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溶质的质量分数》说课稿.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931515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3《溶质的质量分数》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课题3《溶质的质量分数》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课题3《溶质的质量分数》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课题3《溶质的质量分数》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课题3《溶质的质量分数》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课题3《溶质的质量分数》说课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课题3《溶质的质量分数》说课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课题3《溶质的质量分数》说课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课题3《溶质的质量分数》说课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课题3《溶质的质量分数》说课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课题3《溶质的质量分数》说课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课题3《溶质的质量分数》说课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课题3《溶质的质量分数》说课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题3《溶质的质量分数》说课稿.docx

《课题3《溶质的质量分数》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3《溶质的质量分数》说课稿.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课题3《溶质的质量分数》说课稿.docx

课题3《溶质的质量分数》说课稿

课题3《溶质的质量分数》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 第九单元课题3《溶质的质量分数》。

一.说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根据本节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采用比较、归纳、练习的教学方法,进行参与式教学,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新知。

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达到发展思维、提高能力的目的,培养实事求是、勇于挑战的精神。

突出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参与者,和学生共同探索,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切身感受到化学学习的快乐,品尝学习成功的喜悦。

二、说教材分析

《溶质质量分数》是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九单元,课题3,第一课时内容。

溶质质量分数是继化学式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又一重要的化学计算。

学生对化学计算已有一定的经验,本部分知识所涉及的质量分数,在第四单元根据化学式的计算中,学过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在第八单元含杂计算中,学过混合物中某纯净物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本课题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与前面学过的这两种计算既有相同之处(分子、分母的确定),又有不同之处(关系量的范围不同);在今后综合计算中,仍然会涉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使本课题的学习不断延伸。

本课知识具有较好的规律性、系统性。

学生通过实验展开学习,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自行推出计算式,再运用反例、练习、概括解题方法等对获取信息进行加工,从而将所学知识转化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又为以后学习综合计算打下基础,做好铺垫。

在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之后,教材介绍了一种溶液稀释的方法,提出一个关系式,用图示的方法,使学生形象地了解它们的不同组成,以加深对关系式的理解。

此后,围绕关系式,掌握稀释计算地具体计算方法。

三、说学情分析

(1)从学生的知识储备上来看:

学生已经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两部分组成;还知道溶质的质量与溶剂的质量之和等于溶液的质量;也会判断某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还会确定分数的分子和分母。

但不会从量的角度来表示溶液的组成,却是学生不了解的,教师若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学过程便水到渠成。

(2)从学生的心理特征上来看:

初三学生已处于青春发育期,对外界事物及现象充满好奇心,动手欲望强烈。

本节课从学生的好动欲望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用身边常见又特别喜欢喝的糖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3)从学生的认识水平上来看:

学生在学习根据化学式的计算和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式,已经初步认识到解化学计算题,从已知入手找未知,通过所求找需求的解题思路。

有了前期的知识准备,还必须有效调动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本节课的目的不在意知识本身,而是形成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探究事物内在本质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

四、说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初步学会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2)通过练习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使学生掌握溶液配制的基本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练习计算的过程中,了解溶液与生产、生活的广泛联系,了解学习化学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服务。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溶质质量分数概念的建立及其简单计算;

2、教学难点:

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找准溶质、溶剂、溶液的关系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及其教学药品、仪器

药品:

NaCl、H2O

仪器:

天平、量筒、烧杯、药匙、玻璃棒

五、说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讲授法、实验法、合作学习法、讨论法

1、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运用多媒体为教学情境,配以讲授、讨论、练习等方法的综合利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提问、思考、讨论、讲解、练习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动口动脑,通过学生分析讨论、释疑,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创景激趣,明确目标

【教师】投影:

南京新闻今年七月,南京市江宁区汤山镇村民李某(女),在配制农药时,习惯性凭感觉稀释,致使农药配制过浓,再加上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及喷洒农药操作不当,造成中毒!

!

!

【教师】为了避免此类事件在我们身边发生,同学们应该学好本节课的内容。

【展示课题】课题3溶质的质量分数

【展示目标】1、知道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

2、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表达式;

3、会根据溶质质量分数进行简单计算。

4、会进行简单的溶液配制。

激起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熟悉目标

结合生活生产实际引入新课,符合从生活走进化学,化学指导生活,贴近学生实际,为课堂增添活力。

鼓励学生激起兴趣,提高信心。

突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自主初探、合作释疑

1、教师收集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

2、根据猜想和问题设计实验,师生合作演示:

将0.5g、1.g、1.5g的硫酸铜分别放入三支装有10ml水的试管中。

思考——所需的实验步骤和实验仪器。

实验——进行配制。

(演示)

3、提出问题:

通过观察,你知道这三支试管中的溶液哪个浓吗?

在生活中你还有什么方法判断溶液的浓稀呢?

4、讨论:

通过观察颜色、尝味道等方法来判断溶液的浓稀,仅仅是判断溶液浓稀粗略的方法。

我们应该学习商家向消费者介绍产品那样明确地表示出溶液的组成。

现在就以小组为单位给所配制的溶液组成找到一种表示方法。

5、归纳得出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和公式变形。

6、教师强调注意事项:

①溶质的质量分数只表示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并不代表具体的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

②溶质的质量分数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③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式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单位必须统一。

④计算式中溶质质量是指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的质量,没有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质量不能计算在内。

7、讨论与交流:

(1)生理盐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0.9%,它的含义是什么?

(2)某硫酸钠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为38%,下列描述正确的是①每100g的溶液里有硫酸钠38g。

②每100ml的溶液里有硫酸钠38ml。

8、分析与计算:

(3)在农业生产上,常需要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

现要配制150kg的这种溶液,需要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各是多少?

过渡:

本节概念已经掌握了,下面就来解决实际的问题了。

9、我校化学实验室急需氯化钠溶液供学生实验用,请同学们帮助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的氯化钠溶液50g。

学生小组探究活动:

请利用实验台上仅有的仪器和药品(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试剂瓶),设计出最佳实验方案。

10、归纳配制的主要步骤,仪器。

11、反思实验过程中自己存在什么问题。

如果没有请观察下面几位同学的实验操作有问题?

对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否有影响?

1、让学生先自主阅读、勾划教材,初步探究新知,大胆质疑和猜想,提出自学中存在的问题。

2、学生观察实验

3、思考回答问题

4、讨论:

现在就以小组为单位给所配制的溶液组成找到一种表示方法。

5、学生汇报结果。

6、整理笔记

导出计算公式。

理解公式所表达的内涵,知道各项所表示的意义

知道各项所表示的意义

 

一名学生到黑板上练习

学生讨论设计方案,所需实验仪器

学生按要求进行实验,并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

观察图片中几位同学的实验操作有什么问题?

1、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课本,善于发现问题。

使学生在合作中共同解决疑问,

得出结论,获得知识。

引出溶质质量分数概念

导出计算公式。

理解公式所表达的内涵,知道各项所表示的意义引出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

 

从生产、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体会知道溶液确切组成的必要性。

考察概念理解和应用

让学生尝试着进行实验,理解运用公式中各个量的意义。

学生实验的自我反思与评价

三、练习反馈、拓展思维

1、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氢氧化钠溶液(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g/mL),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将氢氧化钠固体置于滤纸上称量

B.俯视量筒刻度读出所取水的体积

C.将氢氧化钠固体置于托盘天平的右盘、砝码置于左盘称量

D.将94mL水倒入盛有6g氢氧化钠固体的烧杯中搅拌溶解

2、实验室提供了①天平②量筒③烧杯④玻璃棒⑤酒精灯等仪器,小华同学用固体氯化钠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小亮同学用浓盐酸配制10%的稀盐酸。

(1)当用天平称量药品时,砝码应放在天平的盘,配制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是为了

(2)上述仪器中,两位同学都不需要的仪器是(填序号,后同)小华需要而小亮不需要的仪器是。

(3)小亮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请你帮助他写好标签:

3、配制500mL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密度为1.1g/mL),需要氢氧化钠和水各多少克?

4、在80g水中溶解了20g食盐,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20%)

5、某温度下,蒸干50g氯化钠溶液得到8g氯化钠,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6%)

当堂练习,反馈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学生能运用新知识解决相关问题,从而培养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师生共同对练习进行评价反馈。

通过练习,学生所学的知识得以运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由简到难,设置有层次性的问题引领学生步步深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精心设置富有延续性的问题,利于学生的连贯思维,也为下节课讲溶液的综合计算作铺垫。

 

第十单元:

酸和碱

《常见的酸和碱》说课稿

各位老师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课题是《常见的酸和碱》。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首先我说说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1.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常见的酸和碱》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课题一第二课时。

本节内容在本课程的学习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学内容包括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及酸的化学性质几个部分,是在学习了氧气、碳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的基础上,完善学生们对酸、碱、盐的看法。

本节课十分鲜明的体现了新教材的特点,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获得感性认识,代替了枯燥的概念性的文字,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创新能力。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我对教材的理解,我拟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a.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了解酸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动手、观察、思考、归纳等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b.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硫酸、盐酸性质的探究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学会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酸的性质探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同时培养学生尊重科学远离的学习态度。

根据教学目标和我对学生的了解,我确立了以下重、难点:

3.重点、难点:

重点:

常见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难点:

酸雨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及有关方程式的书写。

接下来我说说本节课的教法,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教学,另外结合多媒体辅助法。

二、说教法:

1.实验探究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能给学生带来只管深刻的认识,对本节课,我准备采用微型实验辅助法教学,在课堂上能让人人参与,极大提高每个人的热情,而且实验现象明显又节约试剂,充分发挥实验对学生认知、情感、态度、方法的激励和引导作用,有助于做到实验、引导和启发思维相统一。

2.多媒体辅助法:

用投影仪显示有关演示实验中没有的现象,用可见显示要点强化感受。

好的教法一定要辅以好的学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下面我讲讲学法指导:

三、说学法:

让学生主动的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设计实验:

让学生根据疑问创设实验,例如浓硫酸的稀释能像一般溶液的稀释那样直接加入蒸馏水吗?

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激发调动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方式。

(2)实验验证:

通过推测、实验、观察、记录、归纳总结获得知识。

例如:

酸溶液能和金属氧化物进行反应吗?

反应会有什么现象?

据此进行探究,并进一步了解化学探究的方法,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方法。

(3)温故知新:

梳理旧知并及时联系生活,例如:

在已学过的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的基础上思考生活中的应用。

在学生理解的知识层面上促进知识向应用层面的转化。

(4)反思评价:

归纳总结已得的结论,并在讨论交流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本节课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

导入新课

让学生进行思考在生活中、化学课中,你接触或听说过哪些酸?

请你列举出你在化学课上和生活中所接触的酸。

由此开始引导学生建立对酸的初步认识。

第二环节:

重视实验,体验探究

1.硫酸和盐酸的认识

(1)展示盐酸和硫酸,观察颜色、状态,并闻其气味;

(2)探究浓硫酸的腐蚀性:

学生活动1:

这个实验采用微型试验也是有效的,强调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我们生活中物品,如纸片、布等接触到浓硫酸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讨论浓硫酸的脱水性和吸水性)

过渡:

我们实验中和生活中经常用的稀硫酸、浓硫酸的稀释能像一般溶液的稀释那样直接加入蒸馏水吗?

(3)浓硫酸的稀释:

教师提示:

比较浓硫酸与水的密度,回忆浓硫酸溶于水的现象,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

演示:

a.浓硫酸稀释的正确操作;b.稀释浓硫酸的错误操作、观察实验效果。

归纳:

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

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

2.酸的化学性质:

(1)酸与指示剂的作用:

学生活动2:

把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分别滴入盐酸和硫酸中,观察实验现象。

归纳:

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遇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2)与活泼金属反应:

学生活动3:

在试管中分别放入镁条、锌粒、铁钉,分别滴加稀盐酸和稀硫酸,观察实验现象。

记录实验现象,并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

归纳:

活泼金属能和酸反应生成金属化合物和氢气。

通过分析对比得到结论,很形象直观的突破了难点,并通过实验培养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的描述所发生的现象。

第三环节:

布置作业,加深理解

1.生活中常见的酸很多,以下食品或调味品中含有酸的是   (    )

①水果 ②食盐 ③食醋 ④糕点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浓硫酸和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关于它们的组成情况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溶液的质量都变小                 B.溶质的质量都不变

C.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变大             D.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变小

(考查对酸的初步判断)

3.小强同学对如何除铁锈进行了探究,通过学习他知道了铁锈的主要成分是       ,为除去铁钉上的锈迹,小强将带锈迹的铁钉放入过量的盐酸中,他首先观察到锈     ,溶液由   色逐渐变成   色,这是因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不一会,又观察到                的现象。

这是因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强化巩固难点)

第四个环节:

课堂小结,巩固新知

课堂小结:

回忆我们都学习了哪些酸的共同的性质?

学生总结。

①盐酸、硫酸都是无色液体;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②浓硫酸具有腐蚀性;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

③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遇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④酸能与一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我们可以利用这一性质除锈。

同时让学生总结出用途,也复习了酸的有关性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以上是我的教学过程,下面是我的板书设计。

附、板书设计:

第二节常见的酸和碱

一、常见的酸

硫酸(H2SO4):

常用于蓄电池中

盐酸(HCl):

常存在于人的胃液

硝酸(HNO3):

常存在于酸雨中

二、常见的碱

碱的性质实验记录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烧碱、消石灰水、氨水的颜色、气味

液氨有刺激性味道、无色

烧碱露在空气中发生的变化

快(发热)、潮解

烧碱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快(发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