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液化现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004864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54.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读液化现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解读液化现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解读液化现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解读液化现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解读液化现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解读液化现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解读液化现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解读液化现象.docx

《解读液化现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读液化现象.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解读液化现象.docx

解读液化现象

解读液化现象

化。

气体液化后体积缩小,便于储存和运输。

四、经典例题

例题1(株洲)寒冷的天气里人们呼出了“白气”,不久又看不见了,这其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是(  )

A.只有液化B.只有汽化

C.先液化后汽化D.先汽化后液化

思路分析:

寒冷的冬天,人通过呼吸呼出的水蒸气遇冷发生的液化现象变成小水珠形成“白气”;不久“白气”又看不见了,是因为小水珠又变成了水蒸气发生了汽化现象。

答案:

C

例题2已知氧的沸点是-183℃,氮的沸点是-196℃,氦的沸点是-268.9℃。

利用液化空气提取这些气体,当温度逐渐降低时,首先分离出来的气体是(  )

A.氧气B.氮气C.氦气D.无法确定

思路分析:

沸点越低的气体,在由液体转化成气体时,越易变成气体,而沸点越高的气体,在由气体转化成液体时,越易变成液体,通过比较三种气体的沸点,氧气的沸点最高,由气体变成液体时,温度降到-183℃时,首先液化分离出来的是氧气。

答案:

A

技巧点拨:

液态气体发生汽化时,是沸点低的物质先汽化,而空气温度逐渐降低时,是沸点高的气体先液化,据此来结合各自的沸点进行分析。

例题3李杨家地上铺的地砖要在下雨前经常出现一些小水珠,奶奶说这水珠是从地下渗出来的,李杨发现墙上挂的镜子上也有许多小水珠,于是他根据学过的物理知识判断水珠是由形成的。

思路分析:

下雨前空气的湿度特别大,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也就相当多,这么多的水蒸气在温度稍微降低的情况下就会发生液化现象,地砖上和镜子上的小水珠是液态的水,它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

答案:

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

技巧点拨:

相类似的“露的形成”;“夏天自来水管冒汗”;“回南天”的墙壁“出汗”等,都是“液化”现象。

五、提分宝典

【高频疑点】

对“白气”的认识

水蒸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我们生活的空间就存在着水蒸气,但我们无法看到。

而生活中却常常见到“白气”。

“白气”、“白雾”不是水蒸气,这一点一定要明确。

满分训练:

雪糕是大家都喜欢吃的冷饮。

请根据图中的情景回答:

(1)图中的“白气”是怎样形成的?

(2)关于“白气”,符合实际的是哪幅图?

请用有关物理知识,说明理由。

思路分析:

(1)雪糕的温度很低,把其包装纸去掉,雪糕的周围空气的温度很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这些小水珠聚集在一块,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

(2)一般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而且冷的物体密度较大,雪糕周围空气的温度很低,“白气”的密度变大,密度大的气体就要下沉,密度小的气体就要上升,所以两幅图中符合实际的是乙图,“

白气”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所以“白气”应向下流动。

答案:

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乙

【易错警示】

易错点:

不理解对气体液化的物理实质

气体液化需具备两个条件,一是降低温度,二是压缩体积,这两个条件若都不具备,则气体就不会液化。

当然,在利用这两个条件分析问题时,要找准问题的切入点,更不要受思维定势的制约。

矫正训练:

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拿一个带柄的金属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烧一烧,然后再放入病人口腔中,这样做的目的是()

A.给小镜子消毒

B.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中空气液化

C.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中水蒸气液化

D.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中水蒸气凝固

错解:

A

正解:

B口腔中空气湿度大,金属小镜子温度相对较低,小镜子放入人口中,水蒸气就会在小镜子上液化,影响医生观察。

把金属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烧一烧,它的温度升高,放入病人口腔中时,水蒸气就不会在小镜子上液化。

错因分析:

受体温表思维定势的影响——体温表虽不能在酒精灯火焰上消毒,但其他物体可以在酒精灯火焰上消毒,错误地认为把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烧一烧,然后再放入病人口腔,是起消毒作用。

同步测试

(答题时间:

10分钟)

1.(镇江)舞台上经常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这种白雾是(  )

A.干冰升华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B.干冰熔化形成的小液滴

C.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D.干冰升华使空气液化形成的小液滴

2.小芳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  )

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它们都是汽化成的水蒸气

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3.从冰箱内取出一瓶啤酒,发现啤酒瓶外面“出汗”,这是(  )

A.酒从瓶内渗出来的结果B.空气中水蒸气遇冷的液化现象

C.空气中水蒸气的汽化现象D.啤酒瓶上的水的汽化现象

4.已知氧的沸点是-183℃,氮的沸点是-196℃,氦的沸点是-268.9℃,利用液化空气提取这些气体,当温度逐渐降低时,首先分离出来的气体是(  )

A.氧气B.氮气C.氦气D.无法确定

5.飞机在高空飞行时,我们经常看到尾翼拖着的长长的白线(俗称“拉烟”),飞机在空中飞行时,燃料燃烧产生的物质有水蒸气;由于高空气温较低,水蒸气遇到低温的环境

时,_____热量(填“吸收”或“放出”)而发生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这时就有大量的雾产生,人们就会看到一道长长的白线形成的尾迹云。

6.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炊壶内装有同样多的水,此时都已沸腾,已知炉火的强度和房间内空气的湿度都相同,因此,可以判断出:

房间甲的气温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房间乙的气温。

7.冬天上课时紧闭门窗,开启教室空调,由于室内外温差大,玻璃窗上常常会出现一层水珠,这是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现象,这层水珠是在室内一侧,还是在室外一侧?

请写出你的猜想及你猜想的依据:

我的猜想:

成在_____侧(室内/室外);猜想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厦门的春季,每当“回南天气”到来时,贴着瓷砖的墙壁和地板都很潮湿甚至“冒汗”。

(1)解释“汗”形成的原因;

(2)提出一个防止室内“冒汗”的方法。

9.为延长茶叶的保质期,人们常将茶叶包装好后放入冰箱中,用低温的方法贮存茶叶,这样可将茶叶的保质期延长(达2年之多),问:

肖敏家来客人了,当她从冰箱里拿出茶叶包装盒时,就有如图的一幕。

试回答:

(1)请解释图中小朋友提出的问题;

(2)在炎热的夏天,把茶叶从冰箱中取出来后,能否马上打开茶叶的包装?

为什么?

参考答案

1.A解析:

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白雾”。

2.D解析:

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冷的雪糕液化成的小水珠;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是碗里蒸发出的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液化成的小水珠;所以它们的本质是相同的,都属于液化现象。

3.B解析:

从冰箱内取出一瓶啤酒,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啤酒瓶液化而附着在啤酒瓶上形成小水滴,所以会发现啤酒瓶外面“出汗”的现象。

4.A解析:

沸点越低的气体,在由液体转化成气体时,越易变成气体,而沸点越高的气体,在由气体转化成液体时,越易变成液体,通过比较三种气体的沸点,氧气的沸点最高,由气体变成液体时,温度降到-183℃时,首先液化分离出来的是氧气。

5.放出;液化解析:

燃料燃烧产生的物质中有水蒸气,水蒸气的温度是比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就会液化,形成大量的雾,人们就会看到一道长长的白线形成的尾迹云

,液化过程放出热量。

6.低于解析:

由图可知:

甲房间中壶嘴冒出的“白气”更多;“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温度越低,液化现象越明显;甲房间壶嘴冒出的白气多就说明了甲的气温低。

7.

(1)液化;

(2)室内;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降温而液化

解析:

(1)玻璃窗上常常会出现一层水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液滴;

(2)水珠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因为冬天室内开空调,温度高,温度较高的水蒸气碰到温度低的玻璃,在其内表面发生液化形成水珠。

8.解析:

(1)室内潮湿甚至“冒汗”,原因是厦门地处我国的南方,春季南风吹来温暖的带有大量水蒸气的空气,这些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温度较低的墙壁和地板就液化形成小水滴,附着在室内的墙壁和地板上造成的;

(2)根据此现象属于液化现象,而液化满足的条件是水蒸气遇冷,因此防止室内“冒汗”的方法是可以减少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或降低水蒸气的温度。

答案:

(1)春天到来,气温上升较快,墙壁和地板温度上升较慢,南风吹来温暖的带有大量水蒸气的空气,这些水蒸气在墙壁、地板上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大量的水珠使得地面非常潮湿;

(2)可以关闭门窗、开空调抽湿。

9.答:

(1)瓶子的温度比空气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瓶子液化而形成小水珠;

(2)不能马上打开包装,因为茶叶温度比室温低,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茶叶容易吸潮变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