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中国学前教育史》教案2.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101657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中国学前教育史》教案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中国学前教育史》教案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中国学前教育史》教案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中国学前教育史》教案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中国学前教育史》教案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中国学前教育史》教案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中国学前教育史》教案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中国学前教育史》教案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中国学前教育史》教案2.docx

《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中国学前教育史》教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中国学前教育史》教案2.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中国学前教育史》教案2.docx

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中国学前教育史》教案2

第四节古代学前教育思想教案

教师耿明理

班级12幼师

教学目标:

(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了解贾谊、颜之推、朱熹、王守仁的生平及其儿童教育思想。

2.归纳总结古代学前教育思想中有积极意义的主张。

教学重点:

颜之推、朱熹、王守仁的生平及其儿童教育思想

教学难点:

学习评价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教学课型:

理论课

教学课时:

2

教材处理:

通过讲解、归纳、对比、例举,使学生明确古代教育家的思想观点,指导学生结合教材抓住脉络,归纳总结贾谊、颜之推、朱熹、王守仁的学前教育思想。

教学方式:

讲解、讨论

教学过程:

在我国古代学前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贾谊、颜之推、朱熹等许多教育家和思想家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学前教育的目的、意义、内容和方法,提出了许多具有积极意义的学前教育思想和主张,对我们今天的学前教育研究仍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一、强调人的早期教育

“早谕教”是古代学前教育思想中一项非常引人注目的内容。

贾谊从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观点出发,认为对太子的教育应尽早实施,“太子之善,在于早谕教与选左右”。

提倡及早施教也是颜之推家庭教育思想中最为重要的思想。

他认为,家庭教育应当及早进行,越早越好。

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实行胎教。

他认为: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朱熹(1130—1200),专门从事教育活动四十年之久,也特别重视蒙养阶段的基础教育作用。

他认为如果儿童在幼时“不习之于小学,则无以收其放心,养其德性,而为大学之基本”。

同时他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教学的要求出发,指出只有使儿童“讲而习之于幼稚之时”,才能使其“习与智长,化与心成,而无扞格不胜之患也”,才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环境熏陶

贾谊认为,慎选左右是对太子进行早期教育成功的保证。

为加强太子的早期教育,应建立保傅教育制度,设置“三公”、“三少”。

他说:

“习与不正之人居之,不能无正也,犹生长于齐之不能不齐言也;习与不正之人居之,不能无不正也,犹生长于楚之不能不楚言也。

”颜之推继承与发展了古代注重环境教育的思想,强调儿童的品性形成于风化熏染的过程中。

“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

”因此,长辈应为幼童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氛围,为其树立良好德行的榜样,他说:

“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墨翟悲于染丝,是之谓矣。

”朱熹也十分重视周围的环境对儿童的影响:

“习与正则正,习与邪则邪。

” 儿童的身心发展更多地实现于自身无意识地与生活环境及人际氛围的互动中,实现于潜移默化的环境陶冶与对他人的模仿中。

而且,幼小孩童初入世间,一切周围的人与事都会勾起他的好奇、好动、观察、模仿、探索。

古代教育家注重环境熏陶的教育思想给予我们的启示就是:

儿童教育,特别是早期教育不应是呆坐的和静听的教育,而须为孩子营造一个优化的环境氛围,并发挥教育者率先垂范的榜样作用。

三、主张慈严结合,反对溺爱

颜之推认为,父母对子女应“威严而有慈”,将慈爱与严教有机地结合起来。

他非常反对溺爱孩子,他说:

“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诃反笑,至有识别,谓法当尔。

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

”所以,“父子之严,不可以狎”,“狎则怠慢生焉”。

在家庭教育中,为父母的“严君之职,不可一日虚矣”自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独生子女的数量也日益增多,很多家长对于这棵“独苗”往往施以过多的爱,在这些被称为“中国的小皇帝”、“小太阳”的独生子女身上出现了缺乏独立性、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抗挫能力差、任性、专横、娇气、怕吃苦等令人担忧的不良心理品质和社会性行为。

因此,古代学前教育家慈严结合的教育思想,对我们当代家庭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四、以德育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朱熹说:

“自小便教之以德,教之以尚德不尚力之事。

”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古代的教育家们一贯重视和提倡以正面教育为主,贾谊和颜之推都非常重视保傅、父母以及其他成年人的榜样作用,朱熹也曾说:

“尝谓学校之政,不患法制之不立,而患理义之不足以悦其心,夫理义之不足以悦其心,而区区于法制之未以防之……亦必不胜矣。

”尤其是对儿童教育他更为强调多积极诱导,少消极限制,因此在他编写的《小学》一书中,他非常重视榜样的作用,收录了大量古今圣贤的“嘉言懿行”,供儿童模仿学习,力求使儿童能从中“学到做人的样子”。

根据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朱熹还对教师提出指导、示范和适时启发的要求,他说:

“指引者,师之功也。

”又说:

“师友之功,但能示之于始,而正之于终尔。

五、顺导性情,因材施教

王守仁等古代教育家主张根据儿童生理、心理特点,从积极方面入手,顺导儿童性情,促其自然发展。

他说:

“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

”讲解孔子因材施教教育学生的例子。

子路问孔子:

“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吗?

孔子说:

“你有父亲兄长在,你怎么能听到这些道理就去实行呢!

冉有也来问:

“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吗?

孔子说:

“应该听到后就去实行。

公西华问道:

“子路问是否闻而后行,先生说有父兄在。

冉有问是否闻而后行,先生说应该闻而即行。

我弄不明白,想请教先生一下。

孔子说:

“冉有为人懦弱,所以要激励他的勇气。

子路武勇过人,所以我让他谦退。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对巩固义务教育的成果,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和提高国民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在“十二五”期间,我国教育将重点发展学前教育,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全面提升师资队伍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大胆创新和变革教育发展模式。

在此形势下重新审视我国古代教育家对于儿童教育问题的种种见解,对今天的儿童教育改革与发展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业:

一、单选题:

1.贾谊认为,()是对太子进行早期教育成功的保证。

A.早喻教B.选左右C.重儒术D.行胎教

2.南宋理学家()重视《须知》、《学则》等教育形式的作用,认为这种方法有利于儿童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

A.颜之推B.王守仁C.朱熹D.贾谊

3.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编著的《小学》和()中。

A.颜氏家训B.童蒙须知C.三字经D.急就篇

4.提出“自然教育论”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和教育家是()。

A.王守仁B.颜之推C.顾炎武D.朱熹

5.()是中国封建社会最早完整的家庭教育著作,也是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

它流传广泛,影响深远。

A.三字经B.颜氏家训C.童盟须知D.学则

二、填空题:

1.西汉政论家、文学家_______断言“太子之善,在于早喻教与选左右”,强调行胎教,要施学前教育。

2.《颜氏家训》的作者是__________。

3.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编著的《小学》和《_______》中。

4.陆振孙《书录解题》上称_________为“古今家训,以此为祖”。

5.中国封建社会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著作和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是《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