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201430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2.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逻辑学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逻辑学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逻辑学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逻辑学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逻辑学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逻辑学教学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逻辑学教学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逻辑学教学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逻辑学教学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逻辑学教学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逻辑学教学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逻辑学教学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逻辑学教学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逻辑学教学大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逻辑学教学大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逻辑学教学大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逻辑学教学大纲.docx

《逻辑学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逻辑学教学大纲.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逻辑学教学大纲.docx

逻辑学教学大纲

《逻辑学》教学大纲

Formallogic

课程编码:

16A12320学分:

2.0课程类别:

专业任选课

计划学时:

32其中讲课:

32实验或实践:

0上机:

0

适用专业:

教育管理

推荐教材:

张绵厘编《实用逻辑教程》

参考书目:

1、《形式逻辑教程》,巨朝军丁文方山东人民出版社

2、《普通逻辑教程》,丁文方主编,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3、《逻辑学导论》,周建武主编,高等院校通识教育课程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

4、《哈佛逻辑课》,穆臣刚著,中国法制出版社

课程的教学目的及任务

普通逻辑是高校文科的专业必修课程。

现在我们开的这门逻辑学则是属于高校文科的通识教育课。

我们学院把它定为专业选修课。

它是研究抽象思维的基础理论学科,也是实践性很强的工具性学科。

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普通逻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基本的概念、定义、逻辑形式、逻辑方法、规律等,自觉地运用逻辑原理于专业课和其他学科的学习,明确进行正确思维和表达的逻辑要求,并能分辨和纠正常见的逻辑错误。

本课程总学时为32学时,具体时间分配见各章。

第一章绪论(建议学时2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概括了解普通逻辑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性质以及学好这门课的意义和方法。

初步理解和掌握“思维”、“思维的逻辑形式”、“逻辑规律”、“逻辑方法”等基本概念。

一般了解逻辑科学的发展。

为系统地学好其他各章做好思想准备,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了解普通逻辑的对象和性质是本章的重点。

第一节:

普通逻辑的对象和性质

一、“逻辑”与逻辑学

逻辑

逻辑学

普通逻辑(也称形式逻辑)

逻辑科学的分类

二、普通逻辑的研究对象

思维

思维形式

思维的逻辑形式

思维规律

思维的四条基本规律

简单的逻辑方法

三、普通逻辑的性质

工具性

全人类性

第二节:

学习普通逻辑的意义和方法

一、学习普通逻辑的意义

二、学习普通逻辑的方法

三、

第二章:

概念(建议学时2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教学,让学生在理解概念的本质、概念的基本逻辑特征——内涵和外延、概念的种类及概念间的关系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熟练的掌握定义、划分、限制和概括等有关明确概念及运用概念的逻辑方法,以达到在思维过程中正确地理解概念、准确地使用概念的目的。

避免在使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时出现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正确地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及概念间的关系是本章的重点。

第一节:

概念的概述

一、什么是概念

概念

事物的属性

事物的特有属性

事物的本质属性

两者的关系

二、概念的种类

第二节: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一、什么是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

概念的外延

概念内涵、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

二、使用概念的逻辑要求

第三节概念的种类

一、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二、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三、正概念和负概念

第四节概念间的关系

一、相容关系

同一关系、从属关系、交叉关系

从属关系又可分为真包含关系和真包含于关系

二、不相容关系

不相容关系是指外延完全不同的概念间的关系,也称全异关系。

它包括以下两种:

反对关系、矛盾关系。

第三章:

明确概念的几种逻辑方法(建议学时2学时)

第一节概念的限制与概括

一、限制、概括的理论基础

二、概念的限制

三、概念的概括

第二节定义

一、什么是定义

定义

定义的组成部分

定义的作用

二、定义的方法:

科学定义及方法

三、定义的规则

四、语词定义

第三节划分

一、什么是划分

二、划分的方法

三、划分的规则

第四章简单判断(4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明确作为逻辑思维形式的判断的实质和特征;了解判断与语句的关系,弄清判断分类的根据和按照不同根据依次进行的各种分类;牢固掌握性质判断中各种判断的逻辑形式及其逻辑涵义、主谓项目的周延情况和A、E、I、O四种判断的对当关系;了解什么是关系判断、模态判断及其种类;提高学生对性质判断、关系判断和模态判断进行逻辑分析和实际应用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复合判断和各种推理的知识奠定必要的基础。

把握性质判断的不同逻辑形式,弄清性质判断主谓项的周延情况及A、E、I、O的对当关系是本章的重点。

第一节判断的概述

一、什么是判断

判断

判断的基本特征

二、判断和语句

三、判断的种类

判断可按不同标准作不同分类

本大纲采用如下分类系统:

第二节性质判断

一、什么是性质判断

性质判断

性质判断的组成

性质判断的基本逻辑形式(公式)

二、性质判断的种类

在性质判断中决定判断形式的是联项和量项。

根据联项和量项的不同,性质判断可分为六种。

性质判断的基本形式可归纳为四种:

全称肯定判断表示为SAP或A

全称否定判断表示为SEP或E

特称肯定判断表示为SIP或I

特称否定判断表示为SOP或O

三、性质判断的主谓项的周延性

1、什么是周延性

2、四种性质判断的周延情况

3、一个概念离开了判断就无所谓周延不周延。

4、性质判断对主、谓项外延所断定的情况不同于主谓项所反映的客观对象间的关系。

四、A、E、I、O四种判断的真假条件

五、A、E、I、O四种判断之间的对当关系

第三节关系判断

一、什么是关系判断

关系的种类及逻辑性质

二、关于正确地运用关系判断问题

第四节模态判断

一、什么是模态判断

二、模态判断的种类

三、模态判断之间的真假关系

四、关于正确运用模态判断的问题

第五章复合判断和模态判断(6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明确什么是复合判断、复合判断分类的依据、各种复合判断的逻辑形式及其逻辑值;了解和掌握真值表法;正确理解什么是负判断以及性质判断、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的负判断和它们的等值判断,为学习复合判断推理打下基础。

各种复合判断的逻辑形式和逻辑值是本章的重点。

第一节联言判断

一、什么是联言判断

二、联言判断的真假值

三、关于正确的运用联言判断的问题

第二节选言判断

一、什么是选言判断

二、选言判断的种类及其真假值

三、关于正确运用选言判断问题

第三节假言判断

一、什么是假言判断

二、假言判断的种类及其真假值

根据联结项所表示的前后件之间的条件关系的不同,假言判断可分为三种: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根据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进行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之间的等值转换。

三、关于正确运用假言判断的问题

第四节负判断

一、什么是负判断

二、负性质判断及其等值判断

三、负复合判断及其等值判断

四、关于正确运用负判断及其等值判断的问题

第六章推理演绎推理(4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理解推理的实质和意义,明确什么是合乎逻辑的推理和正确的推理,以及推理的分类。

进而具体掌握各种性质判断直接推理的方法和规则,把握直接推理的演绎性质,学会正确运用直接推理,并能在思维实践中区分正确的直接推理和错误的直接推理。

掌握三段论推理的定义、构成、公理、规则,三段论的格及各格的特殊规则,学会运用三段论的规则及各格的特殊规则去检验三段论推理的形式是否正确;掌握关系推理的性质和种类,区分正确的和错误的关系推理。

性质判断变形推理的方法和规则,三段论推理的构成和规则是本章的重点。

第一节:

推理的概述

一、什么是推理

推理

推理构成

二、正确的推理与合乎逻辑的推理

三、推理的语言形式

四、推理的种类

本大纲采用如下分类系统:

 

第一节:

性质判断直接推理

一、什么是性质判断的直接推理

二、性质判断的直接推理主要有两种:

性质判断对当关系推理、性质、性质判断变形推理

三、性质判断对当关系推理

四、性质判断变形推理

五、关于正确运用性质判断直接推理的问题

第二节三段论

一、什么是三段论

二、三段论的公理

三、三段论的规则

四、三段论的格及其特殊规则

五、三段论的省略形式及其恢复

第三节关系推理

一、什么是关系推理

二、直接关系推理

三、间接关系推理

四、关于正确运用关系推理的问题

第四节:

假言推理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各种复合判断推理的逻辑形式及其规则,学会在思维实践中正确的运用这些推理,并能区分正确的推理形式和错误的推理形式,进一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各种复合推理的逻辑形式及其规则,使本章的重点。

第五节:

联言推理

一、什么是联言推理

二、联言推理的分解式

三、联言推理的组合式

四、关于正确运用联言推理的问题

第六节选言推理

一、什么是选言推理

二、相容的选言推理

定义

规则

形式

三、不相容的选言推理

四、关于正确运用选言推理的问题

第七节假言推理

一、什么是假言推理

二、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定义

规则

形式

三、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定义

规则

形式

四、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定义

规则

形式

五、纯假言推理

六、关于正确运用假言推理的问题

第八节二难推理

一、什么是二难推理

二、二难推理的种类

简单构成式

简单破坏式

复杂构成式

复杂破坏式

三、二难推理的规则及破斥

四、关于正确运用二难推理的问题

第七章归纳推理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把握各种归纳推理的特点和作用;明确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的联系与区别;掌握提高归纳推理结论的可靠性程度的逻辑要求;熟练的运用探求因果联系的五种逻辑方法;结合练习,从实际入手,培养学生在实际思维中自觉运用归纳推理的能力。

不完全归纳推理(特别是科学归纳推理)的特点和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的可靠性程度的逻辑要求,是本章的重点。

第一节:

归纳推理的概述

一、什么是归纳推理

二、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的联系与区别

三、归纳推理的种类

第二节:

完全归纳推理

一、什么是完全归纳推理

完全归纳推理的公式及特点

二、完全归纳推理的应用

第三节不完全归纳推理

一、什么是不完全归纳推理

二、不完全归纳推理的种类

不完全归纳推理可分为两种:

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和科学归纳推理。

公式、特点,提高结论可靠程度的方法及容易犯的错误

第四节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

一、因果联系及其特点

二、探求因果联系的五种方法

求同法的基本内容及公式

求异法的基本内容及公式

求同求异并用法的基本内容及公式

共变法的基本内容及公式

剩余法的基本内容及公式

三、正确运用求因果五法应注意的问题

第八章类比推理和假说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类比推理与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的区别;了解类比推理的特点和作用;掌握提高类比推理结论可靠性程度的逻辑要求;了解假说的一般特征及其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把握假说的提出和验证的几个阶段及其与推理的关系。

类比推理的特点及提高其结论可靠性程度的逻辑要求;假说的特点及其形成过程,是本章的重点。

第一节类比推理

一、什么是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的内容及公式

二、提高类比推理结论可靠性程度的逻辑要求

三、类比推理的作用

第二节假说

一、什么是假说

二、假说的提出和验证

三、假说的地位和作用

第九章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2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的内容和要求;正确理解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性质和作用范围,并能在实际思维过程中自觉遵守逻辑的基本规律,发现并纠正违反逻辑基本规律的各种逻辑错误。

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的要求和违反它的逻辑错误是本章的重点。

第一节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概述

一、什么是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

二、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的客观基础

第二节同一律

一、同一律的内容和要求

同一律的内容

同一律的公式

同一律的要求

违反同一律的逻辑错误

二、正确理解和运用同一律

第三节不矛盾律

一、不矛盾律的内容和要求

不矛盾律的内容

不矛盾律的公式

不矛盾律的要求

违反不矛盾律的逻辑错误

二、正确理解和运用不矛盾律

第四节排中律

一、排中律的内容和特点

排中律的基本内容

排中律的公式

排中律的要求

违反排中律的逻辑错误

二、正确的理解和运用排中律

三、排中律与不矛盾律的区别

第五节充足理由律

一、充足理由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充足理由律的基本内容

充足理由律的公式

充足理由律的要求

违反充足理由律所犯的逻辑错误

二、正确理解和运用充足理由律

三、四条基本的逻辑规律的区别和联系

第十章论证(2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弄清论证与推理的联系和区别;明确论证的性质和论证的基本原则;掌握证明和反驳的逻辑结构和规则;初步学会运用各种证明和反驳的方法;自觉地进行正确的证明和反驳,并能准确地揭示各种错误的证明和反驳所犯的逻辑错误,增强驳斥谬论和诡辩的能力。

论证的组成、规则、证明和反驳中的反证法、选言证法归谬法是本章的重点。

第一节:

论证的概述

一、什么是论证

论证包括证明和反驳。

证明即立论,反驳即驳论。

二、论证的组成

三、论证和推理的关系

第二节论证的方式和方法

一、证明的方式

证明的方式可分为演绎证明、归纳证明和类比证明三种。

归纳证明和类比证明只是证明的辅助方式。

二、证明的方法

证明的方法有直接证明和间接证明两种。

三、反驳的方式

反驳所运用的推理形式,就是反驳方式。

常用的反驳方式有演绎反驳、归纳反驳和类比反驳三种。

四、反驳的方法

反驳的方法有反驳论题、反驳论据和反驳论证方式三种。

第三节论证的规则

一、论题的规则

二、论据的规则

三、论证方式的规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