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人生》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32250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人生》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人生》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人生》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人生》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人生》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人生》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人生》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人生》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人生》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人生》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人生》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人生》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人生》教案.docx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人生》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人生》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人生》教案.docx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人生》教案

《人生》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词语,掌握“瞻望、攫取、增益、臆测、馈赠、乐此不疲”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勃兰克斯及其创作成就。

要求学生联系社会实际,加深自己对“人生”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

1.概述四个场面,三大人群,培养概括提炼,分析归纳的能力。

2.学习通篇为喻,进行说理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

3.写一段比喻性文字,训练文字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作者描写场景的语言中,理解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主张珍惜生命、保持乐观、锐意进取、辛勤劳作,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思考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

教材分析

《人生》是丹麦文学批评家勃兰克斯的散文。

它以“高塔”“地洞”“广阔领域”和“工场”为喻,从不同的角度、视野,描述人的生命旅程的不同境况,表达了作者对人的生命本质和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刻理解,表达了他对生命珍爱的情感以及让一生过得更有意义的信念和志向。

文章夹叙夹议,寓深刻的哲理于一系列形象中,写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给人以启迪鼓舞。

教学重点

1.分析概括四个场面,三大人群,体验揣摩人生意义。

2.学习虚拟情景,进行说理的写法,深入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

1.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生命珍爱的情感,及让一生过得有意义的信念和志向。

2.延伸拓展,学以致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教学方法

1.品读法

2.讨论点拨法

3.延伸拓展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几天我们学习了冰心的《谈生命》,你们是不是还记得她是怎样理解生命的呢?

(生命如一江春水的行程、一棵小树的生长过程。

)冰心老人用了两个贴切而生动的比喻来表达她对生命的感悟。

今天,我们再来读一篇外国作家谈“人生”的文章。

这位作家就是和安徒生同国籍的著名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勃兰兑斯,他的文章的题目就叫《人生》(板书课题、作者、国籍)。

(多媒体显示)

二、设疑自探,整体感悟

1、作家作品简介

勃兰兑斯(1842—1927),丹麦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

出生于犹太血统的商人家庭。

在哥本哈根大学攻读法律、哲学、美学,受黑格尔影响较深。

大学毕业后,到欧洲各地旅行,在法国结识了泰纳(丹纳)。

1871年回国在哥本哈根大学任教,讲授《十九世纪文学主流》。

这部巨著共6卷,即《流亡文学》《德国的浪漫派》《法国的反动》《英国的自然主义》《法国浪漫派》和《青年德意志》(多媒体显示)

2、学生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瞻(zhān)望:

往远处看,往将来看。

攫(jué)取:

掠夺。

臆(yì)测:

主观的推测。

馈(kuì)赠:

赠送。

乐此不疲:

因喜欢做某件事而不知疲倦。

停滞不前:

受到阻碍,不能顺利的进行和发展。

乐此不疲:

喜欢做某事而不知疲倦。

粉身碎骨:

身体粉碎,指死。

形容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惜牺牲生命。

赏心悦目:

指美好的情景使人心情愉快。

微不足道:

物细小而轻微,不足挂齿。

瞻望:

往远处看或往高处看或往将来看。

3、作者认为人生是什么?

明确:

作者并没有明确说明什么是人生,而是将人生做了生动的比喻。

作者把人生比作攀登高塔、挖掘地洞、远征广阔领域、劳作于工场。

这四种人生图景能激发读者的联想,使之联想到人或一类人。

4、思考:

文中都从哪些方面为喻来写人生?

交流初读本文的感受,全文按所描写的场面自然地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4段),描述人类攀登高塔的情景,说明人类生命表现形式尽管千万别,但其中又有共同性和必然性。

第二部分(5~6段),描述一些人深入地挖掘、探寻地下坑道的情景,表现他们不屈不挠、顽强奋斗的精神。

第三部分(7段),描述一些人在广阔的领域开拓进取,他们攫取更多的土地,征服更多的人。

第四部分(8~9段),描述一些在一种工场中劳动的人们,表现他们的刻苦勤奋、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

(多媒体显示)

分析:

第一部分描述人类攀登高塔的情景,说明人类生命表现形式尽管千差万别,但其中又有共同性和必然性。

接着谈人类攀登时的心理感受——攀登时观景的感受。

课文通过对比来描写这种感受。

最初的攀登是指年轻时的生活历程,心理感受是新鲜,带着留恋,带着对未来的希望;再往后攀登就艰难起来,缺乏新鲜感,不再留恋什么。

接着再谈人类攀登时的又一种心理感受,即一种希望,盼望长生久视,表现人类对自身生命的珍惜之情。

例如:

“一年登上一级,十年登上一平台,人们祝贺”等词句表现人的一种希望,盼望长生久视,突出人对自身生命的珍惜之情。

第二部分(5-6段),描述一些人深入地挖掘、探寻地下坑道的情景。

人们在坑道中探索道路,乐此不疲。

经历了忧伤与欢愉,为安静的职业忙碌一生。

这里描写这些人在地下坑道劳作的情景。

他们在寻找坑道深处埋藏的矿物,当然这种矿物是虚拟的,应该指人类的精神财富、思想资源。

矿物——指人类的精神财富、思想资源。

那么挖掘的人们呢?

(多媒体显示)

第6段描写这些人在劳作时的精神意识、思想活动。

(作者抓住他们的工作和精神世界的特点来描述)他们的工作具有“安静”的特点,所以他们的内心世界复杂而简单,他们善于遗忘,有优伤又有欢乐,甚至还一有幼稚的幻想,就像阿基米德在临死前那样提出请求:

“不要弄乱我画的圆圈。

”——为了劳作、为了事业而忘却生命。

小结:

矿物——指人类的精神财富、思想资源。

挖掘的人们——指从事研究工作,为了劳作、为了事业而忘却生命的人们。

表现了他们不屈不挠、顽强奋斗的精神。

第三部分(7段),描述一些人在广阔的领域开拓进取,他们搜取更多的土地,征服更多的人。

他们开疆辟土、征服人群、占有欲强,喜欢掌握权力,爱冒险,爱生命,爱争斗;精力充沛,头脑活跃,敢面对生活的挑战。

这一部分作者用简练的笔法,对他们的性格和情态所做的描写,是全文中最精彩的。

这里运用了一个典故,撤旦叛逆,向救世主显示他的独立王国。

他们的所作所为也许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难以理解的。

撤旦在西方文化词典中是一个魔鬼、坏蛋的代名词。

作者用它来形容那些在广阔的领域开拓进取的人,也许是客观地实在地描写这类很有特点的人群。

只是客观地描写他们的辛劳和勇敢,而不愿做感情好恶的判断。

第四部分(8-9段),描述一些在一种工场中劳动的人们,现在我们来看工场劳作。

工作琐碎、微小,但经过漫长的道路会成为大师。

工场不大,人们却生活在一个广大的“空间”。

作者描写他们劳作的情景,着重写他们工作的琐碎、微小,他们的专心、细致、勤奋,以及取得成就的道路的漫长。

而且他们工作性质和他们的性格都是二元对立的,一方面他们的工作琐碎、微小,另一方面他们必将经过漫长的道路成为大师;一方面他们的工场不大,另一方面他们却生活在一个广大的“空间”;一方面“在不知不觉中他们变老了”,另一方面他们以辛勤的劳动和丰硕的成果延缓了沙漏计的转动,让时间放慢了脚步。

与描写前几类人相比,对这一类的描写显然更为充分、细致。

这些描写,主要是表现这些人们的刻苦勤奋、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

综上所述,作者描写了人类攀登高塔的共同情景,以及几种人在各自不同的领域中奋斗、劳作的情景,根据这一思路,我们不妨把作者的“人生”理解为“奋斗”和“劳作”。

(多媒体显示)

5.请简要归纳概括描述的四个场面。

小组讨论,每个组负责概述一个场面,由小组代表发言。

第一小组:

第一个场面是描述人类攀登高塔的情景。

人的生命历程有攀登就必然有摔落,这是对立统一的。

但最初的攀登是年轻时的生活经历,心理感受是新鲜,带着留恋,带着对未来的希望;再后来攀登就艰难许多,缺乏新鲜感,不再留恋什么。

第二小组:

第二个场面描述深入挖掘,探寻地下坑道的情景。

他们渴望去探索许多世纪以来前人所挖掘的坑道,在寻找坑道深处埋藏的矿物,并乐此不疲,非常快乐。

第三小组:

第三个场面描述一些人在广阔的领域开拓进取,开疆辟土,征服人群的情景。

主要运用简练的笔法,描写他们的性格和情态,辛劳和勇敢。

第四小组:

第四个场面描述一些人在工场劳作的情景。

他们的工作是那样琐碎、微小,但他们是那样专心、细致、勤奋,工场不大,但生活的空间很大。

小结:

本文主要描写了四个场面(板书)

攀登高塔(1-4)

挖掘坑道(5-6)

攫取领地(7)

工场劳作(8-9)

教师小结:

分析讨论至此,我想大家已明白了作者的写作意念和人生观,那就是珍爱生命,树立远大的志向和坚定的信念,让生命更有意义,更为光彩。

三、解疑合探,理清思路,探明主旨

1、提问:

作者把人生比作高塔,你认为这样的比喻恰当吗?

为什么?

这个比喻较为恰切。

把人生比作攀登(是一般性的比喻),把人生比作攀登高塔(设喻奇特)。

教师小结:

文学欣赏从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

大家对生活的亲身体验和感悟,会对人生作出不同的诠释。

2、“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难了,而且目光已不大能区别事物,它们看起来似乎都是相同的。

”为什么说都是相同的?

“往上走”意味着年龄的增长,越老经历的事越多,所以见到各种事物都“似曾相识”。

3、“从精神上来说,他们是停留在同一个地方。

”这话是什么意思?

人们随年事的增高,自身在许多方面会有很多改变,但是性格、志趣、品质总是很难或很少改变的。

这里的“精神”应指性格之类的东西。

4、挖掘坑道、征服广阔领域、在工场劳作的三种人各有什么样的精神?

是指什么样的人?

你可以从实际生活中为这三种人补充几个例子吗?

明确:

深入地挖掘、探寻地下坑道的人的性格特点:

不屈不挠、顽强奋斗,为了事业而忘却生命,从事研究工作,进行较为抽象的脑力劳动,也就是像阿基米德那样的科学家。

在广阔的领域开拓进取的人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一是贪欲:

占有欲极强,渴望征服,喜欢掌握权力,控制人和事物;二是坚强:

精力充沛,头脑活跃,爱冒险,热爱生活,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如军事家、政治家,像恺撒大帝、秦始皇、汉武帝等。

在一种工场中劳动的人们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刻苦勤奋、吃苦耐劳,如技术工人、工艺师、设计师、发明家,像爱迪生、张衡、毕升等。

5、作者描述这些人群,肯定或赞扬了什么精神?

作者想借此来肯定或赞扬对时光的珍惜,对生命的热爱,赞扬勤于劳作的精神,辛苦探索的精神,勇敢倔强的精神……

6.写法探究

提问:

作者只虚写四种场景,三大人群,便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这叫什么写法?

明确:

按说还可以描写更多的人的生活场景。

作者只是举例性作简单概述,突出这几种人的特点和优秀品质,表达了他的人生志向。

这是以小见大的写法。

即通过个别展现一般,寓深刻的道理于一系列形象之中。

文章主旨

课文以“高塔”“地洞”“广阔领域”和“工场”为喻,从不同的角度、视野,描述人的生命旅程的不同境况,表达了作者对人的生命本质、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刻理解,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珍爱的情感,以及让一生过得更有意义的信念和志向。

四、质疑再探、探究深层问题

1.难句释疑。

教师提问:

刚才我们整体把握,探明了主旨,但有没有理解得还不透彻的难句。

请摘选出来,互相讨论交流。

成果展示:

(1)“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难,而且目光已不大能区别事物.它们看起来似乎都是相同的。

(2)“从精神上来说,他们是停留在同一个地方。

明确:

它指人们随年事的增高,自身在许多方面会改变。

但是性格、志趣、品质之类的东西不会改变。

(3)“那像一只可爱的手在转动沙漏计,从而延缓了它的转动。

”“一只可爱的手”指什么?

沙漏计为什么会延缓转动?

联系上下文,“一只可爱的手”是不是指上文提到的“一切亲切的思想”呢?

教师点拨:

指的是思想馈赠给他的东西;至于沙漏计延缓转动,它指的是忘记了时间忘我工作,所以好像延长了;指的是在同一段时间内,自己能做很多事情。

而别人只能做一件,收获甚丰,过得充实,时间仿佛被拉长了。

教师小结:

这是开放性的问题,看法见解不必拘泥于一致,大家只要能各抒己见,自圆其说就可以了。

五、延伸拓展,学以致用

1、有关比喻人生的名言

庄子说: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曹操说: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赫胥黎说:

充满着欢乐与斗争精神的人们,永远带着欢乐,欢迎雷霆与阳光。

叔本华说:

在一生当中的前四十年,写的是正文,在往后的三十年,则不断地在正文中加添注解。

2、人生是什么?

这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

屈原吟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表明他坚贞的志向,曹操横槊赋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以发其人生苦短的慨叹。

你会对人生发出怎样的感慨呢?

会把人生比作什么?

请你也试写几句有深意的文字。

成果展示:

a、人生就像树叶:

人生就像树叶一样经历了新绿、翠绿、深绿,直到枯黄,然后叶落归根。

人年轻的时候,就好像新芽后的嫩绿树叶,不断地吸收着外界的阳光、水分和空气,使劲往上攒动;慢慢地,从青年步入壮年,再到中年,浑身的绿开始变得厚重了,那是一种别样的丰韵美,是一种不露而艳的成熟美。

人的一生只需要将属于自己的那片绿叶尽量保持得圆润和丰盈,而不必在乎这片叶子到底是挂在树尖还是树梢。

对于远古的人,它是一部扑朔迷离的神话。

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刀耕火种,茹毛饮血皆成沧海桑田,神话注解。

b、对于政治家,它是一局下不完的棋。

雄关危塞,龙楼凤阁;阿房宫冷,铜雀名荒,古今多少事,都在棋盘中。

对于文学家来说,它是万宏不息的鸿篇巨制。

楚辞汉赋,关曲曹梦;李杜诗歌,韩柳文章,皆成绝版经典,千古传唱。

对于农民来说,它是一方凝重的田园。

暮云春树,沧桑几度;春耕夏耘,汗滴干土,赢得稻花飘香,粮粟盈仓。

对于学子,它是一曲寒窗数载,苦读成名的歌。

悬梁刺股,映雪囊萤;凿壁偷光,程门立雪,换来金榜题名,振国兴邦。

六、课堂小结

本文以“高塔”“地洞”“广阔领域”和“工场”为喻,从不同的角度、视野,描述人的生命旅程的不同境况,表达了作者对人的生命本质、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刻理解,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珍爱的情感,以及让一生过得更有意义的信念和志向。

冰心说,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但不流动的一定会成为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长成参天大树,但不生长的种子一定会成为空壳。

活着,是生命的一种形式,珍惜才是对生命最有价值的修饰,珍惜自己,你就能挟卷滚滚沙石,快乐勇敢地奔流,投进大海温馨博大的怀抱;珍惜自己,你就会从地下破土而出,长成一棵小树,听到黄莺的歌唱。

人生是寂寞的,犹如寂然无声的荒野;人生是永恒的,犹如奔流不息的逝水;人生也是辉煌的,如果我们轰轰烈烈地走过一生。

让我们走好每一步!

七、随堂练习

1.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B )

A.领域(yù)停滞(zhì)馈赠(ɡuì)愚蠢(chǔn)

B.臆测(yì)诱惑(yòu)鲑鱼(ɡuī)陷阱(jǐnɡ)

C.撒旦(sǎ)攫取(jué)厌倦(juàn)瞻望(zhān)

D.忙碌(lù)天赋(fù)充沛(pèi)瞭望(liáo)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B )

A.幻想挖掘攀登终其一生

B.活跃景致欢愉乐此不彼

C.隐藏留恋延缓过得舒适

D.激流钻研增益微不足道

3.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去郊外春游,那青青的碧草、潺潺的小溪和山间的小花,无不让我们流连忘返。

B.为了我们的伟大的、亲爱的祖国,纵使粉身碎骨,我也甘心。

C.中央电视台蛇年春晚,众多重量级明星纷纷粉墨登场。

D.两人到山脚下一看,只见新叶嫩碧,土地金黄,野草开着些红红白白的小花,真是连看看也赏心悦目。

4、“至多不过一百来级中空到达一定的高度就会摔下来”比喻什么?

明确:

比喻人的生命历程,有攀登就有摔落,有生就有死。

5、挖掘坑道、征服广阔领域、在工场劳作的三种人各有什么样的精神?

是指什么样的人?

你可以从实际生活中为这三种人补充几个例子吗?

明确:

深入地挖掘、探寻地下坑道的人的性格特点:

不屈不挠、顽强奋斗,为了事业而忘却生命,从事研究工作,进行较为抽象的脑力劳动,也就是像阿基米德那样的科学家。

在广阔的领域开拓进取的人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一是贪欲:

占有欲极强,渴望征服,喜欢掌握权力,控制人和事物;二是坚强:

精力充沛,头脑活跃,爱冒险,热爱生活,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如军事家、政治家,像恺撒大帝、秦始皇、汉武帝等。

在一种工场中劳动的人们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刻苦勤奋、吃苦耐劳,如技术工人、工艺师、设计师、发明家,像爱迪生、张衡、毕升等。

6、作者描述这些人群,肯定或赞扬了什么精神?

作者想借此来肯定或赞扬对时光的珍惜,对生命的热爱,赞扬勤于劳作的精神,辛苦探索的精神,勇敢倔强的精神……

7、“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难了,而且目光已不大能区别事物,它们看起来似乎都是相同的。

”为什么说都是相同的?

明确:

“往上走”意味着年龄的增长,越老经历的事越多,所以见到各种事物都“似曾相识”。

八、作业

1.续写第四、五种甚至更多人或更多的场面概括较为丰富的人生。

2.思考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要弄清三点:

①理解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与作家作品;②读懂和品味文中作者深挚的感情;③理解作者对人生作出的富有哲理性的概述,树立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本文,引导学生概述四个场面,分析三大人群的特点;探究主旨,明白作者的创作意图;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激发写作热情。

另外还应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和体验,思考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

课堂教学采用品读法、讨论法、点拨法、延伸拓展法等教学方法,注重深入探究,学以致用,除了进行必要的语文基本训练以外,还要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

对于人生,每个人有自己的解读。

冰心说过:

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播,随时播种。

这篇课文以小见大,用比喻的手法描写了四个场面,三大人群,对我们中学生是个很好的启发,引领他们用自己的心去感悟人生的真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