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教案1.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935594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38.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0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教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第10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教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第10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教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第10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教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第10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教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第10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教案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第10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教案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第10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教案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第10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教案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第10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教案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第10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教案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第10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教案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第10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教案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第10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教案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第10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教案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第10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教案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第10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教案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第10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教案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第10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教案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第10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教案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0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教案1.docx

《第10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0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教案1.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10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教案1.docx

第10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教案1

第10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教案

(1)

班级

2013级各班

周次

时间

2014.06

节次

授课课目(章节、情境或任务单元)

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第一节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的形成依据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当今世界的基本特点,坚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论断。

能力目标:

使学生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国际观;增强学生对当前中国外交政策的认同,自觉与中央保持一致。

素质目标:

帮助学生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国际观分析和观察当今世界复杂多变的国际现象,认识国际局势发展的主流和发展趋势,增强学生对各种国际现象的鉴别能力和判断能力。

主要内容(重点、难点)

教学设计与组织

教学内容: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教学重点:

1.当今的时代特征

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论断的内涵、依据和意义

教学难点:

关于时代主题的转换

教学环节设计与时间分配

1.课程导入: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一个稳定的国内环境,也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

(10分钟)

2.课程内容讲解: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35分钟)

(2).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30分钟)

(3)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20分钟)

3.本节课小结(2分钟)

4.布置课后作业(3分钟)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讲授法、讲解法、讨论辨析法

多媒体课件

教学小结:

第二次世界大战特别是冷战结束以来,国际关系和国际格局经历了重大的变化。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但其发展的过程充满曲折。

教学反思:

作业

1.如何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和主题?

2.如何认识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发展趋势?

第10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教案

(1)

 

内容及时间分配

教师主讲内容

学生活动任务

课堂导入(10)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35分钟)

 

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30)

 

三、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20)

 

小结:

(2)

 

布置作业:

(3)

 

参考书目:

【课堂导入】阅读资料,讨论问题

有史以来,战争就像恶魔一样,不断吞噬着人类的财富和生命。

据专家统计,从公元前3200年到公元1964年的5164年时间里,全世界共发生14513次战争,其间只有329年处于和平时期。

人类在这些战争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大约有36.4亿人死于战火,损失财富折合成的黄金,可铺成一条宽150千米、厚10米、足可环绕地球8圈的黄金带。

据统计,第一次世界大战被卷入的国家有33个,人口15亿,伤亡人数达到4000多万,直接经济损失达2700亿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波及61个国家,80%的世界人口,军费消耗约11170亿美元,经济损失超过40000亿美元,直接死亡人数达到5700万。

其中,苏联2060万,波兰600万,德国730万,日本222万,法国81万,美国38万,意大利33万,中国的死亡人数在1000万以上。

战争夷平了许多城市,人类的文明和艺术遭到了空前的毁灭。

有人说,战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结合上述资料,请谈谈你的看法。

第一节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的形成依据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所谓时代主题,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反映世界基本特征并对世界形势的发展具有全局性影响和战略性意义的问题,就是一定历史条件下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随着世界矛盾和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时代主题也会发生转换。

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时代主题,是制定正确发展战略和内外政策的一个重要前提。

(一)毛泽东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的分析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形势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

德、日、英、法等主要帝国主义国家或者是战败投降或者是实力受到了严重削弱,社会主义阵营得到发展壮大,许多民族和国家赢得了独立和解放,比如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越南民主共和国、中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等国人民,在共产党和工人党领导下,推翻了资产阶级和地主的统治,完成了本国生活中深刻的社会政治变革和经济变革,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建立了社会主义体系。

世界社会主义体系的建立,成了伟大十月革命胜利后最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事件,它使旧的殖民体系迅速土崩瓦解,世界力量对比正向着有利于人民革命事业的方向发展,而美国则是唯一没有在这次世界大战中遭受损失,反而大大增强了实力的帝国主义国家。

二战结束后,美国为了维护帝国主义的统治秩序和抢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果实,采取各种手段竭力谋取世界霸权。

它封锁包围社会主义国家、干涉镇压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并多方面图谋控制包括其盟友国在内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而成为全世界人民最主要的敌人。

同时美帝国主义利用当时手中掌握的核武器的优势,以反苏联、反共产主义为旗帜,拼凑反动势力,四处出击,一度使国际形势十分紧张。

毛泽东分析了战后国际的这种形势,指出世界反动力量确在准备第三次世界大战,战争的危险是存在着的。

但是,世界人民的民主力量超过世界反动力量,并且正在向前发展,必须和必能克服战争危险。

正是基于这种判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勇敢地把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到底,建立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全国政权。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密切关注世界上各种力量的消长和各种矛盾的变化,在战争与和平的问题上,继续坚持新的世界大战既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防止的两种观点。

在科学分析战争与和平问题的基础上,毛泽东逐步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

2、两个中间地带的战略思想:

两个中间地带战略思想的形成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提出“中间地带”战略思想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雅尔塔体系的确立,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

(雅尔塔体系,是对1945年-1991年间国际政治格局的称呼,得名于1945年初美、英、苏三国政府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雅尔塔(今属乌克兰)举行的雅尔塔会议。

其特点是:

以美国和苏联两极为中心,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争夺霸权的冷战,但不排除局部地区由两个超级大国直接或间接参与的战争(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美越)、阿富汗战争(苏阿)等)。

1989年的东欧剧变和1991年的苏联解体,标志着雅尔塔体系最终瓦解。

)以1946年3月英国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密苏里州富尔顿发表的反苏、反共演说为标志,美苏拉开了冷战的序幕。

面对错综复杂、扑朔迷离而又日益紧张和严峻的国际政治形势,毛泽东通过科学分析,不仅洞察了美苏对立的实质,同时,也把目光投向了美苏之间的广阔地带,提出了“中间地带”的战略思想。

1946年8月,毛泽东在会见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时首次提出“中间地带”的战略思想。

他指出:

“美国和苏联中间隔着极其辽阔的地带,这里有欧洲、亚洲、非洲的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美国反动派在没有压服这些国家之前,是谈不上进功苏联的”。

第二阶段:

提出“两个中间地带”战略思想。

20世纪60年代,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出现了巨大变化。

苏联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进一步增强,开始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美苏争霸世界的斗争越演越烈。

苏联还企图控制中国,导致中苏两国关系日趋恶化,同时,美国继续推行敌视中国的政策,中国的安全受到美苏两国的双重威胁,因此,毛泽东调整了先前的“一边倒”外交战略,重提了“中间地带”战略思想,并将它发展为“两个中间地带”战略思想。

从1963年9月到1964年7月,毛泽东三次谈到“中间地带”理论。

指出中间地带有两个: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是第一个中间地带;欧洲、北美加拿大、大洋洲是第二个中间地带。

日本也属于第二个中间地带。

这两部分都反对美国的控制,我们还是有工作可以做。

3.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

从20世界60年代末开始,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再次出现了重大变化,苏联军事实力迅速膨胀,在多个领域已经开始超越美国,因此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苏联开始推行进功性的全球战略,它已成为中国安全和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

国际局势呈现出苏攻美守的战略态势。

同时,从20世纪50年代末中期起,以万隆会议、不结盟运动和七十七国集团为标志,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战略力量。

面对变化了的国际形势,毛泽东高瞻远瞩,在两个中间地带战略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个世界”战略思想。

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指出:

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

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

咱们是第三世界。

他还指出,第三世界人口很多,“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也是第三世界。

毛泽东的“三个世界”战略思想,是对世界政治格局深刻变化的科学总结和高度概括,是被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国际斗争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理论,正如邓小平后来所指出的:

毛泽东“三个世界”战略思想,对于团结世界人民反对霸权主义,改变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对于打破苏联霸权主义企图在国际上孤立我们的狂妄计划,改善我国的国际环境,提高我国的国际威望,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此外,毛泽东还提出了反帝反霸的国际统一战线战略和两手准备的战略。

毛泽东根据战后国际形势的发展,先后提出了各国的事情应由各国人民自己来管,反对帝国主义的干涉和称霸;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是平等的,反对以大压小、以强凌弱;支持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和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结成广泛的反帝反霸斗争的国际统一战线等著名论断。

20世纪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初期,面对日益复杂的周边环境和不断加剧的国际紧张局势,我国政府一方面坚定不移地反对霸权主义的侵略扩张活动,为维护世界和平而斗争,另一方面也在做应对大规模侵略战争的准备,提出备战备荒,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

以上这些都是毛泽东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所做的分析。

正是这样的基础上,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邓小平对时代主题做出了新判断。

(二)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新判断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科学论断的提出

20世纪,时代主题的两次转换:

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代的主题是“战争与革命”。

“战争与革命”的时代理论是列宁创立的。

这一主题创立后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们曾教条化地固守了“战争与革命”的观念。

特别是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发生了美国侵略越南的战争和中苏对抗等事件后,我国一度过分强调战争的危险和世界革命的临近,认为美苏两霸的争斗孕育着世界大战的危机,战争随时都有可能爆发。

基于对国际局势的这种判断,我们在决策上就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打完了再建设”的积极备战方针;在国际上则强调“反对帝国主义、支援世界革命”。

当时采取这样的外交政策,尽管有它客观的历史原因,但是总体上讲,这样做的结果是,在全世界许多国家经济建设取得重大发展的时候,我们自己却丧失了许多发展良机。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以来,国际局势趋于缓和,时代主题逐渐转向和平与发展,和平与发展的主题是邓小平创立的。

邓小平根据世界经济与政治发生的重大变化,敏锐地把握到时代主题已经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发展,及时提出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的科学判断。

1985年3月4日,邓小平根据世界形势的变化,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

邓小平指了:

“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

和平总是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

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

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

”根据邓小平的这一思想,1987年召开了党的十三大,党的十三大确认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这一深刻论断。

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科学内涵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是我们党根据邓小平和平与发展的思想对当今时代主题的揭示,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客观分析当代世界特征所作出的科学判断,有着具体深刻的科学内涵。

第一,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

第二,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是东西方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矛盾全局的集中体现;

第三,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第四,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并不意味着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要清醒地看到,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都没有解决,还需要各国人民长期不懈地共努力。

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的论断,科学地概括了当前时代的特征,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新时期外交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同时也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战争与革命”的时代观。

3.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历史必然性

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这是世界各种矛盾发展变化和世界抑制战争因素不断增长的合力作用的结果。

从和平趋势的内在需求看,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给人类留下深重灾难和沉痛教训,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的追求十分强烈;和平发展成为世界的潮流,民心向背,对霸权主义和世界大战形成越来越大的遏制力量;

世界经济的发展加深了各国利益的相互交织和相互依赖,冷战结束后多极化进程使世界各种主要力量彼此制衡,对霸权主义战争政策的牵制力量在增加,成为制约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核武器等毁灭世界的战争工具形成的“恐怖平衡”,也成为制约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

广大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发展,尤其是中国的发展壮大,对世界和平与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生存与发展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继续发展和保持优势则是发达国家面临的问题,对内图稳,对外思和,是多数国家的政策取向,对抑制战争起到积极作用。

世界相对和平的新历史条件,为各国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发展问题之所以带有战略性和全局性,是因为它不仅与第三世界各国人民的进步事业,同时也与全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紧密相连。

发展不仅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繁荣昌盛的基础,也是人类文明迈向更高阶段的基础。

没有全人类协调、平衡、坚实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就没有持久的世界和平与稳定,已经实现的和平与稳定也难以巩固。

邓小平强调,应当把发展问题提到全人类的高度来认识,要从这个高度去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

只有这样,才会明了发展问题既是发展中国家自己的责任,也是发达国家的责任。

在和平稳定中谋求发展,是当今世界的头等大事。

谋求发展,不仅成为各国关注的核心,也成为一种现实可能。

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成为推动人类发展变化的最重要力量。

时代主题的变换,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和平的国际环境,是我国顺利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和有利时机。

我们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尽快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世界的发展,尤其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坚持和巩固,又会带来巨大的压力和严峻的挑战。

如果我们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会继续扩大,在国际竞争中将处于更加不利和危险的境地。

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1.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1)世界多极化的涵义

世界多极化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突出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趋向于形成多极格局的一种发展趋势,是对主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实力分布状态的一种反映。

(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历史背景

世界多极化作为一种历史趋势,大体上是在20世纪90年代才出现的。

二战结束后,以雅尔塔体系为标志形成两极格局:

一边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另一边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阵营。

两大阵营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成为世界的主要矛盾。

从60年代起,世界范围的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一系列亚非国家纷纷独立,两大阵营内部一些国家不满于超级大国的控制,表现出强烈的独立自主倾向,阵营内部出现裂痕乃至公开的冲突。

此刻,已催生了世界多极化的萌芽。

20世纪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正式宣告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跃然而出。

1997年4月,中俄两国首脑发表联合声明,明确提出世界多极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欧洲和许多第三世界国家也都主张独立自主地发展本国经济和加强区域合作,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世界多极化遂成为一种历史趋势。

冷战结束以后,美国成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这种形势,一方面使得美国政府主宰世界的欲望更加膨胀,于是加紧推行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的对外政策;另一方面,旧的平衡被打破,新的平衡一时难以建立起来,两极格局解体留下的空间,客观上有利于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大国之间,包括冷战期间敌对国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生重大的变化,众多国家包括美国的盟国都要求美国与其相互尊重、平等互利,通过对话和合作,促进共同的发展和繁荣,这使美国推行单边扩张政策越来越困难了。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国力急剧衰落,但经过一番周折之后,最终保持了独立自主前提下的东西方平衡外交。

加上它广袤的国土、丰富的资源以及苏联时期留下的雄厚的军事工业和国防实力,使它在政治和军事方面仍保持着大国地位。

冷战结束以来,欧洲统一和自主、自强的速度和规模令人关注。

欧盟实施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扩充和完善共同市场,发行欧元,建立货币联盟,进而推行共同外交政策和防御计划,推行统一的宪制改革,以及欧盟和北约的扩大,使欧洲不事声张地切实地成为多元世界里的重要成员。

它们发出自己的声音,提出自己的主张,树立起了一个力量整体的形象。

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但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是一个漫长、曲折、复杂的演进过程。

⑶现阶段世界多极化的表现:

一超多强 

①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综合国力,是当今唯一的超级大国。

②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在保持经济大国地位的基础上正在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③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由25国组成的欧洲联盟,实力不断增强。

④俄罗斯仍然是一个世界强国,具有巨大的经济、科技潜力和强大的军事力量。

⑤中国拥有日益发展的经济力量,综合国力位居世界前列,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⑥发展中国家总体实力逐步增强,地位上升,成为国际舞台上不容轻视的一支重要力量。

2.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

世界格局演变的一个重要背景是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和世界多极化趋势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20世纪80年代中期,邓小平也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世界。

由于全球商品经济的发展,任何生产都是世界性的,经济活动把世界连成一体。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冷战的结束,世贸组织的建立,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快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

⑴经济全球化的涵义、实质

①涵义:

经济全球化是指,随着国际社会分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使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和密切结合的趋势。

②实质:

发达国家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所引起的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流动,以寻找更有利的投资场所的过程。

⑶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①生产全球化;②金融全球化;③市场的国际化;④科技开发与应用的国际化;⑤信息传播国际化。

经济全球化一方面,为发展中国家提高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有利于吸收外资,弥补国内建设资金不足;有利于引进技术和设备,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有利于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开拓国际市场。

另一方面,它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不利和风险,使发展中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受到挑战。

经济全球化给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是不均等、不公正的竞争机会。

三、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战略机遇期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在生存、发展或实现某些方面重大突破时所面临的有利时期。

战略机遇期是各种关系交互作用的结果,它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战略机遇期需要人们高度重视和充分利用,谁能紧紧抓住和充分利用好这种机遇期,谁就能够获得新发展和新突破,忽视了它,就将丧失发展的有利时机;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会随着形势的发展而变化,需要人们去正确分析和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是可以延续和拓展的,只要人们的战略方针政策和战略策略正确,我们就能延长和拓展战略机遇期。

从国际来看,一是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国际形势总体稳定。

二是虽然国际金融危机下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愈演愈烈,使多边贸易投资自由化面临困难,但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趋势不会中断,促进共同发展的有利因素增加。

三是新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我国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加快发展的条件更多。

四是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深刻变化,我国提升国际话语权面临新的机遇期。

目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的治理结构改革已经迈出了重要步伐,尤其是二十国集团峰会取代八国集团峰会上升为世界经济治理核心机制,初步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世界经济事务的长期垄断,增加了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治理中的发言权和规则制定权。

现此同时,我国发展也面临来自国际方面的挑战和不利影响:

一是国际经济环境短期内难以明显好转,将对我国稳定出口增加难度。

二是全球各领域全方位竞争日趋激烈,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面临调整经济结构的巨大压力。

三是国际金融商品市场可能待续动荡。

由于世界经济复苏艰难,脆弱的市场信心不易恢复,因此跨国资本流动明显加剧,导致国际外汇、证券等市场有可能待续大幅波动。

在我国流动性总体过剩的形势下,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有可能持续高位大幅波动,不仅将增加我国进口能源资源的成本,还将使我国面临相当大的输入性通胀压力。

四是我国周边环境中的战略压力和地缘政治风险有所突出。

东海、南海不断发生事端,使我国发展的良好周边环境受到影响。

从国内来看,一是经济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更加强固。

经过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的建设和发展,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实力大为提高,保障可持续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和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二是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仍处于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阶段,特别是随着城镇化深入发展,不仅将继续拉动巨额的城镇基础设施和住房等投资,还将继续拉动由大量农村居民变为城镇居民而带来的成倍增长的生活消费。

三是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完善。

政府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明显增强,四是制度优势日益显现。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等改革的全面深化,新的更大的制度红利和发展潜力将会不断地创造和释放出来。

同时,我国发展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体现在:

一是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当前我国经济增速回落既是宏观调控的结果,也是市场需求环境变化的反映,尤其是受外需不振甚至下滑冲击的影响。

二是经济结构调整进展缓慢。

尽管近些年结构调整不断推进,但我国第一产业基础不稳、第二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第三产业发展不快的问题仍然突出。

随着经济增速回落,产业结构不合理特别是部分产品产能过剩问题进一步暴露。

三是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产业技术水平整体偏低,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尚不健全,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名牌产品,新兴产业带动作用还不强。

小结:

第二次世界大战特别是冷战结束以来,国际关系和国际格局经历了重大的变化。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但其发展的过程充满曲折。

布置作业:

1.如何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和主题?

2.如何认识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发展趋势?

 

参考书目:

1.毛泽东:

《关于三个世界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