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设计中国会计制度的变迁及其基本规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943419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科毕业设计中国会计制度的变迁及其基本规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本科毕业设计中国会计制度的变迁及其基本规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本科毕业设计中国会计制度的变迁及其基本规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本科毕业设计中国会计制度的变迁及其基本规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本科毕业设计中国会计制度的变迁及其基本规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本科毕业设计中国会计制度的变迁及其基本规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本科毕业设计中国会计制度的变迁及其基本规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本科毕业设计中国会计制度的变迁及其基本规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本科毕业设计中国会计制度的变迁及其基本规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本科毕业设计中国会计制度的变迁及其基本规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本科毕业设计中国会计制度的变迁及其基本规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本科毕业设计中国会计制度的变迁及其基本规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本科毕业设计中国会计制度的变迁及其基本规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本科毕业设计中国会计制度的变迁及其基本规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本科毕业设计中国会计制度的变迁及其基本规律.docx

《本科毕业设计中国会计制度的变迁及其基本规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科毕业设计中国会计制度的变迁及其基本规律.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本科毕业设计中国会计制度的变迁及其基本规律.docx

本科毕业设计中国会计制度的变迁及其基本规律

中文摘要

中国会计制度的变迁之所以频繁变迁,主要是因为中国缺少一个科学可行的会计制度质量标准,会计制度的制订缺乏一个必要的社会基础,会计制度的变迁没有与时俱进,只有追根溯源,对症下药,才能革故鼎新。

随着全球贸易的飞速发展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会计国际化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现实问题。

文章首先从会计国际化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入手展开论述,分析了中国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的现状及国际化趋向,最后对中国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会计制度,变迁,发展规律

 

Abstract

TheChinaaccountingsystemvicissitudethereasonthatthefrequentvicissitude,mainlyisbecauseChinalacksasciencefeasibleaccountingsystemqualityspecification,theaccountingsystemmakinglacksanessentialsocialbasis,theaccountingsystemvicissitudehasnotkeptpacewiththetimes,onlythengetstothebottomofamatter,actsappropriatelytothesituation,candiscardtheoldandestablishthenew,welcomestheinnovationtoconstructChinaaccountingsystemthespring.Alongwiththeglobaltraderapiddevelopmentandtheeconomicintegrationtendencyunceasingenhancement,accountanttheinternationalizationhasbecomethevariouscountriesuniversalattentiontherealisticquestion.ThearticlefirsttheinternationalizationhasbecometheChineseeconomydevelopmentfromaccountantinevitabletrendobtainingtolaunchtheelaboration,thenhasanalyzedtheChinaaccountingsystemandaccountantthecriterionpresentsituationandtheinternationalizationtrend,finallythecriterioninternationalizationdevelopmentputforwardtheproposaltotheChinaaccountingsystemandaccountant.Theeconomicalglobalizationcausestheinternationaleconomyexchangeandthecooperationisdaybydayfrequent,accountanttookintheinternationaleconomyexchangeandthecooperationprocesscommerciallanguage,mustconformtotheeconomicalglobalizationrequirement,namelyrealizesaccountanttheinternationalization.

Keyword:

Accountingsystem,presentsituationandtrendofdevelopment,vicissitude

 

引言

会计制度朝令夕改,会计信息割裂失真,会计制度的执行严重偏离制度本身,不仅加大了财会人员知识更新的成本,降低了工作效率,干扰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秩序。

中国会计制度变迁频繁,是因为中国缺少一个科学可行的会计制度质量标准,会计制度的制订缺乏一个必要的社会基础,会计制度的变迁没有与时俱进,会计制度在构成上缺乏完整性、系统性、科学性,在执行上缺乏严肃性。

鉴于会计制度存在这种情况,对会计制度变迁的了解分析,因此,只有追根溯源,加强对会计制度变迁的认识,研究制度变迁的规律性,才能够有效推进我国会计改革的深化,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1.文献综述

会计,作为一种商业语言,虽然并不为人们广为注目,却实实在在地担当起千钧重任。

随着全球贸易的飞速发展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会计国际化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现实问题。

因此,对于会计制度变迁,国内外的学者分别做了详细的研究与阐述,以适应不断变化经济增长的需要。

王保忠、黄解宇、王保庆(2007)认为,我国会计制度的变迁主体首先认识到制度环境的变迁已经成熟或者说时机已到,然后根据会计制度与其他制度安排的配套问题,以规则、制度、法律等强制性的形式使得会计制度发生变迁。

因此,我国会计制度变迁是一种以需求诱致为基础的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

我国会计制度变迁的路径学者们一致认为,我国会计制度的变迁是渐进的,且存在较强的路径依赖。

托马斯(1999)认为,会计制度变迁的方向与一个社会中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过程和结果相关。

更具体地,从静态上看,会计制度变迁的方向是由社会中处于强势地位的利益集团决定的。

而强势集团之所以能够决定会计制度变迁的方向,又主要是通过一定的方式获取国家政权的支持。

诺斯(1998)提出,政府主导的会计制度变迁主要是外在会计制度角度,而相对固着的内在会计制度或非正式约束会对这种调整予以支持。

因此强化意识形态领域的阵地,有利于外在会计制度的执行和认可。

宁波、贝洪俊(2007)指出,我国的会计制度变迁基本上是一种渐进的方式,即先在旧制度的边缘衍生出一些新的制度安排,通过新制度的不断发展来逐渐缩小旧制度的空间,然后达到整个会计改革的目标。

我国会计渐进式制度变迁是逐步推进、分步到位、先易后难、先试验后推广,然后再进行整体协调。

从实践来看,这种从局部到整体的渐进式变迁比整体均衡推进的社会阻力要小,摩擦成本相对较低。

诺比斯、帕克(1991)认为,虽然各国会计体系都奠定在一些共同的会计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但是一个国家的会计制度是该国经济、政治以及其他环境因素的产物,这些环境因素决定了会计制度的性质。

战奎柱(2008)认为会计制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总体目标在于建立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健全的、完善的会计规范体系。

根据这一目的他提出会计制度发展的思路:

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构建企业会计制度;按“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完善会计制度;加快我国会计规范的国际化进程;强化会计制度执行的约束和监督机制。

会计制度在不同的国家可能扮演不同的角色。

然而在经济变迁中,会计制度也随之演化,特别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出现了各国会计体系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趋势,对会计制度变迁的认知亦将趋于一致。

2.中国会计制度的变迁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制度离不开它赖以生存的制度环境,所以特定的制度只有与它的制度环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发挥其功能。

而对于制度环境的变迁又可以通过不同阶段的划分来认识。

2.1我国会计制度变迁的历史

我国会计制度变迁的主要阶段的划分,许多学者依据其不同的研究目的,做出了不尽相同的区分,如“二阶段论”、“三阶段论”及“多阶段论”等。

其中较为普遍的认识多从三个阶段进行划分。

第一阶段:

1949年-1978年会计制度环境。

1949年至1978年间的企业会汁制度建设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但这3O年的曲折经历,给下一阶段的会计规范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是一条颠簸不破的真理,即使在文革期间,会计虽然遭受到空前的浩劫,但会计工作还是坚持了下来。

第二阶段:

1978至l992年会计制度环境。

这一阶段,也即我国改革开放后的前15年,对于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有必要对其进一步进行细分,更有利于我们分析会计制度的变迁是如何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变迁相协调的。

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

以经济建设为重心(1978-1981年)。

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1982—1992)。

第三阶段:

1992年至今的会计制度环境。

1992年开始,我国进人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

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会计制度的变迁是以会计制度环境变迁为基础的,会计制度环境的变迁对会计制度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

回顾过去10多年以来的会计制度环境变化,总体上是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中心而进行的,其中呈现出明显的政治环境的经济化、经济环境的国际化、法律环境的规范化等特点,特别是围绕加入WTO所进行的一系列政治决策、经济改革和法制建设,带来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完善经济法律制度、构建与国际髓例协调和接轨的经济运行规则等方面的改革要求。

2.2中国会计制度的现状分析

分析中国会计制度的现状,要从中国会计制度变迁的特征中把握,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把握:

一是我国会计制度变迁同国外,尤其是市场经济成熟国家的会计制度变迁相比所具有的特征;二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会计制度变迁同建国后曾发生的重大会计制度变迁相比所具有的特征;三是会计制度变迁同其他经济制度变迁相比所具有的特征。

下面,我们按照这一思路展开具体的分析和概括。

2.2.1政府是制度供给主体

任何国家的会计法律(包括专门的和非专门的)都是由国家制定的,因而都具有国家的性质。

然而作为会计制度结构中核心组成部分的会计准则,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其供给主体却有很大的不同。

实际中主要有政府供给和民间职业团体(或机构)供给两种模式,此外也有部分国家由政府与民间职业团体共同供给。

美国、英国等是民间职业团体供给模式的代表,法国等则是政府供给模式的代表。

我国会计制度历来以政府为供给主体。

考虑到会计准则涉及许多技术性问题,会计核算方法和会计信息质量关系到相关利益主体的经济利益,尽管在我国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成立了国内外咨询专家组,并在正式颁布之前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但实质上我国会计准则的供给主体仍然是政府,即属于政府供给型模式的典型代表。

2.2.2制度实施具有强制性

制度变迁有两种基本类型:

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

前者是指一群(个)人在响应制度不均衡所引起的获利机会时而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的制度创新;后者则是指由政府命令或法律的引入、实施而引起的现行制度的变更或替代。

由于我国会计制度制定方面的制度遗产,加之我国快节奏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尤其是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迫切要求会计制度以最短的时间和最快的速度变迁。

在这种背景下,会计制度的强制性变迁也就成为合乎逻辑的选择。

强制性会计制度变迁的优点在于,能利用政府的强制力和“暴力潜能”等方面的优势降低制度变迁的成本。

但政府的有限理性、集团间利益冲突和知识准备不足等则可能影响制度变迁的效果。

2.2.3制度变迁过程是渐进的

按照对改革方式进行分类的一般标准,既应包括改革的目标和程序,也应包括改革的速率。

据此,笔者认为,中国的会计制度变迁应属于渐进式变迁。

其主要特点是:

逐步推进、分步到位、先易后难、先试验后推广等。

从1980年10月全国会计工作会议提出会计改革问题,1984年10月全国会计工作座谈会上提出《关于会计业务改革的设想(讨论稿)》、《会计改革纲要(试行)》;从《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基本会计准则),到《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和已颁布的各项具体会计准则;从1985年的《会计法》到以后两次修改的《会计法》。

所有这些制度性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我国整个会计改革的过程是在“边干边学”、“摸着石头过河”中进行的,是分步推进的。

而在会计改革过程中,通过在不同所有制、不同组织形式、不同经营方式的企业进行试点,特别是先在外商投资企业、股份制试点企业及上市公司这样一些新的经济成份或新的企业组织形式中率先实行新的会计制度,积累经验,然后再推进全方位的会计制度变迁,具有典型的先易后难。

2.3中国会计制度变迁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会计制度经过曲折的发展历史,中国会计制度不断变迁完善,但是中国会计制度还存在着各种的缺陷,财会人员知识更新的成本高,工作效率低,更为别有用心的个人和利益集团操纵财务数据、套取社会资金大开了方便之门,干扰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秩序。

这些是因为中国会计制度还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2.3.1中国缺少一套科学的会计制度质量标准

会计制度的高质量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前提。

建国以来会计制度的频繁修改和近年来频繁发生的会计造假案件引发了会计界对会计制度质量问题的广泛讨论。

但是时至今日,仍然没有得出一致的令人满意的结论。

会计制度的质量目标是会计制度在质量方面所要达到的预期标准和成果,是基于会计制度需求者的要求建立起来的,是对需求者满意的一种预期。

会计制度作为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一环,人们对它的预期是:

通过指导和规范会计行为以使会计信息达到高质量,即客观性、相关性、明晰性、可比性、一贯性等。

会计制度的质量目标应该能为会计信息达到上述质量要求提供合理保证。

2.3.2会计制度的制定缺乏必要的社会基础

20世纪90年,知识经济、信息技术迅猛发展,要求会计制度的制定须具有前瞻性。

从国内来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要求会计制度的制定覆盖不同经济成分,充实会计内容,完善会计方法。

但是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却愈演愈烈,从而降低了会计制度的权威性。

会计制度的权威性和执行效果主要取决于会计制度的客观性和可接受性,而客观性和可接受性又主要决定于会计制度制定者的广泛代表性。

长期以来我国会计制度由财政部会计司统一制定,会计法规基本上属于政府行为。

会计制度制定人员构成单一,其知识结构、经历、利益或政治倾向基本相同,即使他们有公平的思想和意识,也很难真正完全了解其他利益相关者的需要,从而影响了会计制度的质量。

会计制度内容上的实践性、技术性和理论性要求会计制度制定者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充分了解经济活动和会计实务的现状,具有很高的会计理论水平。

会计制度制定人员中的非政府人士的缺乏、使用会计制度的广大普通会计人员代表的缺乏,将使制定出来的会计制度在公允性、充分性、相关性上大打折扣。

2.3.3会计制度的变迁没有与时俱进

现行的会计制度体系是从1993年7月1日开始实行的,它以《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为统领,以13个行业会计制度和10个行业财务制度为主体构成。

虽然2000年12月29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制度》,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又发布了39项会计准则,但并没有全面推广执行。

3.中国会计制度变迁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

随着我国同国外经济往来频繁,我国的会计制度越显得漏洞百出,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中国不得不从新审视会计制度的合理性,创新性,实用性。

并且能与时俱进跟上社会经济的发展。

但如何去建立一个完善的会计制度,如何改进会计变迁所遗留下来的弊端,成为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一个难题。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下手:

3.1我国会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策略

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会计制度的发展和演变既面临着来自外部的会计理论革命的挑战,又受到来自内部的传统和体制的约束。

可以说,中国会计制度变迁的模式是一种权力中心的供给主导型和外部环境变化的被动适应型相结合的混合模式。

因此,我国的会计制度改革是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不断向前推进的,它既体现了中国特色,也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和国际惯例的协调。

从这个角度出发,反思我国会计制度变迁,笔者对我国会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提出以下解决办法:

3.1.1会计制度的设计将更适应经济运行的规律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我国会计制度的制定在总体上属于“立法会计”模式,这和德、法等大陆法系国家的会计模式非常相似,而英美法系国家的会计制度大多属于“民间会计”模式。

随着加入WTO后我国经济的国际化,资本流动的国际化,我国的会计模式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民间会计”模式的影响。

近十多年来,尽管参照国际惯例两次修改、颁布新制度,但从会计制度制订和颁布的模式来看,还是政府行为。

制度是依据政府的利益原则制定的,导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就不奇怪,形成“无账不假”的现实更不奇怪。

这就是说明我们会计制度设计自身有缺陷。

为此,在建立逐步适应国际标准的会计制度方面,必须达到以下目标:

3.1.2我国的会计制度改革要有规避风险的作用

在规避经济体风险方面,会计制度要起到警报器和瞭望哨的作用。

这首先需要改变会计造假账的问题。

正如一位资深财务人员所说,“国际会计准则倾向采用‘公允价值(FairValue)’,但中国大陆仍倾向采用‘历史成本(HistoricalCost)’,在可见的将来,这将是主要的差异原因。

”例如,在中国国有银行部门处处可见作假的情况,这些导致我们的经营存在巨大的风险。

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本身存在严重的制度性缺陷,而企业管理存在更严重的制度性缺陷和体制障碍。

“打铁须得自身硬”,只有进行系统的改造,我国的会计制度才能健康发展,并足以支持未来的经济发展;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论政府还是企业的会计制度的建立,必须确立预算的权威。

预算制度,是西方国家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西方国家,企业的技术革新,市场开发,管理改进,都是在严格的预算下展开的,既受到预算的支持,也受到预算的约束。

3.1.3会计制度的制定和落实

要有一种战略和目标为指导,一定从中国的实际需要出发。

会计制度,只是一种工作制度,完善的会计制度并不能保证社会经济的稳定增长,还要有正确的战略、决策部署和实施计划,因此需要结合经济体的目标选择来进行。

同时,不能超越国情和时代,盲目提倡会计制度的“国际化”和“与国际接轨”。

WTO的相关协议本身并没有要求什么都要“国际化”,只要遵循“合理、客观、公正”的原则即可。

在实施会计国际化的同时,必须充分考虑我国的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水平,可以考虑在技术方面实现国际化,在社会性方面实现会计的国家化。

3.2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政策建议

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要有效能,总是隐含着某种对违规的惩罚。

近年来,会计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事件层出不穷,在很大程度上引发了社会,尤其是公众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信任危机。

西方的证券监管实践表明,加强监管及加大处罚力度是有效的监管手段,而明确有效的追究相关违法主体的法律责任是关键。

3.2.1营造会计制度的良性经济环境

首先,应引导社会各利益集团、特别是企业等相关利益集团积极参与会计制度的制定。

从产权理论出发,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会计制度的制定关涉股东、经营者、债权人和政府四方产权主体的切身利益,他们均要求参与。

作者认为引导的关键在于利益的让与和权利的让渡。

不能实现自身利益的参与,任何产权主体都不会有动力。

其次,应科学地认识到目前我国产权制度改革真正需要做的工作是什么。

中国目前的问题不是所有制的改革,而是财产制度的自发型构。

如果我们的改革者不能省悟到这一点,在市场运行的产权约束问题上仍采取诺斯在《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中所倡导的那种工具理性主义的思路,即不断地为现实的经济过程追求制度设计,结果可能会事与愿违地营造出一种畸形的市场体系来。

国家政府在目前中国经济社会格局中的作用似不应是去急切地、揠苗助长地界定产权规则,而是在市场发育和专有产权型构之同时生长、相互作用的协同过程的一定阶段上对在这一过程中所自发型构而成的尊重专有产权的习惯、习俗和惯例进行制度化。

3.2.2科学认识政府主导型会计制度变迁

诺斯的国家理论中,诺斯对国家的看法集中体现在这一悖论中“国家的存在是经济增长的关键,然而国家又是人为经济衰退的根源”。

而具体到会计制度,我们认为主要应看到,政府主导逻辑的局限性,也即政府主导可以使会计制度改革走向成功的道路,也可能使会计制度改革走向失败的边缘。

另一个角度理解也即,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政府主导型会计制度变迁的利弊得失问题。

政府主导的制度变迁在变迁成本、变迁时机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优越性,但是政府理性的有限性也不容回避,从我国会计法的立法及修改等诸多方面不难看到。

因此,笔者认为在未来我国会计制度变迁的着重点之一,应是政府如何处理其主导地位和现实的需求导向之间的矛盾。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一个理性的选择应是逐步凸现需求主导的特征而相对弱化政府主导的特征。

3.2.3加强内在会计制度执行的“自律”机制

诺斯认为意识形态是一种行为方式,这种方式通过提供给人们一种“世界观”而使行为决策更为经济,使人的经济行为受一定的习惯、准则和行为规范等的协调而更加公正、合理并且符合公正的评价。

当然这种意识形态不可避免地与个人在观察世界时对公正所持的道德、伦理评价相互交织在一起,一旦人们的经验与其思想不相符合时,人们会改变其意识观念,这时意识形态就会成为一个不稳定的社会因素。

同样我们考察的会计职业道德、会计诚信等等内在会计制度的内容,可以规范到诺斯的意识形态理论中去。

政府主导的会计制度变迁主要是外在会计制度角度,而相对固着的内在会计制度或非正式约束是否会对这种调整予以支持也是值得研究的。

因此强化意识形态领域的阵地,有利于外在会计制度的执行和认可。

当然我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意识形态领域变迁的长期性和自发性。

4.中国会计制度未来发展前景及展望

中国的市场和企业都将参与到国际经济的大循环当中去,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将成为中国会计制度改革的强大动力,给中国会计国际化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一些与市场经济不适应的问题也将暴露在国际经济大潮面前,面临巨大挑战,如何去应对呢?

显然,固步自封的会计制度建设是与现代创新精神相悖的,也不符合我国改革开放的要求。

相反,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4.1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基本趋势

通过分析我国会计制度的变迁历程,可以看出会计制度的形成对其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具有高度的依赖性,并力求实现平衡各利益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保证会计信息的有用性。

笔者认为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基本趋势可以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4.1.1满足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要求

市场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建立以“产权明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基本特征,以新型产权制度和组织管理制度为核心内容的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真正成为独立自主、自负盈亏的经营实体。

那么,要保证产权清晰、保证权责分明,实现政企分开、做到管理科学,就必须健全相应的、科学合理的会计核算制度和财产管理制度;必须通过会计处理好经济责任受托关系和经济利益分配关系;必须明确强调会计把企业作为服务主体;必须完善包括会计制度在内的企业管理制度。

我国会计制度的改革方向应是不断地自我完善、满足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因此,我国会计制度体系将会是“在会计法规的指导下,宏观上健全会计准则体系,微观上强化企业会计制度”。

既走会计国际化的道路,同时又立足于本土,建立、健全企业会计制度,保证各项会计准则的实施与效果。

4.1.2实现会计国际化

如何处理会计国际化与国家化之间的关系是我国多年来会计制度改革争论的焦点。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深入发展,生产要素的国际问流动和产业转移的跨地区发展日益加快,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日益加深,从深化经贸合作、维护国家利益和长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