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茶叶优质高产栽培管理技术措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192360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阳茶叶优质高产栽培管理技术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信阳茶叶优质高产栽培管理技术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信阳茶叶优质高产栽培管理技术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信阳茶叶优质高产栽培管理技术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信阳茶叶优质高产栽培管理技术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信阳茶叶优质高产栽培管理技术措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信阳茶叶优质高产栽培管理技术措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信阳茶叶优质高产栽培管理技术措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信阳茶叶优质高产栽培管理技术措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信阳茶叶优质高产栽培管理技术措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阳茶叶优质高产栽培管理技术措施.docx

《信阳茶叶优质高产栽培管理技术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阳茶叶优质高产栽培管理技术措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信阳茶叶优质高产栽培管理技术措施.docx

信阳茶叶优质高产栽培管理技术措施

信阳茶叶优质高产栽培管理技术措施

一、土壤管理

完全符合茶树生长需要的土壤是非常少的,所以需要通过各种措施来改善茶园土壤,使其适应茶树生长的要求。

科学合理的茶园耕作,是提高茶叶产量、质量的重要环节。

由于耕作深度不同,茶园耕作可分为浅耕和深耕,能疏松土壤,促进微生物活动,加速土壤熟化,促进茶树根系更新和生长。

(一)耕作

1.浅耕

一般来说,茶园耕作深度不到15厘米的叫浅耕。

在茶树幼年和青年阶段,茶园行间空隙大,容易生长杂草。

为了减少杂草争夺水分和养分,浅耕常在追肥之前进行一次。

夏秋季杂草多,浅耕后要将杂草铺在地面晒干或耙出园外,规范堆积一处制成堆肥,特别在多雨季节更要注意。

壮年茶园树冠覆盖度高,生长好、产量高。

由于采摘、施肥、除虫等作业较频繁,茶行间土壤容易板结,浅耕以疏松土为主,每年进行1-2次浅耕。

2.深耕

耕作深度超过15厘米即可称为深耕。

茶树种植前的深耕,按照常规即可。

种植后的深耕,由于茶园类型不同,深耕要求也有差异。

下面分别就幼龄茶园、成年茶园、衰老茶园的深耕方法加以说明。

3.土壤改良

信阳土壤属于黄棕壤,土壤富铝化作用明显减弱。

土壤的矿质营养含量高,有效钾和有效镁比较高,但黄棕壤在发育过程中由于淋溶作用形成透水性较差、质地较黏重的心土层,对茶树根系生长有不良影响,干旱时易受害,而雨多又易涝,因此需要在开垦时改良。

特别是水稻田改种茶树,要打破梨底层。

同时大量施用有机肥。

幼龄茶园:

种植前深垦过的茶园,一般结合施基肥进行深耕。

宜在8月进行。

幼苗期在离茶树根部20厘米—30厘米以外开沟深30厘米左右施入基肥然后覆土;茶树长大后开沟的部位向行中间逐步转移。

开垦时仅在种植行中深垦的茶园,一般要结合施基肥,在茶行间宽1米左右深耕50厘米。

深挖的土壤先放置道路上,然后施基肥与心土混合,施入沟中,再将第二段表土翻入第一段,这样依次深耕,逐步完成。

成年茶园:

过去已深垦过的,如土壤疏松可不再深耕。

若土壤很粘重,在尽量减少伤根的前提下,适当缩小宽度深耕30厘米左右,以后不深耕。

深耕时期,信阳茶区宜在9月-10月。

衰老茶园:

通常结合低产茶园改造,在秋末冬初离茶根30厘米进行50厘米深耕。

深耕时要结合施用有机肥料,将肥料与土壤混合,使土肥相融。

(二)土壤铺草覆盖

茶园铺草是一项简单易行、效果良好的土壤管理技术。

能提供土壤养分,保蓄土壤水分,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防止水土流失,改良土壤理化性状,加强土壤微生物活动,提高土壤肥力。

调节土壤温度,冬暖夏凉的效果。

茶园铺草,可提早名优茶的采摘时间,夏季可降低地温,提高茶叶品质。

茶园铺草来源广泛,山野杂草、灌丛嫩柴、苔藓、蕨类、稻草、豆秸以及种植绿肥。

另外麦壳、豆壳、落叶、木屑等均可作为材料。

行间铺草需要达到8-10厘米以上。

铺草的时期除了专门的目的外并无特殊要求,一般在草料多的时候进行。

如果为了特殊目的,如防寒增温,应在土壤冻结之前进行,如以防旱为目的,应在旱季来临前,土壤水分比较充足时铺草。

(三)茶园间作绿肥

茶园间作绿肥可以改良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促进茶树生长。

绿肥有机质丰富,养分含量高,出氮磷钾外,还有一定的微量元素。

间作深根系的绿肥也可以改良茶园土壤的下层结构,为今后茶树良好生长打下基础。

我市茶园多为条栽,投产后行间空隙小,无法间作绿肥。

但在幼龄茶园和台刈更新后的1-2年间,是可以通过间作绿肥来提高茶树肥力。

但必须注意绿肥品种和间作密度的选择。

信阳茶区可以选择种植冬季绿肥(播种9月)和夏季绿肥(播种4月中上旬-5月中旬),可选择苕子、豇豆、紫云英等冬季绿肥和毛豆等夏季绿肥。

绿肥与茶树距离,1年生茶园为40-50厘米,2年生茶园为60厘米左右,3年生为70厘米左右。

成园后不宜间作绿肥。

二、科学施肥

茶叶的高产、优质与施肥种类、数量密切相关,茶树在不同发育阶段对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吸收的规律各异。

不同规格的茶园施入肥料的种类和施肥技术也各不相同。

(一)无公害、有机茶园的施肥种类

目前全市有个茶叶生产企业、茶叶产品经过认定获得绿色食品的标识,有机茶认证企业个。

1.无公害茶园施肥料种类

无公害茶园可以施用的肥料很多,农家肥料有堆肥、沤肥、家畜粪尿、厩肥、绿肥、沼气肥、作物秸秆、泥肥和各种饼肥等。

商品肥料有化肥(如氮、磷、钾、钙、镁、硫和微量元素肥料)、微生物肥料(如根瘤菌、固氮菌、磷细菌、钾细菌、硅酸盐细菌、纤维素分解菌和复合微生物肥等)、腐植酸肥料(如泥炭、褐炭和风化煤等)以及各类叶面肥、商品有机肥、有机无机复合肥、茶树专用肥等。

农家肥料施用前应进行无害化处理,以消灭其中的有害微生物、寄生虫、病原体和杂草种子等。

有机肥、微生物肥和腐植酸肥等肥料中的重金属元素和农药残留含量应符合农业部的有关行业规定,如铅、砷、汞和镉的含量应分别低于60、30、5、3mg/kg等。

茶园内禁止直接施用有害、有毒物质,如城市垃圾和污泥等。

无公害茶园施肥的目的是保证生产的茶叶符合无公害茶叶质量标准,提高茶叶产量、品质和效益,同时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茶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2.有机茶园施肥种类

(1)允许使用:

①堆(沤)肥:

指农家有机肥经过微生物作用,在49-60℃高温处理数周,肥料中不允许含有任何禁止使用的物质。

②畜禽粪便:

经过堆腐和无害化处理。

③海肥:

经过堆腐充分腐解。

④各种饼肥:

茶子饼、筒子饼要经过堆腐,其他饼肥可直接施用。

⑤泥炭(草炭):

高位或低位,未受污染。

⑥腐殖酸盐:

指天然矿物,如褐煤、风化煤等,要粉碎通过100目才可实用。

⑦动物残体或制品:

如血粉、鱼粉、骨粉、蹄、角粉、皮、毛粉等,蚕蛹(堆腐后)、蚕砂。

⑧绿肥:

春播夏季绿肥、秋播冬季绿肥、砍边多年生绿肥,以豆科绿肥为最好。

⑨草肥:

山草、水草、园草等,要经过暴晒、堆、沤后才可施用。

⑩天然矿物和矿产品:

指磷矿粉、黑云母粉、长石粉、白云石粉、蛭石粉、钾盐矿、硝矿、无水镁钾矾、沸石、膨润土等。

氨基酸叶面肥:

指以动、植物为原料,采用生物工程制造的氨基酸产物肥料。

菌肥:

指EM钾细菌、磷细菌、固氮菌、根瘤菌等肥料。

有机茶专用肥:

指经有研究与发展中心批准,持有生产许可证,专门为有机茶生产而制造的专用性肥料。

(2)限制施用的肥料:

硫肥:

指天然硫黄,只有在缺硫的土壤中才可谨慎施用。

微量元素、叶:

指硫酸铜、硫酸锌、钼酸钠(铵)、硼砂等,必须在缺素的提出下才可施用,喷洒浓度<0.01%。

(3)禁止使用:

①禁止施用各种化学合成的肥料。

②严禁使用未经腐熟的新鲜人粪尿、家禽粪便,如要施用必须经过无害化处理,以杀灭各种寄生虫卵、病原菌、杂草种子,使之符合AA级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生产规定的卫生标准。

③有机非原则上就地取材,就地处理,就地施用。

外来农家有机肥经过检测确认符合要求才可使用。

一些商品化有机、有机复混肥、活性生物有机肥、有机叶面肥、卫生物制剂肥料等,必须明确已经得到有机食品认证机构颁证或认可方可使用。

④施用天然矿物肥料时,必须查明主、副成分及含量,原产地贮运、包装等有关情况,确认属无污染、纯天然的物质后方可施用。

⑤大力提倡间作各种豆科绿肥、施用草肥及修剪枝叶回园技术。

(二)茶园施肥技术

1.成年茶园

对于成年茶园而言:

具体应做到“一深、二早、三多、四平衡、五配套”。

 

 “一深”是指肥料要适当深施,以促进根系向土壤纵深方向发展。

茶树种植前,底肥的深度至少要求在30厘米以上,基肥在20厘米左右,追肥也要在10厘米左右。

切忌撒施,否则遇大雨导致肥料径流损失,遇干旱造成大量的氮素挥发而损失,还会诱导茶树根系集中在表层土壤,从而降低茶树抗旱和抗寒的能力。

 

 “二早”是指:

①基肥要早,进入秋、冬季后,随着气温降低,茶树地上部逐渐进入休眠状态,根系开始活跃,但气温过低,根系的生长也减缓,早施基肥可促进根系对养分的吸收。

信阳茶区可提前到8月下旬开始施用,10上旬结束;②催芽肥也要早,以提高肥料对春茶的贡献率。

施催芽肥的时间一般要求比名优茶开采期早30~40天左右。

 “三多”是指:

①肥料的品种要多。

不仅要施有机肥,而且要施速效化肥;不仅要施氮肥,而且要施磷、钾肥和镁、硫、铜、锌等中微量元素等,以满足茶树对各种养分的需要和不断提高土壤肥力水平。

但需要注意草木灰不能和硫酸铵、硝酸铵等酸性肥料混合施用,否则易引起酸碱中和,降低肥效。

②肥料的用量要适当多。

每产100千克大宗茶,应施纯氮12~15千克。

如茶叶产量以幼嫩芽叶为原料的名优茶计,则施肥量需提高1~2倍。

但是,化学氮肥每公顷每次施用量(纯氮计)应不超过225千克,年最高用量不得超过900千克。

③施肥的次数也要多。

要求做到“一基三追十次喷”,春茶产量高的茶园,可在春茶期间增施一次追肥,以满足茶树对养分的持续需求,同时减少浪费。

    

 “四平衡”指:

①有机肥和无机肥平衡,既满足茶树生长需要,又改善土壤性质。

基肥以有机肥为主,追肥以化肥为主。

②氮与磷钾、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要平衡,茶树是叶用作物,需氮量较高,但同样需要磷、钾、钙、镁、硫、铜和锌等其他养分,只有平衡施肥,才能发挥各养分的效果。

要求氮磷钾的比例2∶1∶1至4∶1∶1。

③基肥和追肥平衡,满足茶树年生长周期中对养分的持续需求,一般要求基肥占总施肥量的40%左右,追肥占60%左右。

④根部施肥与叶面施肥平衡,充分提高茶园肥料的效果。

    

 “五配套”是指茶园施肥要与其他技术配合进行,以充分发挥施肥的效果。

①施肥与土壤测试和植株养分分析相配套。

②施肥与茶树品种相配套。

不同品种对养分的要求有明显的“个性特点”,茶园施肥应根据不同品种的特点进行。

③施肥与天气和肥料品种相配套。

即根据天气状况和肥料品种确定合理的施肥技术。

④施肥与土壤耕作和茶树采剪相配套。

如施用基肥与深耕改土措施相配套,施用追肥与锄草结合进行等。

⑤施肥与病虫防治相配套。

一方面茶树肥水充足,易导致病虫为害,要注意及时防治;另一方面,对于病虫为害严重的茶园,特别是病害较重的茶园适当多施钾肥,并与其他养分平衡协调,增强茶树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可明显降低病害的发生。

2.幼龄茶园

应多施有机肥料作基肥,以改良土壤,提高肥力。

但有机肥的肥效较慢,幼龄茶树生长迅速,还必须施一定的化肥作追肥。

施基肥的时间在根系生长旺盛时期10月~11月为好。

追肥宜在春夏季施,2年生茶树,3月下旬至4月上旬、5月下旬至6月上旬各施一次;3、4年生茶树,于3月中、下旬,5月下旬至6月上旬,7月上、中旬分3次施下。

幼龄茶园阶段对磷、钾的要求较迫切。

施基肥时,在施有机肥中要配施磷、钾肥。

追肥氮、磷、钾三要素的比例,也与成龄茶园要求不同。

1、2年生茶苗,一般采用1:

1:

1或1:

2:

2;3、4年生的幼树宜采用2:

1:

1或4:

3:

3。

以后随着茶树长大至投产,氮素比例随之而增加。

基肥施用量,每年每公顷厩肥、堆肥15000千克~22500千克,或饼肥1500千克~2250千克,配施过磷酸钙225千克~375千克,硫酸钾150千克~225千克。

追肥施用量,1、2年生茶苗,每公顷施纯氮30千克~45千克;3、4年生幼树,每公顷施纯氮45千克~90千克;4、5年生的幼树,每公顷施纯氮90千克~135千克。

按上述三要素比例施用磷、钾肥。

不论基肥、追肥都要开沟或挖穴施下,施后立即盖上土,不要太靠近根部,以免挖伤根系。

1、2年生茶苗,离根颈10厘米~15厘米,3、4年生茶树距离根颈20厘米~30厘米。

4年生以上的茶树,已初步形成树冠,可在树冠外缘垂直处开沟施。

施肥深度的掌握,有机肥体积大,分解慢,沟穴宜挖得深些,一般20厘米~30厘米;施追肥,一般挖10厘米左右既可。

幼龄茶园不宜施用含氯化肥,慎用含钙的化肥。

  

三、合理采摘

1.采摘标准

鲜叶采摘质量鲜叶是加工名优茶的原料,是形成名优茶品质的物质基础。

因此,重视鲜叶采摘和质量管理是名优茶生产的技术手段之一,鲜叶质量主要包括鲜叶嫩度、匀净度和新鲜度3个方面,第一,鲜叶嫩度。

正常芽叶比例大,对夹叶比例少,叶色嫩绿。

第二,鲜叶匀净度。

名优茶要求鲜叶匀净度好,老嫩一致,大小一致,芽叶完整,不破碎,不含不符合标准的芽叶和杂物。

第三,鲜叶新鲜度。

名优茶要求鲜叶新鲜度好,芽叶自然舒展,色泽鲜活、不萎、含水量不低于70%,禁忌发热红变,产生酒精味和水闷味。

良种名优茶采摘标准名优茶的采摘标准是根据茶类、级别档次分别制定的。

信阳茶区主要以生产信阳毛尖茶为主,一般以灌木型中小叶茶树品种鲜叶为原料,其鲜叶采制标准见表1。

芽毫型的信阳毛尖茶,一般以芽叶肥壮的小乔木茶树品种的芽或一芽一叶初展为原料。

鲜叶分级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鲜叶分级指标(GB/T22737-2008《地理标志产品信阳毛尖茶》)

级别

芽叶组成

采期

珍品

85%以上为单芽,其余为一芽一叶初展

春季

特级

85%以上一芽一叶初展,其余为一芽一叶

春季

一级

70%以上一芽一叶,其余为一芽二叶初展

春季

二级

60%以上一芽二叶初展,其余为一芽二叶或同等嫩度的对夹叶

春季

三级

60%以上一芽二叶,其余为同等嫩度的单叶、对夹叶或一芽三叶

春季

60%以上一芽一叶,其余为一芽二叶或同等嫩度的对夹叶

夏秋季

四级

60%以上一芽二叶,其余为一芽三叶及同等嫩度的单叶或对夹叶

夏秋季

2.采摘技术

采摘必须做到“及时、分批、标准、留叶”。

开采时间:

及时采摘。

及时采凡是达到采摘标准的茶叶都要及时采摘下来,“早采三天是个宝,晚采三天是把草”,春茶开采期为园内5-10%的新梢达到采摘标准时即可开采,采摘批次约8-10批,时间50天;夏茶6月上旬开采,7月下旬停采,只采6-8批,时间60天;秋茶8月上旬开采,9月下旬或10月上旬停采,采5-7批,时间60天。

采摘标准:

按照标准,分批采摘。

分批采就是按鲜叶分级的要求,分开档次,一批批进行采摘。

茶树每年萌发3-5轮芽,每轮芽有早有迟,一般是顶芽先发,侧芽后发,树面先发,树里后发,强枝先发,弱枝后发。

所以,采摘时必须分批进行,做到早发早采、迟发迟采。

标准采就是按照每种茶叶在级别上对鲜叶的不同要求,科学采摘。

春茶后期,气温上升块,芽叶老化快,更应该注意采摘时间。

留养结合:

留叶采,就是根据不同的季节采取不同的留叶标准,什么时候留,留多少要根据气候和树势来定,一般说是春留鱼叶,夏、秋留一叶采,特别是秋季要留1-2片大叶,利于来年春茶。

四、适时修剪

茶树由于受到顶端优势和长期采摘的影响,很难按人们理想要求生长,因此就要对茶树进行修剪。

修剪是茶叶优质高产的重要手段,但修剪对茶树又有一定的创伤,所以说,针对各时期茶树生长特点和要达到的目的,修剪时间与方法都不同。

(一)修剪类型

茶树修剪从种植后当年或来年就有,主要分为定型修剪、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和台刈。

幼龄茶园定型修剪

主要是为了奠定茶树树型,使其形成坚强的骨架。

在茶树移栽当年或种植后第二年进行,每年一次,连续3年。

当苗高达30厘米,离地5厘米茎粗达3毫米时,开始第一次定型修剪。

第一次离地留高15厘米,剪去主枝,保留分枝。

以后两次均在上次基础上提高10-15厘米,均为平齐剪。

定型修剪一般在春茶前进行,最迟在春茶结束后。

信阳茶区部分茶农并不重视定型修剪,通常以采代剪,虽然采和剪从现象上看都是解除顶端优势,促进侧枝和侧芽的生长,但是实质上是由区别的。

采是指嫩梢的采摘,剪是木质化枝条的剪除,如以采代剪,会使多枝萌发,分枝多于密集、短小、纤细,不能养成壮枝。

定型修剪还需要注意:

①剪口要平滑,尽量保留靠行间的侧芽,剪口小桩不宜过长,控制留桩3-5毫米。

②必须符合苗高和茎粗条件时才开剪,特别是茎粗条件。

成龄茶树修剪

以轻修剪和深修剪为主,同时辅以重修剪和台刈。

修剪时间,除地上部80%枯死的茶树在春茶前修剪外,其它修剪均强调在春茶后进行。

轻修剪每年或隔年进行均可,一般剪去病虫枝、枯冻枝、瘦弱枝、鸡爪枝。

深修剪剪去树冠叶绿层的二分之一,即剪去10厘米,以剪去全部鸡爪枝、冻害枝为主。

重修剪和台刈一般是对未老先衰的茶树或枯死的茶树进行更新,重修剪剪去茶树的一半左右;台刈砍去地上部分全部枝条,考虑到当年收益,重修剪或台刈一般在春茶后进行。

3.衰老茶树的修剪

进行台刈,抽发粗壮的新枝,在管理好的情况下,次年就能重新长成全新的茶树树冠,两年后产量可超过原有水平。

方法是:

在“立冬”后,用台刈剪或锋利的柴刀离地面5-10厘米处截断。

剪口要略倾斜并光滑,防止积水,树桩不能撕裂。

(二)茶树修剪应配合其他农业技术措施

修剪是茶树综合管理中重要技术措施之一,但终有配合良好的综合管理,修剪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1.修剪与肥水管理

修剪对茶树来说,是一种创伤,每经过一次修剪,茶树就会损耗很多养分,而剪后又要萌发新梢,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根部贮藏的营养物质。

为了使根系不断供应新生枝叶再生长,并保证根系自身生长,就需要充足的肥、水供应。

剪前应该施用较多的有机肥和磷肥,剪后待新梢萌发时,及时追施速效氮肥。

尤其是重修剪和台刈茶园,茶树经过多年生长,土壤趋于老化,表土冲刷和土壤中盐基流失,土壤变薄,自然肥力下降。

在缺肥少管的茶园,如果片面强调修剪,只能消耗茶树更多的养分,加速树势衰老,达不到改树复壮的目的。

凡长期不施磷钾肥的老茶园,茶树极易发生枯梢的现象。

因此,生产实践中得出“无肥不改树”的说法。

2.修剪与留养采摘

(1)幼龄茶园的修剪与留养

主要是为了培养健壮的骨干枝。

因此,定型修剪的茶树在采摘上要求分批留叶采摘,要多留少采,采高养低,以养为主,采摘为辅。

幼年期茶园不合理采摘易造成两种结果:

一是只顾眼前利益,早采和强采,使茶树没有形成广阔的采摘面,成年后产量上不去;二是实行“封园养蓬”,该采的不采,造成树冠面过于高大,采摘面上生产枝不密集,芽叶稀疏。

(2)成年茶树深修剪与留养

要视修剪程度进行留养。

前后初期,叶面积相对降低,光合同化物减少,为尽快恢复树势,开始要多留少采。

因为从剪口下抽生的新的生产枝,一般比较稀疏而细弱,需留养1-2个茶季,以增加生产枝的粗度,并在此基础上萌发出2-3轮生产枝,待重新培养成采摘面后才可正式投产。

(3)重修剪和台刈茶树的留养

同幼龄茶树一样,需要培养树冠,尤其是更新当年,生长势较旺盛,在年生育周期内,新枝几乎不出现休止现象,节间长,叶片大,芽叶肥壮。

如果此时片面追求眼前利益,进行不合理的强采,会消弱更新的应有效果。

所以,要特别注意以养为主,采养结合。

重修剪和台刈茶树,必须坚持2-3年的轻修剪、打顶采和留叶采摘,待形成采摘面后,才正式投产。

当年新梢在秋季可以打顶一次,次年春茶坚持留2叶~3叶,春茶后轻度定型剪。

以后,要特别注意茶蓬边枝的留养,一般要留2叶~3片叶,以利扩大蓬面,达到成形,第三年逐步过渡到以采为主的手摘方法。

台刈后的茶树,第一年不采,第二年打顶采,第三年经过第二次定型剪后,高度达50厘米以上,采取春茶留两叶、夏茶留一叶、秋茶留鱼叶的方法进行采摘。

随着树冠的形成,即可按成年茶树的采摘方法进行采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