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15901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8.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四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四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四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四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四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四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四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四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四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四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四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四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四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四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四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四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四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四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四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案.docx

《四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案.docx

四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案

  第八元教学目标

单元主题

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

总课时

9课时

教材

本单元一共有四篇课文,其中<<呼风唤雨的世纪>>、《飞向蓝天的恐龙》、是精读课文,《电脑住宅》、<<飞船上的特殊乘客>>是略读课文,《语文园地八》是综合性训练。

 

通过学习本组教材,领略科学技术的神奇,感受科学技术的威力,开阔眼界,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单元设计意图

本单元教学设计,根据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点,充分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畅想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质疑,在交流过程中发表自己的见解,真正成为课堂中学习的主人。

单元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认识本组生字,会写要求会写的字和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感兴趣的地方背下来。

 3、边读边体会语言表达方面的体会。

 

过程与方法目标:

4、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

 5、体会作者按一定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6、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7、初步学习说明文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8、继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9、提高运用所学方法进行自学的能力。

单元重点

1、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3、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和事物。

 

4、弄懂课文内容,感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单元难点

1、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2、通过口语交际与习作,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3、指导写想象作文的方法。

教法与学法

先组织学生观看科技画展,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变迁有大体的印象,然后组织教学。

也可以从网上下载科技知识,汇聚“小影片”供学生了解,再进行本单元的教学活动。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             2课时      

30、《 电脑住宅 》                         1课时  

31、《 飞向蓝天的恐龙》                 2课时 

 32、《飞船上的特殊乘客 》              1课时    

 《语文园地八》                            3课时

 

授课内容:

第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改观、程

度、依赖、寄托、幻想、洞察、潜入、联系、原子核、因特网、哲学家、呼风唤雨、农耕社会、腾云驾雾、程控电话、归根结底”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感受。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方法

读中思考

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

课件

flash

教案审阅人(组长)签名

课时安排

2课时

授课时间

课时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备注

一、谈话引入 发散思维

1、当你按动遥控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学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和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科学技术的神奇威力。

 

2、你还知道哪些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出示课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

二、自主学习 点拨指导

1、理解词语:

 “呼风唤雨”“世纪”,是谁来呼风唤雨?

2、分组讨论:

 区别“发现”与“发明”,

举例说明,哪些是“发现”哪些“发明”。

 

3、自主学习生字:

你用什么方法读准“赖、耕、潜、舶、哲”。

 

写字的时候,注意“赖、耕、幻、核”的笔画。

 

4、检查自学情况:

生认读,开火车组词。

 

5、熟读课文,勾出不懂的词句

倾听进入学习     

你还知道哪些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

 

 

齐读课题   质疑

 

区别“发现”与“发明”,举例说明,哪些是“发现”哪些“发明”。

  自主学习生字  

写字的时候,注意“赖、耕、幻、核”的笔画。

 

  

抽生认读,开火车组词。

发现和发明:

“发现”是指人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了一些

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发明”在本课中则是指创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

前者是指在前人的基础上有了量的增加,后者则有了质的变化。

 

改观和改变:

“改观”在本课中是指20世纪以来的这些伟大的发现和发明,使人类原有的生活得到了改变,出现了新的面貌;而“改变”则是强调了改换、变更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说说你的收获

布置作业

按要求书写本课生字,词。

A类生选四个词串词成句。

B类生选四个词造句。

板书设计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人类                     

↙  ↖ 

 科技→发现和发明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备注

一、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全文围绕哪一段来写的,勾出中心段(第一段)齐读。

2、抽生读第2自然段,找出关键词,师板书:

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

3、自读第3段,回忆历史,“千里眼”“顺风耳”指什么?

说明什么?

师板书:

过去用千里眼顺风耳寄托愿望

4、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说明科学技术发展之迅速、之奇、之美好)。

5、默读第4段,勾画出科学技术的发展。

学生归纳、师板书:

登上月球 潜入深海 洞察天体 探索奥秘电视 电话 因特网 飞机 火车 远洋船

6、齐读第5段,师总结板书:

回顾历程 科学创造神话 美化生活

展望未来 科技创造奇迹 改善生活

二、联系实际,讨论感受。

设问:

1、想想自己家里都有哪些科技产品?

2、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哪些舒适和方便?

3、人们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有哪些改善?

三、畅谈收获,总结提高。

1、齐读全文,感受“呼风唤雨的世纪”。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齐读。

 

自读第3段,回忆历史,“千里眼”“顺风耳”指什么?

说明什么?

默读第4段,勾画出科学技术的发展。

齐读第5段

 

想想自己家里都有哪些科技产品?

“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贵有疑。

在充分自读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引导和讲解做到有的放矢,还能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创新精神。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布置作业

1、小练笔:

《畅想未来》

2、手抄报:

《科技时代》

板书设计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人类                     

↙  ↖ 

 科技→发现和发明 

登上月球 潜入深海 洞察天体 探索奥秘电视 

电话 因特网飞机 火车 远洋船

回顾历程 科学创造神话 美化生活

展望未来 科技创造奇迹 改善生活

 

教学反思

授课内容:

30*《电脑住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会认6个生字和“数据、轻松、悦耳、仓库、储存、示范、烹调,烹饪、预约、综合、判断、提供、防盗”等词语。

了解电脑住宅为人们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感受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习按一定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电脑的神奇,感受现代科学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舒适和便捷。

教学重点

了解电脑住宅为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继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难点

边读一边想象电脑的神奇和它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教学方法

读中思考

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

课件

flash

教案审阅人(组长)签名

课时安排

1课时

授课时间

课时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备注

一、激情导入:

1、从择山洞而居,到结茅而住;从土瓦房到今日的高楼大厦,人类的住宅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的住宅还会如何呢?

今天让我们认识一座电脑住宅。

  2、引入新课,板题。

  3、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

(师对生提的问题在黑板上板出来)

二、初读感知

1、你想了解这座电脑住宅吗?

请你自读课文,读准课文的字音。

2、检查生字的读音。

三、默读理解。

默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

 1、课文介绍了电脑住宅中的哪些设施?

 2、那里的电脑有什么功能?

是怎样工作的?

过度激趣:

刚才你们都到了电脑住宅里参观了,哪个地方的设施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指名汇报,指导朗读。

四、小组合作探究。

1、学习小组选择喜欢的方式进行交流、讨论。

 

(1)制作表格

(2)以电脑主人的身份向参观者介绍一种或几种设施的布局功能以及使用方法。

  2、小组汇报,集体交流:

  

(1)根据室外的气象资料进行调节,为主人提供舒适的家居环境。

  

(2)大门具有保安功能,防止不明人物进入住宅。

  (3)通过电脑,可以调运屋内自己需要的物品。

  (4)厨房有一套教人做菜的电脑装置。

  (5)主人休息时,电脑给人们提供舒适、安全的环境。

  (6)浴室里,可通过电脑“预约”洗澡的时间。

五、课外拓展

我来当设计师:

如果由你来设计一栋电脑住宅,你打算怎样设计电脑住宅、电脑学校、电脑商场、电脑医院……想一想,看谁的设计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最舒适、最方便的享受。

倾听进入学习。

 

读题质疑。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读文思考。

 

小组交流。

 

汇报展示。

 

小组合作学习。

 

展示交流。

 

交流、评价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充满兴趣地学习。

联系实际,用贴近生活的事例引入新课。

 

因为学生只有明确目标,才能学有方向、学有动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并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科技发展有那些新认识?

布置作业

把你的设计写一写小练笔《我的电脑…..》

板书设计

30、电脑住宅

住宅的设施  如何工作 有何功能

电 

脑 

住 

宅 

 

教学反思

 

授课内容:

第31课《飞向蓝天的恐龙》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恐龙、凶猛、鸽子、描绘、轻盈、敏捷、欣喜若狂,形态各异”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背诵自己感兴趣的语段。

情感态度价值观

练习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发热爱科学、学习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

体会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

有条理的说说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

教学方法

读中思考

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

课件

flash

教案审阅人(组长)签名

课时安排

2课时

授课时间

课时目标:

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恐龙、凶猛、鸽子、描绘、轻盈、敏捷、欣喜若狂,形态各异”等词语。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备注

一、课件揭题,质疑导入

1.课件出示恐龙,(板书:

恐龙)关于恐龙,你知道些什么?

对我们而言,恐龙充满神秘。

今年,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飞向蓝天的恐龙》。

2.学生齐读课题。

质疑。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明确要求:

边读边划出课文中描写生动的词汇,读到不理解的地方画上记号。

2.检查生词掌握情况。

点名读,全班齐读。

提示字音“盈”

3.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4.引导学生就课文词、句质疑

三、直奔重点段落,探究演化过程

1.师读第3自然段,生齐读第4自然段,读准字音。

2.默读第4自然段,边读边想:

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

其中经历了怎样一个漫长的过程?

3.汇报学习成果:

a、读句子,找出是哪种恐龙飞向蓝天的?

(猎食性恐龙)

b、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用词的准确。

“一些、逐渐”等词。

c、这些恐龙之所以能飞,科学家提供了几种猜想。

引导学生概括说说。

(相机板书:

转移到树上生存奔跑中学会飞翔)

4.复述演化过程。

读题质疑:

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

恐龙怎么长出羽毛的?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引导学生就课文词、句质疑

读文思考并在书上上划出相关语句。

 

进一步体会用词的准确。

“一些、逐渐”等词。

 

复述演化过程。

 

用可爱的动画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是学生不至于走神,调节课堂气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还能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

课堂小结

1.关于恐龙,你还有什么想知道吗?

(生:

恐龙是怎样长出羽毛的?

恐龙是怎么灭绝的?

2.总结:

恐龙身上有许多未解之谜,有许多奥秘等着同学们去探索,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上网查找资料,也可以在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

课后我们再开一个“恐龙知识会”吧!

布置作业

按要求书写本课生字,词。

A类生选四个词串词成句。

B类生选四个词造句。

板书设计

31、飞向蓝天的恐龙 

繁衍生息的情况                               

   从生活习性上                   

从身体形态上          

从性情上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目标

练习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发热爱科学、学习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备注

一、深入读书,分段感悟

1、学习第二段

a、读文思考。

用自己的话说说恐龙与鸟类有什么相似之处?

(二者骨骼结构相似;恐龙化石有羽毛的印痕。

b.结合课文说说,你认为这些发现有何作用。

出示文字屏(齐读)

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c、“画卷”“点睛”各指什么?

d.齐读第二段。

2、学习第三、四段

a、轻声称读这一部分,然后概括主要内容。

b.划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语句读读,准备交流。

c.指名读第四段,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

A、两亿三千万前的恐龙都逐渐变成了鸟类。

B.这样一个演变过程是漫长的。

如果将A、B两句话的意思合起来,说说怎样叙述才准确。

二、深入读书,合作学习

1、找出表现恐龙家族庞大,形态各异的语句读一读。

2、合作填写表格。

a、参考填写内容,有条理地说—说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加上自己的想象)。

b.课文中还有哪些语句的意思表达得很准确,找一找,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

科学家经过近百年的努力研究,帮助我们了解了体态笨重的恐龙最终变为轻盈灵活的鸟儿的演化过程,这一切凝结着他们多少宝贵的心血啊!

但是他们并没有就此止步,他们心中还有一个更为美好的愿望呢!

c.齐读最后一段。

d.选择感兴趣的部分背下来。

读文思考

 

齐读

 

在内容句式、对比写法、叙述结构等方面加以陈述

 

读文思考

 

合作填写表格。

 

找一找,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

 

齐读最后一段。

选择感兴趣的部分背下来。

让学生通过读---找----圈----议----悟,使学生深入文本,同时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

 

 

于重点句的理解,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回答要求,既让后进生在难度降低的前提下也能尝试说一说,又确保优等生的进一步发展。

 

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你对恐龙的演变有了怎样的认识

布置作业

把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讲给爸爸、妈妈听。

认真完成同步小练习册。

板书设计

飞向蓝天的恐龙 

繁衍生息的情况                               

   从生活习性上                   

从身体形态上          

从性情上 

教学反思

授课内容:

32*《飞船上的特殊乘客》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大意。

过程与方法

学习课文,了解我国生物科学取得的新成就。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科学技术所创造的奇迹,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及探索的欲望。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大意。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了解在太空中旅行过的植物种子的神奇及其原因,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及探索的欲望。

教学方法

读中思考

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

课件

flash

教案审阅人(组长)签名

课时安排

1课时

授课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备注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在2003年的10月15日至16日,我国航天史上发生了一件大事,还记得吗?

对,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神州五号”发射成功。

在“神州五号”飞船上,除了我们伟大的飞行员──杨利伟叔叔,还有一批特殊的乘客,那它们到底是谁呢?

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感知

1.请自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飞船上的特殊乘客到底是谁?

三、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2—5自然段,想一想植物种子为什么要去作航天旅行呢?

把你最感兴趣的语句勾画下来。

2.集体交流:

(1)科学家从参与太空“旅游”的植物种子中筛选培育出优良品种,加以推广,种植出产量高、品质好、生命力强的农作物。

(2)为什么从太空回来的植物种子会发生变化?

(3)太空蔬菜是怎么形成的?

(淘汰不良的,培育优良的,并经过四代以上的培育,最终形成太空蔬菜。

(4)太空蔬菜与我们地球上的蔬菜有什么不同?

A.外形:

更大、更长、颜色的变化

B.味道:

更鲜美

C.营养:

更丰富,抗病力强

D.其他价值:

药用、美化、绿化

(5)同学们也收集了一些课文以外的太空蔬菜或花卉,让我们一起来大开眼界吧!

(指名学生上台进行介绍,后相互交流)

3.小小的植物种子经过一番太空旅行,就获得了如此的“魔力”,那么谁是那位伟大的魔法师呢?

自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理解课文内容

集体交流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相互交流。

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学生在班内进行展示汇报。

 

积累好词好句

 

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的纽带,因为学生只有真正的蕴含在语言文字中的情感,才能读出感情;而读的过程正是学生正确理解文本,领会作者表达的过程,这种体验是心灵深处的,也是最长久、最深刻的。

课堂小结

科学的领域无边无际,聪明勤劳的科学家们在这片领域进行着不断的开发、创新,才能创造出一个个奇迹。

布置作业

1.做一期关于太空的手抄报。

2/抄写本课词语 。

板书设计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 

 

↗宇宙辐射       ↘      ↗培育太空品种、食用  

种子                    变异      

↘微重力、高真空 ↗      ↘制药、美化、绿化    

 

科学创造奇迹 

 

教学反思

 

授课内容:

语文园地八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观察并发现广告中的错别字,认识其危害,积极改正。

2、围绕21世纪科技发展使自己所产生的奇思妙想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

交际时做到内容充实,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畅。

3、培养同学的思维与写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学习、理解并积累名人名言,丰富自己的语言,提高认识能力。

2、学生自学,师生共同探讨学习的策略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认识对联,在游戏中感受语文的乐趣。

2、创设多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口语兴趣。

教学重点

观察并发广告中的错别字,认识其危害,积极改正。

教学难点

交际时做到内容充实,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畅。

教学方法

读中思考

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

课件

flash

教案审阅人(组长)签名

课时安排

授课时间

课时目标:

学习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教学趣味语文和“宽带网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备注

一、教学“我的发现”

1.学生自由读词语。

2.教师指名读词语,注意正音。

3.思考:

你发现了什么?

广告乱改成语。

a.学生交流个人发现。

b.教师相机点拨(字形的变化—词义的变化—语言文字纯洁性的重要)。

4.开展“争做文字小卫士”活动。

a.动手修改成语广告中的错别字。

b.出示自己搜集的错用滥用的成语广告词。

●饭店门口:

“抄”饭

●修车店门口:

补胎“冲”气

●家具店门口:

家“俱”

●装潢店门口:

装“璜”

●失物广告:

失物“启示”

c.生生交流,动手修改。

5.小结:

注意区分同音字。

二、教学“日积月累”

1.学生读科学名言

2.交流:

你从科学名言中了解了什么?

3.小结:

这些名言,告诉我们对待科学的态度应怎样,同时,教育我们要向科学家学习。

三、教学趣味语文

1、试着读读对联。

你觉得哪个词不好读?

a、讨论怎样读准对联中的多音字。

b、交流看法,理解对联的意思。

c、齐读对联

2、读茶杯盖上的“五字循环句”

a、个人试读并质疑。

b、解疑:

想想五句话里省去的同一个词语是什么?

(茶)

c、将其带入恰当的的位置,再读一读。

d、试着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四、教学“宽带网”

1.朗读宽带网中的内容。

2.你在生活中还收集了哪些信息?

3.学生展开收集资料。

举办《科学在身边》手抄报。

学生自由读词语。

思考:

你发现了什么?

广告乱改成语。

 

展示交流自己课外收集的错用滥用的成语广告词。

 

动手修改成语广告中的错别字。

学生读科学名言

交流

自由练读对联。

交流对联意思。

 

小组合作学习

 

全班汇报交流

朗读宽带网中的内容。

 

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合作交流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教师则要做个好舵手,围绕目标,指导学生开展有效学习,让学生真正在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

 

布置作业

办《科学在身边》手抄报。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八

一、教学“我的发现”

二、教学“日积月累”

三、教学趣味语文

四、教学“宽带网”

 

第二课时目标

口语交际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备注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知道一个世纪是多少年吗?

2、在我们刚刚送走的20世纪,科学技术高速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