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阎良区农业十一五规划.ppt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6168578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PPTX 页数:45 大小:845.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安市阎良区农业十一五规划.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西安市阎良区农业十一五规划.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西安市阎良区农业十一五规划.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西安市阎良区农业十一五规划.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西安市阎良区农业十一五规划.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西安市阎良区农业十一五规划.ppt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西安市阎良区农业十一五规划.ppt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西安市阎良区农业十一五规划.ppt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西安市阎良区农业十一五规划.ppt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西安市阎良区农业十一五规划.ppt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西安市阎良区农业十一五规划.ppt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西安市阎良区农业十一五规划.ppt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西安市阎良区农业十一五规划.ppt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西安市阎良区农业十一五规划.ppt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西安市阎良区农业十一五规划.ppt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西安市阎良区农业十一五规划.ppt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西安市阎良区农业十一五规划.ppt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西安市阎良区农业十一五规划.ppt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西安市阎良区农业十一五规划.ppt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西安市阎良区农业十一五规划.ppt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安市阎良区农业十一五规划.pptx

《西安市阎良区农业十一五规划.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安市阎良区农业十一五规划.ppt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安市阎良区农业十一五规划.pptx

西安市阎良区“十一五”农村经济和农业发展规划,阎良区农林局阎良区水务局,序言,认真做好“十一五”农村经济和农业发展规划工作,对于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加快阎良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促进农村繁荣、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意义。

按照省、市关于“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安排部署及我区“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安排意见和要求,我区经过精心调研、分析和论证,特制定了阎良区“十一五”农村经济和农业发展规划。

西安市阎良区“十一五”农村经济和农业发展规划,一、“十五”期间农业发展情况二、“十一五”农业发展的背景和条件三、“十一五”农村经济和农业发展总体思路、总体目标和主要发展任务四、“十一五”规划重点支撑项目五、保障措施,一、“十五”期间农业发展情况,农业经济运行良好具有阎良特色和比较优势的四大支柱产业基地基本建成。

农业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林业生态建设步伐加快农业实用技术得到进一步推广农村供水工作取得突破,一、“十五”期间农业发展情况,“十五”期间,全区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有关农业、农民和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的发展理念,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围绕“稳粮、兴牧、扩菜、优果、强企”的思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我区农业驶入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轨道。

农业经济运行良好,全区农业总产值由2000年的4.92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9亿元,“十五”前五年年均增长7.8%。

多种经营产值由2000年的4.27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8.59亿元,年均增长12.45%。

乡镇企业实现总产值34亿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2290元增长到2005年的3806元,年均增长10.5%,增幅高居全市第一。

具有阎良特色和比较优势的四大支柱产业基地基本建成,“十五”期间,先后组织实施了“两河三路”、“四个一”、“1122”、“1125”等一批农业重点工程项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全区甜瓜面积达到了4.5万亩,无公害蔬菜面积达到了5万亩,优质杂果林带达到4万亩,奶牛存栏1.3万头。

经济作物面积由2000年的7.78万亩调升到2005年的13.6万亩,提高74.8%。

以奶畜为主的畜牧业年产值由2000年的1.3亿元调升到2005年的2.1亿元,提高了62%。

单一的粮食种植产业结构实现了历史性的大突破,粮经面积比由69:

31转化为45:

55;种养比由73:

27调升到65:

35。

农业基础设施日臻完善,2000年以来全区总投资约1.5亿元(其中农民自筹1亿元,区上投资0.2亿元,市以上投资0.3亿元),实施了农业综合开发、节水设施建设、大绿工程、保护地栽培设施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修建生产路91公里,打井312眼,衬砌“U”型渠道113.55公里,地埋线47公里,建成农田林网7200亩,使7.3万亩基本农田实现了田成方、林成网、路相连、渠相通、旱能浇、涝能排、渠井双灌双保险的新局面;6.6万亩中低产田通过测土化验、配方施肥、土壤改良,地力大大提高,生产成本大幅降低;近10万亩基本农田建设日光温室千余栋,各种弓棚4.1万个,极大地提升了抗御自然风险的能力,取得投入产出大幅提升的良好成效。

林业生态建设步伐加快,“十五”期间组织实施了基本农田防护林网、三北防护林带、森林城市建设、大绿工程、绿色通道、村容村貌整治、无公害瓜菜基地建设等建设项目。

筑起了近600公里环绕全区“三横六纵”主干公路、重点生产路的“绿色通道”,清河、石川河沿岸的百里“绿色长廊”以及北部塬区5000亩的“绿色屏障”。

农业实用技术得到进一步推广,先后推广农业新技术十多项,组织培训农民十万余人次。

建设各类农业科技示范园13个。

自主选育的“阎麦8911”新品种在关中平原及黄淮海麦区推广1700多万亩,增产小麦102万吨。

开设了阎良农业电视专栏,覆盖全区,辐射周边,共播出270余期。

建立阎良农业信息网,并延伸到镇街、村组、专业大户、示范园区,外接互联网,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优良品种,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1350多条。

扶持发展农民协会16个,农业组织化程度迅速提高。

农机总动力达到11.9万千瓦。

农业科技在生产中的贡献率迅速提升,由五年前的30%提升到50%以上。

农村供水工作取得突破,2003年区政府提出了2003年示范一年,2004-2006年奋战三年,实现全区村村通自来水的目标。

三年来,通过实施西部人饮解困、防氟改水、农村改水等农村供水项目,总投资近800万元,解决了农村8万多人的饮水困难。

2006年奋战一年,将解决剩余不到3万人饮水困难,实现村村通自来水目标。

二、“十一五”农业发展的背景和条件,

(一)有利因素

(二)不利因素,

(一)有利因素,一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农业,连续三个“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在政策上给予农业发展强有力的支持和保证。

加上国家于2006年元月起全面取消农业税,对于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民增收、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二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在我区挂牌奠基和启动建设,对我区农业生产发展将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农产品的量和质的需求将会更大、更高。

三是我区每年列支专项资金用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之我区农业近几年的良性发展,为发展现代化都市型农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不利因素,一是水资源极度贫乏,成为了制约农村经济和农业发展的瓶颈。

我区是西安市水资源最为短缺的区县,区内清河、石川河近30年来处汛期少量排水外,基本处于断流状态。

据普查分析,全区地面以下300米内地下水贮量不足,地下水位连年下降,已形成恶性循环。

二是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

农业主导产业发展规模偏小,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生产方式比较粗放,标准化生产水平较低,与绿色、有机化标准生产还存在很大距离。

农产品品牌化程度较低,在市场占有份额不高。

三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有待于建立和健全。

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等相对滞后,动物疫病防治体系比较薄弱。

三、“十一五”农村经济和农业发展总体思路、总体目标和主要发展任务,

(一)总体思路

(二)主要经济目标(三)主要建设任务,

(一)总体思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领农业发展全局,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基本奋斗目标,以“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为重点,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推进农业产业战略性结构调整,加大投入,优化产业布局,大力发展瓜、菜、果、奶等优势、特色产业,坚持项目带动,坚持科技支撑,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努力打造航空城现代化都市型农业。

(二)主要经济目标,“十一五”期间,使农业经济总量持续平稳增长,农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升。

到2010年,农业总产值达到12.6亿元,年均增长7%左右。

多种经营总产值力争达到11.5亿元,年均增长6%。

农民人均收入达到5600元,年均增长8%。

(三)主要建设任务,突出规模化,发展优势特色主导产业。

“十一五”期间,要扭住主导产业不放,突出规模抓调整,突出质量抓调整,突出优良品种抓调整。

努力建设全市一流现代化农业示范区。

到2010年建成5万亩高等级甜瓜基地,努力打造“中国甜瓜之乡”。

建成8万亩高等级设施蔬菜基地,形成以阎良为中心的早春蔬菜生产基地。

建成4万亩特色水果基地,形成以“两河一塬”为主体的优质杂果林带。

建成1.6万头高产奶牛、3万只奶山羊为主体的奶畜业生产基地,年畜奶总产量10万吨。

粮食生产坚持走“优化品种、提高单产、稳定总产”的路子,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在7万亩左右,加大“吨粮田”建设力度,使单产小麦、玉米两料达到1100公斤左右,总产稳定在89万吨。

到2010年,种植业内部粮经面积比由现在的45:

55调整到3070,或更高一点。

(三)主要建设任务,突出市场化,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到2010年,围绕主导产业建立较为完整的市场体系,相继建成西北瓜果批发市场、早春菜批发市场。

发展各类农民专业技术协会、行会、经纪人协会25个,努力使全区80%的农户成为协会会员。

在此基础上,组建瓜、菜、果、奶等全区性专业行会,全面提升我区农民的市场组织化程度。

建立覆盖全区农村、连接大市场的全市一流信息服务体系。

积极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做好农民外出务工人员的培训和组织服务工作,“十一五”期间完成劳务输出3800人。

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建成以协会为主体,政府推介为龙头,全体农民参与的农产品推介营销体系,把阎良农业真正融入市场,从中赢取更大的经济利益。

(三)主要建设任务,坚持标准化生产,提高市场竞争力。

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是适应市场需求,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也是农民从中获取最大利益的关键。

“十一五”期间,要突出抓好“基地省部级挂牌、农产品权威认证和知名品牌注册保护”三环节,到2010年全区全面实现农产品无公害化,并认证绿色生产基地面积6万亩,主导产品达到绿色食品标准,名、优、特产品向有机食品挺进,把我区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三)主要建设任务,注重生态农业建设,“十一五”期间,通过三北防护林工程、大绿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组织实施,形成以“三横六纵”为骨架、“两河一塬”为生态区,村镇绿化美化为主体的生态农业新体系;通过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农业开发工程的组织实施,使全区25万亩土地全部实现田成方、林成网、路相连、渠相通、旱能浇、涝能排、渠井双灌双保险、节本增效双丰收的农业生产新格局;通过人饮工程,清河、石川河(阎良段)排污整治工程的组织实施,到2006底基本解决我区人饮困难,实现村村通自来水。

到2010年全区有8万农民饮用上安全卫生水,实现安全供水区。

四、“十一五”规划重点支撑项目,1、瓜菜基地配套基础设施项目2、农业标准化科技示范园项目3、特色水果基地建设工程4、畜牧业基地建设工程5、“吨粮田”基地建设工程6、农业综合配套体系建设项目7、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8、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9、两河林业生态治理工程10、农业综合开发工程11、农村安全供水工程12、二龙口水库除险加固工程13、石川河水库工程,1、瓜菜基地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建设农产品产业带,全面实行保护地设施栽培,做大做强我区甜瓜、蔬菜两大特色支柱产业。

“十一五”期间,配套完善13万亩瓜菜基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2600余万元,重点解决路、井、渠等道路、水利设施,并引进推广先进、合理生产设施。

其中建设5万亩优质甜瓜基地,以东部两镇为主,逐步向新兴街道办、北屯街道办发展;建设8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以新兴街道办、北屯街道办、武屯镇为主,沿阎关路、阎渭路、郭靳路呈“工”字型分布,形成以阎良为中心的早春蔬菜生产基地。

2、农业标准化科技示范园项目,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

扶持发展有一定基础、科技含量高、示范带动作用强的示范园,以无公害及绿色标准化生产、良种选育和推广、生物工程、节水灌溉、规范化丰产管理组合技术、保鲜贮藏加工等先进技术为突破口,制定技术规程、规范管理,提升档次。

项目总投资750万元。

每年建设2-3个瓜菜精品示范园,共建设农业标准化科技示范园15个,其中,建成市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科技示范园8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科技示范园1个。

3、特色水果基地建设工程,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沿“两河一塬”建成4万亩特色水果基地。

按照“更新换代,发展特色,优化品种,精品生产”的思路,大力发展相枣、葡萄、梨、桃等特色果业,并引进大樱桃等名优品种。

加大对现有品种资源的开发利用,通过对相枣等变异单株的观察、培训,选育出变异优系,进行品种审定。

4、畜牧业基地建设工程,计划投资4000万元,使全区奶牛存栏达到1.6万头,以东部两镇为主,并向北屯街道办发展,使“两镇一办”成为我市第二大奶牛养殖基地,示范带动全区畜牧业发展。

使全区奶山羊存栏达到6万只,生猪存栏6万头,肉牛存栏5000头。

每年争取市级以上资金50万元,年计划发展奶牛专业村2个,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23个。

逐年加大高蛋白饲料玉米种植量,使秸秆青贮量由现在6万吨达到“十一五”末的10万吨。

5、“吨粮田”基地建设工程,以市场为导向,改善粮食品种结构,优化品种布局,着力提高单产,努力保持粮食生产供求总量大体平衡。

到2010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7万亩左右。

加大“吨粮田”建设力度,使单产小麦、玉米两料达到1100公斤左右。

继续实施“种子工程计划”,进一步加快我区小麦、玉米品种的提纯复壮和更新换代,重点对“阎麦8911”进行提纯复壮,改良品质,提高抗逆性和产量。

6、农业综合配套体系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1500万元。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项目总投资500万元,建设区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在镇街和各销售市场建立质量检测站,生产基地建立无公害检测点和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

至2010年,建立3个分散农产品质量检测站,使全区总数达到6个,加强农产品检验检测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检验检疫装备和检测技术水平。

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的检测。

认真做好基地认定和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证工作。

2006年前,蔬菜、瓜果、粮食全部达到无公害生产标准要求,2008年要达到绿色食品生产标准。

肉、蛋、奶在2007年前达到无公害标准。

到2010年,认证绿色基地6万亩。

切实把好农产品基地认证关、生产标准关、市场准入关,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6、农业综合配套体系建设项目,农业信息网络建设项目总投资300万元,对区级农业信息网络服务中心进行完善和规范,继续延伸网络至镇街,重点村组和专业大户,同时扩大基地、市场、村组信息网络覆盖面,做到区有网络中心,乡镇有网络站,村组有网络点,实现信息互联互通。

建成7个镇街信息网络站和80个村级信息点。

加强农业信息员培训,壮大农村信息员队伍。

6、农业综合配套体系建设项目,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项目总投资400万元。

围绕主导产业,到2010年建成西北瓜果批发市场和早春菜批发市场,辐射并拉动周边地区,使我区力争成为西安市远东郊瓜、果、菜等农产品市场批发中心。

同时建成4个产地批发市场,规范管理,疏通渠道,鼓励发展现代物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和流通方式。

完善和改造现有农产品市场,发展经纪人代理,农产品拍卖,网上交易等方式,增强交易功能。

6、农业综合配套体系建设项目,动植物防疫体系建设项目总投资300万元。

完善规范区级动植物防疫中心,建成7个动物防疫站和10个植物防疫检疫点。

建立重大动植物检测预警、动植物疫病预防控制、动植物防疫检疫监督和残留监控、动物防疫技术支撑、动物防疫物质保障等系统,建立健全动植物防疫和植物病虫害防治队伍。

7、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鼓励龙头企业以多种利益联结方式,带动基地和农户发展,围绕农副产品加工,着力培育一批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带动作用强的工业企业群。

鼓励扶持休闲娱乐、特色餐饮、农业观光生态园等产业发展。

“十一五”期间,扶持并发展壮大2个现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使其步入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行列,并引进、新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2个。

到2010年,全区乡镇企业年产值过亿元企业达到3个,过5000万元企业达到5个,过1000万元企业达到15个,创建省级名牌2个,市级品牌5个。

8、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项目总投资340万元。

到2010年,在全区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13个,其中建成组建瓜、菜、果、奶等全区性专业行会,使全区专业合作组织达到25个。

加大对甜瓜、蔬菜、果业、奶牛等协会的项目扶持与建设力度。

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经济实体,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推进产业化经营,壮大经济实力,增强带动辐射能力,实现60%以上的主要农产品通过专业组织生产、加工和销售。

9、两河林业生态治理工程,“十一五”期间,做好石川河、清河林业生态治理工作。

计划投资1.2亿元,对两条河流的河道进行综合治理,并在石川河流域栽植以相枣、柿子等杂果为主的经济林3000亩;在清河流域栽植生态观赏林1000亩,切实改善两河流域生态环境。

加大林木管护力度,提高林木保存率。

加强林业基础设施建设,巩固绿化成果,努力为我区创造一个绿化、美化、生态的人居生活生产环境和良好的投资环境。

10、农业综合开发工程,项目总投资3800万元,开发治理土地面积7.3万亩,涉及4个镇(街),20个行政村,98个村民小组。

修建改造抽水站3座,衬砌渠道54公里,修复渠道56公里,新打机井222眼,埋地埋线91公里,埋地埋暗管119公里,修砂石机耕路111公里,栽植农田防护林网7300亩。

五年内分年度实施。

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每年改善2万亩灌溉面积,力争“十一五”末达到10万亩。

同时,加大对严重缺水地区的水源建设力度,实施水源工程,每年解决1万亩。

加大投入力度,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原则,突出重点项目,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11、农村安全供水工程,“十一五”期间,围绕四大集中供水工程,改造更新原有小型人饮工程,计划投资1800万元,解决8万人饮用苦咸水、高氟水和污染水问题,达到安全供水区。

12、二龙口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计划总投资8000万元,加高坝顶,对输水涵洞进行加固处理,扩建加固溢洪道,对上游坝坡进行干砌护坡。

施工期两年,改善灌溉面积3万亩,提高武屯镇东北部。

13、石川河水库工程,计划在石川河薛雷村建水库枢纽一座,通过泾惠一支渠将泾河多余水量充库。

项目总投资1.2亿元,建抽水站一座,水库总库容1241万m3,年调节水量3107万m3,形成水面100万m2,改善灌溉面积11.5万亩。

为阎良工业、农村供水、农业灌溉、旅游等提供可靠的水资源支撑。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和领导,狠抓工作落实

(二)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加大对农业投入(三)坚持依法行政,强化农村经济监管力度(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和培训工作(五)加强农业发展的综合配套体系建设,

(一)加强组织和领导,狠抓工作落实,要深刻认识“三农”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的艰巨性,切实加强对“三农”工作的组织和领导。

实行领导负责制,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

落实目标责任制,签定目标责任书,分解任务,落实责任。

健全督促检查机制,分阶段,有计划的逐项逐事抓落实。

健全抓落实竞争激励机制,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加大对农业投入,一是坚持把中央“一号文件”作为我区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和谐、稳定、繁荣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并贯彻好,落实好。

同时,稳定、完善和扶持农业发展的政策,进一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二是建立稳定增长的资金投入渠道,建立健全项目调节机制,积极申报项目,争取国家、省市立项投资和创新扶持机制,引导农民投资,以及争取协调贷款等多渠道筹资,加大对农业的投入。

对项目资金实行依法严管,跟踪检查审核,严格按照投资预算支用,确保专款专用。

(三)坚持依法行政,强化农村经济监管力度,围绕农村税费改革,按照“管理民主”的要求,落实农民减负各项政策,严格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管理,搞好农业综合执法。

贯彻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正确引导农村土地合理流转。

继续推进村务公开和“村帐镇(街)代管”工作。

依法规范市场,抓好农资市场专项治理工作。

加强农机安全监管工作,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强化乡镇企业生产工作,制定完善重大动植物疫病应急预案,防止农产品不安全事件发生。

(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和培训工作,继续实施“种子工程”、畜禽良种工程和“林果优质种苗工程”计划,落实省市农技推广项目,优先扶持优质高产、节本增效的组装集成与配套技术开发。

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

组织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发展科技示范户,提高他们的辐射带动能力。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培育发展农民“土专家”技术服务队伍,创建农技推广服务新机制和新方法。

围绕主导产业和生产实际,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通俗易懂的农业技术培训。

(五)加强农业发展的综合配套体系建设,认真搞好种养业良种体系、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动植物保护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农业资源与生态保护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等农业“七大体系”建设。

加强政策引导,明确职责分工,多渠道投入,加快建设步伐,使其支撑我区农业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结尾,进一步做好“十一五”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工作,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粮食稳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意义重大,任务艰巨。

我们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定信心奋力开拓,扎实工作,为建设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而努力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