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934130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1.古诗三首

创新教案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昼、耘、供、稚、漪”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会写字“昼、耘、桑、晓”;正确读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4.体会古诗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昼、耘、供、稚”4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会写字“昼、耘、晓”;正确读写课文中“耘田”“绩麻、稚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4.通过观察插图、想象画面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帮助学生体验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5.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欢乐。

6.引导学生发现古诗词的美,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激发其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从而使其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每个人都要度过幸福的童年,童年那纯真、幼稚的岁月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身处童年的我们,身上总会发生这样或那样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饱含着我们儿时的快乐、梦想和追求。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三首》也真实地再现了古代儿童多彩的童年生活。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和《稚子弄冰》。

通过学习,了解发生在古代儿童身上的趣事。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要求借助拼音学会生字,把古诗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多个学生朗读古诗,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尤其注意读准“昼、耘”的读音。

指导读准多音字“供”([gōng]作动词时,准备着东西给需要的人应用:

供应、供给(jǐ)、供求、供需、供销、提供、供不应求。

[góng]奉献:

供养、供献、供奉、供佛、供职;祭祀用的东西:

供桌、供品、供果、上供;被审问时在法庭上述说事实:

招供、口供、供状、供认、供词。

)在诗中读四声。

3.把古诗反复多读几遍,通过查字典、问同学、问老师等方式,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诗句中词语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大体写了什么。

记下不理解的地方和不明白的问题。

4.学生自愿举手发言,其他同学进行评议,也可以做补充发言。

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再读古诗,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同桌之间互相补充和订正。

2.学生自愿举手发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议,也可以做补充发言。

3.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1)昼出耘田夜绩麻,(白天出去给田里锄草,到了夜晚回家搓麻绳。

(2)村庄儿女各当家。

(农家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

(3)童孙未解供耕织,(儿童不明白怎么耕田织布。

(4)也傍桑阴学种瓜。

(但也在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4.教师范读全诗,全班学生齐读。

四、想象诗境,领悟感情。

1.教师有感情朗读,学生闭目聆听,想象古诗句反映的画面。

2.指名学生发言,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注意诗句情境的变化,也可以加上相应的动作。

3.教师评议,播放《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动漫朗读,学生欣赏。

4.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反复朗读古诗,一边朗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5.小组交流,派小组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

表达了作者对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美好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6.自由读诗,在朗读中表达出诗人的思想感情。

7.练习背诵并试着进行默写。

五、了解作者,积累古诗。

1.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作者的资料。

2.全班交流,了解作者: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致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

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

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3.全班交流,积累古诗:

《四时田园杂兴》四首

种园得果仅偿劳,不奈儿童鸟雀搔。

已插棘针樊笋径,更铺渔网盖樱桃。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静看檐蛛结网低,无端妨碍小虫飞。

蜻蜓倒挂蜂儿窘,催唤山童为解围。

村巷冬年见俗情,邻翁讲礼拜柴荆。

长衫布缕如霜雪,云是家机自织成。

六、总结学法,自读感悟。

1.总结学习方法,导入新诗的学习。

(1)小组交流总结《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学习方法。

(2)小组代表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初读诗句──了解大意──理解诗意──体会诗境──领悟感情)

(3)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请同学们试着用以上方法学习古诗《稚子弄冰》。

2.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稚子弄冰》。

要求借助拼音学会生字,把古诗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多个学生朗读古诗,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尤其注意读准“稚、钲、磬”的读音。

(3)把古诗反复多读几遍,通过查字典、问同学、问老师等方式,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诗句中词语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大体写了什么。

记下不理解的地方和不明白的问题。

(4)学生自愿举手发言,其他同学进行评议,也可以做补充发言。

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3.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再读古诗,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同桌之间互相补充和订正。

(2)学生自愿举手发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议,也可以做补充发言。

(3)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①稚子金盆脱晓冰,(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铜盆中的冰块脱下。

②彩丝穿取当银钲。

(把冰穿上彩线提在手中,当作钲。

③敲成玉磬穿林响,(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

④忽作玻璃碎地声。

(当欣赏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响声时,却忽然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冰块落地,发出了水玉破碎的声音。

(4)教师范读全诗,全班学生齐读。

4.想象诗境,领悟感情。

(1)教师有感情朗读,学生闭目聆听,想象古诗句中呈现的画面。

(2)指名学生发言,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注意诗中描绘的情境的转变,也可以加上相应的动作。

(3)教师评议,播放《稚子弄冰》的动漫朗读,学生欣赏。

(4)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反复朗读古诗,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5)小组交流,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全诗摄取瞬间快景,避开直接描写,用生动形象的“穿林”响声和贴切的比喻,用老者的眼光开掘稚子的情趣。

诗人发自内心地尊重儿童的天真,才能把孩子玩冰的情趣描绘得如此真切、酣畅。

5.自由读诗,在朗读中表达出诗人的思想感情。

6.练习背诵。

7.了解作者,积累古诗。

(1)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作者的资料。

(2)全班交流,了解作者: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

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

南宋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被誉为一代诗宗。

杨万里一生写作勤奋,相传有诗二万余首,现存诗四千二百首。

有《诚斋集》行世。

(3)全班交流,积累古诗:

宿新市徐公店

宋代: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舟过安仁

宋代:

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七、拓展活动。

1.课外搜集并朗读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把自己搜集的古诗分享给同学们。

2.搜集阅读杨万里的其他诗,背诵积累。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读准生字“漪”,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4.凭借文中注解、图片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5.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指名多个学生背诵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学生自愿举手发言,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2.指名多个学生背诵古诗《稚子弄冰》,学生自愿举手发言,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3.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一首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村晚》。

二、检查朗读,读通古诗。

1.自由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字词。

2.指名多个学生读,正音。

(读准:

漪)

3.采用多种形式读这首诗,要求:

读正确,读流利。

三、借助注释和课外搜集的资料自读,疏通古诗大意。

1.学生运用积累的学习方法,自读古诗。

在文中标出不懂的问题。

2.同学交流,解决不懂的字词。

(1)陂(bēi):

池岸。

(2)衔:

口里含着。

本文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含住了。

(3)浸:

淹没。

(4)寒漪(yī):

让人感到寒意的水中的波纹。

(5)横牛背:

横坐在牛背上。

(6)腔:

曲调。

(7)信口:

随口。

(8)归去:

回去。

3.老师质疑检测:

你从诗句中读懂了作者在什么地方?

看到了什么?

引导交流,感知古诗大意。

(绿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池岸。

远远的青山,衔着通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让人感到寒意的粼粼波光。

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回家去,他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曲调。

四、朗读品味古诗,体会诗情,感悟诗境。

1.教师有感情朗读,学生闭目聆听,想象古诗句反映的画面。

2.指名学生发言,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注意学生表情的变化,也可以让学生加上相应的动作。

3.教师评议,播放《村晚》的动漫朗读,学生欣赏。

4.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反复朗读古诗,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诗人表达的的思想感情。

5.小组交流,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作者用精炼、生动的语句,通过写景与叙事,创造了具有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描绘了一幅宁静、悠闲的乡村生活图。

这样的情景作者不但十分喜欢、而且非常热爱、向往、羡慕。

让我们一起再来背一背这首词吧!

6.自由读诗,在朗读中表达出诗人的思想感情,练习背诵。

五、交流古诗,朗读品味。

1.谈话激趣:

都说孩子的世界是最单纯的世界,他们眼中的生活是另一种生活,简单快乐、奇妙而多彩。

有时候,活累了的大人们也希望自己重新成为一个无忧无虑的孩子,而这些千百年前的诗人,正是用一颗被唤醒的童心,为我们留下了诸多率真而轻快的作品。

请大家拿出自己搜集的最喜欢的一首反映儿童生活的古诗分享给大家。

2.交流分享。

(1)《小儿垂钓》里的孩子是一个让路人保持安静,不要乱动乱问,一心想要钓鱼的顽童。

但我们却一定可以从他眼里看到神采奕奕的好奇与渴望,甚至可以看到鱼儿上钩之前那绷着小脸的静静忍耐,待目的达到,可能紧接着就是一声欢呼,一脸欢欣。

那是孩子毫不作假的快乐。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2)这里的儿童和所有的儿童一样,也都是天真无邪的,他们不懂得一个风尘仆仆的人怀着怎样热切的归心,对人世沧桑又有着怎样的感慨。

他们可能睁着好奇的眼睛打量着这个从未见过的人,可能拍着手跟在他身后想瞧瞧他有什么奇特。

当然,他们也问出了一个面对陌生人时很寻常的问题——你从哪里来?

回乡偶书(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3)杨万里笔下,有很多清新自然的作品,无论是描写荷花的那些名作,还是这类刻画童趣闲情的诗,都有几分盎然的生机与美妙。

这样一首关于初夏午后的诗作,即有入口之味,又有入眼之景,还有入梦之幽,亦有入心之闲。

在现在这个时节读起来,是否也会带给我们一份别样的诗意呢?

闲居初夏午睡起(宋·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4)活泼可爱的孩子带给了诗人最本真的欢喜与生动,也带给了我们读者最富于朝气的鲜活。

那么,如果拥有闲暇时间,你是否也想找个空旷的地方去放放风筝呢?

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5)碧绿的湖面上,小娃撑船荡水痕;偷采莲,几分率真失大意。

因为不懂得隐藏自己的踪迹,他大摇大摆地划着船回去,所以一个长长的镜头呈现出来——浮萍一道开。

池上(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6)牧童、黄牛、歌声、蝉鸣,让我们看到田园的风光,也让我们听到自然的回响。

而且诗中,既有林间放牧的怡然自得,还有意欲捕蝉的紧张安静,一个活脱脱的可爱小牧童形象就这样来到我们眼前。

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六、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课堂小结:

同学们,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古代的文化瑰宝,而唐诗则是这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每首唐诗都仿佛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委婉动听的歌。

希望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多读读唐诗,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

2.从本课中选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改写成一篇短文。

1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古诗三首》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课文以《四时田园杂兴》《稚子弄冰》《村晚》三首古诗组成。

该组教材是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编排的。

三首诗描写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

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1.教学效果(思效)

依托动词,表演感悟。

《稚子弄冰》一诗运用动词准确地写出了孩子的天真活泼,无忧无虑。

教学时,我让学生先把诗意弄明白,然后找出诗中孩子的动作“脱、穿、敲”,然后让学生模仿诗中的孩子进行表演,也来做一回无忧无虑的“稚子”,大家纷纷行动起来。

表演后,我让学生进行自我和他人评价,通过评价,学生了解到:

稚子弄冰也是小心翼翼,倍加珍惜的,一块普通的冰,在孩子眼里是“银钲”,是“玉磬”,是“玻璃(古代玉石)”,而刚才同学们的表演没有把孩子的这份珍惜之情表演出来,甚至还有的学生趁机闹腾,经过这样的“抓动词——表演——评价”,学生真正理解了“稚子”的天真可爱。

2.教学收获(思得)

(1)读中想象,体会诗的意境。

体会古诗文的意境,是古诗文教学的目标之一,但同时也是古诗文教学的难点。

在教学《四时田园杂兴》时,我引导学生观察书中的插图,由画入境,通过引导学生看体现诗意的画面,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如诗的第一、二句围绕耘田绩麻,我启发想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在夏忙中还要干些什么活,学生会说出很多答案:

插秧、收割、犁地、积肥等,想象诗人见此情景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然后同桌互相练习,互相表演,让学生在想象中体会农民的艰辛,达到较好的效果。

(2)古诗所描写的什么季节,是我们学习古诗、理解古诗的一个知识点。

在教学《村晚》时,我并没有按照教参上的标准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从诗句、诗意中进行推理。

学生从“山衔落日”判断出是傍晚,从“草满池塘”可以推断出是夏天,再从“寒漪”推断出是秋天,最后综合起来,正是“夏末秋初”,这样让夏末秋初更加形象化。

3.不足之处(思失)

教学《四时田园杂兴》中,我引导学生借注释,明诗意,悟诗境时,教学策略过于简单。

学生们对诗歌的第四句“也傍桑阴学种瓜”最易理解,也最容易感受孩子的勤劳,但对诗中体现的孩子的天真可爱,学生不容易感受。

教学时,我以自己的讲解代替了学生的感悟是不可取的。

用何种策略引导学生感悟到孩子的天真可爱,应该下功夫琢磨。

教学策略的单一,导致这一教学环节没有引领学生扎扎实实地进入诗歌的意境。

4.改进措施(思改)

小学生阅读能力尚在形成阶段,要不断地让学生总结课堂上所学到的阅读方法,并指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进行“以一篇带多篇”阅读,使之形成能力。

古诗中像这样描写儿童活泼可爱的诗篇还有很多,应该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自己搜集,自己积累,并开展“赛诗”会。

这样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积累这方面知识。

附赠材料优秀的教学是练出来的

在上一堂课里,你已经学会了区分高效教学法和低效教学法之间的区别。

现在,我们还要继续巩固这一概念。

在高效教学法和低效教学法之间,是否存在一个灰色的中间地带呢?

是的,这个灰色地带确实存在。

如果能带领那些还不够高效的教师们进人这一中间地带,那也是很大的进步。

当然,本课的主要目的是发掘出教师的最大潜力,以最终实现高效教学。

如果能成功做到这一点,那么你最终会发现学生的表现有了显著的提高。

显而易见,教师能力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表现。

教师越

优秀,学生的表现就越好。

课程:

首先,我们回顾一下上一节课所学的如何区分高效和低效教学上一节课,我已经要求你总结出自身存在的弱项,并且在课后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今天,请你仔细思考,在下面列举的教学情景中高效和低效的教师将如何做出不同的应对措施。

高效教学与低效教学实践

一个学生在课堂上一直和其他学生聊天。

他这个举动非常明显,必须及时制止。

面对这个情形时,低效的教师会如何应对?

高效的教师又会如何应对?

一个学生在课堂上不断发出声响,这个声音越来越吵,并且影响到了班级里的其他学生。

低效的教师会如何应对?

高效的教师又会如何应对

一个学生总是没有完成课后布置的家庭作业。

对这个学生低效的教师会如何应对?

高效的教师又会如何应对?

一个学生总是随便讲话。

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她讲话,同学们在做课堂练习的时候她讲话,午餐之前大家都应该安静等待的时候她也在讲话,在类似的其他场合她也经常随便讲话。

面对这个情形低效的教师会如何应对?

高效的教师又会如何应对?

学校准备开展一个新的教学项目,大家都不清楚这个项目效果如何。

为了顺利实施该项目,部分教师将被挑选出来进行培训培训过程很可能十分艰苦。

面对新项目的挑战,低效的教师会如何应对?

高效的教师又会如何应对?

当你回答完这些问题时,你一定会明白:

高效的教师一定是个冷静、专业、细心的教师。

你愿意做这样的教师吗?

如果愿意,那么就拿出你的实际行动来吧!

实践:

将你今天的感悟记录下来,这样可以让你意识到,自己之前的处理方式哪些是低效的手段,哪些是高效的手段。

在这之后,你的教学技能将会变得更加丰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