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926275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徐庄镇小学备课学讲模式(教师用)

科目

语文

年级

一年级

班级

(1)班

课题

19三个小伙伴

导学

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认识1种笔画。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要密切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

 

导学

重点

熟练掌握所学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导学

难点

懂得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要密切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

 

教学

学具

挂图、小黑板、生字卡片、录音

课时

安排

两课时

导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初读课文,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认识1种笔画。

 

一.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要学的新课是讲一个关于三个小伙伴的故事。

     板书课题:

14 三个小伙伴

   2、读题,讲解:

伙伴就是同伴、好朋友。

   3、提问:

你有好朋友吗?

你们经常一起干什么?

   4、过渡:

故事里的三个小伙伴是谁呢?

它们在一起要做一件什么事呢?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

挖坑施肥培土浇水嘴巴鼻子拱就把

    2)指名读生字词。

    3)指名读课文。

     看图学习第一自然段。

     出示挂图,指名回答三个小伙伴是谁。

     小黑板先后出示下列词语:

      yězhū dài shǔ    xiàng

     小野猪小 袋 鼠   小 象

     指名读,齐读。

     从图上能看出它们去干什么吗?

    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读,齐读,指导读好句中停顿。

    一同上山栽树还可以怎么说呢?

    这三个小伙伴一同上山栽树,多高兴啊!

咱们来高高兴兴地读这句话。

分组读,表演。

 三、指导写字

   1、指名读:

同拉么把巴没有要

   2、根据笔顺集体书空。

   3、师范写生字,学生观察字形结构、笔画。

    左右结构的有:

拉把没写时左窄右宽。

没,右上不是“几”。

    上下结构的有:

要上下部分写扁些,要紧凑。

   4、学生在书上描红,在《习字册》上练写。

   5、作业:

熟读课文。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导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生字词,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明白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大家团结协作,就能战胜困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师:

这节课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继续学习第14课。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和词语,同学们还记得吗?

老师可要考考你们。

 

2、复习生字。

(出示生字卡片,去拼音读,开火车读。

) 

3、复习词语。

(游戏:

悄悄话。

) 

二、学习课文。

 

1、过渡:

孩子们真能干,瞧,三个小伙伴也亲自赶来夸奖你们了,你们听,谁来了?

(音乐起,师贴三个小动物的图片。

) 

(根据不同音乐,猜猜谁来了。

) 

看,他们长什么样?

 

2、孩子们观察得真仔细,那么今天三个小伙伴凑到一块儿要干什么呢?

(生齐答) 

3、三个小伙伴一块儿栽树时遇到什么难题了?

这时候它们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呢?

请孩子们自己读读课文2、3、4、5自然段,也可以用笔勾一勾有关的句子。

读完以后在四人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4、全班交流。

 

(1)三个小伙伴栽树时都遇到哪些问题呢?

 

(2)遇到问题时,小猪、小袋鼠、小象可能会想些什么呢?

 

(3)它们是这样想的,又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呢?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三段话。

) 

(4)三个小伙伴都说不要紧、不要紧,你能给“不要紧”换一个词语再读一读吗?

 

(5)三个小伙伴遇到问题都不害怕、不慌张,主动帮助大家解决困难,真是勇敢的孩子,我们一起来学学他们说的话,也可以一边读一边做做动作,看谁学得像?

指名学读,评议,师引读,全班边做动作边跟读(可以站起来)。

 

5、三个小伙伴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终于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把小树——(生答:

栽好了。

)(师贴树苗图片) 

如果你是小野猪、小象、小袋鼠,你的心情怎么样?

(指名答) 

你们看,三个小伙伴多高兴啊!

他们围着小树又跳又笑。

(示图)让我们一起读一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看着三个小伙伴那么高兴,老师也忍不住想要读一读,(师读)指名读,评议,再齐读。

 

课间休息:

三个小伙伴栽好了小树,我们也为他们感到高兴,让我们和三个小伙伴一起也来跳一跳、笑一笑吧。

(放音乐) 

6、刚才我们读了三个小伙伴一同栽小树的故事,你喜欢他们吗?

为什么?

 

你最喜欢谁,就读一读那个自然段。

喜欢读的都起立读。

全班分角色读(指3名学生分别读三个小动物,其余学生跟老师读叙述部分)。

 

7、师小结:

三个小伙伴齐心协力、互相帮助,终于解决了问题栽好了小树。

(连线画心)其实在生活中也有许多是需要我们合作才能把事做好,想一想,你曾经和小伙伴一同合作,做好过什么事吗?

 

小结:

不管遇到什么问题,只要大家团结起来,齐心协力就一定能把事儿做好!

 

过渡:

现在有几个生字娃娃也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把它记住、写好,孩子们有信心吗?

来,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三、学习生字。

 

1、课件出示生字片。

(同、没、有) 

2、你能给“同”字找个好朋友吗?

 

3、你觉得哪个字最难,想个好方法,帮助大家记住他。

 

4、指导书写。

 

同:

 

(1)课件展示笔顺图,边看边数一数、划一划。

 

(2)全班一起书空“同”的笔顺。

提醒同学们注意第一笔是竖,生观察并在习字册上描红一遍。

 

没:

 

(1)自己看看笔顺图,边看边用手在桌上划一划。

 

(2)全班一起书空“没”的笔顺。

如果你是小老师,你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注意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一遍。

 

有:

 

(1)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生观察,说说几笔写成,如果你是小老师,你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2)生描红。

 

四.指导朗读和背诵 

1.分角色朗读 

2.小组中比赛读,然后推荐一名同学进行班级比赛 

3.边表演边读 

五.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徐庄镇小学备课学讲模式(教师用)

科目

语文

年级

一年级

班级

(1)班

课题

20 蚂蚁和蝈蝈

导学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

认识1个偏旁。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

导学

重点

指导学生识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导学

难点

指导学生用“有的……有的……”进行说话练习。

 

教学

学具

挂图、小黑板、生字卡片、录音

课时

安排

导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一、揭示课题。

1、认识蚂蚁和蝈蝈。

(1)说说你所知道的蚂蚁。

 

(2)说说你所知道的蝈蝈。

 

2、出示课题

指名读准“蝈蝈”的音(第一个蝈是第一声,第二个蝈读轻声),齐读课题。

从字形上引导学生发现都是“虫”部。

二、质疑。

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三、   初读指导

1、看课文动画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自读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词。

4、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

 

  liáng                  hàn   chéngliáng    yóu      dōng     

 粮 食  满头大汗  乘  凉自由自在  冬 天

hū    guā   tǎng   zhuāng    dòng     lěng è

呼呼地  刮起来 躺    装 满  洞 里  又冷又饿

a)激趣:

你们能借助拼音把生字读准吗?

先自由练读,一会儿我们来评选最佳播音员。

b)生自由练读。

c)你认为哪些字的音要注意,给大家提个醒。

d)去掉拼音,指名读,师生共同评选最佳播音员。

e)过渡:

生字我们已经读好了,课文也能像读生字那样读好吗?

(2)生自由练读课文,教师巡视辅导。

(3)选一段你读喜欢的课文读给大家听。

(教师相机点评,及时表扬,指读应按由次到好的顺序,让学生有“我读得比你强”感觉,以提高他们的朗读积极性。

(4)齐读课文。

(5)小结朗读情况。

(依学情而定)

四、教学生字。

1、巩固生字读音。

(出示生字卡片)

刚才所学的生字还能读出来吗?

谁能读给大家听听?

(心理学表明:

学生都有争强好胜,展示自己的欲望。

2、你能记住这些生字吗?

把你的好方法告诉大家。

3、交流识记方法。

(教师相机点评、表扬。

4、教学“米”字旁。

5、自学课后笔顺,并描红。

6、指导写字。

由:

中间一竖要居中。

冬:

最后两笔是点。

冷:

第二笔是提。

呼:

最后一笔是竖钩。

粮:

左边是米字旁,第六笔是点。

7、生描红、仿写,师巡视,及时纠正错误的写字姿势。

8、师生共同评价。

(教师主要以欣赏的态度找出学生的精彩之处。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导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再演一演。

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

一、   复习巩固。

1、 小朋友们,还记得上一课认识的两种小动物吗?

(贴图:

蚂蚁、蝈蝈)

2、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初步认识了文中的蚂蚁和蝈蝈,你能说说这些是( )的蚂蚁,( )的蝈蝈

二、   精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1、 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这些勤劳的蚂蚁和懒惰的蝈蝈,他们的勤劳与懒惰具体表现在哪里,又会给他们带来怎样不同的结果呢?

2、 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我们先看看文中写了哪几个季节,把有关句子读一读。

(根据交流板书:

夏天  冬天)

哪几段是写夏天的,那几段是写冬天的?

3、 我们都知道夏天天气是——(生:

非常热)

还记得我们识字5中学到的哪2个成语可以形容夏天天气热的?

(烈日炎炎、骄阳似火)

          师:

夏天烈日炎炎,骄阳似火,花草被晒——(蔫了),人们都——(躲在空调里不出来了)。

          出示:

夏天真热。

         谁能读好这句话。

4、 这么热的夏天,蚂蚁和蝈蝈在干什么呢?

读课文一、二自然段,蚂蚁在干什么用“——”画出,蝈蝈在干什么用“~~~~~”画出。

5、 阅读交流写蚂蚁的句子。

学生回答,板书:

搬粮食。

出示:

一群蚂蚁在搬粮食。

他们有的背,有的拉,

看图,蚂蚁是怎么背,怎么拉的,我们来看看图,也来学学这些勤劳小蚂蚁。

师读句子,生做动作。

我们看看图,展开想象,还有许多图上没画出来的蚂蚁会怎样搬粮食呢?

拓展想象其他的动作,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话(如:

推,抱、扛、顶、抬<是啊,如果太重了,只能两只蚂蚁一起抬>搬不动了,停下来歇歇再继续),你觉得夏天,烈日炎炎,小蚂蚁们搬粮食肯定非常( 辛苦、热…… )你从哪个词中感受到的?

出示“满头大汗!

”谁能读好这个词?

除了“满头大汗”这个词可以形容天热,出汗多,老师这儿还有几个词,出示:

汗流浃背,大汗淋漓

“满头大汗”的蚂蚁只有一只?

两只?

指导读好“个个”。

谁来当回小蚂蚁,读读句子。

(指导读好第一自然段)

你能不看书也读好吗?

6、 小结过渡:

多么勤劳的小蚂蚁啊,如果你看到了,会对蚂蚁说什么?

(……)

7、 蝈蝈们又是怎么说的呢?

(……)你怎么知道蝈蝈会这样说,你是根据文中的哪一句话而这样想到的?

出示句子:

几只蝈蝈看到了,都笑蚂蚁是傻瓜。

你觉得这是赞扬的笑,还是嘲笑、讥笑呢?

想象:

蝈蝈笑蚂蚁是什么?

还会笑她什么?

指名说时,提醒注意表情。

指导朗读 

8、 蝈蝈嘲笑蚂蚁是傻瓜,那他们自己在干什么呀?

出示:

他们躲到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

想象:

蝈蝈还会干什么?

用“有的……有的……”来说一说。

小结:

蝈蝈们在大树下乘凉,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课文里有个词形容是——(自由自在)

 出示词语,指导读好“自由自在”,读好句子。

指导背诵。

三、精读第三自然段。

1、 炎热的夏天很快过去了,寒冷的冬天到了,听,西北风刮起来了(播放课件),吹得梧桐树(  ),吹得青草地(   ),吹得鸟儿(   ),吹得人(       )。

冬天真——(冷啊!

2、 看插图,说话练习:

这么冷的天,蚂蚁们在干什么呢?

A蚂蚁们有的(    ),有的(   ),个个(      )。

虽然外面西北风呼呼地吹着,但小蚂蚁们却在洞里过得( 舒舒服服  )。

出示:

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了。

你从哪个字里看出蚂蚁过得很舒服(躺)(装满粮食)

(这回可轮到蚂蚁自由自在,舒舒服服,快快乐乐了)

指导朗读。

B那蝈蝈呢?

指名说。

出示:

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夏天,蝈蝈们是怎样神气的,而现在呢,看看图上的这三只蝈蝈,他们怎么了?

指图:

这只蝈蝈有气无力地趴在地上,在干什么?

 

       这只蝈蝈低着头好象在想什么,它会想什么呢?

还有一只蝈蝈张着嘴巴在大哭,它会说什么呢?

       是啊!

他们现在不但神气不起来了,而且是追悔莫及,后悔夏天(……)

出示:

他们有的(   ),有的(    ),个个(   )

3、 有感情地读最后一段课文。

4、 出示四幅图,你想对蝈蝈说什么?

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发挥想象

  1、为什么蚂蚁现在可以舒服过冬了,而蝈蝈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2、(出示:

成语歌)夏天,蝈蝈只顾乘凉、唱歌、睡觉,根本不去想冬天到了怎么办,结果到了冬天,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这就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而蚂蚁就不是这样,还在夏天天气很热的时候,就已经准备好过冬的粮食。

由于事先有了准备,所以到了冬天,就不会挨饿受冻。

这就是“有备无患,防患未然”。

  3、学到这里,你想对蚂蚁和蝈蝈说些什么吗?

句式训练:

我想对蚂蚁说___。

我想对蝈蝈说_____.

  4、是啊,只有辛勤劳动,才有幸福生活。

  

5、第二年夏天又到了,太阳仍然火辣辣地烤着,这时候,假如这些蝈蝈还活着,它们会干些什么呢?

(作业)

五、指导书写。

 

板书

设计

蚂蚁和蝈蝈

夏天勤劳懒惰

满头大汗自由自在

冬天躺着过冬又冷又饿

 

教学

反思

 

徐庄镇小学备课学讲模式(教师用)

科目

语文

年级

一年级

班级

(1)班

课题

21、古诗两首

导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明透、背桶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体会诗句中词语的意思。

3、通过朗读古诗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和作者对农民的同情。

导学

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导学

难点

指导学生观素描图,展开想象,体会诗歌的思想内容。

教学

学具

挂图、小黑板、生字卡片、录音

课时

安排

两课时

导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看图学习第一首古诗,学字句,理解诗意。

一、课前说说

  小朋友,我们吃的白花花的大米是从哪儿来的?

  二、学习古诗《锄禾》

  1、出示古诗图文:

看图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解题:

唐代诗人李绅写的。

  锄:

锄头,这里表示动作。

禾:

禾苗。

“锄未’是什么意思呢?

  3、讲读诗句第1句。

  (l)自读。

看图:

图上画了什么?

  

(2)看图理解;“日当午”:

太阳当头照的意思。

“汗”;汗水。

  “汗滴禾下土”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去了。

  (3)这幅图以及第一句诗说明了什么?

应该怎样朗读呢?

  (4)小结:

古诗1、2两行写了农民顶着烈日在内田间辛勤劳动的情景,这是诗人所看到的。

  4、讲读第2句。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自己边读边想;这句诗告诉我们什么?

  

(2)指名说一说。

  (3)指导朗读。

  (4)小结:

这两行告诉我们粮食来得不容易,这是诗人所想到的。

  三、巩固诗意,练习背诵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2.轻声地和老师一起说。

  3、指名说。

  4.背诵表演古诗.

  5.这首《锄禾》告诉我们什么呢?

你读了之后有什么感想?

  四、指导写字

  1.“禾”独体字,与“木”比较,书写时笔画舒展,字居田字格正中。

  “午”独体字,与”干”、“牛”相比较.

  “粒”左窄右宽。

  “辛”、“苦”:

这两个字都有一长横,要写得稳而长。

  2、师范写‘禾、粒、辛、苦”

  3、生描红、临写。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导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看图学习第二首古诗,学字词,理解诗意。

  一、课前说说:

    我们吃的粮食来之不易,平时要怎么样做?

  二、指导看图

    问:

这幅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三、讲读诗句

   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

     粟:

小米。

泛指谷拉.

     子:

这里读第三声,也指谷粒.

   2、体会“春——秋”、“种——收”、“一粒粟——万颗子”的对比,感受农民一年到头的辛劳和取得丰收的不易.(指导朗读)

   3、联系词句,学会扩展成语,积累成语.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精耕细作、千仓万箱

   4、可是面对一片丰收,农民为什么会出像诗句中的悲惨象呢?

   5、学习“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海:

普天下,全中国。

无闲田:

没有丢弃不种的田地。

    犹饿死:

还是饿死了。

   6、指导朗读.

    体会“无闲田”与‘犹饿死”的强烈对比,让学生感受遍地丰收景象与农民怕死荒野这两幅图,在心中激起“为什么”的疑问。

   7、此时此刻,你们想说什么?

想问什么?

   8、小结:

农民在黑暗的社会里受到剥削阶级的残酷剥削,过着悲惨的生活。

  四.巩固诗意,指导背诵

  五、指导写字

   1、收:

左窄右宽.

    夫:

注意撇捺的舒展与平稳。

    闲:

“门字框”要写得舒展些.

   2、师范写,生描红,仿写。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徐庄镇小学备课学讲模式(教师用)

科目

语文

年级

一年级

班级

(1)班

课题

练习7

导学

目标

1.学用字词句。

2.朗读背诵成语和诗歌。

3.按先里头后封口的笔顺规则,照样子练习写字。

4.仔细观察图画,展开想象,练习对话。

导学

重点

1.学用字词句。

2.朗读背诵成语和诗歌。

导学

难点

仔细观察图画,展开想象,练习对话。

教学

学具

小黑板

课时

安排

三课时。

导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用字词句。

  教学第一题。

  一、审题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题目。

新课标第一网

  2.帮助学生弄清本题要求。

  二、指导第一小题

  1.指导观察。

  

(1)出示图片。

  思考:

你能看出这是几个什么字吗?

  2.指名说一说。

(日、鸟、山、水、人、舟、木、鱼、石)

  3.请你将这几个字写在相应的田字格里。

  4.反馈,请几个小朋友上黑板板演。

  三、指导第二小题

  1.读一读题目要求。

  2.四人小组合作讨论。

  

(1)你们准备怎么设计这幅图?

利用文字画将设计草图摆放一下。

  

(2)哪些景物需要改动?

  3.你们是怎么设计的呢?

  4.小结:

小朋友们真能干!

设计得非常好!

  5.学生拿出纸、笔练习画风景画,老师巡视。

  6.分小组传看评议,展示画得好的。

  四、指导第三小题

  1.读一读题目要求。

  2.指导学生说话。

  

(1)指导学生说好第一句话。

(我画了一幅美丽的画,你们看)

  

(2)分四人小组讨论。

  (3)推选出一个代表来交流。

  (4)引导评议说得怎么样,启发学生想开去。

(太阳从天山背后升起,小鱼在小河里游来游去,树木绿油油的……)

  (5)每个同学连起来说一说,说给同桌听。

  (6)再指名说。

  (7)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导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读背成语和古诗,写好铅笔字。

  一、教学第二题

  1.成语。

  

(1)审题。

  自己读,指名读题。

  

(2)指导。

  A.看图。

  a.图上画了些什么?

  b.小蚂蚁为什么夏天就开始搬粮食了?

  c.晴天的时候为什么要修房子呢?

  小结:

是呀,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的打算,就会有即将到来的忧愁,事先有了准备就可以避免灾难,有几个词儿说的就是这些意思。

  B.指导读。

  a.学生借助拼音自己练读,要求读准字音。

  b.指名试读,评议。

  c.自由练读,要求将一个词连贯起来,指名读、齐读。

  d.把四个词语连起来读一读,有什么感觉?

  e.老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C.指名背诵。

  a.练习背诵。

  b.指名试背。

  c.集体背诵。

  2.古诗。

  

(1)学生借助拼音自己练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试读,指导读准字音:

一叶出没舟

  (3)老师范读。

  (4)指名读,集体练读。

  (5)看图理解大意。

  A.但:

只是。

渔者:

打鱼的人。

  B.打鱼的人在江上干什么?

你觉得他们怎么样?

  C.小结:

那些爱吃鲈鱼的人,体会到打鱼人在大风大浪里打鱼的辛苦了吗?

  (6)指导感情朗读。

  (7)练习背诵。

  A.自由练习。

  B.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二、教学第三题:

写好铅笔字

  1.审题。

  指名读题,老师讲解题目要求

  2.指导。

  

(1)认读:

日四田

  

(2)指名按笔顺书空,说明这三个字的笔顺有何共同之处。

(先里头,后封口)

  (3)复习描红、仿影要求:

一笔描成,笔笔到位。

  (4)老师范写。

  3.练习。

  

(1)集体书空练习。

  

(2)学生在书上描红、仿影。

  (3)四人小组评议、修改。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导学设计

第三课时

教学第四题:

口语交际——学会做客。

  一、课前准备

  1.教学挂图。

  2.创设情景用的道具。

  二、审题

  1.齐读课题。

  2.借助拼音读要求。

  三、指导

  1.指导学生看图,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1)小红来到小刚家门口怎么做的?

如果没有门铃怎么办?

按门铃、敲门要注意什么?

  

(2)小刚打开门以后,他们应该说些什么?

  (3)小刚拿出什么招待小红,他会怎么说,小红又应该怎么说,怎么做呢?

  (4)小红玩了一会儿,就要走了,他们之间怎么说、怎么做?

  2.练习。

  

(1)指名上台分角色表演。

  

(2)学生、老师共同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