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新装优秀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947273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皇帝的新装优秀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皇帝的新装优秀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皇帝的新装优秀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皇帝的新装优秀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皇帝的新装优秀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皇帝的新装优秀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皇帝的新装优秀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皇帝的新装优秀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皇帝的新装优秀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皇帝的新装优秀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皇帝的新装优秀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皇帝的新装优秀教案.docx

《皇帝的新装优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皇帝的新装优秀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皇帝的新装优秀教案.docx

皇帝的新装优秀教案

皇帝的新装优秀教案

  喜欢童话的同学没有读过安徒生的童话呀?

读过安徒生的什么童话呢?

那么皇帝的新装优秀教案是怎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皇帝的新装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字词、了解作者及其主要作品和童话的有关知识,学习通过人物描写、运用恰当的修辞、合理的想象揭示作品主题。

能在学习中体会人物心理,能品析人物形象,能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自学、合作探究、讨论相结合。

探讨故事中离奇现象产生的诸种原因。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掌握分析人物、理解主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明确童话的深刻的含义,让学生深切体会到人性中“虚伪”这一弱点,并通过情景体验,引导学生努力战胜这一弱点,教育学生做一个诚实正直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分角色朗读精彩片断,体会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对刻画人物心理的妙处。

学习通过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及恰当的修辞、合理的想象突出作品主题。

  教学难点:

把握作品深刻的思想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课

  一百多年前,遥远的丹麦出了位著名的童话作家——安徒生,一生写了一百六十多部童话,我们学过他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很有意思的作品《皇帝的新装》。

(板书)

  二、整体感知

  从课文整体入手,快速阅读课文,理解大意,对作品中人物作出初步评价。

解决需要掌握的生字词。

  三、学生研究,解决教学重点

  在整体感知基础上研究作品中人物的相同点及不同点,理解作品的现实意义,从而提示主题。

  1、让学生阅读1-4自然段,思考回答

  1)文中皇帝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分析归结:

爱慕虚荣,爱新装成癖,只追求个人享受,不理朝政的不称职人。

  2)骗子所说衣服神奇的特性,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归结:

衣服神奇的特性是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伏笔,皇帝受骗源于此,想借此鉴别他的臣民,维护他的统治。

下文老大臣、其他官员及老百姓所说假话也都源于这一神奇的特性。

  骗子狡猾大胆,投帝所好,设下骗局,诱其上当。

  2、让学生阅读课文最后的游行部分,思考回答

  1)、新装的骗局是怎样被戳穿的?

作者让一个小孩来戳穿这场闹剧有什么深刻含义?

  学生讨论归纳:

  新装的骗局是通过一个天真的孩子的叫声戳穿的。

  纯真无邪,没有顾忌,心中想什么就说什么是儿童的特点,通过一个小孩之口来戳穿这场闹剧,淋漓尽致地暴露和讽刺了以皇帝为代表的统治者的愚蠢、虚伪、自私和自欺欺人。

  2)、骗局被戳穿后,为什么还要“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把“游行大典”举行完毕?

认真阅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引导讨论明确:

  皇帝听到老百姓都说“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呀”以后,既“有点儿发抖”,“似乎觉得老百姓们所讲的话是真的”,意识到受了骗,为在老百姓面前裸体游行、大出其丑而“有点儿发抖”;为了掩盖自己惊慌、虚伪、愚蠢的本质,维护自己的尊严,所以故意“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把“游行大典”举行完毕。

但“欲盖弥彰”,皇帝昏庸、愚蠢、虚伪的本质,正象他裸露的身体一样暴露无疑,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正是以皇帝这个典型形象,揭露并讽刺了封建统治者的丑恶本质。

  3、让学生认真阅读中间部分,思考:

在根本不存在的新装面前,骗子、皇帝、大臣们、老百姓都说了假话,但用意不同,请分别指出来,作点分析。

  引导讨论明确:

  骗子:

欺骗是为了赚大钱。

  皇帝:

自欺是为了维护他最高统治的尊严。

  大臣:

欺上瞒下是为了保乌纱帽。

  老百姓:

说谎是以讹传讹,受骗又骗人,是既胆小怕事又怕别人看不起。

  皇帝赤身裸体在光天化日下游行示众,并得到而周围的人从来没有过的称赞,似乎令人难以置信,它是想象夸张的艺术奇想,读后人们又不会怀疑它的真实性。

这是因为此童话具有真实的生活基础,皇帝贪婪、自私、虚伪、愚蠢,不务正业;官员们保乌纱帽都说假话,献媚取宠;再加上骗子的骗局就构成了全篇的巧妙布局——骗子手段高明,善于设骗,皇帝贪爱虚荣,甘心受骗;官员阿谀逢迎,乐于助骗;老百姓以讹传讹,害怕传骗。

  四、拓展延伸想象,突破教学难点

  1、分角色朗读精彩片断,体会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妙处。

  引导明确:

  故事以“新装”为线索,“爱新装——织新装——看新装——试新装——展新装——揭新装——议新装”贯穿全文,巧于用“骗”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丰满人物形象,组织故事结构,构筑了一个由骗子行骗、皇帝受骗、大臣助骗、百姓传骗的扭曲、怪异、不可思议的社会怪圈。

引出了荒唐可笑的心理、语言、动作,这些地方借助想象和夸张,各从不同的角度讽刺了皇帝、大臣一伙为了维护各自的名誉地位而大讲假话的虚伪性格。

说明社会风气败坏,封建专制统治腐朽。

  2、当说假话,互相欺骗,随声附和成为一种社会风尚,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社会悲哀,更是一种人性扭曲。

文中的大臣、老百姓不敢说真话,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情况?

如果你当时在皇帝游行的现场,会怎样做?

试结合生活经验,讨论一下有关说真话的话题。

(当我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学生一下子安静了,随后,一个个学生举起了手。

  学生发言归纳:

人做了错事,干了坏事;应付上级检查,隐瞒下级或制造、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等等,都可能因怕批评、受耻笑、遭打击而不敢说真话或故意隐瞒。

  人人都可能有说谎话的时候,不管是故意的的,还是善意的,不管是成心的,还是违心的,不管是对上还是对下,多是为了趋利避害,保护自己。

假使自己当时在皇帝游行的现场,多半也是随波逐流,不敢说真话。

因为在大多数意见一致的情况下,一个人的意见即使是正确的也很难坚持。

(学生竟然举出了长征前被剥夺了领导权的毛泽东,被烧死的布鲁诺等例子印证自己的观点。

  3、《皇帝的新装》写了一个皇帝赤身裸体参加游行大典的滑稽故事。

无情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丑恶,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

除此之外,你还有没有其他的看法?

课文前的阅读提示有这样一段导向性的话:

“读完这童话,我们首先会嘲笑那个愚蠢皇帝,不过,如果注意到上自皇帝至百姓,几乎人人都违心地说假话这一现象,我们的思考也许能更深入一层。

”课后的“研讨与练习”里也提出了:

“在根本不存在的‘新装’前,从皇帝到老百姓都不敢说自己根本看不见它,这是为什么?

”你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吗?

  学生讨论归纳:

  这篇童话嘲讽的对象不仅仅只是“皇帝”、“大臣”这些统治阶级,还有作为“被统治阶级”的普通百姓。

因为百姓们一开始’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所以也说了假话。

当然,童话对“皇帝”、“大臣”和普通百姓的嘲讽的程度是不一样的,对前者是尖刻的,对后者则是善意的,因为百姓们毕竟在小孩道出真情后,态度一步一步转变过来,课文通过对话很传神地描述了转变的过程:

当皇帝在大群官员的陪同下,穿着“新衣”——赤裸全身游行起来时,开始老百姓都说:

“乖乖!

皇帝的新装真是漂亮!

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

”好像他们都看见了皇帝穿着的“新衣”,说的是假话。

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

”说的是实话。

老百姓私自低声地把这孩子的话传播开来:

“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

”,“他并没穿什么衣服!

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穿什么衣服呀!

”最后都说“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呀”,说了实话。

从中说明贪图虚荣是人类普遍存在的性格弱点,不仅“统治阶级”有,“被统治阶级”也有,这是人性的弱点。

  说真话是需要勇气的,有时还要付出代价,作为一个人,要敢于正视现实,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特别是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诚信缺失现象严重,创建一个文明、诚信、和谐的社会大环境,尤为重要,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

  五、课堂小结

  《皇帝的新装》作为一场闹剧,以骗开场,以骗收束,围绕“新装”,刻画出封建统治阶级的荒诞、可笑,揭露出他们的虚伪、愚蠢、腐朽的本质。

笑声过后,留给我们的却是严肃的思考。

在现实生活中,如何保持纯真的童心,不虚伪,不说假话,敢说实话,敢说真话,让我们的社会保持纯净,这是对每个人的考验。

  六、作业布置(任选两题)

  1、自由结合成小组,分角色饰演安徒生的童话剧。

  2、查阅资料,了解“指鹿为马”的故事,

  3、皇帝回宫后会怎样?

那两个骗子的命运又如何呢?

请同学们拿起笔,大胆想象,续写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皇帝的新装

  安徒生

  皇帝(大臣)爱新装—织新装—看新装—试新装—展新装奢侈昏庸、自欺欺人鞭挞虚伪、愚蠢

  孩子(百姓)揭新装—议新装说真话呼唤勇敢真诚

  社会现实说假话,互相欺骗,随声附和,社会风气败坏,封建专制统治腐朽

皇帝的新装优秀教案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3.领会文章深刻的内涵,理解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1.从语言、心理描写中感知人物形象。

  2.增补课文情节,进行想像思维训练。

  教学难点

  对童话主旨和借助夸张、想像反映生活的写法的理解。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在感知课文内容基础上,进行分角色朗读,激发阅读体验,准确把握人物形象。

  2.讨论法。

就情节发展、传神写法和课文主旨的解读设疑,更鼓励学生提出疑问,组织课堂讨论、合作探究,深入品评童话故事。

  学习过程:

  一、预习

  1.找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查字典,给它们注音、解释,并学会运用。

  

(1)炫耀(xuàn):

本课指夸耀。

  

(2)称职(chèn):

能够胜任所担当的职务。

称:

适合。

  (3)妥当:

稳妥适当。

  (4)愚蠢:

头脑迟钝、不灵活。

  (5)不可救药:

比喻人或事物已坏到无法挽救。

救药:

用药救活。

  (6)呈报(chéng):

报告(上级)。

  (7)华丽:

美丽而有光彩。

  (8)精致:

精巧细致。

  (9)陛下(bì):

对君主的尊称。

  (10)头衔:

指官衔、学衔等称号。

  (11)爵士(jué):

欧洲君主国最低的封号,不世袭,不在贵族之内。

  (12)骇人听闻(hài):

使人听了非常震惊。

骇:

惊吓。

  (13)随声附和(hè):

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

形容毫无主见、一味盲从。

  (14)滑稽(jī):

言语、动作引人发笑。

这里是荒唐的意思。

  2.朗读课文,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

  1.理清故事情节,准备复述课文。

  二、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

  安徒生(1805—1875),丹麦著名童话作家。

出生于丹麦一个贫苦的鞋匠家庭。

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即兴诗人》等。

1835年开始写童话,共160余篇。

在《丑小鸭》、《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皇帝的新装》、《夜莺》、《卖火柴的小女孩》、《她是一个废物》等篇中,作者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和金钱支配一切的罪恶,讽刺统治阶级的专横愚昧,反映贫富之间的悬殊,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

作品想象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

  -

  本文根据西班牙一则民间故事改编而成,把揭露的锋芒直指封建统治阶级的头子,并无情地嘲讽了贵族、宫廷的丑恶行径,深刻地解剖了当时社会的病状。

  2.关于童话

  本文的体裁是童话。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教育。

童话的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往往采用拟人的手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自然界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三、课文朗读与分析

  1.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1)分配角色

  叙述旁白皇帝老大臣骗子诚实的官员大家(骑士、典礼官、小孩子、爸爸、百姓)

  

(2)自由朗读,熟悉课文。

  (3)分角色朗读课文。

  (4)评价

  2.探究质疑:

请按照“爱新装——看新装——穿新装——展新装”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讨论并归纳:

  第一段:

从开头到“皇上在更衣室里”。

  第二段:

从“有一天”到“并授予一枚可以挂在扣眼上的勋章”。

  第三段:

从“第二天早上”到“他们不敢让人瞧出他们实在什么东西也没看见”。

  第四段:

从“这样”到完。

  四、自主学习

  1,复述“爱新装”部分。

  

(1)准备工作,弄清几个问题。

  ①课文怎么写皇帝爱新装的?

  讨论并归纳:

  从治装费用:

不惜倾其所有

  从心思兴趣:

最爱炫耀新衣爰新装

  从换衣次数:

每一天每一点钟

  ②写皇帝爱新装的目的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

写皇帝爱穿着的癖好,突出他的昏庸无能、荒唐可笑,也写出皇帝上当受骗的缘由。

  

(2)准备工作,找出第一段中关键词语。

  讨论并归纳:

“为了”、“不惜”、“既不”、“也不”、“除非”、“炫耀”、“都”、“总”等词。

  (3)请二三位同学复述第一段“爱新装”,要求详细复述。

  (4)评价。

  2.复述“看新装”部分。

  

(1)准备工作,弄清几个问题。

  ①两个骗子用什么手段取得了皇帝的信任?

  讨论并归纳:

两个骗子,自称是织工,说能织出人间最美丽的布。

这就投了皇帝爱穿着的癖好。

骗子还说,这种布不仅色彩和图案都分外美观,而且缝出来的衣服还有一种奇怪的特性:

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是最合皇帝心意的。

因为皇帝不仅喜欢穿得漂亮,不问国家大事,而且对他的臣下也极不信任的。

所以,这新装一举两得的功能,很快骗取了皇帝的信任。

  ②皇帝派了诚实的老大臣去看织布,老大臣看到了什么?

他为什么不敢说真话?

从课文中找出能说明这个问题的语句。

  讨论并归纳:

他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

诚实的老大臣不敢说真话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

课文语句:

“难道我是愚蠢的吗?

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

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

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

不成!

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③皇帝又派了另外一位诚实的官员去看织布,这位诚实的官员看到了什么?

他为什么不敢说真话?

从课文中找出能说明这个问题的语句。

  讨论并归纳:

他什么东西也看不出来。

这位诚实的官员不敢说真话也是为了保住他的乌纱帽。

课文语句:

“我并不愚蠢呀!

这大概是我不配有现在这样好的官职吧。

这也真够滑稽,但是我决不能让人看出来。

  ④皇帝在随员陪同下亲自来看织布,他看到了什么?

皇帝为什么也不敢说真话?

从课文中找出能说明这个问题的语句。

  讨论并归纳:

皇帝也“什么也没有看见”。

皇帝不敢说真话是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

课文语句:

“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

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

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

  ⑤皇帝亲自来看织布,那两位诚实的官员为什么要抢先介绍?

  讨论并归纳:

怕皇帝责怪他们欺骗皇上,以先人为主的方法,极口称赞骗子织的衣料之美,使皇帝相信他们的汇报是真的,这样才能保住自己的乌纱帽。

  ⑥跟着皇帝来的全体随员怎样评价骗子织的衣料?

他们提出了什么建议?

  讨论并归纳:

他们说:

“哎呀!

真是美极了!

”“这布是华丽的!

精致的!

无双的!

”他们建议皇帝用这新的美丽的布料做成衣服,穿着这衣服参加快要举行的游行大典。

  

(2)准备工作,找出第二段中关键的词语。

  (3)请同学复述第二段“看新装”,要简单复述。

  (4)评价。

  五、合作探究

  1.复述“穿新装”一段。

  

(1)准备工作,弄清几个问题。

  ①两个骗子为什么要装模做样赶夜工?

  讨论并归纳:

因为他们要赶制新衣,让皇帝穿着参加游行大典。

  ②课文怎样写两个骗子献上新衣的?

  讨论并归纳:

用动作描写“各举起一只手”;用语言描写,用比喻夸新衣的优点。

  ③皇帝穿新衣时,明明没有穿东西,为什么要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又在镜子面前把身子转动了一下。

  讨论并归纳:

写皇帝穿衣时的丑态,来表现皇帝自欺欺人。

  ④大家为什么都称赞新衣?

  讨论并归纳:

写出他们的阿谀奉承,自欺欺人。

  

(2)准备工作,抓住关键词语。

  (3)请几个同学复述“穿新衣”。

  (4)评价。

  2.复述“展新衣”一段。

  

(1)准备工作,弄清几个问题。

  ①皇帝穿着“新装”开始游行,老百姓为什么不敢说真话?

  讨论并归纳:

怕招来杀身之祸或怕别人知道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

  ②小孩子为什么敢于说真话?

  讨论并归纳:

因为小孩子天真无邪,无私无畏。

  ③这场骗局是由一个小孩子说出真相,这说明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

在这样一个谎言充塞、欺骗成风的世界里,作者让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孩子喊出了“天真的声音”,讲出了谁也不敢说出的真相,使得“新装”顿时失去了神奇的作用。

这一笔,增强了童话的神奇色彩和作品的现实意义。

  ④皇帝听到老百姓的真话,为什么有点儿发抖?

又为什么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

  3.探究质疑:

皇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课文中找出语句来分析。

  讨论并归纳:

  

(1)昏庸无能,骄奢淫逸。

从开头治装费用、心思兴趣、换衣次数三个方面写出爱穿着的癖好。

  

(2)愚蠢透顶。

从被两个骗子投其所好,上当受骗可以看出。

  (3)自欺欺人。

皇帝明明没有看到衣料,但怕别人说他不够资格当皇帝,便极口称赞骗子织的衣料,并赐给骗子“御聘织师”的头衔,封他们为爵士,授予他们勋章。

穿新装的时候,明明什么也没穿,还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要使大家觉得他在认真地观看他的美丽的新装。

  (4)虚伪昏庸。

在参加游行大典时,他听到老百姓说了真话,十分恐慌。

但他仍然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来掩饰自己。

  4.探究质疑:

那些大臣们又是些什么样的人?

从课文中找出语句来分析。

  讨论并归纳:

大臣们都是些虚伪狡诈、自欺欺人的人。

他们为了保住自己的乌纱帽,明明看不见衣料,却极力称赞布料的美,称赞皇帝的新装多么合身,多么好看,多么贵重。

  5.探究质疑:

这篇童话讽刺了什么,告诉我们什么?

请归纳文章的中心意思。

  讨论并归纳:

这篇童话通过一个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受骗上当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无情鞭笞了黑暗腐朽的封建制度。

它告诉我们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要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5.探究质疑:

想象一下这个皇帝游行完毕回到皇宫会采取什么行明?

  六、作业:

作家对故事结局的描写是有限的,也是无限的,留给读者很大的想像和思考的空间。

愚蠢的皇帝在游行大典完毕后回到宫里,他会怎么办呢?

是处死那说真话的小孩,还是从此悔过自新,把精力放到料理朝政上去呢?

请展开想像的翅膀,学习安徒生夸张讽刺的笔法,为童话故事写一个别致的续篇。

  七、教学后记:

《皇帝的新装》是一篇享誉世界的童话佳作。

安徒生以他天才的想像,把皇帝、大臣本质的“丑”在并不存在的新装的“美”的比照中,展示得淋漓尽致。

读过之后的笑声,恰是对以皇帝为首的一伙丑类的讽刺。

  八、教学反思:

  皇帝对新装的痴迷(引子)→骗子投饵诱皇帝上钩(开端)→两大臣和皇帝去看新装(发展)→皇帝穿新装参加游行大典(高潮)→新衣真面目被揭穿,皇帝及其官员丑态毕露(结局),符合小说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因素建构。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有关皇帝的新装优秀教案相关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