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衢州市届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874996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2.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衢州市届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浙江省衢州市届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浙江省衢州市届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浙江省衢州市届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浙江省衢州市届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浙江省衢州市届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浙江省衢州市届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浙江省衢州市届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浙江省衢州市届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浙江省衢州市届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浙江省衢州市届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浙江省衢州市届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浙江省衢州市届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浙江省衢州市届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浙江省衢州市届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浙江省衢州市届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浙江省衢州市届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浙江省衢州市届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浙江省衢州市届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浙江省衢州市届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衢州市届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题.docx

《浙江省衢州市届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衢州市届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衢州市届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题.docx

浙江省衢州市届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题

浙江省衢州市2022届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公共图书馆是由国家中央或地方政府管理、资助和支持的免费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图书馆。

与专业图书馆不同,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可以针对儿童到成人,即所有的普通居民,提供非专业的图书(包括通俗读物、期刊杂志和参考书籍)、公共信息、互联网的连接及图书馆教育。

这类的图书馆也会收集与当地地方特色有关的书籍和资讯,并提供社区活动的场所。

(摘自《XX百科》)

材料二

目前中国已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图书馆服务网络,但从全国来看,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仍比较突出,特别是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不高的问题还普遍存在。

数据显示,2016年,东中西部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量分别为0.86册、0.43册和0.49册,特别是中西部边远贫困地区普及水平偏低。

对此,中国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司长张永新指出,《公共图书馆法》的施行,为贫困地区图书馆普及“不掉队”给予了保障,“法律还要求建立从国家到省、市、县、乡、村六级的公共图书馆设施网络。

法律要求,要充分地利用好图书馆的现有设施,实行免费开放,向公众提供文献信息查询、借阅服务,开展公益性讲座、阅读推广、培训和展览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提出要建立县级图书馆总分馆制,加强与学校、科研机构等领域图书馆交流合作的方式,促进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向城乡基层延伸,提高服务效能。

(摘自王洹星《〈公共图书馆法〉将于2018年1月1日起实施助力健全完善文化法律制度》)

材料三2006~2014年全国公共图书馆人均资源情况

材料四

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建设和管理,各级政府责无旁贷,法律在这方面也作了明确的规定,《公共图书馆法》对接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各级人民政府是承担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建设和管理的责任主体,规定了政府在公共图书馆设设施建设监督考核制度保障的职责。

张永新表示,特别是以强化各级政府的保障职责为核心,对各级政府根据事权和支出责任,有效保障公共图书馆提出了要求,从而为监督考核各级地方政府履责情况提供了法律的依据。

(摘自《央广网》)

材料五

美国的公共图书馆数量多、分布广,免费开放,是居民阅读和文化休闲的最佳场所。

然而,“免费”并不是它的核心。

企业式经营、政府和社会力量多方参与、社会共建的运作模式才是它保持活力的根源。

纽约布鲁克林公立图书馆语言文学部主任徐桃发说,图书馆就好像是一个公司,有董事会管理,有专门的管理人才负责日常经营,有自己的IT部门、营销部门。

虽然不盈利,但根据各项指标评价工作,由此获得来自政府不同程度的支持。

根据美国图书馆协会最新统计数据,美国有图书馆总馆8895座,分馆7641座,合计共有公立图书馆16536座,分布在美国50个州和海外属地。

此外,算上学校图书馆、学术研究性图书馆、政府图书馆、军队图书馆等,美国共有119487座图书馆。

尽管企业式经营、不盈利,又对公众免费开放,但图书馆却不是传统的藏书仓库,而是聚集了大量公益活动的文化场所:

有职业介绍、各类面试、就业考试培训等,还举办电脑使用、英语口语、写作、音乐、书法、影视等讲座,贴近百姓,深受欢迎。

(摘自刘莉《美国公共图书馆不只是“免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公共图书馆与专业图书馆不同,其服务对象是从儿童到成人,即所有的普通居民,一般不对专业人士开放。

B.目前中国已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图书馆服务网络,但是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不高的问题还普遍存在。

C.目前,我国的公共图书馆不仅能提供借阅服务,还能开展公益性讲座、培训和展览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D.美国的公共图书馆数量多、分布广,藏书之外还聚集了大量的公益活动,是居民阅读和文化休闲的最佳场所。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与美国相比,我国的公共图书馆不管是在数量上、分布上,还是在图书的质量和各种活动的举办上,都有一定的差距。

B.根据材料三可知,2006—2014年我国人均公共图书藏量呈逐年增长趋势,其中2011年较上年增长幅度最小。

C.根据材料三可知,2006—2014年我国平均每万人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呈逐年增长趋势,其中2013年较上年增长幅度最大。

D.《公共图书馆法》对我国各级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作出了有关规定,这有利于提髙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效能。

E.美国的图书馆就好像一个公司,有各种职能部门,也有考核,根据盈利情况获得来自政府不同程度的支持。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美国与中国在公共图书馆运作模式上的不同。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老夫老妻

冯骥才

①他俩又吵架了。

②可是今天的架吵得空前厉害,起因却很平常──就像大多数夫妻日常吵架那样,往往是从不值一提的小事上开始的──不过是老婆子把晚饭烧好了,老头儿还趴在桌上通烟嘴,弄得纸片呀,碎布条呀,粘着烟油子的纸捻子呀,满桌子都是。

老婆子催他收拾桌子,老头儿偏偏不肯动。

老婆子便像一般老太太们那样叨叨起来。

老婆子们的唠唠叨叨是通向老头儿们肝脏里的导火线,不会儿就把老头儿的肝火引着了。

两人互相顶嘴,翻起许多陈年老账,话愈说愈狠。

老婆子气得上来一把夺去烟嘴塞在自己的衣兜里,惹得老头儿一怒之下,把烟盒扔在地上,还嫌不解气,手一撩,又将烟灰缸打落地上,还抓起桌上沏满热茶的大瓷壶,用力“叭”地摔在地上,看着满地碎瓷片和溅在四处的水渍,老婆子直气得她冲着老头大叫:

“离婚!

马上离婚!

③同样的怒火也在老头儿的心里翻腾着。

只见他嘴里一边像火车喷气那样不断发出声音,一边冲到门口,猛拉开门跑出去,还使劲带上门,好似从此一去就再不回来。

④老婆子火气未消,站在原处,面对空空的屋子,一种伤心和委屈爬上心头。

她想,要不是自己年轻时得了那场病,她会有孩子的。

有了孩子,她可以同孩子住去,何必跟这愈老愈混账的老东西生气?

……

⑤不知为什么,他们每次吵架过后两小时,她的心情就非常准时地发生变化,好像节气一进“七九”,封冻河面的冰片就要化开那样。

像刚才那么点儿小事还值得吵闹么?

──她每次吵过架冷静下来时都要想到这句话。

可是……老头儿也总该回来了。

他们以前吵架,他也跑出去过,但总是一个小时左右就悄悄回来了。

但现在已经两个小时了仍没回来。

外边正下大雪,老头儿没吃晚饭,没戴帽子,没围围巾就跑出去了,地又滑,瞧他临出门时气冲冲的样子,不会一不留神滑倒摔坏了吧?

想到这儿,她竟在屋里待不住了,起身穿上外衣,走出房子去了。

⑥雪正下得紧。

雪是夜的对比色,好像有人用一支大笔蘸足了白颜色,把所有树枝都复勾一遍,使婆娑的树影在夜幕上白茸茸、远远近近、重重叠叠地显现出来。

于是这普普通通、早已看惯了的世界,顷刻变得雄浑、静穆、高洁,充满鲜活的生气了。

⑦一看这雪景,她突然想到她和老头儿的一件遥远的往事。

五十年前,他们同在一个学生剧团。

她的舞跳得十分出众。

每次排戏回家晚些,他都顺路送她回家。

她记得那天也是下着大雪,两人踩着雪走,也是晚上八点来钟,在河边的那段宁静的路上,他突然仿佛抑制不住地把她拉到怀里。

她猛地推开他,气得大把大把抓起地上的雪朝他扔去,直打得他像一个雪人。

他们的恋爱就这样开始了──从一场奇特的战斗开始的。

⑧多少年来,这桩事就像一张画儿那样,分外清楚而又分外美丽地收存在她心底。

曾经,每逢下雪天,她就不免想起这桩醉心的往事。

年轻时,她几乎一见到雪就想到这事;中年之后,她只是偶然想到,并对他提起,他听了总要会意地一笑,随即两人都沉默片刻,好像都在重温旧梦;自从他们步入风烛残年,即使下雪天也很少再想起这桩事了。

但为什么今天它却一下子又跑到眼前,分外新鲜而又有力地来撞她的心?

⑨可现在她多么希望身边有一只手,希望老头儿在她身边!

她想到楼上邻居李老头,文化大革命初期老伴被折磨死了。

尽管有个女儿婚后还同他住在一起,但平时女儿、女婿都上班,家里只剩李老头一人。

星期天女儿、女婿带着孩子出去玩,家里依旧剩李老头一人──年轻人和老年人总是有距离的。

年轻人应该和年轻人在一起玩,老人得有老人为伴。

⑩真幸运呢!

她这么老,还有个老伴。

四十多年如同形影紧紧相随。

尽管老头儿性子急躁,又固执,不大讲卫生,心也不细,却不失为一个正派人,一辈子没做过亏心的事;一副直肠子,不懂得与人记仇记恨……她愈想,老头儿似乎就愈可爱了。

⑪她在雪地里走了一个多小时,老头儿仍不见,雪却稀稀落落下小了。

只有先回去,看看老头儿是否已经回家了。

当将要推开屋门时,她心里默默地念叨着:

“愿我的老头儿就在屋里!

⑫屋门推开了,啊!

老头儿正坐在桌前抽烟。

地上的瓷片都被扫净了。

炉火显然给老头儿捅过,呼呼烧得正旺。

顿时有股甜美而温暖的气息,把她冻得发僵的身子一下子紧紧地攫住。

她还看见,桌上放着两杯茶,一杯放在老头儿跟前,一杯放在桌子另一边,自然是斟给她的……老头儿见她进来,抬起眼看她一下,跟着又温顺地垂下眼皮。

⑬她站着,好像忽然想到什么,伸手从衣兜里摸出刚才夺走的烟嘴,走过去,放在老头儿跟前。

什么话也没说,赶紧去给空着肚子的老头儿热菜热饭,还煎上两个鸡蛋……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很巧妙地的运用了“前后照应”的手法,如小说开篇写丈夫通烟嘴时将桌子弄得脏乱的情节,和摔大瓷壶、摔门离家出走的情节,正与小说通过妻子心理描写评价的丈夫性格“性子急躁,又固执,不大讲卫生”相呼应。

B.小说以时间顺序展开,但又使用插叙来丰富情节,如插入“恋爱时”的场景,来说明她们是有很好的感情基础的,从而为和好作伏笔。

C.小说第8段展现了青年、中年、老年不同年龄阶段对曾经美好恋爱往事的态度,真实再现两人感情由浓变淡,直至不屑一想、勉强维持的过程。

D.朴实是这篇小说的一个突出的特色,小说中的人物说着朴实的话,做着朴实的事,叙事语言也是朴实的,没有华丽的辞藻,夸张的修饰,处处体现着朴实之美。

2)小说第6段写到了“雪”,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3)有人说,看这篇小说看到了幸福温馨;也有人说,看这篇小说看到了悲凉落寞。

你怎么看,请联系文本并结合现实谈谈自己的看法。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信息时代为我们提供了获取信息的便利,世界变得既立体又平面。

所谓立体,是指信息的丰富性使我们很容易较为全面地了解事物,使我们处在一个与世界的立体联系之中;所谓平面,是指大家处于同一个平面上,凌驾于人们之上的权威似乎在逐渐消逝。

对于年轻人来讲,这似乎是一个无所不能的时代,也应该是一个幸福的时代。

然而,事实似乎并非如此,普遍的焦虑弥漫在年轻人中间:

我想知道一切,我也似乎能够知道一切,但却不知道我应该知道什么。

这使年轻的朋友们感受到了前辈们从未有过的恐慌。

网络信息与传统出版业最大的不同,是前者较少受到社会理性的约束和过滤。

网络上,越具有个人色彩的东西就越具有吸引力,越容易受到追捧,这样的东西有很大几率是“脾气”,而不是具有深厚时代文化内容的个性。

阅读上的羊群效应使人产生从众心理,很多青年人在潜意识里以为通过这种“海量”阅读就可以产生知识和智慧,就可以建立“三观”,但最终,他们得到的却只有空虚和焦虑。

这时候,基础阅读或者叫经典阅读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

经典是什么,经典就是永不过时的东西,它是人类按照自己的根本利益共同选择下来的文明成果,是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文化基础。

经典阅读,会在潜移默化中让人习得珍贵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尤其是在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

比如读四大名著,孩子首先会为故事所吸引,而这些故事本身,都深深镌刻着中国人在漫长历史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

故事的演进,会帮助孩子们辨别正邪、建立是非观念,也使他们从中感受到扶危济困、除暴安良的快乐和坚忍不拔的精神,燃起追求正义的热情等等,而这些,都是生活的精神原动力。

如果说小说主要作用于人的思维方式,诗词则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模式。

比如小儿皆可诵的《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光美好,生命美好,不能因贪睡而错过,对春光的珍爱与对生命的珍惜已拆解不开,春光与生命,时代与生活是如此让人爱恋,以致使人们不愿放弃片刻的光阴;诗中即使含有一丝丝的伤感,也立刻在这种青春的情绪中蒸腾为对生活与生命的深情感受。

爱读这些诗的孩子,一定是热爱生活的。

打个比方,经典阅读带来的思维模式和情感模式,就像是我们大脑的最佳操作系统。

越早安装越好,任何时候安装都不算晚。

有了这个操作系统,我们就能更从容地面对海量的信息,摆脱喧哗和浮躁,消除恐惧和焦虑,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里沉静下来,知道哪些是要选择的,哪些是可以忽略的,世界因此会变得更加真实和有意义。

(选自《人民日报》)

1)下列对“经典阅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典阅读可以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习得珍贵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尤其在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

B.经典阅读又叫基础阅读,在信息时代下重要性突显,它是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文化基础。

C.经典阅读带来的思维模式和情感模式,就像大脑的最佳操作系统,任何时候安装都不算晚,但一定是越早安装越好。

D.经典阅读作用于人的思维和情感模式,从而能让人们摆脱喧哗和浮躁,消除恐惧和焦虑,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里沉静下来。

2)下列有关“信息时代对年轻人的影响”正确的一项是()

A.信息时代为我们提供了获取信息的便利,使我们处在一个与世界的立体联系之中,使凌驾于人们之上的权威在逐渐消逝。

B.信息时代下,普遍的焦虑弥漫在年轻人中间,使他们感受到了前辈们从未有过的恐慌。

C.网络上,越具有个人色彩的东西就越具有吸引力,越容易受到追捧,所以这不是具有深厚时代文化内容的个性,而很可能是“脾气”。

D.阅读上的羊群效应使人产生从众心理,很多青年人通过网络上的“海量”阅读就可以产生知识和智慧,建立“三观”。

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网络信息较少受到社会理性的约束和过滤,很多年轻人最终从网络中得到的只有空虚和焦虑。

B.热爱生活的人一定爱读《春晓》,他们会把一丝丝的伤感蒸腾为对生活与生命的深情感受。

C.对于年轻人来讲,信息时代应该是一个幸福的时代,因为这似乎是一个无所不能的时代。

D.经典阅读中小说主要作用于人的思维方式,诗词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模式,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二、文言文阅读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

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谦曰: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臣等不肖,请辞去。

”蔺相如固止之,曰: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曰:

“不若也。

”相如曰:

“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弩,独畏廉将军哉?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节选自《廉颠蔺相如列传》)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剑斩虞常已,律曰:

“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

”举剑欲击之,胜请降。

律谓武曰:

“副有罪,当相坐。

”武曰:

“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

”复举剑拟之,武不动。

律曰:

“苏君,律前负汉归勾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

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武不应,律曰:

“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

”武骂律曰:

“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节选自《苏武传》)

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现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大将军邓鹭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节选自《张衡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如引车避匿引:

调转。

B.会论虞常论:

判罪。

C.空以身膏草野膏:

肥料D.连辟公府不就辟:

征召。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B.复举剑拟之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C.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蒙故业,因遗策

D.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蓠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舍人,是随待在王公贵族身边的亲近属官的通称,战国及汉初王公贵族都有舍人。

B.单于,是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且鞮侯单于”中的“且鞮侯”是单于名称。

C.孝廉,是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的品行端正的人,他们被举荐任以官职。

D.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书,是我国古代儒家的主要经典。

4)下列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译文:

但是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对赵国用兵,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啊。

B.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妆为见?

译文:

你本是汉朝大臣,不顾恩德,背叛主上,离弃双亲,在异族那里投降做奴隶,你要见我做什么?

C.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译文:

虽然才华比世人高,但并不因此而骄傲自大。

D.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译文:

汉安帝常听说张衡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命公车特地征召他,授予他郎中的官职,两次迁升为太史令。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重字景公,豫章宜春人也。

少与同郡雷义为友,俱学《鲁诗》《颜氏春秋》。

太守张云举重孝廉,重以让义,前后十余通记,云不听。

义明年举孝廉,重与俱在郎署。

有同署郎负息钱数十万,债主日至,诡求无已,重乃密以钱代还。

郎后觉知而厚辞谢之。

重曰:

“非我之为,将有同姓名者。

”终不言惠。

又同舍郎有告归宁者,误持邻舍郎绔①以去。

主疑重所取重不自申说而市绔以偿之后宁丧者归以绔还主其事乃显。

重后与义俱拜尚书郎,义代同时人受罪,以此黜退。

重见义去,亦以病免。

后举茂才,除细阳令。

政有异化,举尤异,当迁为会稽太守,遭姊忧去官。

后为司徒所辟,拜侍御史,卒。

雷义字仲公,豫章鄱阳人也。

初为郡功曹,尝擢举善人,不伐其功。

义尝济人死罪,罪者后以金二斤谢之,义不受。

金主伺义不在,默投金于承尘②上。

后葺理屋宇,乃得之。

金主已死,无所复还,义乃以付县曹。

后举孝廉,拜尚书侍郎。

有同时郎坐事,当居刑作。

义默自表取其罪,以此论司寇。

同台郎觉之,委位自上,乞赎义罪。

顺帝诏皆除刑。

义归,举茂才,让于陈重,刺史不听。

义遂阳狂被发走,不应命。

乡里为之语曰:

“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

”三府同时俱辟二人。

义遂为守灌谒者③。

使持节督郡国行风俗,太守令长坐者凡七十人。

旋拜侍御史,除南顿令,卒官。

子授,官至苍梧太守。

(选自《后汉书·列传第七十一》)

(注释)①绔:

同“裤”,裤子。

②承尘:

古人架在房梁横木之上用以承遮灰尘的东西。

③灌谒者:

实习(代理)谒者一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主疑重/所取重不自申/说而市绔/以偿/之后宁丧者/归以绔还/主其事乃显

B.主疑/重所取/重不自申说/而市绔以偿之/后宁丧者归以绔/还主其事乃显

C.主疑重所取/重不自申说/而市绔以偿/之后宁丧者归/以绔还/主其事乃显

D.主疑重所取/重不自申说/而市绔以偿之/后宁丧者归/以绔还主/其事乃显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是古代男子成年时所取,名一般是出生时父亲所起;往往称人称字,自称称名。

B.孝廉、茂才,指汉代设立的以考察举荐来任用官员的两种科名,有时也指被举荐者。

C.归宁,古时指女子出嫁后,回到娘家看望父母,也指在外的男子回家探亲、理事等。

D.功曹,古代官职官名,亦称功曹史,为郡守、县令的主要佐吏;有时也称“尔曹”。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重能急人之困,对同事义气当先。

有同事犯了罪,他义气为先,径直去替代别人承受罪行,并因此被罢免官职。

B.雷义廉洁正直,敢于揭发违法行为。

他不贪图别人的利益,替朝廷巡视时,也敢于揭发各级官员的违法行为。

C.陈重与雷义两人都是德才兼备的人。

他们都曾被地方官员举荐过,政绩也都很突出,两人官职都做到尚书郎。

D.陈重与雷义两人亲于胶漆,情同手足。

两人是同学、同事,能相互力荐,真是“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同署郎负息钱数十万,债主日至,诡求无已,重乃密以钱代还。

(2)后葺理屋宇,乃得之。

金主已死,无所复还,义乃以付县曹。

三、选择题

6.下列选项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C.旬有五日而后反

D.君子生非异也

7.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近年来,被誉为“综艺清流”的“百家讲坛”“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等文化盛会_________,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_________似乎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②这是我知道的,凡我所编辑的期刊,大概是因为往往有始无终之故罢,销行一向就甚为寥落,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_________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

③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_________,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_________的地方。

A.风靡一时冷漠欣然丝纹深奥

B.风生水起冷漠毅然痕迹深奥

C.风生水起淡漠欣然痕迹深沉

D.风靡一时淡漠毅然丝纹深沉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只要你能拿出如痴如醉的解决方案给我们大家看,我们也可以相信你。

B.生命需要奋斗,奋斗与不奋斗,造就的结果截然不同。

C.本书选诗独具慧眼,注释妙笔生花,征引文献丰富,行文幽默而深刻。

D.事前,他已把这篇演讲稿背得滚瓜烂熟了,可一上台却一个字也想不起来。

9.下列各句所涉及的年龄,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②豆蔻梢头二月初

③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④年近知命,位止方州

⑤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

A.③①②④⑤B.②①③⑤④C.②④③①⑤D.③②①⑤④

10.下列句子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A.请柬:

新居落成,我明天搬迁,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府上备下薄酒,恭请光临。

B.书信:

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

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C.值此中秋佳节,令女出阁之庆,聊备薄酒,以飨众亲朋好友。

D.拙作《老子补正》新成,惶恐以赠,尚祈雅正,不吝赐教。

四、名句默写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夕揽洲之宿莽。

(《屈原·离骚》)

(2)其志洁,________________。

(司马迁《屈原列传》)

(3)有善始者实繁,_____________。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4)风移影动,______________。

(归有光《项脊轩志》)

(5)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6)艰难苦恨繁霜鬓,____________。

(杜甫《登高》)

(7)_____________,吟赏烟霞。

(柳永《望海潮》)

(8)____________,未成曲调先有情。

(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