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市委五届十一次全会讲话111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987794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水市市委五届十一次全会讲话111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天水市市委五届十一次全会讲话111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天水市市委五届十一次全会讲话111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天水市市委五届十一次全会讲话111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天水市市委五届十一次全会讲话111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天水市市委五届十一次全会讲话111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天水市市委五届十一次全会讲话111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天水市市委五届十一次全会讲话111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天水市市委五届十一次全会讲话111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水市市委五届十一次全会讲话1112.docx

《天水市市委五届十一次全会讲话111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水市市委五届十一次全会讲话1112.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天水市市委五届十一次全会讲话1112.docx

天水市市委五届十一次全会讲话1112

明确指导思想坚定奋斗目标

奋力落实跨越式科学发展各项任务

——在全市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暨市委五届十一次全委扩大会议

上的讲话

李文卿

(2010年11月12日)

同志们: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审议通过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分别勾画了未来五年全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为我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

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国家和省上的重大战略部署,准确把握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新特点,对于科学谋划我市“十二五”发展蓝图,推动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科学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昨天上午,景辉书记所作的工作报告,全面回顾总结了“十一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成就,深入分析了我市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机遇,对“十二五”发展必须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的六个重大问题做了深刻的阐述,指导性、针对性和操作性都很强,使我们加深了对市委“十二五”规划建议的理解和领会,明确了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科学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并在实际工作中贯彻好、落实好。

在分组讨论中,大家对景辉书记的报告和市委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和讨论,就如何推动我市跨越式科学发展各抒己见,谈了很好的意见,对我启发很大。

下面,我着重就学习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和景辉书记的报告精神,推动我市跨越式科学发展,谈一些自己的思考。

一、把握好“十二五”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内外环境,在赢得机遇中实现新跨越

“十二五”时期,既是我市全面推进小康社会进程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进一步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的加速期和实现跨越式科学发展的关键期。

我们只有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好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市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委对新时期、新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统一到对“十二五”时期的科学谋划上来,对当前加快发展的基础条件和面临的发展形势有一个全面的把握,才能科学谋划好“十二五”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才能在推动跨越式科学发展的进程中争取主动、赢得先机、实现突破。

(一)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市研讨班精神,科学谋划“十二五”发展蓝图,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取得的成就和发展的基础,总结经验,加快发展。

“十一五”以来,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紧紧围绕《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全市经济社会得到了全面协调快速发展。

在我市“十一五”规划指标中,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大口径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农民人均纯收入4项指标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其余各项指标也将于今年年底全面或超额完成规划目标。

预计“十一五”末,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00亿元,是“十五”末的2倍,年均增长11%;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45亿元,是“十五”末的2.8倍,年均增长22.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51亿元,比“十五”末增长84%,年均增长10.7%;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46亿元,是“十五”时期五年累计总额的3.7倍,年均增长30.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26亿元,是“十五”末的2.6倍,年均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825元,比“十五”末增长55.6%,年均增长9.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765元,比“十五”末增长78.4%,年均增长11.6%。

从总体上看,“十一五”时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全市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影响社会和谐的一些突出矛盾得到有效缓解,“十一五”发展取得的成就,为我市“十二五”跨越式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市研讨班精神,科学谋划好“十二五”发展蓝图,我们必须清醒认识、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正视差距,奋力追赶。

西部大开发十年来,特别是“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与全国、全省发展的平均水平相比,与省内各市州及关中地区竞相发展的态势相比,与广大人民群众加快发展的愿望相比,我们都有较大的差距。

从整体发展看,我市经济总量偏小、人均占有率低、外向度不高、主导产业贡献不够突出等长期存在的矛盾仍然较为突出;从三次产业结构看,存在一产不优、二产不强、三产发展不快的问题,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17.6∶38.4∶44调整到2009年的18.4∶38.9∶42.7,一产不降反升,二产比重较低;从工业化进程看,我市还处在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转型阶段,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低,尚未形成带动性强的大型企业,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缺乏大项目支撑;从城乡结构看,我市山区面积大,农村人口多,人均收入水平低,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从区域竞争力看,我市虽然正在全力加快“关中——天水经济区次核心城市”和“陇东南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步伐,但是“小城市、大农村”、“小马拉大车”的格局还难以在短期内改变,区域综合竞争力依然不强。

以上问题说明,纵向比,近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不小;但横向比,无论是发展速度还是发展质量,都有较大差距,存在的问题依然不少。

我们只有认真学习领会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市研讨班精神,从中央、省上的整体布局和要求上来分析、判断我市的发展现状,对当前制约我市发展的突出问题有一个深刻、清醒的认识,正视差距,认清不足,才能自我加压、加快发展、迎头赶上。

(三)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市研讨班精神,科学谋划“十二五”发展蓝图,我们必须准确把握面临的发展机遇,抓住机遇,发展好机遇。

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十二五”时期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

“十二五”时期,我市加快发展尽管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但面临的发展机遇更大、更多。

从外部环境看,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近年来相继出台了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等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我市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及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获得的支持力度必将进一步加大,只要我们紧紧抓住这些机遇,始终把握好国家和省上支持的重点领域,认真做好项目的论证和前期准备工作,就会赢得国家和省上对一些大项目、好项目的支持,支撑全市的提速发展。

从内部条件看,市委确定的总体工作思路和“1135”区域发展战略,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市情实际,能有效激发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必将对未来的发展实践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经过十年西部大开发特别是“十一五”时期的快速发展,我市经济社会发生了令人鼓舞的变化,加快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夯实,特别是我们在一些领域、一些区域、一些产业的成功实践和“十一五”发展形成的宝贵经验,为我们推动跨越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尤为可喜的是,目前全市各级干部群众谋发展、促和谐的劲头更足,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和自觉行动。

基于以上分析,无论是从宏观政策环境还是我市的现实基础与条件看,推动跨越式科学发展有机遇,也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二、科学谋划“十二五”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奋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实践表明,把握历史机遇、顺应发展趋势、推动跨越发展,是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的关键所在。

既然我们具备实现跨越式科学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就必须正确选择实现跨越式科学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科学谋划和贯彻落实好“十二五”规划,按照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市委的安排部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着力突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在“十二五”时期实现新跨越。

(一)围绕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着力在培育壮大优势主导产业上实现新突破。

我市发展方式传统特征明显,结构层次较低,发展方式较为粗放。

我们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正确把握发展规律,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坚持做大做强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一是做大做强工业经济。

工业始终是我市的财力之源、强市之基。

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振兴装备制造业为重点,以培育优势产业为核心,以“引大引强”为突破口,着力培育新兴产业,努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西部装备制造业聚集城市。

要切实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加强与关中、中东部等地区的产业对接,全力抓好星火机床产业园、华天电子科技园、长城电器产业园建设,把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成扩大开放的平台和经济发展的引擎。

二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我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农业始终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

我们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目标,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全面构建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

要继续按照南林、北果、东牧、西菜的产业布局,加快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扶持培育重点农产品基地和龙头企业发展,突出抓好“一城两园一集团”建设,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三是大力发展商贸旅游业。

近年来,我市商贸旅游业整体发展较快,但受交通、资金、硬件等制约,旅游业的“龙头”带动作用还不强,第三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高。

我们要把旅游业作为新兴战略性支柱产业和第三产业的龙头重点扶持发展,坚持做大做强麦积山风景名胜区和全球华人寻根祭祖圣地两张旅游“王牌”,开展中国最佳历史文化旅游城市创建活动,不断增强天水区域旅游中心的辐射力。

要依托便捷畅通的高速公路、铁路、民航,构建东连关中、西通兰州、南接陇南的3小时经济圈,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进一步加快陇东南商贸物流中心城市建设步伐。

(二)围绕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着力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基础设施薄弱一直是制约我市发展的瓶颈。

“十一五”发展实践证明,要实现跨越式科学发展,必须坚持发展抓项目不动摇,把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重要位置,进一步夯实发展的基础,不断提升区域发展综合承载能力。

一是着力构建区域交通运输体系。

围绕建设区域综合交通运输枢纽,构建以中心城区为中心,航空、铁路、高等级公路三位一体的“十”字型枢纽主骨架,认真抓好十堰——天水、天水——平凉、静宁——天水、张川——陇县高速公路和天水——平凉铁路、宝兰快速客运专线、天水机场迁建等重大项目,建设天水铁路西客站、客运南站和三阳川货运枢纽站,尽快打通与周边地区的快速通道,加快地方交通运输网络建设,构建高速公路、铁路、民航为一体的较为完善的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二是加强重点能源项目建设。

按照全省陇东南能源化工产业发展的总体布局,发挥天水加工工业和交通枢纽优势,带动陇东南区域资源整合,努力打造陇东南煤电化工基地。

加快实施华能热电联产、清水火力发电、凯迪生物质能源、750千伏输变电、中卫至贵阳天然气联络线、农村电网完善、城市电网改造等项目,努力把天水建成西电西气东输、陇东煤炭西南输出的重要通道。

三是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两区相向、东西延伸、南北拓展的城市发展布局,加快三阳新区等八大片区和四个卫星城镇的开发建设,有效拓宽城市发展空间。

加强城市道路、给排水、环卫、供电、供气、供暖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旧城和城中村改造力度,加强城市绿化、亮化、美化,努力实现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最佳历史文化旅游城市目标。

四是努力改善农村基础条件。

稳步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推进”工程,培育特色产业,整治村容村貌,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围绕“水、电、路、气、房”,以小流域综合治理、农村饮水安全、梯田建设、节水灌溉、农村沼气、危房改造等为重点,努力改善农村基础条件。

(三)围绕加快和谐社会建设,着力在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上实现新突破。

我们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

一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进一步加大民生实事的投入和建设力度,将更多的财力和精力向民生倾斜,坚持每年办一些改善民生的大事和实事,加快农村危旧房改造和城市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建设,合理确定补助范围和标准,着力解决城乡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在推进经济发展中努力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市人民。

二是切实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

认真落实各项就业扶持政策,完善就业服务机制,加大就业培训力度,多渠道扩大和保障就业。

广泛开展全民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扩大组织化、规模化劳务输转,拓宽城乡居民收入渠道。

三是不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着力落实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障政策,加快健全养老、医疗卫生、最低生活等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探索多元化、多渠道的保障机制,努力扩大保障覆盖范围,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目标。

四是加快扶贫开发进程。

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继续采取产业扶贫、科技扶贫、智力扶贫、移民扶贫和集中连片开发等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断提高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四)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在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上实现新突破。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

我们要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着力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是加快科技创新步伐。

把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加快科学技术普及推广步伐,切实加快天水创新型城市建设,进一步提升整体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

二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围绕提高全民整体素质,进一步加快各类教育发展,特别是要面向农村开展各种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和实用型人才,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

三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全面推进国家循环经济产业聚集区、全国十大循环农业示范市和全省装备制造循环经济基地建设,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加快推进清洁生产、节能减排、产业链延伸、资源综合利用及废弃物循环利用,大力倡导绿色环保生产生活理念,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四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积极推进生态功能区建设,加强饮用水源、河流和风景区环境保护,抓好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重点公益林、南北两山绿化等林业建设工程,加大生活污水和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力度,着力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产生,努力把天水创建为国家森林生态城市、西北最佳宜居城市。

(五)围绕创新发展体制机制,着力在构建开放开发新格局上实现新突破。

我们要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全面推进各领域、各层次、各行业改革,努力构建开放开发新格局。

一是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全面完成政府机构改革任务,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政府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营造有利于各类市场主体加快发展的良好环境。

不断创新融资平台,大力培育各类投融资主体,以适应和支撑全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的需求。

二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培育壮大一批具有明显竞争力的企业集团,积极扶持星火、海林、风动、锻压等成长型企业上市融资。

大力扶持非公有制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打造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三是稳步推进农村改革。

稳定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任务。

全面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优化农村金融服务,推进以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农村义务教育体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四是不断扩大对外开放。

坚持实施开放带动战略,依托伏羲文化旅游节、西交会等重大节会活动,充分利用市长协会、陇海兰新促进会、陕甘川宁四省十六方等区域合作组织平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

三、围绕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切实抓好年底各项重点工作

现在,距年底仅有40多天,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必须抓紧有限的时间,认真对照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全面或超额完成今年和“十一五”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要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

各县区、各部门、各单位要对“十一五”规划目标执行情况进行认真回顾总结,尤其对一些重大建设项目、民生工程要逐项梳理,完成好的要总结经验,争取更大的成绩;未完成的要查漏补缺、强化措施、填平补齐,确保全面或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

发改、统计等部门要对“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进行科学分析,既要县区之间比,也要同省内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市、县比,既要比优势,又要比差距。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正视自己、找准位置、合理确定发展目标、奋力实现赶超。

二要科学编制“十二五”发展规划。

完成一个高质量的、科学的、符合我市发展实际的“十二五”规划,是我们实现跨越式科学发展的基础。

当前,就编制“十二五”规划,要做好三件事:

一是认真学习领会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这是我们编制“十二五”规划目标的总纲和指南,我们的规划必须以这个总纲为基础,确保吃透中央政策,贯彻好中央精神;二是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十一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尤其是陆浩书记和刘伟平代省长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修改完善“十二五”规划纲要框架;三是根据“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按照市委的总体要求和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科学分析测算“十二五”发展指标,加快规划编制进度,尽快完成全市“十二五”总体规划纲要草案。

三要及早做好项目衔接争取。

“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主要得益于一批重大项目的争取、实施和拉动。

年底是争取项目和投资的大好时间,各县区、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结合“十二五”规划编制,认真研究把握国家、省上的投资方向,提前着手谋划,及时掌握信息,抓紧项目衔接争取,力争有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和省上的计划盘子。

特别是对明年要开工的项目,要及早做好征地、拆迁等前期准备工作,确保项目按计划开工建设。

同时,要加快重点在建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全面完成年度建设计划。

总之,在项目工作上,我们要一手抓国家支持,一手抓招商引资;一手抓在建项目,一手抓项目争取,确保建成投运一批,力争开工建设一批,积极落实引进一批,精心谋划储备一批,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支持。

四要切实抓好民生实事落实。

省、市确定的民生实事,是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实实在在的事,务必克服一切困难兑现落实。

各县区、各部门要进一步明确责任,加强协调配合,保证资金落实,抓好督促检查,确保实事全部落实到位。

今年,要把省、市民生实事的落实情况,作为年终检查考核县区、部门工作的重要内容。

同时,要高度关注民生问题,认真做好就业再就业、社保、低保等工作。

10月底,全市新增就业、劳务经济、社会保障等重点指标已经全面超额完成年度计划目标,要再加一把油,再鼓一把劲,把各项政策全面落实到位。

五要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年底是各类矛盾、事故的多发期。

各县区、各部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社会维稳工作,进一步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坚决克服麻痹松劲思想,严格落实责任制,最大限度消除各类隐患。

要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这个目标,认真研究维稳和信访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保持高度警惕,勇于直面矛盾,善于化解难题,切实把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搞清弄透,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要下大力气妥善解决久拖不决的信访、重访问题,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到息诉罢访、案结事了上,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同志们,只要我们把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市委研讨班的成果转化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具体举措,转化为推动跨越式科学发展的实际行动,就一定能够凝聚各方面的力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就一定能够奋力落实好跨越式科学发展的各项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