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879236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6.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docx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docx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

【篇一:

冀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集】

亲历科学

教学目标:

1、能从“为什么会这样”的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2、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

3、能对周围的常见现象产生好奇的心理,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

课时:

1个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活动:

1.通过观察课本上的三个插图,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对探究周围事物中的奥秘的好奇心。

观察“风雨雷电是怎样形成的?

”“秋天里书页为什么会飘落”“人为什么不会掉下来”三幅插图。

2.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把自己关于电视最想知道的问题记录下来,比一比哪个小组问题多。

注重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吹纸片:

1.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说出这个活动的现象和空气的流动有关系,允许学生对此现象有不同的解释方法。

学生在此活动进行的时候可分组完成,一般两人一组,一人进行实验,一人进行记录。

接着再变换角色重复一次实验。

三、吹乒乓球

1.这个活动要求学生均匀,快速,连续吹气。

2.这个实验大概要10分钟左右完成,一般选择在课上完成,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实验。

四、小结。

本活动的重点是学生通过实验认识科学有趣的现象,不要求学生解释这个现象的原理,只求引起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认识自己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了解自己的身体。

2、学会用各种方法测量自己。

课时:

3个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我们可以通过那些方法来了解自己呢?

(学生举手回答。

二、通过测量的办法来了解自己。

用科学的手段来测量自己各个方面的特点,这样有助于更加了解自己。

制定科学测量自己的办法,并制定需要测量的方面,把这些信息制成一个表格,以供下节课使用。

三、教师介绍测量心跳的方法,并请全班同学测量自己的心跳。

四、介绍测量腰围的方法。

五、小结,并布置作业:

把自己的身高体重在家自行测量,并填好表格。

第二课时

六、根据上一节课制定的表格,学生动手进行测量工作,以小组为单位。

教师巡堂指导。

并完成指纹的内容。

第三课时

七、小游戏:

小组派代表介绍自己组员的情况,并请其他的同学猜猜他是谁?

(本游戏的本质是请同学对自己组测量结果的报告。

八、讨论:

在人的一生当中,有哪些特点是会改变的,哪些是不会改变的?

九、指纹——基本上不会改变的特点。

简单介绍指纹在生活中的应用。

动物和植物

动物和植物——研究蚂蚁

教学目标:

1、能认真观察,有目的的有序的进行观察,通过观察自己去发现。

2、能自己设计实验和观察的方法。

3、能够与本组成员合作一起进行观察和实验。

4、愿意和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发现,愿意帮助其他的同学。

喜欢观察和研究动物。

5、能够知道蚂蚁的身体外形特征、运动方式及其他相关知识。

6、能够知道怎样做是正确的观察方法。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准备:

放大镜、小昆虫盒、尺子等。

教学进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激起学生对蚂蚁的兴趣。

播放蚂蚁的片子,激起同学对蚂蚁的兴趣

二、介绍观察的方法。

(并强调观察的注意事项。

三、请小组合作,制定下节课观察蚂蚁的方案。

教师巡堂指导。

(第二课时)

四、室外观察活动课。

(学生带上自己的工具,到室外观察蚂蚁。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和启发有困难的小组,促进观察活动的开展。

五、小结。

各组汇报,交流讨论“我们发现?

?

教师表扬全体同学,特别是那些细心观察、大胆实验的小组。

第三课时

六、观察报告,引入新的探究活动——蚂蚁的生活习性。

七、研究蚂蚁喜欢什么样的生活环境。

“你认为?

?

”“你观察到?

?

”“你是怎样实验的?

交流汇报。

教师伺机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鼓励学生课外自己开展观察动物的活动。

三、课外活动:

饲养蚂蚁,观察蚂蚁其他的生活习性。

凤仙花

教学目标:

1、认识植物的各个器官。

2、学会观察植物。

3、了解植物给人类带来的好处,直到保护植物的重要性。

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观察:

观察同学带回来的植物,它们都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所有植物的相似之处,并以此引出植物的器官。

3、认识植物的器官——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并能简单做出示意图。

4、教师引导下,学会怎样观察植物——包括怎样测量植物等。

(第二课时)

5、联系生活,认识植物的器官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6、能清楚、准确地标出植物的器官。

7、了解植物对我们的好处,爱护花草树木。

8、小结。

土壤

教学目标:

1、能想出了解土壤成分的办法,并利用简单工具动手试一试。

2、能将对土样的观察和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3、能猜想哪些物体在土壤中能腐烂。

4、能与小组其他同学分工对土壤进行研究。

5、愿意把本组探究土壤成分的方法与其他组交流。

6、能持之以恒地进行科学观察。

7、能具体说出土壤的主要构成。

8、能联系实际,举例说明不能腐烂的垃圾对土壤和环境的影响。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准备:

采集工具:

小塑料桶、塑料袋、小铲子、放大镜,卫生纸,记录纸等。

分析土壤成分工具:

小塑盒、小筛子、纱布、放大镜、小烧杯、水等。

教学进程:

第一课时观察采集土壤

一、活动前的组织工作。

1、向学生交待户外活动的目的、活动要求和注意事项。

2、分发器材。

每组两个小铲子、一个小塑桶、三个小塑料袋、两个放大镜、一卷卫生纸、一份记录纸。

二、户外活动:

采集土壤。

将学生带到校园内一块还未开发的草地。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采集活动,组长负责,分工合作。

教师到各个小组予以指导。

采集的土样中如果有小动物,应把土样放进带孔的塑料袋里,观察完土壤后再把小动物放回大自然;如果没有小动物的,应把土样放进无孔的塑料袋中。

三、观察土壤。

将采集的土样放在教室的阳台上晒干。

课下随时进行观察。

填写观察报告。

第二课时找出土壤中的沙和粘土

一、引疑提出问题:

怎样将土壤中的沙和粘土分开?

二、启发学生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工具,设计实验操作的过程。

鼓励学生想出多种方法区分沙和粘土。

1、筛选:

注意选择合适的筛子和纱布进行操作。

2、沉降:

注意按顺序操作。

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方法实验,时间充足的小组可以做两个实验。

教师巡视指导。

三、交流讨论:

你发现了什么?

1、引导学生讨论——区分开的沙和粘土有什么不同?

沉降物大致分成几层?

每层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这与用小筛子做的实验结果是否相同?

2、比较:

沙和粘土的不同特性。

3、你发现土壤中还有什么?

你有哪些新问题?

沉降杯中为什么有气泡向上冒?

浮在水面上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了解:

树叶、树根、或小动物的尸体、垃圾等腐烂后就是腐殖质。

它是植物生长所需的肥料。

第三课时

一、交流报告:

通过这次试验,你认识到了什么?

你有哪些收获?

二、教师进行指导,并总结学生的实验,介绍土壤的知识。

三、布置作业:

将一些生活垃圾埋在土壤里,并进行预测,三周后看自己的预测是否准

确。

土壤的保护

教学目标:

1、能猜想出黄河水变黄的原因,并能用实验证实自己的猜想。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

3、愿意了解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

4、能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进行实验。

5、能对自己做出正确客观的评价。

6、能意识到土壤遭到破坏对我们的环境、生活产生的不利影响。

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小组实验用具:

壤土、2个浅盒子、由教师事先种好草皮,水、自制喷壶、砖块、2个大的托盘、脸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欣赏诗歌:

师:

放眼大自然,无尽视野使你的心情舒畅悠然;无数绿野让大地充满勃勃生机!

细心赏千遍:

远山花开彩蝶飞,鸟声唧唧遍传神。

感谢肥厚的土壤承载着生命和希望!

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土壤是许多动物和植物的家。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土壤保护方面的话题吧!

(板书课题:

7土壤的保护)

2.引导学生看有关黄河水的影像资料。

师:

下面我们观看一段录相。

要求:

注意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问题?

3、学生说说看到的景象和自己对黄河有哪些想要了解的问题。

学生通过看可能会发现黄河的水很黄,黄河的两岸植物稀少,土地几乎是裸露的,黄土高原上沟壑纵横等。

由此还可能提出:

a黄河水为什么是黄色的?

b黄河水中大量的泥沙是从哪里来的?

怎么来的?

c黄河的上游——黄土高原为什么沟壑纵横?

d黄河的两岸为什么少树木?

……等等问题。

如果学生在提出问题时产生困难,就让小组先讨论一下看到的景象,在尝试提出问题。

二、新课学习。

植物对土壤的保护作用。

如果没了植物,土壤会出现什么问题?

会对人类造成什么危害?

三、讨论:

土壤受到的破坏有哪些?

保护土壤的建议。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教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点评和适当的引导。

四、小结。

生命离不开水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多种感官认识水、并能在观察中发现水的性质。

2、能用语言、文字描述观察水的结果。

3、在探究过程中,能够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

4、喜欢研究与水有关的事情,愿意与同学交流看法。

5、知道水是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组成部分,它在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讨论。

1.猜谜——水

2、观察水,并能具体所说水的特点。

3.启发:

你对水有哪些了解?

在学生讨论的内容中,肯定会涉及到生命与水的关系。

教师相机让学生举例说一说动物、植物、人与水的关系,并填写书后的活动记录。

4.学生分组交流。

5.各组代表汇报交流结果。

【篇二: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小学科学三年级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喜欢科学,爱动脑、爱动手,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对实验感兴趣,经过一学期的科学学习,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但是他们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和自主探究能力不强,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

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有四个单元“材料”、“声”、“光”、“电”、“磁”。

调整后的新教材,内容体系更加科学、合理。

每个单元都有七个教学内容,一般每个教学内容为一至两个课时。

根据教学建议,对典型的过程和方法展开充分的探究,不以1课时为限制。

应该加强单元后的总结性教学,帮助学生梳理概念、澄清观点。

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能够自己想出办法增进对研究对象的了解。

2、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要求使用测量的方法,并选择适当的词汇、数据和图表来描述物体和有关现象。

!

3、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

抽象和概括。

4、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逐渐养成良好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

四、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教学措施

2、运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

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以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

3.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

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

4、充分运用教具、挂图、音像教材进行直观教学,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尤其要组织好每一个观察认识活动,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每一个活动。

.

第一单元常见材料

常见材料单元是本册书的引入单元。

本单元以常见材料为研究对象,帮助学生利用感觉器官和简单工具认识常见物体是由一些材料制成的,引导学生了解常见材料,认识常见材料的性质,了解材料加工的过程,激发学生了解新材料、关心新材料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事物的良好学习习惯及独立搜集资料、从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意识到人类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材料,而一些材料的利用也会给环境带来影响,人类为了更好地生活,在天然材料的基础上,制造了许多新材料,人造材料有许多天然材料所无法代替的性能和优点。

1、身边的材料

教学目的:

1、学生能判断物体由不同材料组成的,并且还进行分类。

2、认识某些材料的用途和性质。

3、能区分人造材料和天然材料。

4、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材料的分类、人造材料与天然材料的区分、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a、教师谈话:

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用材料制成的。

你知道哪些材料?

b、学生回答:

木头、金属、塑料、纸、布、泥、棉花、石油、沙子、水、毛……c、教师:

提出今天的研究问题--------认识身边的材料,板书:

身边的材料。

二、新授:

1、知道物品由哪些材料做成。

a、教师出示一种物体,学生说出它的制成材料或由学生拿来的各种物品说出它的制成材料。

例:

汽水灌---金属铝;字典----纸;鞋箱----木头;公仔娃娃---布和棉花;小刀---金属铁;报纸---纸;陶瓷----泥土;钥匙----金属铁、铝或铜;房子----铁、木、泥土、石头、沙子等;杯子---塑料或金属……b、请学生把学生带来的所有物品进行分类:

木头物体、塑料物体、金属物体、纸的物体等

c、请学生讨论:

还有哪些物体由以上材料制成的。

d、检查:

下列物品有几种材料制成的?

1、饭桌、2、保温杯、3、铅笔、4、手电筒、5、衣架、6、沙发……2、认识人造材料和天然材料

a、什么是人造材料和天然材料?

天然材料:

自然界中自然生长的或形成的材料。

人造材料:

把天然材料进行加工处理,变成人们所需要的材料。

b、区分人造材料和天然材料

天然材料:

石油、木头、棉花、沙子人造材料:

塑料、凳子、衣服、砖头

c、了解人造玻璃这种人造材料的制成过程

3、寻找教室里物品是用哪些材料做的?

学生自由活动,并汇报结果。

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找到的材料最多。

三、布置作业:

调查自己家中的用品是由哪些材料制成的。

材料调查记录表用品勺碗被褥

材料

用品

材料

板书设计:

身边的材料

天然材料:

石油、木头、棉花、沙子人造材料:

塑料、凳子、布、砖课后反思:

2、塑料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人造材料---塑料。

2、人造材料与天然材料在作用上对比。

3、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人造材料与天然材料的比较上教学课时:

二个课时教学过程:

一、活动1:

认识塑料这种人造材料

1、讲解并提出问题:

塑料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人造材料。

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物品是由塑料制成的。

2、学生思考后回答:

桶、杯、汽车、电视、录音机、笔、水管等。

3、讲解:

塑料的用途可真多呀!

可以说塑料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材料。

那么塑料与普通的天然材料作用上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呢?

4、记录两种尺子的特性:

轻便透明防水耐磨

塑料尺子

木头尺子

二、活动2:

塑料杯遇到热水会怎样?

1、先预测:

变软()变硬()不变化()

2、实验:

用热水分别倒入塑料杯和矿泉水瓶内,观察有什么变化?

注意:

小心别让热水烫着!

3、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小结:

4、判断自己的预测正确吗?

5、关于塑料你们还有什么问题想要了解的。

三:

活动3:

戴手套

把塑料手套和棉花手套分别戴在两只手上有什么感觉?

结果:

一个凉。

一个暧和。

一、认识新材料:

二、谈谈对新材料的感受。

你有什么新的想法把它写下来?

三、活动四:

小调查“白色污染”

1、我家一星期使用塑料袋垃圾袋有几个,是怎么处理的?

2、统计全班同学的家中一星期共使用塑料袋垃圾袋有几个?

3、提出减少“白色污染”的有效建议。

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声

本单元以学生熟悉的声音为探究对象,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为重点,指导学生通过寻找声音、观察发声物体、水能传声、自制乐器等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与归纳,表达与交流等方面的探究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同时指导学生通过活动,认识声音的作用,找出声音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使学生认识到,声音既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周围的世界,也会污染环境,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从而加深学生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关系的理解,增强环保意识。

3、倾听声音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让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声音。

3、培养学生归纳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声音的产生、教学过程:

1、教学引入:

a、活动一:

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寻找各种各样的声音。

并用“我在……听到了……发出……的声音”的形式,向学生描述自己听到的声音。

比一比,谁模仿得更好。

b、关于声音你想知道些什么?

问题1------------------------------------------,问题2------------------------------------------,问题3------------------------------------------,c、教师讲解:

同学们要想知道的问题真多,每一个问题都在课上去研究这是不可能的。

我们只能研究一至两个问题。

今天我们研究的问题是: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篇三: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三年级科学教案

汪庄完全小学

1、亲历科学

教学目标:

1、能从为什么会这样地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2、能在教师指导下,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

3、能对周围常见的现象产生好奇。

4、开始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

5、能从周围自然现象和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引起科学探究的兴趣,激发学习科学的热情。

2、培养提问题的意识,训练提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

电吹风、乒乓球、纸片、饮料瓶自制的漏斗、自来水龙头。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谈话:

科学课是学什么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亲历科学。

(板书课题)

2、学习新课

认识图标:

书上都有哪些图标,他们是什么意思?

学生讨论汇报。

评:

丰富感性认识,为读懂课本做准备。

演示实验:

用电吹风向上吹乒乓球。

看了这个实验你有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

评:

产生问题,激发学生提问的欲望,转入课题。

指导学生学习提问

板书指导读图:

第二页的3幅图表现了什么自然现象?

小鼠标提出了什么问题?

是用什么方式提出的?

指导提问:

观察每幅图的自然现象,你又想到了什么有关的问题?

用为什么会或是怎么回事儿的方式提出了,写在记录本上。

巡回观察发现好的问题。

课堂交流汇报:

鼓励学生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的问题,肯定、鼓励发言者。

表扬积极参与者,表扬能写出三个以上问题的学生。

通过认识电视机,练习题问题。

关于电视,你产生过哪些问题?

你知道哪些问题?

以小组为单位的进行讨论,把问题写在记录本上,问题越多越好。

巡回指导。

评:

培养学生信息交流意识。

学生回到讨论结果,肯定和表扬各组成绩,表扬优秀小组。

指导学生尝试科学探究

出示制片学习实验方法:

向2片纸中间吹气,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1:

学生实验吹纸片,指导学生记录。

指导猜测:

请你猜1猜可能有什么现象发生?

把你的猜测写在记录本上。

实验验证:

发放材料每人做三至五实验,比较试验结果与自己的猜想是否相同。

巡视指导。

课堂交流,检查实验结果,进行实验操作个别指导,保证成功率。

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提出问题:

对这个实验,你产生了什么问题?

把问题写下来。

提出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

为什么2片纸不是分开而是靠拢?

评:

鼓励学生提问。

尝试解释实验现象:

你能试着说1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实验结果吗?

把解释写在记录本上。

进行简单交流,不进行对错评价。

评:

体验与他人交流的快乐

课后小记:

2、认识自己

教学目标:

1、能借助工具完成观察人物。

2、能用勾画、填充轮廓图的形式记录观察的结果。

3、能意识到观察是要认真仔细,抓住事物的显著特征,发现合作的好处,能说出人体的

四大组成部分。

4、能根据生活经验辨别出人体的遗传特征,能指出指纹识别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

观察身体轮廓,人身体的组成部分,学习抓住事物的显著特征。

教具准备:

画笔、纸、尺、绳子、体重计、放大镜、印泥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谈话:

你了解自己的身体吗?

让我们一起来观察吧?

2、学习新课

指导学生进入观察自己的身体。

你有什么办法观察自己的身体有几部分构成?

学生讨论,把想到的方法写在记录本上,汇报讨论结果。

学生观察记录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在纸上用笔画出身体的轮廓。

画好后请你观察,你的身体有哪几部分组成?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比1比,小组中谁最高?

谁最重?

想1想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谁最高,谁最重?

把测量的结果标的轮廓图上。

学生讨论,汇报交流结果。

评:

多种实验工具是简单的测量变得更加富有挑战性。

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指导学生观察身体的显著特征。

世界上有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人?

请大家互相观察自己同学有哪些不同之处?

看谁找到的多?

把观察到的特征标在轮廓图上。

学生观察比较活动,汇报观察结果。

讨论:

想1想,在每个人的一生中,这些特征哪些是会改变的,那些是不会改变的?

学生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展示自己的轮廓图:

说1说自己观察和测量的结果,你能根据图上的信息猜出是谁的轮廓吗?

学生分组进行交流。

让学生保存课堂上自己观察和测量的材料。

评:

培养小组合作精神。

指导学生观察指纹。

小组活动:

将每个组的同学将右手食指的指纹印在书上。

请你们比较小组每个同学的指纹,看看你会有什么发现?

把你小组成员的名字写在书上,把你们的发现也写在书上。

汇报

小组观察比较结果。

讨论:

每个人的指纹都不同,指纹的这种特性能帮助人们做什么?

你有什么办法知道关于指纹更多的知识,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清你保存好自己的轮廓图,并且记录自己每年的成长情况。

3、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认识事物的方法?

表扬学生上课的情况。

4、板书设计:

2、认识自己

人的身体分为:

躯干

四肢

课后小记:

3、寻找动物和植物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用感官认识事物。

2、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观察动物和植物的方法

教具准备:

放大镜、尺子、线、画笔、画纸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

在我们的周围有许多动物植物,同学们项目想亲自去找1找,认识认识哪?

学生回答。

教师讲述:

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带你们去寻找身边的动物植物。

(板书课题)

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