙相交,乙为:

稀盐酸。

(3)铁属于活泼金属,故“五环”中的物质Fe可以替换成其他活泼金属,如镁或铝(Mg或Al)等活泼金属。

26.

(1)267

(2)4;

41

(1)MBB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8×

12+21+14+16=267;

(2)MBBA中含有碳、氢、氮、氧四种元素;

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为一个分子中该元素的原子个数,1个MBBA分子中含有41个原子。

27.O21∶2

(1)根据电解水实验结论分析解答;

(2)根据微观示意图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分析解答。

(1)由图可知,①中产生的气体比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要小,故①中所得气体是氧气,①与②中所得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

(2)由图可知,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变,故方框内的微粒应为1个氧分子,如图

28.CO2

【分析】

本题属于推断题,根据题目给出的流程图和信息:

A与B的组成元素相同,D与E的组成元素也相同;

已知C为黑色粉末,C和E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可生成丙和D,因此可以判断A是过氧化氢,B是水,甲是氧气,C是四氧化三铁,D是二氧化碳,丙是铁,E是一氧化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