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史部分全国各地高考历史原题汇编解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905781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2.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古代史部分全国各地高考历史原题汇编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世界古代史部分全国各地高考历史原题汇编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世界古代史部分全国各地高考历史原题汇编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世界古代史部分全国各地高考历史原题汇编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世界古代史部分全国各地高考历史原题汇编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世界古代史部分全国各地高考历史原题汇编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世界古代史部分全国各地高考历史原题汇编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世界古代史部分全国各地高考历史原题汇编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世界古代史部分全国各地高考历史原题汇编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世界古代史部分全国各地高考历史原题汇编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世界古代史部分全国各地高考历史原题汇编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世界古代史部分全国各地高考历史原题汇编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世界古代史部分全国各地高考历史原题汇编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世界古代史部分全国各地高考历史原题汇编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世界古代史部分全国各地高考历史原题汇编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世界古代史部分全国各地高考历史原题汇编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世界古代史部分全国各地高考历史原题汇编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世界古代史部分全国各地高考历史原题汇编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世界古代史部分全国各地高考历史原题汇编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世界古代史部分全国各地高考历史原题汇编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界古代史部分全国各地高考历史原题汇编解析.docx

《世界古代史部分全国各地高考历史原题汇编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古代史部分全国各地高考历史原题汇编解析.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世界古代史部分全国各地高考历史原题汇编解析.docx

世界古代史部分全国各地高考历史原题汇编解析

 

世界古代史部分

【2012高考试题】

(2012高考文综全国新课标卷34)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

有人砍伐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虽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

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

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

A.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B.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C.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D.审判结果取决于对法律的解释

 

(2012高考文综北京卷20)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与历史结论逻辑关系的正确理解。

A项实际上是维护债权人利益;B项因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所以城市人口增加,人口增加就是城市化,两者之间不存在逻辑关系;C项1860年俄国还是农奴制社会,不属于资本主义;只有D项在20世纪初,德国钢业联盟和铁业联盟的钢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8%,说明资本和生产越来越集中,出现了垄断组织。

【考点定位】:

必修一·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罗马法;必修二·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选修一·世界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

(2012高考文综天津卷历史7)罗马法是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

下列司法理念中,明显违背罗马法原则的是

A.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B.被告有权利在法庭上同原告对质

C.主要按照以往的习惯和判例进行判决D.主要按照法律和法学家解释进行判决

 

(2012高考文综天津卷历史7)罗马法是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

下列司法理念中,明显违背罗马法原则的是

A.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B.被告有权利在法庭上同原告对质

C.主要按照以往的习惯和判例进行判决D.主要按照法律和法学家解释进行判决

 

(2012高考文综安徽卷19)西方古典作品《阿提卡之夜》记载:

“一个审判官或仲裁官,受命于出庭辩论时[审讯案件],而他们被揭穿在[这个]案件中接受金钱贿赂”,依据《十二铜表法》第九表第三条应被处以死刑。

由此判断,制定这一法律条文的目的是

A.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充分保护平民权益

C.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D.限制贵族滥用权力

【答案】:

D

【解析】:

题中的“审判官或仲裁官”,在罗马习惯法汇编《十二铜表法》中,是罗马贵族才能担任的职务,他们因受贿而司法舞弊要处死刑,实际上是限制了贵族滥用权力,A、C两项只是自然法的精神原则并且在题中不能体现;B项的“充分保护”错误,《十二铜表法》只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利益。

【考点定位】:

必修一·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罗马法。

(2012高考山东基本能力5)柏拉图评述公元前5世纪某城市时说:

“这座城市里洋溢着自由和自由的言论,城中的每一个人都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这座城市”是指古代的

A.佛罗伦萨B.伦敦C.雅典D.巴黎

 

(2012高考历史江苏卷12)“十二铜表法自从定下来之后,„„有些条款甚至一直保留下来,到罗马后期仍然有效。

罗马人后来对这一古代法典有一种引以为傲的感情。

十二铜表法的语言也成为后世法典语言的典范。

”这段论述表明《十二铜表法》

 

①适用于整个罗马帝国②成为罗马成文法的起点

③对后世立法影响深远④标志着罗马法体系形成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

 

(2012高考历史海南卷9)早期罗马实行习惯法,贵族享有法律解释权。

公元前5世纪中期,平民通过斗争迫使贵族同意成立由平民和贵族联合组成的“十人委员会”,制定了《十二铜表法》。

该法的制定

A.体现了社会各阶级的利益与要求B.标志着平民取得了立法主导权

C.表明贵族的法律解释权得到认可D.奠定了罗马成文法传统的基础

【答案】:

D

【解析】:

《十二铜表法》限制了贵族的专横(贵族不再拥有随意的法律解释权),AC两项排除;它也只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故排除B项;D项符合《十二铜表法》的历史地位。

【考点定位】:

必修一·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罗马法。

二.近代西方民主政治

(一)选择题

(2012高考文综北京卷21)英国“光荣革命”后的一系列法令,规定了国王不得违反某些法规,但对国王可以行使的权力却未明确规定。

结合所学,国王仍保留的权力是

A.筹集税款B.干预立法C.招募军队D.任命大臣

 

(2012高考文综北京卷22)巴黎著名的协和广场曾几度更名,见证了法国革命的曲折历史。

1793年时它名为“革命广场”,1795年改名为“协和广场”,1826年又改名为“路易十六广场”,1830年最终定名为“协和广场”。

将这些名称与下列历史时期相对应,并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波旁王朝复辟时期②七月王朝时期③雅各宾派专政时期④督政府时期

A.①③②④B.③①④②C.③④①②D.④③①②

 

(2012高考文综天津卷历史9)1793年初,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在革命高潮中被送上断头台。

与这一事件相联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此法国废除了君主制B.这一事件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结束

C.这一事件为拿破仑上台创造了条件D.君主制的幽灵并未因此在法国消失

 

 

(2012高考文综山东卷16)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邦认为,“虽然这场双元革命——更精确地说是法国政治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载体和象征是法、英两国,但是我们不应把这场革命看成是属于这两个国家的历史事件,而应看做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

他强调的是

A.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密切关系B.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C.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世界意义D.政治进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2012高考文综安徽卷21)费城会议召开前,华盛顿说:

“事实已经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强制力量的干预,哪怕是为人们的利益而设计的最好的制度,也难以得到很好的采纳和执行。

”这表明他主张

A.维护邦联制B.加强中央权力C.巩固联邦制D.保障各州的权利

 

 

(2012高考文综四川卷20)法国大革命之所以在现代民主政治发展史上具有典范意义,一个重要的方面在于对“平等”原则的落实。

这种落实的一个典型表现是

A.高度认同政党政治B.不惜牺牲部分自由以保证障平等

C.定期召开三级会议D.通过三权分立以确立制衡原则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从西方近代民主政治的产生和发展角度考查法国大革命的历程。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后,君主立宪派、吉伦特派和雅各宾派,由浅入深地打击了法国的封建制度;尤其是雅各宾派最为彻底,其革命恐怖政策(经济恐怖是限价法令,政治恐怖是颁行《惩治嫌疑犯条例》),一定程度上牺牲了资产阶级的经济自由和政治自由,从而保证“平等”原则的落实。

ACD三项不能从题中材料得到体现。

【考点定位】:

(旧人教)高二选修·世界近现代史(上册)·法国大革命(经过)。

(新课标)必修一·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民主政治的扩展;选修二·法国建立共和制的曲折历程·法国大革命。

(2012高考文综重庆卷20)有学者认为:

“没有伊丽莎白时代(1558—1603年)的中兴和辉煌,英国要成为世界上首次资产阶级革命和首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是难以想象的。

”在下列英国创造的所谓“中兴和辉煌”中,属于伊丽莎白时代的是

A.建立了英属北美殖民地B.产生了早期启蒙思想

C.打败了西班牙殖民帝国D.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2012高考历史江苏卷15)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共和党候选人布什和民主党候选人戈尔在决定命运的几百张选票上发生争议,最后把官司打到了联邦最高法院。

后者一锤定音,解决了长达36天的总统难产危机。

这段材料

A.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B.表明司法权实际上高于行政权

C.显示最高法院掌握立法权D.说明总统人选与选民意愿无关

 

(2012高考历史海南卷11)1841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相墨尔本在一次B.首相与普通阁员享有平等权力

C.D.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B.主宰了联邦政府

C.赢得了美国公民的一致支持D.保持了政策的一致性

 

(2012高考历史海南卷13)拿破仑帝国灭亡后,路易十八在反法联军的护送下重返法国王宫,波旁王朝复辟。

路易十八颁布宪法,承认《拿破仑法典》继续有效。

这表明复辟后的波旁王朝

A.恢复了革命前的封建政体B.推动了法国大革命深入发展

C.实行了君主立宪制D.继承了拿破仑的军事独裁政策

【答案】:

C

【解析】:

一方面“路易十八„„重返法国王宫,波旁王朝复辟”(君主),另一方面“路易十八颁布宪法,承认《拿破仑法典》继续有效”(立宪),即选C项;复辟后的波旁王朝是资产阶级的工具,君主立宪制不是封建政体,排除A项;B项对应雅各宾派专政和拿破仑的法

 

兰西第一帝国;D项表述不符合实际。

【考点定位】:

必修一·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民主政治的扩展;选修二·法国建立共和制的曲折历程·19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

 

(2012高考历史上海卷32)以下哪一情景最贴切地反映了“光荣革命”后确立的君主立宪制的特征?

A.国王宣布本年度议会开幕,由议会就税收问题展开辩论

B.议会起草有关税收的法律文本,提请国王裁决

C.议长宣布议会开会,并主持讨论本年度国家税收

D.国王每年盛装莅临议会,宣布本年度议会开幕与闭幕

 

(2012高考历史上海卷33)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指出,“联邦政府被授予媾和、宣战、缔结商约、征集军队和筹建舰队的专权。

„„加入联邦的各州虽然有权修改或改订自己的立法,但不准制定追究既往的法律,不得在本州B.中央政府与地方分权而治

 

C.中央政府权威得到保障D.各州政府有较大的自主权

 

(2012高考文综北京卷37)(36分)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了人类文明,启迪着人类智慧,影响着人类社会的进程。

材料四自19世纪初,关于宪法是否明确授权联邦政府帮助地方治理河道的问题,美国国会一直存在争论,1817年和1822年,美国总统两次否决了联邦政府资助地方改善交通的议案,1824年最高法院法官认定,宪法允许联邦政府资助和承担河道改良项目,但联邦政府的权限从改良河道扩大到流域治理、防洪灌溉,又经历了一个多世纪。

其间,仍有很多议员认为,联邦政府建设防洪工程过多干预了各州的权力。

1935年全国内发生洪灾,100多项防洪议案提交到国会,1936年总统签署《防洪法》,授权联邦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建设防洪工程,地方需要提供相应的建设土地和空间。

(3)结合所学,从美国政治权力分配的角度,对材料四进行解读。

(12分)

要求:

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012高考文综浙江卷39)(26分)去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不少学者注重从世界历史的宏观角度来研究中国史上的这一重大事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88年11月,威廉率1万多军队在英国登陆。

詹姆斯二世召集大批军队,但当威廉的军队登陆后却未去指挥。

众叛亲离之际,他在12月10日逃往法国。

——摘编自吴于廑等《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1688年革命)真正“光荣”的地方:

它是不流血的,它无须乎——屈勒味林《英国史》材料三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背景资料

 

(1)中华民国建立时,除西班牙、葡萄牙殖民地外,世界上的共和国制国家寥寥无几。

写出当时西方两个共和制大国国名的全称并简要评价其宪法。

(10分)

(2)辛亥革命中没有流太多的血,这令人想起世界近代史上的“光荣革命”。

请根据材料一、二,并综合所学知识,概述“光荣革命”的历史事实,并思考该事件为何被称为“光荣革命”。

(7分)

(3)充分利用本题提供的所有线索,结合所学知识,论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9分)

 

(2012高考历史海南卷28)(13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德国总统由全体德意志人民选举之,任期为七年,可连选连任。

德国总统掌握德国全部武装力量之最高统帅权。

如某一邦不履行其依照德国宪法或德国法律所规定之义务时,德国总统得使用武力强制之。

如德国境内之公共安宁和秩序受到严重扰乱或危害时,德国总统得采取必要之措施,需要时并得使用武力。

德国总理和各部部长为行使其职责,应取得德国国会之信任,当国会以明显之决议对其中之一员撤销其信任时,该员应即退职。

 

——摘编自德国“魏玛共和国宪法”(1919年)材料二联邦总统由联邦大会不经讨论而选举产生,任期5年,只能连任一次。

联邦政府由联邦总理和联邦各部部长组成。

联邦总理根据联邦总统提名,由联邦议院不经讨论而选举产生,获得联邦议院过半数票者当选为联邦总理。

外交事务、联邦财政等由联邦行政和下属行政机构予以管理。

联邦国防部长对武装部队拥有命令权和指挥权。

——摘编自《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1948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以来德国三部宪法中有关行政权规定的演变及其趋势。

(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联邦德国基本法关于行政权的规定发生变化的原因。

(5分)

 

【2011高考试题】

1.(20XX年广东省文综19)有学者认为:

“古代雅典政治建立在一种非常不民主的基础之上。

”下列雅典民主政治鼎盛时期的史实,可以支持该诊断的是

A.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

B.居民中奴隶数量多于自由民

C.有不少功勋卓著的公民经陶片放逐法被流放国外

D.五百人议事会的成员以抽签方式从10个选区中选出

 

 

2.(20XX年山东省文综14)“想参加陪审团的公民按先后秩序依次进入,直到人数到齐为止„„开庭审理前,陪审员对案件一无所知,他们了解整个案情、进行判决的唯一依据是诉讼人的演说陈述。

”古雅典的这一制度

A.体现了其民主的运作方式B.表明公民只享有形式上的平等

C.保证了案件判决的公平公正D.为后世提供了完备的司法程序

【答案】:

A

【解析】:

这一制度是雅典城邦公民直接民主的体现,也即雅典民主的动作方式。

B项错在“形式”上的平等;陪审员对案情的了解及判断的唯一依据是诉讼人的陈述,保证不了公平公正,也不是完备的司法程序。

3.(20XX年浙江省文综12)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下列项中,与“小国寡民”相关的是

①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②屈原追求的“美政”理想

③罗马法的基础④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④D.③④

【答案】:

C

【解析】:

老子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雅典民主政治是一种颇为原始的直接民主,它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故①④符合题意。

屈原的“美政”理想是要修明法度,举贤授能,变法图强;罗马建立了雄霸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制定出古代世界最为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②③两项与题意无关。

4.(20XX年江苏省单科历史12)雅典执政官克里斯提尼在制定行政选取时,“把全村社分为三十区,十区在城市附近,十区在沿海,十区属于B.希罗多德C.柏拉图D.罗马

【答案】:

B

【解析】:

“历史之父”希罗多德在其著作《历史》中记述了希波战争的始末。

6.(20XX年上海市单科历史2)公元前509年,罗马进入共和国时期,这一时间也可表述为

A.公元前5世纪初B.公元前5世纪末

C.公元前6世纪初D.公元前6世纪末

【答案】:

D

【解析】:

用数轴法熟悉历史年代划分,前600年至前501年为公元前6世纪,前509年在公元前6世纪末。

7.(20XX年上海市单科历史3)根据所学的知识,右侧

表格①②处分别填上

A.封建等级制:

城市的复兴

 

B.封建等级制;民族国家形成

C.城市的复兴:

君主专制

D.民族国家形成:

君主专制

【答案】:

A

【解析】:

熟悉等级君主制形成的步骤与条件。

8.(20XX年海南省单科历史9)梭伦在抒情诗中表达了实行民主改革的原则:

“我所给予平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增多:

即使是对那些有财有势的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

”在梭伦看来,政府应当

A.捍卫平民的权利B.兼顾平民和贵族的利益

C.维护贵族的利益D.抑制平民和贵族的要求

【答案】:

B

【解析】:

从题中材料归纳,“平民的荣誉不变、贵族的利益不受损失”,即是兼顾平民和贵族的利益。

(二)非选择题

9.(20XX年安徽省文综36)

(26分)制度的变革与创新直接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是世界闻名的重要体现。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卢商)早孤,家窭(jù,贫寒)困,能以学自奋。

举进士、拔萃,皆中。

由校书郎佐宣歙、西川幕府。

入朝,累十余迁,至大理卿。

„„擢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摘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七

材料二

(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

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

„„后来朝愈益民主化的方向发展。

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梭伦寻求善世的真理。

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

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

——摘自【加】哈罗德•伊尼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反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对当时社会政治有何影响?

(8分)

(2)怎样理解材料二中“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

并分析其进步作用。

(8分)

(3)比较上述两种政治制度变化的主要不同,以及二者所导向的社会观念的差异。

(10分)

 

(2)材料二中梭伦改革前“权威的根基”是指世袭贵族的血缘关系;它被“摧毁”的积极作用可从雅典的政治生活和经济发展角度归纳。

(3)可从这两种制度(选官制度和权利分配制度)的作用、标准、实质角度比较其主要不同点;特别是标准的变化,更能决定社会观念导向的差异(依据才学选官——读书、做官;根据财产授予权利——追求财富、发展个性)。

10.(20XX年天津卷文综历史12—

(1))

材料一

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修昔底德借尼西阿斯(古雅典将军)之口说出来这样一句话:

“男人就是城邦。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结合所学知识,解读“男人就是城邦”的判决二

问题:

(8分)

 

(1)这两份判决分别依据下列哪部法律?

(2分)

①《民法大全》②《汉穆拉比法典》

判决一:

判决二:

(2)以今日之见,你觉得哪种判决较合理?

说出你的理由。

(6分)

 

判决二合理。

判决一依据同态复仇将乙之子处死,不如判决二重视人的基本权利。

此外,判决一在断案时也不如判决二那样重视证据。

以今日的眼光来看,依据理性的原则而不是习俗更加符合法治精神。

答案2:

给出判断,并就案情本身进行分析。

(3分)

判决二合理•新房是乙建造的,同乙之子无关,况且新房倒塌也不一定是乙的错误。

答案3:

绐出判断,但未结合具体材料陈述理由。

(1分)

判决二合理•它反映了古罗马人的法治精神。

其他答案:

只作判断面无理由或理由不符合题意。

(0)

【解析】:

(1)填写准确。

(2)判断准确,理由源自材料,准确、充分、简炼。

12.(20XX年安徽省文综19)图6是讽刺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漫画,能

体现其寓意的是

A.“德意志的未来不在于普通的自由主义,在在于强权”

B.“帝国议会是‘一个没有政府的议会’,只好‘发表独白’”

C.“在上帝的天堂和这个国家之间,不允许有任何文件作为第二天意

出现”

D.“现在有效恶国家生活的唯一可能的形式是在一位明智的国王领导

下的议会制”

【答案】:

B

【解析】:

图6中“我们自由派绝不锯掉我们垂着的树枝”,是指德国

的帝国议会无能力也无条件限制政府、限制元首的政治行为。

A项是

普鲁士“铁血政策”的反映,C项反映宗教改革,D项是英国代议制。

13.(20XX年全国卷文综19)美国首都华盛顿所在地原是一片荒无人烟的灌木丛林。

联邦政府机构位于城市中心,国会大厦在全城最高点“国会山”上,在其两侧分别是总统府和联邦最高法院。

以建都时各州名称命名的15条大道由B.议会中心与共和意识

C.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D.平等独立的洲权观念

 

 

14.(20XX年广东省文综20)下列宪法中,赋予议会制约政府的权力最小的是

A.1787年美国宪法B.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C.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D.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5.(20XX年江苏省单科历史14)恩格斯指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一个唯一的稳固的轴心——一个帝国首相(宰相)。

联邦会议„„处于这样一种地位,这种地位使其他责任行政权成为不可能,可能的只有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因而使帝国责任大臣无法生存。

”材料中“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表现为

A.宪法赋予首相国家最高权力B.帝国首相拥有D.B.国王至尊与法律至上的较量

C.国王与议会的矛盾D.君权神授与人民主权的对立

 

17.(20XX年海南省单科历史11)英国文学家菲尔丁(1707~1754)描述当时的英国时说:

“当贵族在与君主进行华丽的竞争时,乡绅们翘首企盼获得贵族那样的地位,而商人们则从柜台后面步出,挤入乡绅空出的行列。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贵族阶层日趋没落B.阶级斗争空前加剧

C.商业资本发展迅速D.产业革命成效显现

 

18.(20XX年海南省单科历史14)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介绍某国的制度时说:

“事无大小,必须各官合议,然后准行:

即不成允,亦须十人中有六人合意,然后可行。

本省之官,由本省之民选择公举。

”这一国家应是

A.美国B.德国C.日本D.俄国

【答案】:

A

【解析】:

按题中材料,法案(决议)要国会(或州议会)议员五分之三以上同意可通过;本州州长由本州民选产生。

这正是美国的民主共和制。

19.(20XX年北京卷文综37—

(2))

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被称为“姐妹革命”。

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国《人权宣言》是两

 

个重要文献。

(2)指出两个文献包含的资产阶级国家建设的基本原则(4分),分析它们在资产阶级国家建设过程中的作用。

(4分)

 

20.(20XX年天津卷文综历史12—

(2))

材料二1832年,英国选民从人口总数的大约2%增加到3.3%,但工人阶级被排斥在外,1836年后,工人阶级为争取选举权掀起了宪章运动。

1866年后,英国通过两次议会改革,至1885年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妇女为争取选举权展开了斗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阳,英国已实现全民普选。

——摘编自钱来旦《英国通史》

(2)材料二中,英国选举权的变化经历了那几个阶段?

这一变化历程表现出哪些特点?

(6分)

 

21.(20XX年江苏省单科历史23—

(2)、(3)、(4))

材料二从18世纪70-80年代起,一直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出现了这样一幅奇特的景象:

保守主义的政治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同行。

———刘成等《英国:

从称霸世界到回归欧洲》

材料三1796年时,120名下院议员是贵族或贵族子孙,占下院总人数的21%,还有数百人与贵族有亲戚关系,或者是在贵族的赞助下当选的,二者加在一起,超过全院人数的70%。

———程汉大《文化传统与政治变革》

材料四(英国)开始了产业革命,这一革命把经济力量的中心完全转移了。

„„1830年的资产阶级,同前一世纪的资产阶级是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