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思想史论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1387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6.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思想史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体育思想史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体育思想史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体育思想史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体育思想史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体育思想史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体育思想史论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体育思想史论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体育思想史论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体育思想史论文.docx

《体育思想史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思想史论文.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体育思想史论文.docx

体育思想史论文

试述袁敦礼体育思想对我国当代学校体育的影响

摘要:

袁敦礼(1895~1968年),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体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我国现代体育事业的奠基人,被尊称为体育界“五大泰斗”之一,曾留学美国,出访欧洲七国。

袁敦礼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体育教育和体育实践活动中,凭借精深的国学底蕴和熟练的外语优势,博览群书,紧跟世界先进体育文化潮流,根据中国当时国情,潜心钻研教育、体育理论,积极推进社会体育发展。

20世纪三十年代在他与吴蕴瑞先生合著的《体育原理》中,他从一个教育家和体育家的角度对体育特别是学校体育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其体育思想中所蕴含的教育思想,可以丰富学校体育理论,对当今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也有着重要启示作用。

本文对袁敦礼先生的体育思想进行学习和研究,一方面是我国老一辈体育思想家的缅怀。

另一方面主要原因是袁敦礼先生的体育思想对现在的学校体育教育有很大的指导和启示意义。

关键词:

  袁敦礼   体育思想    学校体育    影响

袁敦礼是我国优秀的体育家和教育家,他的体育教育思想反映在对体育本质及功能的教育学视角,以及体育对人的身心全面发展的作用,体育与教育的关系的独特思想认识上,他的体育思想的许多部分对于指导我们今天体育教育的发展,弄清体育理论中的一些模糊概念,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袁敦礼体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1.1关于袁敦礼体育思想中的体育的本质及功能。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的体育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比较落后。

袁敦礼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赴美留学专攻体育的。

当时美国式的体育是我国主要的体育学派,其主要学术观点有三类:

一是美国教育学家杜威和体育家威廉姆斯的思想,重视体育培养思想与道德品质的教育作用,重视体育与保健相结合,把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放在次要位置;二是以教会学校为代表,重视增强体质,增进健康,重视运动训练与竞赛,比较忽视体育的教育意义;三是美国体育家麦克乐的思想,重视体育增强体质,促进人体特别是儿童和青少年身体组织和机能发展的实际效果,重视体育的自然科学研究。

除了美国式的体育学派外,当时有从德国和意大利留学回来的体育家,他们推崇军事体育,重视体育的军事价值。

在这种体育观念、体育思想不一的情况下,袁敦礼没有盲目推崇和附和某一种学派,而是经过批判的吸收,充分的研究,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

“今日之体育界则大谬不然,政府所提倡之体育,大人先生所赞助之体育,舆论所鼓吹之体育,以至教育界所标榜之体育,无一非表面上身体活动之方式,及有形之设施而已。

”,“一般自认为合乎科学之体育家,大都泥于体育上过去习惯所应用之解剖学与生理学。

此种只以解剖生理为出发点之体育,实受数百年来对于心身关系之传统的二元说之影响,在今日思想及科学,均已打破此种见解,而体育尚在其羁绊之下,不能摆脱,诚可衰矣”。

“体育界之主要弱点,即为轻视理论而注重方法与实施,遂有今日畸形之体育现象。

我国体育界中,卖艺式之体育家实占大多数”。

进而他对什么是体育的内涵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体育二字本为身体教育之简称。

他提出体育意义的两个方面,“故体育意义之第一点即系教育之一方面。

体育意义之二点即只限于身体方面之教育,此或可称之为身体之教育”。

他提出“吾人之所谓体育者,乃为人之整个的机体之教育。

其所以有别于教育二字者,乃表明其用特殊之方式而已。

故体育之意义乃以身体活动为方式之教育也”。

对于体育的诸多功能,袁敦礼是从教育角度出发加以认识的。

认为体育是通过身体活动方式进行的教育,这个意义上的体育既包含身体的教育,即增强体质的教育的含义,也包括通过体育发展人的精神和心理健康的含义。

这两层含义是袁敦礼对体育的主要认识和基本观点。

1.2袁敦礼的体育与教育的关系的阐述。

对于体育与教育的关系,袁敦礼从体育与教育的发展历史,体育与教育的不可分性,体育的教育价值及对教育的贡献,体育在教育上的地位等方面曾进行过系统的研究,其中许多认识和观点非常深刻和精辟,对于我们现在的体育科学研究特别是学校体育的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体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是和人类社会的产生与发展相适应的。

体育从它产生之日起,就作为一种教育手段而存在。

袁敦礼指出:

“体育自有人类以来,即与教育密切相关。

但其后教育被视为属于心者,体育被视为属于身者,关系渐远”。

以至后来“视教育为精神或智识陶冶,而鄙夷富有活动性之体育”,凡此种种,袁敦礼在分析体育与教育的发展历史,研究近代中外体育家、教育家的体育思想之后,将其斥之为“数典忘祖”。

认为体育之所以发展成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而没有衰落,是因为体育是提高人类自身发展的重要教育手段。

他认为“教育之宗旨因时因地而不同,体育亦随之而有不同意义与地位”。

他认为体育是教育的重要一环,体育的定位应确定在教育的范畴。

体育与教育是密切相连而不可分的,教育的对象是人,人的身心是统一的。

教育的目的是向学生传授人类的知识与经验,体育是人类知识与经验的一部分,与其它教育方式一样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袁敦礼认为:

“教育之方法,非以知识灌入儿童而已,最重要者为使儿童于发表自我时予以指导及学习”。

教育要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自我表现,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实施和修订教育计划,这种教育方法是好的方法,而学生“此种发表之形式,不限于语言文字,凡面目之表情与夫身体之活动无不在内。

他认为体育教师在操场上对学生性格及学习情况等的认识,比其他教师在教室里要容易,因为体育课能够使学生尽情的表现自我,教师也最富有机会实施教育。

再者人格的培养,也是教育很重要的目的。

在学校教育中要培养学生善用闲暇的技能与习惯,“养成此种技能与习惯之教材,必须富有持久继续性,待其入社会之后,仍能以之为闲暇时之消遣,而不至于有不正当之娱乐或流入歧途,以致妨碍社会之秩序与安宁”。

而在学校教育中能够提供这种具有持久和终生娱乐与习惯的教学内容,体育应该是第一位的。

通过体育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吃苦耐劳、勇敢奋进的精神。

现代教育的发展,提倡在教学中发挥学生个人的能动性,增加学生个人活动与思考学习的机会。

袁敦礼认为体育在这方面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体育对于教育发展的贡献也在于此。

1.3关于袁敦礼体育思想中人的身心发展及体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

人的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是密切相关的。

由于人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因此,身体的发展,特别是神经系统的发展制约着心理的活动及其发展;同样,身体的发展,也受到认识、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心理过程和特征的影响。

体育对于促进人的身体和心理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袁敦礼在论述体育与身心关系问题上有很深刻的见解。

他认为:

生命是一元的,精神与身体是互相依赖的,互相影响的。

体育一定要使精神愉快,生活丰富,不单独锻炼身体,并且要同时训练精神和培养良好社会行为。

他说:

“体育上之活动无处不为个性之表现,及感情之发舒;且无处不与社会价值,道德标准,人与人之关系等相联属”。

他认为体育道德的败坏,竞赛日逐趋于商业化,运动员的教育出现失误的种种现象,都是由于“忽略其感情之状态及精神之成份,皆由于主持者未当对于此身心——机体——唯一之事实加以深切之注意也”。

他批评只注重身体锻炼而忽视精神的体育家指出:

“从事于体育事业者,率皆以锻炼身体为职责,故终日所孜孜者为动作及技能,视人为静止之机器,视动作之效果只为技能。

欲求于选择及指导动作时思及对求整部机体行为之影响,则甚属寥寥也。

即令有注意于精神者,亦不过为传统之格言‘健康之精神属于健康之身体’之崇拜者而已。

实则此为经验派所论断,而近于副现象之二元说,与近代生命唯一,机体唯一之科学观念不同,持此为圭枭者,多为其狭陋也”。

他反对在体育中将身心分开的思想,反对在体育中不注意心理发展的现象,强调身心一元论,认为完整的机体存在着身体与精神两方面的因素,这两方面不是各自独立存在,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统一体。

在此基础上他认为:

“吾人既认机体为一元,不独选择动作须顾及此原则,即指导方法与教授环境,均不能不深加注意也”。

这样才能使体育真正发挥在全面发展人方面的作用。

也只有使体育促使身体的完善和精神发展,体育才能在教育上占有相当的地位,为人类自身的发展做出贡献。

2.袁敦礼的体育教育思想

什么是“体育”?

就像问什么是“物质”一样,人们对这一最基本的概念的界定永远都是存在于回答的过程之中。

袁敦礼对体育的根本看法,是把体育看成是教育的一种方法,其体育的娱乐、竞技、健康、锻炼功能并非目的,他认为:

“体育二字本为身体教育之简称,盖由所谓智德体三育等名称而来。

故体育意义之第一点即系教育之一方面。

”体育“乃以身体活动为方式之教育,而不仅仅限于身体方面的教育。

”袁敦礼体育教育思想主要有以下观点:

2.1体育是针对人的整个机体的教育。

关于体育与教育的关系,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认为“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体育仅仅为身体教育的简称,只是德、智、体三育中的一个方面。

而教育本是一个整体,学生更是一个完整整体,在处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袁敦礼先生认为教育应以人的整体为中心。

他指出:

“‘身体之教育’者,即传统的二元之遗毒,亦即以人之身体视为解剖台上尸体之见解也。

”、他认为教育不能分为人之身体何部分的教育,“因人系一个整个的机体,不能解剖式的分之也,”“教育之方法亦不能割分为何者为身体活动,何者为精神活动?

盖身体之活动,同时即为精神之活动,而所谓精神之活动,无不含有身体之成份也。

”因为“一切教育均影响学生之各个方面”。

袁敦礼先生的这种整体教育观思想,注重了学生“身”与“心”,体育与各学科之间的血肉相联的关系,批驳了体育就是身体的教育的观点,提出了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方式,针对人的整个机体的教育的思想。

2.2体育的功能是达到教育目标的最好方法。

在学校教育中,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体育的功能进行了探讨,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认识。

首先,关于体育的直接功能。

一般认为体育的直接功能是“育体”。

持这种观点的人常把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与体育的功能联系起来。

其次,关于体育的间接功能。

体育的间接功能是一种附带功能,或者说是一种隐性功能,是一种能“通过体育的”教育功能,具体来说就是体育的育德、益智、促美、娱乐功能。

因这些功能是一种附带或间接功能,因而在实践中常常容易被人忽视。

第三,关于体育之超体育功能,“超”是相对于既定的体育功能而言,袁敦礼认为:

“盖以一方面达到健康之方法,不仅限于体育,而另一方面除健康之外,体育因有更重要之目标也。

”在学校体育中健康不是目的,而教育则是更重要的目的。

因为“体育与达到他种目标时附带得到健康。

”所以“体育为达到教育目标之最好方法”,、说明学校体育与教育的密切关系。

明确了体育的功能为达到教育目的的最好方法。

正如袁敦礼所说:

“体育不过为教育之一种形式或方法。

其欲以体育离教育而独立,标榜其特殊效能,是不知教育,也不知体育者也。

”袁敦礼先生的体育观,将体育的其它各育有机融合在一起,已经超出了体育的直接功能和间接功能。

由于体育中的独特性使得体育在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合作精神,发展学生的智力等方面具有独特价值,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最好方法。

他指出:

“体育虽不能尽一切教之能事,然如无体育则不成其为教育,体育为其不可缺之一种方法”。

2.3体育的目标即教育的目标。

体育的目标,可以说是学校体育活动一种设计,它决定着学校体育的方式和手段。

长期以来,我们常习惯于孤立地看待体育的目标,袁敦礼的教育化的体育思想,将学校体育目标与教育目标紧紧联系在一起。

他认为:

“体育既不能与教育分之为二,则体育之结果必能达到教育之目标而后可。

”这种体育目标观使学校体育既关注完整人的全面发展,更关注体育对教育各部分的整体作用。

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是培养人的行为,它的核心是人,它的主体是人,它的目的也是人,人是体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学校体育以人为出发点,意味着学校体育的立场所在,也就是说,体育的出发点是人,而不是物,也不是非人。

体育关心的不只是让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增强体质、提高技能、达到体育标准等外在目的,而应关注学生的需要、情感、意志、个性、特长、生命、生活,关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3.袁敦礼体育思想对当代学校体育的启示

重温袁敦礼、吴蕴瑞先生的《体育原理》,笔者认为袁敦礼先生关于教育化的体育思想对当今学校体育改革有着诸多启示。

3.1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体育不仅应关注健康素质的提高,更应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

在学校体育中“健康本位”的观念,长期以来一直成为根深蒂固的顽症,正如袁敦礼、吴蕴瑞在《体育原理》一书指出:

“从前体育家并不以体育为一方面之教育,其心目中最大目的为健身。

”可以说这种体育健身观念在当前学校体育中一直存在。

2001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学校体育有着及其重要作用,为此,学校体育应关注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袁敦礼认为体育为达到教育目标最好方法:

“但此则不仅一般教育家未当予以注意,即从事体育者,亦未当了解此种重要使命,而充分发挥之。

”我们说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人的素质是一个有机整体,不能人为将人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一分为二,而素质教育也是一个有机整体。

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体育的功能,把它仅仅看作是针对学生的“健康素质”所进行的“部分”教育,而应关注人的发展,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核心价值,在培养人的自然素质、社会素质和精神素质中发挥重要作用。

3.2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更应关注德育、智育、美育的重要作用。

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关注德育、智育、美育的重要作用的同时,更应关注体育在推动素质教育中的特殊作用。

袁敦礼先生认为在学校教育中体育与其它学科相比具有其独特性,表现在:

体育能供应学生丰富生活,因为体育之现象纯为活动,它不仅包含教员的活动,而且也有学生之活动;体育在培养学生果断能力、敏捷思维、生活之娱乐与健康体育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体育在发展学生个人技能,培养学生个性方面有独特作用,体育在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丰富学生生活等方面有积极的作用。

在素质教育中学校教育工作者应挖掘体育的价值内涵和体育功能,使学校体育与学校教育融为一体,充分发挥体育在促进素质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正如袁敦礼所说:

“吾人必须将体育成为教育及使一切活动均有教育之意义。

3.3学校体育不仅应重视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而且更应关注构建体育与现实生活的融合。

体育可谓与生活世界联系最为切近、密切,体育的真谛与要义就在于它是获得属人的生命。

所以,体育本身就是人类所特有的生命活动。

正是因为有体育的相倚相伴,人类才在物种的进化中获得了得天独厚的优势,获得了自身生命不断超越的智慧和能力。

可以说通过体育凸现生命的价值是人类的一个发明。

但不幸的是工具主义、健康本位等体育思想遮蔽了体育本质,使得学校体育单一化、理想化、抽象化,在实践中我们更多的是关注体育对未来生活的需要,而忽视体育对现实生活的意义与价值。

袁敦礼认为体育“如专注意于将来而忽视现在,则一方面所学易于不切实际,而一方面与现在生活无关,学者不易发生兴趣。

体育固有准备将来生活之价值,但一切活动均以使现在生活丰富为主要目标。

”当前学校体育改革必须向学生生活回归,彰显体育的内在目的,亚里士多德早就指出:

“实践的目的就是实践活动自身。

”学校体育的内在目的是学校体育自身所具有的,其它任何活动不能替代的目的,体育过程作为以增进人的健康和娱乐为目的,以人体运动为基本手段,给人以生命感悟的丰富的身体活动和审美体验活动,是生命活动的展现和人的本质力量的凸显。

其内在目的就是活动之中的人的身心发展的完满,个人生活的完满,这是第一性的、根本的目的。

人在教育中不仅仅是在学习知识、提高技能,而是在充盈、完善他当下的生活。

人通过教育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丰富与行为的改善,而是获得了生活的智慧与精神,获得全面的生活的力量。

人学会的并不是表层的生活行为模式与准则,而是人学会了完整人的生活。

学校体育要融入学生现实生活之中强调生命体验的课程实施,只有这样才能使体育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体育与教育有有着密切的联系。

4.结语

袁敦礼先生对我国学校体育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他在任北师大校长期间,以一个教育家的眼光看待体育,重视体育。

他的体育思想渊源与身心合一的基本观点,突破了旧时的二元论主张,将原本为了强身自卫,枯燥乏味的体操,融入以教育为导向的,身心一体的人本精神。

他的体育思想具有明显的体育教育化的特点,视体育为教育的一环,要求体育目标要有教育价值,体育教师应是教育者之表率。

他反对体育单纯是为了发展身体,或单纯进行身体操练,或用运动竞赛来代替体育,认为一个合格的体育教师必须具备必要的文化修养,良好的道德品质,足够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理论知识,掌握和熟练运用教育原理、方法及规律。

袁敦礼体育思想对当代学校体育中的体育与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正如袁敦礼、吴蕴瑞先指出:

“当时一般体育家未当研究教育,而一般教育家未当留体育,体育家与教育家各行其道,有老死不相往来之概”在一轮课程改革中,学校体育工作者应更关注体育的教育价值,校教育工作者则应关注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只有样,学校体育工作才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常毅臣,魏争光.袁敦礼体育教育思想及体育观的当代价值[M].体育学刊,2008,04

[2]马卫平.袁敦礼体育思想的教育意蕴与当代价值[M].文史博览理论,2007,05

[3]刘玉江.袁敦礼体育教育思想对当代学校体育改革的启示[M].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03

[4]骆秉全.浅析袁敦礼的体育教育思想[M].教师教育研究,2005,11

[5]常丽英,杨永强.我国近现代体育思想的演变历程及其核心价值观[M].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03

[6]夏成前,田雨普.自然主义体育思想的历史嬗变[M].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9,02

[7]毛振明,赖天德.中国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著名专家、学者各抒己见[M].北京: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8]袁敦礼,吴蕴瑞.体育原理[M].上海:

上海勤奋书局出,1933.

[9]马卫平.袁敦礼体育思想的教育意蕴与当代价值[J].文史博览,2007(5):

50-52.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试卷

(2008 至 2009学年度第2学期)

题  目试述袁敦礼体育思想对我国当代学校体育的影响  

科  目中国体育思想史            

姓  名杨 进 昌                

专  业运动人体科学                 

入学年月2008年9月                 

简短评语

 

成绩:

授课教师签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