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中初中物理实验分类.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0709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176.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2中初中物理实验分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22中初中物理实验分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22中初中物理实验分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22中初中物理实验分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22中初中物理实验分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22中初中物理实验分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22中初中物理实验分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22中初中物理实验分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22中初中物理实验分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22中初中物理实验分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22中初中物理实验分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22中初中物理实验分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22中初中物理实验分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22中初中物理实验分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22中初中物理实验分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22中初中物理实验分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22中初中物理实验分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22中初中物理实验分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22中初中物理实验分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22中初中物理实验分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2中初中物理实验分类.docx

《22中初中物理实验分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2中初中物理实验分类.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2中初中物理实验分类.docx

22中初中物理实验分类

初中物理实验分类

一、实验分类

初中物理实验可分为测量型实验、探究型实验、和观察型实验。

二、科学研究的思想方法

涉及到的实验方法有观察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效替代法、科学推理法、类比法、理想模型法、图像法、归纳法、累积法等。

三、探究性实验次数、做几次的目的、结论的正确写法及提取信息。

1、做一次实验就能得到实验结论的至少做三次。

(1)做三次的目的是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2)结论具有普遍性的原因:

因为不同条件的三次实验,结论一致,所以结论具有普遍性。

2、探究A跟B是否有关至少做3次实验。

(1)三次实验目的得到A跟B是否有关。

(2)得到相应结论需要提取的信息:

①结论:

A与B无关。

提取信息提取信息:

(当……一定时)B变化,A不变。

②结论:

A与B有关。

提取信息:

(当……一定时)B变化,A变化。

*注意:

探究是否有关时,实验表格和提取信息要控制变量(必要的时候),但结论不能控制变量

3、探究A跟B的关系,如果探究定性关系(两个量中有一个量不可测);或者两个量都可测,但由于实验器材或实验条件限制只能做3次实验。

(1)做三次实验的目的是得到A与B的关系。

(2)得到相应结论需要提取的信息:

①结论:

当…一定,B越大,A越大。

提取信息:

当…一定,B变大,A变大。

②结论:

当…一定,B越大,A越小。

提取信息:

当…一定,B变大,A变小。

4、探究A跟B的关系(如果探究定量的关系,至少6次实验,预设值全程多点等距)

*注意:

在探究“关系”时,若两个量都可测,实验器材也可以做至少6次实验的,则必须做至少6次实验,探究定量的关系。

(1)6次实验的目的:

得到A跟B的关系

(2)实验结论和提取信息

①结论:

当…一定,A与B成正比。

由表格中数据提取信息:

当…一定,A与B的比值一定或由图像提取信息:

图像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

②结论:

当…一定,A随B的增大而增大的越来越快。

提取信息:

当…一定,B的增加量相同,A的增加量越来越大。

③结论:

当…一定,A随B的增大而增大的越来越慢。

提取信息:

当…一定,B的增加量相同,A的增加量越来越小。

④结论当…一定,A随B的增大而减小的越来越快。

提取信息:

当…一定,B的增加量相同,A的减小量越来越大。

⑤结论当…一定,A随B的增大而减小的越来越慢。

提取信息:

当…一定,B的增加量相同,A的减小量越来越小。

⑥结论当…一定,A与B成反比。

由表格中数据提取信息:

当…一定,A与B乘积为定值(由表格中数据得到成反比结论,由图像不能得到成反比结论,只能得到A随B的增大而减小的越来越缓慢)。

(3)做实验时,6组数据的选取要符合全程多点等距

①获得B的取值范围

②确定间距(范围内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除以5得到的数值,间距比这个数值要小)

③选取6个数值,第一个数比范围内最小值要略大或等于范围内最小值,第六个数比范围内最大值要略小或等于范围内最大值,(第一个数与最小值之差要小于间距,最大值与第六个数之差要小于间距)。

④如果6组数据要由测量仪器测量得到,那么这6组数据必须是分度值的整数倍

⑤实验至少做六次,也可以做六次以上。

(4)选取六组数据得到实验结论后,为了使该实验具有普遍性,还应怎样操作?

改变控制不变的量两次,按相同的步骤再做两次实验。

(5)在原实验的基础上,要使该实验结论更趋于实际,应该怎么做?

保持…(控制不变的量)一定,再等间距的取一些…值(改变的量),多搜集几组数据。

3、9次实验目的是为了使实验结论更趋近于实际。

4、在探究题目中明确了两个变量时,必须先测后面的变量(自变量),再测前面的变量(因变量)

五、在使用控制变量法得到六组数据做完实验后,要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还应该怎么做?

改变控制不变的量两次,再做两次实验。

六、在使用控制变量法得到六组数据做完实验后,在原实验数据的基础上要使实验结论更趋于实际,还应该怎么做?

保持控制的量不变,在等间距的取一些预设的量,多收集几组数据。

七、实验中,如果测量工具损坏(或使用的量程损坏),应怎么办?

换用新的测量工具,重新进行实验。

8、某同学设计了三次试验,进行实验时做了两次实验后该同学就进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行不行?

理由是?

答:

不行,进行实验还没有结束,不能进行分析论证。

九、实验具体内容

类型

内容

次数

目的

考查点

测量型实验

直接测量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3

测量出结果正确、准确。

正确保证:

正确使用测量工具

准确保证(减小误差):

选用

精密仪器、优选测量方法、多

次测量

做3次目的:

多次测量求平均

值减小误差

会选用合适量程和最小分度值的测量工具,会正确操作、会正确读数,能判断哪些是错误的操作

用表测量时间

1

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1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1

用温度计测水温

1

用电流表测电流

1

用电压表测电压

1

 

间接测量

测量平均速度

3

测量出结果正确、准确。

正确保证:

原理正确、正确使用测量工具

准确保证:

测量方法、测量顺序、测量次数

测平均速度目的:

研究物体由斜面滑下速度的变化

测电阻3次目的: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测小灯泡电功率3次目的:

探究题目中不要求比较亮度与电功率的关系目的是为了测量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实际功率;要求比较灯泡亮度与电功率的关系目的是比较灯泡亮度与电功率的关系

熟练掌握各实验原理,正确的实验方法,选择测量器材,设计实验步骤,特别是一些关键步骤顺序,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等,总结实验过程中各种做法的目的和作用;缺少器材时思路。

测固体、液体的密度

1

测量水平运动物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1

测量重力、浮力大小;

1

测量滑轮组(其他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1

伏安法测电阻

3

测小灯泡的电功率

 

3

类型

内容

次数

目的

考查点

 

探究型实验

普遍性规律探究

探究二力平衡条件

3

目的:

得出规律具有普遍性

得出普遍性规律的实验特点

1、一次实验能够得出关系(结论)

2、每次实验都能到相同结论

3、每次实验必须更换不同的条件

探究性实验考查中包含测量性实验中的知识与技能的考查。

除此之外还包括科学探究的方法,如控制变量、转化、替代、模型等科学探究的方法。

还包括

探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

3次

以上

探究动滑轮和定滑轮特点(省力省距离情况、是否改变用力方向情况)

3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3

探究晶体熔化和凝固规律

9

 

探究型实验

 

普遍性规律探究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

9

目的:

得出规律具有普遍性

得出普遍性规律的实验特点

1、一次实验能够得出关系(结论)

2、每次实验都能到相同结论

3、每次实验必须更换不同的条件

探究晶体熔化和凝固规律、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目的是为了使结论更趋近于实际。

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中能力考查。

如考查制定计划要素包括器材的选择、方法确定、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包括实验次数、测量项目、控制的条件)

进行实验要素考查包括如何操作、收集数据等

分析论证要素考查包括数据处理,得出结论等

评估要素考查包括实验出现现象的与原因分析、解释,方案的优点和不足、改进实验方案

针对每个探究实验的复习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探究中采用的方法2、 选择那些器材?

作用是什么?

怎样组装实验器材?

为什么这样组装?

3、需要记录的内容(现象或物理量)

4、具体操作步骤描述,为何这样操做?

5、实验中出现现象原因分析

如何改进实验,有什么好处?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律

3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3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3

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3

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

3

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规律

3

探究电流磁场的存在

3

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分布

3

 

相关因素及其关系探究

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

目的:

得出探究结论

3次试验结论:

(1)、   Y与X有关(或无关)

(2)、   AA一定时(条件),Y随X的增大而增大或减小(AA一定时,X越大,Y越大或越小)

6次试验结论

(1) AA一定时(条件),Y随X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的越来越快(缓慢)

(2)、   AA一定时(条件),Y与X成正比(判断依据Y与X的比值为定值)

(3)、   AA一定时(条件),Y与X成反比(判断依据Y与X乘积为定值)(由表格中数据得到成反比结论,由图像不能得到成反比结论,只能得到Y随X的增大而减小的越来越缓慢)

注意研究条件、范围的确定确定,针对探究问题的回答。

得不出结论的情况:

对于探究普遍规律性实验存在的问题

1、实验次数不足

2、实验条件特殊,没有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进行多次实验。

对于相关性探究存在的问题

1、没有控制变量

2、自变量取值范围太小(没有全程多点等距)

探究滑动摩檫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

6

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相关因素

3

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

3

研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3

研究物体的势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3

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6

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6

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3

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3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6

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3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6

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3

影响通电直导线周围磁场方向的因素

3

探究影响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方向的因素

3

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以及感应电流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

观察实验

声的传播

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此类实验突出观察性,一个物理现象说明一个物理道理。

理解物理概念规律的辅助实验。

描述实验的现象

说明的物理道理

实验中的物理知识、物理思想、方法

研究音调和频率关系

3

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3

声波传递能量

力改变运动状态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阻力对运动的影响

3

大气压测量

观察大气压随高度变化

3

硬币跳高

铝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感受浮力大小

盐水浮鸡蛋

 橡皮泥小船承载重物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动滑轮是否省功?

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练习使用滑动变阻器

气体扩散实验

墨水在不同温度的两杯水中的扩散速度

两块铅块自然结合

空气被压缩时内能增大

加热橡胶封口的试管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电荷在金属棒中的定向移动

LED和小灯泡串联实验

比较小灯泡的亮度

观察保险丝的作用

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

通电线圈在磁场中扭转

 

中考题型分析及注意事项

一、选择题的题型特点

     选择题包括题干和四个备选项,要求学生从中选出正确备选项。

这类试题可以考查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识记、理解和应用能力,具有评分标准客观与考查范围广的特点。

    

(1)题干本身表述清楚,并以一个确定的问题呈现,一般不使用否定式的题干。

在有必要使用否定式的题目中,应把题干中的否定词明显地标记出来。

以减少学生由于审题原因答错情况。

    

(2)四个备选项与题干在语法上保持一致,四个备选项围绕一个中心问题,备选项在长度和形式上基本相似。

    (3)干扰备选项应是学生因错误解答可能得到的结果,并具有似真性。

     如,下列各因素,不属于决定电阻大小因素的是

     A导体的长度  B导体的横截面积  C导体的材料  D导体两端的电压

     题干围绕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考查,考查的物理知识内容确定;“不属于”加着重号;选项的长度大致相同。

 二、中考选择题的答题注意

    大连中考选择的共14小题,28分,1-11题为单项选择题,12-14是多项选择题。

在考题顺序的安排中考虑试题的难度,前面的题难度比后面的简单。

难度较大的选择题基本上集中在综合性较强的知识上,如压强、浮力、动态电路分析、故障判断等,由于知识综合、思考方向不唯一,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应用能力。

    多项选择题的难度还体现在形式上,甄别功能更强。

多项选择题的评分标准是答对不全的1分,有错误选项的0分。

    答卷建议:

    1、先在试卷上作答,后集中将答案涂到答题卡上。

这样看卷、审题比较集中,避免试卷、答题卡的来回转化浪费时间。

注意涂卡时对应好题号。

    2、多项选择题的难度系数一般较大,基本上是用来区分高水平的学生,中等以下的学生可以当成单项选择做,增大得分几率。

    3、选择题中,学生会做的,一般看题后即能作答,不需要太多的考虑,但是难度大一点儿的题如单项选择的靠后的一两道题、多项选择题的后两道,需要时间考虑,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不同,思考答题时间差异很大,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是否留到答完后面的能得分的题再回头仔细思考。

一、填空题的题型特点

    填空题不需要很复杂的思维能力,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别能力和理解能力。

填空题是由不完整的陈述句构成,挖的空通常是关键词,要求填入适当的词句、数字或符号。

填空题多用于考查学生对物理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可以涉及一些简单计算,但难度不宜过高。

填空题可以避免选择题选项的提示或暗示,减小猜测的可能,能比较好地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1)不直接引用教材上的陈述作为填空题的基础,不单纯考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表述形式或定量表达式。

试题应考查学生对物理概念建立过程与物理规律形成过程的理解,避免考查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死记硬背。

    

(2)填空题要求填写的答案要具体、简洁,避免出现歧义和含糊不清的语言表述。

    (3)如果要求提供数字答案,应该标明单位,必要时还应写清楚要求的精确程度。

   二、中考填空题的答题注意

     大连市的中考填空题共10道小题,第15-22题为填空题,每空1分,第23、24题是作图题,每题2分,共20分,大连中考填空题基本都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绝大多数题的得分率高于80%,有几道题的得分率在95%以上,基本上不在填空题中区分学生能力水平。

     填空题要求填写的答案要具体、简洁。

从近几年的大连中考来看,填空题都含有比较物理量的大小或比较物理量的大小变化,答案为“大”“小”“增大”“减小”的问题;大部分题的答案需要填写物理量、物理现像等固定物理名词,如“电流”“机械能”“液化”“扩散”“光的色散”“导体”“运动状态”“惯性”“重力”等;也有少量的简单计算。

     作图题基本上集中在三类:

光学作图利用光的反射折射规律作图、电学中的画简单的电路图或连接简单的电路。

力学图中,做杠杆的力臂、画力的示意图。

     答题注意:

     1、答案书写准确。

带单位的物理量用大小来描述,如速度、频率、压强、电流、长度、内能等。

注意区分物理量和物理现象,如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描述运动用“快慢”,描述速度一定要用“大小”,同样道理振动——“快慢”,频率——“大小”,电表转动——“快慢”,电功率——“大小”。

磁力——大小,磁场——强弱。

     2、作图题在考查知识的同时考查规范性,作图一定要清晰、有根据。

注意:

光线的传播方向箭头根据题意确定准确,箭头画在光线中间的位置,避免犯低级错误。

电路图中的“节点”别漏。

力学作图中画力的示意图多和杠杆力臂的示意图在一道题上,注意审题,力的作用点清楚的点在受力物体上(可能是杠杆,也可能是给杠杆施力的物体)

    3、简单的计算是计算题的补充。

一般不能在计算题中涉及到的计算如求串并联电路总电阻或分电阻、电压电流比较大小或求值、视重法求浮力、计算数值比较简单,以理解正确、计算准确为目标。

一、计算题的题型特点

 计算题以应用题的形式考查学生对较复杂的物理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以及灵活运用物理规律进行计算的能力。

 

(1)题目应创设一定的情境,不能只是简单的罗列所需条件。

 

(2)陈述的语言简明、易懂,避免无关或容易误导的线索。

 (3)提供的数据恰当、合理,避免繁琐的数学计算。

 (4)考查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综合运用,不刻意追求试题的难度。

二、计算题分析及解答注意

   大连中考计算题共三道题(25、26、27),每题6-7分不等,共20分。

大连中考不追求计算题的难度,市内学生的平均得分率在80%以上。

中等学生可以得到接近满分18分的成绩。

三道题之间略有难度差别,每道设题中一般包括2-3个小问题,计算不同的物理量。

    分析近几年的大连中考计算题,三道题基本上围绕热学、力学、电学三个板块设题

    1、热学板块。

以某种物质吸热、某种热源放热,考查热量计算公式以及吸热效率,附带考查密度公式。

     涉及到的公式:

     密度、质量和体积ρ=m/V

     求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比热容和温度变化量c=Q/mΔt

     求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燃料质量、热值 q=Q放/m或q=Q放/V

     电热器放热:

P=W/t,Q=W=Pt

     吸热效率 η=Q吸/Q放

     注意:

原始公式的书写,Q的角标“吸”“放”,两种物质的质量角标区分,吸放热的关系式,代入数值过程的规范书写——物理量单位全,或全不带。

计算答案数量级与事实相符。

     2、力学板块。

以压强为主的、功、功率、效率为主的,纳入密度、重力的计算、平衡力的关系式

     涉及到的公式:

     密度、质量和体积ρ=m/V

     重力和质量G=mg

     物体的速度、路程和时间v=s/t

     做功的功率、功和做功时间P=W/t

     物体的压强压力、受力面积p=F/S(适用于任何物体)p=ρgh{适用于液体、[质地均匀形状规则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推导)]}

     机械做功的多少、力和距离 W=Fs

     求机械效率和有用功、总功η=W有/W总

      浮力:

(1)、F浮=G-F示

(2)、F浮=F向上-F向下(3)、漂浮或悬浮F浮=G物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

(5)、推导公式:

F浮=ρ液gV排推导过程:

由F浮=G排G=mgρ=m/V得F浮=ρ液gV排

注意:

     1)原始公式的书写,尤其是ρ=m/V  ;P=W/t; p=F/S

      2)滑轮组绳子段数的判断:

承担重物的绳子的段数(与动滑轮接触的绳子的段数)

      3)物体移动速度和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关系v绳=nv物

      4)判断总功、有用功分别是那个力做功,并用角标区分。

      5)根据题中条件判断是否有额外功,确定效率。

   3、电学板块。

以实际功率计算为中心.

      涉及到电学的公式

      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 I=U/R

电功:

W=UIt

      电功率:

P=W/t, P=UI

      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电阻特点六个公式

      注意:

      1)原始公式I=U/R和P=UI两个重要的公式是占分的

      2)需要用电器的电阻可以从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入手用R=U2 /P计算,但是必须写原始公式。

      3)电学的计算路径多条,选择简单的方法。

如求电流可以用欧姆定律也可以用电功率公式。

      4)写清每个物理量的角标既规范有能清楚的辨别物理量,尤其是实际电压、功率的判断,防止计算时张冠李戴。

      计算题总体提醒:

     原始公式不漏、角标区分同一符号的物理量、避免出现点乘、带入数据时数单位规范(或全写、或全不写保证单位加入计算),一道题后无漏“答”。

一、简答题题型特点

简答题侧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和方法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推理能力以及文字组织与表达能力等。

简答题通常是用生活化的语言陈述一个客观事实或物理现象,设问指向性清晰,通常用得比较多的是解释这种现象。

简答题侧重考察能力,简答题不宜直接取用教材的内容让学生作答,要避免答案就在书上的简答题,以免导致学生死记硬背。

简答题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考查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运用,能对考生的答题做出有层次的评价,更真实地反映学生的能力水平。

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能用简洁、严谨的语言正确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二、大连中考简答题特点分析及对策

大连中考简答题共2道题(28、29题),每题3分,共6分,简答题是全卷难度最大的题型,一般得分率在20%左右,由于考查能力要求较高,主要用于区分高分学生的,绝大多数同学得不到分。

即便如此,总有有一部分学生在他答题显示出扎实的知识基础、极强的逻辑思维和严密的表达能力。

的确能够显示出高分学生的水平。

如近几年大连中考简答题:

(一)给出现象,对“现象进行解释”。

解答时从现象入手,用逆推法,分析过程完整、抓住主要矛盾、知识准确科获得高分值。

如:

小明的妈妈用食用油炸油条时,油的温度约为 200℃。

她不小心把几滴水溅到了油锅里,出现了“油花四溅”的现象。

请解释这个现象。

分析:

从现象“油花四溅”入手分析,“油花四溅”的现象产生是几滴水溅到了油锅里产生的,如果水很“安分”的滴到油里,不发生变化也不会出现油花四溅现象。

由此推出水是主要的研究对象。

分析水进入高温油中发生的现象,能把油溅起来是因为水发生了变化且很剧烈。

回到题中,油的温度约为200℃,这就分析出水发生变化的原因。

从题的字面上看,对象涉及到水和油,过程中水下落也涉及到受力、浮沉等知识,这是分析问题需要考虑的,但是整体分析后需要把握问题的主要矛盾,突出重点对现象进行解释。

答案:

溅入油里的水滴,达到油面时有一定的速度,要继续向下运动。

由于油的温度远高于水的沸点(1分),水滴向下运动的过程中迅速汽化(1分),产生高压气泡,气泡迅速膨胀破裂把油溅起来(1分)

学生的主要错误表现:

1、将水滴如何下落作为主要的答题点,认为油花四溅是水给力原因这是偏离了问题的主题,方向不明确;

2、很多同学答题中出现“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的描述,这是事实,知识正确,但是本题中并没有提到油沸腾,模糊了高温和沸点的概念。

属于概念不清。

再如:

某简易喷雾器的结构简图如图11所示。

当快速推活塞时,水就从喷雾筒中喷出。

请解释这个现象。

分析:

这是大气压、流体压强和流速关系结合的题。

从现象“水从喷筒中喷出”入手分析。

水原来在下面的容器中,从喷筒中骨喷出经历的过程:

从容器进入竖直吸管——进入横的喷筒——从喷筒中喷出。

每一步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将水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水运动的原因,进行解释。

水进入吸管,是吸管中的气体压强小导致的,吸管中的压强减小是吸管中的气体减少的原因,那么吸管中的气体为什么减少了呢?

回到题中,“快速推活塞”引起的。

   答案:

快速推活塞时,吸管上端管口处上方的空气流速大于下方的空气流速,上方压强小于下方压强(1分),

吸管中的气体就进入喷筒中,吸管内气体压强减小(1分),

吸管内气体的压强小于管外液面所受到的大气压(1分),水就上升到喷筒里,被气流推向筒外。

学生的主要错误表现:

1、答出“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这一理论,理论和实际联系不够,何处流速大、何处压强小描述不清,知道方向,认识不深,描述笼统。

2、忽视从容器进入吸管这一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