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辛集市第三中学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复习学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019305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2.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辛集市第三中学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复习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河北省辛集市第三中学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复习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河北省辛集市第三中学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复习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河北省辛集市第三中学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复习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河北省辛集市第三中学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复习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河北省辛集市第三中学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复习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河北省辛集市第三中学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复习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河北省辛集市第三中学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复习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河北省辛集市第三中学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复习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河北省辛集市第三中学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复习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河北省辛集市第三中学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复习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河北省辛集市第三中学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复习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河北省辛集市第三中学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复习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河北省辛集市第三中学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复习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辛集市第三中学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复习学案.docx

《河北省辛集市第三中学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复习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辛集市第三中学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复习学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北省辛集市第三中学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复习学案.docx

河北省辛集市第三中学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复习学案

一、课程标准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3)列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的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重点难点

(1)重点:

分封制和宗法制;

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难点: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对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解

三、单元综述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集中体现。

它经历了产生、形成、确立、完备、强化、衰亡的发展过程。

这一过程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

秦汉至隋唐为第一阶段,历史进步性居主流;北宋至明清为第二阶段,其消极影响日趋突出。

历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措施都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共性和特殊性。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1、夏商周时期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是宗法制,这一时期政治制度的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在王位和爵位的继承上实行世袭制;在地方管理上实行分封制;在王族内部实行以嫡长子继承制为特点的宗法制。

2、秦国统一了六国后建立了秦朝。

秦朝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期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以皇帝为中心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官位不世袭,实行俸禄制度,由皇帝任免;官职有明确分工,既互相配合,又相互牵制。

3、“汉承秦制”,由汉至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受到制约而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4、明清时期,转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废丞相、设内阁和六部、增设军机处;中央机构的设立和职权完全服从专制王权的需要;废行省,设三司,直接隶属中央,中央对地方控制进一步加强;大兴文字狱,八股取士,思想文化专制不断加强。

四、知识网络

早期政治制度(夏、商、周)

夏:

早期国家夏、商、周的更替商:

周:

内容:

分封制特点:

西周的政治制度

评价:

内容:

宗法制特点:

作用:

前提:

秦朝的统一

时间:

步伐:

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皇帝制度:

中央

秦朝:

中央行政制度

西汉:

隋唐:

宋朝:

明朝:

演变

秦:

地方行政制度

汉、唐、宋:

元:

明清:

其它制度

监察制度:

选官制度:

趋势:

积极方面:

影响:

消极方面:

五、难点解析

 

六、巩固练习

1、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妻妾一般称谓

妻(正室)A、三哥(20岁)B、四哥(14岁)

妾一(侧室)C、大哥(25岁)

妾二(侧室)D、二哥(22岁)

2、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

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3、西周分封制的核心内容是

A、分封土地B、分封爵位C、规定义务D、规定贡赋

4.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等级序列是

A.王---卿---诸侯---士B.王---诸侯---卿、大夫---士

C.王---诸侯---士---大夫D.王---大夫---士---卿

5.关于西周宗法制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体现了奴隶主与奴隶的阶级关系

B.体现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

C.体现了中央政府与地方的行政关系

D.体现了官僚机构与人民的压迫关系

6、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

“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够成为大宗的是

①周王室:

周王正妻所生之子②周王室:

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③诸侯国:

诸侯嫡长子、嫡长孙④卿大夫封地:

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

7、始皇曰: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修长城  D、统一文字

8.中国历史上的丞相制度的建立与废除分别是在

A.秦朝清朝B.汉朝明朝

C.秦朝明朝D.秦朝汉朝

9、秦朝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适应了

①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②自然经济存在的需要

③保护地主土地制度的需要④推动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0、秦始皇下令“焚书”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A.秦始皇个性极其暴虐 

B.秦始皇视传统文化为统治障碍

C.秦朝统治严酷残暴   

D.君主专制扩展到思想文化领域

11.下列有关秦朝官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中央设三公九卿制,地方推行郡县制

B.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

C.按官职大小排列应是三公、九卿、郡守

D.地方政权机构分为郡、府、县三级

12.西汉时期,中央行政机构的监察主要由哪个属下官员承担?

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D.刺史

13.汉武帝时期,选官制度应该是

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14、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是

A、尚书-中书-门下 B、中书-门下-尚书

C、尚书-门下-中书 D、门下-中书-尚书

15.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

统治者这样做的目的是

A.防止宰相权重难控制B.完善中央集权制

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D.保证决策的合理性

16.下列关于三省六部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这一制度开始于隋朝②加强了皇权,削弱了相权③它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走向衰落④这一制度对隋唐以后各朝影响深远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

17、唐宋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其共同策略之一是

A、确立和完善三省六部制B、分割宰相权力

C、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D、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

18.在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冲突,为解决这一矛盾,各个朝代采取了许多措施。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武帝频繁任免丞相,改变丞相位尊权重的传统

B.汉武帝破格选用身份低微的士人,形成“中朝”官僚机构

C.隋唐时期设立三省,分散丞相权力

D.宋代设立参知政事,废除丞相

19.科举制度成为主要的选官制度始于

A.秦汉时期B.魏晋南北朝时期B.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

20.宋代的地方行政机构分为

A.郡、县B.路、州、县C.道、州、县D.路、府、州、县

21.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A.奠定了后代行政区域划分的基础B.扩大了元朝的政治版图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D.促进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和民族融合

22、下列各项,出现在元代的是

A、划全国为25个省级行政区   B、设宣政院管理藏族地区事务

C、设理藩院管理少数民族事务  D、废丞相制,设立三司

23、从明朝废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表明

A、皇权专制日益得到强化 B、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加剧

C、相权重新得以恢复     D、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得以调和

24、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是我国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之一。

下列哪些举措是为了分割相权

(1)秦设御史大夫

(2)唐设三省六部(3)北宋设参知政事(4)清设议政王大臣会议

A、

(1)

(2)B、

(1)(3)C、

(2)(3)D、

(2)(4)

25.明朝极大地强化了君主专制,其中,在中央采取的重大行政措施有①确立三省六部制②废除丞相③设置内阁④增设军机处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6、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所产生的影响包括

①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②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③导致了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的盛行④极大的妨碍了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27.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最突出作用

A.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B.有效地维护了封建国家的长期统一和民族融合

C.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

D.皇权暴政极易造成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停滞

28.君主专制制度在封建社会后期(明清时期)消极因素逐渐增大,主要在于

A.激化了阶级矛盾              B.出现了宦官专权的局面

C.统治阶级集团内部争夺激烈    D.严重阻碍了新的生产力的发展]

29.对“改土归流”政策叙述错误的是  

A.元朝时在西南地区创设土司制度 

B.明朝时开始推行“改土归流”

C.清朝开始大规模地施行“改土归流”            

D.“改土归流”是一个阻碍西南地区发展的地方管理制度

30.近代中国的版图在何时基本奠定

A.秦朝B.唐朝C.元朝D.清朝前期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材料二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

中书省也称都里,为全国行政中枢。

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

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

《元史·地理志》中载: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材料四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

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

──赵翼《蘑曝杂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起了什么作用?

三省中门下省的职能是什么?

 

 

(2)材料二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

元朝为什么实行行省制?

 

 

(3)材料三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能和作用是什么?

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

 

32.

材料一:

“丞相之印章”封泥

材料二:

周亚夫;汉文、景之世名将。

周勃次子,因兄胜之杀人被处死,故得嗣爵,封为条侯。

文帝后元六年(前158),匈奴大举侵扰上郡、云中,京城长安告警。

周亚夫以河内太守被任为将军,驻屯细柳。

因治军谨严有方,不久迁中尉,负责京城治安。

汉景帝刘启即位后,任亚夫为车骑将军三年(前154)吴楚七国发动叛乱(见吴楚七国之乱),周亚夫以太尉率军平叛。

他会兵荥阳,固守昌邑,待机以轻骑断绝吴军粮道。

最后以精兵出击,不到三个月,就平定了叛乱。

五年后,周亚夫迁为丞相,很受景帝器重。

不久,因不同意废栗太子,又在王皇后兄王信和匈奴降王徐卢五人封侯等政事上与景帝旨意相左,加以梁孝王的挑拨和诬陷,受到景帝猜忌,中元三年(前147)被免除丞相职务。

景帝后元元年(前143),周亚夫子私买工官尚方甲盾五百具,备作其父葬器,被人告发,事连周亚夫。

廷尉召亚夫对质,并逼其供认谋反。

周亚夫不服,绝食五日,呕血而死。

材料三:

唐太宗说: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

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

材料四:

明太祖说: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有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

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史纪事本末》

请回答:

1依照秦朝官制,丞相一职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2依据材料一,周亚夫被免于丞相职务的原因是什么?

其根本原因又是什么?

 

3周亚夫曾经做过太尉,后来被廷尉逼供而死,太尉是什么官职?

廷尉又是什么官职?

4周亚夫被封为条侯和后来被封为车骑将军,被封的原因有何不同?

 

5前后两种不同的任职原因说明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的什么发展趋势?

 

6唐太宗认为“稳便”的途径是什么?

 

7唐太宗与明太祖在制度设置上看法有何不同?

 

8明太祖认为“稳当”的方法是什么?

 

9据材料,你认为唐太宗与明太祖的看法从根本上说是否矛盾?

答案

1—30:

ADABBCBCDDCCBBABBDBBABACBABDDD

 31、

(1)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门下省掌管国家政令的审批。

(2)唐朝的中书省是中央机构之一,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元朝的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

元朝时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实行行省制是为了对全国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统治。

(3)只能是迅速将笔录的皇帝旨意传达给各部门和地方大臣去执行。

作用是使皇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反映了明清时期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

32①协助皇帝,助理万机;

②a.在废太子、封侯等政务上与汉景帝旨意相左;b.梁孝王的挑拨和诬陷;C.君权与相权的冲突,打击相权以加强君主专制;

③a.主管军事;b.主管司法。

④被封条侯是继承其父爵位;被封车骑将军是因为军功;

⑤a.选官由注重血统向注重才能转化;b.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⑥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

⑦唐太宗认为应由宰相协助管理全国事务,这样可以减少决策失误;明太祖认为丞相多小人,易专权乱政,所以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事务;

⑧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事务;

⑨没有矛盾,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护自身的王朝统治。

唐太宗用相,是为减少决策失误,最根本的意图是为统治长久;明太祖罢相,以防小人乱政,同样是为江山稳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