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砚山县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927254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27.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砚山县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云南省砚山县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云南省砚山县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云南省砚山县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云南省砚山县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云南省砚山县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云南省砚山县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云南省砚山县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云南省砚山县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云南省砚山县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云南省砚山县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云南省砚山县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云南省砚山县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云南省砚山县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云南省砚山县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云南省砚山县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云南省砚山县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云南省砚山县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砚山县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

《云南省砚山县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砚山县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云南省砚山县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

云南省砚山县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云南省2017—2018学年砚山县二中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

命题教师:

审题教师: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0分,共50分)

1.《海上竹枝词》有这样的说法:

“学界开通到女流,金丝眼镜自由头,皮鞋黑袜天然足,笑彼金莲最可羞。

”但是服饰改易运动多集中在知识界和上海、广州等发达地区,在守旧和落后的农村,普通民众对学界的服饰革新多抱抵拒、排斥的态度,缠足思想也仍然禁锢着众多的女性。

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近代文明的传播发展不平衡

B.普通民众不接受新生事物

C.上海、广州等地最为开放

D.近代我国人民对西方文明的接受停留在生活层面

2.面对经济大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

“(政府)如果对老者或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者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

”这段话预示罗斯福政府将(  )

A.发动农业集体化运动B.推行自由放任政策

C.推行企业国有化政策D.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3.20世纪50~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经历了一个黄金时期,这一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采取的经济政策中,最重要的一项是(  )

A.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

B.进行社会改革,改善生活条件

C.实行国民经济的非军事化

D.发展科技教育,实施科教兴国

4.西方主要大国调整经济政策,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逐渐发展形成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主要是为了(  )

A.缓解“福利国家”制度的弊端

B.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

C.解决二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

D.克服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

5.英国确立海上霸权,并且成为“日不落”殖民帝国是在(  )

A.17世纪中叶     B.17世纪下半叶

C.18世纪中叶D.19世纪下半叶

6.“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这一规定反映的实质是()

A.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清朝前期大机户兼并小机户

C.清政府限制手工工场的规模

D.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7.19世纪60年代,有人写道:

“火轮船自入中国以来,天下商民称便,以是知火

轮船为中国必不能废之物。

”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

A.已有新式交通工具  B.组建了近代海军

C.商民反对轮船运输  D.禁绝外来事物

8.“女学生周某某,现年28岁,……毕业于美国女子大学。

现执教于京师某女子学校。

……自悬牌之日起,至民国8年1月止,某男如有与某某同等之能力及资产者,每日午后至6时,为会谈期。

”下列选项与材料相符的有()

①婚姻自由被广泛认可

②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已被摒弃

③年轻人思想不断解放

④近代西方自由思想影响国人

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9.下图为特里维廉《英国社会史》中关于18世纪~19世纪中期英格兰人口变化示意图,该图反映出(  )

A.婚育观念更新影响人口出生率

B.医疗水平提高降低人口死亡率

C.技术革命改善了国民生存条件

D.社会转型促进了人口结构改变

10.1960年,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现的一些错误。

这主要是因为()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弊病充分暴露

B.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

C.确定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D.反右倾斗争深入开展

11.《欧洲家庭史》记载,在19世纪的西欧,“父母—子女组合,看起来已是主要的家庭组群。

但是当各自走出家外谋生后,所有孩子就离开父母的家”。

同时,“曾是普遍现象的生产性家庭单位现今成为例外了”,“没有生产职能的家庭便成为一种众多的现象”。

这反映了(  )

A.工业革命引起家庭职能变化

B.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日益增多

C.海外殖民活动加剧人口流动

D.西欧封建生产方式逐步解体

12.据下列图表数据分析可知,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结论正确的是(  )

A.已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

B.已经初步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C.主要依靠对重工业的投资来推动经济发展

D.实现了农、轻、重的协调发展

13.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

A.美国经济的崛起

B.工业革命在欧洲的扩散

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14.针对下表情况,建国初我国采取的相应政策是() 

A.实行农业合作化B.实行土地改革

C.优先发展重工业D.掀起“大跃进”运动

15.“大国之谜,当然还有另外的答案,那就是体制创新。

”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所进行的体制创新最突出的特点是(  )

A.实行市场经济

B.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知识经济

D.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16.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工厂的生产率却增长55%。

到1929年,国家财富的3/5由只占人口总数2%的人拥有。

对此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社会公平问题没有受到足够重视

②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③潜伏着经济危机的巨大风险

④经济危机严重影响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17.“大多数英国政治家对自由贸易的信念坚信不疑……长期指导英国政策的帕尔默森勋爵称自由贸易是:

‘一项伟大的、永恒不变的自然法则’。

”(《剑桥大英帝国史》)文中帕尔默森勋爵的名言应出自下列哪个时期()

A.17世纪中期B.18世纪中期

C.19世纪初期D.19世纪中期

18.太平天国后期提出《资政新篇》,镇压太平天国的李鸿章、曾国藩等发起了洋务运动。

这种殊途同归的历史现象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

A.已经开始了全面的近代化历程

B.向西方学习以摆脱危机的发展趋势

C.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向西方学习

D.两个政权都推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

19.“洪武四年十二月,‘诏吴王左相靖海侯吴桢,籍方国珍所部温、台、庆三府军士……隶各卫为军,仍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

下列选项对材料中政策理解不正确的是()

A.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B.促进了官方朝贡贸易的发展

C.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D.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20.“谋深虑远,实为经国宏谟,固为收江海之利,以与洋商争衡,转贫为富,转弱为强之机,尽在此举。

”此话最有可能在高度评价(  )

A.轮船招商局B.江南制造总局

C.安庆内军械所D.发昌机器厂

21.下表反映出这一地区在鸦片战争以后(  )

A.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宗法社会完全瓦解

C.农业领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22.《都城纪胜·市井》记载,南宋杭州城“其夜市除大内前外,诸处亦然,惟中瓦前最胜,扑卖奇巧器皿百色物件,与日间无异。

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

无论四时皆然。

”这反映了当时该城()

A.商业活动只在白天进行

B.商业活动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较小

C.售卖的商品种类单一

D.售卖的商品主要满足皇室的需要

23.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

“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蔓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

”其主要观点是()

A.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

B.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

C.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

D.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

24.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英国的重商主义者主张高工资,提出经济发展的“外国支付收入”理论,认为出口高附加值的产品意味着外国将为出口国家支付工资和利润。

这一理论在当时得以实现的经济条件是()

A.“光荣革命”后,英国社会进入稳定发展时期

B.海上霸主地位的确立使英国占据贸易优势

C.圈地运动为英国工业发展扩大了国内市场

D.工业革命的完成,提高了英国商品的技术含量

25.据魏国李悝《尽地力之教》载:

“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

不勤,则损(减产)亦如之。

”又据《孟子·梁惠王上》载: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井田制开始瓦解B.商品经济发展

C.小农经济兴起D.家庭手工业产生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10.0分,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把实验室里的发现转变为盈利工业的产品过程中,可以辨识出四个主要阶段,每一阶段各关涉到新电学原理的一种不同的实际利用。

这些阶段是电报和电话、电镀、弧光灯照明、最后的白炽丝灯。

其中第一项需要很小的电流,主要是导致了电池组和接受器的改进,并且因此大大地发展了电学理论。

……电镀需要强大的电流,就优先使用了某些由电机产生的电……但电镀工业的需要绝不会很广泛,只有到照明和动力的发展才提出对强大电源的需求。

……如此看来,从法拉第1831年发现电磁感应定律到爱迪生的电的应用,中间隔了五十年,并非由于科学或技术的滞后,而主要是由于经济和社会的原因。

19世纪中叶还无法使得有组织地利用科学的意图达到能够生利的阶段。

可是一旦达到这个阶段,也就无法遏制它,电光和电力已经来到了。

——贝尔纳著《历史上的科学》

材料二 科学开始对工业没什么影响,纺织、采矿、冶金等工业革命之初的种种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家们作出的。

……不过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起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成为所有工业生产的组成部分。

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有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

……电力时代,也就是第二次技术革命,其引发力量不是来自生产技术本身,而是来自似乎同生产没有关系的科学研究成果。

——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三 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一起。

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使欧洲到印度的航路缩短了4000英里。

1914年竣工的巴拿马运河则使旧金山到利物浦的航程近了5666英里。

轮船的不断更新,使航速大大提高,欧美航程从42天缩短为5天,从伦敦到加尔各答也由3个月减为18天。

此外跨洲铁路的修筑,加强了洲际联系。

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电的技术应用大体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电气技术应用于生产的条件有哪些?

(2)据材料二概括1870年以后工业革命的特征。

(3)根据材料三,归纳第二次科技革命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主要表现。

 

27.“丝绸之路”是中国与亚欧国家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2013年中国政府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为沿线各国开展更为广泛、深入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自公元1500年,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地区以来,欧洲国家就利用它们在工业技术、经济与政治制度上的优势,孜孜不倦地探求在这个全新时代寻求霸权的道路:

从西班牙国王……(到)俾斯麦或伊藤博文,都清楚地明白经济发展、海外扩张与军事征服,将成为构筑一个大国的三根必要支柱。

——朱步冲《西方大国崛起的条件:

海权,工业,殖民》

材料二在19世纪50年代~60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共同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

英国消费它们的原料,同时供给它们必须的工业品。

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

其中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

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

——马世力《世界史纲》

(1)指出材料一中欧洲殖民主义与古代中国完全不同的做法,并对此加以评价。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世界贸易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英国能主导世界市场的政治、经济原因。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洋布每百斤需三十三元,印度棉亦在三十元内外,而华棉每百斤仅需十二三元,多至十七八元而止。

故近年洋船回国,多购中国棉花,压载出口”。

——《续富国策》

请完成:

(1)依据材料一,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

(3)中国社会经济发生了怎样的巨大变化?

请依据材料进行说明。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汉森在1941年发表的《财政政策和经济周期》中,较系统地解释了“混合经济”的含义。

他认为,从19世纪末期以后,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就开始逐渐变为私人经济和社会化经济并存的“公私混合经济”或者“双重经济”。

汉森认为,这种“混合经济”具有双重的意义,即,生产领域的“公私混合经济”(国有企业与私人企业并存)和收入与消费方面的“公私混合经济”(公共卫生,社会安全和福利开支与私人收入和消费的并存)。

后来,(1948年)萨浮尔森在《经济学》中也专门论述了“混合经济”。

他认为,“混合经济”就是国家机构和私人机构共同对经济实行控制,但是,国家对经济的调节和控制更为重要。

——摘自王志伟著《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混合经济”理论的主要特点及其在20世纪70年代对西方国家所起的作用。

30.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上海近代报纸开始于19世纪50年代,主要是传教士创办的中文教会报纸。

些办给中国人看的教会报纸,主要是传教布道,报道宗教活动,也兼有宣扬西方政治制度、道德观念和炫耀科学文明的意图,带有殖民主义色彩。

19世纪60年代后,外商报纸兴办和发展,逐步取代教会报纸,在上海独占市场。

材料二 在西方近代印刷术传入和发展过程中,随着西学东渐和各种政治、经济、文化

因素的促使,中国近代印刷业出现了持续、高速发展的势头,吸引了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人及其资本的投入。

最典型的事例莫过于英国商人美查在上海开办的《申报》馆了。

前已述及,英商美查来中国经商,始作洋布和茶叶生意,因经营不善而无利可图,遂欲改弦更张,另谋他业。

当时见报业兴隆,便同他的朋友伍毕特(CowedWord)、普莱亚(W.B.Pryer)、麦基洛(J.Mackllap)集资白银1600两,购买了铅字及印刷设备,办起了声名显赫的《申报》馆。

美查创办的《申报》馆,除《申报》外,还印刷了《申报馆聚珍版丛书》。

丛书分正、续、余三集,收书多达二百种。

材料三 下图为《申报》馆外景

(1)根据材料一,分析19世纪50年代出现的外国人办报热主要涉及哪些人?

办报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办报人的身份有什么变化?

1872年《申报》载文说:

“庶几留心时务者,于此可以得其概。

而出谋生理者,于此亦不致受其欺。

此新闻之作,固大有益于天下也。

”由此推断《申报》的内容应该有哪些特色?

(3)根据材料三,分析《申报》馆的建筑特点,并分析出现该建筑风格的原因。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服饰改易运动多集中在知识界和上海、广州等发达地区”、“在守旧和落后的农村,普通民众对学界的服饰革新多抱抵拒、排斥的态度”,可得知在城市和农村,近代文明的传播发展不平衡,故A项正确;B、C、D项内容是现象,不是本质,故B、C、D项错误。

2.【答案】D

【解析】题干材料中政府要对老者或病人予以照顾,为壮者提供工作,这表明罗斯福政府要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故D项正确。

“发动农业集体化运动”是苏联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政策,“推行自由放任政策”属于罗斯福政府要改革的经济政策,题干材料没有体现企业国有化,故A、B、C项不正确。

3.【答案】A

【解析】注意题干要求“最重要的一项”,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迎来了黄金时代,主要原因在于推行凯恩斯主义,大力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故A项正确;B、D项不是最主要原因,不符合题干要求,故B、D项错误;实行国民经济的非军事化主要是德日战败国,不是所有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故C项错误。

4.【答案】B

【解析】西方大国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出现“混合经济”发生在70年代,主要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停滞、通货膨胀严重,故B正确,C、D时间不对,A与题意不符首先要排除。

5.【答案】C

【解析】英国在18世纪中期最终打败法国,从而建立起自诩为“日不落”的殖民帝国。

6.【答案】D

【解析】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到了清朝前期,由于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的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十分缓慢。

材料所示清朝限制“机户”拥有百张以上织机,反映了封建制度对资本主义萌芽的阻碍。

7.【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的“天下商民称便”可以判断B、C错误。

从火轮船的传入这一史实来看,中国并没有禁绝外来事物,D错,故选A。

8.【答案】B

【解析】近代以来,随着国门的打开,西方的生活方式也传入中国并对中国人的生活产生影响。

但西方的影响仅局限于一些城市尤其是沿海城市,特别是通商口岸,其他地方影响甚微。

民国时期,在大城市里,婚姻仪式有较大的变化。

故①②表述过于绝对;③④符合题意。

故应选B。

9.【答案】C

【解析】图片反映了死亡率在不断下降,出生率有提高,说明国民生存条件得到改善,结合“18世纪~19世纪”可以判断与工业革命开展有关,故选C项;A、B项只是反映人口出生率或死亡率情况,不全面,故不正确;图片没有反映人口结构改变,故D项不正确。

10.【答案】B

【解析】此题是因果分析型选择题,根据先因后果原理可排除C项,A项原因不全面,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才是促使中共中央纠正错误的主要原因。

11.【答案】A

【解析】家庭从有生产职能到没有生产职能,反映了生产的社会化,正是工业革命后工厂制度的建立引起的,故选A。

12.【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中国基本建设投资的分配中重工业占比重最大,其次是轻工业和农业,农、轻、重比例不协调,主要依靠对重工业的投资来推动经济发展。

A项说法正确,但材料中没有体现,B、D项说法错误,故答案应为C。

13.【答案】D

【解析】“巴拿马运河开通”说明交通的改善,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准备了条件,“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是商品市场国际化的表现,“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是劳动力市场国际化的表现,“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则是资本国际化的表现。

上述史实体现了商品、人员和资本在全球间的流通,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表现。

故答案选择D项。

14.【答案】C

【解析】图表反映出我国的人均钢产量、发电量与美国、印度相差甚远,反映了我国重工业薄弱的状况,为解决这一问题“一五”计划制订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

15.【答案】B

【解析】罗斯福新政,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实行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政策,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危机,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对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6.【答案】A

【解析】题干显示的是美国的贫富差距,①②与此相符。

贫富差距背后反映的是消费与生产的矛盾,③与此一致。

④是危机的影响,与题干不符。

17.【答案】D

【解析】1852年,英国议会发表原则声明,称自由贸易是英国国策,由此可以判断应该是19世纪中期。

18.【答案】B

【解析】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但并未开始全面的近代化历程,全面近代化应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故A项错误;《资政新篇》主张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洋务运动希望“师夷长技以自强”,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以抵御西方列强侵略,实施自救运动摆脱民族危机,故B项正确;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向西方学习应是鸦片战争后新思潮的萌发,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太平天国是农民阶级所建政权,洋务运动是封建清王朝的自救运动,故两个政权都推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说法错误,故D项错误。

19.【答案】D

【解析】题中所述政策为“海禁”政策。

A、B、C三项分别涉及了“海禁”政策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海禁”政策并未改变中国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自鸦片战争之后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故D项为正确答案。

20.【答案】A

【解析】“以与洋商争衡,转贫为富”反映出清政府创办民用企业,与外商争夺市场的意图,“收江海之利”,表明该企业与水路货运有关。

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打破了列强对中国水运的垄断局面,故A项正确;江南制造总局属于洋务派创办的军事企业,故B项错误;安庆内军械所属于洋务派创办的军事企业,故C项错误;发昌机器厂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故D项错误。

21.【答案】D

【解析】从图表看,广东某地居民离乡谋生总人数增加,他们从事的职业由务农为主转为经营小商业为主,这说明鸦片战争后该地区男耕女织的生活方式受到冲击,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故选D项。

22.【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了宋代商业活动的重要特点,即不受经营时间、活动区域的限制。

因此A项错误。

C、D项与材料不符。

只有B与此相吻合。

23.【答案】A

【解析】从题干中“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的发端和蔓延”可知,推动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是对市场扩大的需求,故A项符合题意。

24.【答案】B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所谓“外国支付收入”理论,实际上体现了英国人对外国人的盘剥,英国之所以提出这一理论,其基本条件是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海上霸主地位的确立使英国占据贸易优势,没有世界范围内的殖民体系,就不可能有“外国支付收入”理论,故选B项。

A、C项错误,仅仅靠社会稳定和国内市场的扩大,无法实现对外国的盘剥,D项错误,这一时期英国工业革命还没有完成。

25.【答案】C

【解析】根据题中的治田、宅、桑、衣帛,可以判断为自给自足,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状态,C项符合。

A在材料中无相关信息。

B项与材料矛盾,D项不全面。

26.【答案】

(1)阶段:

电讯(电报、电话)、电镀、照明和动力(电力工业)四个阶段。

条件:

经济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科学技术的进步。

(2)科学与技术(生产)密切结合。

(3)①新式交通通讯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联结在一起;②运河的修建和轮船的改进,缩短了世界各地间的航行时间;③洲际铁路的出现,加强了洲际联系;④世界通讯网络的形成,加强了世界各地间的联系。

【解析】第

(1)问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归纳概括能力,材料一中叙述的电力的应用领域即说明了其发展的历史阶段;第二小问要从经济发展、社会需要、科技进步等多角度分析。

(2)问根据材料二中“来自似乎同生产没有关系的科学研究成果”可概括特征。

第(3)问要从交通、通讯、经济联系等方面概括世界市场形成的表现。

27.【答案】

(1)做法:

海外扩张、武力征服、抢占世界市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评价:

在殖民扩张过程中,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获得巨大的利益,但给遭到殖民侵略的地区和人民造成了极大地破坏和灾难。

随着世界市场的逐渐形成,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开始改变世界的面貌。

(2)特点:

英国由独霸世界贸易到贸易比重降低;世界贸易由几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国际贸易总量增长且互相依赖;国际分工明显;欧美发达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