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项医疗管理制度 十八项核心医疗制度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904987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9.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八项医疗管理制度 十八项核心医疗制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十八项医疗管理制度 十八项核心医疗制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十八项医疗管理制度 十八项核心医疗制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十八项医疗管理制度 十八项核心医疗制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十八项医疗管理制度 十八项核心医疗制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十八项医疗管理制度 十八项核心医疗制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十八项医疗管理制度 十八项核心医疗制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十八项医疗管理制度 十八项核心医疗制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十八项医疗管理制度 十八项核心医疗制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十八项医疗管理制度 十八项核心医疗制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十八项医疗管理制度 十八项核心医疗制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十八项医疗管理制度 十八项核心医疗制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十八项医疗管理制度 十八项核心医疗制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十八项医疗管理制度 十八项核心医疗制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十八项医疗管理制度 十八项核心医疗制度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十八项医疗管理制度 十八项核心医疗制度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十八项医疗管理制度 十八项核心医疗制度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十八项医疗管理制度 十八项核心医疗制度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十八项医疗管理制度 十八项核心医疗制度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十八项医疗管理制度 十八项核心医疗制度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十八项医疗管理制度 十八项核心医疗制度试题.docx

《十八项医疗管理制度 十八项核心医疗制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八项医疗管理制度 十八项核心医疗制度试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十八项医疗管理制度 十八项核心医疗制度试题.docx

十八项医疗管理制度十八项核心医疗制度试题

十八项医疗管理制度[十八项核心医疗制度试题]

 

十八项核心医疗制度试题18项核心医疗制度培训试题

姓名:

科室:

分数:

一、填空题(1.5分/空,共计75分)

1、因病情需要转院治疗的患者,严格按照的执行。

2、患者病情变化或需要特殊检查治疗时,医生必须做到并。

3、医疗机构三级医师治疗体系包括、和。

4、医疗会诊包括、、和。

5、护理分级分为、、和。

6、疑难病例是指门诊患者就诊次未确定诊断者,住院患者入院日未确定诊断者、涉及多脏器严重病理生理异常者、涉及重大手术治疗者。

7、科内疑难危重病例讨论由主治科室的以上主持,负责介绍解答有关病情、诊断、治疗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分析意见。

病历由报告,会议结束时由主持人做总结。

8、危重患者的抢救,科主任不在场的情况下,由职称最高的医师主持抢救工作,但必须通知或。

9、科内疑难危重病例讨论由或主持。

10、关于术前讨论制度,手术均须进行术前讨论。

11、术前讨论后由与共同将讨论结果向患者或患者家属进行详细交待,充分沟通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对于特殊病例(存在医疗纠纷),不论是否属于医疗事故,应在小时内进行讨论,形成初步意见报医务部和院领导。

13、手术安全核查由或主持,三方共同执行并逐项填写。

14、根据手术过程的复杂性和手术技术的要求,把手术分为四类:

、、、。

15、危急值是指检验、检查结果极度异常,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状态,如不及时处理随时会危及病人生命的状况。

16、对危急值报告处理完毕后,或应将相应分析、处置情况在病程记录中记录。

17、新入院患者,24小时内应有医师查房记录,小时内有1次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查房,一般患者每天应有1次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查房记录,并加以注明。

18、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800毫升的,由具有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申请备血量在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报批准,方可备血。

19、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划分成和、三级。

20、临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当经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组同意后,由具有的医师开具。

21、门诊不得开具级抗菌药物

22、患者病情超出本科专业范围,需要其他专科协助诊疗者,需行。

二、选择题(1分/题,共计15分)

1、科间会诊:

由主治医师提出,会诊单上写明会诊目的和要求。

应邀科室必须派级别以上人员参加会诊。

()

A、住院医师B、主治医师C、副主任医师

2、对于急、危、重症患者的急会诊,应邀科室应该在分钟内到位。

()

A、5分钟B、10分钟C、15分钟

3、关于会诊不正确的是()

A、会诊科室必须认真填写病史概要、初步诊断、会诊目的和要求,由主治医师签字后送往被邀科室。

B、急会诊、抢救会诊等特殊情况下,可不受级别对等限制

C、紧急会诊时也必须填写会诊申请单,电话直接通知邀请,被邀医师可以拒绝

4、医师值班、交接班正确的是()

A、接班人员未及时到岗,交班人员到时间后可以下班

B、值班医师因急会诊离开岗位未告知护士去向

C、医技科室值班人员应将设备运行情况记录签字后交班

5、关于“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说法错误的有()

A、虽然住院检查有重要异常发现,但病人无明显相关临床表现,可以不作讨论

B、病情危重或需要多科协作抢救的病例

C、讨论由主持人归纳总结,确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6、危重病人抢救时正确的做法有()

A、相关科室的最高职称医师在家中电话指挥抢救

B、医技科室因工作忙,拒绝相关床边检查

C、护士因害怕走夜路,拒绝到院参加抢救

D、值班医师先行到场,边参加抢救,边向上级医师汇报

7、不是“术前讨论制度”的内容是()

A、术前应对诊断、治疗、检查结果分析、术前准备、手术适应症、禁忌症进行梳理讨论

B、是防止疏漏,预防差错发生,保证手术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C、除手术及麻醉相关人员参加外,必要时可请其他科室、外院专家参加,特殊病例,院领导参加

D、讨论时由经治医师脱稿简明介绍病史及诊疗经过

8、关于死亡病例讨论正确的是()

A、病人死亡后两周内完成死亡讨论

B、讨论由护士长主持,医疗组全体人员参加

C、讨论时应重点总结经验,无需提及不足

D、必要时由医务处门组织,科室相关人员或医疗组全体医师、护士长、责任护士参加

9、临床查对完全正确的是()

A、护士执行医嘱时,一定要做到“十对”

B、医师开具各种医疗文件时,对病员的姓名、年龄加以核实

C、抢救病人执行口头医嘱时,执行者必须口头复诵一遍,核对无误方可执行,并将使用的空安瓿、药瓶、相关包装等物品保留备查

D、采集标本时应查患者姓名、性别、床号、标签、标本质量

10、按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地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能实施的手术是()

A、一级手术B、二级手术C、三级手术D、四级手术

11、手术记录应当在术后()内完成。

A、6小时B、12小时C、24小时D、三天

12、关于各级医师的手术范围及审批权限不正确的是()

A、主治医师熟练掌握一、二类手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开展三类手术

B、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并熟练掌握一类手术

C、低年资副主任医师熟练掌握一、二、三类手术,在上级医师参与指导下开展四类手术

D、高年资副主任医师熟练完成一、二、三类手术,在主任医师指导下开展四类手术

13、关于抗菌药物使用的权限,以下错误的是

A、住院医生处方权限为一线药物。

B、主治医师处方权限为一、二线药物。

C、副主任医师及主任医师处方权限为一、二、三线药物。

D、住院医生、主治医生在值班或急诊时遇到严重感染的情况,可直接使用二、三线抗菌药物。

14、关于病历书写哪项是错误的()

A、药名不能用符号或缩写,一种药名不能中英文混写

B、患者姓名、性别、联系电话等基本信息由挂号人员或患者本人填写,但接诊医师应予以核实、完善

C、医务人员应签全名,随机3人不能辨认即认为不合格(潦草)签名

D、冒用或临摹代替他人签名

15、危重病人抢救时正确的做法是()

A、立即报告上级医师,待其到场后积极抢救

B、没有主治以上医师时,由护士长主持抢救

C、抢救急会诊时,被邀科室主治以上医师无法到达现场时,值班的住院医师可以不去参加抢救,但要电话告知邀请科室

D、遇重大抢救、突发事件应按相关预案组织抢救并及时报告

三、cSpeNgBo.COm蓬勃范文网:

十八项医疗管理制度[十八项核心医疗制度试题])判断题(1分/题,共计10分)√√××√√×××√

1、首诊医师请其它科室会诊必须先经本科上级医师查看病人并同意。

()

2、患者病情变化或需要特殊检查治疗时,医生必须做到告知义务并签字。

()

3、住院医师有权决定患者进行院内/外会诊、转院等问题。

()

4、会诊医师接到会诊通知单后,应签收并注明时间,并于36小时内前往会诊。

如有困难不能解决,应请本科上级医师协同处理。

()

5、值班医(技)师必须坚守工作岗位。

因手术、急会诊等工作需要离开时,应向值班护士交代去向保证联系。

()

6、住院疑难危重病例讨论,由科室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以上主持。

()

7、危重病人抢救工作应由主治医师或以上人员主持。

()

8、死亡病例讨论应在病人死亡后两周内进行讨论。

()

9、二级手术由科主任审批,低年资主治医师以上人员签发通知单。

()

10、接获“危急值”报告者,应立即汇报主管(或当班)医师并做好记录。

()

十八项医疗管理制度[十八项核心医疗制度试题]

 

1.首诊负责制度

为切实履行医院救死扶伤的职责,规范医护人员对重危病人抢救的医疗行为,防止不安全医疗责任事件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一)因各种原因或疾病导致病人生命体征出现严重病态,威胁病人生命,或在治疗过程中有可能出现意外和并发症威胁病人生命安全的被视为危重病人。

(二)危重病人就诊实行首诊负责,首诊医师和医疗部门必须负责病人的急救和生命体征的维持直至落实好专门医疗部门和医师进行诊疗为止。

(三)危重病人抢救必须听从急救小组负责人或主管医师指挥,迅速将病人转入急救室和ICU进行救治,特别紧急设法转运的应就地抢救,召集急救车和医院急救小组赶赴抢救。

(四)在医院内发生意外和严重并发症导致病人危重状态或重危病人抢救需行政特别支持的,除按第三条处置外,必须立即上报医务处直至院长。

(五)危重病人的转送必须有主管医护人员或主持诊疗操作的医护人员陪同,根据病情由主管医师决定护送人员的医疗等级,请护士陪同需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医嘱。

无医嘱视为主管(治)亲自陪同。

护士站必须做好协调工作。

(六)各医疗部门必须组建抢救小组由科负责人亲自主持。

各病区要建立定期检查急救设备、药品制度,药剂科要保证任何时候都能提供充足的急救药品,辅助科室要保证急救检查设备的完好和随时应急并建立制度。

(七)急诊科和ICU是医院处置危重病人的重要部门,必须保证急救床位和设备的应急使用和人员的紧急调用。

科室要建立相应的定期检查医疗制度。

(八)危重病人急救中全体医护人员应以抢救病人生命为第一,收到急救传呼6120,放下一切工作奔赴急救场所。

为救命,主持抢救负责人有权力签署“特急急救”意见,先救治后付费,但此权限仅限首次。

行使后应立即报告医疗行政和总值班,以后不付费诊治需请示医疗行政审批。

(九)如违反以上条例视为责任事件,医院将进行严厉处罚,因此所引起的后果,当事人将承担法律责任。

2.三级查房制度

(一)科主任、主任医师或主治医师查房,应有住院医师、护士长和有关人员参加。

科主任、主任医师查房每周不少于1~2次,主治医师查房每周2-3次,查房一般在上午进行。

住院医师对所管病员每日至少查房二次。

(二)对重危病员,住院医师应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必要时可请主治医师、科主任、主任医师临时检查病员。

(三)查房前医护人员要做好准备工作,如病历、X光片子、各项有关检查报告及所需的检查器材等。

查房时要自上而下逐级严格要求,认真负责,经治的住院医师要报告简要病历、当前病情并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主任或主治医师可根据病情做必要的检查和病情分析,并做出肯定性的指示。

(四)护士长组织护理人员每周进行一次护理查房,主要检查护理质量,研究解决疑难问题,结合实际教学。

(五)查房内容:

1、科主任、主任医师查房,要解决疑难危重病例,审查对新入院、疑难重危病员的诊断、治疗计划,决定重大手术及特殊检查治疗;抽查医嘱、病历、护理质量;听取医师、护士对诊疗护理的意见;进行必要的教学工作。

副主任医师对新入院的一般病人在首次查房时应提及包括疾病的诊断依据、鉴别诊断、治疗方案及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等四方面的内容,对疑难病例应提及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在鉴别诊断的意义及明确诊断的途径、措施和方法:

对已发出“病危”通知的病人,应自当天起连续三天,每天进行查房,查房需提及当前的主要矛盾以及解决主要矛盾的途径、措施和方法。

2、主治医师查房:

要求对所管病人分组进行系统查房,尤其对新入院、重危、诊断未明、治疗效果不好的病员进行重点检查与讨论,听取医师和护士的反映,倾听病员的陈述,检查病历并纠正其中的错误记录;了解病员的病情变化并征求他们对饮食、生活的意见;检查医嘱执行情况及治疗效果,决定出院、转科问题。

3、住院医师查房,要重点巡视重危、疑难、待诊断、新入院、手术后的病员;检查化验报告单,分析检查结果,提出进一步检查或治疗的意见,检查当天医嘱执行的情况;给予必要的临时医嘱并开写次晨特殊检查的医嘱;检查病员的饮食情况;主动征求病人对医疗、护理生活等方面的意见。

(六)院领导及职能科室负责人,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定期参加各科的查房,检查病员治疗情况和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

3.会诊制度

(一)凡遇到需会诊的疑难病例,应及时申请会诊。

(二)科间会诊:

由经治医师提出,上级医师同意,填写会诊单,主管医师陪同会诊医师检诊病人,并做简要病史介绍。

应邀医师一般要在二十四小时完成,并写会诊记录。

如需专科会诊的轻病员,可让病员到专科检查。

(三)急诊会诊:

被邀请的人员必须随叫随到,接到会诊通知后,必须及时到达会诊地点。

(四)科内会诊:

由经治医师或主治医师提出,科主任召集有关医务人员参加。

(五)院内会诊:

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处同意,并确定会诊时间,通知有关人员参加。

一般由申请科主任主持,医务处派人参加。

(六)院外会诊:

本院一时不能诊治的疑难病例,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处同意,并与有关单位联系,确定会诊时间,会诊由申请科主任主持。

必要时携带病历,陪同病员到院外会诊;也可将病历资料,传发有关单位,进行远程会诊。

(七)科内、院内、院外的集体会诊:

经治医师要做好会诊前的准备和会诊记录,详细介绍病史。

参加会诊医师要详细检查病人,发扬技术民主,明确提出会诊意见。

主持人要进行小结,会诊意见要认真组织实施。

4.分级护理制度

(一)目的

分级护理指根据病人的病情,确定特级护理或一、二、三级护理,进行病情观察和治疗护理,并根据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给予基础护理。

(二)适用范围

1、特级护理

(1)脏器功能衰竭(心、脑、肾、肝、呼衰)。

(2)各种复杂的或新开展的大手术。

(3)各种严重的创伤、烧伤,多脏器功能损伤。

2、一级护理

病情严重或病情不稳定需严密监测和观察者。

3、二级护理

病情基本稳定者。

4、三级护理

病情稳定者。

(三)主要护理要求

1、特别护理要求

(1)专人护理或转入ICU。

(2)根据病情监测生命体征、出人量。

(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随时记录病人的重要生理、心理反应。

(4)准确执行医嘱,及时完成治疗。

(5)做好基础和专科护理,防止护理并发症。

2、一级护理要求

(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根据医嘱和病情监测记录生命体征、出人量。

(2)观察病人的生理、心理反应,了解心理需求,做好身心整体护理。

(3)准确执行医嘱,及时完成治疗。

(4)做好与疾病有关的专科护理,防止护理并发症。

(5)做好健康教育,协助或指导功能锻炼。

3、二级护理要求

(1)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及生理、心理反应,做好身心护理。

(2)准确执行医嘱,及时完成治疗。

(3)做好健康教育,协助或指导功能锻炼,预防护理并发症。

4、三级护理要求

(l)准确执行医嘱,及时完成治疗。

(2)了解病人病情,做好健康教育。

(四)日常生活能力(ADL)的评定和护理要求

护士应对病人进行ADL评定,并提供相应的护理。

1、级别

(1)一级:

完全独立,各项活动能在正常时间内安全完成。

生活可以自理不需要借助帮助。

(2)二级:

部分独立,在完成各项日常生活活动中,需要使用辅助器具并超过正常完成活动时间,动作不够安全。

若提供必要的物品,生活可以自理。

(3)三级:

部分依赖,已尽最大努力仍不能独立完成日常活动。

需要指导、监督或说服,协助生活护理和功能锻炼。

(4)四级:

完全依赖,完全需要帮助。

需要协助被动活动,指导部分主动活动。

2、护理质量标准

(1)床铺平整、清洁、舒适、无碎屑、无尿渍、无血渍。

(2)卧位舒适,符合病情和治疗要求。

(3)口腔清洁,妥善处理口腔黏膜溃疡、出血等。

(4)皮肤清洁、完整无破损,会阴、肛门清洁无异味,指、趾甲、须发等洁净。

(5)满足进食的需求。

(6)满足饮水、排泄的需求。

(7)根据肢体功能,协助和指导适当的功能锻炼。

5.值班和交接班制度

(一)医师值班交接班及危重病人交接班制度

1、各科在非办公时间及节假日均须设医师值班。

原则上应由住院医师任一线值班,主治医师任二线,副主任医师可参加第三线值班。

2、值班医师应提前半小时到岗,接受各级医师的交班,交班时,应巡视病房。

危重病员,应于床前交接。

3、医师下班前,应将新病人及危重病员情况和处理事项记录于交班簿,值班医师亦应将值班期间的病情变化处理情况记于病程记录,并同时重点扼要记入交班簿。

4、值班期间急诊入院病人,原则上要及时完成病历书写,如需急救处理或急诊手术来不及书写病历时,应记首次病程记录,然后根据时间情况补写病历。

5、值班医师在班期间,必须尽职尽责,负责各项临时性医疗工作和病员的临时处理,遇有疑难问题时应请上级医师处理。

6、值班医师必须坚守岗位,不得擅离职守,不得随便找人顶替,确有特殊情况时经住院总医师或科主任批准并交待工作后方可调换。

7、值班医师若有事需暂时离开,须向值班护士说明去向,当护理人员请叫时立即前往诊视。

8、值班医师一般不脱离日常工作,如因抢救病员或其他特殊原因未得到休息时,过后酌情予以适当补休。

9、每日晨,值班医师将病员病情及处理情况向主治医师或主任医师报告,并向经治医师交清危重病员情况及尚待处理的工作。

10、值班医师每晚9:

30与值班护士共同查房,包括对陪伴人员、病房卫生及安全等全面检查一次。

(二)有关科室值班交接班制度

1、药房、检验、放射、心电图室等科室的值班人员,应提前15分钟到岗,坚守岗位,不得擅离职守。

2、做好所用器械和仪器等交班工作并记入值班本。

3、尽职尽责,完成班内所有工作,保证临床医疗工作顺利进行。

4、如遇特殊情况需暂时离开科室,应向院总值班说明去向,以便寻找,避免影响工作。

6.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一)入院后五日内不能确诊的,需进行科室内讨论;入院后八日内未能确诊的,需组织全院讨论。

(二)疗效不满意病例的讨论:

主要病情不能控制的,五日内完成科室内讨论;仍不能控制的,八日内完成全院讨论。

(三)门诊病例讨论:

凡是在我院就诊三次仍不能明确诊断的,要组织相关科室进行讨论。

(四)医技病例讨论:

凡疑难病例,或发现结果明显异常,报告有疑问,要组织讨论,必要时复验,并由副主任医(技)师审核签发。

(五)危重病例讨论:

病危病重的病人要在24小时内完成科室内讨论;病情不能控制的要求提请医务处组织全院会诊,医务处组织在24小时内完成院级讨论。

7.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一)重危患者的抢救工作,一般由科主任、正(副)主任医师负责组织并主持抢救工作。

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不在时,由职称最高的医师主持抢救工作,但必须及时通知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

特殊病人或需跨科协同抢救的病人应及时报请医务处、护理部和业务副院长,以便组织有关科室共同进行抢救工作。

(二)对危重病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迟抢救,必须全力以赴,分秒必争,并做到严肃、认真、细致、准确,各种记录及时全面。

涉及法律纠纷的,要报告有关部门。

(三)参加危重病人抢救的医护人员必须明确分工,紧密合作,各司其职,要无条件服从主持抢救工作者的医嘱,但对抢救病人有益的建议,可提请主持抢救人员认定后用于抢救病人。

(四)参加抢救工作的护理人员应在护士长领导下,执行主持抢救工作者的医嘱,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随时将医嘱执行情况和病情变化报告主持抢救者。

执行口头医嘱时应复诵一遍,并与医师核对药品后执行,防止发生差错事故。

(五)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日夜应有专人负责,对病情抢救经过及各种用药要详细交待,所用药品的空安瓿经二人核对方可弃去。

各种抢救物品、器械用后应及时清理、消毒、补充、物归原处,以备再用。

抢救房间要进行终末消毒。

(六)安排有权威的专门人员及时向病员家属或单位讲明病情及预后,并及时办理各种签字手续,以期取得家属或单位的配合。

(七)需跨科抢救的重危病人,原则上由医务处或业务副院长领导抢救工作,并指定主持抢救工作者。

参加跨科抢救病人的各科医师应运用本科特长致力于病人的抢救工作。

(八)不参加抢救工作的医护人员不得进入抢救现场,但须做好抢救的后勤工作。

(九)抢救工作期间,药房、检验、放射或其他特检科室,应满足临床抢救工作的需要,不得以任何借口加以拒绝或推迟,后勤保障科室应保证水、电、气等供应。

8.术前讨论制度

(一)对重大、疑难(四、特类手术)及新开展的手术、科研项目手术,较大的毁损性手术,年龄75岁以上的病人手术,必须进行术前讨论。

(二)术前讨论要作详细记录,必须明确手术指征,制定手术方案、并发症的防范措施、术后观察事项、护理要求等。

(三)术前病历讨论过后必须要有本科室主任签名确认。

9.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一)凡死亡病例,一般在死后一周内讨论,特殊病例应及时讨论。

尸检病例,待病理解剖出结果后进行讨论,但不应迟于二周。

(二)死亡病历讨论要作详细记录,包括入院经过、治疗经过、病情恶化原因、死亡病因、死亡时间等。

死亡原因不明的要注明。

(三)如死亡病历为传染病病历,要在法定的时限内上报院防保科、医务处,一类传染病还要上报院部领导。

10.医疗查对制度

查对制度是保证病人安全,防止差错事故发生的一项重要措施。

医院工作者在工作中必须具备严肃认真的态度,思想集中,业务熟练,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无论直接或间接用于病人的各种治疗、检查物品(如药物、敷料、器械、压缩气体,及治疗、急救和监护设备等),必须具备品名正规,标记清楚,有国家正式批准文号、出厂标记、日期、保存期限,物品外观表现符合安全要求。

凡字迹不清楚、不全面、标记不明确以及有疑问的,应禁止使用。

在使用过程中病人如有不适等反应,必须立即停用,再次进行查对工作,包括应用的一切物品,直至找出原因。

(一)手术病人查对制度

1、手术室接病人时,应查对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及部位(左右)及其标志。

2、手术人员手术前再次核对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部位、麻醉方法及用药。

3、有关人员要查无菌包内灭菌指标,手术器械是否齐全,各种用品类别、规格、质量是否合乎要求。

4、凡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要在缝合前由器械护士和巡诊护士严格核对大纱垫、纱布、线卷、器械数目是否与术前数目相符,核对无误后,方可通知手术医师关闭手术切口,严防将异物遗留体腔内。

(二)有关科室查对制度

1、检验科查对制度

(1)采取标本时,查对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检查目的。

(2)收集标本时,查对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联号、标本数量和质量。

(3)检验时,查对检验项目、化验单与标本是否相符。

(4)检验后,复核结果。

(5)发报告,查对科别、病房。

2、血库查对制度

(1)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两人工作时要“双查双签”,一人工作时要重做一次。

(2)发血时,要与取血人共同查对科别、病房、床号、住院号、姓名、血型、交叉试验结果、血袋号、采血日期、血液质量。

(3)发血后,受血者血液标本保留24小时,以备必要查对。

3、病理科查对制度

(1)收集标本时,查对单位、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联号、标本、固定液。

(2)制片时,查对编号、标本种类、临床诊断、病理诊断。

(3)发报告时,复核检查项目、结果、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

4、放射线科查对制度

(1)检查时,查对科别、病房、姓名、片号、部位及目的。

(2)发报告时,查对检查项目诊断、患者姓名、科室。

5、理疗科及针灸室查对制度

(1)各种治疗时,查对科别、病房、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部位、种类、剂量、时间。

(2)低频治疗时,查对极性、电流量、次数。

(3)高频治疗时,检查体表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