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和运河(3课时).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5905086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城和运河(3课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长城和运河(3课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长城和运河(3课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长城和运河(3课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长城和运河(3课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长城和运河(3课时).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城和运河(3课时).doc

《长城和运河(3课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城和运河(3课时).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长城和运河(3课时).doc

城区二小“三知三学三查”研讨课导学案

学习内容

(一)单元第

(1)课(小节)第

(1)课时

科目

语文

课题

长城和运河

主备教师

郭甜甜

班级

三1

导学用具

幻灯

辅备教师

王晓香姚尧张琳琳

三维目标

知识

技能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

过程

方法

查字典的形式完成本课的课后生字,并组词。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学习重点

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

学习难点

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

学情分析

课前预习课文、搜集有关长城和运河的资料。

万里长城

(西)嘉峪关山海关(东)

京杭大运河

(北)首都北京

(中)京杭大运河

(南)天堂杭州

本课的生字不是很难,但与其相近的字很多,但是学生对形近字的把握不是很准确,需要在以后不断积累的过程中进一步区分。

导学流程

反馈与调整

一、自主学习

1.借助字典和其他的学习工具给文中的生字注音,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朗读包含课后生字的生词。

二、合作展示

1.把课文读给自己同组的同学听或者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朗读。

2.小组合作给本课的9个生字扩词。

3.以组为单位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组搜集到的关于长城和运河的资料。

三、教师点拨

1.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它北起首都北京(我国的首都在——北京)它南至天堂杭州,天堂是指神仙住的地方,可见,杭州是个多么美妙的地方。

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经过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我国重要的一条南北水上干线。

2.从古到今所有的人类建筑中最著名的应该就中国的万里长城了,长城距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东起河北省的山海关,西到甘肃省的嘉峪关,全长1万3千多公里,所以被称为“万里长城”。

3.运用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

四、分层训练

1.基础性训练,

折()蜒()篇()

拆()蜓()遍()

2.创造性训练

观察文中的万里长城或者运河写一段话。

五、课堂小结

长城和运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奇迹,而我们的祖先创造出来的奇迹还远不止这些,所有的奇迹都是辛勤、汗水和智慧的结晶,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学习的。

“折”和“拆”的区别。

“蜒”“蜓”的区别。

城区二小“三知三学三查”研讨课导学案

学习内容

(一)单元第

(1)课(小节)第

(2)课时

科目

语文

课题

长城和运河

主备教师

郭甜甜

班级

三1

导学用具

幻灯

辅备教师

王晓香姚尧张琳琳

三维目标

知识

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理解“人间奇迹”。

过程

方法

搜集资料,课上交流,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

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

背诵课文.

学习难点

准确理解“人间奇迹”背后的含义。

学情分析

熟读课文,了解长城和运河的基础上,感悟背后的精神含义。

长城和运河

万里长城巨龙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京杭大运河绸带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本课内容上很简单,学生理解起来也很容易。

但学生想要在文中分析出人间奇迹的特点、感受、名称不是很容易,需要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导学流程

反馈与调整

一、自主学习

1.文中共出现了几次“奇异的景象”,分别指的是什么?

2.在文中找出直接描写长城和运河的句子,长城的特点是什么?

运河的特点是什么?

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来写的?

二、合作展示

1.仔细对比课文的粱小姐,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

这样写的好处什么?

2.“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这是个什么句子?

他与一般的疑问句有什么区别?

三、教师点拨

长城和运河是伟大的人间奇迹,作者通过比喻、反复的手法向大家介绍了长城和运河的各个方面,为大家展示了一幅中国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建造人间奇迹的画面。

诗歌用设问的句式增强气势,让我们再一次体会劳动人民的伟大。

四、分层训练

1.基础性训练

1.《长城和运河》是由()部分组成,分别描写和赞颂了()和()。

两部分各有()句话,其中第()句和第()句各出现了两次,这种手法叫做()。

每部分的3到6句采用了()的修辞手法。

2.照样子写句子。

例: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1、 是哪个好孩子把教室打扫得这么干净?

是我们的班长王小华。

2、 是什么时候刮台风的?

是昨天夜晚。

2.创造性训练

小组交流,出示句式:

 ________________谱写了_____________的诗篇。

五、课堂小结

文中的比喻句是个重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长城和运河的特点,并用自己的比喻句写出来。

我们的祖先还创造了哪些人间奇迹?

城区二小“三知三学三查”研讨课导学案

学习内容

(一)单元第

(1)课(小节)第(3)课时

科目

语文

课题

长城和运河

主备教师

郭甜甜

班级

三1

导学用具

幻灯

辅备教师

王晓香姚尧张琳琳

三维目标

知识

技能

巩固本课的生字、词语、修辞手法和句式。

过程

方法

自学、合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提升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

学习重点

生词、生词。

学习难点

设问句

学情分析

学生以基本掌握疑问句、反问句。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1.是哪个好孩子把教室打扫得这么干净?

是我们的班长王小华。

2. 是什么时候刮台风的?

是昨天夜晚。

本课反复、设问句是个重中之重,但学生对这一部分的掌握很不好,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巩固。

导学流程

反馈与调整

一、自主学习

1.辨字组词。

驾()朽()创()谱()旅()

架()标()仓()普()族()

2.观察文中长城的插图,用上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话。

巨龙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奇迹

3.观察文中京杭大运河的插图,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话。

绸带银光闪闪伸向天边奇迹

二、合作学习

1.连一连。

战国兵马俑敦煌汉墓

秦代颐和园北京莫高窟

明代都江堰徐州园林

清代明孝陵苏州故宫

2.仿照课文,请你来为京广铁路写一首赞美诗。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

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象巨龙穿行在大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起_________,南到_________,

京广铁路谱写了______________。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聪慧勤劳的中国人民!

3.照样子写句子。

例: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1.是哪个好孩子把教室打扫得这么干净?

是我们的班长王小华。

2.是什么时候刮台风的?

是昨天夜晚。

“驾”和“架”不仅字形不同,而且可以从字的含义上让学生来区别这俩个字。

本题重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了解中国的名胜古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