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第二章 声现象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19082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25.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第二章 声现象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第二章 声现象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第二章 声现象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第二章 声现象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第二章 声现象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第二章 声现象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第二章 声现象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第二章 声现象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第二章 声现象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第二章 声现象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第二章 声现象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第二章 声现象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第二章 声现象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第二章 声现象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第二章 声现象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第二章 声现象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第二章 声现象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第二章 声现象1.docx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第二章 声现象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第二章 声现象1.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第二章 声现象1.docx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第二章声现象1

《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

教师姓名

唐老师

学生姓名

上课时间

2017年7月日

辅导学科

物理

年级

八年级(上)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

第二章:

声现象①

学生课时计划

第()课时

共()课时

教学目标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2.声音的传播

3.声速及有关计算

4.乐音的三要素

教学难点

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声音三要素的影响因素及辨别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固体、液体、气体振动都可以发声。

(1)振动可以发声,但发出的声音人不一定能听到;如果物体不振动,是决不会发出声音的。

(2)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误区警示: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是指当发声的物体停止振动时,发声体将停止发声,但原来发出的声音却在介质中继续传播,直至消失,所以不能理解为“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2、声源:

发出声音的物体叫做声源。

人发声靠的是声带的振动;笛子发声靠的空气的振动;要使笛子发出声音,必须用口来吹,使管子里的空气发生振动。

3.保存声音:

振动可以发声,如果将发声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就会产生与原来一样的声音。

如:

早期的机械唱片等。

4.几种声音的产生:

A、蜜蜂发出的嗡嗡声是由翅膀高速振动的

B、蟋蟀发出的叫声是由左右翅摩擦而引起振动产生的。

C、雄蝉腹部两侧下方有音膜,当发音膜内壁肌肉收缩振动时,发音膜发出响亮的“咯咯”声,该声音通过腹部共鸣区就发出响亮“知了知了”的声音。

D、铜号发声是由于气流通过铜管,使管内空气柱振动引起的。

典型例题:

例1、解释“敲一下铜锣,当锣发声时,用手接住锣面,锣声消失”。

例2、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中,会看到水花飞溅,此现象说明

;用手握住发声的音叉,就听不到声音了,此现象说明

例3、谚语“锣不敲不响,钟不敲不鸣”中所包含的物理原理是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C、声音靠介质传播

D、所有发声体必须击打才能发出声音

例4、在敲响大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仍“余音未绝”,其原因是

A、一定是大钟的回声B、是因为人的听觉发生“延长”的缘故

C、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D、大钟虽然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例5、“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这里的“风声”,“雨声”,“读书声”的声源分别是、、。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介质。

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

形式传播,叫做声波。

真空不能传声.

(1)一般情况下,我们听到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播的,传播的具体过程是:

物体的振动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形成声波,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被人耳接收,人就听到了声音。

在真空状态下,因为发声体周围没有介质,无法形成声波,因此不能将振动向外传播,也就不能传声。

如图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中,逐渐抽出里面的空气,

注意声音的变化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注意声音的变化。

1该实验的现象是逐渐抽出空气,铃声减弱至听不到声音;

随着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铃声又逐渐增强。

2该实验的结论是:

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月球上的宇航员靠无线电交谈。

(2)声波:

以击鼓为例:

鼓面的振动带动周围空气的振动,

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

因此声音以波的形式

对外传播,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课堂练习:

1-1、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声势浩大的“击缶而歌”精彩绝伦,缶声是由于缶面

产生的,然后通过传播到现场观众耳朵的。

1-2、锣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了,这是因为__.

1-3、下列关于声音传播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学生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靠空气传播的B、“土电话”靠固体传声

C、声音在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的慢D、真空不能传声。

1-4、四川芦山县发生地震后,中国救援队第一时间到达灾区抗震救灾,被困在建筑屋废墟中的遇险者向外界求救的一种好方法是敲击就近的铁制管道,这种做法主要是利用铁管能够向外()

A、传热B、传声C、通风D、导电

1-5、下列实验中,不能够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是()

A.把一支短铅笔固定在大钟上,敲响大钟,拿一张纸迅速从笔尖上划过,纸上留下锯齿状的曲线

B.敲铁管的一端,在另一端可以听到两次敲击声

C.在音箱上放一些塑料泡沫,塑料泡沫会随着音乐起舞

D.把敲响的音叉接触悬挂着塑料泡沫球,塑料泡沫球被弹起

 

3、声速

(1)影响因素:

声音的速度与传播声音的介质和温度有关。

(2)规律: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原因是:

介质不同,其传播声音的性质、方式也不同。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的传播速度最慢;同一种介质,当它温度改变时,传播声音的速度也有差异。

(3)15℃时,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340m/s。

(4)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速度

大小关系是。

(5)在装水的长钢管的一端敲一下,钢管的另一端的同学听到3次敲击声,第一次敲击声是钢管传来的,最后一次敲击声依次是空气传过来的。

典型例题:

例6、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听到远处传来敲击铁管另一端的声音,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先听到沿铁管传来的敲击声,后听到沿空气传来的敲击声

B、先听到沿空气传来的敲击声,后听到沿铁管传来的敲击声

C、由于声音沿铁管和空气同时传来,因此只能听到一次敲击声

D、由于回声,能听到两次敲击声

例7、为了测量水深度,勘探船上工作人员启动水下声波器,3.6s后从声波器上收到反射回波。

已知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m/s,求海水深度。

 

课堂练习:

练习1-6、水手在夜间海上航行担心撞上冰山,于是他停下来站在船头向前吹响一声号角,6s后听到回声(此期间船静止),冰山离船大约多远?

 

4、人听到声音的条件

人耳听到声音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声源,介质,良好的听觉器官。

(1)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

发声体因振动而发出声音,并以声波的形式向远处传播;声波传到耳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过其他组织刺激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这种信号传递给大脑,就产生了听觉。

(2)骨传导:

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声音在空气与在骨骼中的传播不同,引起的听觉也不同,例如人听自己的录音时感到很陌生,原因就是人听到自己的说话声是通过头骨、颌骨传导的,而录音是通过空气传导的。

(3)人耳的构造:

我们关注的人耳主要构造有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听觉神经。

(4)耳聋:

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传导性耳聋者可以利用助听器听声音,而神经性耳聋者很难再听到声音。

(5)双耳效应:

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双耳效应。

人们通过双耳效应,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但声源在我们正前方、正上方、正后方时我们并不能准确判断,因为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几乎相同,双耳效应不明显。

双耳效应的应用:

立体声。

5、回声

(1)形成: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较小的障碍物会绕过去,遇到较大的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2)人耳听到回声的条件:

人耳分清前后两个声音的时间间隔至少为0.1s,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秒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如果不到0.1秒,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听起来更响亮。

因此,在一般条件下,我们距离障碍物至少17m才能听到回声。

(3)应用:

可以利用回声测距离,如测海底的深度等等,在利用回声现象求人距离声源的距离时,如果用s表示距离,用t表示时间,用v表示声速,则s=vt/2

 

课堂练习:

1-7、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回声是声音的反射现象,人能听到回声需要一定的条件。

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得很快。

C、只要有物体的振动,人总能听到振动发出的声音。

D、声音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无关,与温度有关。

1-8、坐在教室里,听不到回声是因为()

A、教室不能产生回声

B、教室反射的回声从门窗跑掉了

C、教室四周反射的回声正好抵消

D、教室太小,四周反射来的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了,无法分辨

1-9、影院放映厅的墙壁上都被装修成坑坑洼洼的,俗称“燕子泥”其目的是为了()

A.防止声音发生振动B.减弱回声C.增强回声D.为了装饰剧场

1-10、行军夜宿,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

这是因为______。

1-11、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百米赛跑时,起跑点的枪声需要约_0.3_s时间才能传给终点计时员。

1-12、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

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

如果经4s接收到来自大海底的回波信号,则该处的海深为_m(海水中声速是1500m/s).但是,超声波声呐却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这是因为_。

1-13、某同学对着山崖喊一声,如果他想听到自己的回声,他离山崖至少需要多远?

(设此时温气温为15摄氏度)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

声音的三个特性:

音调、响度、音色。

一、音调: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频率:

物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频率的符号为f,单位为Hz。

1Hz的物理意义:

物体在1s内振动1次。

3、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

频率。

物体的振动频率越高,发出的音调越高。

4、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

最敏感频率为3000Hz左右,通常男子发声频率比女子低。

(1)超声波是高于20000Hz的声音;次声波是低于20Hz的声音。

这两种声人都听不到。

大象就是用次声波进行交流的。

地震、火山喷发、台风、海啸等都伴有次声波,

次声波最显著特点是传播距离远且不容易被吸收。

(2)蝙蝠、海豚能发出超声波。

海豚、猫、狗能听到超声波,狗还能听到次声波。

5、演示实验:

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

【设计实验】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

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

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声的音调。

【现象】在使用同种材料的情况下,伸出桌边越短,音调越高;伸出桌面越长,音调越高。

【结论】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着音调的高低。

物体振动频率越高,发出的音调越高。

【注意】①使钢尺两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

②不要听桌面被拍打的声音。

实验的研究对象是钢尺,听桌面声音是错误的。

6、乐器调弦,改变的是音调。

分辨碗的好坏时(敲击),主要分辨音调,其次分辨音色。

7、见书上图1.3-8的水瓶琴,

对瓶口吹气时,声音是由瓶内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空气柱越长(水越少),音调越低。

敲击瓶体时,声音是由瓶体振动产生的。

空气柱越短(水越多),音调越低。

课堂练习:

2-1、男生说话声较粗犷,女生讲话声较尖细,这是因为他们说话的不同,其原因是男女同学讲话时声带振动的不同

2-2、关于音调和频率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频率越低音调越高B、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C、音调的高低与频率的高低有关D、音调的高低与振动的强弱有关

2-3、蜜蜂载着花蜜飞行的时候,它的翅膀平均每秒振动300次,不载花蜜时平均每秒振动400次,有经验的养蜜能分辨是飞出去采蜜,还是采蜜回来。

养蜜人主要是根据什么特征来分辨蜜蜂是飞出去采蜜,还是采了蜜回家的

A、声音的音调不同B、声音的响度不同C、飞行路线形状不同D、飞行高度不同

2-4、往保温瓶里灌水时随着瓶内水量的增多快至瓶口时,瓶内发出的声音

A、音调变高B、音调变低C、音调时高时低D、音调不变

2-5、如图4个完全相同的杯子,盛有质量不等的水,用筷子敲击杯口,则发出声音音调最高的是

2-6、小明试试自己制作的二琴弦的发音效果,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琴弦的(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二、响度:

声音的强弱叫响度。

1、振幅:

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2、决定响度大小的因素:

振幅、距离发声体远近。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探究实验:

探究影响响度的因素。

【设计实验】如书上图1.3-4所示,将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重做上面的实验。

【现象】用不同的力敲击,兵乓球被弹起的高度不同。

用力越大,乒乓球被弹起的高度越大。

【结论】发声体的振幅决定响度的大小,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注意】乒乓球的作用:

把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

课堂练习:

2-7、人们听到声音的响度不同是因为

A、发声体振动的快慢不同B、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和振动方式不同

C、发声体的振幅或距发声体的远近不同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2-8、“引吭高歌”中“高”是指,“低声细语”中“低”是指。

2-9、在操场上上体育课,体育老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同学听清楚了,而远处的同学听不清楚,其原因是

A、近处的同学听到的声音小B、老师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好

C、老师发出的声音音调太低D、远处的同学听到的声音振幅大

2-10、“响鼓要用重锤敲”说的是重锤能使

A、鼓面振动增速B、鼓面振动减速C、鼓面振幅增大D、鼓面振幅减小

2-11、医生在诊断时使用听诊器,听诊器的作用是

A、能使心脏振动的振幅增加B、能改变心跳的频率,使音调改变

C、能改变心跳的音色,使声音好听些

D、能减少声音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耗,增大响度

 

三、音色:

反应声音的品质。

1、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音色来辨别不同的声音。

2、音色决定于发声体本身。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不同。

声音的波形可以在示波器上展现出来。

音调和响度相同、音色不同的声音,它们的波形在大体上没有区别,而在小的振动处有区别。

项目

音调

响度

音色

概念

声音的高低

声音的大小(或强弱)

声音的特征

影响因素

频率

振幅和距离

发声体本身、如材料、发音方式等

描述

尖细或低沉

响亮或微弱

改变方法

改变发声体的松紧、长短、粗细

改变力的大小

改变发声体的振动方式等

描述

如尖锐刺耳

如震耳欲聋

如“闻其声知其人”

说明

1、频率:

是指物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符号为Hz

2、振幅:

是指物体振动时偏离中心位置最大距离

课堂练习:

2-12、A、高歌音家正在低声唱歌:

前面“高”指,后面“低声”指

B、不准高声喧哗:

“高声”指

C、他歌声动听悦耳,深受人们喜爱:

“歌声”指

D、“震耳欲聋”是指

2-13、我们听乐器合奏时能区分出小号和长笛的声音,主要是这两种声音的

不同。

现在的电子乐器,能模仿很多其他乐器的声音,电子乐器模仿的是这些乐器的

2-14、如图示,小白兔姐妹俩能分辨出门外不是自己外婆的声音,主要是依据声音的哪个特性

A、响度B、音调C、频率D、音色

2-15、如图示,三种乐器演奏同一首曲子发出声音的波形图,观察波形图可知三种乐器发出声音的

A、音调不同B、音色不同C、响度不同D、音调、响度、音色都不同

2-16、春节联欢晚会上,伴口技的手影节目《逗趣》,通过演员的双手和口技表演生动地演绎了两只鸟从相恋到生育养子的全过程。

观众听到的口技演员的声音是靠传播的。

观众从演员的口技表演中听着像是黄鹂鸟的叫声,这是因为演员模仿了黄鹂鸟叫声的

2-17、现有一种新型锁---声纹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所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

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

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C.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这是回声现象

D.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空气才能传播声音B.物体振动速度越慢,声音越小

C.任何时候歌声总是使人喜欢的D.对着障碍物说话,可能会听到回声

3.2013年6月20日,女航天员王亚平在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上为青少年授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王亚平讲课的声音是通过声波传回地球的。

B.王亚平讲课

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声音频率很高

C.王亚平讲课发出的声音是由她的声带振动产生的

D.在太空讲话声带不振动也能发出声音

4.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2014常德)

5.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它的传播速度将(  )

A.变大B.变小C.不变D.不能确定

6.央视新闻“大数据”播报让我们看到了数据的价值。

水是人类生存的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下列与水有关的数据中错误的是()

A.一瓶矿泉水的质量约为500gB.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真空中的3/4

C.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D.水可以再98℃时沸腾

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B、在真空中也可以传播声音

C、振动的物体一定会发出声音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8.下列对声现象的描述,应用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A.“悦耳动听”说明声音的响度较大

B.“隔墙有耳”说明墙体可以传播声音

C.“闻其声而知其人”说明根据音调可以辨别来人是谁

D.“大雪过后,万籁俱寂”说明大雪会使声音完全消失

9.如图所示,将悬挂的乒乓球轻轻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音叉多次弹开;声音消失,乒乓球便会停止运动,此现象表明声音()

A.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可以通过固体

C.不能在真空中传播D.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10.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们能区分小提琴和钢琴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发出的声音音调不同

B.听到上课铃声,同学们开始做上课准备,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D.在紧邻居民住房的告速公路旁修建隔音墙,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音

11.下列有关声的现象,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老师的讲课声是通过空气振动产生的

C.真空不能传声

D.听录音时,调节音量旋钮实质是在改变声音的音调

1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回音壁利用的是声音的反射

B.由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所以航天员在飞船内或飞船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交流必须要利用电子通信设备,通过无线电波进行

C.我们能分辨不同人的讲话,不同乐器的演奏是根据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

D.超声能破坏细菌结构,从而可以对医疗器械和食物进行杀菌消毒

13.关于声现象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MP3时,调节音量旋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B.“女高音”歌唱时比“男高音”响度大

C.钢琴发声是由于琴弦振动产生的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二、填空题:

14.小贺听到优美的琴声来自琴弦的,悠扬的琴声传得很远是通过传播的.

15.“神十”上天,女宇航员王亚平在太空进行讲课,说话时发出声音是因为声带在  。

16.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

17.端午节赛龙舟时,发出的阵阵鼓声是由于鼓面的而产生的,鼓声主要是通过传到人耳。

18.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说明发声的物体在  .

19.端午节期间,郑能随父母到山区爬山,他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1.6s听到回声,他们距山崖大约m,声速按340m/s计算。

声音在空气中以的形式传播。

20.相传“舜作箫,其形参差”.说明那时的箫是由许多长短不同的竹管排成,如图所示.演奏时,美妙的声音是由  振动产生的.

21.考试时,考生翻动试卷发出的声音是由试卷  产生的,这声音通过  传入监考老师的耳朵.

22.“五·一”休假期间,小明一家乘坐游船在鸭绿江游玩,看见鸭绿江大桥向他们靠近。

小明听到岸上汽车的鸣笛声主要是通过传到耳朵的。

23.音乐会上,演员正在吹奏笛子,笛子发声是因为空气柱在  .

24.夏天的傍晚,一些中老年人喜欢跳广场舞,优美的舞曲是由于扬声器的纸盆  发出的,声音是通过  传入人耳的.

25.如图甲所示为一款国产品牌汽车,它的发动机工作时超低的噪音是人们青睐它的重要原因,噪音是机器_______而产生的。

26.夏天下暴雨前,往往电闪雷鸣,雷声是云团之间放电引起的空气剧烈   而产生的,如果在看到闪电后4秒听到雷声,那么闪电处

距人约   米(声速取340m/s,不计光的传播时间).

 

三、实验题:

27.如图将正在发声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密闭玻璃罩内,则:

(1)在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的过程中,所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  .

(2)此实验现象说明声

音的传播需要  .

28.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插人水中,会看到如图17所示的现象.说明声音是山物休的_产生的。

如图18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小.由此推理可以得出:

_不能传声。

四、计算题:

29.小贺和同学周末结伴去姑婆山游玩,来到大草坪中央,他们对着前方680m的仙姑瀑布兴奋地大声喊:

“我爱你…贺州!

”(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1)请计算出他们的声音从发出到反射回来的时间是多少s?

(2)他们是否能听到自己的回声?

 

教师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