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887707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2.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拉萨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拉萨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拉萨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拉萨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拉萨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拉萨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拉萨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拉萨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拉萨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拉萨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拉萨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拉萨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拉萨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docx

《拉萨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拉萨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拉萨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docx

拉萨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

拉萨市2019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绿色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

B.五月的西湖公园,姹紫嫣红,一片绚丽的景象。

C.登高远眺。

青山如屏,绿水如带,令人心旷神怡。

D.两位阔别多年的老友意外地在一条小巷里狭路相逢,两人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多高兴了。

2.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人本休景  解说:

这四个字造字方法各不相同。

B.高尚情操 长江之滨 一粒种子 辛勤耕耘    解说:

这四个短语结构类型相同。

C.中国于2015年12月发射的“悟空”(DAMPE)卫星在太空中测量到电子宇宙射线的一处异常的波动。

解说:

“中国测量波动”是这个句子的主干。

D.一只白鹭和一对鸳鸯在植物间嬉戏。

那株水蜡烛随风摇摆,把晚秋的情绪点燃。

解说:

这句话有拟人的修辞手法。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嗥鸣(háo) 谰语(lán) 亘古(gèng)

B.默契(qiè) 憎恨(zèng) 烦琐(suǒ)

C.模样(mó) 震悚(sǒng) 粗拙(zhuó)

D.诘问(jié) 取缔(dì) 愧怍(zuò)

4.下列句子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患有所不辟也(祸患,灾难)

B.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交换)

C.万钟于我何加焉(施加)

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德”,感激,恩惠)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

大约

B.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翕忽:

静止不动的样子

C.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拂:

随风飘拂

D.近岸,卷石底以出      近:

靠近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深受人们喜爱的中国京剧脸谱艺术,被公认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

B.有关部门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各地考试期间严防安全不出问题。

C.他在做每一道题时,都是经过认真思考、深思熟虑之后才动笔的。

D.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是学校、家庭、社会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冬晚

靳以

我该记得那是一个寒冷的天,在那近北的古旧的大城里冬日自有它的威严。

几个人从茶店中出来,立刻拉起衣领,虽然只是十点钟,已经是路静人稀了。

风虽是稍稍杀了些,寒冷却像是更甚了。

水滴结成的冰,反映着一点点的灯光;可是踏在那上面,正是可以使人倾跌下来的啊!

入冬就冻了起来的路,在人的脚和马的蹄子下,更响着清亮之音。

“我们回去了吧。

一个人这样地说了,几个人就同时起着踌躇。

每次总是这样,茫茫地立在路边,颇有无可适从之苦,叫做“家”的所在自然是等在那里,可是我们都有些莫明其妙的感觉,若是不被说起来,总也不会想到的。

两个人向南去了,我们三个人该向北去。

因为还有一条颇远的路,我们只得叫着车子。

原以为路是冷静的,可是一声呼唤之后,许多辆车子都朝我们这里来,争着说:

“您到哪儿,我拉您去。

才把要去的地名说出,他们就讨着价,还没有等他们还口,他们自己就一直把价钱少了下去。

“一毛钱,”

“四十枚,”

“三十六个吧!

“三十枚我送您回去。

听到这样的价钱,就说出来就是三十枚,要三辆。

那个第一个说的立刻就嚷着他是先讲好了的,另外两辆也争着附和,这样说定了,我就走近第一个车夫,虽然衣领遮蔽了我半部的脸,我的眼睛还能清楚地看到那只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

当着他把车把放下去,我并没有坐到上面。

他说着:

“您请坐上去吧。

我没有回答他,可是我也没有动动我的脚。

他好像知道了,就和我说:

“您放心,准保没错儿,送您平安到家。

“我,我倒没有什么,只是你,─—”

“我今年十九啦,拉了二年半的车。

显然这是不确实的,他那样子最多也不过十六岁。

“你知道到那里去还得要爬一座桥,路又不近,……”

“我常走,您就上车吧。

好像由于过度的寒冷,他的声音发着一点颤,在阴暗的灯光下,我看见他那瘦小的脸。

他的身子又显得是那么单薄,像是还害着病的样子。

“我还是换一辆吧!

我怕,─—”

我才说出了,就有一辆车跑到我近前来,可是我并没有就上去,我从衣袋内掏出一些钱,给那个失望了的车夫。

“你不用拉我了,这点钱给你。

他坚决地摇着头,俯下身拾起了车把,眼睛里冒着愤怒的光。

“你的年纪大小,你不该拉车,太劳苦了会伤害你的身体。

─—”

我加着解释,他给我回答了:

“我十九啦,我的年纪一点也不小,我的家里人都看我不小,看我该养家了。

“拿去这点钱吧。

“凭什么我要你的钱,我要卖力气才赚钱的!

他说完,什么也不顾,径自掉头去了。

我站在那里,像呆了一样。

我那同行的两个友人的车子早已走了,只是我一个人还站在那里,我觉得十分孤独,我觉得我只是活在一个陌生的世界中,我一点也不懂得别人,别人也许不懂得我。

他也许是对的,难说是我,我错了么?

握着铜元伸在冷空里的手觉得一点僵了,我只得缩回来。

我的心也冻结了,在这寒冷的冬夜,在那严酷而恨急的眼光里。

我坐上了车,一任他送我到任何的地方去。

选自1937年1月开明书店出版的《猫与短简》

7.“我”开始没有坐车夫的车的原因正确的一项是()

A.“我”怕车夫年纪太小,拉不动

B.“我”嫌车夫长得太瘦小,单薄

C.“我”看车夫像是害着病,怕出事情

D.“我”同情车夫,不忍心坐他的车

8.结合文章语境,完成下面的对话。

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作者总是不让文章中的“我”把说的话说完,总是用破折号代替,我觉得很有意思,却说不出好在哪里。

我认为这样写好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为什么文章的末尾说“我的心也冻结了”?

10.请从以下选项中选择一项与选文进行组合,并简述这样组合的理由。

A.《老王》(杨绛)

B.《骆驼祥子》(老舍)

我选_________与选文进行组合,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

现代文阅读

“2600年前人类消失”,会以哪几种方式

杨 欣

①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编者注:

2018年3月14日因病去世)不久前再次预言,人类在公元2600年前可能就会消失(灭绝)。

他给出的理由是,随着地球人口增长,能源消耗将会增加,地球将变成一个“熊熊燃烧的火球”,而逃避这个灾难的方法是移民外星。

霍金的“乌鸦嘴”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是提醒人类“不作不死”。

那么,人类会有哪些“作死”方式呢?

②海平面上升造成的吗?

③可能令人类消失的第一种方式是今天已经危及人类的气候变暖所导致的海平面上升。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13年的第五次报告(也是最近的一次报告)称,1880~2012年世界的平均气温上升了0.85℃。

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任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到21世纪末,全球的平均气温最多可上升4.8℃,海平面会上升82厘米。

届时,世界上将出现诸多“流浪之国”,数亿人或遭受洪灾,或因海平面上升而被迫转移。

不过,即便到2600年会有更多“流浪之国”或“消失之国”,海水或洪水让人类消失的可能性并不大。

④核战争造成的吗?

⑤霍金所说的能让地球变成“熊熊燃烧的火球”最大可能是,为争夺资源和生存权而引发的核战争或核事故。

此前一个普遍流行的说法是,如果世界上有核国家的核武器同时投放,将把地球毁灭10多次。

然而科学的结论是,即便所有有核国家的核武器同时爆炸,也只可能会让地球局部地区变成“火球”,不大可能让整个地球成为“火球”。

但是,核武器的破坏是以生物和生境为巨大代价的,从辐射能量和随后的慢性致死、致畸来看,有可能让90%以上的人类消失。

不过,即便地球的生境遭到破坏,经过数十年,又有可能得到恢复;即便所有的核武器引爆让地球上99%的人消失了,剩下1%的人也可以从世界末日种子库中获得种子,生存下来。

⑥自然灾难造成的吗?

⑦如果说苏美尔神话中会在2012年撞击地球的尼比鲁是一颗不存在的假想行星,但宇宙中的无数天体终有一颗会在未来某一天与地球相撞。

类似的事件地球历史上已经发生了多次。

1908年6月30日,俄国西伯利亚上空发生爆炸事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由在地球大气层爆炸的一颗小行星所导致。

6600万年前,一颗直径大约10千米的小行星撞击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上,形成了一个直径大约180千米的撞击坑,后来命名为“奇克苏鲁布”撞击坑。

地球上大约3/4的动物和植物物种从此灭绝,其中就包括恐龙。

关于恐龙的灭绝,除天体撞击说外还有多种假说,如气候变迁说、大陆漂移说、地磁变化说、物种争斗说等。

即便承认天体撞击地球导致恐龙灭绝,而且将来还会有更大质量的天体撞击地球,让人类和其他生物消失,但仍然有补救的办法。

人类的卫星清除技术和导弹拦截技术都可以命中撞向地球的天体,或改变其飞行的方向,使其偏离地球。

如是,地球上的人类和生物同样不会消失。

⑧当然,人类消失最有可能的一种方式是,地球因自身运行的内部规律而毁灭,但那是几十亿年以后的事了。

以上种种都可能是使人类消失的方式,但迄今没有一种的可能性超过10%,人类大可不必杞人忧天。

不过,记得珍爱地球,也珍惜每一天平凡的日子。

(选自《百科知识》2018年第2期,有删改)

1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向读者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未来人类消亡的四种方式。

B.未来人类消亡的方式中内部规律说出现的可能性有10%之大。

C.自然灾难说将会是导致人类消亡的主要因素之一。

D.对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提出的人类未来消亡的猜想作者是不同的。

12.下列对文章写作特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方式脉络清晰地说明了未来人类消亡的几种方式。

B.文章②、④、⑥三段使用排比的组段方式强调了未来人类灭亡的方式猜想,发人深省。

C.文章为达到明确的说明效果,综合使用了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摹状貌等多种说明方法。

D.文章第⑧段加点词“迄今”准确严谨的说明了未来人类消亡的方式都具有毁灭性。

13.分析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当然,人类消失最有可能的一种方式是,地球因自身运行的内部规律而毁灭,但那是几十亿年以后的事了。

以上种种都可能是使人类消失的方式,但迄今没有一种的可能性超过10%,人类大可不必杞人忧天。

三、句子默写

14.根据课文默写,并写出相应的作者。

①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至塞上》)

②__________________?

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③_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④岂不罹凝寒?

_______________。

(刘桢《赠从弟(其二)》)

⑤________________,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_____________ 。

《富贵不能淫》

⑦所以动心忍性,________________。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四、课内阅读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5.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

(1)念无与为乐者(__________)

(2)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____)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__)

16.翻译下列句子。

(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

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虽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B.作者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与对知音甚多的无限感慨。

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虚实相生,一正一侧,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D.文章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8.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的情怀。

19.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通过对秋风卷茅、群童抱茅、夜雨湿屋等情节的描写,写出了诗人的重重苦难。

B.“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也烘托出诗人的愁绪。

C.诗人“少睡眠”的原因只是自己屋漏,担心娇儿被雨淋病。

D.整首诗歌语言朴素生动,但抒发的感情强烈,感人至深。

六、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尹翁归传

尹翁归字子兄,河东平阳人也,徙杜陵,翁归少孤,与季父居。

为狱小吏,晓习文法,喜击剑,人莫能当。

是时大将军霍光秉政,诸霍在平阳,奴客持刀兵入市斗变,吏不能禁,及翁归为市吏,莫敢犯者。

公廉不受馈,百贾畏之。

后去吏居家。

会田延年为河东太守,行县至平阳,悉召故吏五六十人,延年亲临见,令有文者东,有武者西。

阅数十人,次到翁归,独伏不肯起,对曰:

“翁归文武兼备,唯所施设。

”功槽以为此吏倨傲不逊,延年日:

“何伤?

”遂召上辞问,甚奇其对,除补卒吏,便从归府。

案事发奸,穷竟事情,延年大重之,自以能不及翁归,徙署督邮。

河东二十县,分为两部,闳孺部汾北,翁归部汾南。

所举应法,得其罪辜,属县长吏虽中伤,莫有怨者。

举廉为缑氏尉,历守郡中,所居治理,迁补都内令,举廉为弘农都尉。

征拜东海太守,过辞廷尉于定国。

定国家在东海,欲属托邑子两人,令后堂待见。

定国与翁归语终日,不敢见其邑子。

既去,定国乃谓邑子日:

“此贤将,汝不任事也,又不可干以私。

(《汉书·七六》)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奴客持刀兵入市斗变 兵:

_____  

(2)莫敢犯者 莫:

_____

(3)悉召故吏五六十人 悉:

______   (4)甚奇其对 奇:

_____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1)公廉不受馈,百贾畏之。

(2)此贤将,汝不任事也,又不可干以私。

22.概括总结尹翁归有哪些优秀品质?

(答出两点即可)

七、语言表达

23.离中考还有两个月时间,学校举办“诗词朗诵大会”,要求九年级学生也必须参加。

同学李飞说:

“学校盲目跟风!

都什么时候了还要参加朗诵大会,简直是浪费时间!

”对于李飞的抱怨,你将怎样劝说他参加活动?

八、名著阅读

精选《绿色蝈蝈》段落,回答问题

现在轮到夜晚的艺术家上场了。

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弱肉强食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自语。

那像是滑轮的响声,很不引人注意,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窸作响。

在这喑哑而连续不断的低音中,时不时发出一阵非常尖锐而急促、近乎金属碰撞般的清脆响声,这便是蝈蝈的歌声和乐段,其余的则是伴唱。

尽管歌声的低音得到了加强,这个音乐会不管怎么说还是不起眼,十分不起眼的。

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关于食物,我遇到了喂养螽斯时同样的麻烦。

我给它们莴苣叶,它们吃了一点儿,但不喜欢。

我必须另找食物,它们大概是要鲜肉吧,但究竟是什么呢?

清晨,我在门前散步,突然旁边的梧桐树上落下了什么东西,同时还有刺耳的吱吱声,我跑了过去,那是一只蝈蝈正在啄着处于绝境的蝉的肚子。

我明白了,这场战斗发生在树上,发生在一大早蝉还在休息的时候。

不幸的蝉被活活咬伤,猛地一跳,进攻者和被进攻者一道从树上掉了下来。

有时我甚至还看到蝈蝈非常勇敢地纵身追捕蝉,而蝉则惊慌失措地飞起逃窜。

就像鹰在天空中追捕云雀一样。

但是这种以劫掠为生的鸟比昆虫低劣,它是进攻比它弱的东西,而蝈蝈则相反,它进攻比自己大得多、强壮有力得多的庞然大物,而这种身材大小悬殊的肉搏,其结果是毫无疑问的。

蝈蝈有着有力的大颚、锐利的钳子,不能把它的俘虏开膛破肚的情况极少出现,因为蝉没有武器,只能哀鸣踢蹬。

24.结合选文,概括绿色蝈蝈的叫声和形态有哪些特征?

25.作者介绍了绿色蝈蝈的哪些习性?

主要写了哪个方面的习性?

九、作文

26.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懂一个道理,多一分智慧;懂一种心情,多一分体验;懂一个人,多一分理解,懂,意味着成长。

请以“我懂了”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

确定立意;符合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600字.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代替。

2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少不了磨炼。

磨炼有大有小,有虚有实。

只要你是有心人,就会发现“磨炼”无处不在……你有过怎样的“磨炼”经历?

你听说过什么“磨炼”故事?

你对“磨炼”有怎样的看法?

要求:

①自选角度,自拟一个包含“磨炼”这个词语的标题;②文体自选,不少于5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