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供给分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886671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46.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供给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劳动供给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劳动供给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劳动供给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劳动供给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劳动供给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劳动供给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劳动供给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劳动供给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劳动供给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劳动供给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劳动供给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劳动供给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劳动供给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劳动供给分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劳动供给分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劳动供给分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劳动供给分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劳动供给分析.docx

《劳动供给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供给分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劳动供给分析.docx

劳动供给分析

幻灯片1

●劳动经济学

●曾湘泉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幻灯片2

第三章劳动供给分析

●第一节劳动力范畴分类和劳动参与率

●第二节影响劳动供给的因素

●第三节工作时间的决策理论

●第四节家庭生产、家庭联合劳动供给和生命周期理论

●第五节劳动供给理论在政策上的应用

幻灯片3

第一节劳动力范畴分类和劳动参与率

●劳动力范畴分类

●劳动力又特指在一定的年龄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和劳动要求,愿意参加付酬的市场性劳动的全部人口。

没有就业意愿或就业要求的人口不属于劳动力的范畴。

●劳动力是一个相对概念,与各国的法律规定有关。

世界各国根据自己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人口状况、教育制度、劳动力自身的生理特点等因素,规定了不同的就业年龄。

幻灯片4

管道循环理论及劳动力范畴分类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力范畴:

劳动力中的就业者和失业者、非劳动力

●美国成年人口的劳动力分类图

幻灯片5

劳动力范畴相关概念(美国)

●全体劳动力:

按照美国劳工部的定义,全体劳动力包括所有16岁以上的、非专门常设机构的一切人员,即包括其中有收益的雇佣人员(含军人)、也包括暂时未被雇佣,但是愿意工作并且正在寻求工作的人。

●平民劳动力(CivilianLaborForce):

表示全体劳动力减去军队人员。

这一概念经常用作确定失业百分比的依据。

●非劳动力(notinthelaborforce):

又称非经济活动人口。

指既不工作也不寻找工作的人口,即处于劳动力队伍之外的人口。

幻灯片6

劳动力范畴相关概念(美国)

●就业者(Employed):

在美国劳工统计技术上,指正在受雇佣那一部分平民劳动力。

包括:

所有的

(1)“正在工作”,或者

(2)“有职业但并未工作”的人。

●所谓“正在工作”指的是为得到工资或利润而工作的人,或在家庭或农场或行业中不领工资,每周工作15小时以上的人。

●“有职业但并未工作”一词,则是指现在不工作也不寻找工作,但本人有职业或企业,只是由于休假、疾病、劳资纠纷或恶劣气候而暂时未工作,或者由于其他各种原因而削减工时的人。

幻灯片7

劳动力范畴相关概念(美国)

●失业者(unemployed):

包括在调查周内没做工作,在此以前四周内曾做过专门努力寻找工作,而在调查周内本人又适于工作(临时疾病除外)的一切人。

此外,失业者范畴还包括那些没做工作,又适于工作的

(1)临时解雇以后正在等待再起用的人;

(2)正在等待的,等待时间达30天可到工资不同的新职业岗位上报到的人(调查周一般指一给定周中包括该月12号的星期天到星期六的七天时间)。

幻灯片8

关于劳动力范畴相关概念的争论

●关于工作时间的界定

●第13届国际劳工统计大会于1982年通过的国际就业定义,“包括所有从事产品和服务生产的人员,即使在具体的短暂参考期内仅工作一个小时,以及所有暂时缺勤,但拥有一份职业并在其正常工作的人员。

●在实际的工作时间测量中包括有关工时的三项衡量标准。

●第一项标准涉及每周工作一个“边际”时数(低于10小时)的人员数量;

●第二项标准涉及那些工作“超量”时数的人员数量,即每周时数超过“正常”工作周的时数(过度就业);

●第三项标准是对人均年实际工作时间的估计数。

幻灯片9

关于劳动力范畴相关概念的争论

●关于失业的界定

●国际劳工大会将失业者界定为在参照期内无工作,但目前能够工作并寻找工作的某一特定年龄以上的所有人员。

●存在争论的主要因素:

年龄界限、寻找工作的准则,以及对临时解雇、对工作前景失去信心或首次寻找工作人员等情况的处理。

●关于如何处理丧失信心者,即这些人目前虽然没有寻找工作,但过去可能找过工作,并清楚地表示希望“现在”就有一份工作。

多数国家不把他们算为失业,但有些国家将其纳入失业范围。

●涉及求职问题。

求职者必须采取了一种或多种“积极的”求职方式,如向雇主提出申请,访问中介机构,被列为失业者。

有些国家承认单纯的看广告和找广告为求职方式,另一些国家则认为,是对这些广告做了实际答复。

幻灯片10

劳动力范畴分类

●我国的劳动力范畴:

劳动力资源总数、从业人员、职工、城镇失业人员等

●中国成年人口劳动力分类图

幻灯片11

劳动力范畴相关概念(中国)

●劳动力资源总数:

指在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在正常情况下,可能或实际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口数。

劳动力资源的范围为:

在劳动年龄内(16周岁以上),有劳动能力,实际参加社会劳动和未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员。

不包括在押犯人,在劳动年龄内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员,以及16岁以下实际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员。

●经济活动人口:

16岁以上,有劳动能力,参加或要求参加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口。

包括从业人员和失业人员。

幻灯片12

劳动力范畴相关概念(中国)

●从业人员:

指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

按就业身份分组包括:

(1)职工;

(2)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3)私营业主;(4)个体户主;(5)私营企业和个体从业人员;(6)乡镇企业从业人员;(7)农村从业人员;(8)其他从业人员(包括军人)。

●职工(FormalEmployees):

在国有企业、国有与其他所有制企业合资或合营的企业、事业单位工作并由其支付工资的各种人员。

不包括乡镇企业和农村集体所有制的劳动者,也不包括城镇个体和私营企业工作的员工。

幻灯片13

劳动力参与率

●概念:

劳动力参与率的计算一般是以加入劳动力的人数占劳动年龄人口的百分比进行的。

测量的是一个国家从事经济活动的工作年龄人口的规模。

●公式:

●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劳动年龄人口╳100%

●作用:

●劳动力参与率指标在研究确定一个国家人力资源规模和构成因素以及预测未来劳动力供给时居于重要的作用。

●了解不同类别的人口群体在劳动力市场上的行为

幻灯片14

第二节影响劳动供给的因素

●人的自然属性方面

●人口规模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人口的自然结构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性别、年龄、民族

●劳动者个人的身体条件

●经济方面

●劳动者对工作的偏好以及对工资的刺激反应

●经济周期波动

●社会制度

●劳动制度

●工资制度

幻灯片15

第三节工作时间的决策理论

●劳动和闲暇

●偏好和无差异曲线

●工资、收入和预算线

●均衡的工作时数的决定

●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个人与市场劳动供给曲线

幻灯片16

劳动和闲暇

●劳动供给涉及到劳动者对其拥有的既定时间资源的分配。

劳动者可以看成是消费者,他们在闲暇和劳动二者之间进行的选择,就是在闲暇和劳动收入之间进行选择,以满足自己效用最大化的愿望。

幻灯片17

偏好和无差异曲线

●偏好:

代表了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相对其他商品的心理愿望强度。

偏好从性质上说属于主观的东西,受到许多如个人种族、社会经济地位、职业以及个人性格等因素的影响。

●无差异曲线:

指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或效用的所有闲暇和收入的组合点的轨迹。

幻灯片18

无差异曲线

●特点:

●具有负的斜率。

●凸向原点

●离开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具有更高的效用

●任意G:

\2005827741399.rar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不会相交

●针对不同的消费者来说,无差异曲线具有不同的形状

幻灯片19

工资、收入和预算线

●工资率、工作时数和总收入之间的关系就是所谓的预算约束。

它表明在既定的市场工资率条件下,单个消费者所能够提供的收入和工作时数的各种组合。

●预算约束线的性质:

●其斜率为负

●斜率等于负的工资率

●当工资率变化时,预算线也将随之发生变化

●当存在着非劳动收入时,预算线将沿着Y轴平行向上移动

幻灯片20

均衡的工作时数的决定

●劳动者关于工作时数的决策是由偏好、工资率和收入相互作用的结果。

因为在均衡点X劳动者的效用达到最大化。

幻灯片21

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

在保持工资不变(W)的条件下,收入变动(△Y)所引起的工作时数变动(△H)的比例。

如果闲暇是正常品,收入效应的符号为负。

●收入效应=△H/△Y<0

●替代效应:

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闲暇的相对价格(工资),当闲暇的价格上升时,人们对闲暇的需求应该下降,导致劳动者每周工作更多的工作时数。

●替代效应=△H/△W>0

●注意:

工资率的变动既会产生收入效应又会产生替代效应。

工资增加时,工作时数实际上是增加还是减少依赖于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的相对强度或大小。

幻灯片22

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幻灯片23

个人与市场劳动供给曲线

●个人劳动供给曲线:

代表了工资率与个人供给市场的劳动时数之间的关系。

劳动供给曲线很可能是一条既包含有正斜率部分又包含有负斜率部分的曲线。

在低工资率下,劳动者希望额外增加收入的愿望很大以至于替代效应超过了收入效应。

然而,当工资率超过某一数值以后,劳动者的收入足够高以至于他对更高工资率采取的反映是愿意购买更多的闲暇而减少工作时数,即收入效应超过了替代效应。

●市场劳动供给曲线:

由于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下,劳动者可以自由进出劳动市场,市场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幻灯片24

第四节家庭生产、时间配置与个人劳动供给理论

●分析家庭的原因:

劳动-闲暇模型存在不足

●不足之一:

略去了家庭背景,即劳动供给决策常常是丈夫和妻子在家庭联合做出的。

●不足之二:

实际上没有完全分析人们对时间资源使用上的分配决策。

●家庭生产的实质:

要使整个家庭的效用最大化,唯一的区别是物品和时间通过家庭生产商品而间接提供效用。

幻灯片25

家庭生产、时间配置与个人劳动供给理论

●时间分配的家庭生产理论建立在加里·贝克尔的新家庭经济学的基础之上。

经济学的传统看法是生产活动只是在企业进行,而消费活动在家庭进行。

新家庭经济学认为,家庭起着双重作用,它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

幻灯片26

家庭生产、时间配置与个人劳动供给理论

●家庭等产量曲线:

●在生产同样

●家庭商品产量的

●家庭生产时间和

●购买物品的不同

●要素组合的轨迹。

幻灯片27

家庭生产、时间配置与个人劳动供给理论

●工资对家庭所用时间和物品的影响:

●高工资的人选择A点生产,使用较少的时间和较多的物品;低工资的人选择B点生产,即使用较为时间密集的技术生产家庭商品;高工资能使人们接受更多的时间和物品,因而高工资的人们会进入一条更高的等产量曲线,但仍使用更为物品密集的生产技术,如在C点生产。

幻灯片28

家庭生产、时间配置与个人劳动供给理论

●结论:

●家庭生产模型把时间视为一种生产性投入得到了两个结论:

●其一是时间的生产率随不同的人和它本身的变化而变化;

●其二是技术变化可能影响家庭生产过程。

如家用电器改变了家庭的生产过程,这对理解20世纪妇女劳动参与率上升有意义。

幻灯片29

家庭联合劳动供给决策

●非劳动收入变化对家庭时间配置的影响:

●如果闲暇被假定是正常商品,家庭非劳动收入的增加将会导致负的收入效应,对于所有的或者部分家庭成员的工作时数下降。

幻灯片30

家庭联合劳动供给决策

●家庭成员的工资率变化对每个家庭成员时间

●配置的影响:

●1、成员i的工资率(Wi)变化将导致当事人自己工作时数i(Hi)的正的替代效应。

工作时数增加。

●2、Wi的变化也将通过负的收入效应部分抵消了替代效应从而影响Hi。

工作时数减少。

●3、“交叉替代效应”衡量家庭成员i的工资率变化对家庭成员j的影响大小。

(参加补充材料)。

幻灯片31

家庭联合劳动供给决策

●关于交叉替代效应的经验分析

●研究发现:

对于没有孩子的丈夫-妻子家庭而言,交叉替代效应为零;而对于有孩子的家庭而言,交叉替代效应为负,即在保持家庭收入不变的条件下,丈夫(或者妻子)的工资和劳动供给增加将会导致妻子(或者丈夫)的市场工作时间减少。

幻灯片32

劳动力供给的生命周期

●人们在生命周期的不同时期内,从事市场工作的生产率与从事家庭工作的生产率不同,因此人们在生命的不同时期对劳动市场供给的工作时数也不同。

●对“超过65岁以后人们很少从事市场工作?

”的分析

幻灯片33

劳动力供给的生命周期

●角度一:

●1、人们实际工资率的生命周期模式是一个典型的倒U形,实际工资率从生命周期的中期到后期迅速上升然后下降,因为在生命周期的中期市场工作报酬是最大的,而在生命周期的后期闲暇的机会成本最低。

●2、实际工资因为经济增长在长期是上升的,假定工资增加的收入效应超过替代效应,那么增加一单位闲暇的最优时间是一个人市场工作年限结束的时候,因为那时的机会成本是最低的。

幻灯片34

劳动力供给的生命周期

●角度二:

●1、由于一个人年轻,因此将时间资源用来投资教育的机会成本是最低的。

●2、在一个人的生命周期中,其投资于教育的时间越早,则教育投资的收益就越大。

幻灯片35

第五节劳动供给理论在政策上的应用

●劳动力供给与福利制度

●所得税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幻灯片36

劳动力供给与福利制度

●举例:

社会保险中的工伤保险补偿计划(P178)

●假定:

受工伤之后,工人只要未工作就可以获得与受伤前相等的工资。

如果工人找到工作,无论他工作多长时间都不再被认为是伤残,从而不能继续享受津贴

●图示:

幻灯片37

劳动力供给与福利制度(续)

●分析:

AC段这个“钉子”造成了工作动机问题。

原因有两点:

●第一,处于C点(不工作点)的人重新工作时,发现因为工作其收入大幅度下降,工作产生的工资报酬将会被津贴的减少而抵消,造成负“净工资”,这一计划造成的替代效应显然妨碍人们工作。

●第二,工人在C点比在f点(受伤前的工资与闲暇的组合)境况更好,因为他处于无差异曲线U2而非U1上,这样,收益者不工作时的境况比工作时更好,产生了收入效应,阻碍收益人重返工作岗位。

●结论:

略低于Ag的津贴既能保证最低的效用损失,又能促使受伤者在康复之后尽快返回工作岗位。

幻灯片38

所得税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由于多数税收变化既影响边际税率也影响平均税率,因而会同时导致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如果税收增加,替代效应减少劳动供给(闲暇比较便宜些);收入效应将增加劳动供给(因为比以前相对更穷了)。

减税时的两个效应恰好相反。

●减(增)税对边际税率的影响比对平均税率的影响越大,就越可能增加(减少)劳动供给。

幻灯片39

案例1P176P182

幻灯片40

工作和闲暇:

过去与现在的比较

●一百年间,一个典型的美国成年男性工作和闲暇时间的比较

幻灯片41

案例2鸽子的劳动供给

●第一阶段:

实验人员减掉了工资率(每配克报酬)但增加了足够的自由食物以只观察替代效应。

几乎每一次这些鸽子都减少了它们的劳动供给而增加了闲暇时间。

●第二阶段:

实验人员拿走了自由食物以只观察收入效应。

他们发现当鸽子的收入被减时每只鸽子都增加了叼拾的数目(减少了闲暇)。

●结论:

鸽子的收入-闲暇交易在很多方面和人类是相似的。

幻灯片42

案例3中国城市女性就业历程

●第一个阶段:

迅猛起步阶段(1949年至1957年)

●就业方式为不完全计划式,就业领域从集中于轻纺等传统行业向商业、服务业、邮政业等较广泛的领域拓进。

●规模:

60万人328万人

●比重:

7.5%13.4%

●第二个阶段:

主观激增阶段(1958年至1980年)

●就业方式为计划就业式。

就业领域几乎包罗了所有行业和多种职业。

●规模:

1960年,猛增到1008.7万人

●比重:

提高到20%,比1957年上升了6.4个百分点

幻灯片43

案例3中国城市女性就业历程

●第三个阶段:

理性调整阶段(80年代开始至今)

●此阶段以城市女性既有机遇又有挑战的自主择业为主要特征,其就业方式为从被动安置转向自我发展式。

●现状总结:

全国7亿从业人员中,女性占47%,比世界妇女参与劳动平均比例高出11个百分点。

现在,产业结构的调整势必引起就业结构的调整,过去占第一、二产业近半数的城市女性必然有相当部分要退出原有产业领域,下岗或转向新的领域再就业。

幻灯片44

复习思考题

●影响劳动供给的因素有哪些?

●什么是劳动-闲暇模型?

●什么是家庭生产模型?

●利用劳动供给理论分析“带钉”的工伤补偿计划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我国妇女劳动力的参与率的变化趋势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