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县循环经济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005063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6.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海县循环经济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宁海县循环经济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宁海县循环经济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宁海县循环经济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宁海县循环经济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宁海县循环经济发展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宁海县循环经济发展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宁海县循环经济发展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宁海县循环经济发展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宁海县循环经济发展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宁海县循环经济发展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宁海县循环经济发展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宁海县循环经济发展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宁海县循环经济发展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宁海县循环经济发展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宁海县循环经济发展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宁海县循环经济发展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宁海县循环经济发展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宁海县循环经济发展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宁海县循环经济发展规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宁海县循环经济发展规划.docx

《宁海县循环经济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海县循环经济发展规划.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宁海县循环经济发展规划.docx

宁海县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宁海县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县政府第6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宁海县人民政府

二○○六年八月.

前言................................................1

一、现实基础与重大意义...................................2

(一)有利条件......................................................................2

(二)约束条件......................................................................5

(三)重大意义......................................................................6

二、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6

(一)指导思想......................................................................6

(二)发展模式设计...............................................................7

(三)基本原则......................................................................7

(四)发展目标......................................................................8

三、发展农业循环经济....................................12

(一)产业重点....................................................................12

(二)区域重点....................................................................14

(三)设施重点....................................................................16

四、发展工业循环经济....................................16

(一)工业园区建设重点......................................................17

(二)清洁生产建设重点......................................................21

(三)产业结构调整重点......................................................21

(四)“静脉产业”发展重点......................................................22

五、发展服务业循环经济..................................23

(一)现代物流业建设重点........................................................23

(二)旅游业建设重点..........................................................24

(三)信息服务业建设重点...................................................25

(四)餐饮业和旅馆业建设重点............................................25

六、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26

(一)节约利用能源.............................................................26

(二)节约利用水资源..........................................................26

(三)节约利用土地资源......................................................26

(四)节约利用原材料..........................................................27

(五)加强资源综合利用......................................................27

七、建设循环型城镇.....................................27

(一)推进循环型城镇建设...................................................28

(二)推进循环型社区建设...................................................28

(三)推进循环型村庄建设...................................................29

(四)推进绿色学校建设......................................................29

(五)建设节约型机关..........................................................29

(六)倡导绿色消费.............................................................30

八、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项目..............................31

(一)示范工程....................................................................31

(二)重点项目....................................................................33

(三)清洁生产示范企业......................................................36

(四)资源综合利用企业......................................................36

九、保障措施...........................................36

(一)加强组织领导.............................................................36

(二)完善政策法规.............................................................36

(三)优化科学考评.............................................................37

(四)强化科技支撑.............................................................37

(五)引导公众参与.............................................................38

附表

附图

前言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为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发展模式。

发展循环经济是党中央把握发展趋势、遵循发展规律,面向新世纪、新阶段而提出的重大战略。

近年来,我县经济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迅速上升的快通道,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资源约束矛盾和生态环境压力已成为全局性和长期性难题。

编制《宁海县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着力构建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生态经济体系,将经济社会活动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是我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性、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任务。

本规划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由县发展和改革局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共同进行编制。

规划期限为2006-2010年,远景展望到2020年。

重点提出我县“十一五”期间循环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举措,是我县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性文件。

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循环经济示范区规划指南》、《浙江省发展循环经济纲要》、《宁波市生态市建设规划》、《宁海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宁海县城市总体规划》、《宁海县生态县建设规划》等重要规划和法规。

一、现实基础与重大意义

(一)有利条件

我县循环经济发展,具有良好的现实基础和诸多的有利条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然资源较为丰富

无论是从自然资源的种类、总量还是质量来看,我县都是宁波市自然资源相对富集地区,这使得我县循环经济建设具有先天之利。

——水资源相对丰富。

我县产水面积为1851平方公里,多年平均降水总量为30.48亿立方米,县域水资源总量约17.26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为2246立方米,已开发水资源3.39亿m(含3白溪水库),仅占水资源总量的20%(国际警戒线为40%)。

——可再生能源种类繁多。

象山港底部的黄墩港、三门湾北部的岳井洋,可分别建成装机容量5.9万千瓦、4.1万千瓦的潮汐电站。

规划的双峰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160MW,茶山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可达到1800MW。

海岸线长达176公里,风场资源比较丰富。

每年利用畜禽粪便的沼气开发利用量约可达到上亿立方。

——森林面积占地很大。

全县林业用地面积为162.55万亩,占全县土地面积的65.44%。

森林覆盖率62.0%,森林总面积占宁波市的25%左右。

目前我县已划定81.81万亩林地作为生态公益林,其中国家级公益林面积25.46万亩,省级24.76万亩,县级31.59万亩。

——海洋资源十分丰富。

陆域海岸线长176公里,河口岸线2.81公里。

县辖象山港海域面积91.60平方公里。

县湿地总面积85.71万亩,其中天然湿地面积35.65万亩。

目前滩涂养殖已达15万亩。

(其座,44港口岸线以及水运条件十分优越。

县辖海域内共有岛屿

中群岛3组),礁55座。

岛屿面积5.17平方公里,岸线总长59.03公里。

——旅游资源种类丰富。

旅游资源涵盖7大主类,20个亚类,涉及到51种基本类型,其资源丰度在国内属于中等水平。

古镇和古家具等人文旅游资源,很有自身特色;温泉度假资源具有独占性,海岸风光、海岛资源中群岛、海岸整体组合优势好,有利于整体开发。

2、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良好

改革开放以来,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发展循环经济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基础。

——综合经济实力显着增强。

2005年生产总值达到129.42亿元,“十五”时期年均递增13.5%;人均生产总值2688美元,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排名分别列第82位和72位。

农业产业化水平有较大提高,工业竞争力明显增强,模具、文具、灯具、五金机械、汽车配件、电子电器等特色行业已具有较强竞争优势,服务业较快发展,开放型经济稳步发展,招商引资和外贸出口继续扩大。

——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科教兴县战略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企业产值达到52.91亿元,专利授权数由2000年的167项增加到2005年的268项。

教育事业得到高度重视,高标准普及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快速发展,卫生文化体育事业不断进步,通过省级卫生县城和省级文明城市验收。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644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919元。

社会保障事业稳步推进。

,建48%年城市化水平达到2005——城乡统筹能力不断增强。

成区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中等城市雏形初具规模,正逐步成为宁波重要的交通节点和能源基地。

“五大网络”工程推进顺利,城乡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行政村通公路率超过90%;城市规划管理进一步加强,农村人口转移工作力度加大,“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卓有成效。

3、各项工作基础较为扎实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各级各部门思想渐趋统一,循环经济发展成效显着,我县在循环经济工作方面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

——发展战略一以贯之。

“循环经济”与“生态经济”在思想渊源上是一脉相承的。

自20世纪九十年代后半期,我县就开始了建设生态县的有关工作。

“十五”计划明确提出“生态立县”发展战略和建设生态型经济强县的发展目标,2005年县委、县政府专题召开循环经济发展大会,进一步明确了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建设生态县的主要抓手和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载体。

目前全县资源环境意识、发展循环经济的思想逐步统一,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成为各级各部门的普遍共识。

——工作抓手扎实有效。

为推进生态县建设,适时启动并扎实推动“蓝天、碧水、绿色、洁净”和“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建设。

2005年以来正式启动了以浙江东海岸农业循环经济区和临港循环经济试点区为重点的循环经济工作。

以国华宁海电厂为依托,引进和实施了一批资源循环利用生态链接项目。

目前正积极探索建立以万元GDP能耗、水耗和排污量为内容的绿色GDP评价考核指标体系。

——循环经济成就喜人。

宁海1999年底被列为全国生态示范区年顺利通过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验收,成为宁2003建设试点县,

波市第一个全国生态示范区。

临港循环经济试点区被列入省循环经济建设“991”工程,目前发展形势良好。

以生态县建设和循环经济建设为载体,增长方式转变取得明显成效。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到50%以上。

单位土地的投入和产出效率明显提高。

(二)约束条件

近年来,我县循环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总体上保持全市乃至全省领先水平,但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和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1、循环经济体系尚未根本建立。

我县土地资源十分紧张,人均耕地不足全国一半,且后备资源有限。

水资源虽比较丰富,但面临着工程性、季节性缺水和外调的压力,局部地区经常发生严重缺水现象。

经济增长仍继续沿袭传统的生产方式,循环经济体系尚未根本建立。

经济快速增长与资源保障、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2、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加大。

全县大气环境质量总体较好,但尘类颗粒物污染物高于省定标准(每月8t/km),且有持续增高的趋势;2由于多种原因,我县属于重酸雨区,且有进一步加剧的态势。

颜公河等局域水环境不容乐观,水环境保护任务仍十分繁重。

固体废弃物大部分能得到回收利用与合理处置,但利用与处置的水平仍然不高。

3、发展循环经济意识仍需加强。

全社会统筹人与自然的意识仍然比较薄弱,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尚未成为人们自觉的行为。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尚未完全深入人心。

资源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配套性政策法规还不健全,环境执法不够有力,部门、地区之间的统一协调有待加强。

我县生态环境及承载力分专1

主要污染物全县大气环境质量总体较好①大气环境状况大气环境质

的标准略高于浙江省暂定的每·月降尘年均值尘类颗粒物8.61t/k8t/k2.

(三)重大意义

1、发展循环经济,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内在动力。

我县人多地少,资源相对贫乏,生态环境面临很大压力,如果继续沿袭传统的生产方式,资源和环境承载力将难以为继。

今后要保持经济较快增长,必须通过循环经济建设,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才能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从外延式粗放型的扩张到内涵式集约型增长模式的转变。

2、发展循环经济,是切实改善环境质量、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根本途径。

近年来,我县生态环境状况明显改善,但是区域性、结构性生态环境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只有通过建设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才能进一步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从根本上解决结构性、区域性环境污染问题,促进人口、资源与环境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3、发展循环经济,是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

一方面,通过循环经济建设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减少消耗、降低成本,提高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另一方面,循环经济建设进一步丰富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内涵,有利于促进全县生产发展、环境保护与现代化进程的协调发展,使宁海生产更加发展、山川更加秀美,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二、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生态生产力理念,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转变增长方式、减少污染排放为目标,以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依靠政府、企.

业、公众的共同努力,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建设,走出一条经济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社会和谐的文明发展道路。

(二)发展模式设计

我县循环经济发展的框架模式可以概括为“区域性混合型”模式,统筹兼顾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的相互关系,从落实“3R原则”出发,最大限度地实现各种物质流、信息流、能量流和价值流的合理循环。

重点规划三个层面的发展方向和五大板块建设。

三个层面包括:

微观层面重点在一、二、三产业中推行企业节能降耗、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加快实现资源、能源的有效利用;中观层面重点在构建产业生态链,建设循环工业园区、生态农业园区和生态社区,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和废弃物产生最小化,突出产业循环式组合,推动一二三产联动发展;宏观层面突出倡导绿色消费、弘扬生态文化、推进和谐发展。

五大板块建设突出建设循环型农业、循环型工业、循环型服务业、循环型社会和循环型城镇。

专我县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示意(三)基本原

、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在经济社会发展区域循环经济系通过结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程中坚持生产环节与消费环节并重目标:

区域性混合型循环经济发展系发展层不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优先实施资源使用和废物产生的减量化循环型社促进废弃物循环回用和再生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效率循环型产业体、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并。

既要遵循生态物质能量既要强化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展规律也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生态产业信息价值产业共

回收利用体社会行为体循环型企

硬件支撑体系统——基础设施

要强化市场意识和成本意识,力争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换取最大的经济价值,以最低的环境代价谋求最好的发展质量,使得我县在经济总量“变大”的同时,资源消耗“变少”、环境污染“变小”、人民生活“变好”,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多赢”的格局。

3、坚持政府推动、企业主导、公众参与原则。

政府要加强引导、强化监管、完善标准,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公共服务。

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强化企业在循环经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也要加强舆论引导,营造社会氛围,充分调动公众参与的积极性,最终形成“政府推动、企业主导、公众参与”的良好工作推动机制。

4、坚持科技先导,体制创新的原则。

进一步强化“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意识,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大力实施一号工程,促进循环经济和知识经济的紧密结合。

充分发挥体制机制优势,加快创新步伐,切实增强循环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支撑能力。

5、坚持求真务实,降低成本的原则。

遵循区域发展的自然属性和市场规律,尊重产业发展规律和企业技术水平现状,兼顾需要与可能,依据整体推动、重点突破,实行渐进式的循环经济推进战略,有序化推进、分阶段实施,尽量降低由传统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变的成本。

(四)发展目标

到2010年,基本建立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循环经济体系,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取得明显成效,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环境质量得到较大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显着增强,建设成为宁波乃至浙江省循环经济示范区。

到2020年,全面确立我县发展循环经济的运行机制和支撑体系,打造成为具有宁海自然与人口社会、促进经济、特色的区域性混合型循环经济示范区,

和谐发展。

——循环产业体系初步建立。

以节能降耗、提高效益为目标,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具有我县个性特色的一二三产联动发展模式初步形成,清洁生产逐步推广。

初步建成一批循环型工业示范园区和农业产业园区,一批重点工程、清洁生产示范企业示范效应明显。

——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

到2010年,全社会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比2006年末下降2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15%。

资源再生利用率95%以上,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

耕地保有量达到46万亩,土地投资强度和单位产出率均提高30%以上。

——生态环境质量显着改善。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以上;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和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分别达到95%;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6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大于90%;森林覆盖率达到65%;海洋生态良性循环,近岸海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初步得到控制。

——循环型社会初显端倪。

以绿色消费为特征的循环型社会初步建成。

通过宣传教育、开展绿色创建活动,建成一批绿色学校、绿色医院、绿色社区(镇村)、绿色宾馆饭店等社会组织;循环经济知识在政府、企业、社会中逐渐普及,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社会意识明显增强。

——循环经济保障体系完善。

建立起三大保障体系,即以地方党委政府为核心,社会成员分工明确、科学管理、运行顺畅的组织领导体系;以法律为依据、财政、税收、投资、价格为杠杆的引导激励体系;以科学发展观为理念、职责任务分解为手段的统计评价体系。

加快推进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建设,循环经济支撑体系健全——.

建成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示范项目、示范企业和社区,建设一批以基础设施为核心的硬件支撑体系,建立完善以技术、政策、文化等为核心的软件支撑系统,具有宁海特色的循环经济支撑体系基本形成。

专栏3宁海县循环经济发展主要指标

分类

指标

单位

2005年

2010年

备注

经济社会发展

生产总值

亿元

129.42

248

人均生产总值

美元

2688

5100

恩格尔系数

0.39

0.35

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

%

1.48

1.60

循环经济发展社会认知率

%

90>

资源消耗减量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

%

-

20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