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思想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729197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思想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管理思想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管理思想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管理思想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管理思想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管理思想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管理思想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管理思想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管理思想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管理思想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管理思想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管理思想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管理思想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管理思想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管理思想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管理思想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管理思想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管理思想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管理思想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管理思想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思想史.docx

《管理思想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思想史.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管理思想史.docx

管理思想史

0管理思想史考研笔记0

管理思想史的研究对象

从某种意义上说,管理学是以管理作为研究对象,而管理思想史则又是以管理学作为研究对象。

那么管理思想史的研究对象究竟是什么,或者说,都包括什么。

1.管理实践。

就是人们在社会组织中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进行的各种实际管理活动。

2.人类在其管理活动中根据长期的实践经验而总结出来的有关有效管理的各种观念、主张和知识。

3.社会历史背景与管理思想的关系,也就是环境力量对管理思想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4.管理思想的演进规律。

管理思想是在管理实践基础上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经历了从思想萌芽、思想形成到不断系统与深化的发展过程,所以,管理思想的演进规律也是管理思想的研究对象之一。

2.管理思想史学科的学科位置

管理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管理思想史则更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我们对管理思想史的看法应该分为两个层面来看:

一是管理思想史虽然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但它在最近几年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且逐渐进入到了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伴随着各种精彩的管理见解和管理实践也应运而生,管理思想史在社会坐标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学科位置亦是指日可待之事;二是作为一门比较新的分支学科门类,其发展里程还不足四十年的光景,有关管理思想史的著作与管理学的著作相比,甚是匮乏,所以其开垦和发展过程还尚需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

3.管理思想史的分期

3.1 早期的管理思想阶段

此阶段起始于18世纪中叶以前,这一阶段是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中世纪的管理思想,人们也习惯称之为前科学管理理论阶段。

3.2 古典管理理论阶段

此阶段位于18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跨度约为170年。

20世纪初,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的问世宣告了古典管理理论的创立。

3.3 行为科学理论阶段

此阶段跨度约为20年的。

其代表人物有梅奥和巴纳德等,其研究内容涉及人际关系学说、个体与团体行为研究、需求与激励理论等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对于丰富这一时期的管理思想也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3.4 现当代的管理思想阶段

此阶段位于20世纪60年代以后到现在大约40多年的时间。

这一时期学术界又进一步划分为两个历史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信息技术革命之前为第一个阶段,划分为现代的管理思想;信息技术革命(20世纪80年代)至今为第二个阶段,划分为当代管理思想。

4.管理思想史的研究方法

4.1 文本研究的方法。

4.2 历史研究的方法。

此由管理思想本身的学科特性决定的。

管理思想的经验研究一般采用历史地纵向演进、追溯和比较的方法,横向交叉联系与比较的方法,以及管理思想与管理的历史与现实相互联系和对照的分析方法。

4.3  实证研究的方法。

此方法主要是通过系统的收集、分析关于管理问题的研究资料,并用语言文字或数字数量来描述、阐述以及探索事件、现象和问题,提出理论假说,最终在管理实践活动中验证假说的合理性的一种研究方法。

第一章早期的管理思想  

早期的管理思想——大致可分为古代(6世纪以前),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至19世纪末期之前。

一、公元6世纪以前的管理思想

(一)东方古国的管理思想

1.古巴比伦的管理思想中具有重视经济法典的特点。

2.古埃及在管理上取得卓著成就,如政府管理,计划、组织等。

管理思想的两个突出特点:

一是重视处理管理中的人际关系;二是权力与责任分工。

3.东方我们着重以希伯莱人的管理思想为例。

其所运用的授权原则、例外原则和任人唯贤等观点都是管理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真是反映。

(二)西方管理思想

主要以希腊和罗马为代表。

1.古希腊的管理思想

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摇篮。

管理思想杰出的代表有苏格拉底,色诺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他们分别提出了自己的管理思想。

例如苏格拉底提出了管理具有普遍性的理论;柏拉图所提出的分工理论、分层理论和民主论等。

2.古罗马的管理思想

(1)罗马帝国时的连续授权制度。

(2)经济体制中的类似公司的组织以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出现。

(3)军队的10人编队制。

(4)罗马对人类的遗产的其他贡献主要是在法律和治国施政方面,罗马法后来成为社会文明的范例,而罗马的立法和司法的分权制则为后来的立宪政府的制约和平衡体制树立了一个典范。

二、中世纪管理思想

(一)西方封建社会的管理

1、中世纪的政治管理体制:

封建制度

2、中世纪的经济管理制度:

行会制度

(二)中世纪的管理实践

1、5世纪意大利的修道士帕西奥利于1494年发表了著作《论算术、几何、比例和对称》,其在书中所提到的复式记账技术,即为早期管理信息系统的雏形。

2、威尼斯兵工厂的管理

(1)采用了流水作业。

(2)建立了早期的成本会计制度。

(3)进行了管理分工。

(三)中世纪管理思想的代表人物

1.莫尔:

在其著作《乌托邦》中,首次系统地阐述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同时也阐述了许多同管理有关的思想。

2.阿奎那:

其所提出的主要观点有宇宙秩序和生产二因素。

3.马基雅维利:

其提出的观点中涉及到了与管理有关的原则。

(1)领导者必须依靠群众。

(2)组织要有内聚力

(3)要讲究领导方法

(4)要采取各种办法使组织存在下去。

三、文艺复兴时期的管理思想

1.新兴的资产阶级利用古代文化的现实主义作为反对封建支委会的思想武器,于是在欧洲出现了文化繁荣的局面。

由于这场思想解放运动是以恢复古代文化的面目出现,所以历史上称为文艺复兴运动。

2.文艺复兴对管理思想的影响:

(1)文艺复兴运动促使人的人格得以解放。

(2)为资产阶级进入工业革命时期准备了条件。

(3)为近代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章西方工业化过程中的管理思想

管理思想发生的背景因素

1、科学的力量

第一、科技的发展为工业革命插上了翅膀

第二、科学主义对其他学科的强大穿透力

2、工厂制度带来的变化——工厂制度的变化所带来的变化促使管理层对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一、管理在生产经营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第二、人成为机器的附属物

第三、劳资矛盾激烈

第四、管理阶层出现——企业管理职能与资本的所有权相分离;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职能分离

第五、文化断裂。

3、思想的资源

第一、启蒙运动

第二、经济学理论:

法国重农学派提出“自然法则”的思想

第三、政治学理论的发展:

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

4、政治环境的宽松

古典管理理论的序曲

对人性的分析

第一,“经济人”的先声:

亚当.斯密关于自利人的分析

1、自利是人类的一种基本同感;

2、对个人而言,自利可以产生美德;

3、对社会而言,人类对财富和地位追求的天性,不断唤起和保持人类勤劳的动机,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进步的不竭源泉。

第二,社会人的滥觞:

欧文的人性分析

1、人是环境的产物,人的本性善良。

2、人是“活机器”:

用系统的观点看待生产要素,将人、机器、环境等因素纳入管理的视野;突出人在生产要素中的作用。

3、管理者对人性的改善负主要负责。

(改变环境、教育感化)

(1)他致力于管理环境的改善,让工人活在“比较合乎人的尊严的良好环境中”;

(2)通过教育和感化,来培育工人良好的品格。

2.2-2 分工理论

主张分工是工业革命时代的特点,管理因为分工而变得重要,分工因管理而更为发展,唯其如此,很多管理思想家都对分工有过论述,本章将主要介绍亚当.斯密、萨伊、巴贝奇关于分工的观点。

2.2-3 分配制度

关于分配制度,巴贝奇说明了分工和分配之间的关系,并阐述了自己的“边际熟练原则”。

2.2-4 科学管理

第一、关于动作、工时和疲劳研究。

第二、关于作业标准化研究。

第三、关于作业流程及企业控制管理的研究。

第四、关于制度化管理的研究。

2.2-5 管理教育

19世纪下半期,随着管理思想的不断创新和管理人员的需求增大,一些有识之士开始认识到管理教育的重要性。

其代表者当推安德鲁.尤尔,尤尔在管理教育培训实践上树立了其开创者的地位,而开创管理教育理论探讨的先驱则非法约尔莫属。

第三章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的美国土壤

第一、美国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辽阔国土、丰富资源;

第二、美国的农业资本主义发展不仅没有拉工业化的后腿,而且为工业化提供了广大的国内市场;

第三、美国对新技术的应用特别敏感,新技术的应用使美国工业生产跳跃式发展;

第四、美国对新的管理技术的运用所表现出来的兴趣;

第五、美国的劳资矛盾所具有的特殊性。

3.2 效率人生:

泰勒其人其书

3.2-1 泰勒的生平介绍(家庭背景、文化背景、生活背景和工作背景等)

3.2-2 泰勒的主要著作有:

《工厂管理》、《科学管理原理》,一般认为,该书的出版,标志着管理理论的诞生。

3.3 泰勒的科学管理

3.3-1 科学管理的三个基本假设

第一,当时的劳资矛盾的主要原因是社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而如果能通过科学管理将社会资源进行充分利用的话,则劳资双方都会得到利益,这些矛盾就可以解决。

第二,工人是“经济人”。

第三,单个人是可以取得最大效率的,但集体的行为反而导致效率的下降,科学管理是使单个人发挥最大效率的有效方法。

3.3-2 任务管理

科学管理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基本方法就是实行任务管理,而与任务管理相联系的是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

3.3-3 工时研究

工时研究用科学方法来确定工作任务,这是任务管理的基础。

3.3-4 管理职能和组织

泰勒主张,将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管理部门承担计划职能,工人承担执行职能,这样的分工,将管理从群体的活动中分离,把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区分开来;在组织结构上,泰勒提倡一种分权式的职能工长制。

3.3-5 工人的培训

为了挖掘人的最大潜力,必须做到人尽其才。

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的才能,不是每个人都适合于做任何一项工作,这与人的性格特点和个人特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为了最大限度提高工作效率,必须制定科学培训工人的方法。

3.3-6 关于工会的看法

泰勒阐述了其对工会的看法以及工会和工人工资之间的相关问题。

3.3-7 管理哲学——心理革命

第一、管理目的的重新设定——从增加利润到最大限度的富裕

第二、财富观的转变——从分配剩余转移到增加剩余

第三、劳资关系的调整——从对抗到合作

第四、工作与生活观念的转型——从松散劳作到制度化管理

第五、态度的转变——从反对变革到接受变革

 

对科学管理理论的评价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对社会生产的进步、近代思想的转变、以及管理理论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是人类社会的宝贵思想遗产。

积极意义

第一,科学管理理论的出现在管理思想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管理思想进入以管理作为专门的研究对象、且自成体系的理论时代。

第二,泰勒的科学管理是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背景下的企业管理从经验管理方式向科学理性的管理方式转化的标志。

第三,科学管理在思想上引起的巨大变革,对于小农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社会起了重要的作用。

负面影响

第一,科学管理研究的对象相对狭窄。

第二,科学管理对人性的分析有片面偏颇之处。

第三,在泰勒的理论中人被物化为工具,特别是对一线工人,泰勒更愿意工人是没有思想的接受指挥的劳动者。

第四章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4.1 法约尔管理思想产生的土壤——5点

4.3 法约尔一般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4.3-1 一般管理的概念

第一,在他的著作中,将管理与经营区分为两个不同的概念予以阐述。

第二,他提出了社会有机体的概念,社会有机体即人的组织,并指出管理的职能涉及是人的问题,因而它在经营活动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4.3-2 管理的五项职能

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管理首先是预测、制定行动计划,然后挑选人员建立组织,组织建立之后,便是指挥组织运转,指挥使计划得以执行,使组织开始工作。

在运转的过程中,各部门的工作需要协调,控制则根据实际执行情况对计划和批示进行检查。

4.3-3 管理的原则

法约尔根据自己的管理经验总结出了14条管理原则:

1.劳动分工       8.集权

2.权力与责任      9.等级系列。

3.纪律         10.组织秩序

4.统一指挥       11.公平

5.统一领导       12.人员的稳定

6.个别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13.首创精神

7.公平合理的报酬    14.人员的团结。

4.3-4 人员的素质与能力

1.身体素质。

2.智力素质。

3.全面教育。

4.管理知识。

即预测、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能力。

5.关于其它职能的基本常识、经验。

6.企业特有专业技术能力。

7.道德素质。

4.4 法约尔与泰勒及其管理思想的比较

其一,研究视角不同。

泰勒主要是从机床前的工人出发,然后向上追溯;那么,法约尔则是从“办公桌前的总经理”开始,往下引伸。

泰勒是以作业现场的科学管理作为研究对象;法约尔则以大企业的整体作为研究的对象。

泰勒致力于提高工人的生产效率;法约尔致力于提高组织的管理效率。

泰勒把研究重点放在管理技术上;法约尔则把重点放在管理的职能和组织上。

其二,理论特色不同。

泰勒的管理思想更具有管理哲学的意蕴,是由小农生产向工业社会大生产过渡的思想革命;

法约尔的思想作为管理理论更为系统、理论性更强,后人根据他建立的构架,建立了管理学,并把它引入课堂。

其三,具体的结论也有不同。

权力层面:

泰勒更重视分权,而法约尔则主张统一指挥;

分配制度上:

他们的共同目的都是为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但着力点有所不同:

a.泰勒更多地是从报酬的激励作用来论述,而法约尔则从报酬的公平方面谈得比较多;

b.报酬方式不同

c.示范主体不同:

泰勒提出选择“第一流工人”;而法约尔更强调领导的示范作用。

其四,社会影响

 法约尔管理思想的评价

贡献

第一、法约尔界定并论述管理理论最基本的概念、原则要素等,这是法约尔的首创。

第二、法约尔的组织理论是现代组织理论的重要理论基础。

第三、他积极倡导和推进了管理教育。

他关于管理教育的一系列主张对今天进行管理人才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缺陷

第一、管理是建立在对人的严格规制之上,缺乏对人性进行深入的分析。

第二、经验的积累和感性的概括比较多,而对理论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缺乏系统的论证。

某些观点有失偏颇。

管理原则缺乏弹性。

第三、研究重点在组织管理的内部,而对组织的外部环境及关系缺少关注。

所设计的组织缺乏弹性。

第五章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

韦伯进行官僚制理论研究背景

时代背景

其一,民族统一的大势与行政组织低能的矛盾。

其二,工业化的完成,对社会管理提出新要求。

其三,工业化进程中社会结构失调,需要国家力量进行协调。

家庭及个人经历对韦伯研究官僚制的影响

第一,家庭因素对其的影响。

父亲追求功利和现实圆滑的生活态度,其母亲则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对宗教信仰的虔诚和信奉。

第二,个人经历对其的影响。

其搬到柏林之后,深受当地文化氛围和当地知名人士的影响,博览群书,知识丰富。

第三,其个人婚姻以及父母婚姻的不美满对他的冲击和影响。

 

5.2 韦伯行政组织理论的主要内容

他在《经济与社会》一书中用了相当多的篇幅对权威类型和官僚制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5.2-1 权威及其组织类型

韦伯认为,任何一种组织都是以某种形式的权威为基础的。

他将人类社会的统治形式分为超人(克里斯玛)型的统治、传统型的统治形式与法理型统治形式三种。

韦伯认为,这三种权威当中只有合理和法定的权威符合理性,是现代行政组织的基础。

与三种不同的权威统治相适应的是三种不同的组织形式。

与克里斯玛型权威相适应的是神秘主义的组织形式,与传统型权威相适应的是传统的组织形式,而与法理型权威相适的是合理化——法律化的组织形式。

这三种组织形式具有不同的外在形式,而且也具有不同的内在意义。

 官僚制的要点与精神

要点:

(1)细致的分工。

       (5)组织管理非人格化。

(2)层序原则。

        (6)专家管理与人员培训。

(3)照章办事的运作机制。

   (7)合理合法的人事行政制度。

(4)档案制度原则。

普遍精神:

(1)形式主义。

      

(2)功利主义。

(3)理性主义。

      (4)技术主义。

5.3 韦伯对官僚制的分析

韦伯认为官僚制具有两面性。

积极因素是官僚制的行政管理具有精确、稳定、纪律严明、可靠和效率高的优点;而消极因素则是官僚制的工具理性、非人格化的倾向,极大地抑制了人的价值关切、情感需求和自由灵性,将行政官员塑造成无个性特征、无感情色彩、无创新能力的执行性的技术官员;民主政治

5.4 韦伯官僚制理论的评价

1 韦伯理论的政治意义

2 韦伯理论的学术意义

3 韦伯理论的现实意义

 

第六章行为科学理论的建立  

6.2-1 霍桑实验

第一、霍桑实验的直接动因

本世纪20年代,是科学管理时代的鼎盛时期。

霍桑实验本来的意图是属于科学管理的实验,旨在测定照明对产量的影响,但在实验结束时,却走上了行为科学理论研究的不归路。

第二、实验过程

6.2-2 梅奥与其人际关系学说

其一,“社会人”假设

(1)对于社会人来说,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而不是人们在无组织的人群中互相竞争。

(2)所有的个人主要是为保护自己在集团中的地位而不是为自我的利益而行动。

(3)人的思想和行动更多的是由感情而不是由逻辑来引导的。

其二,非正式组织

正面作用:

减轻成员在组织中的心理压力,增强组织稳定性,联络感情,增强内聚力。

负面作用:

对组织产生干扰,拉帮结派,形成不正之风,如果目标不一致,会降低组织的效率。

梅奥人际关系理论的评价

1.过分强调人际关系,忽视经济激励因素。

2.过分强调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3.满足不是提高效率的基本前提。

4.忽略了工人的参与和责任。

 

第七章对人性的进一步研究  

关于个体行为研究的理论

7.1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7.1-1 马斯洛的生平

1908年亚拉伯罕.马斯洛出生,1934年在威斯康星大学完成心理学博士学位,并接受桑代克教授邀请到哥伦比亚大学做博士后,1954年马斯洛完成了《动机与人格》一书,被公认为是50年代心理学领域最重要的成就。

7.1-2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

生理→安全→社交→得到尊重→自我实现

7.1-3 对需要层次理论的评价

有益启示:

第一,其有利于对人类行为的动机结构进行科学研究,从而提示人类行为被激励的原因和规律。

第二,马斯洛得出自我实现的理想人的观点,对于职工的健康成长和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不足之处:

第一,对不同的人来说,需要的先后次序是不完全相同的,特别是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人们的需要次序不同是明显的。

第二,有些环节无法明确预测。

7.3 麦克莱兰的成就需要理论

第一,对权力的需要。

第二,对社交的需要。

第三,对成就的需要。

7.4 麦格雷戈的XY理论

7.4-1 X理论

(1)X理论对人性的假设。

(2)X理论的管理思路。

7.4-2 Y理论

(1)Y理论对人本性做出的假设。

(2)Y理论的管理思路。

7.5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7.5-1 满意因素(激励因素):

满意因素可以使人得到满足,属于激励因素

7.5-2 不满意因素(保健因素):

缺乏这些因素时容易产生不满和消极的情绪。

7.5-3 管理中双因素理论的应用价值:

(1)注意保健因素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率。

(2)有效的管理应在保健因素的基础上,让工作本身成为一种强有力的激励因素。

(3)要使工资和奖金成为一种激励因素,必须把它与企业经营好坏,与部门、组织、个人的工作成效联系起来,才能受到应有的激励效果。

7.6 期望理论

7.6-1 期望理论是行为科学家和心理学家弗鲁姆于1964年在他的《工作与激励》一书中提出的理论。

其理论表示为:

M=V×EM表示激发的潜力指标,E为预期的概率,即被激励者对实现目标的可能性的估计;V为价值指数,即对目标意义的估价。

7.6-2 弗鲁姆的期望理论辩证地提出了在进行激励时要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这些也是调动人们工作积极性的三个条件。

(1)努力与绩效的关系。

(2)绩效与奖励的关系。

(3)奖励与满足个人需要的关系。

 

第八章关于领导行为的研究  

8.1 领导者特质研究

8.1-1 生理特质

8.1-2 个性特质

8.1-3 智力特质

8.1-4 工作特质

8.1-5 社会特质。

8.2 领导方式理论

8.2-1 管理方格理论

管理方格理论是美国行为科学家罗伯特.布莱克和简.莫顿倡导的用方格图表示和研究领导方式的一种理论。

他们根据这个方格图,提出5种典型的领导方式:

(1)权威型型的管理方式。

(2)乡村俱乐部型的管理方式。

(3)贫乏的管理。

(4)中庸型管理。

(5)团队型管理。

8.2-2 卢因的领导风格理论

(1)团体动力学理论

(2)领导风格理论

8.2-4 领导风格连续带理论

坦南鲍姆和施米特提出了著名的“领导方式的连续带理论”(也称为“领导模式连续分布场”),主张按照领导者运用职权和下属拥有自主权的程度把领导模式看作一个连续变化的分布带,以高度专权、严密控制为其左端,以高度放手、间接控制为其右端,从高度专权的左端到高度放手的右端,划分七种具有代表性的典型领导模式。

这种理论受到了西方管理学界的普遍重视。

8.3 权变领导理论研究

8.3-1 时代背景:

西方世界在经历了二战以后约20年的相对稳定发展时期之后,开始进入一个动摇不定的时代。

(1)政治:

社会矛盾激化

(2)经济:

肯尼迪的新边疆政策,对外争夺霸权,对内实行社会经济改革。

8.3-2 权变领导模式的要点

权变亦即权宜应变、随机应变之意,也就是在不同条件下适当地区别对待某种事物的意思。

在《让工作适合管理者》一书中,菲德勒剥离出影响领导形态有效的三个环境因素:

领导者与成员的关系、职位权力、任务结构。

8.3-3 领导方式的分类与LCP量表

菲德勒受特质理论和行为理论的启发,对领导者的研究,首先是从领导者方面入手。

他设计出一套对领导者领导方式进行测量的有效量表,称之为LCP量表(即最不喜欢的同事打分表)。

8.3-4 效能与情境控制三要素

(1)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

(2)任务结构性。

(3)职权即组织为完成任务而授予领导的权力。

第九章现代管理理的丛林  

9.2 巴纳德与社会系统学派

9.2-1 巴纳德其人其书

(1)首先介绍其个人经历以及家庭背景

(2)其理论著作《经理人员的职能》等

9.2-2巴纳德的主要观点

组织的基本概念

(1)组织是由人的行为构成的系统。

(2)组织是动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