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科学第三周备课.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50514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上科学第三周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六上科学第三周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六上科学第三周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六上科学第三周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六上科学第三周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六上科学第三周备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六上科学第三周备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六上科学第三周备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六上科学第三周备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六上科学第三周备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六上科学第三周备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上科学第三周备课.docx

《六上科学第三周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上科学第三周备课.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上科学第三周备课.docx

六上科学第三周备课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的变化是多样的、复杂的。

了解物质的变化是科学课的重要内容和任务。

本单元共四课,分别是《蜡烛的变化》《食盐和水泥》《铁生锈》《牛奶的变化》。

这几课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蜡烛的变化》和《食盐和水泥》从不同的角度让学生认识物质的变化《铁生锈》和《牛奶的变化》让学生了解到物质变化给人们生活带来利与弊。

内容选编目的: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的。

了解物质的变化是科学课的重要内容和任务。

无生命的物质世界与生命世界同样是五光十色、精彩纷呈,令人惊奇、迷惘和感叹。

人们的生活总是与物质世界的变化息息相关。

生活中,我们往往需要通过改变条件来使物质发生变化,以便使之更好的服务于人们的生活。

学情分析:

物质的变化有些是自然现象,但更多的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造成的,学生时刻可以在感受到物质的变化。

教材选取的这几课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现象,而且在前一段时间学生也了解了物质的基本性质。

本单元主要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从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中,寻找化学变化的本质:

产生了新物质。

物质的化学变化产生了哪些新物质,怎样判断产生了新物质,这就需要学生学会寻找足够多的证据,作为判断产生了新物质的依据,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

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出假设性解释;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用简单工具对物质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的探究性实验。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喜欢大胆想象;意识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3、科学知识:

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了解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能根据物质的变化特征对物质进行分类。

教学方法与媒体:

观察、提问、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实验、制作、搜集证据、进行解释、表达与交流;图片等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内容

5、蜡烛的变化

拟1课时

课型

实验研究科

第1课时

课程标准对本内容的要求

1、愿意合作与交流。

2、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3、能能简单的器材作简单的观察试验。

教材分析

本课选取学生熟悉的蜡烛作为研究对象,借助蜡烛受热熔化、受冷凝固、燃烧发光等一系列现象,揭示变化的两种基本类型。

教材分三部分安排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实验探究,通过加热蜡块实验、火焰烘烤涂与不涂澄清石灰水烧杯壁的实验和蜡烛火焰熏烤白瓷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物质的变化有形态变化和产生新物质的变化两大类;第二部分是交流讨论,辨析判断生活中的变化属于哪一种类型;第三部分拓展探究,在六个现象中,选择几个来做一做,通过动手做,来判断是属于哪类变化。

由此看出教材是按照“问题—实验—结论—应用”的思路编排。

 

 

学生情况分析

生活中的燃烧现象非常普遍,对于蜡烛学生也非常的熟悉。

所以借助蜡烛受热融化、受冷凝固、燃烧发光等一系列现象,揭示变化的两种基本类型,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与掌握。

教学目标

1、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作实验记录;能尝试用归纳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作合理的解释培养;收集整理资料和认真观察习惯。

2、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3、认识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变化,另一类不仅仅是形态变化,还有新物质产生。

(物质的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通过蜡烛熔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2、难点:

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

目标检测

物质的两类变化是什么?

教具、学具准备

铁架台、蜡烛(学生)、盒火柴、个蒸发皿、个培养皿,把小刀、醋、鸡蛋、蜡花。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

今天上课,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份特别精美的小制作(出示蜡花)漂亮吗?

能猜出这些漂亮的花是由什么做成的吗?

学生猜蜡烛。

师:

这些花的确是老师用蜡烛变出来的,蜡烛能变出花来?

太神奇了!

看来小小的蜡烛里面还藏着不少学问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蜡烛的变化》。

 

二次备课

设计意图

蜡烛能变出花来?

太神奇了!

看来小小的蜡烛里面还藏着不少学问呢!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3、活动推进,自主探究

 

二、活动推进——自主探究

1、交流实验方法

师:

大家想一想,生活中可以用什么方法使蜡烛发生变化呢?

切割、加热点燃。

(板书)

2、实验探究

师:

大家想出了这么多好方法,为了便于研究,老师为大家提供了一些实验材料,一起来看看都有什么?

(小刀、火柴、支架、蒸发皿、蜡烛等),你打算怎样借助这些材料研究蜡烛的变化?

小组快速商讨一下研究方案!

比比哪个小组的方案最有创意。

大家讨论得非常热烈,哪个小组先来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

那么借助这些材料实验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谁来说说?

生交流。

(屏幕出示教师提示)

师:

下面你可以利用刚才交流的方法实验,如果实验的过程中还想了其他的方法,也可以大胆尝试一下。

如果没有问题,实验开始。

3、学生探究。

4、实验交流

师:

孩子们,时间快到了,没填好实验记录单的小组赶快完善一下。

做完的小组把实验材料放好。

孩子们都停下来,哪个小组愿意把自己的观察发现和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交流,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在点燃蜡烛时有什么变化发生?

(那蜡烛在燃烧时,你有没有发也蜡烛芯周围的蜡有什么变化?

----熔化了。

那蜡烛的长短有没有发生变化?

---短了;那少了那部分蜡哪去了?

是变成烟飞走了,看来蜡烛燃烧时有新物质成生,那说明蜡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师: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5、蜡烛变化的应用。

小结:

通过各小组的共同研究知道,用切割、加热等方法可以使蜡烛发生形态变化,用燃烧的方法可以使蜡烛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小结:

通过各小组的共同研究知道,用切割、加热等方法可以使蜡烛发生形态变化,用燃烧的方法可以使蜡烛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4、活动推进,自主探究

5、汇报展示,交流结论

三、交流汇报——得出结论

1、鸡蛋的变化

教师演示鸡蛋放入醋中的实验,学生观察并交流实验现象和结论

小结:

有气泡产生说明产生新物质。

2、列举生活中物质变化的例子。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物质变化的例子还有很多,除了上面实验中的事例之外,你还知道哪些?

学生举例。

老师出示找的一些相关例子与学生一起交流

 

老师出示找的一些相关例子与学生一起交流

老师出示找的一些相关例子与学生一起交流

6、联系生活,拓展应用

四、联系生活—拓展应用:

有关物质变化的知识还有很多,希望大家课后继续去研究,相信只要你善于观察,你就会发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板书设计:

5、蜡烛的变化

切割加热形态发生了变化

燃烧产生新物质

 

只要你善于观察,你就会发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发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内容

6、食盐和水泥

拟1课时

课型

实验研究科

第1课时

课程标准对本内容的要求

1、愿意合作与交流。

2、了解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

认识这些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能能简单的器材作简单的观察试验。

教材分析

物质变化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其是否可以恢复原状来讲,可以分成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两种。

本课就是借助学生熟悉的两种物质——食盐和水泥,来认识物质的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

 

学生情况分析

引导学生认识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科书以水泥与水产生不可逆变化为例,暗含着使学生认识物质变化对人类生活影响的知识点。

我们要充分利用积极的一面,尽量减少消极的一面,发挥人在物质变化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作实验记录;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做假设***解释。

过程与方法目标:

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

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目标检测

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

请举例说明。

教具、学具准备

学生依据活动准备中的要求,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准备材料:

杯子、筷子、食盐、火柴、水泥、盘子、小勺、锤子等。

为了课堂上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也要相应准备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水泥块等物品以及各种物质变化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7、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食盐和水泥:

同学们,食盐和水泥是我们常见的两种东西。

大家都知道食盐是颗粒状的,水泥是粉末状的,那么食盐和水泥除了这些特性外,还有没有其他特性呢?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研究这两种物质。

 

二次备课

设计意图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研究这两种物质。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研究这两种物质。

8、活动推进,自主探究

本课只有一个活动:

观察食盐和水泥的变化。

包括三个环节:

一、观察食盐和水泥的变化。

1、先观察食盐的变化。

(1)让学生把食盐放在水中,用玻璃棒搅拌观察食盐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交流后,汇报结果:

食盐在水中溶解了,看不到了。

(探究中教师可以适时地提示学生注意观察探究中出现的现象。

(2)点燃酒精灯,给食盐水进行加热,观察食盐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提示学生使用酒精灯要注意安全。

小组观察讨论,汇报结果。

(坩锅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已经析出的食盐颗粒。

2、观察水泥的变化。

(1)让学生往盘中的水泥加水,观察水泥会发生什么变化?

(过了一会,水泥凝固了。

(2)教师:

同学们,食盐加水搅拌可以变成食盐水,食盐水加热又可以析出食盐。

那么,水泥还能恢复原状吗?

(3)分组讨论并设计相应的实验进行验证。

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张实验记录表。

教师:

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变化?

二、认识其他物质的变化。

1、学生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讨论。

然后,教师出示教科书提供的三组物质变化示意图。

先观察第一幅图:

按箭头方向观察水有哪些变化?

学生小组讨论并汇报结果。

(水——水蒸气——雨或冰——水)

2、观察第二幅图:

按箭头方向观察玻璃有哪些变化?

汇报结果:

(碎玻璃——玻璃融化炉——玻璃制品)

(图片与图片之间分别用箭头相连,目的是提示学生认识到水和玻璃也可以像食盐那样,改变形态后还可以恢复原状。

3、观察第三幅图:

本组图片包括五种物质的变化。

分别让学生观察从花生到花生油的变化、种子发芽的变化、西瓜到西瓜汁的变化、泥土到砖块的变化、树到椅子的变化。

提出问题:

这些物质的变化与前两幅图片的变化有何不同?

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得出结论。

 

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得出结论。

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得出结论。

9、汇报展示,交流结论

1、讨论前面所有物质的变化,看看它们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这些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几大类?

怎样分?

(可以提示学生从能否恢复物质原状的角度来分析,寻找物质变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结果。

结论:

像食盐、水和玻璃等物质发生变化后,通过一定的方式可以恢复原状的,这种变化叫可逆变化:

像水泥、木头、种子等物质发生变化后就不能恢复原状了,这种变化叫不可逆变化。

3、让学生举出现实生活中观察到的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的例子。

 

让学生举出现实生活中观察到的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的例子。

让学生举出现实生活中观察到的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的例子。

10、联系生活,拓展应用

1、调查:

垃圾的回收和利用

2、调查、了解物质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板书:

6、食盐和水泥

食盐盐水水泥粉水泥块

可逆变化不可逆变化

 

调查、了解物质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调查、了解物质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小学科学(实验研究科)备课模板

唐王镇北殷小学姓名:

李业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