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 阶段质量检测七立体几何doc.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049765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47.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 阶段质量检测七立体几何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理 阶段质量检测七立体几何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理 阶段质量检测七立体几何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理 阶段质量检测七立体几何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理 阶段质量检测七立体几何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理 阶段质量检测七立体几何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理 阶段质量检测七立体几何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理 阶段质量检测七立体几何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理 阶段质量检测七立体几何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理 阶段质量检测七立体几何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理 阶段质量检测七立体几何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理 阶段质量检测七立体几何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理 阶段质量检测七立体几何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理 阶段质量检测七立体几何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理 阶段质量检测七立体几何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理 阶段质量检测七立体几何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理 阶段质量检测七立体几何doc.docx

《理 阶段质量检测七立体几何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 阶段质量检测七立体几何doc.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理 阶段质量检测七立体几何doc.docx

理阶段质量检测七立体几何doc

阶段质量检测(七) 立体几何

(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0·浙大附中模拟)已知某空间几何体的主视图、侧视图、俯视图均为如图所示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如果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长为1,那么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

A.       B.C.D.

解析:

根据三视图可以画出该几何体的直观图如图所示,CD垂直于等腰直角三角形ABC所在平面,于是,易得S=S△ABC+S△ACD+S△CBD

=++++.

答案:

D

2.已知a、b为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为两个不同的平面,且a⊥α,b⊥β,则下列命题中为假命题的是(  )

A.若a∥b,则α∥βB.若α⊥β,则a⊥b

C.若a,b相交,则α,β相交D.若α,β相交,则a,b相交

解析:

若α,β相交,则a,b既可以是相交直线也可以是异面直线.

答案:

D

3.设α,β,γ是三个互不重合的平面,m,n是两条不重合的直线,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

是(  )

A.若α⊥β,β⊥γ,则α⊥γB.若α∥β,m⊄β,m∥α,则m∥β

C.若α⊥β,m⊥α,则m∥βD.若m∥α,n∥β,α⊥β,则m⊥n

解析:

A中α与γ可以平行,C中可能有m⊂β,D中m与n可以平行.

答案:

B

4.已知两条不同直线l1和l2及平面α,则直线l1∥l2的一个充分条件是(  )

A.l1∥α且l2∥α    B.l1⊥α且l2⊥α

C.l1∥α且l2⊄αD.l1∥α且l2⊂α

解析:

根据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可知B为l1∥l2的一个充分条件.

答案:

B

5.若平面α,β,满足α⊥β,α∩β=l,P∈α,P∉l,则下列命题中的假命题为(  )

A.过点P垂直于平面α的直线平行于平面β

B.过点P在平面α内作垂直于l的直线必垂直于平面β

C.过点P垂直于平面β的直线在平面α内

D.过点P垂直于直线l的直线在平面α内

解析:

根据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有选项B、C正确.对于A,由于过点P垂直于平面α的直线必平行于β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因此平行于平面β.因此A正确.

答案:

D

6.用一些棱长是1cm的小正方体堆放成一个几何体,其正视图和俯视图如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的体积最多是(  )

A.6cm3B.7cm3

C.8cm3D.9cm3

解析:

由正视图与俯视图可知小正方体最多有7块,故体积最多为7cm3.

答案:

B

7.过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任意两条棱的中点作直线,其中与平面DBB1D1平行的直线共有(  )

A.4条B.6条C.12条D.8条

解析:

如图,P、E、F、H分别为AD、AB、A1B1、

A1D1的中点,则平面PEFH∥平面DBB1D1,所以

四边形PEFH的任意两顶点的连线都平行于平面DBB1D1,

共6条,同理在另一侧面也有6条,共12条.

答案:

C

8.(2010·皖中模拟)已知三棱锥的三个侧面两两垂直,三条侧棱长分别为4、4、7,若此三棱锥的各个顶点都在同一个球面上,则此球的表面积是(  )

A.81πB.36πC.D.144π

解析:

补成长方体易求4R2=81,

∴S=4πR2=81π.

答案:

A

9.如图,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已知AB=1,D在棱BB1上,且BD=1,则AD与平面AA1C1C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

A.B.C.D.

 

解析:

如图,取C1A1、CA的中点E、F,连接B1E与BF,则B1E⊥平面CAA1C1,

过D作DH∥B1E,则DH⊥平面CAA1C1,连接AH,则∠DAH为所求的

DH=B1E=

,DA=

,所以sin∠DAH=

答案:

A

10.已知直线m、n及平面α,其中m∥n,那么在平面α内到两条直线m、n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可能是:

(1)一条直线;

(2)一个平面;(3)一个点;(4)空集.其中正确的是(  )

A.

(1)

(2)(3)B.

(1)(4)C.

(1)

(2)(4)D.

(2)(4)

解析:

如图1,当直线m或直线n在平面α内时不可能有符合题意的点;如图2,直线m、n到已知平面α的距离相等且两直线所在平面与已知平面α垂直,则已知平面α为符合题意的点;如图3,直线m、n所在平面与已知平面α平行,则符合题意的点为一条直线,从而选C.

答案:

C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10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请把正确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1.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P为棱DC的中点,则D1P与BC1所在直线所成角的余弦值等于________.

解析:

过C1作D1P的平行线交DC的延长线于点F,连结BF,则∠BC1F或其补角等于异面直线D1P与BC1所成的角.设正方体的棱长为1,由P为棱DC的中点,则易得BC1=,

C1F==,

BF==.

在△BC1F中,cos∠BC1F=

=.

答案:

12.(2009·辽宁高考)设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下(尺寸的长度单位为m).

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m3.

解析:

由三视图可知原几何体是一个三棱锥,且三棱锥的高为2,底面三角形的一边长为4,且该边上的高为3,

故所求三棱锥的体积为V=

×2×

×3×4=4m3,

答案:

4

13.如图,AD⊥平面BCD,∠BCD=90°,AD=BC=CD=a,则二面角

C-AB-D的大小为__________.

解析:

取BD的中点E,连结CE,则CE⊥面ABD,作EF⊥AB,

∴CF⊥AB得∠CFE为所求.

又CE=

a,CF=

∴sin∠CFE=

答案:

60°

14.母线长为1的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的圆心角等于π,则该圆锥的体积为________.

解析:

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扇形的弧长,即底面圆的周长为π·1=π,于是设底面圆的半径为r,

则有2πr=π,所以r=,

于是圆锥的高为h==,

故圆锥的体积为V=π.

答案:

π

15.(2009·江南测试)棱长为a的正方体ABCD-A1B1C1D1的8个顶点都在球O的表面上,E、F分别是棱AA1、DD1的中点,则直线EF被球O截得的线段长为________.

解析:

因为正方体内接于球,所以2R=

,R=

过球心O和点E、F的大圆的截面图如图所示,

则直线被球截得的线段为QR,过点O作OP⊥QR

于点P,所以,在△QPO中,QR=2QP=2

答案: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6.(2010·泉州模拟)如图所示是一个几何体的直观图、正视图、俯视图、侧视图(其中正视图为直角梯形,俯视图为正方形,侧视图为直角三角形,尺寸如图所示).

(1)求四棱锥P-ABCD的体积;

(2)证明:

BD∥平面PEC;

(3)若G为BC上的动点,求证:

AE⊥PG.

 

解:

(1)由几何体的三视图可知,底面ABCD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PA⊥平面ABCD,PA∥EB,且PA=4,BE=2,AB=AD=CD=CB=4,

∴VP-ABCD=PA×SABCD=×4×4×4=.

(2)证明:

连结AC交BD于O点,

取PC中点F,连结OF,

∵EB∥PA,且EB=PA,

又OF∥PA,且OF=PA,

∴EB∥OF,且EB=OF,

∴四边形EBOF为平行四边形,

∴EF∥BD.

又EF⊂平面PEC,BD⊄平面PEC,所以BD∥平面PEC.

(3)连结BP,∵==,∠EBA=∠BAP=90°,

∴△EBA∽△BAP,∴∠PBA=∠BEA,

∴∠PBA+∠BAE=∠BEA+∠BAE=90°,

∴PB⊥AE.

又∵BC⊥平面APEB,∴BC⊥AE,

∴AE⊥平面PBG,∴AE⊥PG.

17.已知直角梯形ABCD中,AB∥CD,AB⊥BC,AB=1,BC=2,CD=1+,过A作AE⊥CD,垂足为E,G、F分别为AD、CE的中点,现将△ADE沿AE折叠,使DE⊥EC.

(1)求证:

BC⊥平面CDE;

(2)求证:

FG∥平面BCD;

(3)求四棱锥D-ABCE的体积.

解:

(1)证明:

由已知得:

DE⊥AE,DE⊥EC,∴DE⊥平面ABCE.

∴DE⊥BC.又BC⊥CE,CE∩DE=E,

∴BC⊥平面DCE.

(2)证明:

取AB中点H,连结GH,FH,

∴GH∥BD,FH∥BC,

∴GH∥平面BCD,FH∥平面BCD.

又GH∩FH=H,

∴平面FHG∥平面BCD,

∴FG∥平面BCD(由线线平行证明亦可).

(3)V=×1×2×=.

18.(2010·徐州模拟)如图,PA垂直于矩形ABCD所在的平面,AD=PA=2,CD=2,E、F分别是AB、PD的中点.

(1)求证:

AF∥平面PCE;

(2)求证:

平面PCE⊥平面PCD;

(3)求四面体PEFC的体积.

解:

(1)证明:

设G为PC的中点,连结FG,EG,

∵F为PD的中点,E为AB的中点,

∴FG

CD,AE

CD

∴FG

AE,∴AF∥GE

∵GE⊂平面PEC,

∴AF∥平面PCE;

(2)证明:

∵PA=AD=2,∴AF⊥PD

又∵PA⊥平面ABCD,CD⊂平面ABCD,

∴PA⊥CD,∵AD⊥CD,PA∩AD=A,

∴CD⊥平面PAD,

∵AF⊂平面PAD,∴AF⊥CD.

∵PD∩CD=D,∴AF⊥平面PCD,

∴GE⊥平面PCD,

∵GE⊂平面PEC,

∴平面PCE⊥平面PCD;

(3)由

(2)知,GE⊥平面PCD,

所以EG为四面体PEFC的高,

又GF∥CD,所以GF⊥PD,

EG=AF=,GF=CD=,

S△PCF=PD·GF=2.

得四面体PEFC的体积V=S△PCF·EG=.

19.如图所示,四棱锥P-ABCD中,AB⊥AD,AD⊥DC,PA⊥底面ABCD,PA=AD=DC=AB=1,M为PC的中点,N点在AB上且AN=NB.

(1)证明:

MN∥平面PAD;

(2)求直线MN与平面PCB所成的角.

解:

(1)证明:

过M作ME∥CD交PD于E,

连接AE.

∵AN=NB,

∴AN=AB=DC=EM.

又EM∥DC∥AB,∴EM

AN,

∴AEMN为平行四边形,

∴MN∥AE,又AE⊂平面PAD,MN⊄平面PAD,

∴MN∥平面PAD.

(2)过N点作NQ∥AP交BP于点Q,NF⊥CB交CB于点F,

连接QF,过N点作NH⊥QF交QF于H,连接MH.

易知QN⊥平面ABCD,∴QN⊥BC,而NF⊥BC,

∴BC⊥平面QNF,

∴BC⊥NH,而NH⊥QF,∴NH⊥平面PBC,

∴∠NMH为直线MN与平面PCB所成的角.

通过计算可得MN=AE=,QN=,NF=,

∴NH===,

∴sin∠NMH==,∴∠NMH=60°.

∴直线MN与平面PCB所成的角为60°.

20.(2009·西安八校联考)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C=BC=CC1=2,AC⊥BC,D为AB的中点.

(1)求证:

AC1∥平面B1CD;

(2)求二面角B-B1C-D的正弦值.

解:

(1)证明:

如图,连接BC1交B1C于点E,

则E为BC1的中点.

∵D为AB的中点,∴在△ABC1中,AC1∥DE

又AC1⊄平面B1CD,DE⊂平面B1CD,

∴AC1∥平面B1CD

(2)∵AC=BC,D为AB的中点,

∴CD⊥AB.又平面ABC⊥平面ABB1A1,

∴CD⊥平面ABB1A1.

∴平面B1CD⊥平面B1BD,

过点B作BH⊥B1D,垂足为H,则BH⊥平面B1CD,

连接EH,

∵B1C⊥BE,B1C⊥EH,

∴∠BEH为二面角B-B1C-D的平面角.

在Rt△BHE中,BE=,BH==,

则sin∠BEH==.

即二面角B-B1C-D的正弦值为.

21.(2009·东北四市模拟)如图,正四棱柱ABCD-A1B1C1D1中,AA1=2AB=4,点E在CC1上,且CE=λCC1.

(1)λ为何值时,A1C⊥平面BED;

(2)若A1C⊥平面BED,求二面角A1-BD-E的余弦值.

解:

法一:

(1)连接B1C交BE于点F,连接AC交BD于点G,

∴AC⊥BD,由垂直关系得,A1C⊥BD,

若A1C⊥平面BED,则A1C⊥BE,

由垂直关系可得B1C⊥BE,

∴△BCE∽△B1BC,∴==,

∴CE=1,∴λ==.

(2)连接A1G,连接EG交A1C于H,则A1G⊥BD.

∵A1C⊥平面BED,

∴∠A1GE是二面角A1-BD-E的平面角.

∵A1G=3,EG=,A1E=,

∴cos∠A1GE==,

法二:

(1)以D为坐标原点,射线DA为x轴的正半轴,射线DC为y轴的正半轴,射线DD1为z轴的正半轴,建立如图所示直角坐标系D-xyz.

依题设,D(0,0,0),B(2,2,0),C(0,2,0),A1(2,0,4),

∵CE=λCC1=4λ,∴E(0,2,4λ),

=(2,2,0),

=(2,0,4),

=(-2,2,-4),

=(0,2,4λ),

·

=2×(-2)+2×2+0×(-4)=0,

,∴DB⊥A1C.

若A1C⊥平面BED,则A1C⊥DE,∴

·

=(-2)×0+2×2+(-4)×4λ=4-16λ=0,

∴λ=.

(2)设向量n=(x,y,z)是平面DA1B的一个法向量,

则n⊥

,n⊥

,∴2x+2y=0,2x+4z=0,

令z=1,则x=-2,y=2,∴n=(-2,2,1)

(1)知平面BDE的一个法向量为

=(-2,2,-4)

∴cos〈n,

〉=

=.

即二面角A1-BD-E的余弦值为.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