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怀古类诗歌 最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51561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咏史怀古类诗歌 最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咏史怀古类诗歌 最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咏史怀古类诗歌 最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咏史怀古类诗歌 最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咏史怀古类诗歌 最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咏史怀古类诗歌 最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咏史怀古类诗歌 最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咏史怀古类诗歌 最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咏史怀古类诗歌 最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咏史怀古类诗歌 最终.docx

《咏史怀古类诗歌 最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咏史怀古类诗歌 最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咏史怀古类诗歌 最终.docx

咏史怀古类诗歌最终

怀古咏史诗鉴赏

1春日秦国怀古(2011全国卷)

词句注释:

(1)原:

同“塬”,黄土高原地区因常年雨水冲刷形成的高地,四边陡,顶上平。

(2)残阳:

夕阳。

译文:

1.春日里遥望荒郊,无限愁绪从胸中升起。

2.看着泾水曲折地流去,环绕着远处的村落。

3.放牧着众多的牛马,导致原上春草殆尽。

4.耕破了田地,发现了古碑,证实了这里就是秦国故地。

5.积雪茫茫的山峦,在黄昏中变得更加苍茫。

6.夕阳陪伴着云烟(拟人手法),让树林变得更加昏暗。

7.行走好几里路,还都是茫茫黄沙。

8.太荒凉了,想想这秦地当年的繁盛,的确让人不堪回首。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5分)

【答案】

表现了怀古伤今的悲伤之情和对国家前途与命运的担忧之情。

诗人春日眺望泾水岸边,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迹象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6分)

【答案】

①触景生情

诗人感触到眼前的悲景,如荒芜的田地,残阳,生发出担忧国家命运的无限悲情。

山峦

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诗人将自己的怀古伤今的悲伤之情寄寓在古碑、残阳、黄沙等凄凉败落的景物中,情景交融。

 

③以哀景抒哀情

用极富特征的荒凉萧条的景物抒发了对唐王朝国势日衰(日渐衰微)的悲叹之情。

 

 2 登金陵凤凰台(2008江苏卷)

 

词句注释:

(1)衣冠:

指的是东晋文学家郭璞的衣冠冢。

现今仍在南京玄武湖公园内。

璞(pú)

①未雕琢过的玉石,或指包藏着玉的石头:

~玉浑金

②喻人的天真状态,质朴,淳朴:

返~归真。

(2)成古丘:

晋明帝当年为郭璞修建的衣冠冢豪华一时,然而到了唐朝诗人来看的时候,已经成为一个丘壑了。

(3)半落青天外:

形容极远,看不大清楚。

(4)浮云蔽日:

比喻奸邪的大臣蒙蔽皇帝。

浮云:

比喻奸邪小人。

混淆视听

(5)日:

一语双关。

古时候,

太阳象征皇帝。

(6)长安:

借代,这里用京城

指代朝廷和皇帝。

译文:

1.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来悠游,

2.凤去台空只有江水依旧东流。

3.吴宫鲜花芳草埋着荒凉小径,

4.晋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冢古丘。

5.三山云雾中隐现像落青天外,

6.江水被白鹭洲分成两条河流。

7.总有奸臣当道犹如浮云遮日,

8.望不见长安心中郁闷怀悲愁。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4分)

【答案】

①颔联(下巴,3、4句)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

脖颈颈部

②颈联(脖子,5、6句)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怀什么古)。

③寄寓人事沧桑、物是人非、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作者在怀古中的态度、感情)

13、7班: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6分)

【答案】

(1)比喻。

(手法)具体分析

(2)

①担忧皇帝被奸邪小人蒙蔽。

②担忧奸邪小人为非作歹,误国误民。

③担忧贤者包括自己不能被任用。

忧国忧君忧民。

 

3夜泊牛渚怀古

译文:

1.秋夜行舟停泊在西江牛渚山,

2.蔚蓝的天空中没有一丝游云。

3.我登上小船仰望明朗的秋月,

4.徒然地怀想起东晋谢尚将军。

5.我也能够咏出袁宏的咏史诗,

6.可惜没有那识贤的将军倾听。

7.明早我将扬起船帆离开牛渚,

8.身边只有满天枫叶飘落纷纷。

 

(1)清代汪士缜评价这首诗“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对颔联的一个“空”字极为赞赏,认为意蕴丰富,请简析。

(6分)

【答案】

空:

白白的,徒然。

(1分)。

诗人登舟望月吟诗,联想到袁宏乘月泛舟咏诗遇知音,受到谢尚的赏识,名声大著。

(1分)而自己空有袁宏的才华,却没有遇到谢尚这样的知音,没人来赏识自己。

(2分)“空”字抒发了知音难觅,怀才不遇的感慨。

(2分)。

 

(2)结合全诗,谈谈尾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无尽情思的?

(5分)

【答案】

最后两句运用了虚实结合、联想与想象、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和以景结情的手法。

(答出两种2分,一种1分),想象明天秋风萧瑟,枫叶飘落,自己扬帆远去的情景(1分),以寂寥、凄清的环境氛围,烘托诗人因知音难觅,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寂、凄苦之情(2分)。

4苏武庙

词句注释:

(1)苏武:

苏武是历史上著名的坚持民族气节的英雄人物。

武帝天汉元年(前100年)他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

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

他坚贞不屈。

后被流放到北海(今贝加尔湖)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

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

直至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才获释返回汉朝。

昭帝下令苏武带一份祭品拜谒武帝园庙。

官拜典属国,俸禄中二千石;赐钱二百万,官田二顷,住宅一处。

宣帝赐爵苏武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苏武去世后,汉宣帝将其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彰显其节操。

这首诗就是作者瞻仰苏武庙后追思凭吊之作。

(2)古祠:

指苏武庙。

(3)茫然:

茫然不解。

(4)雁断:

指苏武被羁留匈奴后与汉廷音讯隔绝。

(5)陇:

通“垄”,陇关。

这里以陇关之外喻匈奴地。

(6)非甲帐:

指汉武帝已死。

(7)冠剑:

指出使时的装束。

(8)丁年:

壮年。

唐朝规定21岁至59岁为丁。

(9)茂陵:

武帝陵。

苏武归汉时汉武帝已死,此借指汉武帝。

(10)逝川:

喻逝去的时间。

语出《论语·子罕》: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这里指往事。

译文:

1.苏武初遇汉使,悲喜交集感慨万端;

2.而今古庙高树,肃穆庄严久远渺然。

3.羁留北海音书断绝,头顶胡天明月;

4.荒陇牧羊回来,茫茫草原已升暮烟。

5.回朝拜谒楼台依旧,甲帐却无踪影;

6.奉命出使加冠佩剑,正是潇洒壮年。

7.封侯受爵缅怀茂陵,君臣已不相见;

8.空对秋水哭吊先皇,哀叹逝去华年。

(1)这是一首吊古诗,是诗人瞻仰苏武庙前所写。

诗人见到些什么?

想到些什么?

(6分)

【答案】

(1)诗人见到了苏武庙的古祠高树。

(2分)

(2)想到的是:

①首联想象苏武突然见到汉使,得知他已经获释可以回国时,悲喜交加的激动心情。

将其羁留匈奴十九年的各种难以言状的情感,尽写入“魂销”二字;(1分)

②颔联想到苏武当年望雁思归、荒塞牧归两幅画面。

概写苏武幽禁在异域的漫长岁月。

③颈联想到苏武归来,宫殿楼台依旧,而人已衰老,皇帝已逝。

(1分)

④尾联想到苏武归来后哭悼汉武帝。

(1分)

 

(2)尾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4分

【答案】

一、

1.

(1)

(1)表达技巧

①借代。

茂陵是汉武帝的陵墓,用它借代去世的汉武帝。

②衬托。

以哀景衬哀情,用茂陵秋波等哀景衬托苏武的伤感之情。

③化用。

从《论语》中的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化用出“逝川”二字,这也可说是用典。

(2)思想感情:

抒发了苏武归国后对武帝追悼思念的悲凉之情,这是融忠君与爱国为一体的感情。

 

5金陵怀古

(1)概括这首诗中间两联的内容,并说说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受?

(6分)

(2)作者在诗中是怎样表达“凄凉”的?

(4分)

答:

【答案】

(1)中间两联,描写诗人眼中的秋光别渚孤鸟,数帆归舟,晚风落叶,寒云压楼,一句一景,(4分)集中反映了秋光的萧瑟摇落,创造了一个寥落清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沉重的心情(2分)

(2)【答案】①选择“一鸟”“数帆”等意象,融情于景,营造了凄凉的意境;(2分)②以“谁与问”对应“独上江城”,直抒胸臆,表达凄凉心境(2分)

4.阅读下列三首诗,回答问题

题乌江亭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北宋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乌江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的角度并不一样,他们的角度分别是什么?

(3分)

(2)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

(6分).

【答案】

(1)第一首是从兵家用兵的角度来评价的,第二首是从民心向背的角度来评价的,第三首是从节操(气节)角度来评价的。

(2)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

王安石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

李清照认为人要讲求气节,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

5.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金人捧露盘 卢龙❶怀古❷

清  尤侗

出神京,临绝塞,是卢龙。

想榆关、血战英雄,将军霹雳吼雕弓❸。

大旗落日,鸣笳起、万马秋风。

问当年,人安在?

流水咽,古城空。

看雨抛、金锁苔红。

健儿白发,闲驱黄雀野田中。

参军岸帻❹,戍楼上、独数飞鸿。

【注】❶卢龙,自古为北方边关要塞,汉代飞将军李广曾在此驻守。

(2)此事作于词人被贬期间。

(3)李广射虎而又为虎所伤,最终射杀猛虎的英雄壮举。

(4)参军岸帻,东晋孟嘉落帽的典故,孟嘉是征西将军桓温的参军,桓温极为赏识孟嘉,并重用他。

(1)词的上阕内容中,作者是怎样塑造“飞将军”李广的形象的?

(5)

(2).“问当年人安在”一句在在结构上有何关系?

请结合下阕内容分析作者此问表达的情感?

(6)

【答案】

(1)①作者运用联想(想象、虚写1分)的手法,由险要的卢龙边塞联想到曾在这里驻守征战的将军李广(1分)②.接着点明了李广射杀猛虎的事件,(用典可以算作一个点,给1分)一个“吼”字写出其射虎时豪气勇武、威风凛凛的气势。

(1分)③最后作者运用衬托手法(1分),用雄浑苍凉的边关景色把李广的英雄形象衬托得更加高大。

(1分)(注:

手法给1分,分析1分。

考生答出其中两个点即可给满分。

考生如从虚实结合、拟人(霹雳吼)、情景交融(大旗落日,鸣笳起、万马秋风)等角度答题也可给分)

(2)过渡作用(承上启下),从怀古转入伤今。

(2分)戍边多年而无所作为空添白发的健儿只能在田野中闲驱黄雀打发时光,自己难得孟嘉一般的重用,只能戍楼上独数飞鸿,(2分)表达了词人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空自老大,功业无成的苦闷、孤独的心情。

(2分)(只答作者借此问表达了对时代变迁,英雄的一去不返的无限怅惘,给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